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后,项羽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咸阳。秦王子婴虽然只不过做了几十天秦王,但他终究是秦朝暴君的代表。所以项羽一声令下,就杀了子婴,收集了宫中所有的财宝,抢占了宫中的美女,又火烧包括阿房宫在内的秦朝宫殿,火光三个月不熄。楚军中的很多士兵是江东子弟,如今跟着项羽,南征北战,杀了秦王,认为大功告成了,应该回家过安稳的日子了。项羽见士兵们有思乡之情,又见大火之后,秦宫已成一片废墟,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于是决定班师东归。有人劝项羽说:“关中道路险阻,土地肥沃,是称霸的好地方,如果大王想夺得天下,不应该回江东。”项羽听后,满不在乎地说:“富贵不归故乡,荣宗耀祖,犹如夜晚穿着锦绣的衣服走路,谁能知道呢?”项羽东归已定,有人就讥讽说:“怪不得人们说,楚人是猴子戴王冠,成不了大事,果然如此。”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项羽听到这种讥讽他的语言,哪能容忍,于是将讥讽他的那个人扔进锅里煮了。
项羽自认为劳苦功高,战功卓著,灭秦以后,他开始想入非非,决定分封王侯,自己则称霸诸侯。不过要这么办,还得请示楚怀王,因为楚怀王当时还是名义上的首领。他为了使自己的称霸名正言顺,就首先把楚怀王改称为义帝。表面看来,帝比王大,有封王的权力,实际上所谓“义帝”,只不过徒有虚名,封王的大权完全操在项羽手里。
项羽以各诸侯军上将军的名义,集会各诸侯军的主将。在会上,项羽宣布:“最初举事时,为了号召各地人民响应,必须借助各国诸侯以伐秦。我项家世代楚将,所以立楚后,诛灭暴秦。我叔父拥立怀王,今已定天下,可尊怀王为义帝,名义上统领天下诸侯。然而,今天之所以能推翻暴秦,四海平定,全靠诸位将相与我项羽三年来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才最终获胜。灭秦定天下,全靠诸位将相与我项羽之力。义帝没有任何功绩,岂可坐享天下?我等理应分地封王,不知诸位将相意下如何?”
各诸侯军的首脑尽管联合反秦,但人人存有私心,都想封王封侯。他们听了项羽的话,当然非常拥护。至于那位傀儡义帝,完全是个摆设。于是项羽分割天下,当时封沛公为汉王,得巴蜀汉中地,都南郑。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得咸阳以西地,都废邱。司马欣为塞王,得咸阳以东地,都栋阳。董翼为翟王,得上郡地,都高奴。魏王豹徙封河东,号西魏王,都平阳。赵王歇徙封代地,仍号赵王,都代郡。赵将张耳为常山王,得赵故地,都襄国。司马卬为殷王,得河内地,都朝歌。申阳张耳嬖臣先下河南迎楚,为河南王,得河南地,都洛阳。楚将英布为九江王。楚柱国共敖曾击南郡有功,为临江王,都江陵。燕王韩广徙封辽东,改号辽东王,都无终。燕将藏荼从楚救赵,且随项羽入关,为燕王,得燕故地,都蓟等。共封了十八个王。另外,除了没有封田荣以外,成安君陈余因负气于张耳,隐退民间,没有跟随项羽入关,但他以贤著称,于赵有功,当时他在南皮县居住,项羽便赐封给他环绕南皮的三个县。
为了将来能够控制局面,项羽把一些原来较大的割据势力给划小了,有的则采取迁移的办法,在封王上,他完全按照与他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项羽在分封诸王过程中,觉得别人都好办,唯独刘邦不好安置。若是遵照原约,应该让刘邦做关中王,可是,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若封他在这里为王,他就如虎添翼,以后就更难对付了;可如果不这么办,项羽又不愿承担毁约的罪名,况且鸿门宴上又表示了和解,这可把他难住了。还是范增给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借汉中也属于关中地区,把刘邦逐出关中,驱逐到偏远的巴蜀和汉中,并且封刘邦为汉王。巴蜀交通闭塞,易进不易出,便于封锁。项羽还不放心,又派秦朝降将章邯等镇守关中,防备刘邦。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凌驾于十八个王之上,有权号令诸王,并把彭城定为都城。
