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修身术-打造完美个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6.调节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或不佳的时候,但如何调节,这就是一项“本领”了。当你情绪不佳时,不妨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调节:

    □    自我控制

    锻炼坚强的意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制力,采取一些方法来克制自己的情绪。比如有人每当生气时,就在心中暗诵二十六个字母以制怒。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与人吵嘴时,就把舌尖放在嘴里转十圈,以使心情平静下来。

    □    自我转化

    有时,一度产生的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必须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这种情绪之中,从而将情绪转化。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结婚只有两年,爱妻不幸死去,他痛苦得近于发疯。后来海克尔忘我地投入了工作,在工作中摆脱了痛苦情绪的纠缠。他每天只睡三到四小时,工作十八小时,一年之内就写出了一部一千二百页的大著作——《生物盐态学概论》。

    □    自我发泄

    消除不良情绪,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使之“宣泄”。切忌把不良心情埋于心底,“隐藏的忧伤如熄火之炉,能使心烧成灰烬”。如果你到了悲痛欲绝或委屈至极时,就放声大哭一场吧,这会感到轻松舒服些。心中有了烦恼,你可以向至亲好友倾诉,求得安慰和同情,心里也会好过点。

    □    自我安慰

    没有一种惩罚比自我责备、自我懊悔更为痛苦的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对往事耿耿于怀是毫无作用的,因为你无力改变过去,重要的是吸取教训。如果你遇到了不幸与挫折,你不应该灰心丧气,你应当高兴地想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

    □    暂时避开

    当情绪不佳时,你暂时避开一下,去看看电影,打打球,或者随便走走,或者游山玩水。改变环境,离开使你心情不快的地方,能改善你的自我感觉,使你得到松弛,有利于消除不良的情绪。

    □    幽默疗法

    幽默与欢笑,是情绪的调节剂。它能给极度恶劣的情绪一个缓冲。幽默给人以快乐,快乐使人发笑。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塞尔发现,笑可以驱散心中的积郁。一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当你烦恼时,你可以想些有趣而引人发笑的事情,可以讲讲幽默的笑话,读读幽默小说,看看连环漫画。这样可以帮助你排遣愁闷。

    □    广交朋友

    古罗马著名思想家赛罗认为:“天下最愉快的事莫过于交互相亲爱,互相扶助的朋友。”青年人应该积极做人,广交朋友,特别是与心胸宽阔、性格开朗的青年交朋友,这样能使你度过快乐的时光。

    □    热爱工作

    社会学家约得森·兰特斯的统计和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在身闲无聊的时候不是感到快乐而是感到烦恼和不快。而忙碌的人,则往往是最快活的人。一些在事业上有卓越成就的人在回忆一生的经历时,常常觉得最快活的时光是在艰苦工作的时候。请喜欢你的工作吧,这是防治情绪病的良药。

    17.控制情感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心里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    伤心时——当面和伤害你的人说清

    人们每有所失——如友情、爱人和自尊心等,就觉得伤心。当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失掉的是什么?这种丧失对你有什么影响?所丧失的曾经满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后能在哪里取得补偿?

    你觉得伤心,而且知道是谁令你伤心,应该怎么办?如果可能,就去找那个人当面直说他伤害了你,怎样伤害了你和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

    为什么告诉他?因为不论你是否喜欢,你的情绪一定要以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倘若不向引起你情绪恶劣的人发泄(向他发泄是应当的),这些恶劣情绪就会随时地发作。往往发作的地点与时间都不对。妻子不在吃饭时向丈夫说出真心话,而在厨房里摔碟子,就是例子。最好的是当情绪开始恶劣时就向引起你这种情绪的那个人说明。

    □    焦急时——不要躲避你所怕的事

    人们在恐怕受伤害或有所丧失时就会变得焦急(忧虑、恐惧、紧张)。某十七岁少女在她母亲进医院检查和接受小手术时,家人为了不想让她担心,对她母亲的病况讳莫如深。她惟恐会有最不幸的事发生,开始怀疑每个打来的电话都可能传达坏消息。她非常焦急,仅能勉强应付学校和家里的工作。最后别人把她母亲的真相告诉了她,她便觉得好过多了。

    如你感觉焦急,就应设法确定你恐怕丧失的是什么——是不是别人的爱和照顾?是你对境况和对自己本身的控制?还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价值感?想一想有什么能帮助你防止损失,或帮助你准备应变。不要因为想来太可怕而把它抛开。躲避你所怕的事,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问题更难解决。

    □    忿怒时一要多问问自己

    被人得罪了,人们往往会发怒。你发怒的时候,要自问:“谁得罪了我?怎样得罪的?我对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我本来要说些什么?为什么我没有说呢?”

    忿怒和心灵受伤者,都应该即刻直接应付。例如张林抗议李小风开的舞会吵闹扰人。其实张林真正忿怒的原因是上次舞会李小风没有请他。而他和李小风说起来都是老朋友。“但是我们所开的并不是真正的舞会,”李小风解释说,“只是办公室的同事一起玩玩,所以没有请你参加,难道你就为了那回事生气?”

    倘若有人触怒了你,立刻对他讲明,大多数人都会表示歉意而仍要和你继续做朋友。

    □    内疚时——把忿怒引回它应该发泄的地方

    忿怒不能适当发泄,就会掉转过来进攻你自己。一个人对自己发怒时,他就发生内疚而对每一件不顺心的事都归咎于自己。例如他可能以为自己未臻理想而使人失望。即使他觉得自己太无能而不敢替自己申辩,他还可能会私下认为别人对他期望太高而愤恨他们。

    怎样对付内疚?只要记住大多数内疚来自压抑的忿怒,而忿怒又是因心灵受伤害而产生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查出心灵所受的伤害,并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再把忿怒引回原来它应该发泄的地方。

    一切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都必须等它消了才会好。动感情是消耗精力的。如果我们把精力花在驱除不愉快的心情上,便不会有精力来应付生活本身的需要。

    18.编一本自己的心理辞典

    新世纪的健康主题是心理养生,即从精神状态上达到延年益寿。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心理学治疗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成为继外科手术和发现抗生素之后的又一次医学革命。

    “心理学治疗法”的核心内容是提倡不积累“感情势能”,即心理上受到的外界刺激,一定要与承受力保持平稳。因为感情的激升或失落,会使人处于失调状态,造成“感情势能”,其潜在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势必引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的病情。

    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现代人的感情释放受到心理因素、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情感交流与物质条件等多方面的辐射影响,一旦失落感位居上风,则会削弱人的生理机能,致使各种致病因子肆虐,有损于人的身体健康。许多中外医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某些精神病和癌症主要是由精神因素所诱发或导致恶化,即“感情损伤”起了重要的作用。

    不良情绪于身心健康极为有害,我国中医学认为,怒伤心,气伤肺,忧伤肝;这与民谚“愁一愁,白了头”,都是同一个道理。

    医学家与心理学家们一直在告诫人们,必须重视心理卫生,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乐观处世,平衡心态,在气闷难受、心灵创伤太大时,不妨哭笑一番,将“势能”释放出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参与竞争可以克服惰性,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但是,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失败者,由于主观愿望与客观满足之间出现巨大差距,加上有的人心理素质本来就存在不稳定因素,则会引起消沉、精神变态,甚至出现犯罪或自杀。

    那么,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如何才能扬长避短,保持心理健康呢?

    首先,应该对竞争有一个正确认识。我们知道,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但是,关键是正确对待失败,要有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其次,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努力缩小“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在制定目标时,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这样才有助于“理想我”的最终实现。

    再者,在竞争中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一个人的需求、兴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实战中注意挖掘,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这样不仅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而且会打下进一步发展和取胜的好基础。

    当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问心无愧,如果从中悟出了一番道理,或者在竞争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那么这种失败或许更有价值,谁能说它不是明天成功的起点呢?

    下面介绍一些自我安慰的名句:

    吃了亏的人说:吃亏是福。

    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免灾。

    胆子小的人说:出头的椽子先烂。

    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受欺压的人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卸任官员说:无官一身轻。

    官场失意者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生了女孩的父母说:养女儿是福气,养儿子是名气。

    没钱人的太太说:男人有钱就变坏。

    惧内的丈夫说:有人管着好呀,啥事都不用操心。

    夫不下厨,妻跟人说:整天围着锅台转的男人没出息。

    住在顶楼的人说:顶楼好呀,上下楼锻炼身体,空气新鲜,还不会有人骚扰。

    住在一楼的人说:一楼好呀,出入方便,省得爬楼梯,怪累的。

    某人被老板炒了鱿鱼,他对人说:我把老板给炒了。

    中国人的确有些“阿Q”精神,既要面子,又要自我解嘲。然而这也没什么不好,达观地处理嘛。

    19.让情绪曲线变得平滑

    有一位经理,一大早起床,发现晚了,上班可能要迟到,便急急忙忙地开了车往公司急奔。一路上,为了赶时间,这位经理连闯了几个红灯,终于在一个路口被警察拦了下来,给他开了罚单。

    这样一来,上班更是要迟到了。到了办公室之后,这位经理有如吃了火药一般,看到桌上放着几封昨天下班前便已交代秘书寄出的信件,经理更是生气,把秘书叫了进来,劈头就是一阵痛骂。

    秘书被骂得颇有莫名其妙的感觉,拿着未寄出的信件,走到总机小姐的座位,照样是一阵狠批;秘书责怪总机小姐,昨天没有提醒她寄信。

    总机小姐被骂得心情恶劣之至,便找来公司内职位最低的清洁工,借题发挥,对清洁工的工作,没头没脑地,又是一连串声色俱厉的指责。

    清洁工底下,没有人可以再骂下去,她只得憋着一肚子闷气。

    下班回到家,清洁工见到读小学的儿子趴在地上看电视,衣服、书包、零食,丢得满地都是,当下逮住机会,便把儿子好好地修理了一顿。

    儿子电视也看不成了,忿忿地回到自己的卧房,见到家里那只大懒猫正盘踞在房门口,儿子一时怒由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立即狠狠地踢一脚,把猫儿给踢得远远的。

    无故遭殃的猫儿,心中百思不解:“我这又是招谁惹谁啦?”

    处于情绪低潮当中的人们,容易迁怒周遭所有的人、事、物,这是自古而然的;所以孔子才会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情绪的控制,有待智慧的提升。很简单的三个字:“不迁怒!”几千年来,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这位加利福尼亚人在讨论会上教人们如何不生气。他还就此写了一本书《不要为小事情浪费精力》。这本书在10个月里销售了420万册。卡尔森把防止激动的方法归结为这样的话:“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计划进行。”

    应激反应这个词从50年代起才被医务人员用来说明身体和精神对极端刺激(噪音、时间压力和冲突)的防卫反应。

    现在研究人员知道,应激反应是在头脑中产生的。在即使是非常轻微的恼怒情绪中,大脑也会命令分泌出更多的应激激素。这时呼吸道扩张,以便为大脑、心脏和肌肉系统吸入更多的氧气。血管扩大,心脏加快跳动,血糖水平升高。

    埃森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曼弗雷德·舍德洛夫斯基说:“短时间的应激反应是无害的。”他说:“使人受到压力是长时间的应激反应。”他的研究所的调查结果表明:61%的德国人感到在工作中不能胜任;有30%的人因为觉得不能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而有压力;20%的人抱怨同上级关系紧张;16%的人说在路途中精神紧张。

    理查德·卡尔森的一条黄金规则是:“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他说:“要冷静,要理解别人。”他的建议是:表现出感激之情——别人会感觉到高兴,您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如何抑制自己不生气呢?这时你要问自己:一年后生气的理由是否还那么重要?这会使你对许多事情得出正确的看法。

    欧玛尔是英国历史上惟一留名至今的剑手。他有一个与他势均力敌的敌手,他同他斗了30年还不分胜负。在一次决斗中,敌手从马上摔下来,欧玛尔持剑跳到他身上,一秒钟内就可以杀死他。

    但敌手这时做了一件事——向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欧玛尔停住了,对敌手说:“咱们明天再打。”敌手糊涂了。

    欧玛尔说:“30年来我一直在修炼自己,让自己不带一点儿怒气作战,所以我才能常胜不败。刚才你吐我的瞬间我动了怒气,这时杀死你,我就再也找不到胜利的感觉了。所以,我们只能明天重新开始。”

    这场争斗永远也不会开始了,因为那个敌手从此变成了他的学生,他也想学会不带一点儿怒气作战。

    心态的修炼要难于剑术的修炼。发怒,一旦成了习惯,会使人精神错乱,还谈什么取胜之道。

    20.生气是自己在惩罚自己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位生活纯净的修行者,因此受到乡里居民的称颂,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可敬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经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经一再苦逼之后,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白隐没说什么,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原来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白隐甘于“忍辱”的德行,赢得了更多、更久的称颂。

    我们得到幸福和成功,得到友谊和爱情,不是因为我们的防卫的姿态,而是源于身心的开放。忘记误解,忘记自己,我们才会得到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还有一位修行者,脾气很暴躁,但他却很用心,想将这暴躁的坏脾气改掉。于是他花了许多钱,盖了一间庙宇。他特地找人在庙宇大门口的横匾上刻了“百忍寺”三个大字。

    这位修行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诚心,特地一一向前来的进香者,说明自己改过向善的意念,大家也都十分敬佩他的用心。此时,有位过客向修行者问高悬横匾上的字。修行者说:“百忍寺。”过客再问一次。修行者口气略有不耐:“百忍寺。”过客故意又问了一次:“请再说一遍。”修行者已经按捺不住,暴躁地回道:“百忍寺,你听不懂啊!”过客笑道:“你才说了三遍就受不了了,还建什么百忍寺呢?”

