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生活中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爱抽烟,尤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一边慢慢踱着方步,一边大口大口地吸着香烟。
安源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工人们为有刘少奇、李立三等一批杰出的领袖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纷纷建议他们几个负责人的生活费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5元提高到200元,并诚恳地说,15元太少了,每月拿200元这是我们工人的心愿呀!
“建议”传到刘少奇耳中,他不假思索,断然否决:只要15元,我们是工人代表,不能和资本家比呀,何况工人的生活还很苦啊。为了革命,我们更应该和工人一样同甘共苦。就是将来打下了天下,生活过好了,干部也不能特殊呀!就这样,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不分主任、通信员,每个月薪金一律15元。
刘少奇习惯通宵达旦地加班,就必须靠着烟来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因此,他常常是等不到发薪的那一天,荷包早就空空如也,烟盒也成了摆设,可他从不要求提前支薪。为了度过一个个烟荒,他节约又节约,平时剩下的烟头,从来舍不得扔掉,烟瘾上来了,就剥开烟头,找来张废纸卷成一个“大炮”,同样抽得津津有味。实在没有了,就只好硬撑着,等待下一个发薪的日子。
一天,通信员张明生实在不忍心看着刘少奇“痛苦”,就私下替他把薪金提前领了。
“这是哪来的钱?”刘少奇一直是挨着指头过日子,知道还没到发工资的日子。
“我看你没有烟抽了,所以提早……”张明生支支吾吾,生怕刘少奇发火。果然,不等他把话说完,刘少奇就批评开了:“不行,薪金发放时间是俱乐部主任团集体决定的,我们大家都要遵守,要不,当家的怎么办?赶快给我把钱退了。”
看到张明生一声不吭,心想他也是一番好意,刘少奇这才把语气缓了下来,幽默地说:“你看,我不是一样有烟抽吗?”说着,便点燃了一支自制的“喇叭筒”。
既然如此,张明生只好乖乖地把钱给退了。以后,他只好用自己的钱多买点烟,一发现刘少奇的烟盒空了,就偷偷地塞上几支,帮他度过烟荒。每每此时,刘少奇也就当仁不让地笑纳。
到了西柏坡,刘少奇的每月津贴交完党费就只剩下两块钱,他全部用来买烟,即便如此也常常是烟荒不断,但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每个月的零花钱,无论如何不能超过两块这个数。
有一次,警卫员发现刘少奇又断了“炊”,晚上熬夜又实在辛苦,便悄悄地买来一包瓜子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希望给他解解烟瘾。不料,刘少奇发现后不但不谢谢他,反而严肃地问:“这包瓜子是哪里弄来的?不要乱花钱,能少花的就尽量少花,能不花的就不要花,今后再不能这样了。”当然,以后也没有谁敢这样了。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条件好了一些,尽管刘少奇嗜烟如命,但他仍然坚持不抽太好的烟。平日里就是“前门”,偶尔也抽几支“恒大”,从不轻易破例抽更高级的。
1958年在成都开会,有一天,烟抽光了,秘书吴振英拿了盒云烟让他试试。他抽了一支,觉得味道不错,便说:“那就弄一些来。”话刚一出口,似乎又觉得有些不妥,便马上补充道:“一定要付钱,人家不要钱,我可就不要烟呵。”过一会儿,吴振英把烟买来了,还特意把发票让他过目,他这才放心地抽了起来。
少奇同志最突出的性格就是理智,从抽烟这件事上,我们便可见一斑。
(党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