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力量决定一切-父母应该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关于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鲁迅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塑造了自己的未来、孩子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民族的未来”。塑造孩子究竟要塑造什么,他可塑性最大的又是什么。可以这样说,主要是塑造孩子的心灵。谁为你的孩子塑造了一个健康美好的心灵,谁就等于为您的孩子铺就了一条洒满阳光、开满鲜花的道路。

    健康美好的心灵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经营我们的家庭,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灵。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和身体的成长一样,需要各种的营养。那么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五大营养元素:肯定、自由、情感、宽容和梦想。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在孩子心灵受到挫折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及时疏导。

    【心灵的成长需要尊严】

    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所以我们培养孩子从小要有骨气、有尊严。

    尊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乞丐变商人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

    有一个乞丐跪在地铁通道摆着铅笔摊乞讨。来了一个商人,丢下一美金,匆匆离去。一会儿,这位商人又跑回来,认真地对乞丐说:“咱们都是商人,都是卖东西的,我刚才付给了你一元钱,没拿东西,现在我要拿走。”说着,蹲下来,挑了几支铅笔走了。

    商人的话,让乞丐大为震动。他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商人”,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卖东西”,他一下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他迅速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土,开始认真经营起他的铅笔摊。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人。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商界聚会,在那里,他见到了那位商人。他毕恭毕敬地走过去,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先生!是你让我找回了尊严!”

    尊严有如此大的力量,它能让乞丐变成商人,也能让一个人变成失去灵魂的乞丐。同样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没有了做人的尊严,他往往就会自暴自弃,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成年人如果失去尊严往往会报复社会。

    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也给多少个家庭敲响了警钟,马家爵虽然以高分考入全国名校——云南大学,但是,就因为他在同学中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心理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最终只因为小小的磨擦——同学说他舞弊,并嘲讽他说:“怪不得你老乡过生日都不告诉你。”他深感自己在同学中毫无尊严,一点面子也没有,就残酷地杀害了四名同学,也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在骂声中长大的孩子、在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在歧视中长大的孩子是没有尊严的。一个孩子是否有尊严,不取决于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他们生长的环境和教育的环境,家庭教育的环境特别重要。

    在南京大学有个高才生叫顾盼,后来考入新加坡研究生,最后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生。顾盼是个阳光女孩,她总是面含微笑,充满自信。那一次座客中央新闻会客厅,她刚走进会客厅,所有人的目光都惊呆了,她一手领着一个小个儿,一个一米二,是她的妈妈,一个一米三,是她的爸爸。她站在中间,显得婷婷玉立。惊异中,人们发现,顾盼对爸爸妈妈的目光中充满了敬爱之情。

    顾盼的父母最值得我们敬佩,尤其是顾盼的爸爸,那位顾先生,他的刚强和自信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盼回忆说:小时候经常有人骂她侏儒。她特别伤心,跑回家告诉她爸爸,她爸爸对她讲:“孩子,爸爸小时候和你一样,是在骂声中、在别人的嘲讽中长大的,那一次我回家找我妈妈,也就是你奶奶,你奶奶给我讲晏子使楚的故事。宴子到楚国,楚国人看宴子个矮瞧不起他,不给他打城门,让他爬狗洞,晏子励声说道:到人国走城门,到狗国爬狗洞,请问楚国是人国还是狗国?楚国人认为:晏子虽然个矮但非常有智慧,非常有骨气,楚国人打开了城门欢迎他。晏子不以自己的个矮而自卑,而以自己国家的强盛为自豪。”她听到爸爸的故事,不以自己父亲的个矮而自卑,而以父亲的刚强为自豪。所以顾盼虽然生长在侏儒的家庭,但是她始终以爸爸为榜样。心灵成长非常舒展。造就了中央会客厅亿万观众认识的那位阳光女孩儿顾盼。

