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处世术:91种左右逢源的圆融处世艺术-与同事相处的艺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40.事进行轻松愉快、健康有益的交谈

    与人交谈,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交际活动。通过交谈,可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加深友谊,增强团结,促进工作,激励斗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愉悦心灵。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情趣横溢、健康有益的交谈,不仅可以达到上述目的,而且还给人以莫大的精神享受;而枯燥乏味、单调无聊、死气沉沉的谈话,只能是浪费时间,令人厌烦。那么,如何才能使交谈顺利进行、圆满成功?这就要了解交谈中的艺术。

    端正态度,充分尊重对方

    与人交谈,首先要尊重、体谅别人,对人要谦虚谨慎,诚恳率直,不要妄自尊大,盛气凌人;不要自以为是,武断专横;不要虚心假意,恭维奉承。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和谐融洽地相处,推心置腹地交谈。态度不端正,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思想上一旦形成鸿沟,交谈就很难进行。

    全神贯注地听

    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让人家尽情地讲,你要恭恭敬敬地听。即使你不同意人家的看法,也不可匆忙打断他,要等他讲完再阐明你的意见。要善于听讲,要分析话中之音,做到既明白对方谈话何时达到高潮,又知道对方言谈何时接近尾声。这样,你的发言才能适时、稳妥,而无需打乱别人谈话,影响他人思路。

    适当地发言

    交谈,是一种有来有往、相互交流思想感情的双边或多边活动。参与谈话的人,不但要“听”,而且还要“讲”。听人说话,要做到聚精会神,心领神会,切不可漫不经心。与此同时,还要作出积极反应,有什么想法和感受,通过点头、微笑、手势、体态等不同方式随时表露出来;不要消极活动,呆头呆脑,无动于衷。

    全神贯注地听,仅是交谈中的一个方面。谈,在某种意义上说,显得更为重要。谈的方式多种多样,你可采用任何一种:直截了当地陈述事实,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委婉地表示不同意见,进行评论。这些方式都能使谈话顺利进行。

    在交谈中,尽量少用或不用“是”、“不”、“可能”一类字眼作答,一两个字不能给人以启示和激励。要设法使别人从你的话中得到鼓励和启发,使他感到有东西可继续讲下去。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使谈话变成长篇大论的演讲。对某一话题,你可能有很多东西要讲,但他人也可能有高见要谈,要做到使大家都有发言机会,说话要干净利落,简明扼要。发言冗长,使人烦躁。

    跟上交谈的节拍

    当话题几分钟以前已由乒乓球赛转到篮球赛,如果你再谈乒乓球赛,显然是跟不上谈话节拍;当大家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篮球赛,假若你把排球赛也塞进来,显然是不识“火候”;当大家正评论球类比赛,你却谈起飞机、大炮一类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显然是离题十万八千里,那只会使人啼笑皆非。

    密切注视谈话进行的情况,要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正谈论的东西上。只要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只要跟上谈话的“节拍”,就不会出现那种对方需要你作答、而你却未听见的尴尬局面。

    把握住中心话题

    交谈中,不要偏离话题。当大家正议论新发明的特效药,切不要因听到有人谈他姑姑是如何服用此药而得救,你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你姑姑如何如何,或讲她服用APC治愈了感冒。如果这样做,那就是不知不觉地偏离了谈话的主题。

    及时改变话题

    话题的转变在交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当大家对某事似乎已详尽谈论,感到兴致索然时,就要立即转换谈题。转变的方式很多,让旧话题自然消失就是其一。另一种方式就是重提刚议论的事情,然后迅速更换话题。比方说,当大家感到对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诗人再也没什么新东西可讲时,你可以这样转变话题:“是啊,古往今来,靠勤奋自学而蜚声文坛的作家、诗人,真是举不胜举。大家也知道,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发明家更是遍及四海。”这样,大家就会重新兴致盎然地交谈起来。第三种方式是可直接突然地改变话题,而无需再说别的。“关于体育锻炼,是否就谈到这里?现在让我们谈谈外语学习吧。”或者干脆说:“现在改变话题。”

    改变话题要注意“火候”,既不能太迟,又不宜过早。当话题仍然引人入胜,切不要因你感到索然无味,就谈别的东西,并强迫他人跟着你转。

    积极弥补失言

    与人谈话,失言总是难免的,特别是在心情过于激动时,更容易发生。由于一时忘记了别人的禁忌,忽略了他人的生理缺陷,忘掉了某人的不幸,有伤人家感情的话语,有损人家尊严的言词,有失人家体面的言论,都可能出现。一旦失言,就要视具体情况,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弥补。假若过失严重但你和对方很熟,你最好说:“很对不起,老×。”说完立即谈及其他东西。如果接近失言的危险边缘,要竭尽全力迅速摆脱,这时特别需要冷静沉重,莫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大喊大叫向人家赔礼道歉。

    他人失言,你要尽力帮助补救。对于他想出来的转移话题,不但要感兴趣,而且还要带头谈论。如果他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你还要迅速、主动地找个适当话题谈起来,以帮助他解脱困难。

    适时结束谈话

    一席圆满成功的谈话,总是进行到恰到好处时结束。太早,令人扫兴;太晚,使人厌倦。

    41.处理好自己的嫉妒心理

    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含有憎恨的一种激烈的感情。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别人的嫉妒,或者,自已本身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嫉妒心,并以各种形态表现出来。因嫉妒而丧失了友情;因嫉妒而犯了自己所未曾预料到的罪过。有时自觉到了自己正在嫉妒,却又无法抑制,因而感到烦恼万分。怎样处理自己的嫉妒呢?

