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财富-卓越的财商创造出财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财富观念在更新

    人类历史上,以金钱代表的财富面孔已变化了许多。就大的时代来说,可以分成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每一个时代中财富的代表物都是不同的。在农耕时代,土地就是金钱的脸。人们追求创富的努力方向也与各个时代财富的代表物有决定关系,想创富的人不可不理解这一现象,不可不认清金钱的面孔,改变不符合时代的财富观。

    在农耕时代,富人是那些拥有大片肥沃农田的人。如果你没有出生在这个群体中,那么你就是平民,也就没有什么机会成为当权者。90:10的规律控制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有10%的人因为婚姻、生育和征服的缘故能够掌权;其他的90%的人成为奴隶或者农民,耕耘土地而一贫如洗。

    工业时代来临,财富不再是农田而是不动产。但建筑物、工厂、仓库、矿产和工人住宅的改造仍受到土地的限制。突然之间,富饶肥沃的农田开始跌价。事实上,是一件有趣的事发生了:即岩石地的作用日益显现。肥沃土地的价值比不上不易耕种的岩石地,只是因为岩石地可以容纳像摩天大楼、工厂这些更高更大型的建筑物,并且还常常蕴藏着石油、铁和铜这类推动工业时代发展的资源。当工业时代来临的时候,许多农民的实际收益降低了,为了维持生活,他们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劳作,耕种比以前更多的土地。

    在工业时代,去学校学习然后找工作的观念开始流行,“工作”的概念变得很普通。你去学校念书,得到一份赖以谋生的工作,在公司或者社会团体中拼命工作向上爬,当你退休以后,公司和政府会照顾你的生活需要。

    工业时代仍和农耕时代一样,只有一少部分人掌握着大部分的财富。在这个时代,虽然有10%的人不是因为出身高贵,而是依靠自身能力成为富人,但90:10的规律仍然成立。它能起作用的原因是:创造和管理财富除了需要大笔资金、人力、土地、建设能力和经营管理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巨大的努力和协调能力。例如:建立一个资本密集型的汽车公司或者石油、矿业公司,要花费巨额资金、占用大片土地和雇用许多受过正规教育的具有聪明才智的人才。除此之外,你得遵守法律一比如环境保护法、贸易协议、劳动法等等。在工业时代,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准有所提高,但真正的财富仍控制在少数人的手中。

    现在到了信息时代,虽然土地、不动产仍是财富,但已不是财富的面孔,金钱有了新的代表,那就是知识。当然,知识在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也可以转化为财富,但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到超过二者成为金钱的第一面孔,现在不同了,世界经济步人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实质就是知本经济,与之相应,富豪们也发生了显着变化。

    貌不惊人的比尔·盖茨因为因特网而成为当今世界首富,身居陋室的杨致远也靠因特网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通用汽车等老牌公司几十年、上百年积累的财富,在这个网络时代只要十几年、甚至两三年就能达到。网络突破了传统经济的模式,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超级创富时代,孕育了一批网络富豪。

    1999年7月,美国《企业家》杂志刊登了500名最富有的美国人名单,比尔·盖茨仍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个人身价980亿美元,比菲律宾831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多,而且其个人净资产已经超过美国40%最贫穷人口所有财富的总值。2000年,虽然微软股价大跌200多亿美元,比尔·盖茨仍以630亿美元,稳坐全美富豪榜首和全球首富宝座。

    630亿美元,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如果把这个数字形象化,比尔·盖茨的财富就会令人瞠目结舌了。如果把他的钱用1美元的钞票一张接一张连成一长条,可以从地球到月球走十个来回。这些钱垒起来的高度为5848千米,重量有5万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年薪20万美元,当一年总统抵不上比尔·盖茨半个小时挣的钱。总统、副总统、高院大法官还有535个国会议员,这些人合计年薪7500万美元,比尔·盖薪可以供养他们长达七百多年。比尔·盖茨富可敌国,他的资产相当于委内瑞拉和希腊的国民生产总值。

    比尔·盖茨的财富来自网络,来自这个不可思议的网络时代!

    工业经济时代的传奇人物洛克菲勒花了25年才赚到他的第一个10亿美元。但是,温尼克(在《资本家》500名最富有的美国人名单中以32亿美元排名第68位)在把钱投资在海底纤维光学电缆制造方面后的短短18个月内,就加入了亿万富翁俱乐部。

    沃克是因特网商业公司Pricelinecom的创办人,他以41亿美元排名第43位,他同样在短期内成为亿万富豪。

    最好的例子是玛格丽特·惠特曼的经历。她曾经是哈斯布罗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加盟ebay公司才14个月,便使其账面净资产达到了14亿美元,几乎是前公司老板财产的2倍,要知道,以前她工作过的公司是经过75年的奋斗才达到7亿的市价。

    号称世界第一管理人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韦尔奇指出:“在我任职通用电气公司的岁月里,还不记得什么事情比网络更重要、影响更广泛。因特网重要性排在第几?第一是因特网,第二是因特网,第三是因特网,第四还是因特网。”

    网络富豪们个人资产的膨胀,反映出目前全世界产业结构的根本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产业。反观1982年的全美富豪榜,前10名中的8位是石油界巨头。而现在,他们都只能屈居在那些年轻的网络富豪后面了。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在网络经济中,我们应该说,“网络就是财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7年9月26日在圣哈辛托社区学院发表演说时说:“在19世纪,获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德克萨斯州的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资本。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不在乎他们拥有什么,而在乎他们知道什么和能够学会什么。”

    在21世纪的当今世界,规定权力与财富分配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正如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说:“知识资本最终将导致‘世界财富的一次大转移’,转移到知识资源掌握者手中。”

    财富的含义,正在从诸如黄金、货币或土地之类的有形资产逐步转移到无形的知识,即谁拥有更多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

    权力的内涵,也将不再以某个特殊的位置为标志,而以对知识的驾驭和控制为基础。在脚步日益清晰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分配是以知识为轴心的。

    在生活中的一切领域,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

    而今天,财富分配的规则很显然已经真正以知识为轴心。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富豪变化如下:

    1900年左右——安德鲁·卡耐基从事钢铁业成为巨富——4.75亿美元。

    1910年左右——约翰·D·洛克菲勒从事石油业成为亿万富翁——14亿美元。

    20世纪20年代——亨利·福特靠汽车发家成为亿万富翁——10亿美元。

    20世纪30年代——约翰·多兰斯生产听装饮料(坎普尔汤)成为亿万富翁——1.15亿美元。

    20世纪40年代——霍华德·休斯承包军用飞机制造、工具生产和电影业成为亿万富翁——15亿美元。

    20世纪50年代——阿瑟·戴维斯从事铝工业成为亿万富翁——4亿美元。

    20世纪60年代——H·罗斯·佩罗创立EDS公司(1962年)——38亿美元。

    20世纪70年代——萨姆·沃尔顿使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上市——220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罗恩·佩雷尔曼作为华尔街市场交易者创造财富——38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杨致远与别人共创“雅虎”——37亿美元。

    这是《福布斯》在本世纪初总结的一个财富形式转移统计,你从中可以看出财富的脸悄悄地改变:金钱的代表从有形的钢铁到无形的互联网,从硬到软,差距越来越大。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短短的二十来中,富豪也出现了三代。

    中国的第一代百万富豪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街边仔,摆小摊、做小贩开始的个体户。

    中国的第二代百万富豪是: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那些“炒房地产”、“玩空手道”的儒商、官商。

    然而,随着中国的市场结构从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那些练摊的个体户纷纷感叹:如今的钱不好赚!

    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沌走向成熟,那些“玩空手道”的儒商们也玩不转了!

    靠“脑体倒挂”和“皮包公司”起家的暴发户神话的破灭,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那么,谁是中国的第三代富豪?

