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赢——自信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习惯34.培养孩子自信的好习惯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

    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样孩子如果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就很难在学习上有自觉主动的精神。而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的记忆力。

    据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记忆功能只利用了人的记忆潜力的1‰,而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的记忆水平已到头了,不可能再记得更多了,主观上的松懈,使得记忆神经缺乏刺激,因而与人类所应有的记忆水平相距甚远。

    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潜能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上升式行进,可以想像其积累效果是非常可观的。在很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在人才辈出的国家里,在那些伟人、名人身上同样可以找到自信的催化作用,而且在我们周围的优秀人才身上,也不断放射出自信的光彩。

    在知识的培育上,美国的家长普遍反对对孩子灌输太多。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仅在对知识传输的有效性上,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束缚作用。美国的家长还经常反对这样一种态度:“你还小,懂什么?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他们认为这种态度的根据在于对孩子的知识、智力水平的错误评价。不能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他们在赞叹自己的孩子聪明的同时,仍能打破成见,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从不对孩子的观点大加鞭挞,横加修改。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许多的课题选择机会,要求学生自选题目,自组程序,到图书馆、试验室和博物馆做调研,完成课题研究,而在家庭中,父母也尽量提供机会,帮助孩子自己解答问题。这种教育的效果与中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区别是很明显的。因为他们深信会独立思考有开拓精神的人,都是有自信心支持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孩子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和精神的培养。

    孩子从弱不禁风到自信自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父母不断的鼓励、就好像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日复一日的阳光照耀一样。

    习惯35.培养孩子用自尊激发自信的好习惯

    自尊是自信的沃土,自尊是自信的温床,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其自信心必是脆弱的,非常容易丧失。

    自信的产生和培养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例:一个很自信的孩子,因为遇到了比他更强的孩子,他原先的自信竟会在瞬间崩溃。

    有个3岁的女孩叫雯雯,因为活泼聪明而加倍受到称赞。有一次,丽丽的妈妈带着丽丽到雯雯家来玩。当时,雯雯在好多方面都比丽丽强,尤其是她表演的歌舞节目使丽丽和她的妈妈好生羡慕。半年以后,两家人又聚到一块,这时候,原先不如她的丽丽一会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一会儿背诵诗歌,而雯雯只会跟着丽丽玩闹一番。这次聚会结束后,妈妈说:“你看,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妈妈的这句批评引起雯雯对丽丽的强烈反感。从此之后,雯雯再也不肯到丽丽家玩,甚至不愿往丽丽家的方向走。丽丽来到她家玩时,她就哭。家人只要一提丽丽,她就发脾气:“我不要听,不要看她”。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也是最脆弱的。原先十分自信的雯雯就因为妈妈的一句话:“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自信心居然荡然无存。

    这一方面说明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娇嫩的,需要家长细心呵护。另一方面,也和家长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有很大关系。

    当丽丽在表演她的绘画和诗朗诵的时候,雯雯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如丽丽,可是雯雯妈妈那句评价,却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自尊都没有,何来自信?自尊自信消失了,而不健康的嫉妒排斥心理却占了上风,家人连丽丽的名字都不能提,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极其有害的。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自卑、狭隘,还会形成心理障碍。

    比较合适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当丽丽在展示自己的绘画、诗歌才能的时候,雯雯的母亲在称赞丽丽的同时,顺便提出:“丽丽表演了这么多好的节目,我们雯雯也很能干,歌舞表演得很好,来,雯雯,跳个舞怎么样?”

    当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能干而丧失自信时,妈妈可以帮孩子找出自己的优点,告诉她不比别人差。妈妈还可以在一个合适的时候,用一种神秘的口气对她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知道丽丽为什么那么能干吗?我知道她的秘诀,我现在就把这个秘诀告诉你,那就是勤学苦练。如果你希望像她那么能干,那么只要你肯学肯练,妈妈相信她能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甚至可以比她做得更好。”

    当然,在这位母亲已经刺伤自己的孩子的情况下,就得设法消除那次不良刺激在孩子心灵里留下的痕迹,最好的方法是近期内不要和那个女孩接触,也别提她的名字,让孩子逐渐淡忘此事,与此同时,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这个母亲可以根据孩子要强的个性,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最重要的是,是要把握这样的原则: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不能以别人的长处来比自己孩子的短处,更不应该以此否定自己的孩子。尤其对要强的孩子更要注意。孩子要强并不是坏事,一旦遇到更强的对手,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要强的孩子就觉得难以接受,觉得自尊心受伤,他还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即使别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强,自己也可能在其他方面比别人强。

    再退一步说,就是自己各方面都比不过别人,也应当有生存的自尊。人类尽管有许多瑕疵,仍然是大自然创造的最美妙、最杰出的生物。年幼的孩子不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他们的自尊才特别需要保护,只有保护自尊,才谈得上自信心的培养。

