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侠义公案故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窦娥冤》

    古时候的山阳县(今淮安府城中),有一位叫窦娥的女子。这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子。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窦天章是一位自幼研习儒业,饱读文章的书生。但在窦娥3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去世了,从此年幼的窦娥就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一心想博取功名,但多年的努力,最终没能成功,家里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穷。幼小的窦娥在逆境中却养成了孝顺父亲、勤劳善良的品格,生活中的苦难将她渐渐磨砺成了一个坚强的女子。

    又是一年朝廷取士之际,父亲窦天章又有心进京应试,但苦于无处安置女儿。邻居有位蔡婆婆,带着一个儿子,母子俩靠放债取息过日子。窦天章没有钱的时候常向蔡婆借贷,这次窦天章又去向蔡婆寻求帮助。蔡婆早就耳闻窦娥是一个聪明伶俐、善解人意的好孩子,又知道窦天章无力偿还债务,便心生一计,劝说窦天章把女儿卖与她做童养媳。窦天章无奈,为了前程,不得不把女儿卖给了蔡婆。从此窦家欠蔡婆的钱一笔勾销。但父亲承诺一旦高中,一定回来赎回窦娥,心如刀绞的父亲与泪眼汪汪的窦娥挥手告别。

    父亲一去竟杳无音信。后来蔡婆带着孩子搬了家。小窦娥在蔡婆家里洗衣做饭,任劳任怨,深得蔡婆的喜欢。转眼几年过去了,窦娥出落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蔡婆就让窦娥与儿子圆了房。窦娥婚后夫妇恩爱,日子还算幸福。谁料不久,丈夫就得了重病,很快就死掉了。窦娥随即变成了寡妇。蔡婆承受不住失去儿子的痛苦病倒了。窦娥忍着内心的痛苦,更加孝顺婆婆,她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对婆婆悉心照顾。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窦娥也许就和婆婆这么相依为命地过下去。人生多变,世事难料,窦娥的苦难还在后头。

    蔡婆做的是放高利贷的生意,因此许多人都借了蔡婆的钱。其中有一个叫赛卢医的人,他借了蔡婆的钱无力偿还,看蔡婆已是上了年纪的妇人,于是就起了杀蔡婆之心。有一天在蔡婆讨债回家的路上,赛卢医拦住了蔡婆,他见四下无人,于是就拿出刀想杀死蔡婆。蔡婆大叫救命,正好张驴儿父子从此经过,父子俩打走了赛卢医,救了蔡婆。谁知张驴儿父子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们父子俩都是光棍,对蔡氏婆媳垂涎已久,只是苦于没有时机。自从救了蔡婆,张氏父子就有事没事地去蔡婆家里蹭吃蹭喝,窦娥对他们是讨厌至极。窦娥做了寡妇以后,他们更是蛮横无理,厚颜无耻地要“入赘”蔡婆家里。蔡婆因他们救过自己的命,竟半推半就地应承了张氏父子的要求。窦娥早就厌恶他们,当然是坚决不从,儿子张驴儿于是怀恨在心,一心想要报复窦娥。

    蔡婆病倒了,张驴儿见窦娥一人照顾蔡婆,知道报复的时机到了。一日,蔡婆精神稍微好了点,想吃一碗新鲜羊肚儿汤,窦娥连忙去集市上买了羊肚儿,亲手为婆婆做了汤。张驴儿一阵窃喜,趁窦娥离开厨房的空隙,他在热腾腾的羊肚儿汤中,撒了一包毒药,就等着毒死蔡婆,好逼窦娥改嫁。窦娥把汤端给婆婆,蔡婆猛觉得腥膻难闻,连连呕吐,窦娥没办法,只得把汤放回厨房。此时张驴儿的父亲经过厨房,羊肚儿汤的香味飘进了他的鼻孔,他恶狠狠地想:“死老太婆,竟然背着我偷吃好吃的。”于是他端起碗将一碗汤喝得干干净净。他满意地打着饱嗝,可顿时觉得腹痛如绞,只见他五官扭曲,七窍流血,不一会就倒地身亡了。这突如其来的事故,让窦娥与蔡婆不知所措。张驴儿当即心生歹念,嫁祸于窦娥,扬言要到官府告发窦娥,实则想让窦娥听从他的摆布。窦娥早就看透张驴儿的凶恶嘴脸,她相信自己的一身清白,不怕与张驴儿对簿公堂,相信官府能判个一清二楚。