    张朝阳被誉为“硅谷版本的企业家”,他是中国新一代富豪的典型代表,其特征是:高科技、低年龄。曾有记者问张朝阳:“你会成为中国首富吗?”他回答说:“希望会吧,不过还会有许多人冒出来。”

    知识经济的浪潮已经改变了财富的分配方式,而对于中国许多年轻人来说,现在首先要改变的恐怕还是观念。当你怀揣厚厚的求职材料为找一个用人单位而四处奔走的时候,当你想出绝妙的主意而得不到老板采纳的时候,为什么不换一种想法:与其为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去创业!你应该知道,这个时代已经为一切梦想提供了以“10倍速”成功的可能,否则,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快车就会从你面前一晃而过。

    改变你的创富战略

    时代变化了,财富的形式也在变迁,每个有志于靠财商创富的人就应考虑是否适应这一变化,改变你的创富战略,抛弃不合时宜的求富计划,走财商创富的道路。

    统计近几年的创富者,80%以上是30岁到40岁之间的年轻人。国外如此,国内也不例外。35岁的杨元庆出任联想少帅;38岁的段永平数年时间连创“小霸王”、“步步高”两大品牌,一个南下的打工仔的创业神话让全球注目。杨致远因创办雅虎而一举成名,张朝阳又以搜狐而名动天下,此两人入选《时代》评选的全球50位数字英雄,他们的年龄分别为31岁和34岁。网易创始人丁磊27岁,亚信总裁田溯宁38岁,32岁的王志东组建了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盛大网络创始人陈天桥30岁出头……

    这些年轻有为的成功者与富翁都来自我们普通的百姓中间,他们的昨天与芸芸众生一样平凡普通。他们出身平凡,艰苦求学,不仅有创新的知识,而且有出众的财商,据此创下了骄人的财富与业绩。

    过去一个富翁的诞生,需要几代人的财富积聚,一些白手起家的创富者,也几乎耗去了一生的精力,才得以成为富豪。但现在因为有知识的力量,财富积聚的速度成倍成倍地增快了,过去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财富积聚,现在几年甚至两三年就完成了。这就是知识的威力。

    1999年底美国硅谷“十大风云人物”中,华人占4位,而他们无一不是从穷书生走向亿万富翁的。这4位华人创业英雄曾经是留学美国的莘莘学子,如今成为新一代华人富翁的代表。

    陈宏出生在西安,1985年赴美攻读博士。20世纪90年代初,陈宏在硅谷创办了一家网络服务公司Aimnet,从而成为互联网产业最早开拓者之一。1994年,他又创办了环球国际漫游联网公司(GRIC)。该公司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陈宏也因此成为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而在美国成功上市的电子商务专家。迄今,他的公司市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

    李广益第一次创业在1987年,他依靠四处筹集的100万美元创办了Digickm系统公司。7年后,公司被新加坡创新公司以4000万美元收购。1998年,李广益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成立了传媒译码通讯公司。1999年6月17日,世界着名的思科公司以4.7亿美元并购了传媒译码公司。此次并购,创下了迄今为止并购未上市公司的最高价纪录,使传媒译码公司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广益身价一下子翻了16倍,成为华人富翁的佼佼者。

    陈丕宏是搞电子商务的“精英”。1989年,陈丕宏拿出4000美元创办了名为“赢家”的第一家公司,3年内年营业额达到2000万美元。后来被赛贝斯公司以1亿美元兼并。不甘寂寞的他又于1993年创办了宏道公司,主要从事商务软件开发。软件一开发出来,很快就被摩托罗拉、花旗银行、美国航空、香港电信等400多家跨国公司采用。陈丕宏的公司1996年上市,上市后股价屡创新高,半年投资回报率曾高达400%。1999年11月,宏道公司创办人及董事长陈丕宏,被美国权威机构评为“全美100位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

    与前面几位传奇人物的成功经历不同,段晓雷用做小买卖赚来的一点钱创办了Utron公司,做起主板机及笔记本电脑的买卖。1996年2月,段晓雷终于创办了网上网公司。公司推广能提供网络服务业者所需要的宽频网络。1998年12月,段晓雷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半年后,公司的市值达到2亿美元,网上网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宽频中心之一。

    财商本身,就是个人身上固有的尚待开发的无形财富。财商创富当然不是人人都适应的惟一创富之路。开启财商,更新观念,其宗旨就是面向新时代,打开适合自己的创富之门。

    大财富不等于高年龄

    很多人都认为财富是积累起来的,而积累需要时间,所以,要成为超级富豪必须耐心地等待几十年。其实不然,大财富不等于高年龄,百万富翁越来越年轻。

    这似乎是一个到处都在诞生一夜暴富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时代。戴尔、杨致远、贝索斯,这些美国IT业的弄潮儿,正迅速成为当今中国年轻人的偶像。连比尔·盖茨似乎都有些过时了。在一些年轻人看来,不仅因为盖茨死守着个人PC的城池,不能跟上INTERNET的高速列车,而且盖茨用了25年时间才达到家财800亿美元的创富方式与速度也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了。雅虎、亚马逊这些网站一上市,股价飙升,使三十来岁的杨致远、贝索斯们在更短的时间暴富,更刺激了急性子的年轻人。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真的到来了。中关村的IT名人们纷纷抛出自己拥有的股票套现,一夜之间出现了许多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风水轮流转,大款轮流当。

    据《亚洲周刊》报道,近30年来,全球百万富翁的平均年龄已从62岁降到38岁,百万富翁的队伍正日渐年轻化,并且其资本规模也不是以百万而是以10亿为计算单位。由此可见,在当今世界,百万富翁呈年轻化趋势已是不争的现实。

    事实上,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成功者已经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说起年轻富翁,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世界富豪排行榜上年轻的“首富”、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不过,在当今时代,虽然许多年轻人不曾拥有比尔·盖茨式的辉煌,但是,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在各行各业的舞台上也熠熠生辉,缔造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神话”。

    我们只要做进一步的思考,就不难悟出:全球百万富翁的年轻化是整个人类科技进步的表现。首先,我们很容易想到,百万富翁的年轻化表明,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具有非常高的素质。而年轻人创造着世界的未来,年轻人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世界未来发展的前景。年轻人素质如何,的确影响着人类进步的历程,从上述意义上说,百万富翁的年轻化的确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表现。

    其次,百万富翁的年轻化表明,越来越多的富有创造性、富有才华、富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已经有了良好的事业基础,使得他们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充分施展才华,发挥聪明才智,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为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贡献力量。富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可以努力奋斗,依靠自己良好的事业基础,不断把事业做大,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而年老的富有者由于年龄上的原因,使其发挥“余热”的时间受着极大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百万富翁的年轻化也代表着人类的自然进化。

    在了解了百万富翁年轻化这一现象后,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百万富翁的年轻化呢?纵观这些年轻人的成功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个人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当今时代中的社会因素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无可非议,个人素质是他们成功的内因,不过,内因只有与外因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当今时代中的社会因素”这个外因的魅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把当今时代百万富翁呈年轻化趋势的事实,简单地归因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具有出类拔萃的个人素质。事实上,正如上述分析的那样,社会因素在这些年轻人的成功经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者面临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变化中孕育着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正是由于机遇与挑战并存,才带来了百万富翁队伍结构的变化。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具有非常高的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事实上,正是个人素质与社会因素相辅相成,才促成了百万富翁的年轻化。所以,要回答为什么百万富翁越来越年轻,个人素质与社会因素这两者并不能截然分开。但是,要回答这个问题,又必须以其中一者为主线展开。两者相比,以社会因素为主线展开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时代年轻人整体素质水平的进步是缓慢的,但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则是非常巨大的,往往具有划时代变革的意义,而这些变化会立刻给创富者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对于百万富翁的年轻化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因素具有更大的意义。

    白手也可以起家

    “人挣钱难,钱挣钱易”,是说有了钱会更容易挣钱,但很多人却理解偏了。他们认为只有有了雄厚的资本,才可能以财生财,白手不可能起家,无钱的人注定不能创富。这显然是错误的。

    白手也可以起家,关键你要懂得,真正的白手是你缺乏自信,没有自信才真是一无所有呢。

    许多有经商发财决心的人到行动时又不禁自问:我是经商赚钱的料吗?我行吗?缺乏自信心,是妨碍创富的一大心理障碍。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战胜自卑,不断地超越自己。也许你的才华一时得不到施展,但是只要你始终充满自信,那你就是一块金子,纵是埋进土里,只要不甘守寂寞,迟早有一天,你会冲出地面,大放光彩。经商创富更是如此。

    要想发财,必须要有一种勇气,即癞蛤蟆敢吃天鹅肉的勇气。一般情况下,癞蛤蟆是很难吃到天鹅肉的,因为毕竟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于是,人们常常用此来形容难以做到的事。但事实上,有的人不仅吃到了天鹅肉,而且把它们养起来作为摇钱树。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有这种“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这不同于一般,它偏偏需要一个人的勇敢、叛逆甚至荒诞的做法去体现,要敢于想人家不敢想的事,走人家不敢走的路,发人家不敢发的财。这里也有个观念问题。观念新,办事才有创意,财富才有“天鹅肉”味。一位创富者说过一句话:“过去,我什么都没有,但我有观念。结果我什么都有了;有的人,什么都有,但没有观念。结果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观念新,才会有新思维,新举措。只要始终保持自我良好的感觉,蹲在地上,望着天上,敢想敢于,一有闪念,及时尝试,才有可能成功。