    靠自己的努力去超过敌手

    当嫉妒发生时,我们的大脑就开始作业了:应如何打倒对方,或将对方拉下使他居于自己的下风等等,这些问题被一再重复地思考。这种在脑海里对对方所展开的攻击,多半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这些有时不仅停留于幻想中,嫉妒者往往会有意使之演变为直接的攻击行动。

    采取散布谣言、告密等间接性的行动,即以用不着自己动手的方法,使对手失败之类的事例比比皆是,这自不待言;就是演变为杀人、伤害等激烈的行为,也是常有的事。

    但这种攻击行为是容易受到处罚的。所谓处罚,有的是刑法上的,也有的是来自别人的指责,如导致损害自己的威信、失去信任等。

    理想的嫉妒打消法,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比对手高的地位。这一种打消法是积极的方法。

    日本作家尾崎红叶的名作《金色夜叉》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贯一先生被一位手戴钻石戒指的有钱人抢走了未婚妻阿宫,以后他经过了不断的努力,终于变成了一个富裕的高利贷者。这就是有意无意运用了嫉妒打消法的结果。

    这是幼少时期赤贫的人,或无法上学的人,因受人轻视、侮辱而奋发,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之后,终于达成心愿的典型例证。

    假定嫉妒是针对别人的才干或能力的,那么自己设法拥有能与对手匹敌的资格,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与对抗手段。这对于恢复自信心一定有所帮助。

    关于这一点,开拓一个不输给人的境界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单位中,你可以确立“非我不可的”地位。如对劳工问题或法律问题有较深的研究,或能熟练掌握会计知识或计算成本等等专门知识。这样做的重要性,不仅能抵挡自己所嫉妒的对象的挑战,而且会因此变成专家。

    虽然不能说学历无用,但能一辈子不断地追求新知,继续努力学习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

    只要你具备着别人所缺少的才能,那么你一定能为部下、同事以致上司所尊敬、器重。

    人在想完成任何一个大目标时,对别的事是毫不关心的,这就是“视野的狭小性”。如果被嫉妒所困时,不妨积极地设法,有意地将自己投进繁忙的工作中。

    事情一忙就不会有闲工夫胡思乱想了。专心一意于工作之中,也可以发现别的更有价值的新东西,如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工作环境等,不至于因嫉妒产生自卑感了。

    “想开些”可以消除嫉妒

    当然,这种方法不是轻易可以办得到的。时间的流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看法。你可以想到那样做并不是惟一可行的方法,以自己现有的状况也将是力不从心的。如果能干脆认为那是命运早就安排好了的,也可以看开些。

    人生不如意的事有十之八九。不得不看破的事更是比比皆是。如自己心爱已久的一位小姐竟被好友不费力地抢走,因分毫之差失去升迁的机会等等。生活中有这种痛苦回忆的人,肯定为数不少。

    “看破一切”毕竟是很消极的做法,“理所当然”的想法,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又是一种很不现代的宿命论代名词。如果以达观的态度看待一切事,倒不失为是一种正确的生活姿态。所谓达观,就是舍弃无用的意念,“彗剑斩情丝”,尽量使自己面对现实。当然,任何人都无法一下子到达达观的境界。如果能很容易看破一切,那么对科长的职位,或对情人的爱情,不都是能看开了吗?

    达观,就是处在愤怒、兴奋、自暴自弃等感情状态下,能平静客观地审视事态的发展,对于已失去的,或未能人手的事物价值都能淡然视之。一个人个性是否淡薄,是否患得患失,这与性格是否内向,是否善于交际等等大有关系,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程度,或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也对其有很大影响。因此,到底应以何种方式到达达观的心境,这个问题无法一概而论。然而静静地反省我们的日常生活问题到底梗在哪里,这也不失为其中一种。总之,一定要学会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达观。

    不轻易服输

    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或找出一些理由来坚持说明“我并没有输”的行为就是不服输的心理表现。这可以说是一种压制嫉妒心、强迫自己承认自己的立场而达到达观的方式。

    对于自己的能力或才干所下的判断叫做“自我水准”。人总是不愿意自认失败,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自我水准”在他人的评价中被贬低。对此,人们有着强烈的排拒心情,遭到失败时总是想委过于其他因素。这就是不服输的心理。