    顾盼从小就生活在别人的非议和嘲笑中,这对她成长非常不利,但是她从来不自卑,因为她有个很有尊严并懂教育的父亲。顾先生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自尊自强,这“自尊自强,能够享受用一生”!父母给孩子的这份人生礼物,比给孩子金钱要珍贵得多。

    青少年教育专家卢勤的儿子在读高中时,老师对她说:你儿子不简单,有眼力,看上了我们班一个女生,很漂亮,大个,学习也不错,可惜人家不愿意。卢琴很上火,想出了几句话,放在了儿子台灯下,儿子放学后就能看到,这几句话是:一个国家强大了,会有很多国家与你建交;一个家庭强大了,会有很多亲友和你交往;一个男人强大了,会有很多女孩儿追求。几天后,她发现儿子精神振奋了。

    一群全校闻名的捣蛋鬼,毕业前被集中打“差班”。“差班”第一天上课,新班主任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同学们,把头抬起来!人生好比一场马拉松,暂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最后的失败。从今天开始,我和你们一起跑!”

    “差生”的心灵被强烈震撼,从此,“把头抬起来”成了这个班同学的常用语。现在,他们都已长大成人,每逢过年,他们之间还通过手机短信把这句话互相传递。他们说:这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人生哲理,是它,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道路。“把头抬起来!”这五个字唤起了孩子做人的尊严!

    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自尊自强。很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当众打骂孩子,结果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让他们变得自卑。相反,如果父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适当的鼓励,会让孩子变得自强不息。尊严是人生的丰碑,有尊严的人才有前进的动力。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那些学习差的孩子也需要尊严。

    人人都需要尊严,正在成长的孩子尤其如此。有了尊严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奇迹!尊严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树立起来,人生就会创造辉煌;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孩子的心灵像干涸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

    【心灵的成长需要宣泄】

    家长的共同心理就是希望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就,希望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能光宗耀祖。可你重视孩子的心灵成长了么?你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了么?你是否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呢?

    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要有发泄的渠道。如同气球,只充气不放气,迟早会爆炸。人如果不及时将不良情绪宣泄,同样会爆发。不良情绪在人身体滞留的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当人在不良情绪激发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有害物质在身体中滞留,时间一长,就会诱发人体内早已存在的癌细胞的疯长。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恼,学会和家长倾诉,家长做个细心的倾听者,让孩子畅所欲言,一吐为快。

    有一个小家庭,家长双方都是生意人,每天忙,无暇顾忌孩子,陪伴孩子,孩子一旦学习不好,就是一顿男子单打,孩子挨打时一声不吭,表现也坚强,可是孩子挨打后总想找事发泄。结果就是,孩子看什么不顺眼就打什么,不是砸烂桌子就是砸坏椅子,结果成了惹事的问题孩子。当问他为什么时,他说:我只有砸东西时最痛快,把挨爸爸的打宣泄出来了。这是问题孩子的宣泄方式。

    还有一种孩子,学习非常好,性格却比较压抑。这种孩子的家长无形中把自己的爱化作了孩子的巨大精神压力,这种精神压力造成了孩子心理的不健康发展,孩子变得越来越抑郁,孩子收到的压抑久了甚至就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可家长却大惑不解。

    有这样一个女孩,她上高中,学习非常拔尖,可她天天想跳楼自杀!搞得她的家长担心女儿,就怕女儿出事。有人问女孩为什么想自杀,女孩委屈地说:“我没得第一,对不起我妈。妈妈对我太好了,她总希望考第一。我考不上第一,不如死了算了,我每天都在想死。”孩子的这种想法多可怕呀。

    如果孩子从小学会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就取得了进入快乐大门的钥匙。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并不意味着他心里就是健康的,成绩好可能将一个孩子潜在的心理问题掩盖起来,这也许不会影响他升大学,但对它全面的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有人问一个踢球的男孩:“你为什么爱踢足球?”

