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认为,要做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必须具备10个条件。
1.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贪念。绝不能被贪念掌握,也绝不能急功近利。如果过度在意金钱,就无异于自找死路。必须懂得享受投资本身的乐趣。
2.你必须要有耐心。只应该在一种情况下买进股票,这种情况就是:假如股市在未来10年将停止交易,你仍然乐于拥有这只股票。买进某家上市公司股票,应该是因为你希望能够永远拥有这只股票,而不是因为你觉得这只股票会上涨。你虽然无法判断每只股票的真正价值是多少,然而你只要知道其中几只就够。猜测股票行情未来走势,实际上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而已。如果你看对某家公司,并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该公司的股票,这只股票最后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3.必须能够独立思考。写下你买进股票的原因——“这只股票价格偏低,因为……”在通通写下来之后,再开始做决定。而且不必和别人商量。假如你连自己做决定都不会,那么干脆就不要参与需要做决定的活动。别人同意与否,既不会使你的决定正确,也不会使你的决定错误。你只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撑自己的决定,你的决定就是正确的。
4.必须具有以知识为后盾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假如你缺乏自信,心虚与恐惧会导致你投资惨败。缺乏自信的投资人容易紧张,而且经常会在股价下跌时卖出股票。然而这种行为简直形同疯狂,就如你刚花了10万美元买了一栋房子,然后立刻就告诉经纪人,只要有人出价8万美元就卖了。
5.接受你无法知道所有事件的事实。在巴菲特经营巴菲特伙伴公司时,经常有客户打电话,告诉巴菲特要多注意某些股票。然而巴菲特的回答总是一成不变:“我不懂这些股票,也不了解那些股票。我不会买我不了解的股票。”
6.要具有弹性,绝不要以超值的价格购买股票。计算股票目前真正价值以及未来的价位,然后自问:“我真的如此有把握吗?”没有人能够聪明得把自己不想持有的股票转卖给其他人并从中获利,真正的大笨蛋就是自以为把烂股票再转卖给比自己更笨的人的那种人。
7.最好具有10~15年理论与实务的基础,其中包括在最伟大的理财大师下受教多年的经历。
8.具有投资天分。
9.具有绝对诚实的品德。
10.能够抵抗外界干扰。
二、巴菲特投资的14条法则
1.冷静思考
当绝大多数人看好时,社会资本纷纷拥入股市,不久社会已没有进入股市的游资了,不可能再支持股价的上涨。同时,有些投资者经过冷静思考,觉得为股票支付如此高价并不合算,开始抛售股票;另外,一些投资者的资金被股票占用,急需变现,于是开始抛售股票。这样,再加入其他原因,买方势力减弱,卖方势力大增,股价必然下跌。基于同样的理由,股市中还有一条类似的格言,即“绝大多数人看淡时股价就会上升”。
上述两句格言并不是劝投资者逆潮流而走,而是劝投资者注意观察股市变化,随机应变。
2.快速掌握准确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这一点,在股市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可以说,在股市中谁能以最快速度掌握最准确的信息,谁就能在股市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股市中流言飞语极多,其中准确的信息很少。所以,只要你能够以比别人快的速度掌握一条准确信息,你就可以比别人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股市里的消息很多,有利于股价上涨的消息,俗称好消息;不利于股价上涨且可能引起股价下跌的消息,俗称坏消息。由于股市里流言太多,投资者一定要对自己得到的消息进行认真分析,切不可偏听偏信。
3.何时买卖比买卖何种股票更重要
不同种类的股票,风险程度和盈利程度有很大差别。因此,确定买卖何种股票,对于股票投资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何时买卖股票比买卖何种股票更重要,这是因为,股票虽然有优劣之分,但是,无论是优质股还是劣质股,其市价总是波动的,价格的经常波动为投资者利用买进和卖出的价格差谋取利润提供了可能;即使你购买的是劣质股,劣质股也有跌涨之时,若投资者能把握机会,他还是可以获利的。另外,所谓优劣之分并不是绝对的,经济结构变化等可能使劣质股变为优质股,而使优质股变成劣质股。
4.勿孤注一掷
证券投资是一项带有风险性的投资活动,投资者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可孤注一掷。不能把全部资金全部投入证券上,尤其是不能把全部资金投于股票上,以免蒙受巨大损失。
5.股市1+1≠1
股市1+1≠1这句格言精辟地说明:当你手中有一份载有面值的股票时,决不意味着你手中持有的股票的价值等同于其面值。首先,你可能不是按面值购进这种股票的,可能是高于面值、也可能是低于面值;其次,股票可为你带来股息收入;再次,你可能不按面值卖出这种股票,可能是高于面值,也可能是低于面值;最后,你可能不按购买价卖出这种股票,也就是说,你的卖价可能高于买价,也可能低于买价。
6.考虑输赢
在股市中,输赢是经常发生的事。投资者一定要有承担亏损的心理准备,任何人在股市中都不可能成为常胜将军。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是股市中的常败将军,只要冷静分析、认真操作,投资者还是可以有许多获利机会的。
7.原则中的灵活
有人制造了严密的投资计划,确定了买进卖出的具体水平,这是好的。但是,有些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一味坚持原计划,踌躇不决,犹豫再三,反而坐失良机。正确的做法是一方面要制定投资计划,另一方面要机动灵活,不要计较价位变化的微小点。要牢记股市中的一句名言: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