    相反地,提高自我水准是件很快乐的事。人们往往将偶然得到的成功也归功于自身的实力。

    谈到这种不服输的心理,可用心理学上的有趣比喻“酸葡萄”理论与“甜柠檬”理论来加以说明。

    所谓酸葡萄的理论,是来自伊索寓言故事。有一只狐狸,有一次在山上发现了一树很诱人的葡萄,很想摘下来吃个痛快,但跳起来好几次都够不着,狐狸只好对自己说:“那些葡萄都是酸的,我才不想吃呢!”说完就径自走开了。

    狐狸本来是极想吃葡萄的,但尝试了好几次之后都无法吃到,便故意把它的价值贬低,以使自己感到心安,抵消心中的不服气。无法考上理想的大学的人,在偶然问看到了报上的一则消息报道,他曾想就读的那所大学的一位学生因偷盗而被警察逮捕,便产生了大学生又怎么样的心理安慰。明白自己的决定是对还是错,这种反省是绝不会白费的。

    当事人应该明了自己是否将失去有价值的东西,或仅为毫无价值的东西所迷惑,这样才不致在人生的棋盘上走错一步非常重要的棋。

    调整好与同事交往中的“期望值”

    所谓“期望值”是指人们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情达到成功的一种比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都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情获得成功,但客观事实又往往不遂人愿。有的事成功,有的事没有成功;有的事一定意义上或部分地成功,有的事却完全办糟了。事情成功了,令人兴奋;事情没有成功或办糟了,叫人懊恼、悲伤。尤其是办事前寄予成功的“期望值”越大,而一旦事情没有成功或办糟之后,其失落感就越强,心理上越得不到平衡,由此内心愈悲伤、痛苦愈强烈。如此状态,势必影响工作,妨碍身心健康,贻害无穷。因此,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最好是要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把其调节在最恰当的位置。若能如此,你就可以免受其难了。

    那么,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呢?

    (1)对自己本身有个正确的评价。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对自己都没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连自己的“底”都不清楚,盲目地瞎撞,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2)对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也需有个全面、客观的分析。比如有人爱上了一个姑娘,然而姑娘是不是也爱他呢?这就得从双方的本身、家庭及与对方接触的过程去客观地分析了。曾经有个男青年,自己才能、相貌平平,却偏偏爱上一个刚分来的女大学生,对这位漂亮的已有对象的姑娘大献殷勤,却屡遭拒绝,最后归于失败。他自己也因为害了单相思而思虑成疾。这位男青年对自己所想念的异性寄予的“期望值”太高,而没有冷静分析其中对自己的不利因素(如才能上的差异、对方已有男朋友等),以致积虑成疾。这是多么不值得呀!

    (3)事前要有成功与不成功两种思想准备。无论是结交他人,办事情,都将有成功与不成功两种可能。对事情只想到成功,而不想到失败是不客观、不现实的态度。干练成熟的人,做任何事之前都有两手准备。他们结交他人,办事常常胸有成竹,不因事情顺利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事情受挫而悲观失望、牢骚满腹。比如作为一个冷静成熟的谈判者,就应该有两种准备,不要把成功的“期望值”定得太高或太低。太高,你就会麻痹大意,谈判前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应商定的对策,你就不会去认真准备,结果“大意失荆州”,被对方弄得措手不及而陷入被动;太低,你就可能丧失信心,或怯场,或精神萎靡不振而丢了自己的优势,让对方牵着鼻子走。

    (4)事先不妨将不利因素估计得严重一点。俗话说:“先难后易。”做任何事宁可在事前将不利因素估计得充分一点,留有应变回旋的余地,否则“生米煮成熟饭”,要想挽救已来不及。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有利的因素估计过多,而对不利因素估计不足,故而造成“后悔”。这是因为人们对事情成功的“期望值”估计偏高,结果反过来掩盖了人们的视线,使他们看问题片面、静止、主观、感情冲动而缺乏冷静客观的分析,于是作出错误的或不明智的选择。

    (5)在交人处事的过程中适时地调整好“期望值”。由于人们对人情世故的把握程度所限,人不可能事事能掐会算。因此,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行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就是说,不论在结交他人,还是处事的过程中,及时地根据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情况的变化,来审视和调节自己的“期望值”,适时地采取相应变通措施,才可以避免或减少失败。事变我变,人变我变,不把希望盯在某一点上。成功的可能性变小,就后退一步,或改弦易辙;成功的可能性变大了,就全力以赴,奋勇拼搏。

    42.不必忙着为自己解释

    如果你干一件事情,失败了,为了表白自己的能力,你开始忙于解释,向所有目睹甚至了解事情经过的人解释。说你当时太紧张了,说你那天家里突然发生了一场事故,说当时的客观条件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你可以说出许多理由为自己解释。尽管这些理由全是真的,尽管人们在听你解释时会不住地点头,尽管你为自己解释花去了大量的精力,但最后换来的又会是什么呢?是人们的同情?还是人们真正的理解?假如失败后你把人们的种种议论和白眼都弃之脑后,默默地去查找失败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对策,重新开始,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成功,无需你解释半句,人们就会从内心里改变对你的看法,因而佩服你。