分封天下的前夕,各路诸侯纷纷想方设法打探消息,积极展开各种活动,以竭力使自己的封地更多更好。刘邦也是如此。项伯告知他被遣往偏僻的巴蜀之地,刘邦恼羞成怒:“项羽无礼,居然背约?我要与他一决生死。”樊哙、周勃、灌婴等,也都愤愤不平,要去攻打项羽。独萧何进谏道:“不可,不可。蜀地虽险,仍是求生之地,不致速死。”沛公道:“去攻项羽,难道会速死么?”萧何道:“实力悬殊,兵败怎能不死?汤武曾侍从纣,只为忍辱负重等待时机。今如果能占领蜀地,招贤纳士,休养生息,然后还兵关中,统一天下,也为时不晚。”沛公听了,稍平怒气,又转问张良。张良也赞同萧何的看法,但请沛公重金贿赂项伯,使他向项羽求取汉中地。沛公于是取出财物,派人送给项伯,请求加封汉中地。项伯私下帮助沛公,又可取财物,何乐而不为。便向项羽请求,项羽竟答应了,把汉中地封给沛公,且改封沛公为汉王。路上,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公开地烧掉走过的栈道,制造不再回关中的假象,以麻痹项羽,同时又可防止别人攻进来。这样一来,广大起义军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都被割据势力瓜分了。分封完毕以后,各路诸侯分别带兵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打算还都彭城,占据梁楚九郡。一面派兵强迫义帝迁往长沙,定都郴地。郴地靠近南岭,没有彭地富庶。项羽欲自去建都,当然不会让义帝久住,所以逼走他。又派兵三万,借口护送沛公,让他向西入蜀。此外各国君臣,全部还镇。
这是灭秦以后首次大规模的分配权力。这次权力分配以灭秦之战中的功绩大小与同项羽关系的亲疏为原则,突破了原来必须拥立六国之后的规矩,是一次观念上的革新。秦末的农民起义始于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三年的前赴后继,终于埋葬了暴秦。项羽继承陈胜的事业,没有复兴六国,而是根据各人在灭秦战争中功绩的大小,重新分配权力,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这一点上,项羽的气魄令人称赞。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秦始皇原来所统一的天下又再次陷于分裂了。战国时代,天下有七国,而如今进一步被分为二十国。除了项羽所封的十八王之外,他自封为西楚霸王,拥有最多的辖地和最强的军事实力。还有个傀儡义帝,被徙置往郴县去当国君。貌似平静的表面下实则波涛暗涌。这种分封方式本身就潜伏着动乱的因素。
(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被逐出关中,封为汉王,管辖偏远的巴蜀和汉中。
张良和萧何劝慰刘邦要以屈求伸,先把拳头收回来,然后再打出去,这样才更有力量。刘邦只得暂时忍受,拜萧何为丞相,任曹参、樊哙、周勃等人为将军,休养生息,招揽人才,在巴蜀积聚力量,准备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士兵们不愿在这里久住,整天唱着思乡的歌,有士兵脱队逃走,也有将领投靠他主。愁得刘邦吃不好,睡不安。有一天忽然又有人来报告,说萧丞相也逃走了,这可急坏了汉王。他想起萧何一直与他风雨同舟,相处得非常好,而且他知人善任,要是他走了我刘邦可怎么办?不料过了一两天,萧何突然前来拜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喜怒交加,责骂道:“别的将士逃亡,情有可原,我对你倍加重用,怎么也要逃走啊?”萧何见刘邦满面怒容,赶忙解释说:“臣哪敢逃走啊,我是追赶逃走的人去了,因为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向汉王报告。”“你追赶的是哪个人?”刘邦问道。萧何回答:“是韩信。”接着诚恳地对刘邦说:“诸将易得,举世无双的韩信却难求啊,大王若只想长久地在这汉中称王,韩信确实没有多大用处,大王如不想在汉中苟且安身,还要争霸天下,那韩信就是必不可缺的人了。这就看大王的志向如何了。”在萧何的举荐下,汉王终于拜韩信为大将,并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
