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正能量-勤奋正能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清华告诉你勤奋才是修补劣势最好的“强力胶”

    一年之计在于春,成功之计在于“勤”,不管你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还是一个天资条件差于常人的人,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在清华人的眼中,勤奋是其修补劣势最好的“强力胶”,一路走来,清华人获得人生成功的金玉良言就是“勤能补拙”,他们将勤奋这种正能量在清华校园里撒播,生根发芽,精心呵护其成长,使得勤奋精神不仅在清华学园长盛不衰,而且还以点带面地把勤奋的种子传播到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教人在生活中勤奋学习,脚踏实地地做人。

    清华人将勤能补拙视为成长最大的心得

    成长是人生中必经的一个过程,人一出生就慢慢向着事先设定的生命体系一个一个地去突破,好像自成系统,从外界获取能量,而学习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更加具有系统性,从而使人走向成功。哲学上说,凡事都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是没有认识到,所以这就需要去学习,探索。人也一样,生下来就是一纸空白,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在空白的纸上描出多姿多彩的人生经验,这就是成长。

    清华学子华罗庚曾经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到以华罗庚为代表的清华学子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不是因为清华人有多么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把“勤能补拙”视为成功的法宝,同时这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心得。总之,他们相信只要勤奋努力,就能超越那些聪明的孩子。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山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充分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百分之百的付出的。

    着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上历史课讲到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时,要求大家记住很多难记的名字——名字怪异,且很长,像今天中文翻译来的外国名一样。这些难记的名字给郭沫若学习历史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为了清除这个障碍,郭沫若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他叫上班上一个玩得很好的同学,在一个光线十分暗淡的自习室里背诵历史,并且两人还进行记历史名字比赛,之后两人苦读硬背,直到把历史背得滚瓜烂熟才允许自己出自修室。这种勤能补拙的精神伴随了郭沫若先生的一生,在后来的人生岁月中,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几乎天天苦读,即使重要的休息日也不例外。不仅如此,郭沫若还把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从头到尾整整读了一遍,他对《史记》中的文章一篇一篇进行分析、校订,甚至写评论,并在文章末尾写下批注,有时候看到《史记》里有弄错的字词、话语,在仔细的阅读过程中都加以校正。不仅如此,他还把《史记》里面最经典的言论和一些难得的资料视为宝贝,抄录下来,放在手边,以便随时阅读和学习。郭沫若一生成就非凡,写了大量的着作。写书的时候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即使再苦再累,也从来不让人代为抄写。郭沫若晚年撰写《李白和杜甫》这部研究型的着作时,视力已大为下降,有人建议让助手代他抄写书稿,但他不同意,仍然坚持自己抄写。可以说,正是这种勤能补拙的精神,铸就了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生活中,不管你做任何事,如果没有刻苦努力、勤奋学习是很难到达成功的彼岸的,即使你天资聪颖,到头来还是会一无所成。几岁就能写诗的方仲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由于他不勤奋、不耕耘,所以他最终的结局是二十几岁时写诗水平和小时候差不多。这显然是一种悲哀,每个人都应以此为戒。

    科学家通过多次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勤奋可以不断刺激一个人的脑细胞,通过频繁刺激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勤奋学习能让一个人更加聪慧,一些智力较低、天生条件不好的人可以通过勤奋学习增长智慧,最终化拙为巧、为灵。清末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曾国藩,自幼天赋不高,一本书常人随便看看就可以懂其大意了,而曾国藩却要读很多遍,有些时候甚至他们家的丫环听他读书都能背诵下来了,他却还背不下来。但是曾国藩读书刻苦,最终成就了赫赫威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成为很多读书人学习的榜样。人的这一生不经过勤奋怎能知道勤奋是一个幸福的过程,是未来美好生活的一把钥匙呢?

