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鬼水怪谈-第2部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郭师傅那时候是年轻胆大,秉性仁义正直,天生一副热心肠,不做亏心事不怕鬼上门,否则怎敢一个人住在义庄旁边?要说当时真是邪行,娃娃大哥分明是摆在饭桌上,吃完饭收拾碗筷,晚饭后还想扎几件纸活儿,刚这么一扭脸儿的功夫,桌子上就空了,别看郭师傅天天跟这娃娃大哥说话,那只不过是解闷儿而已,难道这泥娃娃成精了不成?

    他寻思娃娃大哥好本来端端的摆在桌子上,终不能说没就没了,仔细一看屋门关得好好的,不可能跑外头去,那就在屋里四处找吧,都翻遍了也没影儿,无意中一抬头,发现这泥娃娃趴在立柜上,脸朝下一动不动。

    郭师傅心里这个纳闷,以前从没出过这种怪事,就算这东西真的成精作怪,跑立柜顶上去做什么?他自己宽慰自己,许不是记错了,再不然是看花眼了,话虽这么说,也没法不犯嘀咕,这叫皮裤套棉袄,必定有缘故。

    一时想不明白,仍将娃娃大哥放到屋中高处没动,心说“你愿意在上面呆着就呆着吧”,然后点上灯烛,到旁边的义庄前后巡视,天气又闷又热,晚上义庄里那股尸臭越来越重,捏着鼻子都挡不住。

    他又一寻思,不能等天亮了,天气太热,该连夜把这小孩的尸身烧掉,可那死尸裹在草席子里,湿漉漉的还淌着水,烧也没法烧,义庄里有炼人盒,那是个人形轮廓的铜盒子,以前是庙里的东西,死尸放进盒中焚烧,不可能完全烧成灰烬,烧成焦炭装进骨灰坛里就行,带着水的死尸却烧不了,所以要点个火盆,先将尸身烘干,郭师傅准备好了火盆,取出火柴要点火,刚把一根火柴划着了,门外刮进来一阵阴风,手里这根火柴顿时灭了,接着再点,却怎么也点不着了。

    火柴一根接一根的划,没一根划得着火,好像这盒火柴都受了潮,手上也湿乎乎全是水,屋子外头阴着天没下雨,可就觉得潮气特别大,墙壁上出现了一片片被水浸泡的痕迹,眼瞅着往上走,墙里似乎随时都会渗出水来,紧接着阴风四起,这风也没个准方向,一会儿西风,一会儿南风,好像围着河龙庙义庄打转。

    郭师傅毛骨悚然,身上一阵阵的起鸡皮疙瘩,从心里往外的冷,火盆是别想点了,暗说:“莫不是要闹鬼了?”

    老师傅当年留下一幅关帝像,绘的是“关公夜观春秋”,画中的关公头戴夫子盔,身披鹦鹉绿的战袍,一手捧着春秋,一手捋着五缕长髯,目射神光,当真是威风凛凛,关公身旁点着一支蜡烛,两旁一边是关平捧着大印,另一边是周仓扛举青龙偃月大刀,周仓关平分左右侍立,关公背后还有一匹赤兔马,四蹄生风,跃跃欲奔,简直画活了,这张关帝图一直挂在义庄里,画像正对着大门,据说关帝图可以镇宅辟邪,河龙庙改为义庄的年头不短了,从来没有发生过鬼怪作祟一类的事。

    郭师傅抬头看见那幅关帝图,在屋里挂得好好的,心想:“按说我没做过半件欺心的事,孤魂野鬼不该上门找寻我,有辟邪的关帝像挂在墙上,真有鬼也不敢进这屋,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迷信不迷信姑且两说着,反正这个念头一出来,心里头就踏实多了,不耐烦多想,在电灯底下一边糊制纸人纸马,一边哼两句小曲儿给自己解闷儿。

    由打掌灯时分,直到五更天亮,坐在河龙庙义庄里等了一夜,听到远处鸡都叫了,郭师傅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再看墙上的水浸痕迹十分明显,足有一人多高,屋里的被褥衣服全受了潮,连那幅画像都模糊了,可惜了这幅关帝图。

    这时他恍然明白过来,娃娃大哥自己躲到立柜顶上,是因为泥塑的东西怕受潮,可又没下雨,屋里怎么会这么潮湿?难道昨天晚上有河里的水鬼找上门来了,水鬼想进这屋,碍着有关帝像进不来,问题是哪来的鬼?