刘邦请教韩信:“将军雄才大略,若我想统一天下,有什么好计策呢?”韩信向汉王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能够和汉王争夺天下的只有霸王项羽。并建议汉王大胆地任用英勇善战的将士,对有功劳的人厚加封赏,注意笼络民心,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打败霸王。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有早日重用韩信。
而与此同时,不仅刘邦反对项羽,那些对封地不满或根本没有得到封地的王侯贵族,也纷纷起来争夺地盘。项羽被东方的战乱所牵制,无暇首尾相顾,正好给刘邦的发展造成了一个好时机。刘邦欣然接受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建议,在陈仓大败章邯的军队。关中的老百姓见汉军又回来了,便夹道欢迎。于是,汉军势如破竹,很顺利地占领了关中大片土地。不久,司马欣、董路也都投降了。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关中地区就全归刘邦所有了。
项羽得知关中陷落,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可是,这时的东方正处于硝烟弥漫、一片混战的局面,项羽只能暂时放下刘邦,先去平定东方,结果在荥阳大败田荣。项羽的军队打了胜仗后更加横行无道,在齐国境内焚烧房屋,掳掠妇女,活埋俘虏。齐国人民对这种残暴行为无比愤恨,纷纷组织起来,抵抗楚军,结果使得能征善战的项羽分身乏术。
与项羽相反,汉王刘邦收复关中后,却注意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还开放从前秦朝的园林,让农民耕种。这些措施很快就使刘邦在关中站稳了脚跟,开始图谋扩大地盘。他趁项羽陷在齐国的机会,一直向东方进军。首先打败了韩国,占领了河南的大片土地,接着渡过黄河,挥师东进,魏王不战而降。孤军作战的殷王更不是汉军的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也投降了刘邦。西线战事发生的这些急剧变化,搅得在齐国作战的项羽心神不安,于是刘邦决定趁楚军还在东方被困的时机,攻取项羽的都城彭城。
(三)彭城之战
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挥师南下,来到洛阳新城时,一个叫董公的老人向汉王建议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出师无名,事故不成’,只有出师有名,并且发出的是义师,才能取得胜利。我听说项羽不顾道义,杀死了义帝,这是不可宽恕的大罪。大王可借此名义兴师问罪。但单靠汉军,恐怕力量不足,请大王率领三军,身穿素服,并号召各路诸侯起兵为义帝报仇。这样,大王不仅出师有名,而且四海之内都会仰望大王的恩德,前来响应。”
汉王接受了董公的建议,煞有介事地为义帝举行了隆重的发丧仪式。在仪式上,刘邦慷慨陈词,号召列位诸侯伸张正义,讨伐罪人项羽,除暴保国。这么一来,还真有好几个诸侯起兵响应。刘邦组织起讨伐项羽的五十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楚国开进,长驱直入,顺利地占领了江淮地区,彭城很快失守。项羽焦急万分,顾不得再与齐国对峙,亲率三万精兵,夺取彭城。由于刘邦麻痹轻敌,彭城又被项羽夺了回来。