    “忍”字拆开是“心”字上面“一把刀”,可见我们能够做到“忍”是很难的。当我们忍不住时,就试试美国前总统杰克逊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

    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广大,只要与人争论而生气的时候,他就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爱地巴为什么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明说。

    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也已经太广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

    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阿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广,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还有,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的秘密?”

    爱地巴终于说出隐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去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就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问道:“阿公!您年老了,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在人生跑道上的长跑者,首先必须要有平和的心境,从而步伐才能均匀,持续有力,不然必会导致中途力竭,尽弃前功。高度的文化水准,是显示在国民的平和气质下。平和不是缓慢,而是均匀;不是松懈,而是稳健;不是无为,而是真正的有所作为的大前提。

    21.错误和挫折使我们成熟起来

    有一项心理学实验是这样的:

    将两辆外型完全相同的车子停放在类似的环境中,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保持不动。

    打开的车辆在三天之内就被人破坏无遗,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但是当实验人员将这另一辆车子的窗户打破了一个之后,一天之内,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了,内部的东西也偷得一空。这项实验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

    “破窗户理论”认为,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再破一些也无妨。在许多人的心理中,完美的东西,大家都维护它,舍不得破坏;但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就会加速它的损坏程度。

    《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在初任御史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时,王廷相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讲了个乘轿的见闻。

    他说,昨天乘轿进城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从天桥到长安街时,这个轿夫还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之中,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死人才不会犯错误。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变得成熟起来。人犯一次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犯了错,并不可怕,只要认识到错误,坚决改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坏事就会变成好事。但如果讳疾忌医,执迷不悟,那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每个人每一天至少有五分钟是一个很蠢的大笨蛋。所谓智慧就是一个人如何不超过这五分钟的限制。”而我们如果想少犯错,不去做蠢事,就不要放弃一种机会,这就是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别人愿意以他们的切身经验和教训来提醒你不要重蹈覆辙,这是送上门的好事,为什么要拒绝呢?

    至于明知错了又不承认,拒不改正,则常常与维护自己的所谓面子有关,有时也与怕担责任有关。其实,那些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拒不认错的人是愚蠢的人,他们会因为固执错误而真正丢了面子。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人将“泰山”二字错念为“秦山”。另一人好心指出他念错了。此人偏不认错,并说:“我们找村里最有学问的老先生问个明白,如果是我错,我就请你吃饭;如果他说你错,你就请我吃饭。”于是二人找到老先生。

    老先生听完事情的来由,便说:“是念‘秦山’。”那念错字的人得意了,说:“该你请饭了。”事后,纠错的人埋怨老先生:“你明知他错,为何不指出?害我自请一顿饭。”

    老先生说:“你不过损失了一顿饭,他可要错一辈子呢?”

    人若能达至无求自足的地步,人间将能增添无限欢愉,恼恨仇怨一扫而空。可惜世上毕竟是执著顽固的人占大多数,一切的愚行才会层出不穷,嫉妒与哀伤遍布世界每一角落。

    扪心自问,你是不是一个豁达大方的人?你可能认真思索才肯定地回答一个“是”字,不过,无论你是好人、坏人、奸险小人、正人君子……你的心中必然有一个没有人知道的秘密,而且也有一个自己无法克服、也不希望别人去碰触的弱点。

    你会与知己良朋畅所欲言,话尽辛酸——除了把那个秘密抖出来。你愿意忘掉自我,为朋友而赴汤蹈火,但是谁也休想改变你,尤其是你那个被埋于心中深处的弱点。你会说:“我什么事情都可以依你,就是那件事我要独自处理。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当然知道自己的弊病在哪里,只是现在仍不是改变它的时候。”你那根生命的刺是什么?

    那可能是嫉妒、小气、贪婪、虚荣、奢侈、搬弄是非、不负责任、狂妄自大、自卑自怜、好大喜功等等。由于它的存在,你常常感受到人性的丑恶,无论你如何隐藏这根可怕的刺,希望带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但是你的努力终会付诸东流,为什么?理由甚为明显,你有没有看过一个不良于行的人?他越是装出常人一般的走路姿势,穿起窄脚牛仔裤、高跟鞋,打扮新潮,你越会觉得他身上的残疾十分碍眼,替他感到难堪!想尽办法掩饰自己的毛病,怎料欲盖弥彰,得到相反的效果,诚是可怜可悲矣!

    收拾心情,面对现实,虽是说易行难,但世上本来就没有不流一滴汗水,便能获至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弱点,分别在于有人一生被这个大魔头折磨,有人则能慢慢脱离它的魔爪,靠自己的理智与它和平共处,接受它是性格的一部分,让时间与经历把它的棱角磨掉,朝着一个完人的目标迈进。

    坦诚面对自己的弱点,拿出足够的时间与勇气克服它,不断自我提醒。同时也接受自己软弱的事实,为人处事更加谨慎端正,一切的问题将再也无法困扰你。

    喜欢听赞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忠言逆耳,当人家对着自己狠狠数落一番时,不管那些批评如何正确,大多数人内心都会感到不舒服,有些人更会拂袖而去,连表面的礼貌功夫也不愿做,令提意见的人尴尬万状。下一次就算你犯更大的错,相信也没有人敢劝告你,这岂不是你最大的损失?

    22.远离无聊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的好坏和相互间的频繁接触并非成正比。一些青年人总是耐不住寂寞,不是晚上去参加舞会,就是上街闲逛,在人群中钻来挤去,或是几个人聚在咖啡厅和酒吧里,喝几杯咖啡和无聊的闲谈消磨一个又一个夜晚和青春。有时他们自己也为自己整日一无所获而感到懊悔不已,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酬和周旋于各种人物之间。

    生活并不是无聊的,如果你觉得生活无聊、厌倦,可采取以下方法予以摆脱,这是有关专家总结出来的摆脱那种追求浅薄无聊的廉价快活的最佳方案。

    □    纸条谢绝法

    一些人常常自己不努力学习,还喜欢找人天南海北四处闲聊。为了不让他人无端地打扰自己,可采取门上、墙上、书桌上贴纸条的谢绝方法。用语委婉、礼貌的谢绝一切应酬活动。作家李荐葆在构思《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时,常常因为许多来访的闲人打断他的思路。他就把大门反锁起来,在门上贴了张“李荐葆出差不在家”的纸条。革命烈士邓中夏为了谢绝许多人的来访闲谈,在书桌上贴上了“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这既是对闲谈者的一种谢绝的暗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    培养爱好法

    要克服性格中浅薄无聊的弱点,最好给自己树立一些目标和培养某种爱好。一个有确实目标可追求的人,是不会感到无聊寂寞的。可以在业余时间收集邮票,从集邮中得到美的享受。邮票题材广泛,被人称为“形象的百科全书”。通过集邮,既增长知识,又丰富业余生活。也可以学习书法和金石篆刻。篆刻和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它们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学习篆刻和书法等可以陶冶性格,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

    □    解脱干扰法

    克服性格中浅薄无聊的弱点还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必须从世俗繁杂的干扰中解脱出来,这样能够更有益于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在单人独处中,你会了解自我内心深处的波动,肯定自我的存在,与自己灵魂进一步沟通而找到新的方向。有一句人生格言是这样说的:“缺少了寂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在艰辛而短暂的人生中,能时时体验到孤独感并寻找到一条解救方法和出路的人,自会感到一种悲壮的奇美。在孤独中冷静下来,重新校正人生之舟的航向,拉满帆,鼓足劲,朝着美好的人生目标前进,这远比浅薄的应酬和廉价的无聊交谈来得有意义。

    23.战胜恐惧

    世界上有一些人,总是对某种事物或某种行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恐惧感,他们明明知道毫无理由去害怕自己感到害怕的东西,但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有的站在高处害怕自己坠落;有的不敢在无人的旷野里行走;有的害怕独处在狭窄的巷道或小屋里;有的总觉得自己的衣物不洁;还有的怕猫、怕火、怕水等。心理学家把这种病态心理称作恐惧症。

    怎样战胜这种恐惧心理呢?有人建议试一试以下六种方法。

    □    寻求幽默

    一旦发生恐惧就问自己:我这样恐惧是想回避什么呢?然后着手用幽默来解决它。某医院妇产科病房曾有条标语:“生命的最初五分钟是最危险的。”令所有未来的母亲们忧心忡忡。有人在后面加了一句:“最后五分钟也十分危险。”顿时众人如释重负。

    □    自我庆幸

    对既成事实的东西要善于解脱。契诃夫曾提议:“要是火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起来。”

    □    设身处地

    设想自己处在最恐惧的境地,你会发现,一切不过如此而已。法国剧作家贝尔纳是犹太人,二次大战中巴黎被德军占领,他终于被捕。但他说:“在此之前,我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可是今后我就怀着希望,一定能够生存下去。”

    □    知足常乐

    “逛街一整日,购衣不到半件,空手而归,回家看见旧衣,倍觉件件得来不易,而小偷竟连一件也未偷去,心中欢喜,不亦乐乎!”这是台湾作家三毛的人生观。她在《什么都快乐》里一口气写出了二十一个“不亦乐乎”。你也可以试着如此这般地找找乐子。

    □    顺其自然

    恐惧多是毫无道理的。要知道,不会发生的事终究不会发生,而该发生的事也不可能因你的恐惧而消失,你的恐惧徒增烦恼。因此,对待可知或不可知的事的态度就该是顺其自然。假设二十年前,我国的八亿人中每个人都花许多时间来为未来而恐惧;恐惧十年浩劫,恐惧唐山地震,恐惧物价飞涨。二十年后的今天,当初的恐惧者不论仍健在,或早已离开人世,他的恐惧丝毫也没有改变已成为历史的现实。

    □    勿究细节

    显微镜的诞生无疑给人类文明带来福音,但对于恐惧症患者却不啻是一记闷棍:“水里竞含有这么多细菌!”其实自生命起源以来,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依赖水得以生存,你又何必计较这些而畏惧自然呢!

