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陇南-姜维征战出陇右,邓艾灭蜀走阴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诸葛亮生前对姜维才干十分欣赏,说他“甚敏于军事,深知兵法,心存汉室,才兼于人。”推荐姜维接任蜀汉大将军。诸葛亮死后,姜维任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之职,领武都、阴平等郡事务。陇右人心浮动。武都氐王苻双、强端,率其种人六千余降于魏。二年,武都氐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德往迎。苻双又将四百户入魏。

    延熙九年,姜维继续诸葛亮北伐事业,先后七次伐魏达十余年之久。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玮共事尚书之职。

    延熙十年(217),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玮共事尚书之职。秦凉羌人叛魏附蜀,姜维出军陇西、南安、金城一带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姜维将附属的羌胡酋豪白虎文、治无戴带回蜀地。

    蜀延熙十一年(246),姜维自汉中起兵,出石营(今西和境),入祁山,攻破羌保质。在铁笼山下修筑堡垒、地道,山前设营盘、中军帐,拉开张弓之势,等待魏军前来交战。出兵200人,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以诱敌军。魏以辅国大将军徐质为先锋,司马昭为大都督,两军在董亭(今天水秦城区西南、礼县东北)相遇。司马昭不知是计,派徐质率兵5000,前来偷袭,断其粮道。蜀军乘机弃粮而逃。徐质率兵追赶,被蜀兵重重包围,杀下马来。蜀兵又换上魏装,赚开魏军营门,逼其上了铁笼山。司马昭被困在山上,断了水路,死者不计其数,尽弃在斗底峪峡谷。在铁笼山,当年曹魏将士困死后坠落的深谷犹在,当地人称“万人坑”。在山间的一眼枯泉中,村民们发现了刻有“军司马印”的方铜印一枚,并出土铜镞多枚。

    延熙十六年(253)春,费玮去世,二年,姜维主持蜀国军事。取道石营(今西和境),过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恭至落门(今武山境)阻击。姜维因军粮不足,退屯陇西界。四月,姜维围狄道。魏将郭淮、陈恭解狄道围。

    铁笼山之战是董亭战役的出奇制胜者。姜维被魏将徐质打败后。姜维趁魏大将军司马懿病亡,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张翼等数万之众伐魏,与司马孚合兵分三路进击姜维,兵至陇西。姜维败归,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攻骆谷至大沈岭,姜维在岐山为营,驻军芒水。魏大将军司马望与邓艾近水扎寨,坚守不出。由于魏强蜀弱,以弱击强,虽极尽攻伐,始终未能挽回蜀国颓势,退驻汉中,养兵蓄锐,专事防守。

    十七年,姜维复出陇西,魏狄道守长李简降。败魏将徐质于襄武。“拔河间、狄道(今临洮)、临洮(今岷县)三县民而还。”

    十八年,姜维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歼敌数万,王经退保狄道城,魏将邓艾、陈恭救狄道,姜维退往钟离(今成县西北)。

    十九年,姜维任大将军,自钟离,出祁山,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于上圭会师。胡济失约未至,姜维被邓艾在段谷(西县境)战败,死者无计。姜维败归,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二十年,魏大将军诸葛诞于淮南反叛,姜维趁虚进入关中,攻骆谷至大沈岭,在岐山为营,驻军芒水。魏大将军司马望与邓艾近水扎寨,坚守不出。途中闻诸葛诞兵败,班师回成都。复为大将军之职。

    姜维连年征战陇右间,魏强蜀弱,以弱击强,虽极尽攻伐,始终未能挽回蜀国颓势,退驻汉中,养兵蓄锐,专事防守。

    景耀五年(262)十月,姜维二次领兵攻洮阳,邓艾以洮阳之东的侯和(今临潭境)屯兵设防,以击姜维疲惫之军。双方激战数日,蜀军大败,损失惨重,姜维被逼退至沓中(今岷县、舟曲、宕昌界)。因战事不利,横遭朝廷大臣非议,姜维借口屯军于沓中种麦,不回成都。姜维在沓中表奏刘禅,“闻钟会治兵关中,欲窥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朝廷一味听信神巫之言,以蛊惑刘禅,对姜维的表奏,置之不理。今文县桥头坝有廖化城遗址,据考为廖化任阴平太守时所筑阴平城。玉垒有郭淮城故址,为郭淮与廖化对垒时所筑。