    另外,孩子在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是最容易失去自信的。在这个时候,往往很容易忘记个人的存在价值,开始妒忌同学、他人。在妒忌中下意识地比较会使他更沮丧,更加一味指责自己,严重挫伤自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教会孩子只同自己争胜。只要自己比昨天有了进步,或者说尽了努力,就可以为自己感到骄傲。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首先要帮助孩子找回自尊。而只有父母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渐渐学会自我尊重。

    习惯36.培养孩子从小有自信心的好习惯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培养自信心,有些家长可能不以为然。许多事实已经表明,自信心的从小培养尤其重要,它是孩子成功的催化剂,伴孩子一步步跨入成功的大门。

    1999年3月,大型刊物《跨世纪人才》对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卞迁作了重点介绍,山东电视台的专题片《博士故乡小博士》播出后,又一次引起社会的震动,卞迁的父母讲卞迁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自信心的从小培养,下面是卞迁父母的一段文章,看卞迁的父母是如何从小培养卞迁的自信心的。

    对只有几岁的孩子培养自信心,有些家长可能不以为然。其实,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从卞迁成长的过程来看,他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自信,卞迁学习上每一次成功都是树立自信心的过程。应该说,一个充满自信、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孩子,才是最有出息、大有希望的孩子。但自信不是天生的,是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

    我们是如何培养卞迁自信心的呢?

    首先,我们真诚地爱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和意见,尽量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从不高高在上,轻易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孩子一旦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我们都给予及时表扬,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在家庭中他不是无足轻重的,从而树立起必要的自我意识。

    其次,我们对孩子表现出信任的态度。孩子好奇心强,什么事情都愿自己去做,但有时做得并不好。三四岁的时候就常常自己刷碗,有时小手拿不住,碗就掉在地上摔碎了,害怕得哭起来。这时我们从不责怪他,而是开玩笑地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同时,教给他洗碗的方法。如果这时候责怪孩子,就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进而使他们丧失自信心,感到自己就是不中用。父母要多以尊重、引导、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发自幼小心灵的任何创新和尝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每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有低落情绪时,我们总是鼓励孩子,并常常说:“卞迁,不要怕,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行!”

    再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一直十分适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广大家长共同的心愿,但应考虑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以过高标准要求孩子。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体验,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卞迁从入学到顺利升入大学,每一次期终考试,我们从来未给订过班级第一名的目标,即使他自己制订了这样的目标,我们也给予修正为前5名或前10名。因为考试时情况是多变的,一时把握不好,几分之差也会使名次有大的变动。这样制订的目标,会使他心理踏实。他虽然仍经常取得第一,但获不了第一的情况也是有的,这时他不会有太大的失落感。也有的时候他拿不了第一,有的人就以为他不行了,没有竞争实力了,而我们心中十分平静,从不责怪孩子,我们认为这是完全正常的。我们经常告诉他,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过程,成绩是呈波浪形发展的。

    孩子的爱好、趋向,并不是父母能左右的。父母只能去发现孩子的特点,去引导他们的志趣,不能强行改变他们的意志,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很难想像,一个家长作风严重的家庭,能培养出自信心强的孩子!一些父母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迫使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孩子虽然服服帖帖接受了,但丧失了最可贵的自信心。因此,作为一家之长,应摒弃家长作风,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包括孩子的正确意见,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对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关照。在培养过程中,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所做的事情多么简单,只要是认真做了,都要及时肯定,千万不可泼冷水,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成功的家长应当是“保护自信,培养自信”的人。

    孩子最需要自信,也是最容易培养自信心的时候。父母如果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什么自信,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习惯37.培养孩子坚强的自信心的好习惯

    “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铸造孩子坚强的自信心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做起。

    孩子的自信心是家长一点一滴培养和树立起来的。一位有经验的留美华人这样写到:“那天,我女儿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姗姗在我家画画,女儿要和她出去玩时,我顺手要把一堆涂抹得乱七八糟的纸张扔掉,姗姗见状急步过来对我说:‘阿姨,别把这些画扔了,我还要带回家去呢。’见我没说什么,她又问:‘你不喜欢我的画吗?我妈妈一定会喜欢。她告诉我,不管我做什么她都喜欢,因为她爱我,我是天下第一。’看着姗姗的那认真劲儿,我知道,她的自信在妈妈的培养和鼓励下已经根深蒂固了。我自愧不如姗姗的妈妈,她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地使孩子树立信心,而我险些将孩子的自信心毁掉。”

    还有一位留美多年的华人深有感触地说:“你可千万别随便批评美国孩子,哪句话说不好,人家就会告你一状。”原来,她曾临时帮美国人带孩子,那个小姑娘边看电视播出的冰上舞蹈节目,边在那里笨手笨脚地模仿。她边跳边对这位华人说:“阿姨,你看我跳得是不是最好?”这位华人好心而又认真地对她说:“你现在还不是,你要努力,才可以做世界第一。”这话在中国人听来没一点问题,既实事求是,又有鼓励鞭策。谁知那个美国女孩听后却哇哇大哭起来,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可能她一直都在妈妈的认可和鼓励下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而这位华人随便一句话,无形中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可见中国人的处事观念与美国人不一样。

    在美国,不管孩子长得多丑,别人都不会对他们说真话,而是告诉他们长得有多么可爱,多么讨人喜欢。

    即使在某些孩子的重要性被忽略的家庭,美国的大环境也会时刻提醒家长和孩子要关注自己。

    曾有一个三口之家到餐厅用餐,服务生先问母亲要点什么,接着问父亲要点什么,之后问坐在一边的小女儿“亲爱的,你要点什么呢?”