刘邦率领几十万大军退到彭城东北的谷水和泅水时,就无路可走了。面对紧追不舍的楚军,汉军只有跳水逃命,因水深流急,人多拥挤,结果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刘邦也被楚军层层包围,难以逃脱。正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突然刮起一阵狂风,直刮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楚军顿时大乱,刘邦这才丧魂落魄地突出重围。逃亡中多亏夏侯婴的保护,刘邦的两个孩子也得以脱险。彭城一战,刘邦几乎丧失了全部兵力,迫使他不得不转攻为守。而楚军在这次战役中却以少胜多,使彭城失而复得,打了一场漂亮仗。
刘邦自彭城溃败以后,在荥阳重新集结队伍。萧何从关中征集了兵员和物资到荥阳,经过补充休整,汉军士气又振作起来,于是摆开阵势,防备楚军的进攻。荥阳是关中和关东来往的必经之路,依山傍水,地势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又有萧何镇守关中,不仅使刘邦无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使汉军的兵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于是,楚汉之间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便在荥阳一带展开了。
在对峙当中,刘邦在正面坚守荥阳,用少数兵力拖住霸王的大军。他一面派韩信带领兵马向北翼进军,消灭项羽的附庸势力;一面派萧何去南翼争取英布背楚联汉,牵制楚军;并派彭越扰乱楚军后方,使楚军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这便是刘邦统观全局的战略部署。
项羽得到英布背楚联汉的消息后,便发兵征讨英布,杀得英布军队无处可逃,只得投奔刘邦。这一下,项羽更是怒气难消,定要踏破荥阳以解心头之恨。他依范增之计,截断了汉军粮道,使汉军十分恐慌,只好提出求和。足智多谋的范增看出这是刘邦的缓兵之计,便劝项羽拒绝了和谈,使项羽决定加紧攻城。刘邦见求和不成,便采用了陈平的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君臣关系。项羽果然中计,对范增产生了怀疑。范增感到自己对霸王一片忠心,竟也受到怀疑,一气之下,愤然离开,回老家去了。因为他已年迈,又受了这样的委屈,一时抑郁难平结果死在回家途中。
项羽得知中了汉王的反间计后,一怒之下,向荥阳发起了猛攻。守城的汉军连日抵抗,已是筋疲力尽,再加上粮道被楚军断绝,形势更加紧张。刘邦想突围逃走,可是项羽已把城围得水泄不通。
一天夜晚,荥阳东门突然大开,两千名顶盔披甲的汉军,护卫着一辆黄顶车,从城里出来,高声传唤:“城中粮食吃光了,汉王出城来投降。”楚军一听非常高兴,纷纷涌到东门来,却发现面前都是女子。待到黄顶车走近楚营,才发现坐在车上的并不是汉王刘邦,而是他的大将纪信。纪信哈哈大笑说:“汉王已从西门走了。”项羽知道受了骗,一怒之下将纪信活活烧死。项羽率兵进城,不料城中的汉军防守得仍很严密,只好转攻刚从荥阳逃到成皋的刘邦。成皋失守,刘邦逃走,荥阳战事更为吃紧。为解荥阳之围,刘邦听取谋士袁生的建议,改从武关一带分散楚军兵力,以减轻荥阳守军的压力。项羽见刘邦领兵南下,以为他要趁机攻打彭城,想到这里,便传令将士立刻起营,追赶刘邦,昼夜不停地赶到汉军驻地附近,拉开阵势就要交锋。汉军则深沟高垒,坚守阵地,任凭楚军怎样叫阵也不出战,使项羽几十万大军无用武之地。正在焦急不安时,又接到报告称彭越的军队正在威胁彭城。项羽无奈,只好回去讨伐彭越,以解彭城之围。而刘邦却抓住项羽攻打彭越的机会,一举收复了成皋。