    六

    郭师傅脑子转得快,坐在屋子里琢磨这件事,越想越感到不对,多半跟这小孩的死尸有关,大早起来顾不上吃饭,急匆匆出了门,到城中找来几个巡河队的人帮忙,在三岔河口那座大桥底下摸排,他认定河里还有东西,跟谁说谁也不信,但是捞尸队这些人全听郭师傅的,几个人分别握着长杆往河底下探,一尺一尺的在深水中划拉,倘若是河底下有什么异物,凭手感就能知道,从天亮开始,摸排到中午时分,发现河底下沉着一具女尸,可是谁也捞不上来,死人好像在河底下生了根。

    这时候是白天,周围有些看热闹的社会闲散人员,老百姓一看河底下捞出女尸了,争着围过来看,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边上议论,以往海河里经常捞出死尸,死者以男子居多,大部分是游野泳淹死的,女人很少下河游泳,女人游泳在旧社会不成体统,所以海河中的女尸不多,但也不是绝对没有,河里一旦出现女尸,往往是凶杀抛尸或投河自杀,这种事传得特别快,不一会儿的功夫,河边的人群就挤满了,后边个儿矮看不见的,急得跳脚蹦高,真有爬上房顶看的,天津卫老少爷们儿最爱看热闹,走半道遇上热闹,家里纵有天大的急事,他也得先看够了再回家。

    巡河队有几个人下了水,桥上还有人用绳钩拖拽,费了好半天的劲,总算把三岔河口这具女尸捞出水面,包括郭师傅在内,所有的人都感到奇怪,河底的女尸怎么会如此沉重?

    巡河队把女尸打捞上来,仔细这么一看,尸身上长满了河苔,剥也剥不掉,全部与尸身长为了一体,深绿色河苔覆盖下的皮肉坚硬如铁,死尸枯僵,面目难辨,看上去极是可怖,更可怕的是,女尸被捆做五花大绑,牛筋索子缠麻绳打了死结,浸过水越勒越紧,解都解不开,背上捆着一个奇形怪状的大铁坨子,所以沉在河底没有浮上水面,巡河队也把铁块一同捞了出来。

    围观人群亲眼目睹了整个捞尸的经过,凡是看见这女尸模样的人,没有一个不怕,那样子根本看不出是死人了,简直是个浑身长着绿毛的怪物,这件事满城轰传,家家户户烧香帖符求祥瑞,城里的善主大户买卖商家,纷纷凑钱请僧人到桥上来念经,在以往的迷信传说里,淹死的冤魂往往要找替身,比如一个人溺水身亡,枉死之人阴魂不散,去不了地府,却变成了浸死鬼,它会被困在原地,白天有太阳照着,鬼躲在河底一动也不能动,下雨觉得是乱箭穿身,刮风好似拿刀子割肉,处境极为凄惨,什么时候再有人打河边经过,这个鬼把人引到河里,那人即便会游泳,架不住有鬼在水底下抓住了脚脖子往下拽,挣脱不开就给淹死了,水鬼这么做等于找到了替死鬼,它才能重入轮回,留下刚死的那位在河底受罪。

    旧社会人们的迷信观念很深,认为浸死鬼每年都要找替身,往往把河里淹死人的事情归结于这种原因,以至于说水鬼永远被困在生前淹死的地方,浮尸则有所不同,因为不知道是在哪淹死的,必须请僧人来念往生咒,超度这个水鬼,否则今后这桥底下还要有人送命,到解放后才没了这个章程。

    郭师傅身为五河水警,看到当天的情形,心知肚明是桩凶案,而且是双尸案,数年前有母子两个遇害沉尸河底,直到水贼下绝户网,才无意中带出了小孩的尸身,昨天半夜屋子里返潮,说不定就是河中的水鬼找上门要孩子,不过这种阴魂不散的事无法证实,也不知是不是僧人念诵的往生咒管用了,使河里的亡魂得以超度,反正三岔河口没再闹过鬼,这一大一小两个死尸的案子官面儿上无人过问,一度成为悬案。

    七

    解放前,天津卫的几条河,加上一些脏水洼子臭水坑,每年淹死两三百人都是少的,死者大多数系溺水身亡,十成里只有一成是凶案,这一成里能破的案子,超不过十分之三,说实话这也不算低了。

    三岔河口沉尸案轰动全城,谁破了这案子谁就能升官发财,可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案子没法破,主要是这两具死尸在河底下的年头不少了,但尸身没有朽坏,也没让鱼啃噬,死人在河底下变成了僵尸,道理上无法解释,要按迷信的说法,或许是死得太冤,而衣服鞋子早在河底淤泥中浸烂了,识别不出身份,又没有主家认领,那年月兵荒马乱,人命如同草芥,活人的事儿都顾不过来,破不了的命案更是多得数不清,因此官面儿上没人理会,备个案就不管了。

