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涵容生活的不满,释怀也是一种幸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惩人之错,不若引人为善

    “冤冤相报何时了”,只有用宽恕消弭怨怼,才能让报复止于现在。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生活,过错总是在所难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一直将生活继续下去,是因为别人总是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在包容我们的过错。而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就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自己遇到的人和事。

    任何人即使曾经有过天大的错误,只要他改过了,就应该得到人们的原谅。宽容他人,信任他人,即是对人性的肯定,也是对人的帮助在于心理上道义的重建,其意义超过了金钱的支援。要做到胸襟开阔,一般需要认识到“人无完人”,做到“得理让人”,“宽容别人”。

    惩罚人的过错,不如引人为善。因为没有谁愿意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一句劝告的忠言胜过一条惩罚的皮鞭。

    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便在宫中召开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宫中一片热火朝天,楚庄王也兴致高昂,让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替群臣斟酒助兴。

    忽然一阵大风吹进宫中,蜡烛被风吹灭,宫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她。许姬便顺手拔下那人的帽缨挣脱离开,来到楚庄王身边告诉楚庄王:“有人想趁黑暗调戏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请大王快吩咐点灯,看谁没有帽缨就把他抓起来处置。”

    楚庄王说:“且慢!今天我请大家来喝酒,酒后失礼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说,众位将士为国效力,我怎么能为了显示你的贞洁而辱没我的将士呢?”说完,楚庄王不动声色地对众人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请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尽兴,请大家都把帽缨拔掉,不拔掉帽缨不足以尽欢!”于是群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缨,楚庄王再命人重新点亮蜡烛,宫中一片欢笑,众人尽欢而散。

    三年后,晋国进攻楚国,楚庄王亲自带兵迎战。交战中,楚庄王发现军中有一员将官总是奋不顾身,冲杀在前,所向无敌。众将士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奋勇杀敌,斗志高昂。这次交战,晋军大败,楚军大胜回朝。

    战后,楚庄王把那位将官找来,问他:“寡人见你此次战斗奋勇异常,寡人平日好像并未对你有过什么特殊好处,你为什么如此冒死奋战呢?”那将官跪在庄王阶前,低着头回答说:“三年前,臣在大王宫中酒后失礼,本该处死,可是大王不仅没有追究问罪,反而设法保全我的面子,臣深深感动,对大王的恩德牢记在心。从那时起,我就时刻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德。这次上战场,正是我立功报恩的机会,所以我才不惜生命,奋勇杀敌,就是战死疆场也在所不惜。大王,臣就是三年前那个被王妃拔掉帽缨的罪人啊!”

    一番话使楚庄王和在场将士大受感动,楚庄王走下台阶将那位将官扶起,那位将官已是泣不成声。

    楚庄王如果有心追究,那个犯了错的将官一定是死路一条,但是,楚庄王的宽容给了那位将官生的机会,也为自己赢得了胜利的机会。西方谚语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别人带来好处,自己也能从中收获付出的幸福感。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的人,就很难体会到这样的满足感。

    当然,人非圣贤,要去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确实有点困难,但出于自身的健康与幸福,学习宽恕他人,甚至忘了所有的怨恨,也可以算是一种明智之举。宽容有时给自己带来痛苦,但那痛苦是短暂的;刻薄有时给自己带来快乐,但那快乐也不会长久。有句名言说:“无论被虐待也好,被抢掠也好,只要忘掉就行了。

    哲人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待人之道,贵乎宽容。我们不能抱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只有用宽恕消弭怨怼,才能让报复止于现在。

    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世间的仇恨,只有宽容才能成为慰藉心灵的良药。宽容也是一种幸福,饶恕别人的时候,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也就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更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是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宽容和忍让是人生的一种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的重要表现。宽容还是一种忍耐。虽经千年,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寒山与拾得的绝妙回答,就蕴涵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出世之道。

    人孰能无过,人会在一时冲动之后犯下错误,那时他已经感到内疚,最需要的不是增加惩罚,而是得到谅解和宽容。与其痛惩他的过错,不如用宽容的心对待他,引他为善,世上就少了一个恶人,多了一个善士。