    加拿大人柯米就是这样异想天开地创富的。他把最平常的鹩卵石装在木盒子里稍加装饰,便作为“宠石”出售,每件只卖5美元。不料,上市后成了热门礼品。他在半年之内,挣到140万美元,真可谓点石成金。柯米创业前很年轻,尽管失业了,一无所有,但始终富于幻想。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到河边去散步,当他看到脚下形状各异的鹅卵石时,头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如今人们不是喜欢宠物么,猫狗虫鸟的,什么都有,为什么不能有“宠石”?想到这里,他眼睛一亮,从中悟出商机。于是,说干就干,立即把一些各种各样的鹅卵石,分别放在各类不同的小木盒里,底下垫些稻草、树枝之类的,再附上一本“如何爱护你的宠石”的说明手册,告诉你它是你世界上最理想的伙伴,无需吃喝,比猫呀狗呀省心得多。果然,他幻想成真。

    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生在世,各有秉赋。只要你是个有心之人,纵是身无分文的小人物,也能创造大财富。关键是不要小看了自己。

    不靠运气靠打拼

    在英国,有这样的一则寓言:

    伊塔几天一直坐在他的地边而不挖已经成熟的土豆,他的邻居安第问他为什么不干活,伊塔说:“我不用受累,我的运气好极了。有一次我正要砍几棵大树,忽然一阵飓风把大树刮断了。又有一次我正要焚烧地里的杂草,一个闪电把它们全烧光了。”

    “噢,你的运气真不错,那你现在在干什么呢?”安第问,伊塔回答说:“我在等地震把我的土豆从土里面翻出来。”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就同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寓言一样。这些笑话中的主人公显然弄错了两件事:一是以为好运如刮风下雨常常有,二是认为运气可以不请自来。我们要想获得成功,绝对不可像他那样做,要明白这样的事实:运气不会常有,好运靠你自己去创造。

    人们创业创富和成功,当然需要一些运气,但运气不是创富的惟一和首要条件。

    许多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肯定会告诉你,财富的增加需要冒经济风险、努力工作、有教养、要执着等条件和因素。然而,还有约八分之一的百万富翁相信,运气是解释他们在经济上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高净资产与百万富翁所谓的运气之间存在着某种很有趣的关系。

    只有约9%高收入的非百万富翁和约9%拥有100万美元到200万美元净资产的百万富翁相信,运气可以解释经济上的成功。在千万富翁之中,有五分之一以上(22%)的人相信,运气对于解释他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有五分之二的人觉得运气是重要的。

    如果运气是成为百万富翁的关键,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赌博。然而,这些百万富翁所说的运气并不是赌场的老主顾和抽奖爱好者的运气。百万富翁并不是赌博业中最好的顾客——只有四分之一的百万富翁在过去的12个月中进过赌场,而且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由于他们所参加的商业展示或专业会议是在赌场的旅馆或附近举办的。

    因此,百万富翁们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定义,认为一种不同类型的运气在解释经济收益中具有某种作用。那些坚信运气作用的人觉得:“你越是努力工作。就越有运气!”

    这句话是一位净资产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富翁在完成一份问卷时写下的。对他以及他的同伴来说,运气与气候、竞争、信贷紧缩、消费品收入的变化、价格暴跌等等不可控制的因素有关。

    如果将为自己打工的千万富翁的看法与那些高收入的律师和医生的看法相比较,那会是很有价值的。在这些职业类型中,大多数自由职业者对用运气来解释他们的成功表示怀疑。他们相信,这只有部分能够被证明。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刻苦,获得了高等级证明,并进人法学院或医学院。尔后,他们努力工作,选择正确的专业,明智地投资,这样他们才成为富翁。

    摆脱不切实际的梦想,抛弃创富要靠运气的错误认识吧。

    “天上掉馅饼”,这样的想法谁都知道是多么不切实际。但生活中偏偏就有一些人终日沉迷于幻想之中,整天做着春秋大梦,认为成功就像馅饼一样有一天也会从天而降落在自己的头上。这样的人不会成功,永远不会。因为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行动。

    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着名的大学任教。

    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她从念大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

    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

    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为达到这个理想而做了些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做!

    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这种奇迹当然永远也不会到来。因为在她等奇迹到来的时候,奇迹正与她擦肩而过。

    有个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来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来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周而复始,如此不间断地祈求着。

    终于有一次,他跪着:“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奉献,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传来一阵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老兄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可见,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要想成功就必须有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到底的决心,并且马上行动!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赛跑者全力的狂奔,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现在,停止抱怨,行动起来,仔细看看你周围到底有没有机遇。

    成功者就是一个善于发现机遇并立即行动的人。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生活中常有人做事计划来计划去,总觉得构想不完美,时机不成熟,结果一拖再拖,万事成蹉跎。其实,再好的新构想也会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如果确定执行并且努力做好,都比没有开始好得多。局面要靠行动来打开,坐等机会成熟,很可能永远也等不到,或者机会一旦成熟如白驹过隙,你根本就抓不住。

    赤壁之战中,周瑜用火攻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连环计”已经奏效,曹操把所有的船只都用铁链连在一起;“苦肉计”通过黄盖诈降,使曹操深信不疑,火攻的机会只欠东风了。但其时正值隆冬季节,江面上每天刮的都是西北风。周瑜醒悟到妙计中最关键的一项外在条件欠缺时,立刻急火攻心,背过气去。后来就有了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终于使得火攻计得以成功,但如果周瑜只坐等东风吹来时才准备“连环计”和“苦肉计”时,只怕机会已一去不返了。

    成功是靠行动而不是靠梦想才实现的。当我们备好行囊,准备向目标进发时,下一个关键就是——开始行动。

    时时秉持成功信念的人,也是在实际行动时,不断运用各种手段勇于尝试的人。

    将成功信念现实化,最重要的就是行动。

    不要怀疑自己

    凡是一个人不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一件从未为他人所做过的事时,他就永远不会做成。你能觉悟到外力之不足恃,而把一切都依赖于自己内在的能力时,不要怀疑自己的见解,要信任自己,尽量表现你的个性。

    “勇于向前”。是罗士查尔德的终身格言。其实也可以说是在这个世界上遗留下痕迹的一切人的格言。

    斯蒂芬森、福特、敦菲尔特、贝尔摩士、爱迪生、马可尼,这些都是各时代各地方的先例的破坏者。这些人开辟了新领域,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无畏的气概、创造的精神,是一切伟人的特征,无疑也是具有高财商的人的素质。对于陈腐的规则和过时的秩序,他们是不放在眼里的。

    能够成就大事业的,永远是那些信任自己见解的人;是敢于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为,不怕孤立的人;是勇敢而有创造力的,是那些勇于向规则挑战的人。

    伟大的人物和具有高财商的人,从来不互相抄袭。能为世界文明开辟新途径的人,总是先例的破坏者。伟人们从不重蹈他人的覆辙。

    格兰德将军在作战时,不按照军事学书本上的战争先例,为此曾遭其他将士的讥讽和反对,然而最后结束美国南北战争的却正是他。拿破仑在横扫欧洲时,忽视一切先前的战法,破坏一切战事的先例。

    有毅力、有创造精神的人,总是先例的破坏者;只有懦弱、胆小、无用的人,才不会破坏什么。

    对于罗斯福总统来说,白宫的先例、政治的习惯,全部失其效力。无论在什么位置上,无论是警监局长、副总统,还是总统,他总坚持着“做他自己的人”,坚持着行其所是。他惊人的力量大半从这点上得来。

    世界上没有一个因模仿他人而成功的人,无论被模仿的人怎样成功,怎样伟大。成功是创造的,是自我的表现,一个人在要离开他“自己”时,他就失败了。

    皮邱和勃诺克大名鼎盛时,数百个年轻律师都竞学着他们两人的风貌、姿态、语气。但在这些模仿者中间,在他们停止模仿以前,就没有人曾经成功过。

    不久以前,英国政府出售31艘近代的战舰,售价共1500万英镑,还抵不上造价的5%。这些战舰,年代还不算长久,但造船业的进步,使它们相形之下已经落伍了。

    今日还算是最新的机器,但在五年之后,恐怕就要被有超前意识的主人送进回收站去了!