    巡河水警通常不参与破案,按说也不该多想,可这件悬案,就像那女尸身上绑的铁坨子一样,沉重的压在郭师傅胸口,始终移不开放不下,他谁都没告诉,一个人去桥下烧了几张纸钱,往后郭师傅终于挖出这个案子,引出一段“恶狗村捉拿连化青”,到时候还有更邪行的事,您先记着这个话头,咱们后文书还得接着说。

    先说当时在三岔河口发现女尸,围观的人们都说郭师傅神了,怎么能事先知道河底下有女尸,必然是有观风望气的本事,简直是河神啊,前清时历任巡河队的老师傅,往往被百姓们送个“河神”的绰号,大伙从此就传开了,也管郭师傅叫“河神”,一提起来都说是“河神郭得友”,群众的嘴,赛过广播报纸,传得那叫一个快。

    郭师傅听到别人称自己为河神,立刻出了身冷汗,想起师傅生前再三叮嘱:“将来谁管你叫河神你都别答应,不然准出要命的事。”

    然而为什么不能叫河神,师傅好像没提过,他记起这番话,挨个告诉那些熟人,可不敢这么称呼。

    至于那个泥娃娃塑像,仍和以往一样摆在屋里看家,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之后破除封建迷信,这一类东西,大多落得打破砸烂的下场,郭师傅家的娃娃大哥,也在那个时候莫名其妙的不知去向了,这次丢了可就再没找回来,不过郭师傅倒不怎么担心,他认为自己家中这位娃娃大哥有灵性,准是又躲出去避难了。

    第三章

    魏家坟镜子阵

    一

    三岔河口沉尸案的前一年,闹过一场大水,按以往的经验,头一年涝,转过年来容易大旱,因此发现河底沉尸那一年的夏天,雨水特别少,天气酷热,下河游泳的人比往年多出几倍,接连淹死了几个游野泳的,几乎全是不知深浅的半大小孩,虽说黄泉路上没老少,可看着也真让人心疼,自打捞出一具沉在河底的女尸,传得满城皆知,到海河里游泳的人一下子少了许多。

    沉尸案出在阴历六月二十八前后,是秃尾巴老李哭坟的日子,之后半个多月,海河里只淹死了两个人,全都是不知情的外地人,按说河里淹死的人少,巡河队应该高兴才是,可拿的钱也少了,以往捞尸的时候,都有慈善会给份钱,没活儿的时候则没有这份犒劳。

    郭师傅光棍一条,家里只有一位不吃不喝的娃娃大哥,此外没什么亲戚,但他时常帮衬更穷的街坊四邻和兄弟朋友,手头从来没富余过,眼看家里米缸见底儿了,日子越过越紧,不得不到处找外活儿,帮人家操持白事扎些纸人纸马,赚几个钱糊口。

    他在巡河队里有个小师弟,姓丁叫丁卯,这小伙子干练,机警伶俐,尤其能在外面张罗事儿,有一天俩人找了个大活儿,城南娄家庄死了一位财主老太爷,当地的豪绅,人家家大业大,这场白事要风光大办,首先是请城里最好的裱糊匠,您要问裱糊匠是干什么活儿的?说白了就是扎纸活儿的,以前那房屋顶棚里面这层全是纸糊的,这也算是一门手艺,一般人家自己糊不了,非找裱糊匠来糊顶棚不可,糊的时候还要念叨几句“家宅平安财气进屋”之类的吉祥话儿,做这行当还得会扎纸人纸马纸宅子,凡是办白事时烧给死人的纸活儿,只要是主家说得出来的东西,手巧的匠人全能给糊出来。

    巡河队的老师傅有这门手艺,郭师傅和丁卯俩人扎扎实实学过,手艺也是不错,晚上扎纸活儿,白天又做信马,到了吊丧的时候,府宅正屋里摆下灵堂,孝子贤孙跪在灵前守着,不断有亲戚朋友过来吊唁,走马灯似的络绎不绝,旧社会大户人家白事办得特别重,门口左右高搭素牌坊两座,上面有横匾,一边写着“凄风”,另一边对着“冷月”,门前还有座更大的纸牌坊,上写“当大事”三字,下列纸人纸马,长棚内是一班吹鼓手,来奔丧吊孝的人那叫一个多,得有两个迎来送往的“信马”,哥儿俩扎完纸活儿,还得去给人家当“信马”。