    男孩说:“我爸爸经常揍我,每次挨了打,我心里憋了一肚子气,就出去踢球。我把足球看成是我爸的脑袋,每踢一脚,我就高喊一声我爸的名字,一会儿我就解气了。回到家一看,我爸一点没事儿。”

    男孩天真坦诚的话真是很搞笑。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家长的问题。

    最近日本东京街头出现一件新鲜事:一个化名校方的倾听者在广场上摆出自己的小招牌,上面写着“我听你说”。

    29岁的校方并不是靠作倾听者来谋生,他是免费听人们诉说。他已经为12000多人提供过倾听服务,平均每周100人。

    校方实际上是一名教师,他的愿望是当一名好的喜剧演员。三年前,他在台上发现,台下的观众似乎更喜欢向他说心里话,而不是听他说俏皮话。

    出现这个新职业决非偶然。尽管东京的人口越来越多,但东京人的孤独感却与日俱增。所以使这个新职业——倾听者应运而生。

    大人都渴望有人倾听,何况那些孤独的孩子呢,多么希望有一天,你在家里也挂一个牌:我听你说。

    让孩子以不伤及他人的方式宣泄,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需求。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之门的“金钥匙”,有利于帮助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家长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坐下来听孩子诉说,让孩子向你倾诉,听听孩子的心声,这对于孩子心灵的成长尤为重要。

    200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调查表明,抑郁是所有心理问题中最为普遍和顽固的,目前青少年学生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与日俱增。那么,父母和老师怎样才能避免抑郁对孩子的影响呢?要以宽容的心态给孩子宣泄和倾诉的机会,让孩子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我相信这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时,许多父母不能坐下来听孩子诉说,理由就是一个字:忙!上海一所小学曾搞过一个调查:在一次“十分钟中队会”上,就“你在生活中有烦恼向谁诉说”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结果有90%的孩子回答:写在日记本上,保留在电脑里,写在飞机上飞出去…几乎没有一个答案是向父母、老师诉说,这一结果令老师大为吃惊。

    成长中的儿童孩子需要倾诉,他们希望成年人能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大人都渴望有人倾听,何况那些孤独的孩子呢?多么希望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能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

    让孩子以不伤及他人的方式宣泄,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需求。

    发泄不良情绪最好的办法有三个:一是运动。运动可以消除心理疲劳,也可以疏解心中的不快。那种不让孩子运动的父亲是最不明智的。二是释放。找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聊一聊,把心中的不满、抑郁释放出来。所以孩子们优势和同学在电话里、网络上交流并不是坏事,当然要控制时间、有节制。三是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劝解人不要钻牛角尖,很难的道理先不用讲,很难处的人先让着他,很难做的事先缓一缓,很难取得的胜利利用智慧去获取。

    如果孩子从小学会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就取得了进入快了大门的钥匙。

    【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

    如果你问我:“今天的孩子最渴望什么?”

    我会回答你:“渴望肯定。”

    如果你再问我:“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

    我会回答你:“缺少肯定。”

    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的儿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从未受过表扬。一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我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你什么啦?’儿子说:‘老师说我的检讨写得不错!’我一听,差点把鼻子气歪了,我儿子不定又闯了什么祸!”

    孩子的心灵像干涸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我们的心里不由得对这个男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有一个很有才气的女孩,叫张茗,16岁时就出版了诗文集《阳光女孩》。

    母亲王玲玉常对女儿说:“孩子,妈妈是你永远的读者。”正是这样忠实的读者培养了这样的少年诗人和作家。

    张茗第一次写诗时才7岁。那时,张茗在寄宿制学校读书,学校不让带玩具,细心的妈妈悄悄地给女儿带了一面小镜子。没想到,镜子竟成了陪伴女儿度过寂寞时光的伙伴。为了渲泄想家的情绪,女儿写了一首小诗《镜子的美丽》:

    当你发闷的时候,是谁在陪伴着你?

    不错——是镜子!

    镜子,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

    当你发闷的时候,有镜子陪伴,镜子发闷的时候,有谁在陪伴它?

    不错——没人!