    先例的奴隶,是那些把困难的事全当做不可能的人。“这不会做,这不可能”,永远是先例的崇拜者的呼号。

    在世界上,有哪一件成功的事不应归功于古往今来的先例的破坏者呢?世界历史中没有他们,还有谁愿意去渎这历史呢?

    现代人生的种种舒适、便利、奢华、幸福,无一不是这些先驱的破坏者脑海中的产物;虽则在困难、反对、笑骂的荆棘中,他们还是要破坏先例与习惯,同时创立一些更好的事物,以推动世界不断地前进。

    创富成功的人何尝不如此,国外的洛克菲勒、卡耐基,中国的刘永好、李晓华等不胜枚举。

    敢于冲破定势思维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认为:在创富过程中,积极寻求某种新的设想时,要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已形成的思考同类问题的程序和模式,即思维定势,要警惕和排除它对形成新的思路可能产生的束缚作用。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全厂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坂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这一建议引起了石坂董事长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改变了电扇颜色,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结果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这个事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几个月之内就销售了几十万台。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效益竞如此巨大。而提出它,既不需要有渊博的科技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有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都没人想到、没有提出来?”这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都是黑色的,而彼此仿效,代代相袭,渐渐地形成一种惯例、一种传统:电扇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常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时间越长,这种定势对人们的创新思维的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势的束缚。

    创富要成功,对常识抱着怀疑态度是重要的。

    所谓常识,绝不是永远的真理。产生常识的背景,或许有着该时代的必然性,而时代一经改变,科学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常识虽失去了它的必然性,但它却成为一个独立的优质体系,常常左右着大多数人的构想,也无法使好奇心发生作用来发展生意了。

    这当然不是说现代的常识都失去了时代的必然性。反而很多的常识在现在还有很充分的根据。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常识,对它产生一些怀疑,也不会有任何损失的。

    每个决心创富者都应该记住: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创新思考,是创富的法宝。

    跨出迷信经验的牢笼

    一旦决定积极而有目标的生活,个人的行为举止便会改变,逐渐异于以往的应对方式。这个时候,潜存的“本我”也开始蠢蠢欲动,试图影响你的决心。如果将生命视为一场创富竞赛,那么在参赛之余,它便不计手段要赢得一切金钱。所以,只要一有状况发生,“本我”便会立刻站出来表示意见,大肆批评,藉着以往的创富经验来警告和限制你,希望能进一步影响你的创富感觉和想法。所以,在一个人的“本我”主控大局时,往往容易以先入为主的成见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你是否察觉到:许多目前坚持的创富理念,其实都源于既往的经验?这种理念使个人被动而无所选择。

    的确,“本我”有着相当程度的权威。任何创富活动的细节都会引起它的注意,加以严格管制。事实上,每个人都期望自己在“此时此地”能活动得更好,不断充实,以求屡创财富高峰。没有人能够预测,如果再度遭遇以往曾经历过的事,采用原来的处理方法是否会应验收效。一个人的“本我”的确会清楚记录下创富过程中发生过的一切,同时给予评价:“我对这件事的感觉很好”、“这个方法行得通吗?”、“这么做的确有效”。在评估的过程中,基于安全感和控制全局的需要,“本我”绝少去考虑成长、改变及成就感的问题;如果能用熟悉而安全的方法达成目标,它就绝不肯冒险。至于“有所为的自我”,可能被冷落一旁。当然,“本我”尽其所能的保护个人免受困扰和伤害;实际上,却又带来莫大的痛苦和冲突。究其原因,是本我以其固定的情绪表达和思考,限制了创富活动发展的可能性。所以,当它成为主宰,你就只能接受与其一致的看法。

    一切的关键即在“本我”,一旦它当家,你等于失去了选择的权利。要不然,何必在选择众多的情况下,一向以从前的经验当作处事的守则?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经验之谈。第一次奏效的方法,第二次用时未必灵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握住此时此地,不必执意回首寻访“往日情怀”。

    诚然,每个人都希望过去的创富经验能帮助自己解决目前的创富难题。然而,如果你曾失败过,现在你还愿意把“失败者”的标签贴上身吗?你还会相信命运是公平的吗?或是你仍然怀疑别人都在排挤自己?你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是对于某件事,执意坚持自己是对的,一味认定别人是错的?

    启发生命新契机,莫要再屈从“本我”的摆布而画地为牢。只要决心突破加之于己的限制,自然能拓展创富活动的空间,破除不切实际的期待。不然,一味原地踏步,等到梦醒,只有无限的失望和伤怀。切记,要选择轻盈自在的创富道路。

    卡莱尔娜始终觉得自己人际关系良好。她也一直认为,自己特定的交往模式能赢得他人友谊的回馈。然而,一切似乎事与愿违。她愈是处心积虑设法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反而愈不得人缘。原因无他,全在于她“本我”的作祟。

    她的“本我”逐渐膨胀,终至全盘操控了行事为人的态度,使所有的努力到头来都成空。至此,她才领悟到,自己施予人时总是念念不忘。这才认清自己该调整这种心态。她开始思索该如何丢开一些不必要的期待。就这样,她走出了原本狭隘的思想斗室,迎向宽广活跃的人际舞台。

    任何想法一旦和自己的既定认知有出入,蛰伏的“本我”便会现形,使本来合情合理的决定,也变得滞碍难行。所以,不论何时何地,一旦内心觉得不安而挣扎,便得提防“本我”的“反动”,以免它插足日后创富活动的抉择。

    当你的心不再暗暗嘟囔:“别人应该对我如何如何时”,便已摆脱“本我”的控制,重新取得了主动出击的地位,将使创富活动更加绚丽多彩、硕果累累。

    练好理财的基本功

    假定在20年以前,有两个人,他们每人每月都赚100元,每年都有同样的收入。其中一个人的原则是花费这些钱,将剩余的钱储蓄起来。另一个人则先将这些钱储蓄起来,而花掉剩余的钱。时至今日,如果你见到他们,你会称其中一个为穷人,而另一个为富人。

    穷人与富人具有不同的理财方法。穷人花费自己的钱,而将剩余的储蓄起来。富人把自己的钱储蓄起来,而花掉剩余的钱。对待同样的钱,其原则却完全不同。

    但是,储蓄像任何训练过程一样,有一种很微妙的效能。当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结束时,很难看出它的结果会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在5年之后,其差别就非常明显。在10年之后,其差异就会戏剧性地引人注目。

    在古老的中国有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丑媳妇每次在做饭的时候都藏一些米,等到灾荒到来时,她像变戏法一般拿出许多粮食,结果使全家度过了饥荒。这一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必须养成存钱的习惯,否则就可能面临“饥荒”的威胁。

    我们说变富从存钱开始,是因为只有存钱才能积攒一定数量的金钱,这是赢得个人理财自由的基础。如果我们身无分文,自然就不存在理财自由的问题。

    一个人要是欠了一大笔债款,而又想克服贫困给他带来的困扰,他就必须采取两个步骤:一个是勤劳地工作;另外一个是尽量地节俭,以积攒金钱。

    对许多家庭而言,每个月拿出一定数量的工资存入银行,一点也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养成这样一个习惯。

    一定数额的存款可以增加成功机会。有的人总是抱怨机会对他不公平,而当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他却一点钱也拿不出来,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消失。还以洛克菲勒为例。当洛克菲勒还是一个簿记员的时候,每周只能拿到10美元的工资,但他坚持每周存入银行5美元,这样几年下来,他就有了可观的存款。这时,美国南部发现了石油,洛克菲勒以他财商的敏感觉得时机到了,但他的存款根本无法支付巨大的资金投入。于是他就以存款为抵押,借到了足够的资金,开始了他向亿万富翁迈进的道路。

    存钱能够提高一个人应付危机的能力,也能在机会突然到来时增加成功的机会。存钱还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大银行家摩根曾经说过:“我宁愿贷款100万元给一个品质良好,且已经养成存钱习惯的人,也不愿贷款1000元给一个品德差而花钱大手大脚的人。”

    因此,养成存钱的习惯不仅仅能够给自己积累一定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养成节约、有计划开支的意识,这是学习理财技能的第一步。

    要存钱就要制定好的家庭预算,哪些属于必须花的,哪些属于可花可不花的,一定要在预算中一一列举,既不能因为要完成存钱的任务,而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也不能毫无计划,有一分花一分。