    24.改变性格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一套能使人们的精神和肉体得到放松的方法,对改造人的性格很有帮助,经试用效果很好,曾在三年内使六百名冠心病患者复发率下降百分之五十,下面将这个能使人们精神和肉体得以放松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    注意自己的行为

    讲话时节奏要慢,前后层次分明,语句连贯,不要恨不得一口气说完。也不要结结巴巴,说说停停。语气要平和,不应当老是用大嗓门故意引起别人注意。

    听对方讲话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把话听清楚,多动脑筋,理解对方的真意。

    谈话过程中不要摇头摆手,不要流露出心烦意乱的神态,脸上多挂笑容,哪怕是勉强的笑,都比板着脸好。

    不论是到市场买东西还是到银行去存钱,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要把心静下来,耐着性子等,不要老盯着办事人员,越看越觉得着急;可以带书籍或毛线衣之类的活计,或者让思想机器开动起来,如没有正经事可想,不妨想想电影里的某些情节,以分散注意力。

    在你的朋友当中,找个B型人作模特儿,看看他遇到事情是怎样处理的,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    创造愉快的环境

    每天要安排好自我放松的时间,让身心得到休息。一般二十分钟即可,如心情过度紧张,可酌情延长。

    每隔一段时间和爱人讨论一下家务事。促膝谈心不仅能增进夫妻感情,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妥善解决。

    不要看描写暴力行为的电影电视。最好多看看喜剧,听听音乐,保持心情愉快。

    工作未完之前,不要给自己一再加码。工作超出自己能承担的限度,最容易让人心烦意乱。

    邻里之间要团结和睦。多聊聊天,友好待人,就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

    □    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天要问问自己,哪些事情是应当防止的,久而久之,自然会牢记在心,不至于旧脾气重犯。

    每天要回忆一下,今天都出了什么事,是怎样把它当成个问题给解决的,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如发现自己有自言自语的现象,留神听听都说些什么。是不是透露出害怕的心情,还是隐藏着某些想法,然后设法解决。可以引导它向积极方面发展,比如多说些劝慰自己的话。

    当觉察到自己要发火,或碰到和自己设想的情况不一样的时候,要用自我暗示的办法,让紧张起来的心情放松下来。

    有些人可能会激起你强烈的情绪反应,可采取回避的态度,以免卷进对抗的旋涡。

    25.营养自信

    科学家们揭示: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他们也不过使用了脑部潜能的十分之一。可见,人人都可以长时间有极优秀的表现,只需怀着自信。有了强烈的自信心,你想成就的任何事,都会有希望。

    怎样培养自信心呢?下面的一些方法非常有效。如果你感兴趣,不妨一试。

    □    为自己的能力划一条界线

    不要以为自己是超人,什么事都能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为逞一时之能,做事不分大小,都想自己一一完成。这样,由于力所不及就会在屡屡碰壁之下丧失信心。你应该为自己的能力划一条界线,估计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完成哪些事情,然后再去尽力而为。这样,做事的成功率就大得多了。

    □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

    你的长处是什么?你的优点有哪些?你要好好思考,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如果你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坚持每天有意识地做些自己最擅长的事,即使是不足挂齿的事儿也要坚持不懈。发挥所长,工作自然会有出色的表现。而自己的成绩不论大小,都能增强、支撑起你的自信心。

    □    自我欣赏与自我激励

    把你曾经妥善完成的工作或骄傲的成就,清楚地列于纸上,来一个自我欣赏。这时,你将发觉自己突然勇气百倍,确信自己的办事能力胜人一筹。

    □    与欣赏你的朋友保持紧密联络

    要有意识地去结识那些给你留下很深印象、且你所羡慕的有才华的人。特别是对那些懂得欣赏你的朋友,更应该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把你的理想与计划告诉他们,与他们共同分享你的愉快。由于他们了解你,对你有信心,一旦你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时,他们就会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工作,使你不至于丧失把事情完成的决心。

    □    在失败与错误中吸取教训

    学习从失败与错误中吸取教训,可以增加智慧,增加反败为胜的机会。因此,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面临失败,也不要灰心丧气,你要勇敢地正视它,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应变的方法。一旦问题解决,你的自信心将会为之增加。

    □    认定目标,坚持到底

    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自信方式,贵在坚持。对于别人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要虚心接受,好好反省;对于一些恶意的抨击,你大可不必理会。总之,要认定目标,走你自己的路,你将一定获得成功。

    26.克服自大

    现在的男性,尤其是比较传统的男青年,仍有不少怀有自恋情感,他们以为自己最了不起,常常表现出大男子主义,动不动就以命令的口气要求女性这样或者那样,以服从自己为第一准则。不可否认,以往的女性,承认男性的自恋,默默地忍受着男性的自我中心性,万能感,自负自大行为。可现在时代变了,男性如果不从这种自恋中摆脱出来,会被女性讨厌的。

    那么,怎样摆脱自恋倾向呢?专家们有四条建议。

    □    体验一下内观法

    所谓内观法是一种“情景转换”。其基本方式是这样的:从早上五时到晚上九时,一个人独坐在用屏风围起来的空间里,回忆自己在以往生活中“得到别人帮助的事情,回报别人帮助所做的事情,给别人添了麻烦的事情”。如此持续一周,就会减少自恋,对女性产生感激之情。

    □    多与朋友交往

    男青年与朋友交往,互相直言不讳地、诚恳地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吸收健康有益的东西,可以使你尽快醒悟过来。

    □    进行自我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体验到不满情绪(如,被人误解、被上级叱责、朋友不邀请自己、被异性朋友拒绝、使别人生气的事)的时候,就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为了不再体验到这种不满情绪,自我设计一下自己今后的行为方式等,把不满情绪转变为正面情绪。前车之辙,后车之鉴。

    □    对自己目前的工作要尽全力

    不论什么工作,都会有权力和责任,要意识到这两点,并充分地行使它,这就是尽全力的意义。在充分行使权力和责任的时候,一定要把私心杂念斩断,必须从个人感情中摆脱出来。因为在工作上,和快乐原则相比,更要服从现实原则。忠实于现实原则的过程,会意外地成为摆脱自恋的训练,心理状态将伴随着行为过程发生变化。

    27.戒除嫉妒

    现实当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呼朋唤友,嘁嘁喳喳,眼冒妒火,口吐流言,一看到哪位同志走到了前面,“冒了尖儿”,立即气势汹汹拿了“剪刀”去剪,惟有大家全都平平,一律和他一样慢腾腾迈动八字步,或者干脆躺着不动,无所作为,这才称心如意,皆大欢喜。

    这种人有种神经官能症,对好人好事总是产生恶性条件反射。别人优质高产,他说:“不就为了几个钱卖命。”别人助人为乐,他把嘴一撇:“假积极,图表扬。”人家革新成了功,他鼻子一哼:“瞎猫碰上死老鼠。”别人发表了文章,他露出鄙夷不屑的神色:“还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人家评上了先进、劳模,他总是忿忿然不服气:“没什么了不起,还不是矮子里边挑将军。”甚至无端地胡说那是和领导如何如何了才所以然。倘若哪位因为成绩突出得到荣誉和物质奖励,那他就更有话头了,什么“一本万利”呀,“名利双收”呀,“捞一大把”呀,反正是看到别人有了好,自己就浑身不舒服。这是一种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极其有害的思想,应当彻底根除。

    □    认清嫉妒本质

    嫉妒心理是一种低级趣味,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性。许多动物的本性是十分嫉妒的。一只狼可以把比它多抢了猎物的同类咬死。据中国杂技团驯兽员夏世华讲,小狗之间也非常嫉妒。有一段时间,他接触一只叫“丽丽”的小狗比较多,便惹恼了一只叫“红红”的小狗,它嫉恨丽丽,以致趁人不注意,竟把丽丽活活咬死!按理说,人是不应有这种属于动物本性的妒性的。然而不然,在私有制社会里,人们弱肉强食,尔虞我诈,那种冷酷无情的倾轧争夺,使人的嫉妒心理有增无减,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反映了这种社会意识。《三国演义》里的东吴大将周瑜,忌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自己被活活气死时还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实在可悲!连标榜招贤纳士的曹操,也难以免俗不妒,他手下有位主簿杨修,聪明过人,每每猜破曹操心计,以致曹操口中称赞“心实恶之”,竟然在汉中失利时,借传口令一事,以惑乱军心罪,把杨修杀了。诸如此类,本是病态社会的病态心理,是毫不奇怪的。问题是,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已不是你争我夺,“大鱼吃小鱼”的关系,而成了同志和朋友的关系。大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一致的,人人有义务为我们的社会积极创造财富,人人又都有权利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从社会得到合理的报偿。在这种情况下,别人的努力创造和进取,对社会有益,对自己也有益。同时,这种努力创造和进取的权利和机会,对每个人又都是平等的、敞开的,因而已经完全用不着再彼此嫉妒和排挤。继续抱住嫉妒心理不放,不仅是种狭隘的偏见,也是落后于我们时代的表现。

    □    找出嫉妒原因

    一些人之所以嫉妒别人,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不求上进,又怕别人超过自己。似乎别人成功了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大家都是矮子,才显出自己是巨人。于是“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灭”。其骨子里正是韩愈说的“怠”与“忌”两个字,“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我不学好,你也别学好;我当穷光蛋,你也喝凉水;哪个要前进,群起而攻之。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腐蚀剂。这种小生产者的自私和偏见,不仅打击别人的积极性、上进心,也会保护自己的怠惰和落后。正像荀子所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它无论对人、对己、对国家、对社会,都是十分有害的。一个被嫉妒心支配的人,一定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不求进取的人;一个嫉妒成风的单位,一定会先进不香,落后不臭,正气不高,邪气盛行,工作搞不起来;而一个国家如果不批判嫉妒心理,先进的思想,英雄的人物便难以生长发展,便不可能创造出惊天动地、震古撼今的伟大业绩。嫉妒是麻痹药、腐蚀剂、落后丹。

    □    欢迎超过自己

    嫉妒不好,正确的态度应是欢迎别人超过自己,而且要见贤思齐,学赶先进,与先进人物一起,同心同德,互帮互助,共同前进。要像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说的:“他们要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就必须同时发展别人,提高整个劳动阶级的地位。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不甘心落后,而有极高的前进心,但是他们同时又尊敬、爱护和帮助在这些方面强过自己的人,而努力向他们学习,绝无嫉妒之心。”生活中这种胸怀坦荡、心地光明的人到处都有。“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贪。”郑板桥把袁枚的“奇才”视作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和个人的依傍,因而感到欣慰;我国多次获得全国围棋比赛冠军的著名围棋运动员聂卫平,在一次全国围棋比赛中败给了后起新秀,事后他写了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题目就叫《没拿冠军,我也高兴》。为什么呢?他说:“当年我们脱颖而出,超过了老一代棋手,今天小将又战胜我们,过一段时间,又有新的新秀战胜他们。这正是我国围棋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聂卫平的眼光与嫉贤妒能者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    理直气壮地“走自己的路”

    对先进决不嫉妒,一旦自己当了先进,遭到别人嫉妒时,又当如何呢?那就不妨学一学黄任之老先生。黄任之即我国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任之是他的字。他在谈到他为什么要叫“任之”时说,这有双重意思:其一是对自己该做的事,对国家社会该负的责任,坚决勇敢地担负起来,任之;其二是无所谓的事,无聊的流言等,不管它,由它去,任之。他说:任之,就是我做人处事的信条,这才是对待任何事情的正确态度。当然,还可以加上一条,那就是,把嫉妒当作鞭策和激励,你越嫉妒,我越更加努力做好!自然,对于有嫉妒心理的人,不但不与之计较,还有一个和他团结的问题,尽量处处周到些,他或许就会改变错误的态度。

    28.避免偏见

    人看问题总是有局限的,因而难免有偏见。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做,有的偏见是可以避免的,这里给你介绍几条秘诀。

    □    要多做调查研究

    通过观察就能解决的事情,就要亲自作一番调查研究。亚里士多德认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的少。倘若他数一数他妻子的牙齿,可能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了。人类致命的弱点,就是容易犯自以为是的毛病。

    □    不要盲目排他

    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见会使你大动肝火,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制。这一点无需多说,你会下意识地觉察到的。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或者冰岛在赤道上,你根本不会发怒,只是对他的无知感到惋惜——当然,如果你自己对算术或地理也一窍不通,这另当别论。只有那些双方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的事情,争论才会最激烈。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别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怒不可遏。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觉你的观点不一定都与事实相符。

    □    注意了解下情

    了解与你不同社会范畴的人们的观点是克服主观、武断之妙法。如果你觉得别人似乎缺乏理智、蛮横无理、令人厌恶的话,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们的眼中,你或许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讲,或许两方面都是对的,但不可能两方面都是错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谨防过于自尊