    它只有默默地想着和小主人在一起的情景,

    只要小主人一进家门,

    镜子就又露出了笑脸。

    当时,张茗还不大会写字,许多字是用拼音代替的,可她却兴奋不已。星期六一到家就大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写的诗!”妈妈看了一遍后,非常激动地说:“太棒了!我的女儿会写诗了!我要把它珍藏起来。”

    妈妈的鼓励,让女儿信心大增,写诗方面的潜能逐渐表现了出来。以后,女儿又陆陆续续地写了第二首、第三首……后来又开始写散文、小说。

    每逢生日、新年,张茗总要给爸爸妈妈送张贺卡。起初,女儿送给爸爸的贺卡是这样写的——将心中沉沉的爱意化做纤纤的祝福,祝愿爸爸生日快乐,永远快乐!贺卡封面上画了一只小狗和一只小老虎,小老虎手上捧着一颗心给小狗(妈妈和女儿属虎,爸爸属狗)。

    爸爸看了,心里很感动。但想到父爱是“大气磅礴”的,不应轻易显山露水,他只是喜悦地说了句:“哟,女儿长大啦,记住爸爸的生日了,谢谢你!”随手把贺卡放在桌子上。”

    但是,张茗给妈妈写的贺卡却年年不同,真挚感人。因为妈妈能读懂女儿的心。

    张茗送给妈妈的第一张生日贺卡是这样写的——谨送您一张很小的卡,说上一句很真的话,不必说母爱是丰满、是美好或伟大,只因她洋溢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就已是最美的神话。妈妈,生日快乐!卡片醒目的地方画了一大一小两只小老虎,欢爱之情跃然纸上。

    妈妈激动极了,热烈地向女儿致谢:“妈妈太感动了!我要把这张贺卡永远保存!”

    每当王玲玉与丈夫分享这些快乐时,丈夫都颇有微词,认为女儿对妈妈比对爸爸用心。王玲玉对丈夫说:“同一个孩子,给你写的贺卡流于形式,而给我写的却感情充沛,这便是肯定和欣赏的作用啊!”

    张茗说:“妈妈的欣赏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

    可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作孩子的欣赏者,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爱孩子,这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爱,如高尔基所说,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更在于人懂得教育自己的后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时刻,父母的看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记。可以说孩子是通过父母的眼睛在看自己,父母要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肯定孩子,让孩子的潜力将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孩子,你真棒!”——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

    【心灵的成长需要磨难】

    “跌倒了,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磨难。

    人要经历磨难之后方能成大器。

    6年前,河北雄县一个名叫王猛的11岁男孩,因为一场意外的大火,造成全身75%的三度烧伤,生命先垂危。6年后,这个男孩不仅从死亡线上坚强地站立起来,而且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初中。

    孩子的成长需要磨难,孩子需要坚强,因为等待他的不仅有阳光雨露,还有风霜雨雪。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植根于孩子的血液里,这股力量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生生不息,永远奔腾!

    歌德曾经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让孩子从小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从小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从小学会自己主宰自己,就是为了使孩子今后不成为自身的奴隶,不成为客观逆境的奴隶,不成为他人意志的奴隶,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应对困难的勇气,使孩子具有应付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为孩子奠定终身立足之本。在人生的道路上,培养这种心理品质的过程开始得越早越好。特别是当孩子产生自卑、畏缩、懦弱等情绪的时候,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该寻找机会以各种形式向孩子表示鼓励,增强孩子的意志力。

    王女士女儿刚上初一时,有些不适应初中教育,老师非常严格,有时出现粗话和体罚现象。听了她的诉说和不满,王女士先说:“就是怎么能这样呢,骂你了吗?她说没有,怎么没骂你,我是好学生怎么可能骂我。”

    “是啊,看来是调皮的学生把老师气坏了,我也是这样,气坏了,就踢他一脚。”

    女儿听了不再说什么,针对这一现象,王女士有意识的引导她:“今天,小刚对他妈妈说,老师扭他耳朵了,每个人都扭了,他妈妈回答的是:“真好,我要谢谢你老师去,你老师是替家长扭的你们,家长扭你们你们不服气啊。”

    对待女儿诉说老师的不好,王女士采取的也是这种措施,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后来慢慢的女儿就适应了初中教育,回家说学校里的事情也不再愤愤不平的语气,而是用有意思很好玩的口气诉说。

    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境,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这是一种挫折教育。

    让我们听听关于一个英国人的故事吧!