    当拿到一个月的工资后,可先不着急花掉,将家庭开支分类列出来。通常的分类是:生活必需品开支、灵活性开支、兴趣开支、投资开支等。在开支类别明确后,可根据主次划分,按比例确定计划花费。在预算结束后,仔细计算能够拿多少钱去储蓄。总之,家庭预算,是养成存钱习惯的第一步,可以大大减少消费的盲目性,会使日子过得张弛有度。

    贫穷和富有,其区别不在于你所挣的钱有多少,而在于你怎样去使用你所挣的钱。选择是由你自己作出的。

    建立家庭的财富档案

    随着家庭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展,对家庭财富的管理也成了一门学问。许多家庭的经验表明,设立财富档案好处多,它能够帮助你有效地减少投资风险,选择更好的投资机会。

    家庭财富档案没有固定模式,可繁可简,可大可小,完全视个人的投资规模和兴趣而定。建议从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着手:

    列出月度收支表

    这是家庭理财的首要一环。在收支表内,“收入”栏记载每月各种形式的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支出”栏则反映该月的正常开支和预算外开支的情况。收入减去支出,即可发现该月的节余水平或赤字状况。

    很多家庭不习惯于建立这样一个收支表,认为与家庭理财毫无干系,其实不然。对于很多年轻夫妇的小家庭而言,每月各种形式的收入往往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对那些工作在福利待遇较好单位的员工家庭来说,收入的不确定性更是明显。同样,家庭支出也是多样的,除了常规的开支外,还有随意的消费支出,以及预算外支出。因此,很多账不列表是难以明记于心的。

    将家庭收支详细登记在册,首要的目的在于匡算每月甚至全年的可能盈余水平或赤字状况,总结出预算外收支的平均规模与发生概率,从而动态地了解家庭收入结构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并消除消费误区,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有意识地逐月比较收支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理财观念,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克服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以便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富余的钱投资理财以积累更大的财富。

    算清家底

    家庭理财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算清自家究竟拥有多少净资产。正如企业年报每年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一样,从个人、家庭理财的角度讲,个人、家庭也应当有资产负债的统计。这样,计算家庭的资产净值,也就是实际上已“拥有”,而不是仅仅“控制”的资产。

    资产统计项目根据各家庭实际可简可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贵重财产。如房屋、车辆、金银首饰、高档电器设备等,价值在500元以上的都要明细列出,可按购买价计算,也可按重置价或扣除折旧后的净值统计。如一台彩电买价5000元,准备五年淘汰,已使用两年,净值就为3000元。

    ②日常用品。凡价格在500元以下的物品皆归此类,如微波炉、吸尘器、餐具、炊具等。这些低值易耗品多而杂,难以逐一罗列,可大致估算,不需太具体精确。

    ③现金和有价证券。包括现金、存款、股票、债券等,每天有市价可以进行计算,市值是资产,减去借贷即净值。

    ④古玩字画。家庭收藏的古董字画等,这些需请有关的专家为你估值。

    ⑤生意资产。计算一家公司或者是小店铺的净值会比较复杂,但其原理和前面计算方法一样,例如产业、工具、存货是资产,借贷及应付款是负债。

    类似这样的统计,最好是每月和每季统计一次,一般来说每半年或一年必须结算一次,因为这样的统计可以告诉你,万一有需要时,你可能筹集到多少资金。这对增强投资理念,加强今后资产管理,挖掘盘活家庭资产会有所帮助。此外,当保险公司需财产清单时你可随时提供。同时,通过与上年统计表对比分析,一年家政管理业绩一目了然,对今后当家理财有借鉴作用。

    建立备忘、提示档案

    为防止定期存款和债券到期、借贷往来遗忘,可建立家庭财产备忘、提示档案。

    ①存款备忘档案。将个人存款按时间顺序逐笔登记存入日、存款金额、账号、存款期限、存款银行等五个要素。哪笔存款到期,一查登记,一目了然。每到期一笔,就划掉一笔,并在后面记录结清日期和所获利息。这样既能有助于挂失,又能明确每笔存款的支取与否,避免记忆差错。

    ②债券、股票提示档案。因国债、企业债券到期后,就不再计息,因此设立债券档案时应着重将到期日专门设为“特别提醒”。股票的买卖应及时以交割单作为记账凭证,登记股票买卖明细表,这样既便于自己随时查询股票和资金状况,又可为日后结算盈亏情况提供依据。

    ③个人经济往来档案。生活中,谁都可能借钱给别人,成为债权人,也有可能向别人借钱,成为债务人。借也好,贷也好,不管钱多钱少,除写好借据外,最好是自己用笔记本记载清楚,以便到时索回或归还。

    收集投资标的的有关资料

    磨刀不误砍柴工。投资成功的人士一般都比较注重对投资对象资料的收集,如财务报表、人事变动信息、价格行情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细致分析,从而才能准确了解和把握投资对象的发展脉络,以提高投资决策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例如,你如果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除了要从正常渠道获得该公司的经营状况等文字、数字资料外,还应当注意收集该公司所处行业和所在地区的有关资料。通过分析这些资料,你就能够判断出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到底有多大,该公司的股票市价是高还是低,该公司在所在行业的地位,该公司所在行业是优还是劣等等,从而帮助你作出正确的投资决断。

    在对投资对象资料收集上还应努力做到二次加工。因为现在金融市场上的各种资料相当多,如果见了资料就一股脑儿收集下来而不对其再次加工,要不了多久,你的居室就可能变成杂乱无章的资料库,使你眼花缭乱,反而不知道哪些资料有用,哪些用处不大,哪些无用。因此,收集资料要有取舍,要有比较,要有分类,这样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死资料变成活情报,帮助你作出正确的判断。

    管好账目,走向富裕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使你准确地知道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只有当你知道你现在处于何处时,你才有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计划,使你迈向你想要去的地方。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把你的资产列在一张纸的一侧,而把你负有义务的或欠债的总和列在另一侧即可。而后,从你的资产中扣除你的债务,得到一个数,它代表你的财务净值。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你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有多少,而是你在财务方面的价值为多少。

    通过自己制定的财务报告开始管好你的收入和开支账册。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发现只会挣钱是不够的。一个人每月即使挣一万元,他仍然可能破产。你会说:“一个月挣一万元还能破产?”这很容易!只要花掉一万一千元就行了。在你挣得一万元时,一定不能花掉一万一千元。因为有人会立即向你说:“如果你的支出超过了你的收人,那么你的产业维持费用就会把你压垮的。”

    因此,一定要知道你已有什么和现在在干什么。这是一处要播下优异种子的地方,收获的将是巨额的财富、长期的健康、丰硕的果实、深远的影响和高贵的生活方式。将你的兴趣甚至爱好也投入进去。把小事情做好,这将帮助你成为一个老练的人,一个懂得基本创富和幸福策略的人。

    如果你对某些事情锲而不舍,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成为许多事情的支配者。生活并不愿意将其命运和责任交给不会理财的人。无论如何要负责管好你的财务账目,并采取重要步骤去实现富裕的生活。

    你在财务上能独立自主吗?你可以实现这一点。那么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呢?

    学会以钱生钱

    高财商的人都是财富的主宰者,而绝不会是金钱的奴隶。让金钱为你所驱使,成为你以钱赚钱的工具,这是开启财商潜能的关键。

    高财商的人对金钱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赚钱是为了花出去。他们花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他的童年时光是在一个叫摩拉维亚的小镇上度过的。每当黑夜降临,约翰常常和父亲点燃蜡烛,相对而坐,一边煮着咖啡,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话题又总是少不了怎样做生意赚钱。约翰·洛克菲勒从小满脑子都是父亲传授给他的生意经。

    7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约翰在树林中玩耍时,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想火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肉食品,如果他把小火鸡养大后卖出去,一定能赚到不少钱。于是,洛克菲勒此后每天都早早来到树林中,耐心地等到火鸡孵出小火鸡后暂时离开窝巢的间隙,飞快地抱走小火鸡,把它们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照顾。到了感恩节,小火鸡已经长大了,他便把它们卖给附近的农庄。于是,洛克菲勒的存钱罐里,镍币和银币逐渐增多,变成了一张张的绿色钞票。不仅如此,洛克菲勒还想出一个让钱生钱的妙计。他把这些钱放给耕作的佃农们,等他们收获之后就可以连本带利地收回。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竞能想出卖火鸡赚大钱的主意,不能不令人惊叹!

