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他带一帮学生逛街,只听对面楼上吵闹声很大,何淡如让一个学生跑去看看,这个学生回来对何老师说:“是几个食客为饭钱在打架。”何淡如立刻笑吟吟出两副对联:
一拳打出眼火;
对面睇见牙烟!
有酒不妨邀月饮;
无钱哪得食云吞!
学生们听了都笑起来。何淡如既用对联讽刺了打架行为,又在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
师生们走了一段,见一个商店开业在放鞭炮,街上路人皆在躲闪,何淡如大声吟道:
周身花,果然好样;
一肚草,格外大声!
虽然这是写放鞭炮的,但也是讽刺社会上一些不学无术之辈是大草包,却“格外大声”。同学们很理解老师的心意,都会意地笑了。
一行人转到另一条街中,见前面一个抽鸦片的“大烟馆”。当时鸦片已传入中国,何淡如不加思索地吟道:
最好碰头新妇日;
何妨玩口旧公烟。
当时广东人称外来的鸦片为“公烟”。这时,见到烟馆旁边有一个大食品行,快到中秋节了,门口摆了很多月饼。何淡如哈哈一笑吟道:
咸月、甜月、五仁月、豆沙冰月、鹅油酥月;
生烟、熟烟、雪茄烟、兰州水烟、鸦片公烟。
这副对联,上联是写月饼的,下联是写各种烟的,颇有意思。
经过了半天游市,学生们说:“何老师见什么都可以张口作出对联!”从此以后,同学们都用心地跟这位老师学习文化知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