史说陇南-白龙江台地相依,古遗址集中连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白龙江流域是陇南亚热带古文化带。位于陇南南部,与川蜀相连,是古人类活动的又一重要区域。为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性气候,背依绵亘起伏的森林,面临波涛汹涌的江水。在那些肥腴的坡台沟地上,新石器文化遗址数不胜数,尤以武都区、文县为多,宕昌次之。先民们在此择地而居,遥相呼应,谱写了一曲曲不屈不挠的生命之歌。

    武都区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及其支流北峪河流域。著名的有仰韶早中期文化大李家坪庙坪遗址。仰韶中期文化有寺背坪遗址、任家坪遗址、符家坪遗址、烟墩沟遗址、大沟门遗址。仰韶中晚期文化有汉坪遗址、寨子遗址、铺上坪遗址、东坪遗址。又有属于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堡子坪遗址;属于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的林家坪遗址;属于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的水地坝遗址。属于齐家文化的白鹤桥、西坪遗址;属于齐家文化、青铜时代寺洼文化的贾家坪遗址。古墓群很多。有内含马家窑、齐家、寺洼文化的高坪墓群,内含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的汉坪墓群,内含青铜时代寺洼文化的平咀大地边墓群、汉坪园地墓群、吊阙梁墓群,以及长塄坪、窑坪、庙坪墓群等。周代遗址和墓群俯拾即是。

    北峪河流域的马街乡李家坪庙坪遗址,东西长850米,南北宽350米,有连片的灰层和较多的窑穴、灰坑。灰层下部遗物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上层为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是一处较大的氐族公社聚落遗址。有石器、骨器、陶片之类。彩陶全为红黑陶、黑陶,有饰宽带纹、叶状纹的敛口钵片,有饰密集条纹、漩涡纹、网纹的盆、罐、壶片,还有残灰陶环和泥质灰陶的盆、罐口沿残片。一件满身饰漩涡纹五彩陶罐十分珍贵。骨器有石笄和锥,缺口的石刀骨器和骨笄、骨锥等。

    马街乡寺背坪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暴露遗迹有灰层和灰坑,内含多为彩陶、泥质红陶,次为泥质灰陶、夹砂灰陶。陶器多为手制泥条盘筑。还有石器、骨器、炭屑等。彩陶有饰宽带纹的钵口沿残片,饰钩叶点纹、叶状纹、变体鸟纹的盆、钵、罐等残片。泥质红陶有饰线纹、交叉线纹尖底瓶,直口圆底钵残部及饰粗纹或素面大罐残片。泥质灰陶有盆罐底部、粗细陶环。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多饰粗绳纹。有打制缺口石刀、磨制石斧、石锛。有残骨锥。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柏林乡冯家坪的任家坪遗址和墓群,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其北部遗址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有灰层、灰坑。内含彩陶、红陶、灰陶片。并采集到双唇尖底瓶残部。其南部为寺洼文化安国类型墓群。竖穴土坑和小洞式分布密集,间隔2至3米。出土器物多为呈马鞍形的泥质手制灰褐陶双耳罐以及灰褐陶壶、单耳罐、高足豆、低档矮足鬲,并出土一件红陶三系的紫褐罐。

    白龙江北岸的两水镇后村东坪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暴露遗址有泥层、灰坑。内以彩陶、泥质红陶、泥质褐陶、泥质灰陶为多。次为夹砂红陶、夹砂褐陶、夹砂灰陶。也有部分石器、骨器。陶器全为手制,部分为泥条盘筑。地面采集到的标本,彩陶有饰叶状纹、鸟羽纹、锯齿纹、网纹、带纹、漩涡纹的钵、盆、罐残片。泥质灰陶有直口、敛口钵口沿、折沿盆口沿、尖底瓶残片。泥质褐陶有刻压小圆纹平罐。泥质灰陶有敛口钵、撇口尊、刻画纹大罐口沿。夹砂褐陶有直口小杯。有打制缺口小石刀、大石铲、磨制石斧。属仰韶文化石岭峡类型和马家窑文化和寺洼文化的大型遗址,在遗址北小坑式墓内,有灰褐陶马鞍形口双耳罐、单耳罐、矮足鬲、高足豆。属寺洼文化。遗址西有秦汉时期的竖井墓和砖室墓。内有器物。

    白龙江南岸的角弓镇白鹤桥料高坪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暴露遗迹多为灰层,内含陶片、残石器,少量彩陶。地面采集物有彩陶三联罐、小红陶壶、泥质红陶单耳罐等。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遗址北为新石器晚期寺洼文化安国类型墓葬。

