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的修养-拥有伟大的心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心灵美才是更高层次的美

    外表美是比较低层次的美,而心灵美才是更高层次的美。打扮得漂亮会引来大家的啧啧称赞,但是它不能妨碍我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内在美。有些人常常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时间和收入都花费在衣着上,从而忽视了内心精神境界的提高,忽视了他人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这样的人往往不注重礼节上的问题,他们关心衣着胜过关心自己的品质。他们常常会因为衣着打扮不够时尚而耿耿于怀。只重外表不重内在,只重外在不重心灵的美,不是对美的最好诠释,是不足取的。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伊扎克尔·惠特曼是美国著名律师,有一年他被选进马萨诸塞州的议会做议员。一次,一身农民打扮的他离开农场,去波士顿参加议会会议。到了那里,他在一家旅馆的大厅里休息,大厅还坐着几个看起来属于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这时候,惠特曼听到他们在议论自己:“看,真有意思,土里土气的乡巴佬居然也来了。”接着,他们向惠特曼提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意捉弄他、取笑他。此时,忍无可忍的惠特曼站起来对他们说:“女士们,先生们,我祝你们健康长寿,今后事业有成,人也更智慧。我们知道外表常常让人上当,你们看我的穿着就断定我是一个乡下人;而我也出于这种表面的原因把你们当成上等人,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被外表所迷惑了。”说来也巧,州长卡莱伯·斯特朗此时也走进了这家旅馆。他看见惠特曼先生后,就热情地与他打招呼,这令刚才那些捉弄过他的绅士淑女大为吃惊。这时,惠特曼转身向他们微微一笑,说:“祝你们玩得愉快尽兴。”

    约翰逊博士曾经不无讽刺地说:“在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一个人有了外表的长处,就容易受人尊重。只要他换上了一身名贵的衣服,立刻就会有人对他笑脸相迎。”

    直觉告诉我们,上帝是个美的爱护者,他给自己创造的一切都披上了美丽的衣裳。每一片土地,每一朵鲜花,每一只鸟儿,甚至每一颗星星都是那样五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

    有的人认为文明的修养有做作的嫌疑,因而抱有轻视的态度。他们追求方方正正、粗犷豪放,喜欢朴实无华、不加任何修饰的美。同样原因,他们最赏识那类用四方石块砌成、风格古朴无任何修饰的建筑风格。然而,圣彼得大教堂的雕梁画栋,刻满了各种花纹的五彩大理石,并不会将它的结实和坚固摧毁。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总要直面人们的各种意见。原因是我们的品格、我们的举止都被周围人看在眼里。有时,我们自己也会在心里很小心地盘算着,我们在别人心里的分量是更重了,还是更轻了呢?“这个人会出人头地吗?还是会江河日下?他的未来会有发展吗?”其实这是每个人内心里常问的问题。

    举一个具体的事例也许会将这个问题阐释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一个青年走进我们的客厅,客厅里的人会情不自禁地用自己的眼光评判他,而且还会在心里说:“哦,他的变化简直令人难以相信!你看,他比从前更小心谨慎,更有修养,更纯真坦率,更体贴周到,也更勤奋刻苦了。”如果他身边还有另一个与他相反的年轻人,而那个人对什么东西都漠不关心,做事一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的样子,对别人从不正眼相看,出手吝啬,待人苛刻,对仆人更是颐指气使、大呼小叫,一遇到大人物便点头哈腰、趋炎附势。不用说,不会有人理睬这样的人。

    因此,在我们人生的黑板上,会有无数人书写这样或那样的评价。我有时会突发奇想,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都能读懂别人对自己的这些评价,那该多好啊!事实上,我们内心那个真实的自我是不会永远躲在阴影里的。虽然平时接受着大家品评的是另一个自我,但是真正的自我终究还存在于我们的灵魂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本来的真实面目就会通过我们的眼神和举止展现在世人面前。

    综上所述,行为举止不能真正决定一个人的品格,它只是一个绅士的外表而已。外在的礼貌永远不能替代一个人的内在道德表现,就像树表皮不能替代它内在的质地一样。有时我们或许从外表可以看出它的实质,但是这种判断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有效。礼仪也是教养的表现,但很多时候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具有正直与忠诚的品格是富有教养的最高境界。如果哪一位读者对培养自己真正的教养感兴趣,那就试试我所开的处方吧:一两快乐;三钱无私;三钱仁慈;二两爱心;三钱精神放松;四两玫瑰般的浪漫情怀;一两世故人情加机智。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贪婪小气、自私自利、偏执封闭、自以为是的不良症候,那么这剂苦口良药会有极好的疗效。