    什么叫“信马”?现在说信马,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了,早年间才有这样的风俗,大户人家阔气,住好几进的大院套,那叫深宅大院,按当时的规矩,吊丧时要安排两个小厮,让俩小厮一个站在大门里,一个站在二门外,身穿圆领青布衫,腰里扎上红腰带,下身是红布裤子,脚踩薄底快靴,身背大蟒鞭一条,一个头上戴红帽,一个头上戴黑帽,有客人进了大门,戴红帽的引路喝道,举手投足跟台上唱戏的似的,把来客带到二门,换了戴黑帽的引至拜台,再由执事指引对灵位行礼磕头,这一个红帽一个黑帽的两个小厮,并称“信马”,其实办丧事,没有信马也没问题,但是越有钱的人家越在乎排场,不安排信马总觉得少几分气派,提前没想到,临时想找,又没有合适的人,便让这俩裱糊匠去做,还真没有比这二位更合适的了,规矩不用教,全懂,那架势又好,二人装模作样喝道引路,跟着忙活一场,除了拿份应得的赏钱,每天混上一顿好饭菜,四碟八碗自不必说,还能顺带喝两吹烧刀子,郭师傅和丁卯得了这份差事,赛过升天一般美。

    二

    老时年间,天津卫大户人家办白事,讲究出大殡,出殡之前首先是吊丧送路,同样有各种迷信风俗,出殡当天,更要用棺材抬着死人游四门,在一大早的哭丧声中,杠夫们抬着大棺材离家,这叫起灵,头里是开道打幡的,外加吹鼓手,还有念经的和尚老道,孝子贤孙们披麻戴孝在后头跟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要在街上绕行很大一圈,最后把棺材抬到坟地里埋下,出殡下葬的整个过程当中,要有两个撒纸钱的人,您别看撒纸钱简单,那也是功夫,里边的门道儿可不少,没两下子还真做不了。

    按照旧例儿,棺材离家起灵之时先撒一阵纸钱,这是打发那些个“外祟”,比如孤魂野鬼之类,给点钱远远的打发走,不让它们在后面跟随,出殡这一路,途径十字路口、过河、拐弯、过桥,一律要撒纸钱,这是路钱,担心有鬼缠绕着迷了路,会撒纸钱的人,抓起一把纸钱抛出去,首先是扔得高,出手呈弧线形,其次是多而不散,落下来纷纷扬扬好似天女散花,散而不乱,围观看热闹的都跟着喊好,当时这也算是一景儿了。

    郭师傅和丁卯经常参合白事,出殡那天别的活儿全结了,他们俩又帮着撒纸钱,前后忙活了三天,裱糊、信马、撒纸钱,总共拿了三份赏钱,还有额外的犒劳,这就是给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办白事的好处,一年到头顶多赶上个三五回,跟送葬的队伍出殡到坟地,埋了棺材回到城中,当天下午还有顿大席,到现在也是这种风俗,不管红事白事,必须摆酒席,最后一天格外丰盛,按照老例儿得是传统的八大碗。

    下午主家开出席来,果然是最讲究八大碗,八大碗具体有哪八个菜,根据档次不一样,也是各有各的分别,但肯定有八个热菜,人家这家做的八大碗在天津卫也算是头份了,四清蒸四红烩,鸡鸭鱼肉,海参干贝大虾,一样一大碗,流水的席面,敞开了随便吃。

    操持丧事的这些吹鼓手、杠夫、和尚、老道,以及管家下人,全在门前大棚里吃喝,郭师傅和丁卯平时在巡河队当差,吃不上什么好东西,见天儿窝头白菜,那些老天津卫的人,又特别讲究吃,天津卫有句俗话说得好“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所谓海货,在天津指的是“海蟹、对虾、黄花鱼”这几种海鲜,从前这一年到头,只有从清明到立夏期间,才有海货上市,每年趁着季节吃上几顿,错过就得等明年了,再怎么穷的人,等到海货上来的时候,把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拿到当铺里当掉,换几个钱买二斤海货回家解馋,这样的人家,在天津卫不算不会过日子。

    他们俩有时候替人家操持白事儿,逮住机会混吃混喝,偶尔也能解解馋,但还是觉得缺嘴,丁卯年轻没出息,一看菜好,忍不住多喝了几碗,眼花耳热之余,嘴上就没把门的了,也不管认识不认识,逮谁跟谁胡吹乱侃,舌头都短了半截,他跟旁边一个胖和尚说:“咱俩得走一个啊,不为别的,就为了咱俩关系不一般,我的妻侄儿是你表弟,你表弟的姑妈是我媳妇。”

    胖和尚也没少喝,让丁卯给绕懵了,认不出这位撒纸钱的是谁,奇道:“阿弥陀佛,施主究竟是贫僧的什么人呐?”

