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性障碍。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但病前会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张老师今年35岁,经常失眠、精神差,而且易疲劳。4年前,她因工作压力大而开始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每晚躺在床上要二三个小时方能入睡;睡后极易惊醒,轻微响声都不能忍受;多梦,经常作一些稀奇古怪的梦;白天昏昏欲睡,不能坚持上完一节课;记忆力和学习效率下降,一看书便心烦意乱;印象不深,熟人的名字有时也叫不出。近3个月来,症状尤为明显,而且情绪变得非常急躁,常因小事叹息不已。根据张老师的症状表现,医生诊断她患了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患者病前性格多疑敏感,不果断,易急躁,自信心弱,情绪不稳。检查时患者对稍强的光线或一般噪声不能忍受,无其他障碍表现。患者一般认为自己的疾病非常顽固,难以治愈,甚为着急,主动诉述病情,求治心切急。
神经衰弱患者往往同时有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衰弱症状
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着降低,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
2.兴奋症状
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时精神容易兴奋,不由自主地回忆和联想增多。患者对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性的思维却很活跃,无法控制。这种现象在入睡前表现尤其明显,使患者深感苦恼。有的患者还会对声光敏感。
3.情绪症状
患者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很敏感,感到困难重重,无法解决。另一方面其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对家人发脾气,事后又感到后悔;或易于伤感、落泪。约1/4的患者存焦虑情绪,对所患疾病产生疑虑,过分担心和紧张不安。比如,患者会因心悸而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或因腹胀、厌食而担心患了胃癌,或因治疗效果不佳而认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这种疑病心理,会加重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结,形成恶性循环。另有约40%的患者在病中出现短暂的轻度抑郁心境,也有自责,但一般都没有自杀意念或企图。有的患者存在怨恨情绪,把疾病的起因归咎于他人。
4.紧张性疼痛
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则诉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5.睡眠障碍
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辗转难眠,以致心情烦躁,更难入睡。其次是诉述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还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后疲乏不解,仍然困倦;或感到白天思睡,上床睡觉又觉脑子兴奋,难以成眠。有的患者虽已酣然入睡,鼾声大作,但醒后坚决否认已经睡了,缺乏真实的睡眠感。这类患者为失眠而担心、苦恼,往往超过了睡眠障碍本身带来的痛苦,反映了患者的焦虑心境。
6.心理生理障碍
较常见的有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心慌、气短、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萎、早泄或月经不调等。这类症状虽缺乏特异性,也常见于焦虑症、抑郁症或躯体化障碍,但可成为本病患者求治的主诉,使神经衰弱的基本症状被掩盖起来。
要预防或治疗神经衰弱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了解病因
性格不开朗、心胸狭窄、敏感多疑、主观急躁、自制力差、情绪易波动、易受外界刺激、思虑过多等容易导致神经衰弱。能引起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并伴有不良情绪的情形均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常见的有长期紧张、繁忙地工作、学习而得不到放松,亲人死亡,夫妻不和,事业挫折,人际关系冲突及生活中各种紧张刺激等。
2.调节情绪
要培养乐观情绪,树立自信心,学会合理用脑,适当调整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要用愉快的心情来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不自寻烦恼,要胸襟开阔,以微笑的方式迎接生活。
3.制订合理的目标
要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工作,给自己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尽量避免目标太高给自身带来压力。
此外,还应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学习并坚持一些身心保健的方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