    把逆言牢记或遗忘

    好朋友救了我,我永远都感激他;至于他踢我的事,我会随着冰上字迹的融化而忘得一干二净。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去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忘却自己对别人的不满,学会宽容才能让你活得更自在、更轻松,坦然地去面对旅途中的风风雨雨。

    一般人往往这样:应该忘记的不忘,而不该忘记的却忘记了。做人要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忘记别人对你的不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释怀。

    只要生活在继续,我们就要时刻面临选择:牢记或遗忘。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牢记于心头,而又有另外一些事需要我们忘却于脑后。

    铁匠和他的好朋友结伴去旅行,一路上两个人相互照顾。

    有一天,他们在翻过一座大山时,铁匠不幸失足,在他滑向悬崖边的一瞬间,好朋友不顾自身危险,拼命拉住了他。铁匠于是在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好朋友救了铁匠一命。

    他们继续前行。一个月后,他们来到一处结冰的河边,他们为是踏冰而过还是寻桥而过争吵起来。一气之下,好朋友踢了铁匠一脚,铁匠跑到冰面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好朋友踢了铁匠一脚。

    有个过路的行人见了,好奇地问铁匠:“你为什么把好朋友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他踢你的事刻在冰上?”

    铁匠说:“好朋友救了我,我永远都感激他;至于他踢我的事,我会随着冰上字迹的融化而忘得一干二净。”

    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既会有温暖的相互抚慰,也会有不愉快的相互摩擦,一个人既可能给你带来伤害,也会给你无私的帮助。人是复杂的生物,具备“兽性”的同时也拥有“人性”。当一个人用“兽性”的一面对待你时,请用“人性”的一面回应他,而在“人性”方面的表现是,在“忘”与“记”两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很快忘掉不愉快的事情,永远牢记别人的“好”。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在“人性”和“兽性”的较量中,“人性”永远占据上风,即使“人性”暂时退却,也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经说过:“有些人真聪明,可惜把聪明用得不得当,他们能够记得二三十年前朋友谈天的一句话,或是某人骂某人的一句话。我总觉他们的聪明太无聊了。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胡适的话是他一生行事的写照,多少年来他一直以宽容著称。

    梁启超到北大去演讲,题目是《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梁启超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曾发起“公车上书”,参与“百日维新”,学富五车,思想激进,是近代了不起的文化名人。听说梁启超要去演讲,北大学子趋之若鹜。梁启超素与胡适不和,去北大演讲评胡适的书,摆明是要给胡适好看,可胡适并没有有意躲避,百忙之中挤时间去听演讲。

    梁启超演讲一共讲了两天,他演讲极富激情,声音洪亮,声情并茂,而且他的学问、记性都很好,大段的典籍和诗词随手拈来信口引用,绝无差错,使师生们叹为观止。胡适因为工作繁忙,第一天没能去,第二天才出现在会场。

    梁启超首先肯定了《中国哲学史大纲》:“这部书(《中国哲学史大纲》)处处表现出著作人的个性,他那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

    学生们都等着听他接下来说胡适此书如何之好,没想到梁氏此乃欲抑先扬,在接下来的演讲中,他对胡适的观点逐条进行了尖刻的批驳,说胡适把思想的来源抹杀得太过,并且写时代的背景很不对,而且全书只从老子讲起,这并不可靠,因为史学家们对老子的思想,有“六大怀疑”……最后梁启超得出结论:“总说一句,这个著作者,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发表石破天惊的伟论;凡关于宇宙人生观方面十九有很浅薄或谬误!”

