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区故事》是描述纽约城罗密欧与朱丽叶式故事的音乐剧。《留给比弗》是一部电视连续剧,讲述一家人父母、哥哥、弟弟的故事,弟弟西奥多即比弗总是麻烦不断,但在哥哥帮助下一个个化解。《桂河大桥》写的是第二次大战期间(1942—1943)亚洲丛林里一批英军战俘在日军逼迫下修建铁路桥的故事,影片表现了俘虏们的机智。《十二怒汉》是围绕一起谋杀案的庭审展开的故事,陪审团的辩论展示人们的种种偏见,以及先入为主的观点之间的冲突。《佩顿小城》是珍珠港事件前后成长的一名女高中生的故事,她回顾当年新英格兰佩顿小城的生活,发现在表面平静的宗教气氛下,既有爱和激情,也有形形色色的丑恶。
[3]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俄国移民家庭。作品大都以犹太移民生活为题材的寓言。小说《店员》是关于一个年轻的非犹太教徒恶棍和一个老犹太杂货商人的故事。1966年,因其小说《维修工》而获普利策奖。
[4]詹姆斯·艾吉(1909—1955),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哈佛大学毕业后从事创作,在《财富》和《时代》杂志当过编辑。《亲人之死》是艾吉的自传体小说,他去世后由别人完成,出版于1957年,获普利策奖。故事讲的是一家之主杰·福利特回家探望病中的父亲,路上遇车祸身亡,从此妻子、四岁的女儿和六岁的儿子命运剧变,尤其是儿子,明白了死的含义,树立信念,逐渐成熟。
[5]诺姆·乔姆斯基(1928—),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句法结构》是他的生成转换语法理论的奠基作。乔姆斯基反对美国的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
[6]美国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峰石壁上刻有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的巨大头像。
[7]塞缪儿·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戏剧家和小说家,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之一,代表剧作为《等待戈多》。曾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8]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美国小说家,与海明威一样受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的影响,是美国文学中现代文体风格的开创者之一。
[9]多斯·帕索斯(1896—1970),美国“迷惘的一代”主要小说家。
[10]田纳西·威廉斯(1914—1983),美国剧作家,早年作品受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影响。曾担任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编剧。主要剧作有《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等。
[11]克利福德·奥德兹(1906—1963),美国剧作家,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抗议派戏剧代表人物,“同仁剧团”创始人之一,主要剧作有《等待老左》、《醒来歌唱》等。
[12]阿瑟·米勒(1915—2005),美国剧作家,以剧作《全是我的儿子》而成名,代表剧作《推销员之死》等。
[13]鲍厄里(the Bowery),是纽约曼哈顿下城的一个街区,因到处都是廉价的餐馆和酒吧而出名,是乞丐和酒鬼光顾的地方。
[14]吉米·亨得里克斯(1942—1970),美国著名摇滚乐左撇子吉他手,出生于西雅图,英年早逝。
[15]马克·罗斯科(1903—1970),拉脱维亚出生的美国表现主义画家。
[16]苏珊·桑塔格(1933—2004),美国作家、文艺评论家。她认为对于文艺作品的认识,是感觉的,情感的,不是理性的。
[17]亨利·米勒(1891—1980),美国作家,对垮掉的一代作家影响巨大。
[18]A. M. 霍姆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出生于华盛顿。曾为《名利场》、《纽约人》、《洛杉矶时报》等杂志撰写文章。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目前仍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教授写作。
[19]这里引的是波斯著名学者、诗人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1048—1122)的诗句。海亚姆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不受伊斯兰教真主创造世界观点的局限。他的诗中也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味道,恐怕这也是垮掉的一代作家诗人喜欢他的《鲁拜集》的原因之一。
[20]朱尔意指因明天可能作古而畅饮,而原诗却是借酒消愁,勿论明天。试把整首诗翻译如下:纤手斟来清且醇,/新愁旧恨化为春——/平明何急纷繁事,/融入千年又一人。关于“七千年”说法不一,一说是指第一个男人亚当被创造以来已有七千年。
[21]H. G. 威尔士(1866—1946),英国科幻小说作家。
[22]艾德加·凯斯(1877—1945),美国人,据说是一个在催眠状态下,躺在沙发上两手捧腹,能知天知地,预言未来的巫师。
[23]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美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位于今墨西哥城东北约33公里处。
[24]为墨西哥人,15世纪和16世纪初,曾于今墨西哥中、南部建立帝国。
[25]奥罗宾多·高斯(1872—1950),本名室利·奥罗宾多·高斯。印度教先知、诗人和民族主义者。是通过精神进化使宇宙得救的哲学的创始者。奥罗宾多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崇拜。
[26]墨西哥中部的一个州。
[27]马龙·白兰度(1924—2004),美国著名影视演员,以出演《教父》等著称。
[28]羯磨,也称业,佛教徒称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为业,分别叫作身业、口业、意业,合称三业,包括善恶两面,一般专指恶业。
[29]原文为H,英语口语指heroin(海洛因)。
[30]希腊神话中人身羊足、头上长角的畜牧神,爱好音乐,创制排箫。
[31]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赌徒》中的人物。
[32]加百列是基督教《圣经》所载的一位天使长的名字。是他带来上帝的佳音,预告耶稣的诞生。
[33]原文为Zing Twing Tong。
[34]威廉姆·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画家、版画家。其艺术有独创性,具有新颖、简练、表达思想感情率直而有力量的特色。布莱克生前不受重视,死后一百多年其影响才日渐明显。
[35]即黑天,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湿奴的主要化身。
[36]原文为Dhristi,是印度教操守十戒之一,指克服散乱、恐惧、优柔寡断,变化不定。
[37]又称Saint Paul,犹太人,曾参与迫害基督徒,后成为向非犹太人传教的基督教使徒。
[38]原文为Vyakulata,指对上帝迫切而诚挚的追随与热爱。
[39]原文为Bhrasta,为古印度的舞蹈之一。这里指沦为瑜伽舞者,而非专心修行瑜伽的人。
[40]原文为Pramada,指不专注,心不在焉。这种不专心又进一步分为三种:冷漠、惰性和分心。除非摆脱这三种不专注,否则无法从事奉献服务。
[41]贝勒·卢戈希(1884—1956),匈牙利裔美国演员,因演恐怖片而出名,如《狼人》(1940)。
[4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43]指20世纪40年代纽约市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Sid Torin,他尤其擅长主持爵士乐节目,有一大批忠实的听众。
[44]迪兹·吉莱斯皮(1917—),20世纪美国著名爵士乐小号演奏家、作曲家和乐队领队,比博普现代爵士乐派创始人,主要作品有爵士乐曲《突尼斯之夜》、《曼特卡》等。
[45]《圣经·新约》26章中没有这样的一节。其实,剧中人物米洛是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并不懂引经据典。《新约·马太福音》第5章第18节才有“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46]指纽约哈得孙河第一条车行隧道,1927年开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