    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灵美

    美化心灵是使外表更美的前提条件。因为我们的内心的所思所想都会清晰而微妙地反映在我们的面容上,直接影响着它的美丽或丑陋。内心的不和谐将使世上最美的容颜被歪曲,变得不堪入目。

    我们的心灵能够随意地制造美丽或丑陋。“上帝给了你一张面孔,而你自己却另造了一张。”这是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

    使最平凡的面孔焕发光彩的无疑是随和的、亲切的性情,这是一种最高形式的美。与此相反,使世界上最美丽的容颜扭曲变形、丑陋无比的无疑是暴戾的性情、恶劣的脾气和嫉妒的心理。当然,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与优雅高贵的个性产生的美相媲美。不管是化妆、按摩,还是药品,都无法将由错误的思维习惯所引起的自私、焦虑、偏见、嫉妒以及精神上的犹豫不决反映在脸上的痕迹改变和掩饰。

    一个人如果能够培养一种优雅宽宏的精神状态,那么他所阐述的思想就一定具有艺术美,而他的体魄也一定是健美的。因为内在的美会使外在的美更加多姿多彩、炫烂夺目。在他的身上,的确会焕发出迷人的优雅和魅力,而这种精神上的美会超越单纯的形体美,因此,心灵才是美的源泉。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拥有迷人的个性魅力,即使是容貌十分平凡的女士也会给我们留下与众不同的美好印象。在我们的眼中,她的形体似乎也变得美丽多姿了,这是因为通过外表展示的美好心灵反过来又左右着我们对形体的看法的缘故。

    有人这样评价凡妮·肯布尔:“她留给我的印象是高尚品性的完美化身,尽管她的身材并不完美,还长了一张红彤彤的脸,但是我从来没有在别的女性身上看到这样鲜明的个性。任何一种纯粹的外表美在她面前都会自惭形秽、自愧不如。”安托尼·贝利尔说得极为正确:“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知道如何使自己显得更美丽的女人,而没有真正丑陋的女人。”

    那种不仅仅限于容貌或形式的整齐匀称的美就是最崇高的美,它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的。品德的陶冶、学识的修养、情操的培育、智慧的增进、感知的触觉以及人格与思想的提升,都能影响个人的外形与气质,使之卓越超群!即使你的外表普通平凡到了极点,你也完全有可能通过持久地给大脑灌输心灵上的美、精神上的美的思想,通过培育善良的、乐于助人的、乐善好施的精神,而逐渐地得到最崇高的美。

    构成一切使我们永远精神焕发、美丽动人的基础正是那种热情大方的、随时准备帮助他人的心态,以及在任何地方撒播阳光和快乐的美好心愿。渴望使自己更加美丽并付出相应的努力,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而且,既然外表只是内在的一种反映,是思维的习惯和通常的心态在身体上的展现,那么我们的面孔、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我们的任何举动就必须和我们的精神世界相吻合,并变得更加温柔和富于魅力。无论你到任何地方,只要你的脑海中时时刻刻拥有美好的思想和善良的愿望,你就会给人留下优美和谐的印象。至于你的外表是多么普通,你的身体多么有缺陷,谁又会注意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女孩总是怨天尤人,郁郁寡欢,哀其不幸的遭遇,她们埋怨上帝没有赋予她们娇艳的容颜和完美的身材。但是事实上,她们是过分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她们的面容根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丑陋。如果不是因为她们自身在这一问题上的敏感和忧虑,谁也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如果她们能够摆脱这种忧虑和自卑,而以一种更加自然的态度面对生活,那么她们就可以弥补外表的缺陷与不足,因为她们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敏捷,态度更加得体,谈吐更加风趣,个性更加完善。

    娇艳美丽的脸庞和绰约丰盈的身姿是我们所仰慕的,但是我们更仰慕在崇高的心灵映衬下的面容。它预示着我们能够成为完美的人,它代表着造物主所追求的最高理想,这就是我们爱它的原因。