    白龙江北岸城关镇教场吊阙梁墓群,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分布密集,间隔2至3米。出土大批完整的两侧呈马鞍形的紫灰陶双耳罐、单耳罐、高足豆、矮足鬲等。面积较大,保存完好。属新石器晚期寺洼文化安国类型。

    文县古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白龙江的临江地区和其支流白水江流域。桥头乡庙坪马家窑文化遗址,有灰坑址,房屋址,内含瓶、罐、缸、钵等器物。有骨锥、石纺轮、石蛋丸等。保存较完整。临江镇有遗址三处。其一,临江坪寺洼文化安国类型遗址,有灰坑、房屋址。灰坑深约2米,宽约1.5米。房屋址保存完好。采集到夹砂褐陶质罐、盆等。其二,杨家湾齐家文化遗址。暴露灰坑3处,内含夹砂红陶罐残片、泥质灰陶罐残片、橙黄泥质陶罐残片。其三,蒋家湾大坪寺洼文化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约50米。有灰坑、陶窑。白水江流域分布较长,有11处之多。其一,尚德乡水坝坪石岭下文化遗址。暴露有灰坑、房屋、陶窑遗址。内含红砖、黄砖、褐、黑两色夹砂陶片。纹饰为网纹、线纹、弧纹、三角纹。其二,尚德乡王家坪寺洼、齐家文化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150米。有灰土层、灰坑。内含夹砂素面灰褐色陶片和绳纹红色交错陶片的罐、盆等器物遗迹。其三,上丹乡张家上坪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有长约10米,厚约0.5米的灰坑。有房屋址。内含彩陶片、红陶片等。其四,上丹乡天头坪寺洼文化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80米。内含夹砂泥质灰色陶片。其五,铁楼乡旧寨雷家大地马家窑文化遗址。暴露物有灰层、灰坑。内含陶片,为红、褐、灰3色。其六,铁楼乡旧寨村草坪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遗址面积1800平方米,南北灰坑宽1.3米,高0.3米。内含灰、红色陶片及木炭渣。其七,刘家坪乡石岭下马家窑文化遗址。暴露有灰层、灰坑。内含尖底罐、罐口、彩陶等残片。其八,横丹乡屈家沟小坪上石岭下文化遗址。灰坑深2.5,宽5米。内含陶片为夹砂和泥质两种,呈红、灰、褐3色,为钵、盆、罐,网纹精细,并有石斧一把。其九,横丹乡横丹村大坪上寺洼文化安国类型遗址。遗址长约200米,宽50米,内含陶片有夹砂、泥质两种,为线纹和篮纹罐型。此外尚有堡子坝乡朱家台和石鸡坝乡哈南寨等村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对研究白水江流域古人类生活有重要价值。

    宕昌县属陇南的白龙江上游,其古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白龙江的沙湾镇及其支流岷江流域。计有36处,其中仰韶文化1处,马家窑文化7处,齐家文化24处,寺洼文化4处,以及古墓葬等。仰韶文化遗址在甘江头乡骆驼下的火烧坪。出土红陶瓶、灰陶罐、石刀等器物。马家窑文化有官鹅乡的牙坪遗址、宕昌镇旧城的大坪遗址、临江镇蔡家头遗址、沙湾镇寺上坪遗址、沙坝遗址、牛家乡哈住山遗址。这些遗址出土彩陶、灰陶、红陶器物盆、罐和石刀、石针、骨针、骨笄。齐家文化包括理川镇下街转转山遗址、上街瓦家山遗址、蔡家歪那弯遗址,将台乡杨家遗址、罗家遗址,何家堡乡小堡子黄大坪遗址、大堡子苟家坪遗址,新城子乡老树川庙坪遗址,宕昌镇秋秋咀遗址、辛沟遗址、高庙山遗址、县城遗址、半山遗址、玉地山遗址、庄禾地遗址,南阳镇坪后里遗址,沙湾镇董家庄遗址,韩院乡庙底村遗址,临江镇烽火里遗址、堡子崖遗址,甘江头乡临江河遗址、花家坪遗址,将台乡蒋家坡遗址,牛家乡郭家壕遗址。寺洼文化有宕昌镇皮透山遗址、斜坡遗址,南阳镇坪后遗址,沙湾镇长塄山遗址,新城子乡林家坪遗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