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刘庭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庭信,原名廷玉,排行第五,人称“黑老五”,益都(今属山东)人。工散曲,题材多为闺情、闺怨。散曲今存小令三十九首,套数七套。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刘庭信

    懒栽潘岳花①,学种樊迟稼②。心闲梦寝安,志满忧愁大。无福享荣华,有分受贫乏③。燕度春秋社④,蜂喧早晚衙⑤。茶瓜⑥,林下渔樵话⑦。桑麻⑧,山中宰相家。

    【注释】

    ①潘岳花:晋代潘岳为河阳令,令全县种遍桃李花,称为花县。但人们只注意到花,而其实潘岳是发展果木业的典范。②樊迟稼:孔子弟子樊迟曾经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地,受到孔子批评。③贫乏:清贫不富有。④春秋社:古代在春秋两季各举办一定的仪式,祈祷丰收和感谢上苍赐给丰收。时间一般在春分和秋分前后。⑤衙:这里的衙不是衙门而是指蜂房。⑥茶瓜:品茶吃瓜。⑦渔樵话:指闲人讲述的闲话。⑧桑麻:栽桑种麻,是解决穿衣问题的生产,代指农业生产。

    【译文】

    懒得当官像潘岳那样号召全县都栽花,却愿意自己在家里像樊迟那样学习耕种庄家。心中闲适就连做梦都安稳,志气太高太满忧愁就会大。没有福分享受富贵荣华,却有命接受贫穷和匮乏。燕子春社来秋社去随着自然的变化,蜜蜂早早晚晚在蜂房里闹哄哄也完全是天性造化。品品茶吃吃瓜,和几个闲人说说闲话。种点桑树和苘麻,这就如同是山中的宰相之家。

    【评析】

    这首小令在对比中表达愿意过一种闲适的田园生活而不追求荣华富贵,也没有什么大志。感情比较平实,道理也很清楚,容易被人接受。“懒栽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开篇便是两种人生道路的选择。潘岳花是指潘岳当河阳县令时号召全县人都栽种果树,主要是苹果、梨树和桃树李树,因此春季全县到处是花香鸟语。这里的“懒”,是说懒于追求像潘岳那样当官。潘岳当年为追求仕途而谄媚贾谧,这里是否有这层意思不太好说。樊迟学稼在论语中很有名,后世也是热门话题,这里只是说自己愿意在田园中好好种庄稼而已。并不涉及对樊迟学稼以及孔子评论的态度问题。“心闲梦寝安,志满忧愁大。”两句又是对比,如果没有什么功名利禄的追求,心情闲适睡觉做梦都安稳,而如果志向远大就会忧患重重,压力很大,苦恼自然增多。“无福享荣华,有分受贫乏。”两句是过渡,在前面对比中已经显示出作者的倾向性,这两句归结到命运方面,说自己本来就没有享受荣华富贵的命,但却有遭受贫穷不富有的命分,虽然其中有牢骚的成分,但也表现出对于社会政治黑暗,选拔人才以及用人制度不公平的不满,这种情绪虽然不激烈,但还是可以体会出来的。“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都是乡村中自然生活的图景,燕子随着季节年年来年年去,而蜜蜂则在蜂巢里热热闹闹地生活,每天早晚都忙忙碌碌,看起来也很热闹。最后四句则是自己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茶瓜,林下渔樵话。桑麻,山中宰相家。”品茶吃瓜是人最舒服最轻松的生活,而且这种场合很少是一个人,再和几个闲人说说闲话,完全是消遣,不用动脑筋,也不用动感情。都是与政治无关的闲话,当然非常轻松和开心。再就是平常耕种收获什么的。完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无忧无虑。“山中宰相”语本南朝梁高士陶弘景,当年在山中隐居,梁武帝萧衍有什么军国大政时常征求他的意见,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但我感觉这首小令中没有这层意思,只是说自己的生活情景就如同山中宰相一样,自给自足,完全自由自主。刘庭信的生平不详,贾仲名的《录鬼簿续编》中没有关于他当官的记载,最起码没有什么显赫的位置。因此山中宰相便如同上述分析的那样,是一种自诩之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