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文:再别康桥-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他”,指王赓,陆小曼当时的丈夫。王早年留学美国,毕业于西点军校,曾任哈尔滨警察局长。

    [2]英文里marvelous的音译,意为不可思议的。

    [3]Nora,即娜拉,易卜生剧作《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

    [4]徐申如,徐志摩的父亲。

    [5]“她”,指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当时在柏林留学。

    [6]“老头”,指印度诗人泰戈尔。他与徐志摩约定在意大利见面。

    [7]“C女士”指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

    [8]Mrs.Willard,威拉德太太,美国富孀,曾赞助泰戈尔实验农村复兴计划。

    [9]此信在良友版《爱眉小札》中排在原有十一封信的最末,而同年六月二十五日自巴黎一信却错插在此信前边。现按写信日期顺序作了调整。

    [10]即“翡冷翠”,今通译“佛罗伦萨”,意大利中部城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详地。

    [11]原信未标明日期,据同年六月二十五日自巴黎一信内容和此信提及“昨天才写信”之语,可推定此信写于六月二十六日。

    [12]“奇士林”和后文中的“正昌”均为天津饭馆的字号。

    [13]张伯苓(1876—1951),教育家。早年创办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长期主政两校。1948年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14]仲述,即张彭春。他是张伯苓的胞弟。

    [15]范静生,即范源濂(1877—1928),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民国初年任教育部次长,至教育总长,后辞职专事生物学研究。

    [16]余叔岩(1890—1943),京剧演员,擅演老生戏。

    [17]即风雅意味。

    [18]七号,指北京石虎胡同七号的松坡图书馆。

    [19]叔华,即凌叔华。

    [20]张女士,即张幼仪。徐志摩与她离婚后,徐的父母将她收为养女。徐此次南归系与张幼仪约定来硖石家中与父母商议大小家务事宜。在此期间。他又去上海。

    [21]“谭宜孙”通译丁尼生(1809—1892),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人,“燕儿歌”是他的长诗《公主》中的一首抒情诗。

    [22]“北京人”指张幼仪。当时她在北京。

    [23]唐有壬(1893—1935),当时是接近新月社和《现代评论》派的撰稿人。后依附汪精卫,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

    [24]英国赔款委员,即斯科塞尔(W.E.Scothll)。1926年初,英国国会通过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退款用于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等教育项目),即派斯科塞尔来华制定该款使用细则。当时,胡适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正在上海等候斯科塞尔。

    [25]“小欢”(其他信中也写作“阿欢”或“欢儿”)指徐与前妻张幼仪所生的儿子积锴。

    [26]张君劢,是张幼仪的哥哥,后来是民社党主席。

    [27]受,指王赓(受庆)。陆小曼的前夫。

    [28]钱昌照(1899—1988),早年留学英国,攻读经济学,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教育部常务次长兼国民政府秘书等职。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晚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29]张公权,即张嘉璈。早年留学日本,民国初年参加梁启超的进步党,后为金融界“南派”的领袖,曾任中国银行行长,抗战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他是张幼仪的哥哥。

    [30]振铎,即郑振铎。当时在上海主编《小说月报》。

    [31]“去山上”,指去硖石的西山。

    [32]“正式的‘谈天’”,是指对同徐志摩离婚后的张幼仪与徐家的关系,儿子积锴的抚养监护、家产分配等家庭大事,徐志摩同他父亲商决的正式谈话。

    [33]丁在君:即丁文江(1887—1936),地质学家,早年留学日本、英国、法国,民国初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地质调查所所长。1926年4月,孙传芳任命他为淞沪商埠总办。

    [34]蒋梦麟(1886—1964),当时为北京大学教授及代理校长。

    [35]蔡鹤卿,即蔡元培。原任北京大学校长,1923年因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干涉司法一事愤而辞职,申言与当局不合作。当时正在赋闲中。

    [36]“云裳”是徐志摩在上海开设的一家云裳服装公司。

    [37]《卞昆冈》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合着的一部剧本。

    [38]八大,即八大山人,名朱耷,明代画家。

    [39]即“徐小曼太太”,这里按英语习惯,妇从夫姓。

    [40]“梁先生”指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徐志摩的老师。

    [41]“梁大小姐”即梁启超长女令娴。

    [42]“林大小姐”即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原名徽音)。

    [43]罗校长,即罗家伦,当时任清华大学校长。

    [44]“祖望”,胡适之子。

    [45]翁咏霓,即翁文灏(1889-1971),地质学家,后进入政界。

    [46]大夏,即上海大夏大学。徐志摩曾在该校兼课。

    [47]郑苏戡,即郑孝胥(1860-1938),晚清遗老,当时在京居闲,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

    [48]杨宇霆(1885—1929),北洋奉系军阀。曾任奉军参谋长,1929年被张学良枪毙。

    [49]“一字”,似指专心如一的意思。

    [50]信后未署日期,香港商务版《徐志摩全集》定为1931年10月22日,暂按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