8.投资股票的程序:买进、卖出与休息
股票投资是一个长期活动,但也有自己的阶段性。每一次股市拼搏,不妨从看准了买进开始,到看好了卖出为止,中间要有休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恢复到最佳状况。切不可在股市中连续奋斗,而要有张有弛,保持股市拼搏的节奏性。这是一条重要的股市生财之道。
9.买进靠耐心,卖出靠决心,休息靠信心
“买进靠耐心,卖出靠决心,休息靠信心”这句格言精辟地说明:买进股票时,一定要等待价格较低之时,无论怎样上涨的股票,总有价格回落之时,投资者要耐心地等待这个下跌时机。卖出股票时,一定要当机立断,不要犹豫不决。例如当股价上涨时,不要企盼股价不断上涨而把股票握于手中,否则一旦股价下跌,你就很可能得不到原先的利润。又如,当股价下跌时,不要企盼股价能回升上扬而把股票握于手中,否则一旦股价继续下跌,你就很可能蒙受更大的损失。当你在股市上屡屡不顺准备暂时收手休息时,一定不能悲观失望,而是要充满信心,要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成为股市赢家。
10.见势不对,反戈一击
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是跟市买卖的,入市时已近股市交易尾声。例如,当股市上扬、牛气充漫时,股价很可能回档急跌,这时理性投资者见势不对应反戈一击,迅即抛售股票;相反,当股市下跌、熊气弥漫时,股价很可能回档上扬,这时理性投资者反戈一击,迅即购入股票。
11.股市无过去
“股市无过去”这句格言意在说明:过去的股价记录以及过去的投资技术对当前及未来的证券投资意义有限。股市是变幻莫测的,投资者当然要注意从过去的投资经验中汲取精华,但更重要的是把握股市现状,根据具体情况行事,千万不能迷信过去的经验与过去的数据。
12.不在股价高涨的市场中久留
所谓鸡犬升天的市场,是指股价高涨,交易极为活跃的市场。这时候,投资者纷纷进入市场,资金大量涌入股市,股票价格大大背离股票价值,股价已达价格顶峰。这时候,理性的投资者应尽快出手,远离股市,以防股市暴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13.按兵不动
证券投资是一种无期限投资,在短期内,某种证券价格变化莫测,或涨或跌,令人眼花缭乱;但从长期观点来看,证券投资收益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发行该证券公司的经营实绩。所以,如果你一旦选准了一种股票,你可以不管股价如何变化,按兵不动,将股票存于箱底,则可以在一段较长时期后,获得丰厚的收益。例如,有人在1914年以2700美元购进100股IBM公司的股票,他一直未出卖股票,到1977年,这100股扩展到72798股,市价总额超过2000万美元。这就是按兵不动的一个极好例证。
14.学会退步
投资者经常入市并不是好事,当投资者处于逆境时尤其如此。当一个投资者在股市上连连失手时,他应该暂停股票买卖,冷静地分析股市,等理出头绪、看准趋势后,再行入市;千万不能抱着返本的心理继续买卖,否则可能是越输越多。
三、巴菲特十大非常投资理念
1.找出杰出的公司
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原则是“找出杰出的公司”。这个原则基于这样一个常识:即一个经营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赖的公司,它的内在价值一定会显现在股价上。所以投资者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在无数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管理者。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像大部分人买股票一样,抓着一切可能的市场机会,而是耐心地寻找出自己“最杰出的市场机会”,然后尽心经营。每一个机会都是有代价的。只有一些大机会才是值得你投资的。
2.少就是多
巴菲特的第二个原则是“少就是多”。他的理由同样是基于一个常识:买的股票越多,你越可能购入一些你对其一无所知的企业。通常你对企业的了解越多,你对一家企业关注越深,你的风险越低,收益就越好。应用到企业上,就是要集中和专注于少数几个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而不是盲目地以多元化求降低风险。实际上,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在依靠专注取得第一桶金之后又把挣到的钱浪费到了多元化的领域,最后不得不回到了起点。
3.押大赌注于高概率事件上
巴菲特的第三个原则是“押大赌注于高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说,当你坚信遇到了大好机会时,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大举投资。这也同样基于一个常识:当一个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时,你投入越多,回报越大。相信好的企业家也具备这样的素质,就是看准了方向之后会集中自己的力量取得突破,而不是照常人的思维分散自己的资源以求保险。
4.要有耐心
巴菲特的第四个原则是“要有耐心”。他有一个说法,就是少于5年的投资是傻子的投资,因为企业的价值通常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充分体现,你能赚到的一点钱也通常被银行和税务局瓜分。
同样,做一个企业也要有耐性。世界上只有20%的创业企业能坚持到5年以上,但通常坚持下来的企业都有很好的回报。
5.不要担心短期价格波动
巴菲特的第五个原则是“不要担心短期价格波动”。他的理论是:既然一个企业有内在价值,它就一定会体现出来,问题仅仅是时间。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预测出什么时间会有什么样的股价(事实上,巴菲特从来不相信所谓的市场/股价预测,他唯一相信的是,也是我们能够把握的是对企业的了解)。同样,做企业也有上下起伏,如果我们不是企业有点问题就急于放弃,稍有一些起色就得意忘形,而是长期地尽心经营,那么,每个人都能取得经营上的成功。
