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深秋的乡野-磨滩漫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寻觅一片净土,来独处,来思考,甚至就算什么也不想,在大山的怀中静静地看会儿书,也是善待了自己。选择磨滩,因为它有沁河的碧波,大山的安静和农家的憨厚,更因为这里没有亲情的羁绊。

    磨滩人家

    当我背着行囊,站在人群涌动的车站,风尘仆仆地遥望这片清丽的风景时,过客的感觉强烈地让我心悸。绕过拉客农妇过分的热情,我站在了那座风吹人晃的简易吊桥上。置身天地间,烈日的骄横丝毫不能赶走我此刻的欢愉。

    以脚下的沁河为界,河这边属阳城的东冶地界,河那边就是晋城的杨岭地界了。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沿河而居,颇有些老死不相往来的决心。

    吊桥对面的山上,是一片散落的民居。沿坡而上的最高处,我望见了最原始的一片土坯房。想要过几天真正的农家简朴的生活,就要住在这麦秆黄泥抹就的农家里。我在这片歪歪斜斜的民房里转悠了半天,才发现一位蹲在地上,端着粗瓷大碗大口吃饭的年过七旬的老人。倘若他不是长着一颗乌红发亮的脑袋,那一身灰蓝的破旧装束,让我几乎在这黄墙青石的色彩疲劳中忽略了他。在老人的背后,是一排三间的窄小土房,窗口边缘还“唰唰唰”地流着黄沙。“老大爷,您家里有女人吗?如果有的话,我想借宿您家。”我笑着问他。“找我有什么事……”一位瘦高的老婆子从那狭窄的厨房门里挤了出来,匆匆放下碗筷,问我:“你是来借宿的吧?我可以给你找个东家。”“我想住在您这儿……”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她微笑着打断了:“那不行,这里是旧村,老房子马上就塌光了。你可以住在新村里,那里的条件要好得多。”我倒是留恋这黄土、青石、炊烟、粗碗的生活,可惜农家有农家的自尊和骄傲,我不能偿愿。

    这位老婆子风风火火在前面领着路,风吹乱了她一头黄白的头发,想必是用了劣质的染发剂的缘故吧……我跟在身后,看着她宽大衣襟的摆动下显露出的精瘦坚挺的身形不觉羡慕不已。后来才发现,在长年的农村劳作中,这样秀美的体格,在磨滩比比皆是。

    我们连着敲了几户人家的大门,都是门开人无踪。忽然,我眼前一亮,前方的一座白瓷贴面的院子外,有一株美丽的桃树,长着细细的树干和葱郁的叶子,偶尔还冒出一两颗沾满毛刺的桃子。它的姿态优美,像跳《雀之灵》的那位曼妙的舞蹈艺术家,伸出柔柔的臂来,用灵活的手指那么一搓一张,便变幻出满树的绿意盎然来。隔壁的农家前也种着三颗苹果树,树上结着拇指大的小果子,清亮亮地躲在绿叶间向我眨着眼睛。苹果树下放着简易的石桌和掉了漆的小板凳,坐在石桌旁,望着眼前一片片月牙般的梯田环环绕绕地消失在大山深处,我的思绪也跟着断了根。

    我最终选择在那株桃树下落了脚,这户农家院里一位木讷的老人抱着泥猴似的小孙子接纳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把我安顿在了靠近炉灶的一间看起来还算干净的东屋里。晚饭时分,在晚霞的光辉里,我见到了老人扛锄而归的家人:黑瘦漂亮的女儿和有着丰饶胸脯、白皙脸庞、扎着花白马尾辫、满眼角里都是笑意的老伴儿。据听说由于村里没有学校,这位黑瘦的山妹子和招来的女婿一年里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外面打工,供孩子上学,只有寒暑假时才能有这短暂的团聚。

