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徐再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徐再思,字德可,因好食甘饴,自号甜斋。生卒年不详,嘉兴(今属浙江)人。曾为嘉兴路吏。散曲与贯云石齐名。近人任讷将二人散曲合辑为《酸甜乐府》。今存小令一百〇三首。其风格以清丽秀雅著称。《太和正音谱》评其作品曰:“如桂林秋月。”

    [黄钟]红锦袍

    徐再思

    那老子爱清闲主意别①,钓桐江江上雪②,泛桐江江上月。君王想念者③,宣到凤凰阙④。想著七里渔滩⑤,将著一钩香饵⑥,望著富春山归去也⑦。

    【注释】

    ①主意别:生活主张很特别,和普通人不一样。②桐江:在浙江省中部。钱塘江自建德县梅城至桐庐段的别称。著名古迹有七里泷、严子陵钓台等。③者:着。④凤凰阙:朝廷宫殿。⑤七里渔滩:即七里滩,严子陵垂钓处。⑥将著:拿着。⑦富春山:当是富春江两旁之山。富春江也是钱塘江一段的别称,其位置紧接桐江。

    【译文】

    那老头子爱清闲人生主张真个别,大雪天在桐江上钓鱼还感觉很快活,泛舟在桐江波涛里有时一直到月夜。当了皇帝的同学光武帝想念他,把他宣诏到金碧辉煌的龙楼凤阙。但他就想着七里渔滩那个地界,带着一个上边挂着喷喷香鱼饵的钓鱼钩,简直奔着富春山就归去了。

    【评析】

    本曲属于咏史题材,赞美东汉高隐严子陵的高洁志趣,委婉地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严子陵和汉光武帝刘秀曾经一起游过学,也算有同窗之谊。更主要的是刘秀对严子陵很是敬佩,所以在当了皇帝以后,三番五次请严子陵到京师同享荣华富贵。严子陵见盛情难却,就到了洛阳。不久就坚决请求回乡隐居。刘秀强留不住,只好同意。从此,严子陵便回乡隐居,在七里滩垂钓,悠游终生。本曲以此为题材,写得轻松活泼,幽默诙谐。“那老子爱清闲主意别”,“老子”口语化程度很高,在尊敬中还有点调侃的意味。“主意别”三个字也很口语化,通俗诙谐。“钓桐江江上雪,泛桐江江上月。”两句写天性如此,用典型活动和典型场景概括严子陵的志趣所在。“君王想念者,宣到凤凰阙。”写皇帝想念他,宣诏他到京师洛阳,他也真的去了,这是有历史根据的。这两句非常重要,因为有这种经历,才更显出严子陵人生道路的“主意别”。最后三句更幽默有趣。“想著七里渔滩,将著一钩香饵,望著富春山归去也。”三句顺势而下,“将著一钩香饵”尤其有深意,是严子陵把皇帝恩赐的荣光和地位比作香饵,还是把什么比喻为香饵不敢确定,但这个香饵肯定有世俗功名利禄的含义就是。他用个鱼钩串上就带走了,是多么的轻蔑,多么的不屑一顾,滑稽得很像漫画。这样,全篇的语言就显得自然跳脱,非常流畅,与严子陵的飘飘然的生活态度十分相称,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

    [黄钟]红锦袍

    徐再思

    那老子见高皇斩了蛇①,助萧何立大节②,荐韩侯劳汗血③。渔樵做话说,千古汉三杰④。想著云外青山,纳了腰间金印,伴赤松子归去也⑤。

    【注释】

    ①高皇:指汉高祖刘邦。他起义后,在率军行进途中,遇到一条大白蛇挡道,他挥剑将其斩为两截。②萧何:西汉初年丞相。佐助刘邦创立天下,立有大功。③韩侯:指韩信。韩信后来被封为淮阴侯。④汉三杰:指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刘邦当皇帝后,在总结自己所以能战胜项羽的时候高度赞扬了张良、萧何、韩信的功劳。最后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⑤赤松子:神话传说中的仙人。

    【译文】

    那位先生见汉高祖斩了白蛇,便精心帮助萧何建立大节,推荐韩信为打天下而呕心沥血。渔民樵夫都当成故事说,千古以来汉代有三位英杰。那先生却想着白云外的青山绿水,交纳了腰间挂着的金印,陪伴赤松子那样的高人归去也。

    【评析】

    “那老子见高皇斩了蛇,助萧何立大节,荐韩侯劳汗血。”第一句暗示张良听说汉高祖起义后有大志和雄图远略。用斩白蛇来概括便足以显出有“渔樵做话说”的色彩,因为这一故事传说的成分更大。后两句一是说张良帮助萧何,表现张良的智慧,二是说张良推荐韩信,表现张良的慧眼识人,同时为后面一句话铺垫好。“渔樵做话说,千古汉三杰”两句是民间对于张良功成身退智慧的钦佩,对于其历史地位的认定。最后三句转折,正面写张良功成身退的明智之举。“想著云外青山,纳了腰间金印,伴赤松子归去也。”赤松子是传说中的古代神仙,这里是把张良暗喻成赤松子就非常有深意,暗示张良也是神仙般的人物,只有神仙才能陪伴神仙,委婉表达了对张良的敬佩、羡慕之意。

