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勒森传:特朗普为什么选择蒂勒森-成熟的交易技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特朗普看来,蒂勒森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国际交易能手”。他擅长做交易,在交易时从不在乎生意的附加影响,比如政治等。政治和意识形态对蒂勒森而言不过是可以随时更换的名词,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有一句话可以加深人们对他这一个性的印象。2008年,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国会有人企图动议“金融闭国”,引出祸水,然后关闭金融全球化的大门,使美国坐收其利。蒂勒森知道以后非常愤怒,他抨击说:“这种政治化的决定,一定会毁掉美国的未来。美国就是最好的商业,你必须愿赌服输,而不是掀翻桌子。”等他冷静下来以后,又对提出这项动议的议员给予了自己的评价:

    “假如他站在我面前,我只会用自己的鼻孔跟他说话。”

    类似的观点反映了他的务实和开放性。因此,当蒂勒森获得提名出任国务卿时,纽约时报的评论员马哈菲立刻写文章说,由蒂勒森主导的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外交在和中国等潜在对手打交道时可能会更加追求“交易性”,注重实际,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总是祭出意识形态的损人不利己的大棒。

    “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错误,现在雷克斯·蒂勒森有可能改正这一错误,让以对抗为主基调的国家关系回到正常的轨道。”

    虽然他有可能在国会传统势力的施压下有所妥协,像过去的政客那样喊出一些除了取悦某些人之外就再也没有意义的口号,但他的行事风格仍然是基于交易的,不会有半分改变。他可能会采取曲线战术直奔目的,这是由他性格中柔韧的一面决定的。他有着超级理性的头脑,很难做出意气用事的决定。他不会考虑生意对象在想什么,他只关心能够达成哪些合作,并努力促成这些合作,然后获得利益。

    这意味着,希拉里时代的大量政策都将被推翻重来,美国的外交管理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实施这一管理的,正是埃克森美孚的金牌管家、美国最好的生意人雷克斯·蒂勒森。

    真的只在乎生意

    蒂勒森在俄罗斯做成了大笔的交易,依靠的是自己真诚的态度、绝不让步的商业原则和希望获得双赢的公平心态,这让他赢得了许多真正的朋友,也使他显得十分成熟。众所周知,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是西方公司的“坟墓”,尤其对油气巨头而言,和普京打交道是一部不堪回首的血泪史,但蒂勒森却在俄罗斯为自己的公司做成了那些好买卖。

    至于他和普京的关系,在我看来也是以交易为基础的,而非出于纯粹的“友情”。就像他的一名顾问发表的评论:“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友情吗?也许有,他们可能都存在于校园。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总是希望用友情打开市场,那他一定是在痴心妄想。所以一个相信友情的人不可能成为埃克森美孚的头号人物,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作为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号称“石油俱乐部”的老大,埃克森美孚在全球六大洲都有业务和关联公司。它在世界各地的经营、布局盘根错节,利益十分广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一个国中之国。

    《伊拉克石油报告》的总编辑本·范·何维尔一直跟踪观察石油公司在伊拉克攻地掠地的情况,对蒂勒森有十分深刻的了解。他关注这位金牌管家的每一个决策,并且做出了自己的判断。2011年,美国外交官推动了一项新的法律,以确定如何共享伊拉克的“石油财富”——这个可怜的国家饱受战争的蹂躏,如今又面临内部分裂的危险。共享这一地区的石油可以确保伊拉克领土上的各派势力不会因为利益对立而分崩离析,导致领土分割的悲剧。此时埃克森美孚的大管家蒂勒森作为“蒙着黑纱的生意人”出现了。他并不关注这些东西,而是绕开巴格达和华盛顿,直接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政权签署了石油协议。何维尔看到了这一点,他认为这就是蒂勒森的行事作风,绝不因政治意图影响自己对公司利益的判断。

    虽然这一举动会极大地削弱了伊拉克中央政府的权威,促使库尔德人寻求更大的独立,违背美国在伊拉克的既定目标,可蒂勒森并不在乎。他是这笔交易的核心人物,可以说这笔交易正是他一贯的商业意志的体现。

    本·范·何维尔说:“蒂勒森的眼中真的只有交易。他在做交易方面富有技巧,在选择与伊拉克库尔德当局进行石油买卖的时候,他的态度非常明确:该协议的财务前景令其他的一切政治考虑显得无足轻重。”