    天色渐渐地暗了,一切都开始安静下来,甚至听不到一声狗吠,只能看到大山静默粗犷的轮廓和三点两点的灯光。我点起蚊香,在这凉爽的山村之夜里安睡。

    清晨,于滚石下山般的火车轰鸣声中醒来,磨滩的这户人家早已经下地干活去了,只有老妇人坐在院中洗着衣服,炉子上熬的稀饭正冒着热气。我洗漱完毕,开始在院子里一小口一小口吹着吞那烫喉咙的小米粥,忽然听到一阵忽忽拉拉的声响。抬起头来,原来是一只肥胖的黄猫正攀了墙上挂着的杂物,把四只爪子伸进一个只有巴掌大的篮子里掏着什么,见我在看它,它也扭过头来滑稽地瞪着我。那个身材丰饶的老妇人此时刚刚从外面回来,看见眼前的情景,匆忙从墙角取了一根杆子跑去赶那黄猫。我问她那篮子里装的什么,她笑着解释说是两只刚生下不久的小雀儿,准备养大给小孙子玩。黄猫趁着我们说话的当儿,跑到了楼上。老妇人呆呆在院子当中站了一会儿,觉得不甘心这样轻易放过了肥猫,便扭扭捏捏地上了楼,用了柔和的声调,对逃进粮食间的猫开始骂骂咧咧,声音居然如唱歌一般好听。伴着小篮子里两只小雀儿稚嫩的叫声,小孙子也在楼下开始叽叽歪歪地唱起了童谣:“小猫自己跑,小狗自己跳,我不吵也不闹,不要妈妈抱……”

    在这烟火味的清音里,我背起行囊,准备上山。

    登临太行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隔河而居的两片山脉叫王屋山和太行山。这样的说法有无科学考评我无从知晓,在这里我们权且入乡随俗吧!

    我所在的农家院后面,就紧挨着这也叫太行山的小小山脉。这里的山兼容了南方的秀丽与北方的豁达,又凭空多出了几分沧桑。

    无论哪座山,要想登临山巅,须得经过梯田。对于山里人来讲,田地和沁河水便是他们的全部财富,所以山脚、山腰、石山的夹缝……凡是有土壤的地方,全被勤劳的村民们开垦成了弯弯的梯田。都道是山路十八弯,这依山而开的梯田,又何止是十八弯呢?

    上山的路多是窄而陡的,仅有一脚的宽度,边上簇拥着野草,野草外便是悬空。我留意着路边,提醒自己不要贪恋山上的风景,一定要在天黑之前赶回村里,好躲开这边一个枯井那边一处悬崖。

    在一片单薄的玉米田里,我停下了脚步,随便坐在地埂边杂草中的一块青石上,拔下几株白色泛些淡紫的雏菊,插在帽子上。牵牛花温柔地依着我的胳膊,蝉儿和鸟儿在比试着嗓音,野草上散落的露珠绽放着比钻石还要耀眼的光芒。在这片干涸的田地里,玉米苗软软地低着脑袋,似乎在深思,又像是在躲开这暂时的酷热,待到傍晚雾气初降时再展露它的芳华!

    在这片片梯田间,散布着一棵棵华盖亭亭的核桃树和柿子树,树下有几块尚未焚烧麦秆的土地荒着。在我的上方,有一位戴着草帽的中年妇人正躬身耕耘,这锄头松土的声音,甚过了山雀赛歌的悦耳。在她劳作的田埂边,长着绿葱葱的狼牙草,如柔柔的水波,像婚纱上的蕾丝花边,给这农妇默默的陪衬。趁着农妇擦汗的当儿,我问她山上有些什么。你别指望在这些山里人口中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她们的回答永远是一致的:“山上什么也没有。”山上,怎么会什么也没有呢?大山永远是丰富的。对于猎人来讲,山上有的是野兔和山猪;对于石匠来说,山上有的是成片的石材;对于孩子来说,山上有的是游戏的乐园;而对于我这个过客来讲,山上有的是无尽的联想和看一遍有一遍的收获。

    往上走,不再有梯田,石头垒成的小路也变成了成片的青石路。仍是窄窄的,随着我的经过,滚落着石块和泥块。耳边传来沁河水的欢唱,我开始在齐人高的野草丛中攀越,那年轻的梨树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垂头丧气地受着太阳的爱抚。在这触目皆是的绿意当中,耸立着一棵黑色的树的雕塑,枯死的却不倒下的树的灵魂,它仰望蓝天,舒展臂膀,保持着舞蹈的姿势向生命发出无尽的眷恋。

    抬头望去,眼前的群山有如一位神秘少女,用青纱遮住了曼妙的脸庞,只留得一双美目在顾盼,欲诉还休地引诱着我向前。

    路过一片乱石丛时,我停了下来。眼前不正是一幅微型的国画石雕吗?有嶙峋的山体、傲然的风骨、青黄的苔藓……石边的荆丛随风舞动,给它以生机和活力!头顶的太阳开始变得恶毒,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在土里,石上,很快就干涸不见了。抬脚从这片微型石雕上走过,忽然有种踏遍祖国万里河山的豪情。踩着远古的酥松的石头,望着前面的群山,依然是那么不可触摸。

    太阳眨了一下眼,山风急忙给我送来一阵清凉,很快又溜得无影无踪。在这满山遍野的耀眼绿色中,前方出现了一片火红。我欣喜地赶上前去,却是半丛枯死的杨桃叶。半丛火红,半丛青翠,叶子上还闪烁着露珠的清凉。只是珠的形状不复存在,只留下半汪水在叶子上委屈地打转。