    本曲是赞美张良的。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佐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在汉朝创立后,他急流勇退,坚决要归隐田园,悠游安全地度过一生。而韩信、英布、彭越等人没有急流勇退,以各种罪名先后被杀戮。对比之下,显示出张良的高明。正是这一点,才使张良成为后世文人钦佩羡慕的典型人物。封建专制制度是人制社会,一切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功高者震主,才大者遭忌,这是必然的。许多皇帝或各个层次的领导者,只可与之共患难,而难以与之共富贵,其根本原因就是制度使之然也。越王勾践胜,范蠡去而文种留;秦王嬴政胜,尉缭走而李斯留;汉王刘邦胜,张良退而韩信留。留下的三人均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而退隐的三个人都得安享天年。封建帝王是不可靠的,封建官场是十分险恶的,不可久留,尤其不可恋栈,这便是张良归隐之举给人们提供的启示,这也是本曲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黄钟]红锦袍

    徐再思

    那老子觑功名如梦蝶①,五斗米腰懒折②,百里侯心便舍。十年事可嗟③,九日酒须赊④。种著三径黄花⑤,栽著五株杨柳⑥,望东篱归去也⑦。

    【注释】

    ①梦蝶:化用庄子梦蝶之典。②五斗米腰懒折:晋诗人陶渊明在做彭泽县令时,督邮来视察。他理应官服跪拜迎接。但来人是卑鄙龌龊之人,陶渊明不肯以礼迎接,便封印挂冠,辞职归隐,并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陶潜传》)。③十年事可嗟:当指陶渊明在十多年中三进官场而言。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到41岁坚决归隐田园,前后共13年,此云十年,举整数而言。④九日酒须赊:陶渊明晚年很贫穷,重阳节经常赊酒喝。⑤三径黄花:黄花即菊花。陶渊明酷爱菊花。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⑥五株杨柳:陶渊明在自传体的《五柳先生传》中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⑦东篱:陶渊明《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为后世传诵。

    【译文】

    那位先生看功名就像庄子梦中的蝴蝶一样,懒得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下高贵的腰,统治百里的县令官衔根本不在眼里说抛就抛。在官场中混迹十多年令人无限感慨,重阳节的美酒不能不喝,喝得晕晕乎乎只是感觉乐陶陶。庭院里围绕三径栽种上黄菊,院子旁栽种了五棵柳树,向着有东篱的家园就非常快乐地回去了。

    【评析】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他的生平思想对古代知识分子有极为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他宁可清贫寒酸,忍饥挨饿,也不肯向权贵折腰的气节令人钦佩,他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坚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令人敬仰。本篇即表现对他的无比钦佩和赞美之情,也委婉地抒发了作者本人对隐居清净生活的向往。

    “那老子觑功名如梦蝶。”“觑”字很精彩,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是用冷眼看,不拿正眼看的意思,把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表现得很真实,是全篇主题的出发点。“五斗米腰懒折”,写陶渊明最后辞官的原因,是上级督邮前来视察,作为县令的陶渊明按照官场中的礼仪必须束带折腰迎接,因为督邮是陶渊明非常瞧不起的人,因此他宁可不当县令也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便摘下乌纱帽,脱下官服,向黑暗的官场投下高傲的一瞥,高唱着“归去来兮”而回归田园。“百里侯心便舍。”“百里侯”实际是县令官职的委婉说法,县令统治一般在百里左右。“舍”是舍得,抛弃的意思,与前句意义连贯。“十年事可嗟,九日酒须赊”,前句是对于十多年官场生活的反思,“嗟”是深深的叹息,包含丰富的意蕴,有官场现状的不堪,有自己在其中的郁闷,是对以前官场生活的厌弃。后句写归隐与饮酒的快乐,是对于归隐生活的高度肯定。“种著三径黄花,栽著五株杨柳,望东篱归去也。”紧紧扣住与陶渊明相关的三种生活情境,赞美歌颂了陶渊明与黑暗的官场决裂而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伟岸精神。

    小令语言流畅,概括力强,几十字就把陶渊明一生的主要事迹和性格都囊括进去,又显示出一种轻松愉快的风格,与陶渊明的潇洒出尘的处事风格很相近,这是很不容易的。

    [仙吕]一半儿·春情

    徐再思

    眉传雨恨母先疑①,眼送云情人早知②。口散风声谁唤起③。这别离,一半儿因咱一半儿你④。

    【注释】

    ①雨恨:与下句的云情是互文见义,即雨恨云情,指与意中人之见的甜情蜜意。母先疑:母亲先起了疑心。②人早知:指自己与意中人的暧昧关系旁人也早就知道了。③口散风声:从口中把咱们之间的暧昧关系说了出去。风声:指有关的消息。④你:指意中人。

    【译文】

    咱们俩眉眼传情让我母亲先产生怀疑,不知怎么的又有外人也早早得知。散布出去这样的风声是谁惹起?咱们俩这次被迫别离,一半儿是因为我一半儿是因为你。

    【评析】

    这是一首格调清新,抒情细腻的爱情小调。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初恋的姑娘,她仿佛在半嗔半怨,向意中人倾诉衷肠。