    蜀炎兴元年(263)五月,魏大将军司马昭遣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三路伐蜀。邓艾率3万之众,从狄道进军,直逼沓中,以牵制姜维。诸葛绪自祁山出,经武街(下辨),直趋玉垒关(阴平桥头),断姜维后路。钟会率10万余众,从斜谷、骆谷南下,过阳平关,抢占剑阁。三军之势压顶而来。蜀遣廖化至沓中援救姜维,张翼至阳平关口,以为诸军外援。姜维在沓中被重兵包围,大败南撤,退至强川口时,遭到天水太守王欣突袭,损失惨重,遂退保阴平。姜维闻诸葛绪已抢占阴平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绪后击绪,绪闻之,弃守阴平桥头,退还30里,姜维过桥头,至阴平,合诸军欲赴关城(今陕西宁强县阳平关),闻关城已破,与张翼等退保剑阁,以拒钟会。邓艾自阴平景谷道旁入,行7百里无人之地,翻越摩天岭而下,攻江油,破绵竹,遂取蜀汉。姜维据守剑门,与钟会10万精兵对阵,“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刘禅投降后,敕令姜维投戈弃甲。将士全军愤怒,甚至拔刀砍石,伤心落泪。姜维诈降曹魏,策反钟会,匡扶汉室。举事不成,被乱军所杀。“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强川,今宕昌县两河口之西的舟曲大川村。其地形势险要,为古桓水和羌水交会处。强川的强字,与羌水的羌字同音。汉代时,为羌人部落首领驻地。邓艾大军压境,直逼沓中(今岷县南,舟曲西,腊子口西南,白龙江从中流过)。姜维南趋玉垒关,魏天水太守王欣自宕昌通北口突至强川口截击。仇池国杨盛在位时,国势强盛,强川羌人首领彭利和,因避难单骑奔仇池,被杨盛接纳。唐代,舟曲为宕州所辖。吐蕃占领宕昌三百余年,羌人归服,阶州与蕃地只一山之隔,强川遂为北宋边塞要地,并在石门沟修筑栈道,设堡立寨,以防蕃人侵犯。石门沟两侧崖壁上,现存栈道桩孔80多个,每孔相距1、2米到6米之间。在东面高出河床约1米地方,发现有北宋摩崖题记1处,记载了皇祐四年十月,尚书屯田员外郎兼判阶州事朱处仁一行,经石门沟栈道巡查关隘城寨之事。北宋熙宁年间,王韶收回岷宕,蕃地为北宋所辖。今舟曲归北宋版图。憨板以上归洮州管辖,以下属秦凤路阶州福津管辖。南宋时,朝廷在宕昌设茶马市,以蕃人之马易茶。从此,石门沟栈道成为蕃人与汉人交换茶马、皮张、药材的重要古道之一。强川口今宕昌县两河口,有强川桥即两河口桥。明清时称“济川桥”。清雍正九年重修济川桥。史界有人认为,沓中在今舟曲县大峪至武坪之间。石门沟栈道是通往沓中乃至蜀地的必经之路。

    摩天岭在文县与青川交界处。宋孝宗时,修摩天岭道入川。《通鉴》注曰:自北而南者,右肩不得易所负,谓之左担路,即邓艾入蜀路也。蜀号天险,舍剑阁别无他路。

    今武都琵琶村有琵琶寺,始建于东汉建武二年(26年),名秋坪寺。据寺内碑文记载,三国蜀汉景耀年间,蜀大将军姜维统兵北伐,过阴平,经秋坪寺,因天雨阻道驻此。姜维登山拜佛,见其山形若琵琶,改秋坪寺为琵琶寺,并拨军饷3千罐,维修琵琶寺,立碑记之。今琵琶寺仍雄伟壮丽。

    三国时,武都、阴平二郡为魏蜀拉锯之地。魏武都郡属雍州。蜀汉攻取后,益州统之。蜀汉亡,归凉州统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