    不论男女,十有八九都深信自己比异性优越。双方都有充分的根据。男的会说,大部分诗人、科学家等名人都是男的;女的会反驳,犯罪的也是男的多。事实上,是男性优越还是女性优越的问题现在还难以定论。不过大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是自尊心在作怪。又如:无论生长在何处之人,都会据理力争说,本国比他国好。鉴于各国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我们得调整一下判断的标准,以便于说明本国所具备的优点是否至关重要,而相比较而言,缺点是否微不足道。其次,判断这一问题并无绝对标准。人类本身还有一种过分的自尊,排除人类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状态的惟一的办法是提醒自己:地球只是宇宙天体中一颗不足为奇的小星星,而人生在地球的沧桑变幻过程中只是一段瞬息即逝的小插曲而已;同时,还要提醒自己:宇宙间其他星球也可能存在着“人类”。

    29.平衡心理

    下面是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的十一条秘诀,对平衡心理有极大的帮助,我们不妨一试。

    □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定的太高,根本非能力所及,于是终日郁郁不得志,认为自己倒霉,这就无疑是自寻烦恼了。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有时对自己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他们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得的成就,自然会心情舒畅了。

    □    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尤其是妻子望丈夫、父母望子女成龙,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个性、优点与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    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勃然大怒时,很多错的或失态的事都会做出来的。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控制把愤怒发泄于另一方面,如打球和唱歌。如果功力深厚,可以利用一下阿Q精神,抱着笑骂由人的态度,把倒彩当喝彩、咒骂当唱歌,愤怒情绪自可抛诸九霄云外。

    □    偶然亦要屈服

    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总是从大处看,只有一些无见识的人才会向小处钻的。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亦无须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    暂时逃避

    在生活受到挫折时,便应该暂时将烦心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和看电影等。等到心情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    找人倾诉烦恼

    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里,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己、好友或师长,心情会顿感舒畅。

    □    为别人做点事

    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单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    在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依据美心理辅导专家乔奇博士发现,构成忧思、精神崩溃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面对很多急需处理的事情,精神压力太大而引起精神上的疾病,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心力俱疲。

    □    不要处处与人竞争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以人作竞争对象,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之相处,应该以和为贵,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对手,人家也不会与你为敌的。

    □    对人表示善意

    我们经常被人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    娱乐

    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办法。娱乐的方式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令人心境舒畅。

    30.以柔克刚的弹性定律

    每个人都有对手。

    战争年代不用说了,和平年代也一样: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学习对手,走到社会上有竞争对手。

    不管你做什么工作,从政或是经商——你总是会发现有人在和你竞争一个职称,一个头衔,一个岗位,一份工作或一份合同……

    你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对手的挑战——结果要么你输了,对手赢了;要么你赢了,而对手输了。当然也可能出现双输或双赢的局面,不过这种机会很少。

    每个人都需要有对手。

    很多人有竞争对手,却总是一厢情愿地幻想无人和他竞争的局面,最好所有人都是朋友,不是对手。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对手,人类不可能进步;没有对手,个人也不可能进步。优秀的人才总是在和无数对手竞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而不是一个人寂寞地攀登成功的顶峰。失去了对手的刺激,同时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满着竞争,也存在着欺骗。人们往往感到迷惑不解,胆小者躲避,愚鲁者轻生。其实,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上站住脚,然而往往又对现实甚为不满,心态不佳。可是,如果不好好处理就会被现实社会所淘汰。

    又有另一种人,心怀大志,为了高洁之理想,九死不悔地去追求,成事者固然极多,但败阵者亦为数不少。我赞叹这些人的执著,可是,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些勇者的失败必然有其原因。

    无智乎?非也,无勇乎?非也,无仁乎?无义乎?无礼乎?无信乎?均非也。英雄的气概,君子的风度,这些尽管他都具备,但最终却落得两手空空,满目凄凄。缘由在于少了一点关键性的技能,这些技能人人都能学得会,人人都能做到。但要把这点技能学得精,做得妙,那就需下功夫研磨一番了。

    这点技能是什么?答曰:弹性处世。

    有人要发问:如此说来,人人都要圆滑世故不成?如此说来,世间成事者,刘邦、刘备、罗斯福、威尔逊都是滑头滑脑的人了吗?大概你有所知,又有所不知,我所说的“弹性”二字,正如武林功夫,同为天下神功,有的能使人强健神勇,行侠仗义;有的却让人走火入魔,为非作歹。

    诸君不信,那我来问你:韩信在人胯下钻过,是否这叫圆滑?如若不是,那何以为辱?越王勾践败在夫差手下后,让自己的妻子到吴宫内去做妾,这是不是叫圆滑呢?有人会说这只是取胜的一种战略思考,对,你说得没错,这里所说的弹性处世,其义也在此。弹性处世,并非让你营私舞弊、贪污贿赂、投机取巧。弹性之道,是人生智慧的凝结,它的形式变化多端,可以称为“以屈求伸”,也可称为“以柔克刚”。

    弹性沟通,可以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本领,它是运用智慧来巧妙地为人处世,战胜敌人。

    一个人若是有很大责任心的话,那他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他还要扬善惩恶,为了给人间多一分热、多一点光,他还要去战斗,不仅仅是奉献而已。

    弹性是一种武器,最适用于恶毒之人。当敌人对你开枪射击时,你还是挥舞着大刀长矛去拼命,那显然是在冒险。现实生活中,正直的人往往希图世间有一种纯粹的正义,并且乐意给这纯粹正义涂上一层油彩,之后便如信徒般地崇拜它。这些人的正直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但是,他们还没有能认清这个世界,他们尽管认清了,也是试图用一种虔诚的信仰来掩饰他们心中的恐慌,来装饰他们逃避的心理。因此,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他们善于粉饰现实。

    其实,美丑是相对而言的。丑恶本来就与善良相互对立着存在,有善良必然会有丑恶。老子《道德经》中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这里不是让我们去龌龊着生活,它只是教你一种生活的艺术,战斗的本领。

    历史上有不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例子。世人常讲“忍为贵”、“曲则全”,必定有它一定的道理。

    31.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

    为人处世,首先需要明白二点:

    其一是,人都有自私之心。

    人们制造工具是为了使工具得其所用,在劳动中为人类自己服务;人们说某句话,办某件事,是为了达到他自己的一个目的;人们把商品卖出去,他是为了得到钱或者是为自己赚更多的钱,或者是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或者是实现自己的某一个理想。

    人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圈圈地扩展开去,随着与自我关系的越来越疏远,扩展的圈也就越来越大,这样,人们的社交范围也就渐渐形成。

    父母乃生我养我者也,因而至亲;兄弟乃与我情同手足者也,因而至密。父母兄弟,满足着人自降生以来的第一次关键性的需求,因此,人们往往把父母兄弟看做是与自己关系最近的人。

    但是,如果人们的自私发展到极端,就会不可避免地损害他人,越自私往往损害的人就越多,甚至自己的亲朋及父母兄弟。

    朱元璋为了把国家大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才演出了火烧庆功楼的好戏;权力这个东西,你占得多,我就占得少,宋太祖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杯酒释兵权成了他的拿手本领。

    正确处理私与公的关系,也就是正确看待远与近,大与小的问题。人人都有私心,但有着智慧与愚蠢的区别。愚蠢之人只顾自己之私,不看众人之私,最终引起众人的反感,只能落得个千夫所指。智慧之人不仅见得到自己的私心,也见得到别人的私心,他会千方百计地为众人谋求利益,他的眼光更为阔大。众人得到满足后,自然会称道于他,他自然会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一份,这样整个社会就会进步的。

    其二是,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许多不平等或不公正,但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面对将军还是士兵,每一个人在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这也恰恰是生活的公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什么卑微,但却有卑鄙;也不存在什么高贵,但却有高尚。

    然而,有些人总想千方百计地制造尊卑,有些人也偏偏习惯于逆来顺受。

    于是,才有了这个世界上的并不为少的或狂妄或自卑的悲剧。人所受的伤害最大莫过于心灵的伤害;所受的摧残最大莫过于精神的摧残;所受的侮辱最大莫过于人格的侮辱。但人格并不是别人想侮辱就可以侮辱得了的。人格,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评价与塑造。在霍桑那部著名的小说《红字》里,海丝特·白兰虽因通奸罪而被戴上标志耻辱的红“A”字示众,但是由于她处处为别人做好事,同样是那个红“A”字,几年后在人们心目中却成了德行和人格的标志。

    人格的力量在海丝特·白兰身上表现得那么顽强,不知那些一贯喜欢侮辱别人人格的人,读到这里会有何感想?是的,不是所有的敌视都必须用敌视回敬。人格是金。人格的光辉是任何邪恶、任何势利都无法使其泯灭的。

    当然,自卑并不就是对人格的贬低,但自尊却一定是对人格的提升。

    自尊也并不排斥自卑。一个有着深刻自尊的人,往往在血液里也含有着或含有过深刻的自卑,只不过有人善于把这种自卑化解为一份自尊的动力罢了。

    自卑总是在心里与别人比较,越比越觉得自己渺小,越比越容易失去自己。自尊却不然。自尊并不要求你胜人一筹,自尊只希望你做得比自己认为可能达到的更好。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要穷,穷得像茶,苦中一缕清香。”这是自尊。“要傲,傲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这是自尊。

    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浮华。

    自尊与清高临界。一个人身上如果没有些清高,那他也许很难始终保持住自尊;但一个人如果太清高了,清高到居高临下地俯视人生的程度,那么他不是导致虚无便是变得“假圣人”般虚伪。因此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自尊是骨子里的,骨子里没有,你是怎么也装不出来的。

    以自尊获得他人尊重,是魅力;以尊重他人获得他人尊重,是理解。而想以乞求得到他人尊重,则是愚蠢。

    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别人,需要的是理解和宽容;学会尊重自己,有时还需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

    所以说:“人淡如菊自高洁。”

    所以说:“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

    如果自尊是根,那自重、自爱便是它沉甸甸的果实;如果说自尊、自责、自爱是构筑人格的基石,那么,自强、自立便是人格向上发展的阶梯。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无论人与人之间怎样地温暖与友爱、体谅和理解,灵魂的支撑点却永远在于自己!

    一个总是为物所累、为名所累、为利所累以致失去自尊的人,不是人格的扭曲便是出卖整个人格。

    可悲的是有人明明懂得这一点,却禁不住花花绿绿的诱惑。

    由此,不能不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学做一个人。”

    人格总是在关键时展现,但人格的形成却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可以做凡人,而思索则要学习伟人。

    道理实在很简单,就像“竿越高,你跳得也越高”一样,一个人只要有勇气、有自信,把自己面前的横竿每天清晨都提高一节,那么,你人格的提升也就是必然的了。

    32.毫不迟疑

    人们通常会做决定,因为他们无法容忍迟疑不决,特别是那些刚步入20岁的年轻人。我们的社会期待年轻人在他们多数还不清楚想要什么的时候就做决定、做计划,并且实现它们。于是,有些人在他们还犹豫不定时就做了选择,即使此举毋宁是最糟糕的,他们还是会觉得解脱,感觉比较好过,但是很快地,他们会发现更不好受。

    □    迟疑不决是成长的一个阶段

    迟疑不决有时会让年轻人感觉混乱。但是通常在一阵子的困惑之后,他们就有可能放弃旧的想法和偏见,让问题更清晰可见,把目标加以重整,依新的次序来做决定。因此,犹豫不决可能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成长阶段的开始。

    □    不要妄下决定

    草率地做决定只是逃避自我怀疑,但是只能暂时把那些疑惑藏起来,它们后来会在别人面前再次浮现,变成更棘手的难题。因为拖延的问题等到再次面临时,就需要费更大的劲了。当重大决定出现在面前要你定夺时,试图逃避就永远无法解决问题,而没有妥善处置的小决定,最后也会成为超过你力所能及的重要决定。

    当面对你似乎不怎么清楚的情况,也无法决定哪一个选择最好,你可以有多种选择:

    ●你可以完全逃避问题。

    ●你可想办法弄到更多信息,或接受更多教育,花更多时间重新考虑。

    ●如果还是不能决定什么是最好的,你可以决定何者最糟,避免它。

    只因为某个决定不能使你快乐,并不意味它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一种决定会让每个人都高兴,你只能选择使目标完成更为容易的决定。