    岂料县太爷桃杌是一个是非不分、偏听偏信、胡乱判案的贪官。他听信张驴儿的谗言,收了张驴儿的贿赂,不问青红皂白,就把窦娥押到公堂,将无辜的窦娥打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但窦娥宁死不屈。他们知道窦娥是孝妇,于是就把重病的蔡婆带到公堂,要进行严刑拷打。窦娥想到年迈的婆婆要是遭此毒打肯定性命难保,为了使婆婆免受毒打,她忍受着剧痛、屈辱和不公,不得不含冤招认,无辜受罪。婆婆为儿媳哀哀哭诉,县官命人速将蔡婆拖出公堂。

    窦娥屈打成招收监听候发落,等到行刑的那一天,观者人山人海。蔡婆跌跌撞撞赶到行刑法场,婆媳俩生离死别,哀情感天,媳妇说:“婆婆啊!我死后,再也无人照顾您了,您自己要多加保重!”婆婆泣不成声。窦娥被刽子手绑得不能动弹,满腔的怒火和怨气,喷薄而出,她骂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并且发出三桩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窦娥悲愤的呼号回荡于天地间,突然山阳县天空阴云密布,天色骤暗,一阵冷风袭向人间,六月骄阳隐去,天空中纷纷飘落下片片鹅毛大雪。县官被这无常的变化吓得心惊胆寒,命人立即行刑,刀过之处,人头落地,窦娥的一腔热血,果真全溅到了高高悬起的白练上,落雪三尺静静掩埋了窦娥的尸体。

    窦娥含冤而死,冤魂一直不散,她四处游荡寻找伸冤的机会。不久传来消息说,朝廷派一位钦差大臣到山阳县来。窦娥的冤魂在一个晚上到了钦差大臣的书房。窦娥发现那位伏案读文卷的钦差正是自己的父亲窦天章。窦娥欣喜万分,激动地向父亲哭诉自己的冤情,但人鬼两个世界,父亲已经感觉不到窦娥的存在了。窦娥看到桌上的文卷,于是不停地翻着那份放在角落里的有着自己冤狱的案卷。窦天章感到蹊跷,于是仔细看了这份文案,发现里面有窦娥和蔡婆,口里不禁说道:“难道是我寻找多年的女儿。”窦娥连忙将桌上的油灯扑灭,这样反复几次,窦天章明白了,女儿已经冤死。顿时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第二天天刚亮,窦天章就升堂审理此案。差人带来张驴儿、蔡婆、山阳县县令及众位邻居,一审,再审,取证口供,终于将此案审理清楚。张驴儿处死,县令罢官,年老无助的蔡婆由窦天章收留抚养。

    感天动地窦娥冤一案,终于真相大白。三年之中,山阳县境内一直大旱无雨。

    (二)《灰阑记》

    宋朝时,河南郑州有位刘氏,嫁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生了一男一女。张家祖传七辈都是科第人家,到刘氏丈夫这一辈,却家业凋零,生活困苦。不想丈夫又早早死去,留下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儿子叫张林,刘氏也曾请先生教他读书写字;女儿叫张海棠,也生得姿色尽有,聪明智慧。

    刘氏年纪渐老,家中日子也过得更加艰辛,迫于生计,便让女儿海棠去卖俏求食。附近有个财主叫马均卿,因他幼习儒业,颇通经史,再加上家中有几贯资财,所以人们都称他马员外。这个马员外生平酷爱风流,最爱寻花问柳。他见海棠年轻貌美,便经常找她吃酒调笑,时间久了海棠也对其有了情意,两意相投,很快两人到了你嫁我娶的地步。可惜海棠母亲一直不肯应允。海棠的哥哥张林对妹妹从事这种辱门败户的勾当很是恼怒,整日讥讽海棠,母亲和海棠很是不快,海棠便以无能力养家激将哥哥张林,张林一气之下辞别母亲,到汴京追寻舅舅去了。

    一日,马员外又来海棠家里商议此事,这次他备了丰厚的彩礼来。刘氏对儿子张林的气还未消,马员外的到来给她添了一丝欣喜。马员外拿出特备的白金百两,作为求亲的聘礼,并保证过门之后,不会让海棠受苦。刘氏见马员外说得诚恳,心里高兴,便答应了亲事。马员外趁张林不在家,便把海棠娶回家中。