    父亲和母亲对长子的行为反应截然相反。笃信宗教、心地善良的母亲对此又气又恼,狠狠地把他揍了一顿,可是颇有眼光的父亲却说:“唉呀,爱丽莎,你何必呢!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钱、钱、钱!”他对儿子的行为大加赞赏,满心欢喜。约翰·洛克菲勒就是由这样一个相信圣经上所写的一言一语、敬畏上帝的基督教徒的母亲抚养大,由父亲的实际处世之道教育成人的。

    在摩拉维亚安下家以后,父亲雇用长工耕作自家的土地,他自己则改行做了木材生意。人们喜欢称他父亲为“大比尔”。大比尔工作勤奋,常常受到赞扬,他还热心参加社会公益事业,诸如为教会和学校募捐等等,甚至参加了禁酒运动,一度戒掉了他特别喜爱的杯中之物。

    大比尔在做木材生意的同时,不时向小约翰传授这方面的经验。洛克菲勒后来回忆道:“首先,父亲派我翻山越岭去买成捆的薪材以便家里使用,我知道了什么是上好的硬山毛榉和槭木;我父亲告诉我只选坚硬而笔直的木材,不要任何大树或‘朽’木,这对我是个很好的训练。”

    年幼的洛克菲勒在经商方面初露锋芒。在和父亲的一次谈话中,大比尔问他:

    “你的存钱罐,大概存了不少钱吧?”

    “我贷了50元给附近的农民。”儿子满脸的得意神情。

    “是吗?50元?”父亲很是惊讶。因为那个时代,50美元是个不小的数目。

    “利息是7.5%,到了明年就能拿到3.75元的利息。另外我在你的马铃薯地里帮你干活,工资每小时0.37元,明天我把记账本拿给你看。其实,这样出卖劳动力很不划算。”洛克菲勒滔滔不绝,很是在行地说着,毫不理会父亲的惊讶表情。

    父亲望着刚刚12岁就懂得贷款赚钱的儿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儿子的精明不在自己之下,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

    洛克菲勒小小年纪就知道以钱生钱,对于没钱或钱少的人来说,还要善用别人的钱赚钱,这是一把通向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创富?很简单。高财商的成功创富人士告诉我们:做金钱的主人,学会以人役钱、以钱生钱的高超本领。

    金钱的生命在于运动

    许多人之所以封闭自己的财商潜质而不能大富的原因是他把钱仅仅就当作钱,而不会把钱变成资本,变成生钱的工具,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守财奴。其实作为资本的钱,是能带来利润的钱,是在资本运动中不断增值的货币。稍有财务知识的人都知道,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如果资本闲置,那就是浪费。而且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资金还会贬值。中国有句俗话说“有钱不置半年闲”,就是说要让钱生钱,让金钱为你的创富理想服务。

    可是就有一类人,对金钱有一种“难分难解的如胶似漆的感情”。他们对自己拥有的金钱总想时时刻刻攥在手里,生怕它飞了似的。谁要想向他借钱,或者劝他把钱存到银行里。他会觉得,那样真就是要了他的命根子!

    卡耐基曾经有一位邻居,是一个年近花甲的妇女。

    有一天,这位老妇人把卡耐基请到她家里,说:“卡耐基先生,请你帮我一个忙吧!”说完赶紧关严门窗,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卡耐基说:“老人家,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说吧。”

    老妇人说:“卡耐基先生,我知道,你是一个诚实的好人,我信任你。请你进来吧,跟我过来。”

    她掏出钥匙,打开卧室的门。这间卧室简直就是一间密室,没有窗,只有一个窄窄的穴洞,门也是很厚,关得严严实实的。

    卡耐基随着老人进到这间密室,不知道这神秘莫测的老妇人要做什么。

    老妇人锁上卧室的门,弯腰从床底下拖出一只皮箱。开了皮箱的锁,掀开盖子。

    卡耐基定睛一看,满满一箱崭新的钞票!

    “卡耐基先生,”老妇人说,“这是我先生留给我的钱,一共是10万美元,全是50元一张的钞票,一共应该是2000张。可是,我昨天数来数去,数了一整天,就只有1999张。是我人老了,没数对呢,还是真的少了一张呢?如果是真的少了一张,那就奇怪了,我从来没有拿出过一张钞票的。卡耐基先生,我请你来,是想请你帮我数一数。谁都不知道我私下藏了10万美元,我相信你,所以请你来帮我这个忙……”

    卡耐基感到非常惊诧。

    忙乎了老半天,终于快完了。钞票数完了,正好是2000张,10万美元。老妇人高兴得像个小姑娘似的跳了起来。

    卡耐基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说:“老人家,您这么一大笔钱,为什么不存到银行呢?存起来的话,每年的利息都不下一万美元呢!”

    老妇人沉默不答。

    “像这样放在家里,反而让您提心吊胆,”卡耐基继续对她做“思想工作”,“如果存到银行里,不必担心会少了一张,既安全,又有利息。”

    老妇人心动了,“就委托你去给我存上吧。”

    等到卡耐基把存折给老妇人拿回来,老妇人把存折凑到眼前,仔仔细细地看,见那上面有一行字。

    “这一张小纸条就是10万美元么?10万美元,一整箱崭新的钞票就这么一张小纸条么?”老妇人嘀咕着。

    没过两天,老妇人又把卡耐基请了过去。她拿着那张存款单,说:“卡耐基先生,这张轻飘飘的纸条,我心里怎么也不踏实。这不会是骗局吧?”

    卡耐基说:“老人家,这不碍事的……”

    老妇人紧接着说:“唉,卡耐基先生,我真的是放不下心。我看不到我的钱,就觉得好像没有了似的。不瞒你说,以前我每天都要把那10万美元现钞数上一遍的。两天没数我的钱了,我都手痒难耐啦!卡耐基先生,再劳驾你一次,你马上就去银行把现款给我取出来吧!”

    卡耐基无可奈何,只好照办了。

    “人们在心理上有一种错觉:钱一旦离开了自己的手,就有一种失落感,即使存在银行里,也不例外,或者钱借给了别人,也觉得那钱没了似的。人们占有金钱,总希望是实实在在地占有,钱不在身边,就仿佛觉得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一般。如果不克服这种错觉,你将失去不少的存款利息。要是一个商家也这样的话,他是永远也别想成大器,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商界巨子是离得开银行的。”卡耐基在此后的一次谈话中这样说。

    我们应该懂得金钱的生命在于运动,千万不要学卡耐基的这位邻居。

    血脉不流通,人会死亡。同样,资金再多,闲置起来就等于死钱。企业的活力在于不断地发展,资金的生命在于不停地周转。

    有的创业者,初涉商场比较顺利地赚到一笔钱,就想打退堂鼓,或把这一收益赶紧投资到家庭建设之中;或把钱存到银行吃利息;或一味地等靠稳妥生意,避免竞争带来的风险,而不想把自己已赢得的利润投资做生意再去赚钱,更不想投资到带有很大风险的房地产、股票生意之中,从而把本来可以活起来的资金封死了,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实,经营者最初不管赚到多少钱,都应该明白俗话中所讲的“家有资财万贯,不如经商开店”、“死水怕用勺子舀”这个道理。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钱再多也不够花。为什么?因为“坐吃山空”。试想,一个雪球,放在雪地上不动,它永远也不可能变大;相反,如果把它滚起来,就会越来越大。钱财亦是如此,只有流通起来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金的生命就在于运动。资金只有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才产生价值,只有在周转中才产生价值。失去了周转,不仅不可能增值,而且还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把资金作为资本,合理地加以利用,那就会赚取更多的钱。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资金的生命也在于运动。作为金钱可以是静止的,而资金必须是运动的,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资金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害怕孤独,不堪寂寞,需要明快的节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把赚到的钱存在手中,把它静置起来,总不如经营者用以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奉劝公司老板们:尽管你家有万金,你还是应该继续努力,而不能“坐吃山空”。从这一古训出发,你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既然剩余价值是从货币——商品——货币中流通中产生的,那么,为什么不用已有的钱财去投资经商,而把它死存呢?