    在演讲过程中,梁启超引经据典,不遗余力地贬损胡适,说胡适是戴‘有色眼镜著书”、“强古人以就我”、“不能尽脱却主观的臭味”,明显是从学术攻击转向了人身攻击。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梁启超讲完,还专门留下时间给胡适作答。

    出乎所有人意料,胡适并没有对梁启超的无礼行为进行回击。他发表了一个不卑不亢的简短讲话,既为自己的作品辩白,也表达了对梁启超的尊重。

    梁启超并没有为此心怀愧疚,之后多少年一直与胡适对着干,胡适却不以为忤。在胡适看来,梁启超的任性、敢做敢说,完全是出于一片赤子之心,是天真的孩子气。而他对胡适的“骂”,恰恰“表示他天真烂漫,全无掩饰,不是他的短处,正是可爱之处。”

    胡适的做法,堪称高贵。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遗忘别人所不能遗忘的,是一介书生旷达的心胸,亦是一位生活智者超然物外的洒脱。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为眼前的一点儿小事与人发生龃龉,纠缠不休。需知懂得如何遗忘,也是一种美德。

    把恨写在沙滩上

    把怨恨写在沙滩上,而不要留在我们的心里,让所有的不满、牢骚、怨言都随着波浪的一次次冲刷而流走,不留一丝痕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别人或者出于粗心大意、或者是经验不足等原因犯下了错误。可是,他人错误造成的结果却是我们来承担。于是,我们非常无辜地要为别人的失误而承受负面影响。这时,我们很可能对对方恨得咬牙切齿,内心充满了怨恨。在恨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的生活其实也不是心平气和的。如果换种思维方式来看待此类事件,也许你会得到心灵的释放。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旅程的伴侣,凡事都不要过于强求,若能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为别人想一想,便会减少很多不满和抱怨,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气氛轻松愉快,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平和美好。

    包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试飞员,并且常常在航空展览中做飞行表演。一天,他在圣地亚哥航空展览中表演完毕后飞回洛杉矶。中途飞机突然不能正常飞行,正如《飞行》杂志所描写的,在空中300米的高度,飞机两个引擎突然熄火。此时,情况非常紧急,随时可能发生机毁人亡。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他操纵着飞机成功着陆,化险为夷。但是飞机严重损坏,所幸的是没有人受伤,有惊无险。

    在迫降之后,胡佛的第一个行动是检查飞机的燃料。正如他所预料的,他所驾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螺旋桨飞机,居然装的是喷气试飞机燃料而不是汽油。掌握到这个情况后,胡佛就已经明白了肯定是机械师的失误导致的这次差点丧生事故。回到机场以后,他要求见见为他保养飞机的机械师。那位年轻的机械师为所犯的错误极为自责。当胡佛走向他的时候,他正泪流满面,内心充满了内疚。他造成了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的损失,差一点还使三个人失去生命。年轻的机械师此时也在等待着一场暴风骤雨的到来。

    可以想象胡佛必然大为震怒,并且预料这位极有荣誉心、事事要求精确的飞行员必然会痛斥机械师一顿。但是,胡佛并没有责骂那位机械师,甚至没有批评他。相反的,他用手臂抱住那个机械师的肩膀,对他说:“为了表示我相信你不会再犯错误,我要你明天再为我保养飞机。”

    胡佛的举动颇令人意外。对于年轻的机械师而言,在他犯了错误之后,胡佛不仅能够原谅他的错误,而且还非常信任地继续任用他,也是对他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也不难想象,年轻的机械师有了这次教训之后,此后必定会比以前更加谨慎认真。

    有一句格言:“不要太苛求抱怨他人,他把自己的日子弄得够难过的了。”要用博大的心胸对待有过失的人。生活中,人人都会犯错误,倘若犯了错误之后不给改过自新的机会,就会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后果。如果我们能不计较他人的过失,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或许在宽容的背后,还能感化一颗顽劣的心。没有多少人会得寸进尺,人们在得到他人的原谅后,多半会真心悔悟。

    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以宽广的心胸谅解他人。能做到这些的人也不是他们天生有这种能力,这要有生活的积淀和豁达的精神境界才能达到。即使由于别人的失误,为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也不要让内心世界充满仇恨和愤怒。内心的愤恨常常会使我们变得面容扭曲、行为乖张,还会让我们的人格遭人鄙视。

    一旦他人犯了错误,即使对我们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要学会宽容,给他人弥补自己的过失留下机会。同时,也让自己摆脱精神的枷锁,轻松面对生活。