    我正望着这红与绿凝神思量,荒无人烟的山林中仿佛传来了一阵孩童的嬉笑声。正疑惑着,从山上跑下来两个黝黑的山里娃,大概八九岁的样子,一个还戴着白色边框的眼镜。我笑问他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回答是从二十里外的学校来,赶往山下的家里去。童稚的话音未落,两个小人儿就闪进草丛中不见了。抬头看看依然深不可测的群山,让我不由生出云深不知处的感慨。这么大点孩子,为了求学,跑着来回40余里的山路,闻着野花,尝着野果。这当中的乐趣,又岂是城里的孩子能享受得到的!

    这时候,前方出现了一小段砂土结构的山体,路面开始宽敞起来,坡度陡然加大,在这近乎80度的山坡上顶着烈日独自攀登,很有些悲壮。

    中午时分,我终于觅得一处清净之所。在一堆青石当中,舒展着一片绿荫。我跑上前去,靠紧这片乐土,背后传来一阵的清凉。原来是我不小心撞落了绿荫上的露珠,才得到了这高贵的沐浴礼节。我打开背包,取出面包和牛奶,还有早上泡好的新茶,悉数放在层次分明的山岩上开始吃午餐。时不时地有山风微拂发梢,有露珠轻吻脊背,有沁河水在耳边欢唱,即使偶尔被山粉蝶和山峰侵犯了领地,也觉得是一场奢华的梦啊!

    坐于高处,可眺远方。磨滩的一切美景,此刻都在我的脚下。对面的王屋山和太行山遥遥相望着,丝带一般的公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沁河上的吊桥像条窄窄的天路,跨水而过。这正午的静默让我感到无比地惬意。

    流连于这片自由的领地,不觉天色向晚,暮色渐渐笼罩下来,回头望望那披着青纱的少女,我悲哀于自己过客的身份,悄然踏上归路。别了!太行山,就算你不曾记得我亲吻过你的脸颊,闯入过你的身体,也请记得我为你流下的几滴汗水和对你的一腔怜惜。

    沁河流处

    刚到磨滩时,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去沁河水边流连。

    这条河边有两户人家操持着水上漂流的业务。上流是阳城人,下流是晋城人。带着我去漂流的是阳城两个皮肤黝黑的壮实小伙子,在狭窄的山路上开着飞车,露着油光闪亮的臂膀,我在车里胆战心惊地坐着,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们像是《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

    车子在一个叫做寨后的村子下方停住了。忽然就忘记了此行的目的,被寨后村的老房子迷住了。寨后村的房子大都是土石结构,乌瓦黄墙,形态各异却摇摇欲坠。站在河边,几乎找不到两处相同构造的房子。这古朴的民居,被沁河的水温长年浸泡着,很有些江南的甜美,却又多了些北方特有的岁月痕迹。听带我们来的“浪里白条”讲,再过几年磨滩就要修大的水电站了,到时候水面将陡涨几十米,寨后村将不复存在。政府已经补贴给寨后村的村民们搬迁费用了,所以这里的村子已经空了,大部分村民都搬走了,只有老得实在动不了的暂且住在这里,感受着过一天住一天少一天的悲凉氛围。

    在东家的帮助下,我穿上救生衣,坐在筏子边缘,开始在宽阔的沁河水面上漂流。

    沁河的水是清绿的,水波时而平和,时而湍急,平缓时像一面锈迹斑斑的古铜镜,欢快活泼时像孩子用童真童趣在纵情地歌唱。河底是静默的大大小小的卵石,还有顺波而长的有如秀发的水草。在这细长的水草间偶尔还会跳出一两条草鱼来,引得我伸手去抓它,它却灵活地一闪不见了踪迹,只留下怅然发呆的我。

    沁河边上的石山有着仙风道骨的气质,石伴水生,树偎石长。巨大的岩石伴着清澈的流水,等待着一年一次涨水时的拥抱。有时等待得太久了,难免会流下几滴墨绿的泪水。

    沁河岸边的柳树,有着少见的清绿和墨绿的色彩组合,淡雅别致,赏心悦目。它的枝条不是往下低垂而是往上劲挺,莫非它厌倦了沁河水的温柔,向往天空的明净?