    假如你不知道你的目标为何,就别妄下决定。

    33.理智对待赞扬

    赞扬甚易,但不要以为所有的赞扬都有效或都受到欢迎。它同批评一样,是需要技巧的。同时,谄媚和赞扬不是一回事。接受赞扬就像接受礼物一样,对有些人来说是难乎其难。如果你不羞辱送礼的人,那么你也不要羞辱那些不接受赞扬的人。以下要诀将教会我们如何赞扬别人和接受别人赞扬。

    □    分清赞扬和谄媚

    谄媚是指你赞扬对方某个优点,而对方根本不具备这个优点。而赞美则是有根有据的,它使人感到温暖和受用。你说:“你个子真高,越看越像个领袖。”这是谄媚。若说:“你是个长于分析、精于决策的人”,这才是赞扬,赞扬要让人当之无愧。

    □    找准机会

    有人不赞扬别人,因为他认为对方达不到标准。也有的人认为惩罚比赞扬更有效。还有人认为你表现优秀是理应如此。一位丈夫深爱他的妻子,但40年间他没说过爱她。许多老板对员工并不表扬,他们觉得让对方继续在这里工作就已经说明问题了。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应该时时赞扬别人的嘉言美德,沉默是不可取的。

    □    赞扬情感上的美德

    对于对方在情感方面表现出的美德,你也要给予赞扬,这样会使当事人感到温暖。思维明晰、勇于认错、诚实可靠等都值得你赞扬一番。

    □    学一学部队授勋

    士兵会因为种种理由获得勋章,它表示认可当事人的努力,保证工作和让当事人有归属感。这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你的赞美就如同部队向士兵颁发的勋章,其作用不可低估。

    □    把赞扬回送给上级

    上级常常赞扬下级而自身很少受到赞扬,这并不表示他们不需要发自内心的称许。在一个授勋典礼上,一位上校赞许了他的长官,他的长官高兴得满面春风,他说:“这是这一天,不,是这一年中最高兴的事。”上级很少听到赞扬,如果你有意如此,可马上说出来。

    □    不要自我吹嘘

    不要把赞扬别人变成自我吹嘘。比如你说:“你干得不错,大家借此会对投资法有更完整的认识。”这会让对方很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在自诩为这方面的专家。你可以这样说:“你的分析真是非常精彩,这样的分析我头一次听到。”

    □    以赞扬树立权威

    赞扬要弄清对象,如果当事人对你毫无敬意,你的称赞会变得无关痛痒。你可以赞美别人,但不要弄错时间、地点、目的和对象,这才会逐渐培养成你的权威感。

    □    不赞扬有时意味着批评

    下属的工作经常得到上司的赞扬,当他对你设计的封面缄口不言时,你应该想到:他一言不发肯定是对此不太满意。

    □    在无所求的情况下赞扬对方

    当你说:“你的报告写得真好,你能花点时间帮我抄一份吗?”对方肯定会紧锁眉头。称赞应是目的,而不应是要求得到什么东西的手段。

    □    赞扬个体而非集体

    在称赞时你要称赞个人而不要称赞团体,你称赞团体会让干具体事的人感到自己默默无闻。你应该说:“我向张表示衷心感谢。”而不要说:“我向业务部表示感谢。”

    □    称赞要具体

    含糊的赞扬远不如具体的称赞效果好。你如果说“你把客户照顾得很好”就不如说“你很能控制情绪”。

    □    有时要赞扬事而不要赞扬人

    不要说:“珍珍,你真是思考周到。”而要说:“你把午饭送来真是考虑得非常周到。这会使我省出许多时间来干工作。”含糊地赞美,对方可能不知道他们做对了什么,他们会觉得这个称赞不着边际,他们会因为不知道你欣赏什么而没法再重复自己的行动。

    □    别忘了加“你”

    大公司赞美会提名道姓,比如,“王先生,多谢你光顾。”个人之间的称赞也应如此,即千万不要忘记加上“你”,你要说“你真为大家出了一个好主意”,而不要说“好主意”。

    □    指出对方行为的正面作用

    如果你无法明确称赞,可以指出对方行为的正面作用。例如,你可以说:“你做的工作对开发新产品很有帮助。”

    □    别提负面结果

    赞扬之后再加上一句提及负面结果的话,会使你前功尽弃。如对方草拟了一份合同受到你的表扬,你就不要再加上一句对方不爱听的话。

    □    批评也要有

    如果你经常报喜不报忧,那么如果你没有看到确实该表扬的事就不要轻易去称赞。只赞扬不批评会使人认为你的赞扬没什么了不起。适当时机批评一下,别人才会重视你的赞扬。

    □    不要用赞扬一个来批评另一个

    用赞扬一方的工作来批评另一方,会使受批评的一方愤愤不平。有的父母当着儿子夸女儿乖,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    当对方接受赞扬不知所措时再问一个问题

    当对方对你的赞扬不知所云时,你可以再问一个问题,这会促使对方思考。比如你赞扬他生意做得好,对方一时明白不过来,那你不妨再提个问题:“那个客户以前来过吗?”

    □    利用第三者传递赞扬

    利用第三者把赞扬传递给对方,对方会对此深信不疑,因而干劲更高。企业经理会说:“李薇在哪儿,她上周的业绩可真是惊人!”

    □    耳语赞美别人

    你用耳语赞美别人,并“无意中”让对方听到,他会对此深信不疑。

    □    不要赞扬过头

    赞扬比批评作用大,但光赞扬不批评也不行,那就好像你的汽车只能进不能退。赞扬过头会使我们不敢明确指出对方错误的严重性。

    □    不要把赞扬原物奉还

    那会使对方觉得你不领情,不理解对方的良好用意。对方说你的发型漂亮,你不要对对方说:“你的发型看来也很漂亮。”

    □    不要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会使对方以为你不识抬举,会让人觉得赞美错了,会让人认为你在拒人于千里之外。因此,不要在受到赞美时说:“这其实没什么。”

    □    接受赞美

    不接受赞美会使对方有冷水浇头的感觉。你要学会接受赞美,优雅地向对方道谢。赞美不会天天有,要珍惜它。

    34.情商与智商的不等式

    艾萨克博士以前在部队服役时,曾接受过一种全体士兵都参加的智力测验,他获得了160分的高分。要知道,基地上从没人见过这么高的分数,而且标准值才是100分,于是艾萨克理所当然地被称为天才。

    众口一词的称赞并没有改变艾萨克的境遇,第二天,艾萨克仍是一名列兵,最高职务也不过是担任伙食值勤员。

    然而,实际上的问题是:智商高又意味着什么呢?

    举个例子吧。过去有位汽车修理师,他不大可能在智商测验中得到超过80分的成绩。所以艾萨克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比他聪明得多。然而,每当艾萨克的汽车出了毛病,艾萨克总是急急忙忙地去找他,焦急地注视着他检查汽车的相应部位,对他的分析如聆神谕般洗耳恭听——而他总是能把艾萨克的汽车修好。

    那么,如果让这位修理师来主持智商测验,结果就会表明艾萨克是一个笨蛋。而且艾萨克也真的会是一个笨蛋,如果不让艾萨克使用从学院里学习来的语言技巧,如果艾萨克不得不用双手去做一些复杂而艰苦的工作……艾萨克干得肯定很差劲。

    再来谈谈艾萨克的汽车修理师吧。他有个习惯,每次见到艾萨克都爱说些笑话。有一次,他从引擎盖下抬起头来说:

    “博士,有一个又聋又哑的人来到一家五金店买钉子,他把两个手指头并拢放在柜台上,用另一只手做了几次锤击动作,店员给他拿来一把锤子。他摇摇头,指了指正在敲击的那两个手指头,店员便给他拿来了钉子,他选出合适的钉子就走了。那么,你听好了,接着进来一个瞎子,他要买剪刀,你猜他是怎样表示的呢?”

    艾萨克举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做了几次剪刀动作。修理师一看,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啊!你这个笨蛋。他当然是用嘴巴说要剪刀呀。”接着他又颇为得意地说,“今天我用这个问题把所有的主顾都考了一下。”

    “上当的人多吗?”艾萨克急着问。

    “不少。”他说,“但我事先就断定你一定会上当。”

    “那为什么?”艾萨克不无诧异地问。

    “因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知道你不会太聪明的。”

    世界上受过高等教育、肩负光荣使命的人很多,可是,很多这样的人因为缺乏机智与常识,竟然连在社会上立足谋生都很困难。

    不久前,在澳大利亚的一个牧场中,人们看到有三个大学生在那里打工。这三个人中,一个来自剑桥,一个来自牛津,还有一个是德国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人们都非常惊异:居然让大学生来看管家畜!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要做领导众人的领袖,而现在却在这里“领导”羊群。牧场主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个大老粗,对什么书本、理论一窍不通,却知道怎么饲养牛羊。他雇佣的这些学生,虽然满腹经纶,能说好几门外语,可以讨论深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可是,要说挣钱却不能和一个老大粗相比。他整天谈论的只是他的牛羊、他的牧场,眼界十分狭隘,但他却能够赚大钱,而那些大学生却连谋生都很困难。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的目的不在它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够获得的处世智慧。”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

    书本和大学里的文化教育确实可以使人提高,但这种文化常常是论理意义上的文化,它的获得常常是以牺牲人的活力和个人意志为代价的,仅仅有书本教育,会使人实际的技能得不到发展,最终这方面的潜能会被扼杀。

    与一个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却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熟知人情世故的文盲相比,那样的学生显然是要打败仗。一个大学毕业生常常会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分量,他往往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王国里,而这个王国实际是没有那些人情世故的位置的。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真实世界,往往并不在意他拥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和渊博的学识。时代的弄潮儿并不是那些满腹经纶却不通世故的人,而是那些能适应现实的人。

    决定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不仅仅是智商,还要包括情商,在实际工作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口才等都显得比一个人的智商更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这种综合性的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在《哈泼斯》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情感智能,即“社会智能”,一种理解他人并能“对人际关系作出明智反应”的能力,认为这本身就是人的智力的一个因素。

    近年来,得出类似结论的心理学家逐渐增多,他们把人际关系技能纳入其情感智商的基本概念中,情感智商则扩展为5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自我觉知——当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察觉——乃情感智商的核心。监控情绪时时刻刻变化的能力是自我理解与心理领悟力的基础。没有能力认识自身的真实情绪就只好听凭这些情绪的摆布。对自我的情绪有更大的把握性就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更准确地决策婚姻、职业之类。

    (2)管理自我,调控自我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地适度。这种能力建立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这涉及到如何自我安慰,如何有效摆脱焦虑、沮丧、激怒、烦恼等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侵袭的能力。这一能力的低下将使人总是陷于痛苦情绪的漩涡中;反之,这一能力高者可从人生的挫折和失败中迅速跳出,重整旗鼓,迎头赶上。

    (3)自我激励,这是指服从于某目标而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要想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励、自我把握、发挥创造性,这一能力必不可少。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有情绪的自我控制——延迟满足,压抑冲动。能够自我激励,积极热情地投入,才能保证取得杰出的成就。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更有效率、更富于成效。

    (4)识别他人情绪,是在情感的自我觉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能力,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能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这一能力更能满足如照料、教育、销售或管理类职业的要求。

    (5)处理人际关系,大体而言,人际关系艺术就是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人际关系能力可强化一个人的受社会欢迎程度、领导权威、人际互动的效能等。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者,凭借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即可事事顺利,他们也就是所谓社会明星。

    一个中型的高科技产业登广告征求一位总经理特别助理,这个公司规模不大但是潜力无穷、福利好,所以有许多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士前来应征。

    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初审后所挑选出来的应征者。由于每位应征者的学历都不错,所以一时难以取舍。当最后一位应征人员进来面试时,总经理因为有些累了,所以看起来一副疲倦的样子。

    “贵公司的装潢设计非常特别。”这个小伙子一坐下来,先说了这么一句话。

    总经理本想打个呵欠,听到这句话,觉得有趣地抬起头来反问:“哦!你倒说说看怎么特别。”小伙子就说:“这位设计者着重实用,很聪明地运用不大的空间。所有的柜子、书橱都是隐藏式的。而且顾及员工的视力保护问题,很用心地设计灯光……”

    总经理点点头说:“嗯!你很会观察。”

    你想,最后是谁被录取了呢?对!就是这最后一个小伙子。你认为小伙子真有两把刷子是吗?其实说穿了,是他比较懂得沟通的艺术。

    小伙子在等待面试时,就先和柜台的小姐聊天,得悉这家公司的装潢全都是由总经理亲自设计,再要求装潢公司定作的。于是他仔仔细细、里里外外地观察装潢的优点,记在心里。面试时先引起对方的共鸣,这样一来,是不是要比其他正襟危坐,等待主考官询问的应征者要高明得多,而且让人印象深刻呢?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单要有高智商,还要有高情商。想要做一个总经理的特别助理,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比任何学历都重要,沟通技巧高超的他能不被录取吗?