    如果你无意问说错了一句话,伤害了你的朋友。为了不影响你们之间的友谊,你开始向你的朋友解释,说你当时昏了头,绝对不是有意识的。你的朋友或许不以为然,当时就和你发生争执;或许甩给你一个背影,之后与你分道扬镳;或许当时表示谅解你,但在你们两个人的心上将永远留下这个不愉快的印记。每当回想起来,你与朋友说话、办事可能就有点不太自然,朋友也会因此而产生想法,给你们的友谊带来损害。假如你不作任何解释,你的朋友或许当时精力不大集中没有留意,或许认为话虽然说重了一点,但认为你们的友谊有深厚的基础,说话随便无关紧要,更重要的是今后你继续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朋友,你的朋友自然以为你当时的失言是无心的,你们的友谊一定会更加牢固。

    如果你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惊人的业绩,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答,你便开始解释,向上司解释,向同事解释,阐述你的艰辛与成绩。不管你用怎么委婉的语辞和谦恭的态度,很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领导认为你邀功请赏,同事认为你自吹自擂。你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报赏,反而会把自己弄到尴尬的境地。相反,假如此时你一言不发,但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一定会获得有心有眼人士的同情。即使有人从中作梗,也阻挡不了同事的眼光,你终会使人们心悦诚服。

    人非圣贤,每个人都会出现失误。无论是自己失误还是别人失误,自己都可能遭到误解。有时解释可以消除云雾,但有时解释不但是多余的,反而会增添烦恼。

    记住:如果你实在想解释,就用行动和事实说话吧!

    43.用恰当的赞美创造热情友好的交往气氛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总是能够创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积极肯定的交往气氛。这是因为:

    (1)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赞许,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需要。人们正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获得非常重要的社会满足感。人在婴儿时期,就从父母的点头、微笑、拍手、抚摸等赞美性的动作中获得满足。成人以后,更多的是在别人、在社会舆论的赞许声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在社会心理学上,这就称为“社会赞许动机”。应该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正是个人存在价值的生动体现。人们一般都希望他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诚恳的赞美之声,总是能够赢得对方的欢心,同时也为自己打开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2)赞美能促使对方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相互交往向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你想要人家有怎么样的优点,那你就怎么样去赞美他吧。”这话很有道理。因为,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适当的赞美能束缚对方的缺点,引其向善。比如,对方本来具有优柔寡断的缺点,若听你称赞他很果断,那么他就可能鼓足勇气向自己的缺点挑战,努力朝你赞许的方向去努力。因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你赞扬之声的激励。

    (3)适当地赞美对方,能够很自然地赢得对方同样友好的回报。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大部分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有的人总是抱怨别人不热情、不友好,其实总该反省一下自己。打个不完全贴切的比方:面对镜子,如果镜子中的形象令你不悦,那原因最好从自己的脸上去找。一个热情友好的赞许,总能换取对方同样的态度,从而为相互沟通开绿灯。

    可见,赞美对方的宗旨是尊重对方、鼓励对方,以及创造友好的交往气氛。因此应该真心实意,诚恳坦白,措辞适当。如果因为有求于人才表示赞许,会令对方感到你动机不良。所以,当你不需求对方什么的时候,表示赞许才显出诚意和可信。对别人的赞许也不必过于频繁,过于频繁就失去了鼓励的意义,并显得滑头、俗气,反遭轻视。赞美的话语不宜过分,言过其实的恭维话就成了“拍马屁”,只会被人耻笑。这都是说明赞美他人须掌握一定的“度”。

    一个恰如其分的赞美,还表现在赞美题材的选择上。即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赞美题材。比如,对于年长者,可赞美他的健康、经验、知识、地位或成就;对同辈人,可赞许他的精力、才干、业绩和风度;而初见面者,则主要赞美其可见的外表或已知的实绩;在公众场合,赞许对方那些可引起众人同感的品德、行为、外表和长处比较适宜;到别人家中做客,则可赞美其孩子的聪明、妻子的烹调手艺或家居布置等等。实际上,除了对方的忌讳和隐私以外,只要实事求是,态度诚恳,赞许的题材随手可拾。

    恰如其分的赞许还需有赞美的方法。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直接赞许。当着对方的面,以明确、具体的语言,提及对方的名字(或尊称、昵称),微笑地赞许对方的行为、能力、外表或他拥有的物品。比如你的同事剪了个新发型,与其泛泛说:“你的发型不错。”不如说:“玛丽,这个新发型使你年轻了10岁。”这样能够强调你表示赞赏的证据及针对性,而不是敷衍了事。如果能在直接赞美之后,用一个问题衔接下去,效果则更好。比如,“这是在哪家发型屋做的?”或“你怎么想到选择这种发型的?”这让对方不至于因为要匆忙做出适当的反应而尴尬。

    (2)间接的、含蓄的赞许,即运用语言、眼神、动作、行为等向对方暗示自己赞赏的心情。比如,在公众场合你特地请某人签名留念,这个行为就意味着你对他的赞美。你特地向一位女士请教,就暗示着你很重视和欣赏她的能力。聚精会神地听对方谈话,并不时微笑着点点头,也是一种表示赞许的方法。