    由于蒂勒森的大力推动,埃克森美孚是如此强力地介入到了伊拉克地区,专注于挖掘地下的石油富矿。他和所有的势力打交道,与他们的代表人物谈笑风生,严肃地商讨价格,丝毫不过问政治和战争局势的问题。他不在乎对方是美国的敌人还是伊拉克政府的眼中钉,眼中看到的只有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埃克森美孚所有拥有的巨大的商业影响力也改变了一些邻国的考量,比如土耳其政府也相信直接与库尔德当局做石油交易是值得的。

    这一期间,蒂勒森治下的埃克森美孚的生意观还体现在石油与天然气之外。除了寻求这些宝贵的资源,蒂勒森也愿意在世界上一些最贫困的地方为推动就业、发展和教育做一些事情。他希望来到一个地方就可以长期做生意,最好扎下根来,和所有人发生利益关联,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他说:“一个好的交易必须能满足双方的心理价位。”2012年6月,蒂勒森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言时明确地表示:“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应该确保我们可以获得平价的能源。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它的来源应该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只要可靠就行了。”这与美国政府的算盘并不一致,有时还会产生严重的冲突。但他不会低下自己的脑袋。

    就像何维尔总结的:“蒂勒森的外交政策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他只在乎账面上的东西,只在乎做最有利于股东的事情。他愿意在面对一大堆问题的时候,用另一种方式来看待事情。比如坐下来谈谈,或者从生意的角度入手,而不是用政客思维去思考。他鄙视政客,虽然现在他也加入其中了。”

    在也门的成绩

    蒂勒森曾对媒体说过一句话:“我从未想过回头。”作为在洛克菲勒曾经独自用餐的椅子上呆了十几年的埃克森美孚的头号人物,他深知过去是不值一提的,而莫测的未来才是人生的关键。然而,也正是20年前在也门——那个凶险无比的冒险家乐园所表现出来的魄力,才为今天的雷克斯·蒂勒森谱写下了强者起飞的序曲。

    根据国际惯例,但凡世界上有点名气的产油国,在它的领土上,无论大小我们都能看到众多的国际石油公司(IOC)的身影——BP、壳牌、康菲、道达尔和埃克森美孚等,基本上它们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但是在也门却是一个例外。起初,除了道达尔之外,在这个中东小国中,鲜有其他知名油企的身影。

    也门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书籍上告诉我们,其石油探明储量多达97.2亿桶。早在20世纪30年代,也门就进行了境内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但由于当时该国的技术条件有限,勘探和开采的效果并不理想。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也门东部和中部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资源后,消息传来,全世界的石油巨头顿时投来了贪婪的目光。来也门投资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的外国石油公司的数量也迅速地增加。

    好景不长,中东地区很快发生了战争,几年之后接二连三的战乱阻断了外国石油公司在也门的勘探步伐。1990年的海湾战争也严重波及到了这个中东小国,难民数量增多,富人移民,政府控制力下降,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所有的外国公司在这里都不安全了。到了1994年的内战时期,也门的政局和经济发展更是雪上加霜,石油勘探和开采的进程自然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同时,也门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难度的勘探开采方式,也令一些石油公司望而却步。投入成本高昂,收益和回报却因动荡的局势变得很不确定。特别是在当时中东、拉美和非洲的一些优质油田和相对稳定的地区局势的竞争下,难以开采的也门油田也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就像前面说的,这里是冒险家的乐园,是锤炼强者的地方。

    尽管局势混乱、开采难度大,也门GDP的25%和财政收入的75%仍然来源于它的石油产业,石油是这个国家实实在在的经济生命线。为了加快石油开采,拉动经济发展,也门政府曾经分两次把其领土划分为100个开采区块,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鼓励那些有实力的外国公司参与竞争。石油是这里最大的生意,也门政府想尽办法保证和平,为外国公司提供有利的开采环境。在政府的推动下,目前也门地区的100个油气区块中,已经有80多个找到了它们的主人——来自美国、法国和中国等地的26家石油勘探、生产企业对它们进行开采工作。剩下的十几个油气区块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短期内难以探出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流,所以暂时还无人问津。