    女孩说:“我想要热狗。”

    “不可以,今天你要吃牛肉三明治。”母亲十分坚决地说。

    “再给她一点生菜。”父亲补充道。

    服务生没有理会父母的提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女孩问:“亲爱的,热狗上要放什么?”

    “哦,一点西红柿酱和黄酱,还要……”她停下来怯怯地看一眼父母,服务生一直微笑着耐心等着她。女孩在服务生的目光鼓励下说:“还要一点炸土豆条。”

    “好,谢谢。”服务生转身径直走进厨房,留下两位半张着口,吃惊不已的父母。

    “你们知道吗?”女儿避开父母的目光,望着远处轻声细语地说:“原来我也没当真的。”

    可以想像,这个服务生带给女孩的不单单是平等,更多的是自信。

    在美国,家长对孩子常说的话是:“你是最美丽的、最聪明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当总统!”“失败怕什么,这次不成,下次不就成了嘛!”“啊,考了80分,不错喟!比老爸当初强多了。”

    更多的是从家长的嘴里吐出“孩子,我为你骄傲”之类的话。

    安卡拉的女儿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在小学曾是令小朋友们羡慕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在女儿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她让女儿跳了两级上了中学。到了中学,由于连续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活跃的女儿变得沉默寡言了。安卡拉在和孩子聊天时,孩子流露出了中学的学习没有小学有意思的思想,安卡拉为之一震。她没有急于给孩子讲中学学习知识的重要,也没有后悔当初让孩子跳级,而是像往常一样站在女儿的角度,去思考女儿的难处。女儿从学习成绩冒尖到学习成绩落后,孩子没有了过去的优越和自豪,心理是难以平衡的。同时,孩子对于中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摸着门,怎么会觉得有意思呢?安卡拉认为,孩子的关键问题是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只要重新唤起女儿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中学学习的规律,孩子一定还能学得很好。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安卡拉经常向孩子指出孩子想不到的自己正在取得的进步,具体地帮助孩子复习每天学习的知识内容,引导孩子在课前总结重现知识。当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好转后,家长开始教给孩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章节小结等学习方法,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孩子在主动的学习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自己能学好中学的知识充满了自信心。安卡拉从细微处帮助孩子恢复了在学习上的自信,帮助孩子跨过了中学学习中的知识障碍、方法障碍、心理障碍,使孩子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这些美国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成功经验告诉每位家长,家长要像爱护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并加倍小心地培育孩子的自信心,当他们自信的翅膀长满了丰满的羽毛时再让他们经受风雨。家长要点点滴滴的帮助孩子不断地清理心理上的畏惧感,使孩子的学习处在轻松的心理环境中。要想让孩子成就大的事业,就要通过大人的言行举止使孩子增强自信,让孩子相信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干,能够圆满地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多学学美国家长的教子之道吧。坚信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棒的,经常对孩子说:“孩子,你真行!”孩子就会真得向你殷切期望的那个方向发展。

    习惯38.培养孩子树立信任是自信的源泉的好习惯

    一个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首先获得了他人的信任;而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其信心也必将受挫。晓于此理的父母就不难理解孩子在信任的环境中更容易走向成功的奥秘。

    王威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似乎命运对他特别恩宠,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在大学毕业的同时通过了托福和GRE的考试,获得了赴美国读研的深造机会……

    有句家教格言:有什么比孩子的自信更能使他走向成功的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感到,孩子的自信源于家长的信任。王威正是在家长的信任中,养成自信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典范。

    据王威的妈妈讲,在王威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他们似乎并没有给予王威多少特殊的照顾。但经过和他细致地交谈之后,笔者感到,王威的父母是将对王威的教育渗透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了,这种教育是自然的,但又是极具持久性的,也是最有效的。他们在王威心智发展的最初时期,注意对他的引导教育,使孩子早早地形成了良好的接受各种知识的好习惯,在孩子接受正规的社会教育后,他们则不必在孩子爱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好坏上操心,甚至可以在孩子上小学甚至上中学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离开孩子出国工作。在父母的眼里,王威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是家庭中的一般的成员。父母在王威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意平等地对待他。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交流中父母几乎没有对孩子发号施令过。在父母面前王威没有什么不敢讲的,只要他愿意,父母就会像同事间探讨问题那样听他从头至尾地把事情说完。小的时候听完王威对某件事情的陈述后,父母还要告诉他像这样的事情更清楚更简练的表达方式,当王威大点后父母只是就事论事地谈出自己的观点。他们从没有否认过孩子对问题认识过程中的观点,在琐碎的生活中,父母对他所施加的影响是自己对工作的兢兢业业、生活态度的严谨和努力进取的求知精神。对于王威在上学期间一般的家长都非常重视的学习问题,他们则很少过问。他们更相信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鞭策孩子求上进,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性,通过家长的具体言行,让孩子去体会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

