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译注评-赵善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善庆(生卒不详),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全元散曲》录存小令二十九首。

    [双调]庆东原·泊罗阳驿

    赵善庆

    砧①声住,蛩②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秋心凤阙③,秋愁雁堞④,秋梦蝴蝶⑤。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⑥月。

    【注释】

    ①砧:古代捣衣的工具。②蛩(qióng):蟋蟀。③凤阙:宫城,这里代指朝廷。④雁堞:北方边城,代指边防。⑤梦蝴蝶:用庄子记载自己在梦中变成蝴蝶,醒后疑惑之事。⑥邮亭:即驿站。

    【译文】

    捣衣的声音已经消歇,蟋蟀的叫声却越来越哀切。静寥寥地关上屋门掩住了清秋的夜。我的一片赤心依旧在朝廷宫阙,我的一片秋愁在边城城墙上的雉堞,我的人生疑惑则如同庄子梦蝶。我离开故乡十年的殷切的思念之情,都来到这驿亭里的孤零零的秋夜。

    【评析】

    “春女思,秋士悲”,似乎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篇便是作者秋季住在驿站时产生的悲秋情怀,写得简练明晰,抒情效果极强。“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为第一层次,渲染秋夜的寂静氛围。砧声是古代秋季劳作的最普遍的声音,而且是深秋到来准备过冬的妇女劳作。砧声住便是夜深的表现。正因为砧声停止,才会听到寒蛩的细碎的悲吟。这种感受是很细微的。正是这蟋蟀的声音更彰显秋夜的极端肃静,也可以体会出听着内心的寂寞。“门掩清秋”的举动是没有任何心情的表现,其他景象都没有摄入画面,便是因为关门的缘故。“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蝴蝶。”三句在中间,是第二层。每句一个秋字,每句一种心事一种情怀。“凤阙”代指京城,更进一层是代指朝廷。元代朝廷的政治很少有平稳的时候,具体所指我们不好考证,但作者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雁堞”使我一下子感觉到是“雁门关城墙上的雉堞”,虽然不能如此具体,但指代边防是没有问题的。“堞”本身就是所谓的女墙,是专门防御的城墙上的结构和设施。“梦蝴蝶”则是庄子梦蝶故事的借用,是一种人生的困惑,也是最后一句的过渡与铺垫。“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篇末点题,实际作者最主要的情怀还是思念故乡和亲人。十年没有回归故乡了,虽然一直在思念,但却始终未能回去,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都集中到今天晚来了。“罗阳驿”具体地点不好确定,但驿站是古代来往官差食宿之所和邮政设施,故又称邮亭。作者是出官差而住在驿站中,孤独寂寞,见景生情而创作本曲。景起景收,中间抒情层次分明具体,章法谨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