    “眉传雨恨母先疑,眼送云情人早知。”两句是互文见义,很漂亮。我们将两句重新组合便可以看出其妙。即“眉眼传送雨恨云情母先疑,眉眼传送雨恨云情人早知。”将一个词语拆散在对仗的两个句子里,同时兼有一种意义,便是互文见义的手法。既有风趣又增加词语的表现力。“口散风声谁唤起。”这句暗示出二人的眉眼传情,二人的恋爱已经被外面的人知道,母亲怀疑还可以对付敷衍,而外人的口水可不是好对付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人们都受礼乐教育的束缚,凡事都有一定的规矩和限制。婚姻则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使是自由恋爱的婚姻,也一定要再找个媒人,否则就会被人议论。诗经中便有这种情歌了。《诗经·郑风·将仲子》中那位姑娘就这样商量他的情人:“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又说:“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劝她的情人不要再到她的房间来了。因为父母之言和他人之多言,都是很可怕的。而这位姑娘,也是这种顾虑。“这别离,一半儿因咱一半儿你。”大意是说,你和我的眉眼之中总有一种特殊的表情,总有云雨之意,不但让旁人窥破了秘密,就连自己的母亲也瞒不过,已经起了疑心。这些都怪我,可外面的那些风声又是谁散布出去的呢?你大盖难逃其咎吧。这次咱们俩被迫分离,大概一半儿是因为我,一半儿是因为你。这个女子并没有把责任全部推到对方身上,可见其是个善良纯真的姑娘。但愿他们的别离是暂时的,最后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南吕]阅金经·闺情

    徐再思

    一点心间事①,两山眉上秋②。拈起金针还又休③。羞④,见人推病酒⑤,恹恹瘦⑥,月明中空倚楼。

    【注释】

    ①心间事:指恋爱之事。②两山眉上秋:两眉紧锁,总像秋天一样凄凉。两山眉:两个山式眉。古代女子眉式有多种,以山为名的就有几种,常见于文学作品的有“远山”、“小山”、“春山”等。或许两山眉本身就是一种眉式。③拈起句:意谓心里只想着恋爱之事,没有心思干活。刚刚拿起金针要刺绣又放下了。④羞:此为女子心理活动,是少女初恋时所特有的羞涩感。⑤见人推病酒:有人问起为何这样消瘦和憔悴,就以自己喝酒多了来进行搪塞。⑥恹恹:形容因患病而精神疲惫困乏。

    【译文】

    就那么点儿心中的事儿,两个眉头就总是拧在一起忧愁得如同是暮秋。刚刚拿起金针要作女红又无心做活而停手。动不动就暗自含羞,有人问起为何这样憔悴就说是喝多了酒。越来越病怏怏的不断消瘦,在明月的笼罩下一个人独自倚楼。

    【评析】

    本曲塑造一个初恋阶段的女性形象,抒写细腻,笔触灵活,形神兼备。“一点心间事,两山眉上秋。拈起金针还又休。”开头三句由表情写到动作,以外显内。她心事重重,双眉紧锁,刚拿起针来要绣花又放下了。一个心事重重的女性形象立即出现在读者面前。要绣花的图案是什么,没有说,是否就是温庭筠笔下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呢?可能是,因为这样才引起她的心事,才无心继续绣下去。也才会引出下面的“羞”字,这是非常细腻的心理活动,可以说线索非常模糊,需要仔细琢磨才可以悟出端倪。“羞”字是本曲的曲眼,是全篇抒情的出发点。“见人推病酒,恹恹瘦,月明中空倚楼。”正因为内心羞涩,所以见人问起时也不能说实话,只能用病酒来搪塞。其实,这只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她也知道无人相信。这使我们想起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的话,可以和这句参读。最后说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在月下倚楼眺望凝思。我们还应该体会,月明之时便是月亮圆的时候,也象征人的团圆,因此在望月的形象中,寄寓着女主人公渴盼婚姻美好,团圆幸福的感情。写出女子的羞涩与多情,人物形象颇为鲜明生动。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

    徐再思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①。水晶宫冷浸红霞②。凝烟暮景③,转晖老树④,背影昏鸦⑤。

    【注释】

    ①万顷句:意谓万顷水面波光粼粼,就像天然的图画一般。②水晶宫句:意谓水面上照不到夕阳的余晖,显得冷清,红色的晚霞映进水中仿佛浸湿了一般。③凝烟:形容空气宁静,没有风,烟气凝聚在一起而不散。④转晖:移动着的落日余晖。⑤背影:背着日光。影:日光。

    【译文】

    傍晚的火烧云渐渐收拢,夕阳仿佛挂在遥远的天涯。原野上一大片红彤彤的枫树叶,两岸边是白茫茫的芦苇花。沙鸥和白鹭都开始回窝睡觉,一群群的牛羊正在从山坡走下。这万顷粼粼波光就是一幅天然的美丽图画。水面深处渐渐暗淡而浸入倒影的晚霞。水面上的雾气仿佛凝固了,落日的余晖正在老树上一点点转移,微弱昏暗的落日余晖也映照着回巢的乌鸦。

    【评析】

    徐再思创作《吴江八首》风景小令,这是这组曲的第八首。吴江是县名,故址在今江苏省最南部,西滨太湖,邻接上海市和浙江省,风景如画。这首小令描写其西山夕照的美景。开头四句每句一景,从天上写到地面。前两句写天上,是远景,晚云散去,夕阳挂在天边。接下两句写地面,是中景,满山川都是红色的枫叶,江两岸尽是白色的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两句则是近景。鸥鹭开始栖息,而牛羊开始下山。一静一动,生活气息很浓郁。六句曲词动静相间,远近交错,既有层次感,又有色彩感,确是写景的高手。“万顷波光”以下转写湖面和湖滨的景色。这几句稍加注意,就会体会出妙处。“凝烟暮景”是全景画的背景,“转晖老树”就生长在这里,“背影昏鸦”则是落向老树。这样从大到小,由远及近,色彩鲜明,层次清楚。