    王威的妈妈回忆起他们夫妇轮流出国或同时出国的那段日子时这样说,也许是我们在无意中创造了有益于孩子个性发展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王威虽然是个独生子,并没有享受到特殊的生活待遇,也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现在独生子女们能得到的一切。而更多的时候是父母同时出国或轮流出国工作,留下他独自地生活。这样的家庭背景,无形中给王威提供了一个要依靠自己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的生活环境。长期的学习和生活的独立,使王威在心理上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成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强于班里的其他同学。小学期间他就表现出了对学习上的事情十分的重视,在学习知识上他非常认真。对自己在学习上有超出年龄的要求,在没有家长督促、没有老师要求的情况下,自己找书看,找题做。没有父母陪伴的家庭生活是孤独的,但是王威的心全然地放在了书堆里,他在书中找到了寄托和安慰,只要有书他就没有孤独感。在广泛的看书学习中,他的知识范围在渐渐地扩大,知识的积累使他能从容地对待上课老师教的那点知识。上课时他思维活跃,常常成为课堂上求解难题的关键人物;由于阅读的课外书多,他写的作文内容充实,文笔也流畅,他的作文常常作为范文在班里宣读。在老师的心目中,王威是个出类拔萃、好学聪明的好学生。

    王威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所在班级的老师接到中学招收少儿实验班的简章后,就向学校的领导极力地推荐王威,希望学校给王威一次报考的机会,并主动写好推荐信,向中学介绍王威的情况。首届少儿实验班招生时必须有原小学的推荐信,以确保考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王威得知这一消息时并不理解少儿实验班的具体的含义,只知道要通过考试才能被录取。很巧,王威的母亲那一段时间正好回国,便带着王威来到了少儿实验班的报名处。细心的母亲虽然对孩子的学习水平还了解得不具体,但是他在孩子学习的环境中看到孩子身边的图书内容就已经明白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程度。她不仅给孩子报了名,还详细地询问了少儿实验班的办班原则、教学安排等事宜。她感觉,自己的孩子除了智力上是否超常家长无法知道得更具体因此没有办法把握外,其他的方面按招生简章的要求孩子都能达到。她没有给孩子提什么要求,也没有在孩子面前多说报考少儿实验班竞争激烈的困难,而是问孩子:“你考不考??当王威对母亲说:“试试吧。”母亲才在家长推荐的一栏中填写了自己对孩子的推荐理由。

    参加少儿实验班考试的那天早上,王威在家里吃了鸡蛋喝了牛奶还觉得没吃饱,在去考场的路上又吃了半斤包子,这才心满意足地来到考场,母亲看到他心理如此放松心里反倒没了底,因为王威对待学习上的事情从来都是很谨慎,没有见到他在考试时还如此地不当一回事儿。当王威在考场上做完那些蹩脚的心理能力考题后,一种兴奋感油然而生,他感到做题过程是那样过瘾,此时,能考上少儿实验班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渴望。经过又一次的筛选,王威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以10岁的年龄、小学五年级的学业水平,考取了中学的少儿实验班。

    孩子考上了少儿实验班后,母亲又要出国工作了。刚入学时,由于王威不够住校的条件,因此住校的申请没有被批准。在父母都出国工作的情况下,他每天自己料理生活,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他下学并不急于回家就随意地和他聊天,这时才了解到他的家庭的特殊情况,随后尽快解决了他的住校问题。

    住校后,他的学习时间更充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更多了。在小学他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水平是没人能比的,到了少儿实验班后,他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就有点不值一提了。在第一次摸底考试卷子发下来的时候,王威都不敢相信拿在手里的卷子是自己答的,他从来没有得过这样差的成绩。当老师给孩子们解释考试的目的是老师要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并要依据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后,他才踏实下来。

    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努力自己在班里的情况是不会差的。父母在出国时给他留下的嘱咐是:你有现在的成绩是你自己努力换来的,你要想达到新的目标就还要继续努力。王威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不仅聪明好学而且还很努力,他就更不敢怠慢了。他除了认真利用时间掌握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外,还尽可能地提前学习一些知识,做好预习,力求走在老师的前头。在自学中他不断地与同学交流,在与同学相互的给予中他的学习水平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他在学习的时候最烦为了比赛而组织的学习。那时,学校常常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一方面可以促进班里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不过,为了有所准备,竞赛前,老师都会有针对性地做些讲解,组织有关知识的学习。每逢这种时候,极有个性的王威只参加学习而不去参加比赛,他认为了解掌握了知识就达到了目的,参加不参加比赛是次要的,尤其参加比赛要用星期日的整天时间,还不如按自己的安排学习新的知识。由于王威对问题有自己的主见,而且不会轻易地改变,经多次的劝解他还是不参加任何的学科比赛,表现出了极强的个性。不过有一次测试他没有参加,到现在他还在后悔。