6.稳中求胜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首要之处是:记住股市大崩溃。即是说,要以稳健的策略投资,确保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并且要永远记住这一点。其次,让自己的资金以中等速度增长。巴菲特主要的投资目标都是具有中等增长潜力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被认为会持续增长。
投资股市时,为自己订下合理的长期平均收益率是成功的基础。巴菲特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他对自己要求并不过,只要能每年击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五个百分点便足矣。
对那些一心想马上做大的人,巴菲特提醒:“如果你是投资家,你会考虑你的资产——即你的企业将会怎样。如果你是投机家,你主要预测价格会怎样而不关心企业。”同样,一个“企业家”会埋头打造自己的企业,而一个“商人”则更关注企业的价格。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老老实实地做“企业家”,成功的概率要比作一个包装、买卖企业的“商人”更大。
不过,从中国目前的市场状况看,巴菲特的投资准则也许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但却是今后中国的投资者们一定要思考的问题。
7.简单、传统、容易
在别人的眼里,股市是个风险之地,但在巴菲特看来,股市没有风险。“我很重视确定性,如果你这样做了,风险因素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股市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巴菲特还说:“投资的决定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
8.永远不许失败
巴菲特说投资的原则其实很简单,第一条,不许失败;第二条,永远记住第一条。
9.“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
“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巴菲特引用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这句谚语,再次阐述了他的投资概念。在他看来,把钱押在高风险的公司上,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发财梦。
10.不迷信华尔街,不听信谣言
巴菲特不迷信华尔街,不听信谣言。他只选择那些在某一行业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技术上很难被人剽窃并有过良好盈利记录的企业。至于那些今天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的公司,巴菲特总是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们。
四、“5+12+8”的获利秘诀
巴菲特的成功,靠的是一套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投资理念。他不跟在别人背后,随其摇头摆尾。在看似简单的操作方法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对华尔街那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感到不解。他用这套独特、简明的投资哲学和策略,投资可口可乐、吉列、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通用电气等著名公司的股票、可转换证券并大获成功。其投资理念就是赢家暗语“5+12+8”。
简言之,5项投资逻辑、12项投资要点、8项选股标准。
1.5项投资逻辑
(1)因为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2)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4)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
(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
2.12项投资要点
(1)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2)买价决定回报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3)利润的复合增长与合理降低交易费用和税可以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4)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着意未来5~10年能赚多少;
(5)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
(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8)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回报率;
(10)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11)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买什么股票和买入价格这两点;
(1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考虑进行短期套利。
3.8项投资标准
(1)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