    最亲密的朋友的外表并不是我们又爱又仰慕的对象,而他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唤起的对友情的追忆和向往才是我们更爱更仰慕的。最崇高的美是一种理想,一种隐约可见的追求,一种体现在某个人身上或具体事物上的美好品性,它给我们带来了欣慰和喜悦,而事实上,它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任何人都应该竭尽全力地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而这种对最高层次的美的追求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你错失了美的最丰富的内涵,那么你对美的热爱就会仅仅留于对外表形式的追求。色彩的美、光与影的美、声音的美,这些各种形式上的美确实使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更加艳丽动人,但是,只有内在的精神,只有易感的心灵,才赋予了各种事物美丽的色彩,才使得我们觉得心灵中有什么要洋溢、要升华。那些缺乏敏感心灵、那些肮脏的灵魂,是无法感受到这博大精深的美的。

    我们期盼完美,热爱那些外在的美,而对于那些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理想的美的人与物,我们对此抱以深深的敬意。

    美好的心灵可以使得最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朝气蓬勃,充满诗情画意,给最阴暗的角隅送去最灿烂的阳光,并能够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产生优雅和恬静。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坚持展现和强调生活本身的诗意,如果我们缺少圣洁生活的意识,如果我们没有一颗美好而伟大的心灵,如果我们不希望生活的和谐,那么我们肯定一无是处。

    如果没有美的追寻者,没有美的缔造者,没有在任何一个角落,在任何一个条件下都能挖掘和显示那些最美好、最耀眼的闪光点的人们,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无比单调、无比龌龊!

    在现实世界中,给我们带来满足和愉悦的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它可以大大增进我们的幸福,世界上没有任何所谓的成就、显著的特性或精神品质可以替代它。我们在小时候所受的审美能力训练能够使许多人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对真正的美的热爱能够使得孩子们增强免疫能力,不让自己的天性朝着粗野和残暴的方向发展。同样地,它也能够使得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岿然不动,是非分明。

    孩子的热爱美和欣赏美的天性常常被父母们忽略,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在敏感的童年时代,家庭中的一切布置,甚至包括挂在墙上的图画和照片,都能够极大地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父母们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自己的孩子聆听扣人心弦的音乐,欣赏优美的艺术品。他们应该经常为孩子朗读或者是是让孩子自己朗读精美的诗歌,以及优秀作家的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的美妙思想会灌输给孩子,让他们开阔视野,并且引导他们去感受和领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小时候,我们所受的影响决定着我们能不能具备独立的思想人格,决定着我们未来的的个性,决定着我们一生的命运。

    其实,任何人在生命的初期对美都有着那种天然的感知,可是,这种对美的本能热爱要有后天的培养作支撑,否则它就会逐渐退化。无论是贫民的孩子,还是富豪的孩子,他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都是同样强烈的。雅各布·里斯说:“穷人精神上的饥渴和对美的渴求比他们生理上的饥饿和对食品的渴望更为强烈,更难满足。”

    里斯先生常常竭尽所能从他在长岛的家中带一些娇艳的鲜花给居住在纽约桑树街上的“穷人们”。他说:“他们在离开渡口不到半个街区的地方追上来,紧接着一群尖叫的孩子拦住了我的去路,他们喊叫着要求我把鲜花送给他们。在他们每人拿到一枝鲜花之前,我的脚步无法再挪动了。当他们如愿以偿地拿到鲜花后,就立刻离开了。每个人都以极其警惕的目光保护着自己的花朵,直到找到他们认为安全可靠的地方之后,他们才心满意足地驻足欣赏自己的胜利果实。接着,他们就会在第二次时带上其他的孩子,包括大一点、强壮的孩子或羸弱瘦小的孩子,希望他们也能够如愿以偿地得到一份。而所有的孩子在看到那些来自原野的娇嫩的鲜花时,无不瞪大眼睛,放射出企盼的目光,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样娇美的东西。通常情况下,越幼小的孩子,精神上越贫穷,所以他们对花的渴望就更加强烈,于是,面对如此童稚的心灵,我手中的鲜花是不会拒绝给他们的。”

    “由此,我突然意识到,我从前的认识是如此的肤浅,事实上还存在一种比生理上的饥渴更加严重的饥渴。热爱美以及美好的事物是每一个孩子神圣的自然天性。他们对美的热爱影响着他们稚嫩的心灵。当他们尖叫着要求得到鲜花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在以这种惟一可能的形式努力地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任由贫民窟以它的丑陋、龌龊、愚昧扼杀孩子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在扭曲他们的心灵。一个人可以光有伟岸的身躯而没有健全的灵魂,但是,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公民,他们对国家毫无价值,他们只会将贫民窟龌龊的印记留给整个社会。”