    那是在1987年的夏天,经多方的努力,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委托某科研单位在北京进行少年数学天才的测试,少儿实验班的同学得到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学校在组织参加这次测试中,为了使学生们能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参加测试,在测试前没有着意地强调测试的意义和测试的性质,只是要求同学们认真地参加测试。王威以为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般性测试,所以就没有参加,直到测试的结果公布后,班里有相当多的同学得到了美国颁发的数学天才少年称号的证书时他才恍然大悟,他真的后悔了,因为,像这样的测试是很难找机会弥补的。他深知自己未必不是数学天才,只是没有抓住证实自己是天才的时机。从此,他对任何事情不再是简单地有主见了,而是注意征求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注意吸取他人的有益意见来弥补自己认识上的不足。

    少儿实验班4年的学习时间不算长,但他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学习到了同龄人要学习7年的知识。面临少儿实验班毕业,王威开始了对人生的又一次选择。这次母亲有机会为他参加了一次家长会,会后家长很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讲:“孩子考大学的事老师多操心。没有办法,我又要出国工作了。过一段时间,王威的父亲就要从国外回来,遗憾的是我和他的父亲碰不上面,一切由老师做主。”面对报考志愿这样重大的问题,王威参考老师的意见由自己做主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这一年他刚好14岁。接到科技大学的复试通知时他的父亲回国了,父亲陪他一起到合肥参加了大学少年班的复试,结果他如愿地考上了科技大学少年班。

    王威上大学后,父母依然各自在国外忙自己的工作,对孩子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只是提些参考意见。王威在大学毕业的同时通过了托福和GRE的考试,并获得了赴美国读研究生的深造机会。读研究生期间,他在两年的时间里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开始在一家著名的公司工作,他工作得十分出色,展示了自己极强的工作能力。当王威要到硅谷发展他的计算机事业的时候,公司老板以高薪挽留他,由于他刚刚在公司附近买了房子,又由于公司真诚的挽留,他暂时留在公司继续工作,不过,他只想在工作期间增长生活和工作经验。他还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打算。那年他24岁,他有着年龄上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有着很宏伟的生活目标,他正为自己的目标继续像过去那样努力,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孩子以充分信任,这等于是传递给孩子“我行!”的意念,这样才能不断促使孩子增强自信心,同时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探索,取得学习的成功。

    习惯39.培养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好习惯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它会腐蚀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的危害。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心理学上的一种消极自我暗示,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

    9岁的王倩倩自尊心特别强,以至到了一种自卑的地步。倩倩相貌不够出众,她觉得自卑,认为不会有人喜欢她;她的成绩不算突出,她也自卑,认为老师会讨厌她;她为体育课成绩自卑;为自己某天穿的衣服不够好看自卑。总之,王倩倩为一切有理由自卑的事情而自卑。所以,她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笑,逃避妈妈的关心,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关在房间里,让她的妈妈非常担心。

    产生自卑感的人经常胆小、怯懦、孤独、沉默,不喜欢交际,缺乏知己,活动能力差,进取心不强,更多地考虑自我,对人不够热情,常常回避群体活动,缺乏自信心。这样一个自卑感强的人,是很难做出成绩来的。一个人小的时候,正是学习功课、掌握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产生自卑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自卑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失去了信心,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学习。所以,作为妈妈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

    孩子自卑感的产生,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由于目标定的过高,如考试失误等接连遭到失败或挫折的打击;与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势,包括某些生理、心理缺陷等,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群体的消极暗示,等等。

    克服自卑感,要根据这些不同的原因,对症下药,以便解决问题。

    要孩子克服自卑感,首先父母自己要有自信心,否则就不一定能成功。妈妈要多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要使孩子能够扬长避短。妈妈要多鼓励孩子。

    美国参议员艾摩·汤玛斯,在小时候因身体原因,就有着较强的自卑感,他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妈妈这样说过:“……儿子,你的身体不太好,你可以用你的头脑为生,用自己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宣传鼓动的力量……”因此,艾摩在妈妈的教育下,避开了身体上的劣势,克服了自卑感,终于获得了成功。