    三

    丁卯笑道:“我是你亲爹呗。”

    那胖和尚怒道:“我那个缺了八辈儿德的亲爹,早让黄土埋了,你算哪根儿葱啊?”

    郭师傅同样没少喝,好在意识还算清醒,听丁卯在那说胡话八道占出家人的便宜,赶紧劝阻,免得闹出事儿来丢人现眼。

    这位胖和尚,本名李大愣,法号顺口叫圆通,现在一提这名号,知道的是法号,不知道还以为是送快递的,他也不是省油的灯,属于来路不明混进庙里的酒肉和尚,天津卫这地方市面儿繁荣,养下一些不务正业的社会闲散人员,个个好逸恶劳,一天一个现在,家里要房没房,要地没地,全部家当只有一套衣服,他这种人再怎么穷,也有套像模像样的衣服,穿着出门叫开逛,也叫逛衣,全指这身行头招摇撞骗,家里失火他不怕,如果摔进水沟脏了衣服,可心疼得不得了,比如这位李大愣,有件僧袍袈裟,剃了个光头,刮得锃亮,脑袋顶上点几个香疤,遇上白事出殡,他就冒充和尚去给人家念经,讨两个钱混一顿吃喝。

    李大愣同样喝得脸红脖子粗,正待跟丁卯分个高低,一看旁边劝架的这个人眼熟,说道:“哎呦,这不是河神郭二爷吗?”赶忙站起身来,抱拳行礼。

    郭师傅心想这是什么和尚,穿着僧袍胡吃海喝,居然还抱拳行礼,可能也是个混白事会的,当即还礼,跟胖和尚李大愣随口聊了几句。

    周围那些人一听是巡河队的郭师傅,纷纷过来敬酒,这叫“人的名,树的影”,前些天三岔河口捞出一具女尸,女尸身上长满了深绿色的河苔,五花大绑捆在生铁坨子上,沉到河底不知多少年了,这件事在城里传得沸沸扬扬,妇孺皆知,在座之人都说河神郭师傅有本事,不愧是保佑地方平安的“河神”。

    郭师傅往常人缘就好,他说话诙谐风趣,走到哪都能招拢一群人听他说话,可他最怕别人提“河神”俩字,闻言连连摇手,不敢当此称呼,看此刻天色不早,吃饱喝足,该拿的犒劳也拿了,跟同席的人们应酬几句,带着师弟丁卯起身告辞,从娄家庄往城西他们住的地方走,这趟可不近,俩人酒后走这条夜路,黑灯瞎火的走错了道,不知不觉走到一大片瓦房当中的马路上,此地叫魏家瓦房,又叫魏家坟,是城南最邪行的地方。

    四

    清末以来,城区的规模扩得很大,马路两旁大多装有线杆电灯,贫民区虽然没有现在这么亮,但完全能看清路,大片大片的平房,被马路胡同分割得支离破碎,除了老城里那一块地方坐北朝南,Ⅴ9②天津卫周围的民宅和马路,没有东西南北这么一说,马路和胡同全是斜的,不认识路的人进来,如同走进迷宫。

    外地人到北京打听道儿,想去哪,怎么走,北京人指路很简单,往北往南,让问路的人一听就能明白,这和北京城的格局有关,四九城的建筑物全是坐北朝南,有几条斜街也不多,天津卫正相反,您要问路,可别跟天津人说东西南北,没几个人分得清,一般东西走向为道,南北走向为路,横道竖路,比如一说某某路,从地名上看,应当是一条南北向的马路,但这个方向并不准确,旧天津卫的道路赛过蜘蛛网,这跟河流分布以及各国划分租借地有关,民国年间城南还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电灯路灯也少,好在没几条死胡,你穿街过巷,只要不把大致方向搞错了,也不至于迷路。

    郭师傅和丁卯这顿酒,从下午喝到天黑才回家,两个人脚底下没根,一步三晃,只好在半路停下来醒酒,等到明白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坐在路边,大马路上黑灯瞎火,除了他们俩一个人也没有,周围有很多平房,房屋高低错落,路旁有电线杆子也有树,路灯全都不亮,看起来像是在城里,但附近一片死寂,成片的平房全是空屋,附近隐隐约约有股死尸身上的臭味。

    这么一大片平房,全部断了电,所有的房屋和路灯都不亮,天上只有朦胧的月光,那些房屋树木和电线杆子,在月影下显出黑黢黢的轮廓,听不到夏虫儿的鸣叫之声,反倒有股不知来源的臭味,好像是尸臭,不过这是在城里,闷热的三伏天,普通民宅里不可能放死人放到发臭。