    这个英国人在十年前因家庭贫困所迫辍学了。为了这个家庭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踏上了打工旅。一个月过去了,严冬来临,可怜的他未找到一个工作。身上的钱都花光了,寒冷和饥饿继之而来。忽然眼前一黑,身瘦体薄的他昏倒在自行车的小店前。第二天早上,店主来上班时发现了他。这位善良的老爷爷将他抬到了椅子上,待他醒后老爷爷询问了他的情况,并主动地收留了他。将一身的决计教给了他,他也很认真地学起来。当然,他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如他每天都要接待不同性格的客人,有时没伺候好免不了客人的一顿数落。)但他都克服了,这使他受益非浅。对待困难他的绝招是信念。他绝对不会知难而退的,敢于单独挑战困难,永远相信我。就这样,他这个小徒弟也开了自己的门店。随着他生意的蒸蒸日上,他的店越来越大。此时此刻,他真正地当起了大老板,有了二十多个分店,一百多名职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两个“真理”。成长是需要磨难的。遇到困难,不要知难而退,一定要克服,永远相信自我。

    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困难是我们曾经遇到过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十拿九稳地把它解决掉了。而那些成长时生活在“蜜罐”的孩子,遇到有些我们拿手的问题,却是火烧猴屁股——急得团团转。以上“证据”足可以说明,心灵的成长是需要磨难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和“先苦后甜”道理谁都明白,可如今的家长对待孩子像对待濒临灭绝的动物似的,不肯让他们受到一点委屈和困难。现在可以养他们,可以后呢?谁来管他们?他们的亲人么?你不怕他们把你的孩子拒之门外?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有些启发,不是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往上面撒点绊脚石吗?

    其实人的感悟都是在体验中感受到的,爸爸妈妈替孩子做了很多事,怕孩子吃苦,实际上你剥夺了孩子的一个机会,孩子只有在自己亲身的体验中才能够有感悟。所以就要把机会给孩子,比如你摔倒了,爸爸妈妈不要扶孩子,让他自己爬起来。

    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多些绊脚石吧!让他们多摔几次吧!我们不要急忙地跑过去搀扶他;不要替他掸裤子。让他懂得自己站起来,自己去掸掉身上的尘土。记住!我们的口号是“成长,需要磨难”。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老师问同学:“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这是一个传统的脑筋急转弯题目,不够聪明的人会老老实实地回答“还剩9只”,聪明人会回答“一只不剩。”但是有个孩子却是这样反应的。

    他反问:“是无声手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分贝至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它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它的鸟?”

    “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

    “没有。”

    “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的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10只?”

    “没有花,就10只。”

    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但那个孩子还在继续问:“有没有傻得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

    这位学生的话还没说完,习惯于标准答案的老师已经晕倒了!

    从这个看似笑话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思想在没有禁锢、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是多么自由奔放、充满生命的活力!

    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爱提问,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要想使孩子茁壮成长,就定要给他们活动的自由,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鱼缸”。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给孩子越来越多的自由,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充分的空间。

    走进美国超大公司纽约总部,首先印人眼帘的是办公室门口摆着的一个漂亮的鱼缸。鱼缸里十几条自热带的杂交鱼开心地嬉戏着,它们长约三寸,脊背一片红色,头尤其大,长得很是漂亮。进进出出的人几乎都会因为这些美丽的鱼而驻足停留。