    “在此后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去贫民窟为他们修建房屋,教育母亲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更加漂亮。我们还将孩子们召集起来,送他们去幼儿园,将美丽的图片挂在学校里。在原来肮脏龌龊的角隅里,我们修建起了花园般宽敞的学校和公共建筑,还在空地上种植了绚烂多彩的鲜花和碧绿的草坪,现在那里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下茁壮地成长,他们的生活变得无比幸福和美好。我们在努力地除旧迎新,竭尽全力地为未来清除障碍,因为公民的这种损失是任何社会都无法承受的,就算是美利坚会众国也不能长久地承受。我们在清偿由于漫不经心而欠下的债务,再也没有比从事这项事业更有意义的事了。”

    许多贫穷的孩子生活在纽约的贫民窟中,他们执著地追求着各种形式的美。而那些富有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地走进你的画室,并搬走最珍贵的作品,可是你却永远不可能从他们身上发现美、发掘美,因为他们对美的细微敏锐的感觉,他们的审美能力,早就消失在了贪得无厌的追逐金钱的的过程中了。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充斥着许多美好的事物,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培养起觉察它们的能力。生活的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却无法发现它,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眼睛没有接受过相应的训练,我们还缺乏敏锐的审美能力。我们就像那个站在伟大的艺术家特纳旁边的女士,当她在欣赏艺术家特纳最精美的一幅风景画时,惊讶地喊道:“啊!特纳先生,我在大自然中怎么看不到你在作品中所描绘的风景呢?”

    “你从未看到过吗,夫人?”特纳反问道。

    好好想想吧!我们在贪婪、疯狂、痴迷,有违常理地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失去了多少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啊!我不希望像罗斯金那样在恢弘壮丽的日落中领略真正的美,或者像特纳那样发现大自然中的绝妙风景吗?难道你不想让你的生活充盈着更多的美,而不是在追逐生活中庸俗的目标时任由你的审美能力日渐退化,你优雅的本能渐渐萎缩,你的天性变得粗俗不堪吗?难道你不渴望平静舒适的生活,而不是让你的本能中兽性的一面更加恣意妄为,每天绞尽脑汁计算着怎样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怎样赚取更多的金钱吗?有许多人非常幸运,他们接受过美的熏陶,能够觉察美、欣赏美,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剥夺的。然而,只要在年轻时代就着力培养有助于自己成为一个睿智的人的优良品质,任何人都会拥有这种财富。

    保持纯洁的心

    “睿智和谨慎、冷静的思考和创新性的行为、自然优雅的举止和美好的仪态、真挚的生活原则和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对他人的关爱及自尊、平和和自信的心态、神圣的祈祷和精神的安逸,都是由贞洁的身体里蕴涵着的纯洁思想所带来的。那种由不良的行为所带来的非常短暂的的快乐远不如这种精神上的快乐更持久。”这是杰勒米·泰勒对纯洁的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的精辟见解。

    一个传教士在各地进行传教活动。一次他在讲授上帝是如何判断纯洁时,说到男人对女人的纯洁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而对于他们自己的要求却极不严格。他说,在中国,妻子失贞要接受那种惨无人道的严厉惩罚,但对她的丈夫来说,这样的事情却无关紧要,完全被当作是微乎其微的。话音刚落,人群中有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子从座位上站起来,并且有些激动地走到传教士面前说:“我太感激你了,牧师先生,今天你在这里讲授的内容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让我明白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上帝对他们的纯洁的要求都是一视同仁的。我将牢记你的话,因为我以前从未这样想过。”

    行为的纯洁与否表现在许多方面,如果因为性别不同而标准迥异,那么纯真的基础势必会因此而动摇。女子一旦犯错,就要一辈子背负有污纯洁的罪名,而男子却可以胡作非为,肆意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不会得到任何惩罚,甚至连受惩罚的想法都不存在,这是极不公平的,也是毫无道理的。为了保证整个社会的纯洁,男子和女子应该同样保持纯洁。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都应谴责那些龌龊、肮脏的行为,因为只要有了这样的污点,你的一生都不会摆脱因它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它会影响到你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幸福”和“纯洁”在莱索人的字典里是同义词。