    俩人好不容易清醒过来,仔细打量这条马路和周围的房屋,觉得眼熟,一看路牌想起来了,这地方叫魏家瓦房,老话管绕远叫“走冤枉道儿”,哥儿俩心说咱这冤枉道儿走的,居然转到魏家瓦房来了。

    如今魏家瓦房是南门外的一大片民宅,介于郊区和城区之间,早个二三十年,地名还叫魏家搂或魏家坟,本来是一大块坟地,那年头就是坟地多,并不奇怪,城里死人城外埋,村里死人村外埋,所以老话说“哪处黄土不埋人”,活人周围住的全是死人,当初围着老城一圈,埋死人的坟地是东一片西一片,到处皆有,清朝末年漕运盐运发达,天津城面积不断扩张,那时候盖的很多房屋,以前几乎都是坟地。

    说到魏家瓦房魏家楼,起先叫做魏家坟,变成居民区之后,人们避讳提坟,一说在哪住,住魏家坟,那不成鬼了?于是改称魏家楼,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座楼,因此后来改叫魏家瓦房,那时候上点岁数的人一提起魏家坟,想到的往往是“吊死鬼”。

    五

    要说埋着吊死鬼的魏家坟,年代还不是太过久远,清朝末年的时候,天津卫当地有一户姓魏的人家,以卖炊饼为生,家道小康,一家三个兄弟,老大年少夭折,很早就死了,剩下二哥和三哥对半平分了家产,二哥是继承祖业,挑个担子沿街叫卖蒸食,蒸食就是馒头炊饼之类的面食,早年间叫蒸食,三哥心高志大,不愿意再做蒸食这份营生,选择到金铺当学徒,跟掌柜学着打金银首饰,木匠瓦匠学三年也就学会了,打金银首饰至少学六年,还要给掌柜白做三年,那个年代没有学费,学成手艺帮三年工,算是报答恩师。

    三哥当学徒当了十年,学会了满腹生意经,也把手艺学到家了,自己出来开了个小首饰铺,凭着货真价实,诚信可靠,手艺又好,精益求精,逐渐把买卖做大了,钱是越赚越多,几年之后扩充成了卖首饰的金楼。

    二哥那份买卖做得同样不错,娶个媳妇特别贤惠,两口子自做自卖,起早贪黑存下点辛苦钱,先是在街上赁了半间门脸儿房,后来也把生意做起来了,除了祖传的炊饼馒头,还开始卖各种糕点面食,店面也增加到前后三间,实在忙活不过来了,又雇了个小徒弟,让小徒弟在前头当伙计卖货,二哥两口子在后头做,跟三哥的首饰金楼相邻,彼此相互照应,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谁成想好景不长,到庚子年八国联军打破大沽口杀进北京城,天津卫首当其冲遭了殃,乱兵在街上四处劫掠,各大店铺尽遭洗劫,三哥的首饰金楼让乱兵抢了一空,店面烧成了一片废墟,从此倒闭,再没缓起来,三哥夫妻俩一时心窄想不开,双双在屋子里上了吊,说白了这夫妻俩没得善终,是对吊死鬼。

    二哥那间点心铺,当天也遭乱兵洗劫,好在是糕点食品,没折大本儿,两口子四处借贷,东拼西凑,总算凑足了一笔本钱,再次装修了铺面房,还可以接着做生意,后来又把买卖做大了,有钱了买房子置地,有身份不能叫二哥得称二爷了,魏二爷发迹之后,时常想起三弟两口子上吊,死得太屈了。

    亲哥们儿亲弟兄,那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有道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了可以补上,手足断了没法再续,人活一辈子,身边不能没个近人,爹娘只能陪你前半辈子,妻子和儿女顶多陪你后半辈子,唯有亲生兄弟,从小到老跟你一辈子,因此叫手足之情。

    魏家二爷一想起自己的兄弟,忍不住就要流泪,先后多次请来高僧念经超度亡魂,又在城外买了块风水好的坟地,把老三夫妻的棺椁,以及魏家故去的祖先长辈,全部迁到这块坟地里重新安葬。

    坟地乃家族之基,后代乃家族之根,有根基才有福禄,魏二爷买下这块坟地,自是希望家门平安,生意兴隆,那年头大户人家的坟地,属于私有性质,这片坟地就叫魏家坟,坟前有祠堂叫魏家祠,坟地内松柏合抱,古木参天,一年到头雾气缭绕,隐隐传出蛇嘶狐鸣,整块地东西长近两里,南北宽近三里,挺大的一片,林木非常茂密,西南边地势很低,与南洼连成一片,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茫茫大泽,事先找专门看阴阳宅的张半仙看过风水,张半仙替魏二爷相中这块坟地,认为风水绝佳,哪知此地古怪甚多。