    马员外的大娘子是一个酷爱打扮,行为放荡的女人,虽长得相貌丑陋,但化妆打扮过后,也有几分妖艳。她瞒着马员外,与衙门里一个姓赵的令史有了苟且之事。赵令史也是一个风流人物,那一日被马员外请到家里吃酒,偶然看见了他的大娘子,岂知王八看绿豆,两人就对上眼了。大娘子一心想和赵令史做个长远夫妻,所以整日计谋除掉马员外。张海棠嫁到马家后,与马员外也还恩爱,与大娘子相处还算平和,日子过得清净舒心。不久给马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寿郎。一转眼五年过去了,如今儿子五岁了,海棠母亲也亡故了。

    这天,大娘子又把赵令史叫来,密谋毒死马员外,好做个长久夫妻。赵令史早就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赵令史把早已准备好的毒药拿给了大娘子,大娘子把毒藏好,等待机会下药。忽想起今日是寿郎孩儿的五岁生日,忙领上孩子和员外到各寺院去烧香拜佛。留海棠在家操持饭菜。海棠在家等得心急便到门前探望,不想碰到了哥哥张林。张林自从离开家后,没寻到舅舅,却跟一个道士出去云游,途中盘缠用尽,还得了病,典当了衣服才走回家来。见家中母亲亡故了,居房也没了,不知该怎么办。听说妹妹嫁给了马员外,家中有些钱财,便想来借点使用。可巧见到了站在门口的妹妹。海棠见哥哥衣衫褴褛地前来借钱,对其奚落一番,以解当年的心头之气。张林惭愧难当,希望妹妹能不计前嫌,借给自己一些银两,好谋个生计。海棠在家里并没有掌管家计,都是马员外与大娘子做主,所以不敢私自给哥哥钱财,奉劝哥哥回去,不要再来。张林不肯回去,站在门口指望马员外来了能给些情面,借给自己一些。海棠退回家中,不再出来。

    恰巧大娘子从寺庙里先回来了,见一人站在门口,问后知是海棠的哥哥,告诉他自己是马员外的大娘子。张林说明来意,大娘子说家中财产都是海棠掌管,自己做不得主。她责怪海棠太绝情,答应回家帮着向海棠讨一些来。张林心想:真是一个贤惠的夫人。大娘子进入家中,让海棠把衣服头面送给哥哥,海棠说那是员外给的,怎么敢给哥哥。大娘子说员外问起,她会担待着,让海棠赶快解下送给哥哥。海棠见大娘子许诺,忙解下自己的衣服头面要去送给哥哥。大娘子忙拿过来自己去送。大娘子来到门外,说海棠放着许多衣服头面,一些不肯给。这几领衣服,几件头面,都是爹娘给自己的陪嫁,拿来送给舅舅。张林感谢大娘子救助之恩,怨恨妹妹太狠心,不顾念一点手足之情。他拿走衣服头面,兑换了一些银两,去做了开封府公人。

    马员外回到家中,见海棠的衣服头面不见了,问其原因。大娘子说:“今日我和员外去烧香,海棠在家中把衣服头面都给奸夫拿去了,她正要另寻其他衣服头面,被我先回来撞见了,是我不许她再穿衣服,重戴头面,只等员外回来,教训她一番。”马员外一听火冒三丈,叫出海棠来便毒打一顿,对海棠的解释丝毫不听,海棠只有忍气吞声。马员外气得心慌,想喝碗汤,大娘子便让海棠去做汤。海棠做好端给大娘子,大娘子试尝说汤少盐,便让海棠去取,这时大娘子瞅准时机,把毒药撒在碗里。海棠取盐回来,便让海棠去端给马员外喝,马员外喝了汤,立刻毒发身亡。大娘子见员外已死,便草草埋葬,用告官来威胁海棠,让其留下孩子,离开马家。海棠知自己是被冤屈,便同她对簿公堂。

    郑州太守苏顺是一个只认钱财不认人的贪官,百姓们非常厌恶他,为他起个绰号,叫做模棱手。这次有苏模棱来审理海棠一案,大娘子恶人先告状,告海棠毒死丈夫马员外,又要霸占她的孩儿。海棠告大娘子两面三刀,诬陷自己,孩子是自己生的,不是大娘子的。苏模棱叫街坊邻居来作证,街坊邻居都说孩子是大娘子的,苏模棱便将海棠乱棍毒打一顿。海棠不知这太守苏模棱早已被赵令史买通,街坊邻居也被大娘子拿钱打点好。海棠经不住三番五次的拷打,便画了押认了罪。苏模棱派了两个解子,押海棠去开封府定罪。