    35.魅力是对心的征服

    一个人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会折射出他的素质修养品行,都将影响到别人。别人对他的评价好与坏,可以说这一因素占了很大比重。

    我们与人相处,有些人虽然话不多,但我们却喜欢和他呆在一起,因为他能让你感到轻松愉快;有的人逢人便滔滔不绝,夸夸其谈,这不但不让我们喜欢,反而令我们十分讨厌,总想与之拉开一段距离。有的公司职工干部精诚团结,公司搞得红红火火,他们尊敬自己的公司领导,情愿鞍前马后效劳;有的公司,职工干部工作不积极,互相扯皮,人心涣散,致使工作无法开展。出现这些不同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主要就是人的素质修养问题。

    有时我们确实感觉得到,有一种人,无论出现在哪儿,便立即成为众人瞩目的核心,即使他们不言语,就那么站着或坐着,也带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甚至还能令人毫无保留地对他产生信任感。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独特领袖气质的人。只要是周恩来总理出现的场合,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那无形魅力和形象中透露出的威严。他那风趣幽默的谈话,和蔼可亲的微笑,亲切的问候,都令人感动至极。而毛泽东主席的形象气质,更具天生领袖风度,就是那些外国公民也无不以曾亲眼目睹其风采而倍感荣幸。

    气质与外貌漂亮与否并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看你能否通过你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语言等展示你迷人的个性气质。真正能打动人的是气质,而不是外貌的漂亮。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精神抖擞,情感丰富,口若悬河,表情自如,显示出超人的才干和气质,他们的谈吐就能博得听众的喜爱和青睐;有的人窘迫不安,语无伦次,面部表情麻木,手足不知如何放置,让人大失所望。这两种气质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自我形象,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理想自己”。“理想自己”往往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尽管这些人来自于不同地方,成长在不同环境,各自具有不同的自我形象,但他们也许具有一些共同点,如仪表的俊美,丰富的情感,敏捷的思维,畅达的语言等等,而且都希望给对方留下亲切善良、聪慧正直、才学渊博的印象。但是,不管“理想自己”是多么完美,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争取在表现自己的魅力中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么,怎样才能体现这种独特的气质呢?简单地说,可以通过我们身体的努力来体现,如站姿或坐姿,走路的姿态,说话抑扬顿挫或诙谐幽默,与他人谈话时的专注程度,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自然而不做作,随和而又充满机敏,由此所透露出来的权威感,会产生一种无形的魅力,一点一滴地注入对方的心田,在他们的心里产生连锁反应,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被征服。

    在表现魅力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自信。自信是基础,它是使人情绪定位的核心,对能否发挥作用至关重要。当双方彼此面对,互相注目时,或者面对众人讲话,也许因为环境的变化或多或少地引起一些紧张感。但它有助于让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思考。如果过度紧张,往往会影响发挥,使自己的意思不能完全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自我调控,强调自信就十分重要。这时要充分看清自己的优势,保持头脑清醒,绝不能流露出半点的不安和胆怯。稍后,这种紧张感会慢慢消失,所以应注意随时调整好自己的音调,节奏与表情、动作配合,随意自如地发挥自己的魅力,才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生活中,你稳重的步伐,充满自信的表述,从容不迫的应答,随意自如的动作……这一切,都会使别人觉得与你相处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有了这种感觉,他就会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谨慎小心,对他千万不能失礼。”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就已成功大半了吗?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一个唱片公司倾全力塑造一位年轻的偶像男歌星,除了进行长期歌唱技巧训练之外,还安排了服装仪容训练、说话技巧训练,希望能够让这位新人一炮走红。

    长期训练下来,新人果然脱离了他的青涩,上电视节目宣传时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圈可点,不亚于主持人。服装仪容更是光彩夺目,看不出丝毫的瑕疵。

    但是没想到努力了两年,耗费了许多成本,却不见新人成为偶像。

    唱片公司老板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了一位造型高手重新为他塑造形象。

    高手一出手,情况就不同了,短短不到几个月,新人就红遍了各地。

    高手到底是用了什么特殊训练,让新人翻了身?

    说穿了,高手不但没有再训练,反而停止了一些塑型课程,衣着也简单了。

    他尽量拿掉了新人的包装,他要求新人恢复大男孩子原有的青涩模样,不要故作老成。

    新人去除了包装,在舞台上有时结结巴巴,遇到了敏感的问题还会脸红的模样,让歌迷们心疼怜惜,说起话来欲言又止的模样更是让歌迷们心动。

    造型高手出招,看不出有什么招式,却塑造了一个最美的造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自然的东西才具有个性,才能与众不同,才具有强烈的人情味,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当我们用大量的包装涂抹掉它本来的面目,它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

    36.让别人永远觉得你新鲜

    如果一个人每天过着怠情懒散的生活,朋友会逐渐远离的。作为一个人,就该拥有尊严的人生,不断向未知世界挑战。事实上,向未知之事积极前进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一种经验,让人佩服,一个人交友的范围愈广,愈会振奋自我挑战之心,否则别人会觉得你的魅力愈来愈褪色。

    诗人拜伦塑造了风流浪漫的唐·璜,诗人自己也可以说是人间的唐·璜。但是他比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多了一种不幸,他是一个瘸子。尽管他终生残疾,却引来无数淑女美妇的青睐,甚至为他而神魂颠倒。拜伦曾不无自负地说:“自特洛伊战争之后,还没有一个男人像我这样被抢夺过。”他简直成了男性的“海伦”。

    是什么勾魂摄魄的魅力,使众多女子毫不介意他生理上的缺陷,而对他倾心痴迷呢?诗人的气质风度,脱俗不凡的个性异禀,这些无疑闪耀出了魅力光彩。当然更有一样不可忽略的特质——那就是他的才华横溢。

    当时的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不乏风流倜傥的美男子,但在众多痴迷拜伦的女人眼里,他们同瘸子拜伦相比黯然失色。拜伦若是毫无才华的平庸之辈,纵然他如何风流如何会调情,恐怕也绝不会有那样吸引异性的神奇魔力。

    才华、学识,是一种魅力。富有学识的人,从来就很受人们的赞赏和倾慕,学识能使他们获得一定的声誉,而超群的学识才华所赢得的成功,则更能使他们声誉卓著。女人往往最崇拜这样的男人。因为,“男人的声誉在女人眼里,犹如一朵光彩照人、遮丑掩疵的红霞。”“一俊遮百丑”,有卓越的才华,甚至可以弥补身体自然素质方面的不足。

    一个人读书读多了读活了,思想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而这将深深地改变着你的气质,影响着你的形象。

    有些人年轻时凭着英俊或率真,尚有几分可爱之处。但随着韶华流逝,除了徒增老态、暮气、平庸和懦弱之处,别无所有,这样的男子是不会有什么魅力的。

    而许多浅薄的人恰恰忘记了:真实的魅力,最深刻的感人力量,往往来自千锤百炼,只有经过多少尝试,多少思考,多少百折不挠,方才焕发在人前。内涵,同样是后天努力培养的结果。

    有一位作家曾说:“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努力的人。”

    内涵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工夫,它有赖日日夜夜不停的琢磨,并没有可投机取巧的方法。

    《孙子兵法》中说:“吾闻拙速,未闻巧者久矣。”聪明的、巧妙的方法,看起来很快,其实也许是最慢、最笨的途径。

    真实的内涵,需要时间的陶冶,更需要丰富的学识和智慧的感悟。有魅力的人物所散发出的光彩,最持久、最深刻的一种,来自内涵。而内涵正包括了一个人的见识、修养、能力等许多方面。

    见识狭窄的人,也像井底蛙一样,不论他自己如何自吹自擂,别人见了只觉得可笑。而见识宽广的人,即便一言不发,也自然有令人折服的力量。真正见识过世界的青蛙,会收敛起自大与浮夸,不由自主地显出深沉的气质,那就是真实的内涵——一种确实的吸引力。

    37.充满活力的笑睑比衣着更重要

    微笑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自信的标志,也是礼貌的象征,微笑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公关小姐、售货员、政工干部,之所以能赢得人心,深受人们喜爱,往往是因为他们具有动人的微笑。

    有一位作家曾说:“笑是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你要说服的对象中难免有爱发脾气者,有刻薄挑剔者,有出言不逊、咄咄逼人者,也有与你有隔阂芥蒂之人。对付这些难对付的人,含蓄的微笑往往比口若悬河更可贵!”而对别人的胡搅蛮缠,粗暴无理,只要你微笑冷静,你就能稳控局面,用微笑减缓对方的刺激,以微笑化解对方的攻势,从而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摆脱窘境。

    首先你每天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你在出门上班之前,若与妻子发生争吵,毫无疑问你整天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候要尽量做一些使心情开朗的事,设法让自己快活起来,转烦恼为愉悦。

    你的微笑也要充满活力,从微笑的眼睛中表达出真挚,没有人会喜欢“皮笑肉不笑”的笑容,你的笑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笑。

    说话时,也要有活力。用开朗的声调讲话,旁人一定会被你的情绪所感染。

    数年前,一位《美国杂志》的编辑,写纽约某银行家的传记。他访问了银行家的一位朋友,请他解释银行家所以成功的原因,据那一位朋友说他的成功得力于他那动人的笑。这似乎有点夸张。其实确实如此,因为他具有很多人所没有的一种额外资产——热情和悦动人的笑容。有了它,立刻能取得一个人的信任;也可以立刻博得一个人的好感,因此带给他事业的成功。

    俗话说:“人无笑脸莫开店。”进入商店,如果你看到的是售货员一张冰冷的脸,我相信你是绝无购物的热情的。同样,在交际中,你若总以冷脸面对待朋友,也是难以激起他们的好感的。而如果你总是面带微笑,很喜欢和朋友在一起,这样就可受到朋友的拥戴和欢迎。

    奥渥斯却教授在《人类行为的影响》一书中写着“喜悦产生喜悦”。如果我们对对方发生兴趣,同样的,对方也会对我们发生兴趣;如果我们对对方露出不悦之色,同样的,他们在内心或外表也会对我们不满。

    威廉·怀拉是美国推销人寿保险的顶尖高手,年收入高达百万美元。他的秘诀就在于拥有一张令顾客无法抗拒的笑脸。那张迷人的笑脸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苦练出来的。

    威廉原来是全国家喻户晓的职业棒球明星,到了四十岁因体力日衰而被迫退休,而后去应征保险公司推销员。

    他自以为以他的知名度理应被录取,没想到竟被拒绝。人事经理对他说:“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必须有一张迷人的笑脸,而你却没有。”

    听了经理的话,威廉没有气馁,立志苦练笑脸。他每天在家里放声大笑百次。邻居都以为他因失业而发神经了,为避免误解,他干脆躲在厕所里大笑。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他去见经理,可经理说:“还是不行。”

    威廉并不泄气,仍旧继续苦练。他搜集了许多公众人物迷人的笑脸照片,贴满屋子,以便随时观摩。

    为了每天进去大笑三次,他还买了一面与身体同高的大镜子摆在厕所里。隔一阵子,他又找去经理,经理冷淡地说:“好一点了,不过还是不够吸引人。”

    威廉不服输,回去加紧练习。有一天,他散步时碰到社区的管理员,很自然地笑着跟管理员打招呼,管理员对他说:“怀拉先生,你看起来跟过去不大一样。”这句话使他信心大增,立刻又跑去见经理,经理对他说:“是有点味道,不过那仍然不是发自内心的笑。”