    六

    魏家坟方圆数里尽是古树,苍松偃柏,林子里躲着不少狐狸、黄狼、刺猬、恶獾之属,常有邪祟出没,拿张半仙这个神棍的话来讲,全因此地颇有灵气,如若是风水不好的所在,也不会有这些有道行的东西,结果魏家二爷的生意传到儿子那辈,惹了一场大官司,赔得倾家荡产,又赶上疫情,到头来家破人亡成了绝户,魏家坟从此荒废,变成了没有主家的乱坟,民国之后,随着城区面积扩大,魏家坟盖起了大片瓦房,地名变成了魏家楼,过了些年又改名魏家瓦房,以前那些苍松古树和坟头墓碑早都没了,不过人们仍习惯称这地方叫魏家坟。

    郭师傅和丁卯认出这是魏家瓦房,也听过当年此地埋着吊死鬼,说不上有多熟,以前来过几次,估摸自己喝多之后走错了路,不知不觉转到此处,此地居住者大多是平民百姓,胡同马路像蜘蛛网,去年发大水把这一大片瓦房全淹了,如今只有个别废屋中还住着一些无家可归的乞丐和拾荒者,多数则是危漏空屋,虽然也算城里,但是断电断水,迟迟没被拆除。

    郭师傅不敢让别人称呼他河神,不提还好,一提河神准倒霉,当初老师傅说得没错,他没法不信这份邪,人要走起背字儿来,喝口凉水也能把牙塞着,魏家瓦房跟他们家是两个方向,深更半夜的怎么走到这地方来了?

    郭师傅想着赶紧回家,跟丁卯找准了方向,顺着马路往前走,以为出了魏家瓦房这段路就好走了,可周围那些马路胡同全是斜的,东撞一头西撞一头,走来走去净兜圈子了,哥儿俩这下是洋鬼子看京戏——傻了眼。

    丁卯说:“哥哥,魏家瓦房真邪行,咱俩走了这么半天,按说早该走到外头的大马路上了,可怎么还没走出去,冤魂缠腿不成?”

    郭师傅说:“兄弟,深更半夜的千万别胡说,眼下别看这些屋子全空了,以前可也是住人的地方,哪来的鬼?”

    丁卯说:“怎么是胡说,魏家坟埋着俩吊死鬼,这件事儿可不是我编的,城里城外谁不知道。”

    郭师傅说:“魏家坟埋吊死鬼那会儿还有大清国,现今是什么年月了?如若有块坟地就闹鬼,往后活人可没地方住了,况且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咱哥儿俩行得正做得端,这辈子没做过让人在身后戳脊梁骨的勾当,别说魏家瓦房没鬼,有鬼也是它躲着咱们走。”

    丁卯在捞尸队混饭吃,倒不怕那些不干净的东西,他说:“哥哥,我说话你别不信,如果魏家瓦房没有鬼,房顶上那些东西是什么?”

    酷暑时节闷热闷热的夜晚,呆着不动都能出身汗,可郭师傅听完这句话,却觉得脊梁根直冒凉气,心里更是不解,问道:“兄弟,大半夜的说这些你不嫌渗得慌,房上都是瓦片啊,还能有什么东西?”

    丁卯说:“不信你自己抬头往上瞧瞧。”

    七

    郭师傅听丁卯说房上有东西,他就抬头往上看,没瞧见屋顶有鬼,但借着月光依稀看到,铺着瓦片的房屋檐脊上挂着几面镜子,旁边那家也有,还不是一家两家,这片平房,十家里头有八家在屋顶挂镜子,各家各户居民搬走之后,这些镜子也没取下来,仍旧在屋顶檐脊上挂着,住户们不可能吃饱了撑的,无缘无故在房上摆镜子阵。

    丁卯说:“哥哥,瞧见没有,谁们家过日子会在屋顶上挂镜子?魏家楼以前是片埋死人的乱坟,这地方没鬼才怪,早知道白天出殡的时候留点纸钱在身上了,据说遇上孤魂野鬼缠人腿,撒两把纸钱把它们打发走便没事了。”

    郭师傅曾在城里看过见两户家人争执,险些闹出人命,起因是其中一家在屋顶上挂镜子,说是由于对面那家房子盖得不好,屋顶檐脊斜对着他们家大门,把家里的风水给破了,所以在屋顶挂镜子,要将这阵邪气挡回去,两家人为此事可没少打架,但魏家瓦房这么一大片屋子,家家户户都在房顶上摆镜子阵,这种怪事还真没见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他发现房上这些镜子,全都用铁丝绑在房顶,多年没有擦拭,镜子上落满了灰,那些镜子也不是铜镜,很普通的一些镜子,有的齐整有的残缺,看这情形,即便不是用来镇压邪祟,也是种风水布局。

    郭师傅对丁卯说:“镜子阵无非辟邪,或是助风水添形势,有这种布置就更不可能闹鬼了,况且直到去年发大水之后,魏家瓦房这一带才没什么人住,之前可没听说这里出过什么邪门儿的怪事,我看咱哥儿俩就别疑神疑鬼的胡猜了,要信这些东西,往后还怎么吃捞尸队这碗饭?”