    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很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要能够克服自卑感。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为自己相貌不扬而自卑。据说,从孩子时起,他就对自己容貌不扬而非常敏感。他感到苦恼,像自己这么丑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取得成功。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还是凹进去的,前额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头一样,耳朵大得令人吃惊,打个比方来说,好比是一个大猩猩一样。他在校时,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是不高的,老师说他哪方面都不行。但他终于克服了自卑,扬长避短,不去当演员,不被不良评价所影响,最后终于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著,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亚里士多德、达尔文、伊索、拿破仑都有口吃病,亚历山大、莫扎特、贝多芬、拜伦都因身体佝偻、口吃、身材矮小、耳聋等而产生过自卑感,但他们不因此而灰心,不丧失生活的勇气。他们坚定了成就大业的信心,结果都取得了成功。如果他们克服不了自卑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爱因斯坦在校时被称为不爱学习的孩子;爱迪生的绰号叫笨蛋,是学习劣等生;拿破仑的学习成绩曾排在第42位;丘吉尔则两次大考落榜。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自卑,相反,都取得了成功。

    父母可以用事实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孩子健康成长。

    产生自卑感的孩子经常伴随着灰心与失望,这是影响通往成功之路的一大障碍。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是家长的重要职责。

    习惯40.培养孩子用乐观产生自信的好习惯

    乐观远远超出了比较自信的思维,是习惯性的思维。词典中的定义是这样的,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

    根据《乐观儿童》的作者、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所称,乐观不仅是比较迷人的性格特征,它也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他做过高达1000次的研究,研究人数达50万(包括成人和儿童),结果发现,乐观的人不易患忧郁症,在学校和工作中都更容易成功,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身体比悲观者更健康。他的最重要的发现是,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性,也是能够培养的。

    人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遇事抱有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更有现实意义的是,能否使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以乐观的情绪去赢得成功的机遇和希望。长期自卑会使人精神脆弱,总是担心不幸的事情将会来临,整天忧心忡忡,对工作学习失去信心。在漫长的生活中形成对事物的乐观态度,孩子的成长就会更顺利些。

    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家长的训斥,也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朦朦胧胧地感到自己能力不足,这些足以使一个对生活没有经验、持悲观态度的幼小心灵产生恐惧感,从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不良的后果。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乐观情绪的鼓舞,成人后更需要持乐观的态度去争取人生的幸福。

    乐观的性格是能够培养的。由于孩子生活的空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家长和老师应注意对孩子乐观性格的引导与塑造。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把你的优缺点一并吸收。如果你是个悲观主义者,那么你的孩子也会那样思考问题。如果你希望他们养成乐观品性,那么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一个乐观的表率,身体力行地塑造孩子乐观的性格。

    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应该提倡快乐教育。其实,孔子很早时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另外,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提到:把校园变成乐园。毛泽东更是指明: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关于快乐教育,它的本质、目的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它不是一个方法问题,只有经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他尤其强调快乐教育要营造4个环境: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实施快乐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严格管理学生,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家长社会配合。

    可能许多家长会有一种偏见,觉得我们搞快乐学习就是让孩子放开了玩,怎么开心怎么来,完全像是哄孩子做游戏,和传统教育中的刻苦努力、拼搏上进是水火不容的,其实不是。快乐教育中“快乐”与平常提倡的“刻苦”并不矛盾。

    心理学表明:“快乐”与“痛苦”、“刻苦”与“懈怠”是对立的,而快乐与刻苦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如果孩子造一个句子“我很快乐,因为我在刻苦学习。”难道不对吗?

    过去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心理、个性等因素,一味“死教”,那是一种强迫学生学习的教育。强迫学生学习,他们是被动的,会感到痛苦,而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快乐学习并不是创造了一种新方法,实质是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要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要相信学生是愿意学习的,是有旺盛的求知欲的。家长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个性习惯、认知思维方式等方面入手,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要求学习,这样,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改观。因为强迫学习只是给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外部刺激,而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时。这种外部刺激是非常容易失效的。只有通过快乐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这种内部动机才能持久地激励学生刻苦努力地学习。如果教育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可见,快乐教育不仅能诱发和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促使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只有孩予看到了学习的光明前景,看到了未来的成功,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是促使其自觉主动地求知的必然要求。

    习惯41.培养孩子用性格决定自信心的好习惯

    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自信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自卑的性格也可以通过实践予以改塑。

    性格,到底对孩子的学习有没有影响?许多家长并不太注意,总觉得孩子还小,性格好坏,无碍大局,及至孩子渐渐长大,不良性格已经形成,又觉得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了。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小孩子的性格品质和智力发展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少年大学生几乎都具有自信、坚强、乐观、百折不挠的性格。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曾对少年班学生作过心理测试。测试题目中有一条:“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认为这一条符合或比较符合自己性格的占76.2%,可见强烈进取、持之以恒是少年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和他的学生柯克斯博士曾对1450~1850年400年间出现的301位伟大人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在青少年时代,都具有坚强自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自信向上的性格特征。

    自信向上的性格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可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这种性格,甚至已经有了自卑、孤僻、懦弱或冲动的不良性格,怎么办呢?