    这一天,董事长的顽皮小子来找父亲,看到这些长相奇特的小鱼,很是好奇,于是非常兴奋地试图去抓出一只来。慌乱中,鱼缸被他从桌子上推了下来,碎了一地。鱼缸里的水四处横流,十几条热带鱼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苟延残喘。

    办公室的人急忙把它们拣起来,但是鱼缸碎了,把它们安置在哪呢?人们四处张望,发现只有院子中的喷水朱可以做它们暂时的容身之所。于是,人们把那十几条鱼放了进去。

    两个月后,一个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人们纷纷跑到喷水泉边捞起那些漂亮的小鱼。十几条鱼都被捞起来了,但令他们非常惊讶的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那些鱼竟然都由三寸来长疯长到了一尺!

    对于鱼的突然长大,人们七嘴八舌,众说纷芸。有的说可能是因为喷水泉的水是活水,最有利于鱼的生长;有的说喷水泉里可能含有某种矿物质,是它促进了鱼的生长;也有的说那些鱼可能是吃了什么特殊的食物。但无论如何,都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喷水泉要比鱼缸大得多!

    对于孩子的教育,事实也是这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要想使孩子长得更快、更大,就一定要给他活动的自由,而不要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鱼缸”。后来人们把这种由于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而带来孩子更快发展的现象称为“鱼缸法则”。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给孩子越来越多的自由来控制自己的生活。父母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不要有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充分的空间。

    培养“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那些“很棒”的孩子,很有创造力的孩子,身边都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或本身就有创造能力的爸爸,也或者是某个很赏识他的创造才能,对他的“奇思妙想”很感兴趣的人。

    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向人们提出忠告:“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摹仿和抄袭。”

    给孩子松开翅膀,让他的自由飞翔吧!

    【心灵的成长需要包容】

    “包容”能培养孩子的情怀,使他不回避错误又能善解人意。在包容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有耐心。包容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氧气,如果没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人很快就会窒息甚至会丧失生命。

    一个儿子犯了罪。他的母亲辞职,穿着一件大毛衣,天天跑到离少管所不远的山上,站在山头上高喊儿子的名字。儿子被震撼了,整个少管所里的少年犯都被这位母亲震撼了,他们集体跪下给这位母亲磕头,哭着喊着:“妈妈!妈妈!你回去吧!是我们对不起你呀!”

    这位母亲用自己博大的爱感动了一大批少年犯,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进步很快。后来还为这位母亲发了奖。

    这就是亲情包容的结局。

    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包容。爸爸妈妈永远是孩子心中最后的底线,家庭永远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最后的归宿。

    包容能培养孩子的情怀,使他不回避错误又能善解人意。在包容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耐心。

    一篇叫《容纳》文章讲的是越战的结束后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这个士兵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的一位朋友回来。”

    “当然可以。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父母回答道。

    “有些事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妈妈说,“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来。”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深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赶快回家来,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然而几天后,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的心情可能久久不能平静。

    假如,这对父母对“残疾人”有一点点包容,有一点点同情,有一点点怜爱之心,儿子也不会走这条道。

    因为,父母的包容是孩子心灵最后的港湾,最后的希望!

    联想到我们身边的那些爱犯“错误”的孩子,他们何尝不是在企盼着父母的包容呀!

    是孩子就可能会犯错,父母要给他改错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成长的。当孩子犯了错误,要允许他改正;当孩子犯了罪跑回家,你要给他做顿饭,他吃饱了送他去公安局自首;当孩子成了少年犯,进了少管所,你要常去看他,不要放进去就不管他,更不能说跟他断绝亲子关系,法律上能断绝,亲情上却断不了,因为那是你的孩子!

    童童今年九岁,一天,爸爸看到精致的小收音机变成了一堆散件。爸爸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九岁的儿子坐在沙发上,耷拉着脑袋,不敢看爸爸一眼。

    童童的爸爸先消了一下气,然后问:“你为啥把小收音机拆掉?”“收音机会说话,我想看看里边都有些什么东西?”

    “里面有些啥?”