    当然从事经营,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古人讲:“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盈利是与风险并存的。

    在金钱的滚动中,在资本的运动中,发挥你的才智,开启你的财商,你就可能成为新的富豪。

    有钱不置半年闲

    前面曾指出,变富从储蓄多余的闲钱开始,在那里,强调的是节俭的意义。然而,进一步说,要真正地创富,还必须善于投资。

    财商高的人经商,很重要的秘方是不存款。他们有钱不存入银行生息。在18世纪中期以前,犹太人热衷于放贷业务,就是把自己的钱放贷出去,从中赚取高利。到了19世纪后,直至现在,犹太人宁愿把自己的钱用于高回报率的投资或买卖,也不肯把钱存入银行。

    这种“不作存款”的秘诀,是一门资金管理科学。俗语讲:“有钱不置半年闲”,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经。它说明,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单位利润和总额利润都得到增加。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拥有百亿美元左右。他们靠的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营业额做大。一个企业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大富豪报业巨头普利策17岁时到美国谋生。开始时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开始探索创业路子。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后,决定从报业着手。可惜他既无资本,又无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报纸并从中赚钱呢?这对一般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但普利策却坚定不移地向这个奋斗目标前进。

    没有资本怎么办?普利策想:可以做工积累,然后靠运筹弄来一点。没有经验怎么办?他决定从实践中学。就这样,他千方百计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该老板求一份记者工作。开始老板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言谈中老板发觉他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屈就,普利策全力投入工作。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这就吸引了广大的读者。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员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并开始有点积蓄。

    几年后,普利策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他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间面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了,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渡过了难关。他怎么借用别人力量呢?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广告宣传。普利策就盯着这个焦点,把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的媒体,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开办5年,他每年赚了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就越多,他的收入开始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发了财,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能够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当初,他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置闲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不作存款”和“有钱不置半年闲”的体现,是经商成功的一个诀窍。

    怎么才能使钱不置闲呢?处理闲钱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第一,善于分析市场走势,把钱投向回报率高的项目。

    把钱存入银行,年息最多也不过10%左右,一般情况下仅3%~5%。而把钱投入做生意或生产项目,如果利润回报率为10%,一年滚动周转4次,就可以获得40%的增值。如果对市场走势观察分析准确的话,每次周转会盈利30%或更多些,那么一年滚动周转4次,所得的利润则超过100%了。所以,犹太人从商人乃至普通百姓,一般不会把钱存入银行的,即使一时未寻到有利的投资目标,他们宁可拿着现金,等待投资的时机。

    第二,把投资开发的产品推销出去。

    在今天的市场中,经营者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其商品不积压,经常保持勤产勤进,快销快出,这样就不会积压资金。商品一旦积压,既妨碍了扩大生产经营,又产生利息、仓租等费用。要达到商品不积压,除在于产品的质量和款式外,很重要一环是营销。根据营销学的道理,经营者要千方百计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促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正如“皇帝女儿要出嫁,还得相亲一句话”的道理一样,质优款新的产品也要有得力的促销手段才能卖出去和卖得好价格。

    第三,善于确保资金安全,防止因小失大。

    从事经营,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古人讲:“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盈利是与风险并存的。如何化险为夷呢?犹太人做买卖很有规矩。如规定交易必须订立合约,一切按合约条款办事;又如买卖不放账,如要求放账者必须提供银行担保或相应物业抵押等。他们绝不做那些以言代约,随随便便的“君子协定”买卖。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会有受骗上当现象。犹太人有一句谚语说:“老子与儿子也不能相信,只相信自己。”其道理出自以契约办事的习惯。

    学会用小钱赚大钱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金钱是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赚到钱,赚到更多的钱,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大大改善,这当然是大多数人所期望的事了。但怎样赚钱,特别是在资本不多的情况下用小钱赚到大钱呢?

    用小钱赚大钱,很多人会觉得太难了。其实,这是因为人们习惯性思维束缚了智慧。今天,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那种只有下大本钱才能赚大钱的思维早已过时,可以说,如果不能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市场风云变幻的脉搏,即使下大本钱也不一定能赚钱,弄不好甚至会血本无归。反之,如果你能掌握市场,抓住机遇,用奇招取胜,虽然本钱不大,但照样可赚大钱。

    抓住机会,以迂求直就可以从无到有,以小鱼钓大鱼。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门多有一个叫AB的青年,做家庭用品通信销售。首先,他在一流的妇女杂志刊载他的“一美元商品”广告,所登的厂商都是有名的大厂商,出售的产品都是实用的,其中大约20%的商品进货价格超出一美元,60%的进货价格刚好是一美元。所以杂志一刊登出来,订购单就像雪片般多得使他喘不过气来。

    他并没什么资金,这种方法也不需要资金,客户汇款来,就用收来的钱去买货就行了。

    当然汇款越多,他的亏损便越多,但他并不是一个傻瓜,寄商品给顾客时,再附带寄去20种3美元以上100美元以下的商品目录和商品图解说明,再附一张空白汇款单。

    这样虽然卖一美元商品有些亏损,但是他是以小金额的商品亏损买大量顾客的“安全感”和“信用”。顾客就不会在疑惧的心情之下向他买较昂贵的东西了。如此昂贵的商品不仅可以弥补一美元商品的亏损,而且可以获取很大的利润。

    就这样,他的生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一年之后,他设立了一家AB通信销售公司。再过3年后,他雇用50多个员工,1974年的销售额多达5000万美元。

    他的这种以小鱼钓大鱼的办法,有着惊人的效力。起初他一无所有,可是自从开始做吃小亏赚大钱的生意,不出几年,就建立起他的AB通信销售公司。当时他不过是一个29岁的小伙子而已。

    财商智慧是人创富的最大资本,谁能开启并会运用自己的财商潜能,谁就能用小钱赚得大钱。

    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大钱的普通人想挣钱难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常常是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而,有些胸怀大略的投资者,为了实现其目的,以迂为直、以小鱼钓大鱼,这是他们惯用的策略。

    不论是谁,赚钱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在市场竞争中,有些企业经营者由于受资金、设备、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目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AB的例子就告诉了我们:起先没本钱没关系,可以先用别人的钱建立起信誉,大获成功。这就说明,任何想挣钱的人欲沿着笔直的路线达到自己认定的目标都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也不存在一帆风顺地一步达到辉煌顶点、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的先例。赚钱如同做人,其道路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欲走直径,但往往走入了绝境,而艰苦探索出来的道路,有时却能比直径更能率先到达终点。这也说明谋求创富,确实需要在市场实战中采用迂回战术,寻找战机,以迂求直,迂回发展。

    日本横滨的石目一郎也是用小钱赚大钱的一个成功者。

    横滨有一家生意很好的廉价市场。石目看到这里顾客很多,整天往来不断,他突然心生一计,把市场门口已经关门的自行车店租过来,经营水果。一间只有3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每天可有100万日元左右营业额。

    普通人总认为在廉价市场的旁边开店经营无法做下去,以前的自行车店也是因生意萧条而关门的。然而石目先生却认为大有可为。结果他的想法没错,事在人为,他成功了,石目现在已吃定廉价市场的成千上万的顾客了。

    要夺走廉价市场的顾客,商品售价就必须比廉价市场更便宜才行。一般水果店的利润是30%,廉价市场是20%,他的利润平均只有10%,虽然利润不大,但一天可卖100万日元,积累起来也相当可观。

    石目的店铺面积并不大,所以他的店就像仓库一样堆满了水果的箱子。一天进一次货是无法应付像洪水般涌来的顾客的,于是石目便早晨一次,下午一次,从中央市场雇卡车拉来成箱的水果,一搬下来就在顾客面前开箱出售。

    忙得不可开交的石目愉快地说:“我们的水果既便宜又新鲜,真正达到价廉物美的要求,所以很受顾客欢迎。我们不是以计量来卖的,以一包最少100日元为单位来出售,这样可节省很多时间。”

    用小钱赚大钱的赚钱法,很重要又经常用的方法就是“借”:借环境,借声势。只有“借”到了地方,找到了可以下嘴的“口子”,才能顺顺当当地“吃”。试想,如果石目把自己的小店设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或者设在卖高档商品商场的旁边,有谁又会去光顾这个无名的、偏远的、低档的小店呢?所以,关键还是要在“借”字上下功夫。在商场中,许多商家都十分注意在“借”字上做文章,通过“借”这个手段,达到事半功倍,发展自己的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能稳操胜券。而且,这里的“借”可以引申为“借鸡生蛋”、“借别人的脑袋发财”等方法。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小本生意的经营者更应善于“借”力制胜,并从多层次、全方位入手。

    用小钱赚大钱的方法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两点:一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二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虽然不会如说起来那么简单,但只要努力去实践,只要凭智慧借机找窍门,挣大钱并非可望不可及。因为,有许多高财商的人就是利用这个方法成功的。

    花钱比挣钱更重要

    知道怎样挣钱而不知道怎样花钱的人,其财商智慧并不比常人高明多少。

    有一则很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进入地狱之前做了一番对话。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买了一套好房子,但是现在我又马上要入地狱了。”而美国老太太则说:“我终于在入地狱之前把我买房子的钱还清,幸运的是,我一辈子都住在好房子里。”