    威廉不死心,又回去苦练了一段时间,终于悟出“发自内心如婴儿般天真无邪的笑容”最迷人,并且练成了那张价值百万美元的笑脸。

    笑脸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法宝。迷人的笑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使人解除心灵上的戒备。

    38.正确对待批评

    毫无疑问,无论批评出自你的老板、同事还是家人,它都会使你变聪明。面对批评你怎么办?情绪化地排斥它?客观地肯定它?建设性地运用它?还是理智地拒绝它?下列要诀将教会你如何对待批评。

    □    考虑一下批评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由于不同原因经常受到批评。有的是嫉贤妒能、恶语伤人,有的是无的放矢、无中生有,有的则是出自一片善意。对于批评的声音,我们似乎很难归纳或浓缩出一个适用的通则。事实上,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批评的价值。批评尽管是一种负面的沟通,但有它要比没有好,它可以提供信息,发现错误,不断改正缺点。你可以接受它,也可以不接受它。但如果出于善意,你不妨接受它。

    □    最好的也难免遇到批评

    我们只是普通人,而即使是富贵贤达也会受到批评。宗教领袖、国家首脑、电影明星,谁能摆脱批评?批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    判断一下对方的批评是否是建设性的

    有的批评是建设性的、出于好意,有的批评则相反。这不难分辨,你可以通过对方的用词、情绪、体态及主要内容来判断。当然,有人言不及意,这就要动点脑筋。

    □    情况不同,反应也应不同

    在一个团体中,团体受到批评你可以置之不理,你可以尽快地叙述事实,表明立场,然后转换话题。如果是针对你并对你有很大影响的批评,你就要花点时间辨明真伪,阐述立场,说明事实真相。对私下谈话中的批评,可以畅所欲言地和对方交流思想。

    □    把批评安排在自己的地盘上

    当老板说“想和你谈谈”时,你要把“谈话”安排在自己的办公室,这样既有利你掌握时间和节奏,又能对外保密。此外,在别人的地盘接受批评,你会有受训斥的感觉,在自己的地盘则不会。

    □    自己不要一触即发,立即否定对方的批评

    成年人有时也跟孩子一样:“你干吗?”“不是。”“就是你!”“就不是!”这就是孩子的反抗。当别人批评你时,你不要说:“我对你说的这件事并不了解!”或者“你错了,我再也不想和你谈这件事。”

    □    不要立刻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是人们面对批评时的自然反应。如你的同事批评你说“图画得太马虎,许多重要的东西没画上”,你可能马上会说对方“头脑有问题”,并举例说对方更是马虎透顶。这样发展下去,是非自然无法弄清。

    □    不要听而不闻

    有些人面对批评听而不闻,把批评当成了耳旁风,行动上一成不变,依然如故。他们会说“下次运气会好些”之类的话,但不会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    不要触及痛处就反应过激

    接受自己,坦然正视自己,包括缺点。你改不了经常迟到的毛病,别人提出来,你就会反应过激,因为触到了你的痛处,你受不了。其实,你应该用深呼吸的办法平静情绪,然后作出适当的反应,否则争吵会逐步升级,直至双方都失去理智。

    □    保持情绪平稳

    当批评不期而至时,它会给你重重一击,让你情绪激动,出奇地愤怒,或自怨自艾。这不合适。你应该花点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深呼吸,玩玩眼镜或计算器,如果可能也可以散散步,打打球,或者换个环境,这样可以平衡情绪,保持思维清晰。

    □    承担责任而不接受指责

    权力大而职务高的人会因自己不直接负责的事情而受到批评,因为他们代表公司,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这样回答对方:“你是对的,这事不该发生。”“我先调查一下,发现问题会及时解决”或“我同意做下列改进”,你不要说:“这不是我的错,这事儿谁干的?”推卸责任会让人对你失去信心。

    □    不要视别人的批评为“绝对真理”

    批评只是批评者自己的一人之见,只有你才知道正确与否。别人说你“没进步”时,如果没有真凭实据的话,你就不要认真。即使对方权势再大也要如此。

    □    把意见和事实分开

    对方的批评意见要有事实依据,否则你可以否认和说明自己的意见,你还可以请他拿出证据,有道理再接受也不迟。

    □    不要打断对方,要学会倾听

    别人提出批评时,要让对方说完,以取得完整的信息,然后再说明自己的看法,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那样会显得缺少接受批评的度量。并有可能激化矛盾。

    □    判断批评的出处

    在你判断批评否有建设性的时候,你要判断一下批评的出处,评估一下对方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看他有没有批评你的资格,有了判断之后,你才可以知道他的批评可信与否。有时候批评的来源不清,你这时要深究一下,因为有时有的人不愿直接得罪你而假托别人对你提出批评,这时候你可以说:“为了决定是否将这个批评接受下来,你能告诉我是谁提出来的吗?”

    □    考虑一下对方的情感背景

    当对方批评你时,你要考虑一下对方的情感背景,也许他是找你出气,也许他是嫉贤妒能。如果是这样,稳住对方而不要在意他的批评,那可能是气话或假话。等对方平静之后,看他是否还这样说。

    □    自问一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看法

    别人对你批评时,你可以先自问一下,是否其他人也对你有类似的评价。如果你的夫人和你的老板一样都认为你办事拖拖拉拉,那么你可能就真有这么一个不良的习惯,老板这方面的批评就有些道理。

    □    承认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承认错误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改进工作,并使对方停止攻击自己。

    □    要求对方给一个思考的时间

    你如果不能立刻断定对方的批评正确与否,可以要求他让你想一想再回答,你可以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否有道理,让我考虑一下,咱们下午再谈怎么样?”这样,可以避免冲突升级,同时,你下午的谈话也会深入而合乎逻辑。

    □    对别人有益的批评致谢

    对方的批评如果是善意的和有益的,向他致谢,这样可以显示你的气度。

    39.正确倾听

    是否学会倾听决定了许多事情:能否做成生意,能否得到工作,能否通过考试,甚至——能否得到爱人。然而倾听却得到了一个“被动”的名声。不,不是这样,倾听简直就是成功的“先声”。

    □    坚定倾听他人说话的愿望

    许多人之所以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纯粹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倾听他人说话的愿望。他们完全被“自我”主宰,喋喋不休地述说以希冀他人的理解。他们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和想要说的话上了,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当然也没有愿望)听听别人说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师以及其他的权威人士也经常给我们一些误导,使我们无法养成健全的听话习惯。他们传递的错误信息包括:“不要理他”、“只要你将头转过去,他就不会来烦你”以及“他只是在说气话,千万别当真”等等。事实上,除非能下定决心,否则我们不可能完全搞懂别人的意思。

    好好地听别人说话会有哪些好处?首先你可以得到最新信息、赶上潮流、摆脱困扰;其次它可以增加你说话的分量。这也是增强你的谈判优势、使你的话更具影响力的关键。最后,你会获得别人的喜爱与欢迎。所以下这样的决心是给自己和别人的一份大礼。

    □    采取开明的态度

    除了决心之外,我们应当对新的信息与新的潮流持开明的态度。正如好的医生善用他的听诊器搜集病人体内的各种情况,我们也应该重视不同意见,使自己能做进一步的思考。

    □    正确地过滤信息

    我们平常就对许多事情养成了听而不闻的习惯。当电视节目主持人请观众继续收看广告的时候,多数人不是趁机上洗手间,就是到冰箱拿瓶饮料。这通常不会造成什么损失。但是如果你拒绝依照空中小姐的提醒在下机以前检查个人随身携带的行李,好么很可能要花上2倍的出租车钱与出差的宝贵时间。所以,应该经常地检查我们的“听觉过滤器”,正确地过滤信息。

    □    让对方明白你重视他们的看法

    好的业务员经常发现听顾客说话是交易成败的关键,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个原则同样适用其他的企业经理人。

    □    避免用听话作为“开溜”的准备

    有些人是基于以下的理由假装在听别人说话: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怕说错话、累得要命以及不想和说话的主题有所牵扯等等。他们眼睛看着你,但耳朵却没有听你讲些什么。事实上,已经“逃离”交谈的过程。如果你也有同样的习惯就得特别当心,因为这种倾听和真正的倾听有很大差别。后者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同时还要适时地发表你的想法。如果被对方发现你心不在焉,即使他继续和你交谈,心中也必然充满厌恶之情。

    □    热诚地聆听

    有些人喜欢抱着冷漠的优越感或批判的态度听人说话,同时,他们也爱用同样的态度与人谈话。这样的态度使人无法与你坦诚相对,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当然,热诚地聆听与口头敷衍有很大差别,所谓的口头敷衍诸如:“没关系,你只是一时冲动罢了。”“没必要那么担心,事情自己会好起来的。”这样的话对别人可以说是毫无帮助,而且可能给对方造成挫折感:自己的判断原来整个没价值,自己担忧的事情原来都是“没关系”的!

    热诚地聆听与此不同,它是给人更多的关怀与启迪,使人在真诚的气氛中重新获得勇气,找回自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倾听事实之余也要注意对方的感觉

    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洛吉斯指出,医生要治好病人除了妙手回春的医术之外,必须让病人认为医生真的关心他。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掏大把钞票看心理医生的原因。事实上,这些医生能做的,朋友也都能做。只要你能注意别人的感觉,对方就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    注意找出背景因素

    任何话语和感觉必然有它的背景因素。找出背景因素才不会出现谈话不对路的情形。

    例如你的朋友向你表示他还无法下决心买下某栋房子。真正原因可能是他的职位岌岌可危,随时准备卷铺盖走路。如果你不试着找出这个重点,很可能会就房子和他说上半天。不了解一个人的经历及生活状况,就无法正确理解他话中的真正含义。因此,找出背景因素是对别人的话做出恰当回馈的关键。

    □    “听清”对方没有说出的话

    为什么你的朋友不肯告诉你某件特殊的事情?为什么老板没有提到工程进度延误的问题?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可能和已经说出来的一样重要。

    □    归纳对方说话的重点,而不是单纯地加以重复

    有些人总爱重复别人的话以表示自己在注意听,这样做并不能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归纳重点表示了解,单纯的重复则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两者之间有着重要的差别。归纳重点能使讲话的人重新思考他的论点是否有问题。

    归纳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进行:话语、感情以及没说出来的话语及感情。当然你不需要每次都归纳对方的讲话重点。以下场合是这么做的适当时机:双方的情绪都很强烈;双方都认为有必要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以及有一方希望得到新的观点等等。归纳重点的好处在于告诉对方你了解他的意思,确定对方的想法并有助于思考下面的行动步骤。

    □    全神贯注

    讲授沟通技巧的教授经常在课堂上做这样的实验:他请发言的同学到教室外头准备,然后告诉留在教室的同学待会儿要表现出各种漫不经心的样子。当发言者回到教室的时候,他一边讲一边看到同学有的以手托腮,有的半躺在椅子上,还有的眼睛看着窗外。

    要不了1分钟,发言者就会感到非常不满,甚至怒不可遏。他的声调完全走样,因为他知道其他同学根本没在听他讲些什么。这显示发言者多么在意听者的身体语言。因此记得当别人和你说话的时候,他必然希望你有个比较注意到他存在的姿态——身体微向前倾,同时目光注视着他。你不是光用耳朵,而是用整个身体去听对方说话。

    □    借由评论别人的身体语言来鼓励对方发言

    有些人生性害羞,必须有适当的鼓励才会同别人交谈。评论他的身体语言是个不错的方式。这样的话包括“你好像很兴奋”以及“你笑得真可爱”等等。虽然对方未必就会张嘴说话,但是他一定能够感到你邀请的诚意。

    □    反问对方问题,促使他做进一步的思考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同事走进你的办公室说有个问题想和你讨论,当他说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停下说“噢,有了,我想到了一个主意。对不起打扰你。”接着就走出办公室。原来在陈述问题的同时,他已经自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可以通过提问题来帮助对方思考,使他们有理由大声地自言自语。事实证明,许多人因此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    先照顾对方感觉再谈实际问题,顺序不要颠倒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冷静一下,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个下意识的典型反应。然而当一个人生气、害怕或受到挫折的时候,这么说不见得最适当。你应该先照顾对方的感觉再谈实际问题。负责售后服务的业务代表最有这方面的经验,谈判桌上的高手也是这样。