    在用英文写作的作家中,那种工于心计、用拐弯抹角的语言或带有很强的伪装的方式,向我们灌输不纯洁的信息的作家是最令人担心的,也是最危险的。如果某位作家仅仅是表现出不算过分的粗鄙庸俗,那么这种粗鄙庸俗本身就是毒剂。这好比一个对我们进行公开攻击的敌人,虽然气势汹汹,但却给我们以防御的机会。但是,那种不纯洁却深藏在美丽的外表下面,它就像一个忘恩负义、卑鄙无耻的朋友,同我们一起去花园散步,在我们没有任何提防的情况下,用那些毒花的香味,麻醉我们的感官,将我们掷入死亡的深谷。

    在法国,这类小说也屡见不鲜,它们常常遭到世人的唾弃,因为在那里汇集了所有肮脏的情感、欲望和兽性的本能。有个法国人曾经对这些作品控诉道:“只要是撒旦的崇拜者都能够到法国去,从非洲带回毒蛇放到我们的草原上,从印度带回猛蛇和毒蝎放到我们的花园里,从亚洲带回狮子放到我们的森林里,从死海带回一滴恶毒之水为我们的孩子作洗礼。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我们完全有能力消灭它们,而那些藏在文字背后的卑鄙无耻的思想又有谁能够将其消灭呢?难道我们心灵上的恶疾能用剑来对付吗?难道思想上的毒素能够用刀子剔除吗?”

    “保持你自己的纯洁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做。

    费城的一位市长曾经说,如果想让监狱里少押解一些少年犯,那么只要禁止出版所有内容低级下流的读物,禁止在各种剧院的广告栏里张贴色情电影的宣传画即可。

    一位英国政府官员直言不讳地说,几乎所有坐在法庭被告席上的男孩都受到过淫秽读物的不良影响。

    那些狡猾的作家们披着高雅的华服,心内却极其卑鄙龌龊。他们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毒汁,他们是如此地工于心计,而在描述那些赤裸裸的不纯洁时,又是如此富于技巧,他们所用的都是些虚幻的、暗示性的语言,甚至找不到一个粗鄙的词汇。这样庸俗的作品竟然也被有些人称为文雅精致的高尚之作!而那些直截了当地去表白一个人真正思想的文章,那些消灭罪恶的文章,那些用平实真切的文字去揭露无耻下流、冠冕堂皇的罪恶的文章,却被看作是庸俗卑鄙之作!

    那些陷入罪恶深渊而无法自拔的人都偏离了人生的正确轨道。他们包庇罪恶,企图用美丽去掩饰肮脏,他们对纯洁还认识得不够彻底。但是,与那些在思想深处孕育罪恶的人相比他们的罪过要小一些。

    在这里,我要告诫青年男女们,你们一定要保持心灵上的纯洁,保持那份纯真,至死都不要放弃。如果你抛弃了它,也就抛弃了上天给予你的最珍贵的礼物。第一个纯洁的思想、第一种纯洁的感觉,一旦在你的心灵中扎根,就一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如果丧失了,就永远没有失而复得的机会了。

    火光熄灭了,火星可以使它复燃,可是花儿被摧残了,又有谁能够让它重现昔日的娇艳欲滴、芬芳四溢呢?

    拥有伟大的心灵

    杰斐逊总统是一位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一次,他带着外孙托马斯骑马郊游,路遇一个奴隶向他们脱帽致敬,杰斐逊总统也向那个奴隶脱帽致敬,而托马斯却对那个奴隶不屑一顾。“托马斯!”杰斐逊厉声道,“你应该学会尊重任何一个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弗雷德·道格拉斯是著名的黑人领袖,他是这样评价林肯的:“美国的大人物如此众多,但第一个愿意与我诚心诚意地进行自由交谈的惟有林肯总统,每次与他谈话,都会使我情不自禁地忘掉我们之间还存在着肤色上的差异。”

    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教育自己的学生,无论在什么地方吃饭,都要像去国王那里赴宴一样举止典雅得体。在家里如果父母不约束孩子的行为举止,那么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时,他们也就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可耻的行为了。

    不管是乞丐还是国王,在美国诗人詹姆士·洛威尔的心中都是平等的。他从不轻视任何人,对待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有一次,有人看到他在街头饶有兴趣地和一个卖艺的风琴师用意大利语交谈着。原来,他们都十分熟悉意大利的风土人情,正在谈论意大利的风景呢。

    在伦敦街头,一个年轻的女士急急忙忙地走着,她不小心撞上了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他衣衫褴褛,几乎被撞倒了。年轻的女士立即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轻声细语地说:“真对不起,可怜的孩子,我几乎把你撞倒了,请原谅我的过失。”孩子听后目瞪口呆,过了一会儿,他摘下帽子,向那位女士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笑着说:“没关系,小姐,非常高兴……真的非常高兴,下次被你撞倒也没关系,我会原谅你的。”女士离开后,那个孩子忍不住对同伴说:“嗨,约翰,第一次有人跟我说对不起,我真是太高兴了!”