    本篇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首先是色彩的运用极其成功,全篇可以画成一幅重彩水墨画。红的枫叶和白的芦花构成对比,白色的鸥鹭和有色的动态的牛羊构成色彩的对比,水面的深碧倒映进红霞更是斑斓重色,全篇笼罩这种夕阳的余晖下,呈现一种暖色调,有一种浑厚深沉的感觉。另外,开头六句是三个对偶句式,对仗工稳巧妙。最后三句又是一组鼎足对,形式很美。

    [中吕]阳春曲·闺怨

    徐再思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命夫①。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注释】

    ①薄幸:薄情、负心。

    【译文】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给商人当老婆,我的命是真苦又遇到薄情的丈夫。分别的时候他只说去东吴,结果在三年后,我却接到了来自广州的家书。

    【评析】

    本曲表现商人妻室爱情生活的不幸和精神生活的痛苦。封建社会中,交通不便,商人们经常背井离乡,到处贩运兜售货物,就不得不离开家乡。商人的妻子则不得不孤栖独宿,经常忍受寡居的寂寞与孤独。一般说来,商人的经济条件都是不错的。商人妻子的物质生活条件当然比较优越,愈是这样,其精神生活的空虚就愈难以忍受。所以曲中的这位女子满腔怨愤之情,开篇就说“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命夫。”“悔”字表现她对自己婚姻生活的悔恨和懊恼,“作商人妇”已经够不幸的了,而自己的命不好,偏偏又碰上一个薄情的丈夫,这就更不幸了。她的丈夫又是怎样的薄情呢?后三句则做了具体的说明。临别的时候,明明说只到东吴地区去,很快就回来。结果一去三年多,杳无音讯,如今却从广州来了家书。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就更难以预料了。商人离家本来难免,但像这位女子的丈夫把妻子扔在家里,一扔就是三年,也确实够薄情的了。而且还有一层意思,丈夫本来说好是去东吴的,怎么从广州来信?那么是去作买卖还是有什么别的勾当,谁知道?难怪这位妇人如此的哀怨。小令语言精练本色,抒情哀而不怒,叙事简明扼要,生动形象而富于感染力,易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印象。

    [越调]天净沙·探梅

    徐再思

    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①,唤回逋老诗魂②。

    【注释】

    ①水香冰晕:形容梅花的香气和色泽。水香:象沉水香的香气。冰晕:像冰花那样晶莹润泽。②逋老:指宋朝诗人林逋,以爱梅著称。其咏梅名篇《山园小梅》中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古今盛传的名句。

    【译文】

    昨天早晨下了一场大雪的前村,今天夜晚淡淡月光的黄昏,梅花在朝南的树枝上开了几分。我来到梅花前面仔细观赏,只见梅花淡淡的幽香,如同冰雪一样的姿容和晕染后的靓装,真是标致和漂亮,能够呼唤回我创作诗章的强烈欲望。

    【评析】

    本曲写探梅赏梅的闲情逸致。开头两句叙事,交待自己探梅赏梅的时间地点,客观上描绘了梅花生长的环境。昨天早晨前村下了一场大雪,今天的黄昏,在淡淡的月光下,我到前村去探访梅花。这时,诗人惊喜地看到,在朝阳的几个树枝上,几朵梅花已经凌寒开放,给寒冷的人世间带来点春的气息。梅花发出淡淡的香气,像沉水香的香味那样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那色泽如冰花般晶莹剔透,令人喜不自胜,足以唤回爱梅如命的林逋老先生的作诗的雅兴。显然,作者是以林逋自比,暗示出自己也是酷爱梅花之人。小令只有短短的五句,却能做到叙事、描写、抒情兼到,笔法错落有致,请调高雅,意境浑然完整,实在是难能可贵。

    上面是整体概述全篇的意境和抒情脉络,下面再分析一下其囊括前人诗词进入自己作品的特点。这是元代文人的一种嗜好,在散曲中这种情况比较多,但本篇很典型。“昨朝深雪前村”,从唐代诗人齐己《早梅》诗中化来。原诗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据说齐己曾经携这首诗去拜访著名诗人郑谷,郑谷看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若一枝,则佳。”原来齐己诗的原句是“昨夜数枝开”,听完郑谷的意见,大受启发,于是改为“一枝开”。从此士林认为郑谷是齐己的一字之师。这里采用这两句时时,省略了“一枝开”,因为这时还未看到。“今宵淡月黄昏”,明显出自林逋《山园小梅》的“暗香浮动月黄昏”,却省略前四字,因为未见梅当然不可能有“暗香浮动”,这些都是极细微处。“春到南枝几分”,则是从两位唐代诗人的诗句中综合化用而来。韩偓《早玩雪梅有怀亲属》诗:“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晁端友《马处后席上探得早梅》诗:“北陆寒犹在,南枝春已归。”都把南枝和春联系起来。化用前人诗句为自己所用,并完全融入自己作品的意境之中,却确实是很高的艺术本领。

    [越调]天净沙·题情

    徐再思

    多才惹得多愁①,多情便是多忧,不重不轻证候②。甘心消受③,谁教你会风流④?