(2)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史;
(4)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5)财务稳健;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8)价格合理。
五、巴菲特的止损理念
巴菲特选股纯粹是从个股基本面出发的,很少考虑其技术面,其所选股票的特征是优质股。
巴菲特的止损理念有两个要点。
1.止损的依据
一般来说,止损的依据是个股的亏损额,即当某一股票的亏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应斩仓出局;但止损的依据也可以是某个投资者的资金市值,这往往是针对投资者的整个股票投资组合而言的。当总的亏损额超过预定数值时,应减仓(减少持股)或清仓(完全离场);止损的依据还可以是股市大势(即股指),即当股指跌破预定点位时,应减仓或清仓。巴菲特认为在制定止损计划时,投资者首先应根据自身的投资状况确定止损的依据。
2.止损位的设置
止损位的设置是止损理念的关键,一般根据有关技术位和投资者的资金状况确定。但在不同的止损依据下,设置止损位考虑的重点也有所区别。例如,对个股止损一般根据个股的技术位和投资者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来设置,奥尼尔则简单地规定亏损7%为止损位;对股指止损,则根据大盘的技术位和投资者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来设置;资金止损,则主要根据投资者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来设置。不论哪种止损计划,需要考虑的莫过于亏损承受力和技术因素。前者是因人而异的,也无客观的标准可言,可以是奥尼尔的7%,也可以是你自己企业的10%;但技术因素则涉及技巧和经验。常见的方法是结合技术位来设置止损位,比如,某个股因利好传闻而创出近期新高10.80美元(假设原高点是10美元),投资者在技术性回调过程中以10.20美元买入,一般可考虑在股价跌破原高点10美元时止损,但基于破位有效性的考虑,可确定低于原高点一定幅度(如3%或5%)的价格为止损位(如9.70美元或9.50美元)。究竟取什么幅度,则往往取决于投资者的经验和对该股股性的了解。此外,确定止损幅度(指止损位与买入价的距离)还应考虑排除日常价格波动的影响,短线投资的止损幅度要小于长线投资,较高风险状态下的止损幅度要小于较低风险状态。止损幅度过大,则丧失了止损的本意,使一次错误就造成很大的损失;可是止损幅度过小,很可能形成无谓的损失,由于这种情况下,止损位容易在股价的正常波动中触及。所以,确定合适的止损幅度几乎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巴菲特认为止损操作的关键在于意志坚定,在应该止损时决不要心存侥幸,决不能用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放弃或推迟实施止损计划,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操盘纪律。国外有些股票市场允许下“止损单”,即在持有某股票的情况下可以下达这样的指令单:当股价低于指定价格时,即刻以市价卖出或限价卖出(分别称为“市价止损单”和“限价止损单”);如允许下“止损单”,那么止损操作的最佳方式就是在第一时间下止损单(即在确认股票已买入后马上下止损单)。但目前国内股市尚不允许下止损单,这就更要依靠我们的意志和纪律性来完成止损操作。当然,止损计划的实施也可以随行情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但必须牢记的是,只能在有利情况下才能调整止损位,即只允许当原投资决策正确时,股价已有一定涨幅后,方能随行情的发展逐步调整原定的止损位,在保证既得利益的同时,尽量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经调整的“止损计划”有时可称为“止赚计划”。但决不能调低止损位,因为这无异于不实施(至少是推迟实施)止损,彻底违背了止损计划的初衷;而提高止损位不会使亏损扩大,相反只会使亏损减少,乃至确保一定的盈利,没有违背止损计划的本意。
六、巴菲特年谱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市。
1941年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他13岁便开始实业投资,16岁高中毕业前就已经拥有自己多达16公顷的农场。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
1964年,年仅34岁的巴菲特拥有了高达400万美元的个人财富,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5年,35岁的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萨威的纺织企业,1994年年底,企业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由一家纺纱厂变成巴菲特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他的股票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内的股票平均才上涨了近50倍。
1995年,巴菲特以23亿美元的天价购得盖可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一半的股份。1996年,巴菲特全面收购盖可,获取29亿美元保费,2002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9亿美元。
1998年12月21日,伯克希尔完成了对美国最大的产物险再保险公司——通用再保险公司220亿美元的购并案。
2002年,巴菲特率领旗下众多保险公司主动出击,包括世界杯取消保险、南海石油基地、芝加哥西尔斯大厦财产保险以及反恐怖主义保险。成功的冒进使伯克希尔·哈萨威当年盈利30亿美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