    一天,拿破仑和他的随从在圣赫勒岛上的一个桥边散步,这时,一个挑着担的挑夫走了过来,拿破仑的随行准备抢先过桥,被拿破仑制止了,并对他们说:“让他先过桥吧,他还挑着重担呢。”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骑菲尔德的乡下,隐居着一位奇人丹尼尔·韦伯斯特。有一次,来自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位政客前去拜访他。在快到韦伯斯特的住宅时,他想走近路快点到达,但是事情并不顺利,就在快要到达时,一条小溪挡住了他的去路。正在他心中焦急、不知所措时,一个相貌平平的农夫从此经过。政客急忙喊住他,并请求农夫背他过河,并愿意以重金酬谢他。农夫顺利地将他背到了河对岸,但谢绝了他的酬谢。几分钟后,政客与农夫又在韦伯斯特家里相遇了,令政客尴尬万分的是,那个背他过河的农夫居然就是他要拜访的奇人丹尼尔·韦伯斯特。

    一次,美国反对黑奴制度的领袖加里森在路上遇到歹徒,他们恶意地攻击他,拼命地撕扯他的衣服,但是他仍然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交谈,并不愤怒,似乎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些需要同情的弱者,只有他这样的伟大人物才具有如此安宁和谐的心灵。

    主耶稣面对任何事情都有一颗宽容的心,即使在面对迫害他的凶手时也是如此。当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痛不欲生的时候,他仍然说:“仁慈的上帝,请你原谅他们吧,他们的行为并不是出于他们的本意。”只有耶稣才会有如此宽容的心灵,他感动了世间的芸芸众生,只是因为他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

    拥有真正的自己

    “根据事物真正的内在价值评价事物就是哲学家的尺度”,这就是简·泰勒的科学认定。拿评价自己来说,高估自己、自以为是就没有运用哲学家的尺度,不仅误导自己,而且还会引来别人的嘲笑与蔑视。

    “原本什么样就让它是什么样,不要掩遮它。”这句话成了很多英国家庭的座佑铭,也真实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核心——思想诚实。

    “照我原本的样子画,不要美化,什么样就什么样,否则你从我这儿除了惩罚什么也得不到。”克伦威尔告诉画师。

    韦奇伍德在做一个陶工时,就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对工作漫不经心。他对自己不满意的作品从来都是作打碎或抛弃处理,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就这样,他水平越来越高,最终创造了具有国际声誉的韦奇伍德陶瓷。可以说韦奇伍德的成功与他的敬业精神和他的求真个性是密不可分的。

    在波士顿,人们评价一个人主要看他的智慧,所以在评价之前,人们会不约而同地问:“他懂得多少?”;在费城,评价一个人要看身份,于是人们通常问:“他的家族势力如何?”;而在纽约,金钱则成了衡量标准,因此问题转为:“他有钱吗?”实际上,智慧、身份、金钱都不应该成为评价一个人的尺度,评价一个人最终是要看他本来面目,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珠宝虽可能落在尘土中,但却不影响它的价值,沙子虽能被狂风刮到天堂,但沙子依然是沙子,它成不了珠宝。

    但事情没有绝对的,如把珠宝埋在尘土中永不见天日,那么真的影响它的价值,贺拉斯就曾说过:“贵重的东西深埋在土中而不被发现,那它与地下的废铜烂铁没什么区别,尽管它可能价值连城。”

    一个人的名誉就如同这个人的影子,有时投射在身体前面,有时又跑到后面,有时比身体短,有时比身体长。

    名誉是会受到个人格调和内涵影响的,名誉会随着内涵的干枯而逐渐衰退,不论当初这种名誉的获得是通过何种途径。内涵犹如名誉这棵参天大树充盈在每个枝干、每片叶子上的生命力。赫兰德是这样阐述的:格调、内涵和名誉是一个人的全部,只不过格调和内涵属于一个人的内在,而名誉则是外在而已。

    “我们被虚假包围了,”一位前辈评论家感叹,“什么都是假的,我们吃的、用的、穿的都是伪劣产品,甚至学者、模范、英雄以及学校、教堂、议会都是假的。”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些现象在现今不也大量存在吗!