    【注释】

    ①多才:元曲中多用来指抒情女子的意中人。本曲也是如此。但本曲也可理解为抒情主人公的自诩之词。②证候:通症候。即病的征兆,指相思病。③甘心消受:心甘情愿地忍受。④会风流:会谈情说爱。

    【译文】

    多才就会惹得多愁,多情的人便一定是多忧。心情焦躁兴奋弄得不重不轻的症候,那也心甘情愿忍受,谁让你擅长谈情说爱会风流。

    【评析】

    本曲表现一位处在热恋中的女子复杂细腻的内心活动,仿佛是自怨自艾,实际也有自诩的感情色彩。“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是多忧”,开头两句是互文见义的句式,合起来说就是“多才多情便是惹得多忧愁”,光多才还不行,必须还得多情,才能惹来多忧愁。这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型的爱情观。实际是说自己多才多情,自诩的语气很明显。

    “不重不轻证候”,因为多才多情才得上这不轻不重的相思病。既然是不轻不重,就说明他们的恋爱并没有受到什么阻力,只不过是处在刚刚开始热恋的阶段,好像还没有到一时一刻不见便会思念不已的程度。最后两句有调侃的味道,很幽默诙谐。仿佛是在做自我安慰:这点小小的精神折磨,自己就认了吧,谁让自己“会风流”呢?格调轻盈淡雅,前三句句式整齐,“多”字和“不”字的反复运用也增添了不少韵味。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徐再思

    一自多才①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②。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③,要识得声音是我。

    【注释】

    ①多才:女子对自己情人的爱称。间阔:离别。②瞧科:看见,瞧见。③水调歌:词牌名,即《水调歌头》。也是当时流行曲调。

    【译文】

    自从和那多才的哥哥分别,不知道什么时间能够成婚相合。今日个突然看见他在我的门前过,想要召唤他害怕被人看见,于是我故意高声唱“水调歌”,他应该辨认出那声音是我。

    【评析】

    元代社会政治比较黑暗,礼教比较松弛,故青年男女在恋爱方面比较自由一些,故表现这种内容的题材比较多。本篇便是一首风情旖旎的爱情小夜曲。“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这是一层意思,一个女子和情郎哥哥有过一段浪漫的恋爱经历,但分手了。“间阔”就是离开有距离的意思,不一定是很长时间。热恋中的情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以女子渴盼尽快能够见面能够成婚。正在她望眼欲穿地盼望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机会。“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两句有点戏剧性,那女子今天突然发现情郎哥哥在自己的门前路过,但却没有看见女子。这里有很多信息需要我们破解,看来这位情郎哥哥肯定不知道女子的住所,否则无论如何也要多往院里看几眼,甚至会故意放慢速度来多看一会儿。天下的男人恐怕都会如此。因为眼看着情郎哥哥就要过去,而要召唤吧还怕被别人看着,如此看来,二人的恋爱还是处在低级阶段,还没有公开,否则就不会如此了。想公开召唤又不能,女子灵机一动便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当时水调歌”值得注意,实际就是二人当时在一起的时候,女子曾经给情郎哥哥唱过“水调歌”,因此情郎哥哥对于她的声音非常熟悉,所以才很自信说,他一定听得出是我的声音。这是多么聪明的姑娘,一位机智、纯真、热情、大胆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小令简练明快,不加藻饰,语言爽利,颇有民歌风韵。

    [双调]蟾宫曲·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①相思。身似浮云②,心如飞絮③,气若游丝④,空一缕余香在此⑤,盼千金游子何之⑥。症候⑦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注释】

    ①害:受相思之害,即患病,称之为“相思病”。②身似浮云:比喻少年身体轻飘飘的十分虚弱。③心如飞絮:比喻少女心神不定,轻飘飘的。④气若游丝:比喻少女气息微弱,上气不接下气,需要经常叹气。⑤空:徒自。⑥千金游子:少女意中人,是最尊贵的人。⑦症候:病症。

    【译文】

    自从生来还不懂得相思,刚刚懂得相思,就得上了相思。这整天身子轻飘飘的好像是浮云,心里轻飘飘的好像是飞絮,呼吸也轻飘飘的好像是在空气中游荡的丝,只就剩下这一点点剩余的香气在这里,盼望那位心爱的游子,可是根本不知道他游到那里去。病症来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就是灯半明半暗的时候,就是夜深月亮也半明半暗的时候。