    把怨恨写在沙滩上,而不要留在我们的心里,让所有的不满、牢骚、怨言都随着波浪的一次次冲刷而流走,不留一丝痕迹。留给我们的是,冲刷浑圆的鹅卵石,圆润光滑。宽容的人容易获取快乐的情绪,涤荡掉烦恼,留下了开心与愉悦。在原谅他人的过错后,他们的内心会少了一份沉重的负担,多了一份惬意的愉悦。

    怨怼少了,心就宽了

    怒气会传染,克制不容易,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时刻谨记不要迁怒于人。

    有人问过孔子:你的弟子中哪一个最好学呢?孔子抚须微笑:颜回最好学,心平气和,做人认真,可惜最是命苦,英年早逝。他死后,几乎没看到好学的人。

    显然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便是颜回,因为圣人曾不止一次地称赞过颜回的品性修养与人格魅力。在孔子看来,颜回一直踏实探求着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人太少见了。生活中,能够做到像颜回一样“制怒”的,恐怕很困难,因为怒气向来是最难容忍的。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经常爱与人争执,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这位青年到大德寺游玩,碰巧听到一位禅师正在说法,他听完后受益匪浅,甘愿痛改前非。于是他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打架、发生口角了,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禅师说:“何必呢,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做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虽受唾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禅师说。

    “如果对方不是唾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时,那怎么办?”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是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禅师说得太没道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其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样?”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心胸宽阔、心态平和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面对别人的挑衅和辱骂,只要我们能够平静对待,不把它们放在心上,那么所有的责难就会烟消云散。更有趣的是,当你视别人于无物的时候,往往会令对方毫无办法、自讨没趣,很快便会悻悻然离开。有人说,世界上最无敌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不怕死的,另一种是不动心的。如果能以自己的不动应付对方的动,就像太极中的以柔克刚,无坚不摧,如此自己便到了无敌的境界。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动”的境界通常被人们称之为涵养。

    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而生闷气,为什么老板总不给涨工资,为什么丈夫总是不理解自己,朋友为什么会在关键的时刻明哲保身等等,这些事情会让我们的头脑一下子火药味十足。但生气有什么用呢?毫不利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反而会让自己的头脑发热,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终身的事情。所以当你生气的时候尽量克制一下自己,重要的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不断的追究谁为什么如此,伤神也伤身。

    当别人的错误加诸于自己身上,也要制怒,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或其他人;自己有了错误,更需制怒,不要用自己的错误去惩罚不相干的人。怒气会传染,克制不容易,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时刻谨记不要迁怒于人。这个道理就像自欺欺人一样,闹得两败俱伤。所以活着不必计算,更不必惦记一报还一报,逍遥一点,快乐一点,怨怼少了,别人舒服,自己也一样舒服。

    多点雅量面对嘲笑

    面对他人的嘲笑,一定要有胸襟、雅量,这同时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生活是需要睿智的,如果你不够睿智,那至少可以豁达。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看问题,就会看出事物美好的一面;以悲观、狭隘、苛刻的心态去看问题,你会觉得世界一片灰暗。两个被关在同一间牢房里的人,透过铁窗看外面的世界,一个看到的是美丽神秘的星空,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垃圾和烂泥,这就是区别。

    面对嘲笑,最忌讳的做法是勃然大怒,大骂一通,其结果只会让嘲笑之声越来越炽。要让嘲笑自然平息,最好的办法是一笑了之。一个有目标的人,不会去考虑别人多余的想法,而是有风度、有气概地接受一切非难与嘲笑。伟大的心灵多是海底之下的暗流,唯有小丑式的人物,才会像一只烦人的青蛙一样,整天聒噪不休。

    面对他人的嘲笑,一定要有胸襟、雅量,这同时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曾任美国总统的福特在大学里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体质非常好,所以他在62岁入主白宫时,他仍然非常挺拔结实。当了总统以后,他仍继续滑雪、打高尔夫球和网球,而且擅长这几项运动。