    蒂勒森所率领的埃克森的石油部门就是在这种局面下进入也门的。这里争食者众多,道达尔独大,而更多的争食者正群起涌入。当埃克森的保障部门忧虑这一地区的安全形势时,蒂勒森冷漠地说:“你应该去告诉那些已经插足而入的人。”一旦做完决策,他便沉默寡言,剩下的只有执行。埃克森和也门的商业交易是在踩钢丝,但他习惯用沉默应对非议和争论,不是不屑于回答,是他认为不值得浪费口水。

    随着埃克森的进入,道达尔在也门一家独大的格局面临被打破的局面。在也门的成功是蒂勒森一生中傲人的成就之一,他也在此地展示了自己的强硬个性。有一个故事可以验证他的脾气。在和也门政府进行天然气贸易谈判时,因为收益分配问题,也门政府否决了该协议,蒂勒森顿时非常愤怒。他顺手拿起手中一本厚厚的书向会议室的另一头砸去,重重地砸到了对面的门上,然后摔门而去。留在他背后的,是也门方面的谈判代表和其他公司的列席人员。大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完全没有预料到蒂勒森会发这么大的火。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震惊得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说些什么。

    最终的赢家仍是蒂勒森。他不仅会发脾气,而且冷静下来以后会更加成熟地应对复杂的局面。他依然成功地说服了也门政府,让也门以最少的利益接受了这份协议。实现胜利并不是单纯地靠他的强硬和凶悍,而是他能让对方意识到这是一笔好交易——至少是“不那么坏”的交易。通过这次合作,蒂勒森也与也门政府的高层达成了良好的个人友谊。

    从埃克森开始,再也没有一家大公司忽视也门这个市场。尽管目前BP、壳牌等知名的国际石油公司在也门的业务不多,但大家都在保持关注,努力进行布局。由于蒂勒森的成绩,埃克森美孚已经在5个油气区块拥有了自己的权益。蒂勒森的成功对其他石油公司起到了示范作用。

    重视中国市场

    庞大的中国市场同样是埃克森美孚不愿意失去的。在生意人的眼中,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交易,而蒂勒森就是一个做交易的高手。尽管双方的关系因南海油气田的开采问题略显紧张,蒂勒森仍然没有放弃在中国的业务活动。他在世界的其他地区与中国的能源公司也展开了广泛与深入的合作。

    与蒂勒森务实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谷歌。在生意和价值观的天平上,谷歌经常有令人琢磨不定的摇摆,不论为它写下赞歌的有多少人,我们在严肃的(生意)场合都不免听到精明的商人对它评头论足。经过包装同时又无比坚持的价值观究竟为谷歌带来了什么?对谷歌的全球战略来说,在中国市场与百度等强大竞争对手的搏杀中所倚仗的“价值观赌注”是否真实?除了技术因素,谷歌是否真正反思过自己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真实原因?

    当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时,我接到很多研究机构的观察员打来的电话,他们是华尔街的全球商业的研究者,长年为世界级企业提供战略建议。在这些人的眼中,谷歌对中国市场做出的战略性决议会让它失去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等它将来重回中国时,它会发现这里已经强手林立,可能根本没有多少容他立足的空间。

    在高盛有过7年工作经历的战略顾问玛特·J·莱恩的话语中充满了嘲笑,他预言:“谷歌早晚会投降,这一天不会太久。”果然,2016年春天,谷歌管理层与市场部门的高管就已经开始拟定重返中国大陆市场的计划。正像莱恩说的,这一天不会太久。谁忽视了市场,谁就等于失去了一家企业应该具有的价值观。

    和谷歌的高冷务虚相比,蒂勒森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明白人,也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价值观总会发生变化,但市场就在那里。上帝也不敢说哪一种价值观就是正确的,但忽视一块巨大的蛋糕却是一种无法弥足的错误。蒂勒森对事态有着理智的观察,并喜欢从生意的角度思考问题。尽管他为了应付舆论的压迫偶尔会进行强硬的表态,但他在桌下的动作从来都是基于生意的。他不会冲动,也不会发火,更不会将脱离交易层面的所谓的价值观视为一种需要保护和捍卫的东西。

    自2008年,雷克斯·蒂勒森作为埃克森美孚的代表至少访问过中国五次,最近的一次则是2016年7月。他的商务飞机抵达北京,会见中国石油公司的高层,沟通各自的需求。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他曾经对埃克森美孚的市场专员们说:“我们昨天的生意在欧洲,今天的生意在中东,未来的生意则在中国。”蒂勒森随时准备与每一个生意伙伴做交易,他捂住自己的底牌,等待对手出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