    初看这番对话,它只是反映了东西方人消费观念的不同。但再进一步深层挖掘,其中蕴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要善于把自己明天(未来)的钱挪到今天用。过平常生活要如此,经商创富更是如此。这也是现代财商理念的重要内涵。

    就一般人而言,在创富之初都缺乏资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今后没有钱。这主要取决于他对自己未来事业的信心和个人成功创富的基本素质与条件。只要他有信心创富,有良好的创富素质和条件,那么他未来就肯定能成为一个有钱人。既然他未来是有钱人,那么就可以把未来的钱挪到今天用。

    当然就今天而言,未来的钱只是一个虚拟,你若想把其变成现实的钱用于今天,就必须先向别人借钱或向银行贷款。这样你就能实现“把明天的钱挪到今天用”。

    学会用别人的资金

    怎样才能创富?很简单,善用别人的钱赚钱,是获得巨额财富的好方法。富兰克林、尼克松、希尔顿都用过这个方法。如果你已经很有钱,同样的方法依然适用。

    威廉·尼克松说:“百万富翁几乎都是负债累累。”他运用别人的钱和余暇的时间投资房地产,把100美元变成300美元。

    富兰克林在1748年“给年轻企业家的遗言”中说:“钱是多产的,自然生生不息。钱生钱,利滚利。”

    所谓“用别人的钱”是正当的,诚实的,绝不违背道德良知。同时,要作优惠的回馈。

    诚信是无可替代的,缺乏诚信的人,即使花言巧语,也会被人识破。使用别人的钱,首重诚信。诚信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基础。

    银行是你的朋友。

    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放款,把钱借给诚信的人,赚取利息;借出愈多,获利愈大。

    银行是专家,更重要的是,它是你的朋友,它想要帮助你,比任何人更急于见到你成功。

    向银行贷款,这是众多企业筹集资金、利用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怎样向银行贷款,怎样能获得较优惠的贷款条件,这中间有一些技巧,是要认真研究的。

    要争取贷到款,首先要使银行对你有信心。

    捐献,既是一种获得的信用,也是获得进一步贷款的手段。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港商、外商向内地捐赠了一些物资,援建了一些项目,但同时,又从中国的银行中贷到了比捐赠更多的贷款,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捐献可以增强信用,这是一种建立共同的精神资产的方法,通过它你可以更加顺利地达到贷款的目的。

    借贷以后,应按期向银行返还贷款。能否按时还贷,这不仅关系到偿还能力,重要的是关系到你的公司的形象和信誉,表现出你对他人的承诺是否有责任心、有道德感。若一时手头紧,资金周转不灵,也要千方百计地到别处去张罗一笔款子转到银行账上,也可以借新债还旧债,过些日子再续借也未尝不可,但千万不要到期不予归还或不予通知。如果这样,你就失去了信誉。一旦失去信誉,再去借贷就将十分困难了,或者借贷的成本代价就比较高了,例如需要更多的财产抵押和支付更高的利息。

    以钱生钱,以贷博贷。有了良好的借贷信誉之后,可以实施以贷博贷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扩大贷款,你可在资金充裕时提前还贷,说明了你是由于投资资金短少而不能进一步投资,而提前还贷的,这样很可能会使银行延长你的还债期限,甚至追加贷款。

    要做到以贷博贷,一般情况下需与多个银行打交道才行。如果你能够从大银行获得贷款几百万,再去小银行贷款几十万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小银行对你的资金状况的判断,很可能是依据大银行对你的贷款情况而定的,如果大银行可以借给你那么多钱,小银行就会想到,我借给你钱的风险就要小多了,一旦有问题反正有大银行担着。

    西方商界有句名言:“借了小钱你听银行的,借了大钱银行听你的。”到了借大钱这个阶段,你就不必担心借不到钱。因为此时的银行更关心你的经营业绩,如果你因为借不到钱而倒闭,最终资不抵债,银行也受损。因此为了确保你生意的需要,银行会设法保证你的资金,当然,你需要使银行看到进一步贷款的前景。

    达拉斯的查理·赛汀斯是百万富翁。起初他身无分文,直到外出工作,才有了一些积蓄。每个周末查理会定期到银行存款,其中一位柜员注意到他,觉得这个人天生聪慧,了解金钱的价值。

    查理决定创业,从事棉花买卖,那位柜员为他放款。这是查理第一次使用别人的钱。一年半之后,他改为买卖马和骡子,过了几年,积累了许多经验。

    有一次,两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来找他。两个人都是优秀的保险业务员,业绩非常好,他们用推销保险的收入,自己开公司,却经营不善,只好把公司转卖给别人。

    很多销售人员以为只要业绩好,企业就能获利,这是错误的观念。不当的管理会将利润腐蚀殆尽。他们的问题正是如此,两个人都不懂管理。

    他们找到查理,说出自己失败的经验。“我们的公司没有了,推销保险至今所赚取的佣金,都缴了学费。如今连养家糊口都有困难。”

    “我们对于推销工作非常在行,应该尽量发挥。你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我们需要你,大家共同合作,一定会成功。”

    几年之后,查理买下他和那两位推销员共同创立的公司全部股份,他怎么有钱?当然是向银行借钱,别人的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因为从小他就知道银行是他的朋友。查理得知芝加哥一家保险公司,将所有主动洽询的客户都建立基本资料,直接开发“基本客户群”,效果非常好。

    很多业务员不敢拜访陌生的客户,浪费许多潜在的机会。而“基本客户群”是原先就有兴趣的客户,并不会使业务员感到恐惧,成交的机会也更大。

    促使客户主动洽谈的方法当然是广告,但是,广告费用非常昂贵。

    查理向达拉斯银行贷款。银行非常乐于把钱贷给像查理一样有诚信,并且有可行性的人。查理的贷款额度不受限制,他的寿险公司,原来的资本只有40万元。通过基本客户群制度,在短短10年之内,获得4000万元。其后,他更运用别人的钱投资旅馆、办公大楼、制造厂和其他企业。

    这个经验说明用别人的钱达成目标的步骤,同时也说明贷款对一个人的帮助。

    打开别人钱库的闸门

    有的人苦苦思索着如何去赚钱,而有的人只是稍作动作,就会引来滚滚钱财。后者善于打开别人钱库的闸门,使别人的钱不由自主地流淌到你的金钱之“河”里去。怎样打开这道沉重无比的闸门,财商智慧教给你以下几招妙策:

    善于“制造需求”

    市场与需求是相依为命的,没有需求则没有市场。如果有经营者“制造”出需求,那么市场即应运而生了。一种产品有了殷切的需求,那么就是金钱主动登门的时候了。所以,经营者要学会如何制造需求。

    善于发掘市场

    市场浩大无边,无时无地不存在市场,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垂手可得,胜似囊中探物。而有的人则“睫在眼前常不见”,原因在于不善于发掘和思索。

    创富离不开交易,交易缺不了市场。市场是流动的财富必经之地,是高财商智慧实践的战场。市场是人发现和创造的,谁最先发掘了市场,谁就最先打开了钱潮涌动的闸门。

    善于开辟销路

    通向市场之路是四通八达的。这些路有前人开辟的,亦有现在人正在修建的,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总之,路是人走出来的。地球上有五十多亿人口,潜在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和市场,有些需求本来未出现,只要经过经营者的诱导和开发,它就会像喷泉般冒发出来。为此,作为经营者要学会开发“喷泉”和善于开发“喷泉”,市场定会有其一个位置,财源将会像喷泉一样滚滚而来。

    善于改进产品

    产品是换取货币的筹码,只有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者才能主动掏腰包,经营者才能获得盈利。经营者自我开发出一流产品,这不失为上策,但投入成本高,而且风险大。而不断改进原有产品,加以创新,使之更完善、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样则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

    日本丸万工业公司董事长片山丰,1968年到美国考察时发现市场上有一种RONSON牌汽体打火机,这种打火机在当时是一种极新的产品。片山丰觉得这种新型打火机有发展前途,必然会代替汽油打火机的。于是他买了几打样品,迅速赶回日本研究改进这种新产品。他与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后,把RONSON牌汽体打火机的体积大、造型不考究和成本高的弱点进行了彻底改进,制造出轻巧价廉的“丸万”汽体打火机,并当即进行专利注册。“丸万”打火机一面市,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两三年功夫,“丸万”打火机就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牌子,片山丰也迅速成为大富豪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