    (3)预先赞许。如果对方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一定的领会能力,那么也可以按照你对他的期望预先赞美他。这样可以调动他的自尊心,鼓励他朝你热切希望的方向发展,以约束他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希望对方能按时赴约,不妨用预先赞许的方式说:“你的工作效率和时间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好,咱们说定了,下午两点半见面。”

    44.与同事愉快相处的要诀

    同事之间,对于工作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地进行讨论、争议和协商处理,因为有一整套有关工作的组织制度在制约着对方,所以,同事之间一般不会因为工作问题上的争议而相互记恨、彼此隔阂。但是,仍有一些与工作有关的琐碎、具体事情,需要很好地对待和处理,因为这些事情处理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能否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

    搞好办公室的人际关系

    个体时代,人人都得靠个性出人头地。你的个性就难免要和他人发生冲突。不晓得怎么搞的,总有谁跟你过不去。他们就在你的周围,或许工作上还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你可就麻烦了。冲突是为些什么呢?

    仔细观察,彼此的共同点还是不少的。往往是因一些细微争端,一经引燃后,演变成“不共戴天”的对立。

    话说回来,世上本没有天生的恶人,只不过因为做过坏事而被称为坏人罢了。就算跟你合不来的人,也不可以认定对所有事物你们的观点都不合。

    如果只看到别人坏的一面,那着实太可悲。人与人本来就该彼此肯定且欣赏对方的优点。过分苛刻地探讨人的异同,你的周围就会充满异类。只要你心中尚怀着成见,马上就会表现在你的话语及态度上。原来,这么多跟你合不来的人,其实都是自己心理作祟所植下的原因。

    所谓工作,必须以人为媒介才能发生,而一个办公室正是集结了许多相关者,以便提高效率的地方。即使这样,如果你不和他人合作就行不通。只要你先切除心中的芥蒂,避免无意义地发言,给他人刺激,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语言也别放在心上。只要不让成见占据你的心头,就不会不愿跟人合作了。

    如果因为工作落后,或者错误百出招致他人的数落,只能是罪有应得。因为你影响了他人的工作嘛!

    对男同事多关心和理解

    许多人往往认为男同事应该豪迈大方,有“男子气概”,所以一旦遇到男同事焦躁不安、借题发挥的情景,就会感到十分惊讶,并可能认为他是一位心胸狭窄的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个对工作十分努力、殚精竭虑的人,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比如眼看可以签订正式合同却在商谈中失败时,往往会很颓丧,感到懊恼,有些年轻男士遇到这种情况,常会把苦闷、懊恼发泄出来,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同事的你,一定要表示你的理解和关心,只有这样做,才会改进和完善同男同事之问的人际关系。

    对女同事多帮助和体贴

    女同事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往往需要别人的体谅和帮助。比如一位女同事边看表边叹息说:“要是不加班的话,今天的工作完不成了。”这时你不妨伸出援助之手,使对方感到有依靠,减轻思想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这次你伸出援助之手,下次当你碰到困难时,她必定会跑过来帮你的忙。这是一种在工作中的互相协作精神,应当发扬光大。

    对同事的错误坦诚相告

    改进和完善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当然不仅仅在理解与关心对方等方面做文章,在遇到原则性问题,尤其是察觉同事有犯错误的倾向时,一定要坦诚相告,直言不讳地提醒。有的女人往往担心,这样做会不会撕破情面,造成人际关系恶化呢?犹豫不决,结果带来不可避免的重大错误和损失。所以,不论对方是年长的前辈,还是同龄人,一旦发觉有犯错误的倾向时,用不着多做考虑,直截了当地指出来,以期尽快纠正。实际上,说出真心话,是对同事的信任、爱护和关心,不但可以使公司避免重大损失,而且可以使同事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把工作放在首位

    在工作场所,能被同事们所关心,这恐怕是每一个人的希望。

    在工作场所中,衡量一个人是否受到周围人喜欢的标准,并不在于他如何笑容可掬、无事套近乎和装出一副惹人喜欢的模样,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工作,任务完成得如何,效率是否高,是否经常有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是否经常为公司和周围的人着想等等。所以,在工作场所,大可不必为了得到周围人喜欢,而放下手中工作,一味想方设法取悦于人,专事多余的工作。只有认真工作,奋发努力,积极向上,你才能进一步获得周围人的喜欢和尊重。

    45.保持你的诚实并赢得同事的尊重

    艾米的一个朋友经常向她借东西,却从来不还。艾米不好意思索回。

    约翰的一位能说会道的同事,一次次地让约翰承担他自己的工作。约翰觉得:一个善良的人应该助人为乐,然而,他逐步意识到:他的好心恰恰更频繁地被他利用。

    像艾米、约翰这样的人,往往在童年时形成了这种特点——迎合别人而失去自我尊严。他们由于不善于说“不”而丧失了自己宝贵的人格。因此你必须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你的情感和愿望,同时又保持你的诚实并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纠正那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坏习惯。