    勤奋努力让清华人不断成长的同时,也让清华人不断地取得成功。从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谷振丰的身上,更是让人们看到了清华学子的勤奋之至。谷振丰刚进清华园学习计算机的时候,连开机关机都不会,但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校训激励着谷振丰,他相信勤能补拙,他说:“我来到清华,不是为了让困难打倒的,而是要去战胜困难,学习知识,在各个方面取得进步,最终获得成长。”之后的谷振丰,过上了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刻苦努力,除了吃饭、睡觉和体育锻炼,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经过一番努力,谷振丰就尝到了胜利的果实——在一次微积分考试中拿了满分。

    谷振丰在看书时非常认真,喜欢给书挑错,他说:“如果能找到书中的知识性错误,说明你已经能以更高的层次去掌握那些原理和方法了。”他通过不断刻苦钻研,获得了学校的各种奖学金,而且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以后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谷振丰这种勤奋努力,才让他在2006年获得了全国优秀大学生的殊荣。清华人谷振丰传递出的这种勤奋好学的正能量,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人应有的精神品质,而要想成功,也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达到。

    清华是中国莘莘学子的理想殿堂,那里承载了很多人的梦想。每一个走进清华的人最先感受到的一股强烈正能量就是勤奋,而能进入清华学习的人都是各个省市的佼佼者。但是到了清华,情况就不一样了,清华高手如云,人才集聚,正是这样的氛围时刻警醒着清华人,不努力就会落后,让人笑话,要想永远站在人前就必须比别人更加勤奋好学,这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其实,不是每一个清华人都天资聪颖,智力超群,除有个别天赋极佳、天资聪慧外,大部分人的智力和天赋都和一般人别无两样,那为什么他们在学识上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呢?因为他们相信勤能补拙,正是这样的信念激励着清华人刻苦努力、奋勇向前。勤奋是成功的奠基石,假如你天资聪慧、才华横溢,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假如你天资普通,智力一般,就更需要艰苦学习,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这样,你同样也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

    清华为什么能释放出勤奋正能量?

    刚刚入学的清华人所上的第一课“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让昔日的尖子生重新定位,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向先贤学习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清华学子张超说:“在历史上,清华大学有许多的学生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他们是清华人的楷模,大一新生进校,就先通过团队训练营接受清华精神的熏陶。这样激发清华学子们向先贤看齐,自强奋进、不断赶超,这样就使得他们更加勤奋、更加刻苦地学习。

    最近占据各大网站头版头条的“清华学霸”,除了让人惊奇外,更是让人赞叹和折服,折服的是他们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勤奋和自强不息精神。那么清华学子在生活中是如何学习的呢?在体育方面,清华每年都要测跑三千米,跑不过的学生不准毕业,而且取消读研资格。因此清华学子每天都需要抽出时间来锻炼身体,这样就为清华人勤奋学习储备了身体上的优势,以致清华人能发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样充满力量的口号,同时也锻炼了清华人勤奋学习的毅力。清华人勤奋刻苦引起了台湾学子的深思,2007年,台湾学生王振随团参观清华大学时,让他感触颇深的是,几位陪他们的清华学子在小憩间隙下仍不忘读书,而且阅读面相当广阔。作为大陆高考翘楚的清华学子为何仍需如此辛苦?王振将这一疑问提出时,一位清华学子的回答是:知识经济时代,若不努力,一回头已是望洋兴叹。不少台湾学生还发现:清华的图书馆里全部满员,其勤奋刻苦的情景让人为之动容。台湾学子顿生感慨:清华学子像一盏盏不愿熄灭的灯火……

    清华为什么会释放出如此强大的正能量呢?这种强大的正能量的源泉又来自什么呢?归根结底是清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起到了核心作用。也正是清华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他们释放出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不仅激励着自己,也照耀着别人。

    辛勤耕耘的氛围如何在清华发扬光大?

    辛勤耕耘这个优良传统早已融入了清华人的血液里,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不断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得清华长盛不衰。每一个清华人用辛勤耕耘丰满了自己的事业,同时也垒高了清华的伟业。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主任张建民在回顾水利水电工程系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时指出:清华大学水利系之所以能有今天,更深层次的还得归功于清华水利人长期以来在清华精神熏陶下所形成的诸多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推动了几代清华水利人的辛勤耕耘。五十年来,清华水利人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校训的忠实实践者;五十年来,清华水利人坚持爱国、奉献、敬业、自强,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不止……