    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优良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不良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塑。

    不过,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一用就灵”的办法。但有几条原则可供家长们塑造孩子性格时参考。

    1.家长和孩子要确立改塑性格的信心

    孩子现有的性格是否属于自卑性格,家长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双方认识应该一致。既然都认为已有的性格不好,应当改塑,就不必灰心丧气,更不能破罐子破摔,明白“性格是可以重塑的”道理,确立起建立自信向上性格的信心。

    2.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我分析也就随之产生。但是,孩子年龄毕竟还小,自我分析能力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点困难,又会垂头丧气。沾沾自喜一多,容易产生高傲的性格;垂头丧气一多,又会养成自卑的性格。

    有个女学生叫张雪莹,长得很漂亮,又弹得一手好琵笆,15岁那年从外校转到市二中。刚转学那阵子,行动极为孤僻,班上组织到郊区劳动也不愿去,同学们说她太娇气,不理她,这使她更孤僻悲观。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一起找她谈心,才明白,她刚转学时有两次课堂提问没答对,产生了自卑感;又由于患有夜尿症,怕出去劳动时和同学住在一起,被人发现自己尿床,所以不愿去农村劳动。

    班主任知道情况,不仅替她保密,而且一边督促家长带孩子去就诊,治好了夜尿症;一边在公开场合表扬她是个不怕苦的学生,学琵琶时手指磨破了都不叫痛。终于使这个孤僻、自卑的姑娘成了活泼、自信的好学生。

    3.指导孩子从自信性格认同中,决心重塑自己的性格

    所谓“认同”,是指认定自己和某一对象具有或可以具有相同特征的心理过程。性格认同,就是认定自己和某人性格一样,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给孩子讲述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优秀学生的故事,可以讲述孩子身边的优秀中小学生的故事,还可以将孩子和具有自信性格的孩子组织在一起,学习、读书、画画、弹琴等,激发孩子向自信性格认同,达到改塑性格的目的。

    4.在家庭中,家长随时注意指导孩子自我排除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

    家长促使孩子化解自卑情绪、不良情感或其心理障碍及时得到化解,也就不会导致自卑性格的形成。例如,孩子有了苦闷,要让他尽量诉说,发散其情绪,不要让他的委屈长期压在心头,更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还可以回避孩子敏感、忌讳的话题;或者转移孩子的思路,减轻心理负担,如此等等。因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自信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之,塑造孩子自信的性格,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

    目前市场有很多帮助家长塑造孩子性格方面的书籍,家长们可借鉴参考,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对待孩子切不可生搬硬套书上所讲的理论。

    习惯42.培养孩子营造自信型家庭环境的好习惯

    在家庭中,母亲不仅要当慈母,还要扮演贤妻的角色,与丈夫的关系要融洽、和睦,为孩子要营造一个自信而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极有利于孩子自信性格的形成。

    在家庭中,母亲不仅是孩子的母亲,也是丈夫的妻子。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母亲的身份而得以进行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孩子的眼中,称职的妻子会与合格的妈妈一样有威信,母亲可以通过妻子的角色和与父亲的关系间接地对孩子产生影响,以达到教育目的。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仅仅做一名好母亲是不够的,还要做一名好妻子。

    作为母亲扮演妻子的角色时能对孩子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首先需要探讨的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夫妻关系。诚然,即使是通过幸福的结婚生活而获得了孩子的家庭,一旦夫妻之间缺乏爱情或者感情冷淡时,这种家庭气氛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使母亲自身对待孩子的态度发生变化。换言之,母亲会把倾注给丈夫的爱情转向给孩子,而且还会像爱丈夫那样去爱孩子。作为一种补偿,母亲会通过爱孩子去满足对丈夫的爱情的不满。

    由于这种爱不是来自父母的自然的爱,必定会出现偏颇,由此就表现出娇惯、保护过度的态度,即溺爱的态度,单亲家庭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特例。

    由此可见,当夫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裂痕时,就会对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说,夫妻之间的爱情对创造幸福家庭以及培养出具有情绪安定性格稳定的孩子是最为重要的。

    作为母亲,最重要的就是与父亲的关系要融洽、和睦。

    在家庭中,孩子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就是父母之间发生冲突,如吵架等。

    这样孩子会感到恐惧和忧虑——感到恐惧是因为家庭受到了威胁;感到忧虑是因为他实际上是或自认为是家庭不和的原因。无论是否有道理,孩子都会这样想,他们是家庭不和的根源。

    况且孩子在父母的冲突中也不可能保持中立,他要么站在父亲一边,要么站在母亲一边。

    其后果是他的性格发展会因此而受到危害。当男孩子站在父亲的对立面或女孩站在母亲的对立面的时候,孩子就将没有合适的仿效对象。这一点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讨厌仿效父亲和母亲的性格;

    2.不愿学习他们的道德观念;

    3.拒绝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

    在某些情况下,孩子还可能走向极端,在性别分辨上产生混乱:如果男孩拒绝站在母亲一边或女孩拒绝站在父亲一边,那么,他们长大后可能对所有的异性产生怀疑和敌视。

    家庭对于孩子,归根到底是生活的基地,是获得精神安定的场所,而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又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环境才是能够培养出最为理想的孩子性格的良好家庭环境呢?