    正在思绪纷飞呢,前方河道上出现了一大片的巨大石块,我们即将从这乱石堆中穿行而过。远远望去,这些石头形态各不相同,有的像青蛙,有的像莲花,有的像鲜桃,其中一块长方形的石头尤其引人注目。有人说它像石船,我更愿意把它想象成一俱石棺,而它的主人,能够常年在这清幽的沁河水中游荡着,必定是个高洁的灵魂吧。

    漂流中我发现岸边有两个巨大的水泥墩,总有一间房子大小吧,那么歪歪扭扭地倒立在乱石当中,据听说是某次沁河发大水时从山上冲下来的,想起那句“生于火而死于水”的话来。看似平和可爱的沁河水,原来也有如此惨烈的一面。

    我无比留恋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想要把它们永远地留在记忆里。再过几年这些缠缠绵绵的景致会不复存在,将被一泓深潭所取代。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自然的悲哀?

    漂流归来,躺在床上也像是行在水中,总有些恍恍惚惚的感觉。

    ……

    第二天午休过后,百无聊赖的我拿了本书跑去河边看。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水边胜过山上,总能轻易觅得一块清凉之所。

    沿坡而下去往河边的路上,很意外地从一座红庙背后走过。进去一看是座“三教廊堂”,墙上写着“麻衣神相”的字样。院子里四四方方的,正面厅堂里树着三尊道士神像,全都长着慈眉善目的模样。拐角的墙上,钉了一块木牌:“算卦在楼上”。对面是一座旧落的戏台,绿漆的石柱开始斑驳。左边的房子挂着“项目学校”的牌子,落着灰尘挂着锁。右边的房门洞开着,里面空无一物。离开这个空空的院落,下了石梯,拐到便道上,我见到了吊桥下那汪深潭。

    到处是骄阳的领土,只有对岸的山崖下是一片阴凉。我花五块钱租了一条脚踏船,想划到对面去,清清静静地看会儿书。无奈从来没有划船经验的我,在潭中间直打转,怎么也到不了对岸。一位在水中游泳的少年轻快地游过来,伸出援助之手方才把拙笨的我带船推到了山崖下。一阵清风袭来,与刚才的烈日灼烤截然是两个世界啊!

    沁河泛舟,舟荡神摇。我随着水波的荡漾安静下来,开始享受这背靠青山、脚踏碧水的悠闲和清凉。等我从书本中抬起头来时,小船已随波荡到深潭的入水处,沁河水正愉快地流经这里,又舒畅地流向远方。片刻,小船又随波而下荡到了潭水的更深处……

    放眼望去,此刻的沁河水波光鳞鳞,头顶的吊桥上彩旗飘飘,身边的山崖或凹凸或平坦,像画屏似浮雕,山崖下的水山连接处,遍长着青草暗苔,远处一群游人正在烈日下戏水,忽然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畅快。

    在这随波逐流中,我沉醉了。

    烈日把我从酣梦中唤醒,原来小船此时被水流冲到入水处的乱石滩当中搁浅了。看来,随波逐流的思想真是要不得啊,若想活在自己理想的天空下,生命的舟舵还需由自己来掌握!我放下书本,拿起船桨,开始学着支配命运这条船。

    此时潭中另一条船上,有两人正穿着救生衣使劲地折腾着。想想自己真够胆大的,一点水性也不懂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就在水中游荡,是种愚勇而非智勇啊!

    我小心地将小船划出乱石,再借助水流的力量把船推到崖边,调整方向后脚踏船桨开始有目标地前进。过了一会儿,居然划得有模有样了。没成想那个船家一下午的放手,促使我在困境中学会了划脚踏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收获啊。

    人生如河。在人生的河流中如何行好自己的船,是值得我思考的。掌握船的方向是关键,没有了方向,小船就只会原地打转,甚至背道而驰。而在行船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乱石浅滩、暗流旋涡、平静河面和湍急水流,每一种情况都要通过思考来应对。有时我们可以借助水势省却蛮力,有时也需要拼尽全力去摆脱搁浅,暗流旋涡像一个个莫知的陷阱,在人生的河道上横行狞笑,有谁敢说人生不是一场艰难的抗争呢?然而只要你不懈地努力了,总有一天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暮色将至,落日的余晖为山谷镀上了一层金黄。此刻见不到炊烟,听不见牛叫,幽静世界里只有两种声音,那便是淙淙的流水声和我的心跳。

    这磨滩的水啊,给这安详的山谷注入了多少的灵气!

    山风阵阵吹来片片蓝雾,近处的山是清绿的,远处的群山便笼罩在这蓝色的梦里。想来在远方的人眼中,我也身处在这迷茫的蓝雾中,如绿野仙踪般神秘吧!

    伤别磨滩

    站在沁河的吊桥上,我将要离去。明年的此刻,何处是我寻梦的佳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