    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清华自建校以来,名人辈出,这些名人又有哪一个不是经过辛勤耕耘才获得了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地位的呢?如国学大师赵元任、“深藏图书馆”的高材生吴晗、不畏艰难求真知的竺可桢等等。一代代清华学子看着前辈创下的辉煌成就,不断激励着自己努力学习,争取有一天能超越前辈,继续续写清华的辉煌历史。所以,正是清华人榜样的力量,才让这种辛勤耕耘的氛围能在清华里发扬光大。

    心理学家马斯洛这样说过:“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着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从七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每天他会把好玩的、有趣的事物记下来。在平时,列夫·托尔斯泰还习惯于收集一些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经过大量的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开始着手进行文学创作,深厚的文化积淀让其作品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一经发表就被人们争相购买。显然,习惯不仅为列夫·托尔斯泰创造了勤奋、踏实的写作氛围,也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清华,勤劳、勤奋是清华人自然形成的一种好习惯,正是这种习惯,营造了清华辛勤耕耘的良好氛围,在这种氛围被不断发扬光大的同时,也帮助清华拥有了优良的学风。清华人通过榜样的作用,用自身勤奋努力的习惯,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清华学子发扬不怕艰苦、勤奋好学的精神,让辛勤耕耘的氛围在清华校园里茁壮成长。清华人慢慢将辛勤耕耘的这种习惯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不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清华的勤劳精神教你脚踏实地地做人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不是每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是天资聪慧的,每个人不可能都有像爱因斯坦那样聪明的大脑。而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并非因为他们有超于常人的头脑,而是因为他们有比常人强百倍、甚至是千倍的勤劳精神,而勤劳也是清华取得百年辉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勤劳精神在清华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小的时候,因其家境贫寒,上学对他而言是件奢侈的事情。初中毕业后,家里无力再支持华罗庚读高中了,于是华罗庚无奈之下去了上海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过了几个月,因无力支付学费而被迫辍学。之后,华罗庚为了生计回到家里,在父亲的店里做起了会计,他一边做会计一边继续研究数学。当华罗庚后来取得巨大的成就回想起这段辛酸的日子时,他说是他脚踏实地走过了那段日子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就的。当时,“穷”剥夺了华罗庚年轻的梦想,华罗庚不得不在冬天顶着寒风,擦着鼻涕为别人干活,而在干活的同时他还不忘看书学习,这种日子直至华罗庚成年。有一年华罗庚因受风寒感染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几个月的调理,虽然身体好了,但是却留下了病根——腿关节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但华罗庚并没有放弃,他即便拄着拐杖都要坚持学习,经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最终成为了闻名全世界的科学家、数学家。华罗庚的这种勤奋精神正如他说过的一句话:“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从华罗庚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一个平凡人只要勤奋,就会超越平凡,就能做到出人头地。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着梦想实现的一天,都想找到一条通往梦想的捷径。其实,实现梦想最好的捷径就是勤奋努力、脚踏实地。

    着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正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脚踏实地换来了成功。居里夫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师,收入微薄。后来大姐和妈妈在她年幼的时候因为患病相继离她而去,这让年少的玛丽娅(居里夫人婚前名为玛丽娅·斯卡洛多斯卡)不仅痛苦万分,而且还得在学生食堂协助做饭,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然而她仍获得了中学生优秀奖章。这样的生活环境促使居里夫人不得不很早就学会独立生活,同时这种生活也磨砺出了她坚毅的性格。居里夫人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努力,并且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面对学习机会,她从不轻易放弃。因为家境的原因,居里夫人不得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居里夫人的父亲曾经在圣彼得堡大学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的钻研精神对居里夫人的影响很大,所以居里夫人对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甚至到了一种如饥似渴的状态。无法继续深造的居里夫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不得不一边做家庭教师,一边刻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4岁的时候,居里夫人终于进入了她梦寐以求的知识王国——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艰苦勤奋的学习使她的成绩走在了同学的前面,她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次年她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并受到法国的邀请参加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1896年居里夫人顺利完成大学任职考试,但是此时的成就已经不能满足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向往,于是她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居里夫人一生脚踏实地,用勤奋努力换来了100多个名誉头衔和16种奖章,但是她对这些名誉并不看重,而是踏踏实实地研究科学,她也因此两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光具备奋斗的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刻苦钻研,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一代代清华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清华的勤奋精神,告诉世人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坛众星云集,身为清华人的邓亚萍自身的体育条件不是太理想,但是她却成就了我国乒坛史上的一个神话,她成功的秘诀不是别的,就是脚踏实地地努力。身高只有150cm的邓亚萍不相信谁天生就有好条件。她从5岁开始苦练乒乓球,在她10岁的时候凭借勤奋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以惊人的速度荣获了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的两项冠军,因其出色的表现入选国家队。面对这样的成绩,邓亚萍并没有骄傲自满,依然保持着勤奋努力的态度,脚踏实地苦练。13岁时,她获得全国冠军,15岁时,又获得亚洲冠军,后来又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并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由此看出,成功不需要你天资有多么得天独厚,多么优越,只要你有一颗脚踏实地的心和勤奋努力的精神就够了。邓亚萍退役后,分别在清华大学和英国学习,使邓亚萍精神和清华精神结合得完美无缺,也为清华精神增添了新的元素。