    不要为别人的错误开脱

    例如:“你迟到了,我知道你不习惯早起,这么早上班太难为你了。”你为别人找脱辞,意味着他的行为得到允许,这样会为他继续懒散找到台阶。将来,当你的指令软弱无力的时候,你就会领悟到这样做的弊端了。

    对合情合理的命令,不要道歉

    例如:一位父亲命令他的儿子,“三小时以后,整理好你的房间!”事过之后,他对儿子说:“对不起,我刚才那样严厉地对你讲话,我知道你会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的。”事后用这样的方式取消有力的命令,会失去你的尊严。

    不要过分限制你的说明

    例如:“星期五我实在需要这个报告,但是我想拖到下周也可以。如果事情进展顺利,到时也许不需要它。”清楚明了地表达你的期望,可以防止由于联系不够而带来的麻烦,并且提供了准时得到报告的更好的方式。

    不要推卸责任

    例如:“老板说你应该……”或者“你妈妈说……”不敢直言的人,把自己置身于传信的角色,而没有真正的权威。如果你发表声明,开始的时候这样讲,“我希望你……”你会觉察到,你是一个有个性,有力度的人。

    你可以采取下面8个更有效、更正确的方法:

    (1)直接、清楚地表达你的期望

    做事被动的人常常以为不用说明,别人就会知道你的意图,这样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深思熟虑

    在发表意见之前,要上升到理性高度,全面、理智地思考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你会更合理、更明智地处理问题。

    (3)不要回避问题

    回避问题会使它变得更难以对付。从事情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就正视它,表明你的希望,而且让别人准确地知道你坚持的是什么!

    (4)精心地选择

    自负的人常常做得过分而难以对付。他们往往在过激的事态发展中惨重地失败。通过精心地选择,你可以控制自己,赢得积极的成果。

    (5)争论问题要心平气和

    司机气愤的时候,有理由不开车。如果你不能肯定自己心平气和,你的反应可能带有进攻性。在你生气的时候,其他的人容易持防御的姿态,真正的问题通常得不到解决。因此,即使在别人过激情绪的挑衅下,也不能说什么过火的话,要防止激动。当别人持不成熟的态度时,你显露出平静,对他往往是一个影响,使他安静下来,使问题得到理智的解决。

    (6)利用自己的环境

    运动队经常在主场获胜,因为这样的地点往往使他伴随着自信。不论什么时候,处理问题尽可能在你自己的公司、办公室等某些场所,它会使你心里踏实,获得有利的条件。

    (7)运用无声的语言

    当你发表意见的时候,运用无声的语言——眼神与对方保持联系,代替继续重申你的见解,并运用恰如其分的手势,强调你谈话的内容。

    (8)避免空泛的威吓

    空泛的威吓连小孩都不会害怕。说明合情合理的期望,以及不这样做的后果,可以建立你的威信。总而言之,赢得对方尊重的前提是使对方确信你所说的是真实的。

    当然,人际关系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过程并非轻而易举。有些关系失去了,但是新的、积极的、健康的关系将会在你与人们的交往中发展起来,对你来说,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责任重大。

    46.学会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

    与性格不同的同事相处的要点

    无论我们在家庭中,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总会遇到各种性格不同的人。人的一生,不知要和多少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增多了,人们的社交活动也频繁了,由于工作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不同思想的人交往,自然,在这些人中就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

    一个人要想和所有的人都成为亲密的朋友,那是不实际的,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尽量学会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我们就能与更多的人相处得好。工作起来就能相互协调。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

    我们应该看到,既然别人与自己性格不同,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自然有许多地方跟自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了别人与自己不同之处以后,不要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更不要讨厌和嫌弃别人。

    我们要承认差别。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千差万别,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看到不同性格的人,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容忍相互间性格上的差别。

    (1)学会求大同,存小异。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不同。我们要学会在不同之中发现共同之处。比如,你若是一个性格平和的人,你给小M提意见,可能言辞不那么激烈,语气也比较委婉。如果你身旁有一个性格刚直而倔强的同事,他给小M提意见,可能单刀直入,语言尖锐,甚至可能转而批评你,说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是钝刀子割肉。这时候,如果你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事开展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鲁莽,太不讲情面,你可能就会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如果你除了看到你们两人提意见时的方式不同以外,还看到他和你也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真心帮助同事。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他粗鲁无情,而觉得他有难得的古道热肠,同时也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我们要是多看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就容易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2)要注意全方位了解别人。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遭遇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最好也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地,你们相互间就会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朋友。

    (3)注意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于对比明显,双方可能会很快发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发现了别人的短处以后,正确的态度是给别人指出来,帮助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有缺点,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谁要寻找没有缺点的朋友,那他就会没有朋友。在与自己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我们更要注意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比如,急性子的人,要看到慢性子的同志考虑问题有时候可能比较周全,特别是干某种需要耐心的工作时,他就很恰当。慢性子的人,要看到急性子的人干事往往不拖拉,很麻利。这样,大家不仅能够和睦相处,相互还会有所补益。

    (4)胸怀应该宽一些,气量应该大一些。应该提倡宽容。当然,我们说待人要宽容,不是不讲原则,而是说,在一些非原则的小事情上,不要计较。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兴趣和爱好,对别人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要能容得下。这样,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才容易相处。