    “看看!多么可笑,他们竟轻易相信那些表面的东西而作出决定。”骚塞说。

    卢西恩曾亲眼目睹了一座雕塑的制作过程:“他们先是用最优质的帕罗斯岛白色大理石雕塑起外壳,尔后向里面塞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垃圾。”朗费罗曾把外表看来知书达礼而内心却有着各种龌龊想法的人比作成由老僧侣们描绘在修道院门窗格子上的画像,外面是圣母玛利亚,而里面却是维纳斯。

    霍尔博士曾讲述过一个“虔诚信徒”的故事:这个信徒是个苏格兰人,他唱圣歌的时候显得非常虔诚:“我把整个大自然作为献礼送给您都无法表达我对您的感激。”在颂唱的整个这程,他的手一直在他的钱包里摸索,因为他要确定他刚才投进捐款箱里的银币是不是钱袋里面额最小的。

    本性是自然的东西,而做作则属非自然的东西,因此,人要表现出本性相对做作要容易得多。年轻人如要获得真切的想法和感受,绝大多数时候需要战胜虚伪和做作。这些虚伪和做作往往是设在通往真正爱情、友情、理想、希望路上的拦路虎,并且这些拦路虎都很难征服。但是,不管怎样,恒星和行星我们还是应该能够区别开来的,因为恒星的光与行星的光是不同的,恒星的光具有闪炼性。

    利文斯敦博士曾去过几个非洲部落,与部落里的人有过接触。那里的人从未见过镜子,以之为怪物。当他们从镜中看到自己的形象时,都十分震惊,“这家伙是谁?怎么这么难看?”“这个人是我吗?真可怕!”“我怎么长成这样啊!”实际上,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心灵有多丑陋时,震惊的程度丝毫不逊于那些愚昧的非洲部落人。

    盖基说他认识的一个卖杜松子酒的老板,他绝不选择星期天去教堂作祈祷,这天他通常在自己的小店卖杜松子酒给顾客,但在柜台上却道貌岸然地摆上圣经。

    不可否认世上有些事情不能以常理待之,比如说有些时候品性不好的人名誉不一定不好,有时声望甚至还超过那些作风正派的君子。再比如,佛罗里达的玫瑰虽可称花中佼佼者,但一点儿也不香;天堂鸟虽有着最最艳丽的羽毛,但喉咙里就是发不出动听的声音;希腊的柏树虽说是名贵的品种,但却颗粒不收。

    南方监狱旧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关押在监狱里的囚犯如与家里通信,则信必须由狱官审阅后才准予寄出。一个聪明的囚犯想出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那就是在给狱官审阅的信上再用一种特殊方法调制的液体写上真正想给家里人说的话。这些用特殊液体写成的信经审阅后寄到家里,家里人把它再加热,那些隐匿的字迹就会显现出来。就这样,真正想表达的情感或思想通过隐匿到再现完成了从此地到彼地的转移。

    扔掉虚假的面具

    做事情当然以做到最大身心投入为最佳,但如果你人格不够崇高、行动不够果断、做事不够大方,那么你虽尽了最大努力,但也未必能成功。生活也一样。相反,如果你真诚、仁义、慷慨、友爱、果断,你就会发现你有巨大影响力,很多人都会因与你为伍为荣。这样无论是你的生活还是事业都会顺利开展下去,而你在人们心目中人格会更加崇高,地位将更加举足轻重。

    实际上,画家在向人们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推销着自己。因为他的作品聚结了他的思想感情、个性品质、爱好憎恶,连他的瞬间想法都可以通过作品宣泄表达出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画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那些精品、名作才能做到,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只有那些货真价实的东西才经得住历史、时间的考验,相反,那些矫揉造作、虚假的东西是经受不住时间和历史考验的,其下场就像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空中花园一样,只能是白驹过隙,不留痕迹。