    【评析】

    表现闺思爱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是重要题材之一,元代文人的散曲作品中有许多这种主题的精品。本篇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可谓是表现少女相思主题的翘楚,写得精彩绝伦,令人读后不忘。“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开篇三句直接揭示主题,开门见山,极其明快。“平生不会”四字看似寻常其实并不寻常,其实就是说这个少女以前还不懂得爱情,而刚刚“才会相思”,这就点明了她的年龄区位,是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大概也就是杜牧诗中所说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年龄。“便”字表明她刚刚懂得一点点爱情的时候便患上的相思病。其实就人生经验来说,初次患这种病的人是没有抵抗力的,而且最容易痴迷而难以自拔。“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三句正面描写其病的表现,从身体、心理、呼吸三个方面来描写少女的“症候”,使少女的外部各种形态和内心精神世界的神态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将其痴情的深重程度刻画得极其形象生动。“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用看似散句而实际是对句的两个七言句揭示少女内心的痛苦和其相思病的根源。“空”和“盼”是动词对动词,“一缕余香”和“千金游子”是偏正词组相对,“在此”和“何之”稍微有点不严谨,但一个是“在这里”,一个是“去哪里”,在意义上对得还不错。另外,还要特别说明一下,“一缕余香”的香究竟是什么香,实际是比较虚化的,即少女的“一瓣心香”,是相思而产生的虚幻的少女精神纯美之香,这种香只有有情人才能够理解和感受得到,极其温润悠长,极尽含蓄蕴藉之至。“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这最后的四句更是精彩,连用四个“时”字押韵,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的美,而且把少女相思的时间用非常准确而又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那种半明半暗的氛围与少女内心的感觉非常恰切地融合在一起,构成朦胧的意境。又,从“灯半昏时”到“月半明时”又有时间的推移,从刚开始入夜的独守一盏昏暗不明的油灯,一点点挨到深夜吹灭了油灯,才感觉到半明半暗的朦朦胧胧的月光。表现了少女彻夜相思的情景,艺术效果非常好。全篇一气呵成,文笔流畅自然,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天成而又极尽曲折之妙。开头三句用“相思”二字为韵脚,最后四句用“时”字为韵脚,十二句中有一半儿上的韵脚是重复的,不但不显达拖沓油滑,反而增加无限神韵,也有一种流转圆熟的音韵美。

    [双调]清江引·相思

    徐再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①,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②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注释】

    ①少债的:欠债的。②准不了:实现不了。

    【译文】

    相思就像是欠债的债主,每天都去逼迫催促。经常担负着一担忧愁的债务,却没有三分利可以企图。就连本钱也得见到他才算支付。

    【评析】

    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都是出本钱的一方,共同点都是需要对方偿还,如果不偿还则一定不断地追。如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是本利全无。但放债的人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的则只要把对方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是高傲的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我们理解这些之后在分析这篇小令就很容易了。

    “相思有如少债的”这句话的关键是“少债”二字,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谁少谁的债,谁是追债的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方可以理清。如果从付出的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是债权主体,以下的抒情都是她的内心活动。“每日相催逼。”每日都催逼对方还债,实际是每天都在催促对方表态,催促对方赶快答应自己的求爱。“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也极其形象生动,是相思的女子经常担负着相思的忧愁和讨不回债务的双重忧愁,这忧愁是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的,而且更是不能指望三分利了。因为相思本来是自发的,对方是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定,故利钱就更不敢指望了。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了断的的方式就是“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见面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好说,如果偿还算是要回了本钱,利息就不计较了。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何况这通篇都是比兴,能够对应如此明白就已经很精彩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①,一点芭蕉一点愁②,三更归梦三更后③,落灯花棋未收④。叹新丰孤馆人留⑤。枕上十年事⑥,江南二老忧⑦,都到心头。

    【注释】

    ①一声句:意谓雨落在梧桐叶上,凝聚成大水滴,再滴到地面或台阶上,声音恼人,仿佛在向人报告秋意。化用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意境而成。②一点句:雨打芭蕉之声也令人愁苦。③归梦:归乡的梦境。④落灯花句:意谓灯花已落,可棋子还未收起来。抒发盼人不来的孤独感。本句化用宋诗人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意。⑤叹新丰句:用初唐文士马周之典。据《新唐书·马周传》载:马周家贫好学,去长安求官时途经新丰(今属陕西),住宿时因贫穷而受到店主人的奚落和冷遇。⑥枕上十年事:用黄粱一梦之典,说自己追求功名已经十年。⑦二老:指父母双亲。

    【译文】

    梧桐树叶滴下一大雨点便是一声秋,芭蕉叶上落下一个大雨点便增加一点愁。三更天梦醒来已经是三更后,灯花落尽而棋子还没有收。叹息如同当年困在新丰酒店中孤独的马周。十年追求功名都成枕上梦竟一事无成而深忧,又惦念着远在江南的二位老人,这些烦心事一股脑都涌上我的心头。

    【评析】

    这首小令抒写雨夜客居旅舍的凄凉与孤独,抒发了强烈的思乡念亲的情怀。开头三句用工整的鼎足对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为全篇奠定感情基调。三句中,前两句写景,景中有情。梧桐夜雨和雨打芭蕉是两种令人惆怅难堪的声音,有一种就会令愁肠满腹之人肝肠寸断,何况是两种声音同时出现呢?这两种声音构成一个凄凉清冷的意象,极有艺术感染力,也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伤心人别有怀抱,忧愁人容易失眠,失眠的人对于声音便特别敏感。“三更归梦三更后”由景入情,抒情主人公直接出面,他在三更时做梦回到故乡,醒后已是三更之后。“落花”两句用两个典故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既没有朋友客人相伴,又遭到店主人的冷遇和白眼,情何以堪。长夜漫漫难熬,雨声点点不断,此时此刻,孰人能不思乡呢?最后三句以情结篇,点出忧思的具体内容。十多年来的寒窗苦读和对于科举以及仕途的追求都如同是一枕黄粱美梦,而远在江南的父母双亲身体如何?家中生活如何?这些令人担忧的事都纷至沓来,一齐涌上作者的心头。小令在情感的最高峰戛然而止,回味无穷。本篇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开头三句不但是非常工整的鼎足对,而且每句之间都用一个词进行反复,又都在同一个位置上,都是一二字和五六字进行间隔的反复,韵律极美,造成极为强烈的抒情效果。景起情收,情景交融,用典贴切而又合于当时情状,扩充了小令的情感内容。

