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风仪李揆[1],骨相吕岩[2]。

    【注释】

    [1]风仪李揆:典出《刘宾客嘉话录》。唐朝时期,大臣李揆不但拥有美妙的仪态,而且善于写作有文采的奏疏,被唐德宗赞为门第、人物、文章方面的佼佼者。

    [2]骨相吕岩:典出《浔阳摭醢(zhí hǎi)》。唐末至五代时期,吕岩(即吕洞宾)的骨相奇特,后在游庐山时拜神仙钟离真人为师,向他学习剑法。骨相,古人认为可以从骨骼的相位中看出一个人的命运。

    魏牟尺□[1],裴度千缣[2]。

    【注释】

    [1]魏牟尺(xǐ):典出《新论》。战国时期魏国人魏牟拜见赵王时,碰到工匠正在给赵王做帽子,于是劝说赵王,治理国家就应该像做帽子一样,选用贤能的人,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人,否则就是把治理国家看得还没有做帽子重要。

    [2]裴度千缣:典出《新唐书·皇甫湜(shí)传》。皇甫湜生性桀骜不驯,他为福先寺写了三千字的碑文,大臣裴度给了他很多的报酬,可他认为他的字一个就要三缣(细绢),所以嫌裴度给的报酬太少。

    孺子磨镜[1],麟士织帘[2]。

    【注释】

    [1]孺子磨镜:典出《海内士品》。东汉人黄琼曾经举荐徐稚(字孺子)出来做官,但徐稚没有应允。黄琼去世后,为了前去参加他的葬礼,生活拮据的徐稚随身带着磨镜的工具,靠做工赚钱换取路费。

    [2]麟士织帘:典出《南史·隐逸传》。沈麟士是南朝齐国著名的教育家,因为幼年家境贫穷,他不得不一边织帘子一边看书,所以被同乡称为“织帘先生”。

    华歆逃难[1],叔子避嫌[2]。

    【注释】

    [1]华歆逃难:典出《世说新语·德行》。东汉末年,华歆和王朗乘船逃难时,搭载了一个过路人。后来贼兵追上来,尽管情势危急,华歆也没有因此丢下路人,而是带着路人一起逃难了。

    [2]叔子避嫌:典出《诗传》。春秋时期鲁国人颜叔子自己住在一间房子里,后来邻居家的房子因为大雨倒塌,邻家的女子就来颜叔子这里避雨。颜叔子为了避嫌,就交替点燃蜡烛、火把,一直等到了天亮。

    盗知李涉[1],虏惧仲淹[2]。

    【注释】

    [1]盗知李涉:典出《云溪友议》。李涉是唐朝著名的文人,他在一次外出旅行时遇到了盗贼,当这个盗贼知道对方是著名的诗人李涉时,便让李涉写一首诗赠给他们。

    [2]虏惧仲淹:典出《谈苑》。范仲淹代替接连战败的范雍镇守延州(治所位于今陕西延安),西夏人知道后,心里非常惧怕,都不敢前来进犯了。虏,指西夏人。

    尾生岂信[1],仲子非廉[2]。

    【注释】

    [1]尾生岂信:典出《庄子·盗跖(zhí)》。春秋时期鲁国人尾生和女子相约桥下,但女子没有按时到来,这个时候恰巧发了洪水,尾生不愿担负失信的名声,抱着桥礅等候,一直到淹死在桥下。尾生的行动,在儒家看来是因小失大的行为,不能算是守信。

    [2]仲子非廉:典出《孟子·滕文公》。战国时期齐国隐士陈仲子(即陈定)的哥哥为官,享有丰厚的俸禄。仲子认为这是不义之财,于是带着妻子离去了,只把父母留给了兄长赡养。在儒家看来,像陈仲子这样为表现自己清廉而抛却亲情的行为,不能算是廉洁。

    由餐藜藿[1],鬲贩鱼盐[2]。

    【注释】

    [1]由餐藜藿(lí huò):典出《孔子家语》。孔子的弟子仲由年轻时家境非常贫寒,每顿饭只吃得起藜藿(野菜)这样的食物,还要到非常远的地方去背米。后来,仲由当上了楚国的高官,衣食无忧时回想贫寒的过去,叹息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2]鬲(gé)贩鱼盐:典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商朝末期,政治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中,胶鬲虽然很有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只能以卖鱼盐为生。

    五湖范蠡[1],三径陶潜[2]。

    【注释】

    [1]五湖范蠡:典出《国语·越语》。春秋时期楚国人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实现灭亡吴国的夙愿后,辞官带着自己的家人隐居在五湖(现在的太湖)地区。越王则用黄金为范蠡塑像,如同礼遇真人一样对待塑像。

    [2]三径陶潜:典出《归去来辞》。东晋人陶潜在诗里写道,门前的小路已经渐渐荒废,只有松树和菊花还与以前一样茂盛。三径,代指隐居的田园。

    徐邈通介[1],崔郾宽严[2]。

    【注释】

    [1]徐邈通介:典出《三国志·魏书》。三国时期魏国官员徐邈是个通达清直的人,不会为了追求清廉朴素的外在形象而主动迎合做出改变,也不会为了附和奢侈之风而改变自身的风格,所以才有了通达、清直的名声。

    [2]崔郾(yǎn)宽严:典出《新唐书·崔郾传》。崔郾做官时,以宽容的方式对待土地贫瘠、百姓劳苦的地区,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土地肥沃、民风强悍的地区。也就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让自己官途稳固。

    易操守剑[1],归罪遗缣[2]。

    【注释】

    [1]易操守剑:典出《先贤行状》。东汉人王烈的同乡偷牛,王烈念他还有改过之心,便送给他一匹布。后来,一个老人在路上丢了一把剑,有人看到后便在原地守候,直到老人前来寻找。之后有人查到这个拾到宝剑的人,正是王烈那个偷牛的同乡。

    [2]归罪遗缣(wèi jiān):典出《后汉书·陈寔(shí)传》。陈寔晚上读书时,发现了躲在房梁上的小偷,不仅没有责怪他,还送给了他两匹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