    去开封府的路上,大雪纷飞,海棠带着沉重的枷锁,行动更是缓慢,两个解子便不停地呵斥、催打,海棠痛苦不堪。张林去了开封府后,做了开封府五衙都首领,今有公事在身,从此路过,恰巧遇到了妹妹张海棠,海棠认出哥哥,忙拼命大叫道:“哥哥救救我。”张林不理,继续赶路。海棠追上,扯住哥哥衣服说道:“哥哥,你妹子这场天来大祸,都在这衣服头面上起的。你妹子当初不敢将衣服头面给你做盘缠使用,也是怕那妇人。岂知她让我解下来自己给哥哥拿去,待员外回来时,却说我养着奸夫,将衣服头面都送奸夫了,气得员外毒打我,她又用毒药暗地谋死员外,倒把你妹子拖到官府,定个药杀亲夫、混赖孩儿的罪名。你妹妹冤枉啊!”张林知道真相,才知错怪了妹妹,见妹妹冻得厉害,便带妹妹到路边的酒店吃杯酒。张林告诉妹妹不必担心,自己会帮她洗脱冤屈。

    赵令史知海棠要被押往开封,便买通两个押解的公差,让他们不必远去,找个偏僻处弄死海棠便来回话。等了好长时间没来回话,担心事有可疑,便和大娘子亲自去开封打探一遭。走到半路见到一酒店,也进去取暖,被海棠一眼认出,张林出手敏捷,将这对奸夫淫妇捉拿在手,两个公差也被打倒在地。张林护着妹妹,扭带着其他四人赶往开封府。

    开封府尹包待制,办案清正严明,刚正不阿,皇帝赐他势剑金牌,令其体察贪官污吏,与百姓申冤理枉,容他先斩后奏。为此权豪势要之家,闻他之名,尽皆敛手;凶暴奸邪之辈,见他之影,无不寒心。人们尊称他“包青天”。张林就在他手下当差。这日包大人见郑州申文,说一妇人唤做张海棠,因奸药死丈夫,强夺正妻所生之子,混赖家私,此系十恶大罪,决不待时。包大人想,药死丈夫,恶妇人也,常有这事。只是强夺正妻所生之子,儿子怎么好强夺的?况奸夫又无指实,恐其中藏有冤枉。包大人便暗地吊取原告,并让证人到来,重新审理。

    张林一班人来到开封,忙到公堂听审,包大人已等候多时。张林安慰妹妹,不用害怕,包大人会给翻案的。包大人威严地坐在高堂之上,问海棠道:“张海棠,你怎么因奸药杀丈夫,强夺正妻所生之子,混赖他家私,你逐一从头诉与老夫听。”张林跪下忙替妹妹回答道:“禀大人,这张海棠并无奸夫,他不曾药杀丈夫,也不曾强夺孩儿,也不曾混赖家私。都是马家大娘子养下奸夫赵令史,告官时又是赵令史掌案,其实是屈打成招的。”包大人呵斥张林,怪他乱讲话,要拿下杖打三十。张林说怕妹妹胆怯,说不出真情,自己替他代诉。包大人念他兄妹之情,不再追究。对海棠说:“你只管细细说实话,老夫与你做主。”海棠哭泣着向包大人讲述了整个事件。包大人听后沉思片刻,让下人张千取石灰来,在阶下画个栏儿。把那孩儿放在栏内,让两个女人拽,说道:“若是她亲养的孩儿,便拽得出来;不是她亲养的孩儿,便拽不出来。”两个女人便去抢那孩子,孩子不是大娘子亲生的,大娘子便生拉硬扯。张海棠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见孩子痛苦,心如刀绞,便撒手放弃,大哭不止。包大人见后微微一笑,说道:“老夫已知真相,奸夫淫妇还不认罪?”大娘子一伙面如死灰,只得跪地求饶。包大人道:“一行人听我下断,郑州太守苏顺,贪污受贿,革去冠带为民,永不叙用。街坊老娘人等,作伪证各杖八十,押解人员受财,杖一百,发配充军。奸夫淫妇,用毒药谋死马均卿,强夺孩儿,混赖家私,凌迟处死,各剐一百二十刀处死。所有家财,都付张海棠掌管。孩儿寿郎,归其抚养。张林与妹回家,免其差役。”从此,包青天智勘灰阑记的故事广泛流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