    (5)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跟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也要区别对待。这不是指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圆滑,也不是指那种逢场作戏的玩世不恭。我们所说的待人有别,是指要看到性格不同的人有他自身的特点,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恰当态度。

    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

    每个人的嗜好、想法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经常打交道的同事也是各不相同。尽管有各种各样“难缠”的人,只要我们能够明白对方属于何种类型,应付起来就比较容易了。现在列举“对付”10类不好打交道的人的方法,供参考:

    (1)对死板的人,唤起他的兴趣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

    与这种人进行交往,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

    遇到这种人,你就要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以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这一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都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开始滔滔不绝地说,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的性格心理。

    (2)对傲慢无礼的人,尽量少说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惟我独尊”的样子

    像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需要如何对付他呢?

    对付这一典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

    (3)对沉默寡言的人,直奔主题

    与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是非常吃力的:因为对方过于沉默,你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你不妨直接地问:“对于A和B两种办法,你认为哪种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

    (4)对深藏不露的人,多用心思

    我们周围存在有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双方进行交涉,其目的乃在了解彼此情况,以使协议圆满完成。因此,经常需要挖空心思去窥探对方的情报,使对方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来。

    但是,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供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不懂或言不及意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5)对草率决断的人,步步为营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高潮时,忽然做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因此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由于“反应”太快,这样的人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和误解。其特征是:没有忍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下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做出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致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从事交涉,倘若遇到上述这种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一部分)之后,马上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至于发生错误,也可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6)对过分糊涂的人,尽量躲避

    这种人,一开头就没弄懂你的意思,你就是与他长时间交涉下去,结果也是枉然。

    经常犯错误的人不外两种:一种是自己从来不知反省;另一种则是理解能力太差,完全没听懂别人的谈话。对于这种人,你还是少和他接触为妙,另外寻找出路吧!

    (7)对顽固不化的人,适可而止

    顽强固执的人是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己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分子交手,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在你与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对付这种人,你不妨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时费力、自讨没趣。

    (8)对行动迟缓的人,拿出耐心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交涉时最需要耐心。

    与人交涉时,可能也经常会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的预定计划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去做。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言、行并不一致,他可能处事明快、果断,只是行动不相符合罢了。

    (9)对自私自利的人,投其所好

    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总会遇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己无利的事,他是断然不会考虑的。

    但是,当我们不得不与其接触、交涉时,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交涉就会很快获得成功。

    (10)对毫无表情的人,仔细观察

    人的心态和感情,常常会透过脸部的表情显现出来,故在交涉的时候,往往可供作判断情况的工具。

    然而,有些人却是毫无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说他的喜、怒不形于色,这种人若非深沉,就是呆板。当你与这种人进行交涉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下巴。

    有时候,适度的紧张和放松,也可以在交涉之中形成一种理想的气氛(局面)。当你明白对方的反应是受自己的应对态度所影响,进而影响到交涉的结果时,就不得不特别注意、研究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了,特别是脸上毫无表情的人更应注意才行。

    47.一定要重视与同事合作

    成功者的道路有千千万万,但总有一些共同之处。在“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调查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杰出青年大多数是善于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人,团结协作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

    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些事情人们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做成,不合作,他不能得,你也不能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查尔斯·卡费尔德对美国1500名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这些有杰出成就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与自己而不是与他人竞争。他们更注意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考虑怎样击败竞争者。事实上,对竞争者的能力(可能是优势)的担心,往往导致自己击败自己。多数成就优秀者关心的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尽力工作,如果他们的眼睛只盯着竞争者,那就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自己失去的。在一些人的固有的思维模式中,一直认为要帮助别人自己就要有所牺牲;别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会失去。比如你帮助别人提了东西,你就可能消耗了自己的体力,耽误了自己的时间。

    其实,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并不就意味着自己吃亏。下面这个故事就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道理:

    有一个人被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惊,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他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沉闷,无精打采,而且皮包骨。这个人发现每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长的把手,使它不能用来吃。所以即使每一样食品都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的食物、刀、叉与那些4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在唱歌、欢笑。这位参观者困惑了一下子,他怀疑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在地狱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乐。最后,他终于看到了答案:地狱里每一个人都试图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长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东西;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方的人所喂,因为互相帮助,结果帮助了自己。

    这个启示很明白。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气的男孩向他妈妈大喊他恨她,然后他又害怕受到惩罚,就跑出家,来到山腰上对着山谷大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回应:“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男孩吃了一惊,跑回家去告诉他妈妈说,在山谷里有个可恶的小男孩对他说恨他。于是他妈妈就把他带回山腰上并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男孩按他妈妈说的做了,这回他发现有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山谷里对他喊:“我爱你!我爱你!”

