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没有轻伤,更没有重伤,只有死亡。要么我死,要么你死!这就是白刃战!”将军又想起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进攻柳潭里之前给全师官兵做动员时是这样回答自己的。

    将军在历史里拼杀完毕,看了看阵地上累累尸体,端着枪支无力地坐了下来。接着,他发呆地望着残缺的刺刀上有一滴鲜血悬垂着,悬垂着,转眼间就凝固成悬垂的形状。整整一个营啊,妈的,还剩下十六个人。后续部队上来打扫战场时,将军还在默默数着剩下的兄弟。二连长还活着,虽然他浑身血迹斑斑,面目全非,但他那颗硕大的脑袋证明他就是二连长赵大头。非常奇怪,血人似的赵大头居然掏出一支完美无缺的洁白香烟叼在嘴上,点着火抽了起来。当两个卫生员给他包扎伤口时,才发现他被捅了十几刀,而且有四刀捅在致命处。先前的赵大头居然毫无知觉,等他弄清楚自己的伤情时,一下子瘫在地上死了。多少年来,将军总是时不时地梦见死了的赵大头还叼着香烟的样子。

    站在楼顶的将军忽然大哭起来。

    同时,将军闪电般地穿越时空,恍惚觉得,在老婆方巧玲面前这样哭泣实在丢人。虽然多少年过去了,灵宫山之战早已被写进了军史里,但那天夜里,他在梦中放声哭泣被方巧玲推醒之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将军说,他当年之所以在灵宫山那样拼命,还是有私心的,因为他想打个漂亮仗给师长看看,然后提要求回去当团长。“妈的,只是没想到这样残酷。”方巧玲吓得赶紧捂住了他的嘴巴,因为这时正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

    不管怎么说,当年灵宫山那场血战,虽然只是将军三十岁之前的亮点之一,但却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永不愈合的深重伤口。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管部队编制如何变化,他走到哪里,都会把在那场白刃战中活下来的十六名兄弟带在身边。

    后来,将军给作家段凤岐讲述这段故事时,一点儿也没有激动,反而神态安详而悠闲,仿佛一个老农把麦子割完了,坐在地头抽着烟袋,看着儿子们把麦捆装上牛车拉到麦场里去。

    将军和作家段凤岐的合作之所以十分默契,在刚见面那天就奠定了基础。

    那天,将军在楼顶上放声哭泣时,把所有的人都吓坏了。警卫班的战士们发疯了一样,纷纷跑到楼下,手拉手转圈,仿佛等待将军跳下去时他们好接住他。许秘书和另外两三个工作人员手足无措,紧张得冲楼上高呼大喊,也不知是想爬上去保护将军还是鼓励将军跳下来。最后,身穿白大褂的小宋医生出现在楼顶上,也不知她给将军说了什么,将军居然乖乖地自己下来了。除了小宋医生,谁也没有看到八九十岁的将军是怎么下来的。大家紧张坏了,等将军回房后,他们赶紧把那个天窗封死了,连那架固定在墙上的木梯子也拆掉了。

    青年作家段凤岐就是在这样紧张的气氛里和将军见面的。

    当然,段凤岐见到的将军已经平静下来。他安详地坐在沙发里,一边饮用着小宋早就准备好的温度适宜的铁观音,一边用高高在上的目光打量几眼站得吊儿郎当的段凤岐。领着段凤岐来见将军的许秘书站在旁边正介绍着,将军突然精神病发作似的冲段凤岐喝了一声:“立正!”

    段凤岐顿时像通了电的玩具一样,一下子把身体绷得笔直。但他的目光却有些愤怒地盯着将军,心想这个老家伙真有点缺德。

    将军突然又像个和蔼的老人似的,慢慢伸手示意说:“请坐。”

    段凤岐嘴上恭恭敬敬地说着“谢谢首长”,但坐下来后又不自觉地跷起了二郎腿,旁边的许秘书给他使眼色,他居然装作没看见。

    显然,将军对这个散漫的作家有了兴趣,他微笑着,慢条斯理地说:“给我写传记,你是自愿的?”

    段凤岐好像没把将军放在眼里:“很抱歉,首长,与整个革命历史相比,你的个人经历我不感兴趣。但我是个军人,我必须服从命令,必须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而已。”

    将军明白无误地听出来这话有些刺耳,他没有发火,只是自嘲似的笑嘻嘻地看看小宋医生,扭脸又问:“哪儿人?”

    段凤岐还是绷着脸说:“安徽蒙城。”

    没想到将军一下子高兴起来:“蒙城老子很熟啊!淮海战役时,老子押着一批俘虏送往中原野战军,路过蒙城还歇歇脚,就在你们蒙城东关吃的饭,吃的小烧饼,喝的热胡辣汤!他妈的,真好吃!对了,当时还有一个中学校长和我一个桌子吃饭,白胡子,一边吃一边给我讲庄子。妈的,云里雾里的,除了记得庄子原来是你们蒙城人,别的,老子整个一脑袋雾水……哎哎,你把腿放下来,好好听老子讲嘛!”

    就这样,作家段凤岐走进了将军的历史里,甚至他自己都觉得顺利得有些意外。来接受这个任务之前,他给前几个曾准备为将军写传记的同行打电话咨询过,但眼前的将军完全不像那几位同行说的那样,“那老家伙不通情理,有点神志不清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