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惜福祉,要知足:时间最贵莫过于正拥有(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他躲在窝棚里面,和伙伴一起吃着粗饭野菜时,他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幸福啊!

    当他看见伙伴们跑到河里捞几斤小鱼,然后跑十几公里山路到镇上换几美分零花钱时,他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幸福!

    当他给伙伴讲一些书里的故事,而那些没有进过学堂的乡下孩子总是瞪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时,他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幸福!

    当他看到有些伙伴的至亲患病因无钱治疗而死去时,他顿觉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原来幸福就在身边,自己有什么资格不快乐呢?

    短短的几个月,富家子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回到了大城市里,不再抱怨生活,不再埋怨父母,变得快乐起来。

    幸福其实并不意味着乞求我们所没有的种种,而是珍惜眼前所用的一切。正如有句名言所说:“愚人追寻快乐与远方,智者却把它种植在脚下。”

    其实,很多时候,幸福就是一种知足的心态。只要知足了,幸福就在我们的眼前。而如果不知足,那么怎样都不可能得到幸福。

    有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一次他与一个穷困潦倒的居士讨论幸福的真正含义。

    居士说:“我认为我目前的状况就是幸福的。”

    商人抬头望了望书生家里桌上摆的粗茶淡饭、破旧的衣着、简陋的茅舍,轻蔑地说:“这样的日子也叫幸福,我看你是穷糊涂了。真正的幸福生活要像我这样拥有百万豪宅、千名奴仆。”

    居士说:“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幸福,我对我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所以我觉得很幸福。”

    不久以后,一场大火把商人的百万豪宅烧了个精光,商人的家产在一夜间化成了灰烬,奴仆们也都各奔东西。商人沦为乞丐流浪街头,汗流浃背地在街头行乞。

    商人口渴难耐,想讨口水喝。不料他又来到了居士的住所旁。居士见商人目前的情形,摇摇头没有说什么,径直走进屋,端来了一大碗冰凉的水,递给他并对他说:“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喝过水后,商人说:“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幸福就是现在。”

    幸福就是如此简单,简单到我们都不相信它那么容易拥有。幸福又是如此短暂,短暂到我们都不相信它那么容易失去。

    居士是幸福的,因为他知足,知道幸福就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商人也是幸福的,以前他认为拥有百万豪宅、千名奴仆是幸福的,现在他认为有一碗水后是幸福的。只要心里觉得幸福,那么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之于每个人而言,有着不同的含义:财源滚滚,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农民的幸福;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是政治家们的幸福。

    为了获得幸福,有人兢兢业业,有人投机取巧,有人狐假虎威,有人挖空心思。取得的结果也各不相同,有人高兴,有人悲凄,有人兴奋得发疯,有人痛苦地跳楼。

    幸福还会随着职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境遇的转变而转变。但不论职业、境遇怎么变,无论什么样的幸福,都和心有关。

    佛认为幸福不在外物,而在于内心,关键就在于心态的平衡与否,因此,对任何人来讲,幸福极容易把握,当然也极容易失去。只因为心最容易感受,也最难把握。

    有个诗人年青、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大梵天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

    诗人对大梵天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

    大梵天回答:“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说:“我想要的是幸福。”

    大梵天想了想,说:“我明白了。”

    然后,大梵天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了。

    大梵天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大梵天再回到诗人的身边,那时诗人已经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在躺在地上挣扎。

    于是,大梵天把他的一切还给他,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大梵天再去看诗人。

    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地向大梵天道谢,因为,他得到幸福了。

    你若觉得幸福,幸福就会出现在你的身边;你若觉得不幸福,那么即使找遍天涯海角,也难觅幸福的踪影。

    谁能够以知足心看待功名利禄,以平常心观赏云起云散,宠辱不惊,谁就是幸福最大的受益者。若没有平常心、知足心,绝对体会不到幸福。所以,拥有知足,就拥有幸福。珍惜幸福,应当从拥有知足开始。当你懂得了知足常乐的道理,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向你招手。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知足常乐是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要求人们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乐天知命,悠然自得。然而,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是安定舒适、快乐幸福,还是躁动不安、烦恼丛生,取决于你的心,取决于你的态度。

    有一首无名氏的散曲,写知足者的安然生活,十分令人神往,让人很感动: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像这首散曲所描述的心境,又怎能不悠闲自在呢?安于本分,安于拥有,因而使自己一身轻松、无拘无束、洒脱自在、避免是非,在人生中享受快乐与尊严。

    知足常乐是一种人性的本真,是情真意切的延续。“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了沈复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著名的贤人,叫做介子推。他曾经和晋文公长期流亡国外,吃了不少苦。然而,晋文公继位后奖励贤臣良士,介子推却没有得到赏赐。

    母亲怕他的心里有所不满和怨恨,惹来麻烦,就问他:“孩子啊,君主没有给你论功行赏,你是不是不高兴呀?”

    介子推却很平静地回答:“母亲,千金是重利,官爵是尊位,这些都不适合孩儿的性子。追求功名,向往富贵,不是我的为人之道。我宁愿到那山村乡野里,躬耕自给自足,也不愿战战兢兢地吃君主的俸禄。”

    母亲不由地笑道:“孩儿的为人,当娘的怎么会不知道。你这样见利让利、闻名让名,不与世抵触,好得很啊!”

    母子便离开了朝都,到绵山里安了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园生活,一边劳作,一边观赏着大自然的风起云涌、荷色菊香的美好景致,终日里显出淡雅、娴静的样子,乐不思金。

    佛为什么说看轻身外物?因为名、利、权、钱,只要你心里有一分它,你就要抛掉一分的快乐自在。人生在世争名夺利,忙忙碌碌地钻营追索,却忽略了生命赐予我们的一切美好。对功名利禄看轻看淡一些,你就会发现,其实世间还有很多美好的景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