    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

    你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你与他人合作得如何。“合作”一词指在群体环境中普遍发生的社会关系群体,一般被定义为一起工作以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群人。群体的成员互相作用,彼此沟通,在群体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并建立群体的同一性。

    有些人较之其他人是更有效的群体成员。群体的成功要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思考和语言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许多人所没有系统掌握或完全拥有的。那些在社交方面很成熟的人,他们极容易适应任何的群体环境,能与许多不同的个体进行友好的交谈,与他人和谐地、富有成效地共事,用清楚的和有说服力的观点影响群体的思考,有效地克服群体的紧张和自我主义,鼓励群体成员守信,创造性地工作,并能使每一个人集中精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就像丹尼尔·戈尔曼在其畅销书《情商》中指出的,这些复杂的思考、沟通和社交技能对于生活中取得成果,常常比传统的智商或职业技能更加重要。你可能对你所熟知的人取得成功感到迷惑不解,因为他们似乎也不是最有知识或最聪明的,他们的成就似乎不是“你所认识的人”所能取得的。但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交和沟通技能,再加上他们的学识和才智,他们取得了人们所想像不到的成功。不过,他们具有的社交和沟通的技能,许多人通过观察、实践和批判的思考也能够(而且需要)培养出来。

    与他人合作比单独工作有许多好处。首先,群体成员具有不同的背景和兴趣,这可以产生多样化的观点。实际上,与他人合作可以产生出任何个人只靠自己所无法具有的创造性的思想。此外,群体成员互相提供帮助和鼓励,每个人都能贡献出他或她独特的技能,团队的一致性和认同感激励着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是一种“团队精神”,它能使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俗语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众人抬柴火焰高”。一群人一起工作,如果全力以赴,组织有序,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当然,与别人合作不等于没有原则的迁就。我们经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特殊的遗传基因的组合,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生理条件。出身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等等,决定了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思维方式。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只要个人的行为不妨碍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妨碍他人的生活,它就有存在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也不能消除这种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得到每个人的首肯,不能与每一个人都成为知心的朋友,你也不可能喜欢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赏、不喜欢他,但是你不能轻视他,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这种不同;也不要在与别人交往中,一味地迁就别人,从而丢掉自己的个性。古人语“君子和而不同”,意思就是有差别才有和谐。人与人的交往贵在求同存异,君子之间的交往是求和谐,但是并不是一味地投别人的所好;小人的交往却是“同而不和”,凡事都说“好好好、是是是”,但相互之间却难得和谐。“和而不同”应该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为了与他人密切合作,你需要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能力。

    (1)积极的参与。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具有奉献意识,并有责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许多团队场合,有的人喜欢让别人出头露面,在讨论中首当其冲,而自己却静静地坐在那里,做一个感兴趣的旁观者。这样做的结果是,你无法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赢得团队中其他成员对你的尊重,或者对团队的决定施加影响。既然你同样对团队的最终决策负有责任,无论你态度积极或保持沉默,你都可以贡献你的聪明才智。如果你不敢抛头露面,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或觉得你的观点不如他人的有价值,那么,你需要首先排除这种消极认识。如果你感到忧虑和焦急,那么,你需要迫使自己迈出第一步。万事开头难,随着你不合理的怪念头的减退,以及你自信心的增强,你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团队的活动中来,为团队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具备有效讨论的能力。

    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并提供支持的理由和根据。

    认真地聆听他人的意见,努力了解他人的观点及其支撑的理由。

    ·直接地对他人提出的观点做出回答,而不要简单地试图阐述你自己的观点。

    ·提一些相关的问题,以便全面地探究所讨论的问题,然后设法去回答问题。

    ·把注意力放在增加了解上,而不要试图不计代价地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3)尊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这是保证合作成功的基本准则。虽然你可能确信你比其他的参加者更有知识,但重要的是,你要让他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要随意打断,或表现出不耐烦,做到这一点对于团队正常地发挥功能是很有必要的。也许在某些场合,其他成员不同意你的分析或结论,即使你确信你是正确的,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你需要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接受现实,尽你所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力争使他人能够接受。

    (4)鼓励他人提出多样化的观点。

    不要过早地对观点作判断。除了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外,你还应该鼓励其他成员也提出他们的观点。当他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时,要做出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反应。

    (5)客观地评价观点,而不意气用事。

    当团队对其成员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时,应该运用批判思考的技能对它们进行评价。争论点或问题是什么?这个观点是如何说明问题的?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它的风险和弊端是什么?重要的是要让团队的成员意识到评价的对象是缺点,而不是提出观点的人。最常见的一种思考错误是,有的成员仅从个人的爱好或偏见出发,不是对人们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而是把矛头指向个人。对有挑战性的观点应该做出这样的回答:“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原因是……”而不应该说:“你真无知。”只有如此,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而不会恶语伤人。

    (6)准确认识各自在团队中的角色和彼此的关系。

    团队好比是活生生的、不断进化的有机体,它们是由处于复杂的和充满活力关系之中的个体构成的。就如在一场球赛中,“没有号码牌你无法分辨运动员”一样,一个团队要有效地发挥作用,也需要你识别出谁是“运动员”,他们彼此关系的性质,以及决策权是如何分配的。在一个你不熟悉的新团队中,弄清这些情况是特别重要的,它可以为你提供一个你在其中能说话和回答的“思考环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