    清华人的故事在佐证着这样一个道理,成功需要勤奋,需要脚踏实地来实现,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所以,成功要脚踏实地,只要你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孜孜以求,就会获得成功。

    清华人为勤能补拙的正能量代言,你也可以

    “我是清华人,我并非智力超群,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勤奋,在为知识、为事业辛勤耕耘,我为勤能补拙代言,相信你也可以。”这是清华人的豪迈之语,其中并无半点虚假,因为每一个清华人身上都充满着勤奋的正能量。假如勤能补拙需要代言人的话,那么清华人就是最好的人选。因为,清华人的勤奋、自信、勤劳是远近闻名的,他们的勤奋精神为人们所赞叹和敬佩。如果想为勤能补拙代言就需要像清华人一样用自己的勤奋,去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因此,为“勤能补拙”代言,你也可以。

    着名文学家郭沫若说:“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天资高的人,有许多天资差的人经过勤学苦练也做出了很好的成就。”有些人天资本来很差,但最终获得了让人羡慕的成就,那是为什么呢?这并非上天在眷顾他们,而是勤奋成就了他们。

    当爱迪生被问道为什么会如此成功时,他很轻松地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的这句话用在邹淮纹的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清华人邹淮纹在清华就读时,经常到东南亚、拉美等地出差。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每次在飞机上,他都坚持读书,有时一读就是半本。在飞机上读书、记笔记的习惯,他一直保持至今。回忆起那段日子,邹淮纹谈到更多的是收获,他积累了很多经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激励着无数的清华人追求卓越。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都会想到这八个字,想到清华的老师和同学。

    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功有多大,不是看他令人羡慕的成就,而是看他在成功道路上流过多少汗水,走过多少艰难险阻,克服多少困难,花费了多少心血,其实最终是归于看他有多勤奋。勤奋的人不一定就会成功,但是获得成功的人必定是勤奋的。

    艺术家梅兰芳在成功的道路上就付出了很多艰辛,他刚去拜师的时候,师父说他目光呆滞,傻头傻脑,不适合学戏,说什么也不肯收他。但是这样的打击,并没有击退天资欠缺的梅兰芳对艺术的那颗追求之心,梅兰芳通过不懈努力,他的表演艺术,不仅使国人叹为观止,而且轰动了世界各地。他的成功,不仅使京剧的影响遍及普罗大众,而且更使京剧以其最经典的形态进入了世界主流艺术界,并且获得了普遍承认。

    因此,要想获得成功,你所要做的就是勤奋,只有勤奋你才能离成功更近。你越是勤奋,成功就会向你走得越快,但为勤奋代言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的付出。当成功还没有到来时,请不要沮丧,因为成功已经在到来的路上了。

    成功孕育在勤奋中,在勤奋中人们收获了知识和学习的经验,这些都是成功,只有不断地积累,终有一天这一切都会推动着你走向最大的成功。勤奋又是一种精神食粮,有了这种精神食粮,就会为你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源源不断地输送动力。无数清华人用他们的故事和卓越的成就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艰苦奋斗、辛勤耕耘。成功没有专属,勤奋也一样,清华人的成功,并不令人羡慕,只要你想拥有同样也可以。只要你勤奋,相信总有一天,你也会像清华人一样成为勤奋正能量的代言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