    [双调]水仙子·红指甲

    徐再思

    落花飞上笋牙尖①,宫叶犹将冰箸粘②,抵牙关③越显得樱唇艳。怕伤春不卷帘,棒菱花香印妆奁。雪藕④丝霞十缕,镂枣⑤斑血半点,掐刘郎⑥春在纤纤。

    【注释】

    ①笋牙尖:以嫩笋尖芽喻女子手指甲的尖细娇嫩。②冰箸:冰筷子,比喻手指细长而白润。③牙关:即口。④雪藕:雪白的藕,比喻手指头。⑤镂枣:当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枣,红色。⑥刘郎:一般指进入天台山遇到仙女的刘晨,这里代指情郎。

    【译文】

    好像是落花的花瓣飞上白皙修长的嫩竹笋的尖,又好像宫中飘出的红叶粘在晶莹的白玉筷子上边。当接近樱桃小口的时候越发显得嘴唇更鲜艳。美人害怕伤春而不卷起窗帘,捧着菱花形的带有香印的精美的妆奁。如同白色的藕上面有十缕柔美的彩霞,上面有镂枣一样耀眼斑血的半点。这样漂亮的红色指甲掐一下情郎哥就会感觉到纤纤的春情在涌动一般。

    【评析】

    本篇属于咏物类,由于描绘的是女人的红指甲,对于我们认识元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小侧面有帮助。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女人是爱情的一半儿,而且往往是爱情中的主角,这样,女人的服饰、首饰、化妆术等都与爱情生活有各种联系。本篇集中笔墨描绘女子的红指甲,写得很生动逼真。“落花飞上笋牙尖,宫叶犹将冰箸粘,抵牙关越显得樱唇艳。”三句是第一层,用三个比喻描绘红指甲的美丽漂亮。第一个是花瓣和竹笋笋牙的组合,第二个则是宫中曾经题诗的红叶和玉箸的组合,落花的花瓣和题诗的红叶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语言,似乎有这样的一层意蕴,即落花和红叶都是陨落的美丽,而美人要把这些已经逝去的春光和美丽全部留在自己的指甲上,是一种对于美的挽留和珍爱,这种心理是很深刻的,不易被察觉,一旦体会出来便会感觉非常有味道。而第三句“抵牙关越显得樱唇艳”则是把红指甲和红色的嘴唇组合在一起,属于正面衬托,用两个美丽的红色而且有一定性感的器官相互映衬来表现红指甲的美,构思很巧妙。“怕伤春不卷帘,棒菱花香印妆奁。”两句明写美人的多情,而多情的自信便来源于红指甲。属于暗写红指甲。“雪藕丝霞十缕,镂枣斑血半点”两句再正面刻画红指甲的漂亮,从前句看,画的红指甲应该引出一条淡淡的彩霞般色彩线,顺着指甲而画到手指上面增加美感,否则此句不好解释。这一点以后留意一下元代代美女画红指甲的历史文献。“镂枣”一定是当时流行的一种颜色或一种工艺,非常新鲜的红色。“掐刘郎春在纤纤。”最后落实到红指甲的运用上,她是传递情感的最好的利器,对于自己中意的男子轻轻一掐,便会传递无限温柔纤细的爱的电流,在红指甲中注入无限的感情。全篇运用比喻、想象的手段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段,把红指甲写的活灵活现,如在目前,表现出极其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

    [双调]水仙子·春情

    徐再思

    九分恩爱九分忧,两处相思两处愁。十年迤逗①十年受,几遍成几遍休,半点事半点惭羞。三秋②恨三秋感旧,三春③怨三春病酒,一世害一世风流。

    【注释】

    ①迤逗:勾引,挑逗。②三秋:秋季三个月,即孟秋、仲秋、暮秋,合称三秋。③三春:春季三个月,即孟春、仲春、暮春,合称三春。

    【译文】

    九分恩爱就会产生九分的忧愁,两处相思两处便都会忧愁。十年时间的相互吸引相互挑逗十年里都在遭受和享受,几遍要成功又几遍停休,半点儿小事儿就会有半点儿的惭愧和自己都感觉有点儿含羞。三秋的遗憾又引起三秋的感旧,三春的幽怨便会引起三春的病酒,一辈子的相思就会带来一辈子的风流。

    【评析】

    这是一首读来朗朗上口的经典作品,但作品表现的情感到底是什么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或理解为弃妇怨,或理解为对于爱情的忧伤,即抒情主人公不一定是弃妇,也许是个在恋爱过程中屡败屡战的女性。如果从全篇的意蕴和人生爱情经验来看,似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我们便按照这种思路来理解。