项羽刚从彭越手中收复一部分失地,听到成皋被汉王夺去的消息,又急忙回过头来攻打汉军,并一举攻破荥阳,占领成皋。可是,这时候项羽又得到情报说,汉王这时已深入到楚军的后方,配合彭越,烧毁了楚军储存的粮食物资,切断了楚军的补给线,很快攻下了项羽所占领的十七座城市。项羽气得咬牙切齿,决心再次东征。于是他把防守成皋的重任交给大司马曹咎,派钟离昧驻防荥阳,他自己则亲率大军,攻打彭越。刘邦却抓住时机,夺取了成皋,使楚军元气大伤。楚强汉弱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驻守荥阳的楚将钟离昧害怕汉军围歼,主动向东撤退,却被乘胜追击的汉军包围。项羽率领着大军赶到时,刘邦并不恋战,退到山中险要的地方去防守,避开楚军的锋芒。项羽想起刘邦的父亲和妻子还在他的军营里关押着,便在两军阵前,让士兵搬出一块杀猪用的大案板,把刘邦的父亲按在上面,威胁刘邦投降。刘邦见此情景大吃一惊,但他思考后却强做镇定地冷笑着说:“我和你一块起义灭秦,曾结拜为兄弟,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把你我的老子做成肉羹,就请你分给我一杯尝尝。”项羽没想到刘邦这样无赖,一气之下就要动手,站在一旁的项伯赶忙劝阻说:“楚汉相争,胜负还很难预料,而且打天下的人都是不顾家的。你杀了这个老头子,也无济于事。不如留着他,还可以牵制刘邦。”项羽无可奈何,只好听了项伯的劝告。
(四)鸿沟划界
楚汉两军相持,长久不见胜负,但形势的发展对项羽却越来越不利。特别是粮食就要吃完了,长期的战乱使百姓身上再也没有什么油水可以榨取了。项羽感到形势不妙,他派遣壮士去汉军城前挑战,见汉军按兵不动,便开始破口大骂,越来越不堪入耳,旨在引诱汉军出战,好趁机杀进城内。汉营中有一人,善于骑射。汉王派他隔涧放箭。飕飕几声响,好几个壮士被射倒了。此时,涧东忽然来了一位披坚执锐的大王,他骑在马上,眼似铜铃,须似铁帚,凶神恶煞一般,令人望而生畏,再加上如晴天霹雳般的狂吼,把射箭的人吓得双手颤抖,无力再射,两脚也站不稳,连连倒退,后来干脆掉头就走。见了汉王,仍心神不宁,说话含混不清。汉王派人察看敌踪,原来是项王在涧旁呼唤汉王。
项羽在阵前大显神威,楚、汉两军都印象深刻,认为他是天生的战神,而汉王刘邦却懦弱怕事。这严重影响了刘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汉王尽管心慌,但又不能一直示弱,于是率兵出战,隔涧与项王对谈。项王又呵斥道:“天下乱哄哄的不得安宁,都是因为我们连年打仗的缘故。我愿跟你单人挑战,比个高低,不要再让老百姓跟着受苦了。”刘邦却笑着说:“我宁愿和你斗智,也不和你斗力。”又说:“你不必逞能,犯下十条大罪,还敢如此嚣张?你无视义帝旧约,王我于蜀汉,罪一;擅杀卿子冠军,目无君主,罪二;奉命救赵,不闻还报,强迫诸侯入关,罪三;烧秦宫室,破坏始皇坟墓,劫掠一空,罪四;子婴已降,你仍杀死他,罪五;诈坑二十万秦降卒,累尸新安,罪六;分封部下爱将善地,却驱逐各国故主,罪七;流放义帝,自都彭城,又大肆占据韩梁故地,罪八;你曾事义帝主,居然派人假扮强盗,江南行弑,罪九;为政不平,背信弃义,天怒人怨,罪十。我仗义出兵,联合诸侯,诛灭残贼,应当派罪犯攻打你,难道你配与我打仗吗?”项王气得说不出话来,只向后一挥戟,便冲了上来。无数弓箭手一阵乱射,无数箭头飞越断涧,令汉王防不胜防。汉王正想回马,却被一箭射中胸部,疼痛难忍,差点坠落马下。幸好一旁的将士上前扶助,才牵转马,驰入营门。汉王万分疼痛,伏在马上,叫苦不迭。将士们赶紧慰问,汉王假装用手捂住足道:“我足趾中了贼箭!”左右忙扶汉王下马,拥至榻前休息。立刻传召医官,把箭头取出,敷了疮药。幸好创痕未深,尚得保住了性命。汉王中箭回营,项王深觉出了一口恶气,只因难越绝涧,进攻不便,无奈收兵回营。项王归营以后,注意打探汉营动静,打算等汉王死了,趁机攻打。汉营的张良对此早有准备,他入内帐探视汉王。汉王箭伤虽没痊愈,仍能勉强支持,于是张良劝汉王立即起床,巡视军中,以稳定人心。刘邦叫苦不迭,张良非但不安慰他,反而严肃地说:“大王,快起来!军中士卒都传说你箭伤严重,卧床不起,楚大军就要来犯,人心不稳。这会严重影响我军的士气,这比你的箭伤还要重要!快起来吧,巡行军中,安抚将士。不然,军队一垮,悔之晚矣!”