    “我叫不来名字,里面东西很多。”

    “现在收音机为什么不叫了?”

    “被我搞坏了。”

    “收音机为什么会说话,你知道了吗?”

    “我还是不知道。”

    “那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你会知道这个问题的。但是你现在随便将小收音机拆开,把它弄坏了,这就不对了。以后干什么要多想一想。家里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动,否则会损坏的。”

    这样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

    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对人是很讲究包容的。许多人对别人能宽容,但唯独对自己的孩子却不能。孩子弄坏了用具、玩具等,便是一顿打。他们认为,这样孩子就不敢乱来了。其实,好奇心人皆有之,孩子的好奇心更强,只是成年人有理智而儿童缺乏理智,他的初衷并不是想把这东西搞坏,而是想弄个究竟,免不了弄坏。因此才有把收音机拆开、将闹钟放入水中这样的事发生。

    包容是一种信任,一种激励,一种仁慈。如果你认定一个孩子是璞玉浑金,缺的只是雕刻而已,尽管他身上有些缺点,你的宽容会使他自肃,自律,自策,他会真的成为一块碧玉。

    让我们常常拥有宽容之心,用心爱孩子吧!

    【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

    孩子天生都有梦想,童年是梦想的故乡。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童年是多梦的季节,一个真爱孩子的父母应当精心保护孩子的梦想,这样梦想的种子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因为任何一个成功都是从梦想起头的。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但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梦想,会说那是不切实际的“好高鹜远”。他们不明白,正是有了梦想,不切实际才有可能变为实际。

    父母要学会给孩子以梦想,让孩子在无数个梦想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童年是多梦的季节,一个真爱孩子的父母应当精心保护孩子的梦想,这样梦想的种子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因为任何一个成功都是从梦想起头的。

    许多年以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靠为别人放羊来维持生活。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小山坡。这时他们看见了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从自己的视野中消失了。

    “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父亲。

    牧羊人回答说:“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安家。”

    “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比大雁飞得还要高,去天堂看妈妈。”

    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

    “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儿子们说:“如果你们想,你们也会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看看我是怎么飞的吧。于是他飞了两上,也没飞起来。牧羊人说肯定地说:“可能是因为我的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你们想去的地方。”儿子们牢记着父亲的教导,并一直不断努力。等他们长大以后终于飞起来了,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他们发明了飞机。

    人类最可贵的要能就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对明天充满激情,尽管这些幻想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尽管有些孩子的梦想永远都不能实现,但是,每年个人都在憧憬着未来,并为着或远或近的未来投入他们全部的努力。

    许多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其实都可以实现,这是因为梦想会使人心中产生激情,作为一种可贵的心灵动国,这种激情或以令一个人产生“虽九死而不悔”的生活向往,它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孩子在生都有梦想,童年是多梦的季节,童年是梦想的故乡。梦想是鸟儿飞翔的翅膀,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能飞多远。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童年是梦想的故乡,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梦想就像人体成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缺少它,大脑的营养就跟不上,思维就会迟钝,没有想象力、创造力。父母要学会给孩子以梦想,让孩子在无数个梦想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有多大的想象力,才有可能有多大的成就。人没有幻想是不行的,但对孩子来说,如果没有父母的呵护,如果父母对他们的幻想总是打击,孩子是很难有大成就的。

    阿姆斯特朗能登上月球,就是在他的母亲本杰明·斯特的呵护达成的。他小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母亲从不训斥他,一天晚上,母亲在厨房里做饭,才几岁的儿子独自在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儿子蹦蹦跳跳,玩得不亦乐乎。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咚咚”声,她很是奇怪,便大声询问:“儿子,你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大声回答:“妈妈,我在试着跳到月球上去。”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笑笑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吃晚饭啊!”这个小孩长大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鼓励,再鼓励!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生动的就去鼓励,剩下的一切都交还给他自己——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太可能”中找到可以献身的东西,并能在造福于人类的事业中达到光辉的顶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