    丁卯认为郭师傅这番话,也是说在理儿上了,魏家瓦房屋顶上摆的镜子阵,或许只是种风水阵,但还有个怪异不明的情况,打刚才就闻到魏家楼这片平房里有股尸臭,会不会有盗贼杀人害命,死尸扔到了没人居住的空屋里,天热腐烂发臭了,半夜路过这的人迷路走不出去,是有冤魂拦挡。

    郭师傅想了想,说道:“眼见为实,咱先过去瞧瞧再说。”他们这俩人真是胆大,寻着这股臭味找过去,就看见路旁有一个白乎乎的东西倒在墙下,离得越近越觉得臭不可闻,而且走近了看,发现这东西居然还会动。

    八

    这片平房没有路灯,俩人看不清路边的东西是什么,闻着有死尸的臭味,离远了看就是白乎乎的一团,走近一瞧似乎在动,再往近处走不得不捏住鼻子,那气味太臭了,又走近两步,走到伸手就能摸着的地方,俯身看这东西,这才看清楚是爬满了白蛆的腐尸。

    二人一看这可太恶心了,天热死尸身上长蛆了,忍不住想吐,赶紧用手按住了嘴,因为舍不得八大碗那四红烩四清蒸,一年到头吃不着两三回,吐出来太可惜,硬生生忍住没吐。

    先前一直闻到的臭味,全是从路边这个东西散发的尸臭,不过并不是死人,也不知是哪种动物的尸体,由大小轮廓上看,有可能是条野狗,估计过不了几天就烂没了,这也没什么可看的,但就在不远的地方,又看见两只死猫。

    人死在路边那叫倒卧,也叫路倒尸,如果是在城里,不管有没有主家,总归有好心行善的人帮忙收尸掩埋,谁都不管官面儿上也会派人收敛,猫狗之类的动物死在路边,有收垃圾的捡,魏家坟这片空屋破平房,可能也是快拆了没人住,死猫死狗横尸路边无人理会,任其腐烂发臭,这种事不算奇怪。

    郭师傅和丁卯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也不再胡思乱想了,这时候天上的云层移开,月光明亮,把房屋马路照得格外清楚,一看顺着这条马路一直往前走,拐个弯就能走出魏家瓦房,这么条道怎么绕了这么半天走不出去?

    俩人寻思大概是喝多了,酒劲儿没过,心里还犯着迷糊,加上云埋月镜,路边又没有灯,也难免走转了向,现在趁着月明赶紧走,哥儿俩想到这拔腿便行,走着走着,郭师傅觉得好像有个东西跟过来了,跟着他们俩往前走,转头往后看,什么也没有,心想:“自己今儿个这是怎么了,为何总是疑神疑鬼?”

    郭师傅心里头七上八下不安稳,不知不觉已经走到路口了,走到这就算出了魏家瓦房,可还是感觉身后有东西跟着,后脖子冷飕飕的,这时他看见月光照在地上,除了他和丁卯的影子,后头还有个很小的黑影,丁卯也瞧见了,俩人吃了一惊,再转头往身后看,只见一个比猫大比狗小的东西,毛茸茸尾巴挺长,“嗖”地一下突然从郭师傅背后蹿出来,一溜烟似的顺着墙根逃去,转眼间就没影了。

    俩人立在当场,看得目瞪口呆,根本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后来他们找了个特别懂这些事的人,把这天半夜在魏家瓦房迷路,路边看到死猫死狗,屋顶上有镜子阵的经过,怎么来怎么去,从头到尾详细说了一遍,听人家讲,魏家瓦房以前就多狐獾精怪,当年那片坟地成为民宅之后,也不太平,居民们不得安宁,经风水先生给指点,各家各户都在屋顶檐角上挂镜子,这镜子不是乱挂,摆成了阵法,那些有灵性的东西进了这片平房,往往会迷失方向走不出去,直至困死在里头,经常能看到死猫死狗,魏家瓦房的住户,在发大水的那年淹死了不少人,据说就是摆了这阴损的镜子阵,遭了报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