    在1975年5月,他到奥地利访问,当飞机抵达萨尔茨堡,他走下舷梯时,他的皮鞋碰到一个隆起的地方,脚一滑就跌倒在跑道上。他站起来,没有受伤,但使他惊奇的是,记者们竟把他这次跌倒当成一项大新闻,大肆渲染起来。在同一天里,他又在丽希丹宫被雨淋滑了的长梯上滑倒了两次,险些跌下来。随即一个说法散播开了:福特总统笨手笨脚,行动不灵敏。自此以后,福特每次跌跤或者撞伤头部或者跌倒在雪地上,记者们总是添油加醋地把消息向全世界报道。后来,竟然反过来,他不跌跤也变成新闻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这样报道说:“我一直在等待着总统撞伤头部,或者扭伤胫骨,或者受点轻伤之类的来吸引读者。”记者们如此的渲染似乎想给人形成一种印象:福特总统是个行动笨拙的人。电视节目主持人还在电视中和福特总统开玩笑,喜剧演员切维·蔡斯甚至在“星期六现场直播”节目里模仿总统滑倒和跌跤的动作。

    福特的新闻秘书朗·聂森对此提出抗议,他对记者们说:“总统是健康而且优雅的,他可以说是我们能记得起的总统中身体最为健壮的一位。”

    “我是一个活动家,”福特抗议道,“活动家比任何人都容易跌跤”。

    他对别人的玩笑总是一笑了之。1976年3月,他还在华盛顿广播电视记者协会年会上和切维·蔡斯同台表演过。节目开始,蔡斯先出场。当乐队奏起“向总统致敬”的乐曲时,他“绊”了一脚,跌倒在歌舞厅的地板上,从一端滑到另一端,头部撞到讲台上。此时,每个到场的人都捧腹大笑,福特也跟着笑了。

    当轮到福特出场时,蔡斯站了起来,佯装被餐桌布缠住了,弄得碟子和银餐具纷纷落地。蔡斯装出要把演讲稿放在乐队指挥台上,可一不留心,稿纸掉了,撒得满地都是。众人哄堂大笑,福特却满不在乎地说道:“蔡斯先生,你是个非常、非常滑稽的演员。”

    生活中,我们需要多一些雅量。雅量意味着胸怀、风度和气质,它是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天敌,它对有意或无意间的伤害是宽厚的,对敌意的攻击是忍让的。有雅量的人对人对事看得开、想得开,不会计较生活中的得失。假如腹中天地阔,就会常有渡人船。一个人胸怀宽广,就会站得高、看得远,就会宽容他人、善待他人。有了这样的雅量,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偏见,乃至讽刺、挖苦、谩骂等就会统统不放在心里,更不会为此愁肠百结、郁愤难平、伺机报复,这样的人就会使人感到可亲、可敬、可佩。

    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常有的,一个真正有雅量、有格局的人,不应该因为别人和自己争论问题而对对方耿耿于怀,更不应该因为别人驳倒了自己的意见而恼羞成怒。雅量,不是看破红尘、心灰意冷,也不是与世无争、随波逐流,而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只有拥有雅量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我们才会活出大格局。

    放大心量不计较

    如果说生命中的痛苦是无法自控的,那么我们唯有拓宽自己的心量,才能获得人生的愉悦。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说的是一种心胸宽广的处世方式,一个真正的智者能够原谅别人的过错,记住他的善,而一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只会从别人身上寻找原因,记住他的坏。我们不要总是以自己为中心,把自己的心放宽,给别人一个了解自己的空间,也给自己一个认识他人的机会。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这是一种宽容的气度,不掺杂任何的私念,当你给别人一个微笑的时候,你也便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如此,爱便开始传递开来。宽容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善,更是一种大爱。

    从前,庙里有个年轻的小和尚,他过得很不快乐,整天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唉声叹气。后来,他对师傅说:“师傅啊!我总是烦恼,爱生气,请您开示开示我吧!”

    老和尚说:“你先去集市买一袋盐。”

    小和尚买回来后,老和尚吩咐道:“你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待盐溶化后,喝上一口。”小和尚喝完后,老和尚问:“味道如何?”