    有个加州人为了检验自己矿砂的真正价值,特意把一盒金沙送到波士顿去化验,化验的结果令他很失望,他送去的矿砂仅仅是黄铁矿砂。实际上,生活中这类事情很多,许多人从小就被奉为神童、天才,但经过了种种考验,却发现他们同样很平凡,是个伪神童、伪天才。事情往往是真正的富翁住在破落不堪的茅屋里,而精神上的乞丐却住在高贵典雅的宫殿里滋意享受。

    一个印第安酋长拿着一堆在他部落里通用的珍珠和贝壳去买火车票,却遭到了拒绝,他狂哮道:“什么?我这么多珍珠、贝壳还买不起你们的火车票?”也许这个印第安酋长在他的未开化的部落里算得上一个富有的人,但在外面这个相对高度发达的社会,他却是一个贫穷至极的人。

    事实上,很多拥有万贯家财的富翁人格品质却不像他拥有的家产那样让人羡慕,如果单以人格品质衡量,他们恐怕没资格坐在他们忠诚的仆人旁边。

    一个苏格兰人对查尔斯·兰姆说:“莎士比亚不愧这么有名,他真有一套,他的思想真开阔,我不如他。”查尔斯·兰姆回应道:“别说是你,就连华兹华斯也曾说:‘莎士比亚并不高明,要说高明,他只高明在会耍一些小把戏,如果我也会耍这些小把戏,我也能赢得他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世界知名度。’”兰姆告诉他:“莎士比亚的的确确高明在这些小把戏上,但这些小把戏正是绝大多数人所不会的。”

    “我真羡慕你。”一个商人这样对一个编辑说,“你只需在这里敲敲键盘,随便编上几段小故事,报酬就是丰厚的,而我呢,则必须在我的办公室里熬上9个小时。”编辑回答道:“朋友,你要明白,我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当然,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我是不会看上眼的。每次我与一个不认识的人接触时,我都会考虑,他可不可以成为我的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每次我听到一次谈话,我都从中吸取写作素材;每次我看见自然界的美景时,都尽量想把它诉诸笔端,希望别人也能借此感受其中的美妙。”

    亚历山大·斯蒂芬斯是美国内战时期的南方邦联副总统,他非常了不起,邦联政府的思路就是由他提起的,而且他的南方与外国政府结盟的方案也险些成功。而林肯在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斯蒂芬斯后却感到震惊,因为眼前干枯、瘦小的斯蒂芬斯与林肯想像中魁梧高大的形象实在相差甚远。在见到斯蒂芬斯包裹在宽大衣服里瘦小的身躯后,林肯风趣地对斯蒂芬斯说:“我想你应该属于一颗包在最小豆荚里的最大的豌豆。”

    “如果把真正有价值的人比喻成结实的桃心花木,那么那些虚假、不实际的人则属一块薄木板。有人希望世界为我所用,而有人希望我对世界有用。”

    “抛弃面具吧!”卡莱尔叫道,“露出你的真面目,什么虚伪的笑脸、麻木不仁的情感、自欺欺人的真诚都通通除掉。让我们一睹你的真颜,看看你的内心。鼓起勇气,把面具扔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其中都蕴含了一种内在的东西,从中可以推测出我们的将来,而且还可以看出我们的行动轨迹。看我们所发出的火焰,就会知道我们燃烧了哪种物质。无论我们是如何的小心翼翼,我们的心灵都有可能泄露出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多半是我们内心的渴望和理想的表达,但只有那些不经意间、无意识流露出来的话语行为,才是我们真正本质的自然反应。虽然那些竞争最激烈的战斗往往是在我们的内心发生的,但是内心深处的良知是知道我们是在堕落还是在进步,知道良知和羞耻的旗帜何时轰然倒塌,而高尚美德的旗帜何时被高高竖起。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动机犹如晴天与暴雨、日升与日落会在大树上留下痕迹一样会在我们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且永不消失。人是思想的受动者,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人,这是永恒不变的。

    一位有学识的波斯人一次参加一个大型宴会时,由于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裳,结果整个宴会没有一个人拿正眼看他,即使斜眼看一下,目光中也带着蔑视。这位波斯人见状返回家里换了一身行头重又回到宴会,这次他穿着的是镶金的绸袍,头上戴的是钻石帽子,腰中系的是金缕带。这一次宴会上所有人都对他表现出恭敬,他也表现出恭敬的神色说:“谢谢您,我的衣服阁下,你的到来使我们受宠若惊,说吧,我拿什么招待您?”宴会上的人都很吃惊。波斯人说:“我是应该感谢它,因为是它使我赢得了你们的尊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