汉王便忍痛起来,裹好胸前的伤口,由左右扶上车,巡视一周。将士等正在疑虑,忽见汉王乘车巡查时面不改色,这才放心镇守。汉王巡行完毕,感到疼痛难忍,命左右不回原帐,直奔成皋养病去了。项王得知汉王未死,仍巡行军中,不由得懊丧不已。自思进退两难,若长驻此地,粮尽兵疲,难以久持,正犹豫不决时,忽然传来消息称大将龙且阵亡。项王大吃一惊:“韩信如此厉害吗?他杀我大将龙且,必定乘胜联合刘邦攻我!”于是又派人一探究竟,再作打算。
在此以前,刘邦派往北翼作战的韩信,已于公元前205年攻破了魏国,随后又消灭了赵国、降伏了燕国,到公元前204年夏天,占领了齐地。在南翼,刘邦又争取英布背楚联汉。楚军后方,彭越正进行着游击战争。
汉王连续数月坚守广武,一心盼望韩信到来,韩信却始终不来。于是立英布为淮南王,让他回到九江,拦截楚军。一面修书给彭越,让他截楚军粮道。部署完毕,又担心项王粮尽欲回,利用太公相威胁,或乘怒杀死太公,更觉可危。汉王立刻与张良、陈平商量如何救父。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项王乏粮,必定退兵,正好趁机与他讲和,救回太公。”汉王道:“项王性情暴躁,容易动怒,必须派一个合适的人前去。”话还没说完,有一人自告奋勇道:“臣愿往。”汉王一瞧,乃是洛阳人侯公,多年从军,擅长应对,便欣然应允,嘱咐他谨慎从事。侯公便迅速进见项羽。
项王此时眼见粮绝,心急如焚,忽然听说汉营中派来使者,便仗剑高坐召见,侯公从容不迫地进来,见了项王,仍镇定自若。礼毕,项王对他说:“汉王既不出战,又不撤兵,今为何派你来此?”侯公道:“大王是想战还是想退。”项王道:“我愿一战!”侯公道:“战事后果难测,何况长久对峙,早已人困马乏,臣进见大王是为了罢兵息争。”项王脱口而出:“你是要与我讲和么?”侯公道:“汉王并不想与大王相抗,如果大王愿意讲和,保国安民,定当遵从。”项王怒气稍退,放下剑,问及议和详情。侯公道:“汉王有两项建议,一是楚汉两国,划定疆界,互不侵犯;二请放归汉王父太公,及妻室吕氏,使他们一家团聚,若能如此,自是感激不尽。”项王冷笑一声道:“汉王又想使诈?他想一家团圆,所以派你请和。”侯公道:“大王知汉王为何东出吗?人人都有父母妻子,汉王遥居蜀汉,自然思亲心切,前次进占彭城,只是为了接回家人,后来听说家人被大王所拘,情急之下才与大王交战。今大王不愿议和也就罢了,如果议和,不如释放这两个人,不但汉王感激,誓不东行,连天下诸侯也会赞颂大王的高风亮节。试想大王不杀人父,不污人妻,将抓到的人放回,则是仁义孝三全,三德俱备,声名远扬,如汉王食言,则大王有理,汉王理屈,古人有言:帅直为壮,曲为老。大王直道可纵横天下,而汉王又何足为惧。”
侯公滔滔不绝,道明和战利害,句句在理。项王认为自己走投无路,汉王既然讲和,想必他暂不会出尔反尔。借此罢兵,也是善策。于是又召入项伯,与侯公确定国界。项伯本来向汉,愿意顺水推舟,以荥阳以东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归楚。现在象棋盘上刻写的“楚河汉界”正是由此而来。
虽然项羽提出和解,但刘邦还是听取了张良、陈平的劝告,乘胜追击,要消灭楚军。项羽痛恨刘邦负约,立即回兵把汉军打得丢盔卸甲。刘邦仓皇退守,看出只凭他亲自率领的军队恐怕难以取胜。于是命令正在齐国率兵据守的韩信迅速返回,参加会战,同时也借此机会对韩信加以控制。不料刘邦几次派人去催促韩信发兵,韩信却一直按兵不动,只是打发使者来对刘邦说:“齐国虽然打下来了,可是这里的人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与楚国为邻,难免发生叛乱。如果不让我做个假齐王,怕权力过轻,难于镇守。”刘邦初听大怒,但听了张良、陈平的劝告后权衡利弊,恍然大悟,立即让张良送去大印,封韩信为齐王。之后又封彭越为梁王,立英布为淮南王。果然,各路军马都纷纷向刘邦汇集,一起准备攻打项羽的军队。
楚汉战争的最后一场决战就要开始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