    小和尚皱着眉头答道:“又咸又苦。”

    然后,老和尚又带着小和尚来到湖边,吩咐道:“你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再尝尝湖水。”

    弟子撒完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老和尚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小和尚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老和尚又问。

    “没有。”小和尚答道。

    老和尚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小和尚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盐的咸味,我们所能感受和体验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将它放在多大的容器里。”小和尚若有所悟。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盐粒似的痛苦,它们在苍白的心空下泛着清冷的白光,如果你的容器有限,就和不快乐的小和尚一样,只能尝到又咸又苦的盐水。如果说生命中的痛苦是无法自控的,那么我们唯有拓宽自己的心量,才能获得人生的愉悦。通过内心的调整去适应、去承受必须经历的苦难,从苦涩中体味心量是否足够宽广,从忍耐中感悟暗夜中的成长。一颗宽广的心,拥有的是大海的广阔。

    老和尚所说的容器,其实就是我们的心量,它的“容量”决定了痛苦的浓淡,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忍不得,受不得,装不下大格局。有成就的人,往往也是心量宽广的人,看那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古圣大德,都为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心灵是最宽广的天空。愚昧与狭隘只是暂时的黑暗,我们也许只需要一缕星光,就可以把视野拓展到无限的空间。而这缕星光就是博大的心量、宽容的胸怀和谦卑的姿态。放开胸怀,仰望天际,你闪光的心灵将如恒星一般,熠熠生辉,灿烂无限。心量是大还是小,在于自己愿不愿意敞开。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样,它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微尘。我们的心,要和海一样,任何大江小溪都要容纳;要和云一样,任何天涯海角都愿遨游;要和山一样,任何飞禽走兽,都不排拒;要和路一样,任何脚印车轨,都能承担。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一些小事而心绪不宁、烦躁苦闷。当我们只顾自己的私欲,它就会愈缩愈小;当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想,它又会渐渐舒展开来。博大的心量可以稀释一切痛苦烦扰。

    宽容是一种境界。当然对伤害自己的人宽容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只要能使自己心中的爱越来越多,仇恨就会被挤出去。人不需要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应该不断以爱充满内心、以关怀滋润胸襟,这样,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

    把心打开,用淡定的心面对生活,用更宽阔的心量来经营未来,你将拥有一个别样的人生。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去夺,扫除报复之心和嫉妒之念,则心胸广阔天地宽。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么你的心胸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样宽广。无论荣辱悲喜、成败冷暖,只要心胸开阔,自然就能做到风雨不惊。

    用气量去结交不同的人

    其实细细品味人生哲理,则会明白看似为难的事情,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对待,这就是有气量。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东吴的都督,年轻有为、足智多谋,屡立奇功。尤其是善于以自己的机智敏捷胜算对方,可谓智勇双全。然而,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却英年早逝。周瑜之死的原因之一就是气量太小。他曾经多次败在孔明手里,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他心胸狭隘、急于建功立业,一旦遇到让自己不如意之事就难以释怀。内心的煎熬再加上外伤,就危及生命。

    在与人相处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待人宽厚、仁慈;有人小肚鸡肠,自私、卑鄙;都会遍尝酸甜苦辣不同的滋味。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人,我们不论与谁交往,都不可能要求对方事事都能做到让我们满意的。这也常常会让我们困惑、迷茫,如此复杂、纠结的人际关系,该如何处理呢?气量小的人,往往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优秀的人,也容忍不了和自己存在分歧的人。时间长了,交往的圈子就非常狭小,自己的境界自然就难以提升。

    其实细细品味人生哲理,则会明白看似为难的事情,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对待,这就是有气量。以自己宽广的胸怀,接纳、包容不同的人。合起来就是说,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气量宽宏,能够容人。

    当年,曾国藩在长沙读书,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对人很不友善。因为曾国藩的书桌是靠近窗户的,他就说:“教室里的光线都是从窗户射进来的,你的桌子放在了窗前,把光线挡住了,这让我们怎么读书?”他命令曾国藩把桌子搬开。曾国藩也不与他争辩,搬着书桌就去了角落里。曾国藩喜欢夜读,每每到了深夜,还在用功。那位同学又看不惯了:“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打扰别人的休息,别人第二天怎么上课啊?”曾国藩听了,不敢大声朗诵了,只在心里默读。一段时间之后,曾国藩中了举人,那人听了,就说:“他把桌子搬到了角落,也把原本属于我的风水带去了角落,他是沾了我的光才考中举人的。”别人听他这么一说,都为曾国藩鸣不平,觉得那个同学欺人太甚。可是曾国藩毫不在意,还安慰别人说:“他就是那样子的人,就让他说吧,我们不要与他计较。”    