    违反这个原则可能使你失去一位顾客或一笔合同。先设法让对方的情绪平定下来,接下来一切好谈。

    □    不要随便替别人的话“贴标签”

    我们经常用不同的字眼形容同一件事:别人的“忧虑”对你来说可能只是“关切”;当别人说“生气”的时候却觉得是“害怕”。一旦你为别人的话贴上“标签”,你将会按照这个特定的“标签”去理解对方其他的话语。所以在这么做以前一定要想清楚。

    □    将对方偏离主题的话当做新的主题

    在交谈的过程当中,对方的话有可能偏离主题。这时你千万不可等闲视之,因为它显示了当事人心里的真正想法。如果你能够就新话题与他交流看法,他将非常感谢。

    □    不要理会情绪化的字眼,直接探索对方的真意

    这类字眼包括“官僚”、“不公平”与“完全漠视”等等。如果你太在意,就很容易错失对方的主要意旨。先从头到尾听完对方的话,接着你尽可以在心里面斥责他措词不当。

    □    先弄清楚哪些话会叫人闭嘴,再考虑是否要用

    当别人开始和你进行严肃对话的时候,你的反应能叫人继续说下去,也能让那人闭嘴。叫人闭嘴的语气很多,其中包括命令、威胁、讲大道理、批评、指责、羞辱等等。

    □    避免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插入自己的类似经验

    例如晓丽向你抱怨她念高中的女儿很不听话。当她话还没说完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说:“我的儿子还不是一样……”如此整个形势会完全颠倒过来。本来是晓丽向你诉苦,现在却变成她要听你吐苦水。如果你在听她说完之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    利用沉默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

    这是企业经理人在面试时常用的一招。为了多了解应征者的背景,他会故意保持沉默,让对方因为不自在而说出原本想要隐瞒的信息。同样的手法可以让朋友向你倾诉心事。沉默能够鼓励别人继续说下去。

    □    用开放性问题探求对方真意

    用下列方式找出对方的说话真意。这包括:为什么如此?在哪些时候此话属实?在哪些地方此话属实?对哪些人而言此话属实?哪些话是真的?它为什么是真的?有多少人牵扯进去?不要只想知道是或不是,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对方提供更深入的信息。

    □    避免只听自己想听的话

    只听自己想听的话是多数人的通病。有一次,我的儿子请他外公允许利用他的大型办公室作为学校文学社的聚会场地。老人家委婉地表示除了星期三晚上以外,他都在办公室待到很晚。因此这件事恐怕还要从长计议。然而儿子回家后兴奋地告诉我说外公同意他星期三晚上用他的办公室。这和老人家的意思显然有很大差距。

    □    不要对自己不想听的话充耳不闻

    有家建材公司的业务经理一再向副总裁反映,不实广告使得公司信誉受到很大的伤害,他所得到的答案永远是“下次改进”。这个“下次”其实是遥遥无期。换言之,有人就是对自己不想听的话充耳不闻。

    □    集中你的注意力

    由于我们听话的速度比说话快4到6倍,因此有些人很容易丧失注意力。为了避免时断时续的听话习惯,你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做些有建设性的事。这包括:消化听来的信息,做笔记或分析对方的评论。总之,你应该自始至终集中你的注意力。

    □    从头听到尾,不要自作聪明

    先入为主是医生看病时常犯的毛病。如果他一早看的3个病人都是呕吐、腹泻与上呼吸道感染,对第4个病人的陈述就难免掉以轻心。可能病人还没说完,医生已经开好处方。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始有终,不可自作聪明。

    □    不必一定有所回应

    有的时候别人想要一吐为快,如果你不时地有所反应很可能被对方视为没有礼貌的插嘴。如果他在说气话,你最好是装听不见。假使他有表达上的困难,你的反应只会是你自己的看法,不是他的意思。在这些情况下,你不一定要做出回应。

    □    消除有形和无形的杂音

    在厨房里接电话是很辛苦的差事,洗衣机与洗碗机的噪音经常让你分心,要听清楚对方说话简直是不可能的事。这种有形的杂音还不难消除,重要的是有些无形的杂音很难察觉。例如工作场所的打印机也是制造杂音的元凶之一,但我们却习以为常。你应该试着了解它对注意力的影响程度,再决定如何消除或减少。

    □    调整听话与说话的速度差距

    前面说过,我们听话的速度比说话快4到6倍。因此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不是完全听到,就是漏失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多出来的时间。一心多用是许多人的选择。有人一面听你说话,一面担心早上买进某种股票不是明智之举。

    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利用时间不能算错,甚至可说很有效率。然而如果对方的话值得你多加留心,那你就该以做笔记等方式加重思考分量,从而调整听话与说话的速度差距。

    □    如果听不清楚,请对方再讲一遍

    当顾客向你抱怨的时候,气急败坏是很平常的事。这时你血该请他将重点再说一遍,毕竟他也和你一样希望所传递的信息正确无误。

    □    做笔记的时候不必总想一字不漏

    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必定会有许多漏失的地方。此外你会将注意力完全放在笔记本上,无暇顾及对方的音调、表情与身体语言等重要的信息。因此做笔记是宁精勿多。

    □    当你接受指令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

    每个人在下指令的时候都需要回馈,父母、师长与老板无一例外。如果经理问一名新手:“懂了吗?”对方最常用的回答是“我想是吧!”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反应?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直到错误发生为止,当事人都以为自己了解指令的意思;第二,他害怕别人认为他笨;第三,他认为叫别人重复指令是件浪费对方时间的事;第四,即使别人的旨令不清楚,他也不想叫对方下不了台。

    不管你是基于上述的哪个理由,我都建议你忘掉它。问清楚指令的内容既是帮自己,也是在帮对方。他们宁愿事前重复一遍指令,也不愿意事后再来亡羊补牢。

    □    只要和你有关的信息就将它弄清楚

    不论是学术会议或公司的简报,里头都有许多信息让你感到无聊或难懂。这时你可能会说服自己不要理会这些信息,但这不是个好主意。

    试着记下每个重点,这样能够让你对问题有全盘的了解。此外你要找出这些信息对你的重要性,如此你的“胃口”会好得多。

    □    懂得用分析的方法听取别人的意见

    当别人对你表示失望的时候,你应该不时有所回应,安抚他的情绪。然而身为企业经理,你应该懂得用分析的方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你必须帮助别人分辨事实与错觉,找出问题的其他解决办法并加以评估。好的经理知道在什么时候这么做。

    □    克服自己的偏见以获得客观的评估

    尽管这很难办到,但是企业经理人应该尽力而为,做出客观的判断。特别要注意刻板印象与负面思考可能的影响,自以为是无助于达成目的。

    □    分辨别人惯用的宣传技巧

    这样的花招很多,我们不应受到他们的迷惑。有些人试图利用我们的“从众”心理,他们的理由是“别人都是如此,你也应该这样”。问题是别人跳楼,我们没有必要跟着跳。还有一招是“全得全失”,对方要求我们要不就完全接受他的想法,要不就得全盘否定。类似的招数还有“以偏概全”、“爱屋及乌”与“传教士的鼓动”等等。对于这些宣传手法,企业应该时时提高戒心。

    □    分辨别人的友好态度

    俗话说“言甘必诈”。如果别人表示与你一见如故,或者拼命和你攀关系,那你就得特别当心。戴高帽子固然让你薰薰然,但是接下来可能没什么好事。还有的人热心教你很多东西又很有耐心,但是你口袋里的钱也会一张一张地跑到他的手中。如果有人用上述方式与你讲话,你应该直接思考对方话中的主要信息。要确定你是被对方的说话内容而不是态度所说服。

    □    事先想好各项标准,以免做出一时冲动的决定

    有些人经常在买下商品或接受意见后感到后悔,这种人最好在做决定以前反复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对方的信用如何?

    ●哪些优点让他值得信任?

    ●在整个过程中,他有哪些利害得失的考虑?

    ●整件事有哪些主要的前提?

    ●有哪些能让你信服的证据?

    ●这些证据是否合乎逻辑?

    ●哪些是事实,哪些只是个人的意见?

    ●在决定以前是否还需要其他信息?

    ●从逻辑上来看,这个看法为什么能够说服你?

    ●从情感上来说,它为何让你感到兴奋或厌恶?

    ●是否真有必要迅速做出决定?

    ●理由是否充分?

    □    在长时间的对话后做成摘要

    将重点做成摘要有助于对问题的了解。我们在写作、会议和推销商品的时候都不要忽略这个步骤。

    40.体面道歉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总是把“对不起”挂在嘴上,有的人则很少道歉。对我们大家来说,希望别人对我们表示歉意,而不情愿自己去道歉。其实道歉和接受道歉在人际沟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让一个团体变得更加团结,能让一个管理者反败为胜。

    □    先要弄清道歉意味着什么

    有的公司从来不向客户道歉,因为法律顾问提醒过他的老板,道歉可能要负法律责任。与此相反,有的人常常道歉,他想的是建立良好关系,避免事情恶化。道歉只是表示遗憾,并不意味着要负责任。无论如何,在道歉之前,要想一想它意味着什么。

    □    道歉要有特定含义

    你不要说:“如果我们对你造成了一些不便,那么我们道歉。”这样只会火上浇油,使对方火冒三丈。因为你的意思可能暗示这些不便是对方自己造成的,你的意思是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我的行为是否给你带来了什么困扰。当然,如果有的话,我说声对不起就行了。”与此相反,你在道歉时应该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你要让对方体会到你已经深知事情对他的伤害。也许你不必为这些负责,但在你心中很不安。

    □    把你的补救措施说出来,避免再触及问题

    如果你把你的补救措施说出来,看你能亡羊补牢,知错就改,对方可能怒气全消,不再去碰那个让人难堪的问题,记住,你最关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    解释一下正确措施的原因

    错误发生之后,你采取了补救措施,把你这样做的原因告诉对方。说明原因很重要,你修理汽车时,如果修理工不能说明你的车哪儿出了问题,你肯定不相信他能修好你的车。解释才能让你更具说服力。

    □    如是是马虎酿成错误,不要另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如果这个错误确实是由于你的马虎大意,掉以轻心造成的,不要解释和另找借口为自己开脱,那样只会引来更多的指责,使事情更加难以收拾。最好的办法是承认错误,然后道歉。

    □    为无心之过道歉

    许多错误是因为没有及时沟通情况造成的,属于无心之过。但受害人并不能因为你的无心而不再生气。你最好对此表示歉意但不要追究责任,你可以说:“为了避免噪音的干扰我临时换了一问会议室,这使你们没能参加会议,我忘了留一个纸条,对此我深表歉意。”

    □    要态度诚恳

    有的人的道歉让人实在接受不了,它听起来像在质问你,又像在要求你把错误一笔勾销。他会说:“你看,我已经说过对不起了,你还要我怎么样?”实际上,道歉是为了表达你的遗憾之情,你一定要用你的话或你的动作体态表达出你的诚恳,并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恳。

    □    重新建立友好关系

    恋人以接吻表示良好关系重新开始,朋友和合伙人也要有一个表示可以继续合作的方式。在谈话结束以前,你们可以讨论两个中性问题,这表示已经“关系正常化”,下次见面时就不会感到难堪。

    □    不要用道歉来换取同情

    这种人是道歉的惯手,脸皮很厚,他们想以道歉的方式让对方不好意思,从而换取同情,淡化事件。这样的道歉让人觉得一文不值。

    □    重视道歉

    道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女性道歉比男性多,当关系趋于破裂时,女性通常比较在乎。她们善于从人际关系中提高自尊。相反,男性不重视道歉,他们以为道歉会让他们丢面子。其实,这毫无根据,如果能用道歉弥补破裂的人际关系,那才是技高一筹。

    □    接受道歉要有风度

    对方的一句“对不起”也许根本消除不了你心底的阴影,但你要有风度地表示接受。这意味着你重视和对方恢复正常关系。你甚至可以找一找自己的缺点,但不能虚伪。风度是重要的,这可以给对方一点面子,同时有助于摒弃前嫌,继续合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