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外星人-有多少行星住着居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64年5月20日,第二大国际外星[1]文明和星际无线电通讯代表大会在前苏联亚美尼亚的比尤拉坎市开幕,会议的宗旨是探讨同外星文明取得联系的方法。在会议的一个文件中这样写道:

    “我们一致认为,科学……不能无视宇宙中是否存在着智能生命这个问题,科学应该探索同外星文明进行联系的方法。”

    在会议的开始阶段,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安巴尔特松扬就把这个问题分成三个方面提出来:

    (1)可能存在着外星文明。

    (2)探测这些智能世界,并同其取得联系。

    (3)如何同外星人通讯,即使用何种语言。

    从1964年起,人类显然已基本确信,在我们的太阳系的各个星球上不存在着其他智能生命体。别的有智能的文明只存在于太阳系以外环绕另一个恒星旋转的行星系里,也就是说,存在于一个离地球起码有好几光年[2]的星球上。光每秒钟能穿行30万千米,大体上等于地球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此人们一定会立即想到,几光年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是的,是十分遥远的。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它离地球有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照到我们身上大约用了8分30秒钟。离我们最近的另一颗星体是Alpha4,距离为4.2光年!这样的距离对同另一个文明进行无线电联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更不用说做一次往返旅行了。然而,我们的地球处在一个星系的“郊外”,这个星系的直径估计有10万光年之遥,仅它的厚度就有3万光年。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系里,至少有1000亿到2500亿个太阳,同我们的太阳相比,它们的规模有大有小。那么究竟有多少住有居民的行星绕着这些太阳运转呢?它们离我们有多远?这些居民的文明程度如何?怎样同他们取得联系呢?这些基本问题从1964年以来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莫斯科大学的什洛夫斯基教授曾经指出:

    (1)恒星周围形成行星系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

    (2)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方面的最新发现表明,在另一些星球上可能已经出现了生命。

    (3)射电天文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们在100秒差距(每秒差距为3.263光年)这个范围内同外星文明取得无线电联系提供了可能。

    (4)在我们同其他智能文明取得联系的过程中,控制论将起重要的作用。

    (5)征服宇宙是人们同外星文明取得联系的主要出发点。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不断发展证明,一种人类是可以摆脱她原来赖以繁衍的星球的。

    射电望远镜[3]的出现使我们能够对浩瀚的宇宙进行广泛的探视。现在可以肯定,宇宙间起码存在着100亿个星系,而每一个星系又至少包含着1000亿个星体。天体物理学家都知道,这么多的星体中一半以上都有各自的行星系。因此,在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内,起码有100亿亿个行星。如果做一个小小的假设,每10亿个行星中有一个行星上住有居民,那么算起来最少也有10亿个行星上有居民……一个可能中的因素成了一个数学上的肯定因素。

    可是不要乐观得太早了,因为某些天体物理学家至今仍然认为我们是宇宙的惟一居民。前面提到的那个前苏联教授什洛夫斯基从1964年起改变了原来的态度。他在前苏联《哲学问题》月刊1976年11月号上发表文章,认为我们是宇宙中惟一的生灵,并摈弃、排斥任何外星文明的信念。他说他用最现代化的宇宙科学手段对最新的材料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地球上的文明如果不是全宇宙的,那至少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星系的惟一文明。”什洛夫斯基教授还指责那些散布飞碟上的外星人访问了地球的说法的人们:“这样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他还说:“有理智的生命现象在宇宙中是罕见的。因为如果在我们这个星系或在邻近的星系里存在着外星文明的话,我们这些拥有现代化手段的人在地球上就可以发现他们在宇宙空间的活动了。”这位前苏联教授认为:“有机生命兴许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是在偶然出现的有利条件下所产生的极其罕见的巧合。在宇宙中或在宇宙的大部分地方,我们这种独居[4]的状态对我们的精神世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可是,这位前苏联教授是位无定见者。比尤拉坎会议结束刚刚一年,即1965年4月14日,他又在前苏联《真理报》[5]上发表文章说:“不能排除这样一个鼓舞人心的假设:从CTA—102射电源发来的信号可能是一个高级外星文明发出的……”

    注释

    [1]外星: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系。

    [2]光年:天文学上的一种距离单位。即以光在1年内在真空中走过的路程为1光年。

    [3]射电望远镜:利用定向天线和灵敏度很高的微波接收装置来接收星体发出的无线电波以观测天体的设备。

    [4]独居:一个人居住。

    [5]《真理报》:前苏联著名的官方报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