    一个能为所有家庭成员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成长提供最广阔的可能性的开放体系的家庭,可以称之为和谐的家庭,创造出这种家庭氛围的关键所在,就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的态度。

    这样的家庭在对孩子的态度上就能做到:在使孩子深信父母爱的基础上,将父母对孩子的亲切关怀与一定的行为规范要求适宜地结合起来。建立了这种良好的关系,父母就能够在加深自己感情的基础上最好地接纳孩子,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在规定的家庭行为规范的范围内为孩子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但首先必须承认,要在家庭内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温馨的家庭氛围远不是简单的事情,父母和谐的复杂性就在于有时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偏差,就会将问题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多。

    因此,家庭问题的线团是很难彻底解开的,作为一名母亲,不仅要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做一名孩子的好母亲,也要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去做一个好妻子,与丈夫的关系要融洽、和睦相处,即使有冲突也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用母亲的温情,对待孩子的爱;用妻子的温情,对待丈夫的爱,来营造一个能够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乐观、自信而温馨的家庭氛围!

    营造一个乐观自信温馨家庭环境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的负责。所以,在非原则问题上互相理解谦让是十分必要的。

    习惯43.培养孩子把批评罩上自信的光环的好习惯

    批评孩子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如果以令孩子仍充满自信的方式批评,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的同时,也有利其自信性格的塑造。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把你的优缺点一并吸收。如果你是个自卑主义者,那么你的孩子也会那样思考问题。如果你希望他们养成自信品性,那么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一个自信的表率,身体力行地塑造孩子自信的性格。

    父母应采用合适的方式批评孩子。教育专家塞利格曼认为批评孩子的方式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方法正确与否,显著地影响着孩子日后性格的自信与自卑。

    首先,批评孩子的第一要点就是恰如其分。“过度批评会给孩子造成过度的内疚和羞辱感,超过了使孩子改错的度。而不批评孩子又会使孩子丧失责任感,磨灭其改正错误的愿望。”

    其次,掌握自信的解释性的方法,实事求是地解释问题,指出犯错误的具体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错误是可以改变的。

    以8岁的宁宁为例。尽管父母三次要求她在与朋友出去野餐前,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但她还是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房间里乱得一团糟,自己却出去了。那天早晨正好有位地产代理商要来看房子,因而父母十分生气,不得不匆匆忙忙地替宁宁打扫了房间。

    那天下午宁宁回家后,母亲满脸怒气,立即把她带到卧室,告诉她自己为什么生气。下面是宁宁的母亲有可能采取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信的解释性的,另一种则是自卑的方式。

    自信方式:

    “你给我造成了很大不便,我们非常生气。”(她的批评是特定的,并且很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们跟你说过3次,要你打扫一下自己的房间。但每次你都拖拖拉拉,就是不动。”(她母亲准确地描述了事情,并且把宁宁的问题说成是暂时性的)。

    “今天有位地产代理商要来,你不打扫自己的房间,我们就得替你打扫,结果耽误了其他重要的事。保持你房间的干净,是你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我们的。”(她母亲只是描述了所发生的事情、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她的责备是正确的)。

    “我要你留在自己房间里15分钟,好好想想我的说法对不对。然后告诉我,今后你会如何保持房间整洁,保证这类事不再发生。至少要写出3条解决办法。”(15分钟是8岁孩子考虑问题的比较实际的时间段,宁宁的母亲给她找了一件很实际的任务,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这个问题)。

    自卑方式:

    “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不体谅人?你的行为把我气疯了!”(“总是”一词意味着问题很普遍,而且永远不会改变。母亲的情感反应太过分了,会给孩子造成太多的内疚感。)

    “我跟你说过无数次,要你保持房间干净,但你就是从来不听!你是怎么啦?”(宁宁的母亲把问题说成是普遍性的“无数次”,永久性的“你从来不听”,借此让孩子产生内疚。她还进一步暗指孩子性格中就有某些缺陷。)

    “今天早晨地产商来了,几乎是场灾难!人们说进屋的第一印象会造成天大的不同。你有可能使我们失去了一位难得的代理商,会使房价降低几千美元。这就意味着我们买不起新房子了!”

    (宁宁的母亲把事情描述成一场灾难,她暗指宁宁的一次疏忽会毁掉全家人的生活)。

    “现在,我要你呆在房间里,好好想想你所干的一切。”(这一惩罚是不确定的,没有针对性的。宁宁有时间来思考,产生内疚,但却没有机会学会或做些什么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显然,两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言而喻。做父母的应该有意识地使用自信的解释性的方式批评孩子,促使孩子养成豁达、包容、理解的自信性格。

    粗鲁的指责甚至野蛮的惩罚,只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孩子自卑失望,破罐子破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