    “九分恩爱九分忧,两处相思两处愁。”两句就透露出许多信息,一是双方恩爱很深,这里的“九分”不是确数,是最多的意思,九是单位数的最大,《易经》中九为纯阳,这句话只是说有太多的恩爱就会有太多的忧愁。不是说还没有达到十分恩爱。“两处”一词很重要,是强调双方相互相思而不是单相思。这是非常关键的。爱情永远是双方相互的事情,单方面的爱价值不大,也很没有意思。“十年迤逗十年受,几遍成几遍休,半点事半点惭羞。”三句为一层连贯的意思。十年时间是二人恋爱的时间长度,确实够长的。受字含有受罪和享受两种意蕴,爱情本身就有这样的两种属性,是令人受罪的,也是令人享受的。“几遍成几遍休”是说成了又黄,黄了又成,反反复复。“半点事半点惭羞”则是说可能因为半点儿小事就闹别扭甚至就黄了,事后有感觉自己不对,便产生羞愧之感。如果从这句看,可能是恋爱双方本人产生过不必要的误会,事后又都有惭愧羞耻之感。“三秋恨三秋感旧”恨是怨恨是遗憾,而“感旧”说明还在深爱对方,感念旧日的恩情。“三春怨三春病酒”整个春季都在怨恨都在以酒浇愁,说明还非常在意对方,深爱着对方,否则就没有怨恨了。“一世害一世风流”,是全篇的结语,一辈子陷入这种爱情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则会一辈子都在风流中。在淡淡的幽怨中多少有点自我安慰自我肯定自我满足的味道,需要仔细体会便可以感觉出来。如果这样分析,这位女性的恋爱依旧在进行中,与《诗经·卫风·氓》中的抒情主人公处境是不一样的,因此也没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果断决绝的话语。我们真心希望她有个好的归宿。

    [双调]水仙子·马嵬坡

    徐再思

    翠华①香冷梦初醒,黄壤春深草自清。羽林兵②拱听将军令,拥鸾舆③蜀道行,妾虽亡天子还京。昭阳殿④梨花月色,建章宫⑤梧桐雨声,马嵬坡尘土虚名。

    【注释】

    ①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为皇帝的仪仗。②羽林兵:保卫皇宫和皇帝的专门部队。③鸾舆:皇帝的车驾。④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代指唐代宫殿。⑤建章宫: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代指唐代宫殿。

    【译文】

    豪华宫殿里的香气渐渐冷却远去而梦魂刚刚醒,这才感觉自己在地下黄土之中而春天已经很深草自然很清冷。这才回忆起发生的往事,是那些羽林军都拱手听将军的命令,保护着皇帝在蜀道上来往而行。我虽然死亡换来了天子回京。长安城的宫殿里在春天依旧是月色照耀着开放的梨花,到秋季依旧是一片梧桐雨的雨声,而我依旧躺在这马嵬坡下的泥土中享受着皇帝深爱与思念的虚名。

    【评析】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而更加著名,是中国古代帝王与后妃爱情故事中流传最广争论最多的一个。这虽然与白居易的诗歌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故事主人公本身的原因更多。唐明皇李隆基是永远的话题,因为他在五十五岁前可谓极其英明睿智,是一代明君,可谓是政治明星。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辉煌的顶峰时期,历史上一般都称之为“开天之治”,即开元、天宝两个时期的升平繁荣。但实际上真正的盛世应该截至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是李林甫取代张九龄和裴耀卿登上政权最高峰而主政开始的时候。安史之乱的爆发只是个时间问题。而这一切都与李杨爱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李杨爱情便有了极其深刻复杂的政治背景,杨玉环便与李唐王朝政治的走向黑暗和安史之乱的爆发脱离不了关系。当时各阶层的人对于李隆基都有极其复杂的感受,爱也爱不起来,恨也有点恨不起来,因此对于他的爱情悲剧同样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的原因。

    本篇思想深刻而含蓄蕴藉,无限深情幽怨都包裹在冷静的叙述中。首先要确定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妾虽亡天子还京”一句透露了确定的人物和其抒情的时间。这就是本篇是代言体,代的是先于作者五百多年前死在马嵬坡兵变而埋葬在“马嵬坡下泥土中”的杨贵妃。时间则是“天旋地转回龙驭”,唐明皇从成都回到长安之后。李隆基在从成都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时候,曾经为杨玉环重新修墓,将其尸骨重新安葬,大概是这种举动惊动了杨玉环的魂魄,才抒发这种深深的幽怨。“翠华香冷梦初醒,黄壤春深草自清。”两句写杨玉环梦魂如同是大梦初醒,才知道自己早已经死亡,在深深的黄土中,在清冷的荒草下面才是自己的住所。可以想象那种心情该是多么感伤多么怨恨。“羽林兵拱听将军令,拥鸾舆蜀道行”两句中包含着无数的潜台词:羽林军官兵们都拱手听从将军的命令,保护着你在这蜀道上行走,你顺利到达成都,又顺利返回京城,但是你是牺牲了我才获得如此平安的。“妾虽亡天子还京”一句如同惊天炸雷一般,是血泪控诉和亡魂的呼喊。我虽然死亡了,而你却返回到京城。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都是骗人的鬼话,把我活活勒死扔在马嵬坡下的泥土中,而你照样回到京城去享受人生。“昭阳殿梨花月色,建章宫梧桐雨声”实际是概括白居易《长恨歌》描写唐明皇回到长安后思念杨贵妃的那段诗句“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下面还有一大段,不具引。好像唐明皇如何爱恋杨玉环似的,但杨玉环的魂魄并不领情,“马嵬坡尘土虚名”,你只不过是让我徒自享受这种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虚名罢了,我不还是埋葬这马嵬坡下吗?“尘土”具有双关义,既指马嵬坡下实际的尘土,也把自己担负的受到唐明皇如何如何宠爱的表面的虚名视为尘土。这就把李隆基做法的虚伪揭露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其认识的深刻和表达的犀利真令人佩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