    凡是成大事者,都有广阔的胸襟。他们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不会计较别人的短处,而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别人的长处,从中看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眼睛只能看到别人的短处,那么这个人的眼里就只有不好和缺陷,而看不到别人美好的一面。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跟别人发生矛盾。如果一味地跟别人计较,就可能浪费自己很多精力。与其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如就放开胸怀,给别人一次机会,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收获成功。

    人一生的道路漫长而坎坷,充满了艰辛的同时,也会孕育着希望。不要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总是没有结交到优秀的人。而是要对人多一份包容、多一分理解。能够让自己有气量去结交不同的人。

    气量和容人,犹如器之容水,器量大则容水多,器量小则容水少,器漏则上注而下逝,无器者则有水而不容。气量大的人,容人之量、容物之量也大,能和各种不同性格、不同脾气的人们处得来。能兼容并包,听得进批评自己的话,也能忍辱负重,经得起误会和委屈。

    在茫茫人海中,能够相识、相知的人就是一种缘分。要好好珍惜自己所收获到的亲情、爱情、友情,少一点怨恨、少一点愤怒。只有这样,自己前行的道路上,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才会收获不同的友谊,也才能让自己生活在亲情、友情、爱情的呵护之中体悟生活的真谛。只有这样,才能以轻松自如的心态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间百态,才能让我们摆脱不满、愤恨的情绪,生活也才会变得简单,变得祥和。

    不论多苦,别忘了微笑

    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品尝苦涩与无奈,不论你过得有多苦,也不要忘记微笑。

    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也是如此。情场失意、朋友失和、亲人反目、工作不得志……类似的事情总会不经意纠缠你,令你的情绪跌至低谷。其实,生活中的低谷就像是行走在马路上遇到红灯一样,你不妨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不妨把心放宽,没什么大不了,放松下来,为绿灯时更好地行走打下基础。

    如果一个人在不惑之年,经过一次意外事故被烧得不成人形,4年后又在一次坠机事故中致使腰部以下全部瘫痪,很难想象他的日子该怎么过。怎么能把这样一个人与百万富翁、公共演说家、企业家联系在一起,也很难想象他还能泛舟、跳伞、竞选……活得这么高调。这个顽强不屈的人就是米歇尔。

    在经历了两次可怕的意外事故后,米歇尔的脸因植皮而变成一块彩色板,手指没有了,双腿细小,无法行动,他只能瘫痪在轮椅上。第一次意外事故把他身上六成五以上的皮肤都烧坏了,为此他动了16次手术。手术后,他无法拿起叉子,无法拨电话,也无法一个人上厕所,但曾是海军陆战队员的米歇尔从不认为自己被打败了。他说:“我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之船,那是我的浮沉,我可以选择把目前的状况看成倒退或是一个新起点。”6个月之后,他又能开飞机了!

    米歇尔为自己在科罗拉多州买了一幢维多利亚式的房子,另外也买了房地产、一架飞机及一家酒吧,后来他和两个朋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以木材为燃料的炉子,这家公司后来变成佛蒙特州第二大私人公司。4年后,米歇尔所开的飞机在起飞时又摔回跑道,把他胸部的十二块脊椎骨全压得粉碎,他永远瘫痪了。

    米歇尔仍不屈不挠,努力使自己达到最大限度的自主。后来,他被选为科罗拉多州孤峰顶镇的镇长,保护小镇的环境,使之不因矿产的开采而遭受破坏。米歇尔后来还竞选国会议员,他用一句“不只是另一张小白脸”作为口号,将自己难看的脸转化成一项有利的资产。

    后来,行动不便的米歇尔开始泛舟。他坠入爱河且完成终身大事,他还拿到了公共行政硕士,并持续他的飞行活动、环保运动及公共演说。米歇尔坦然面对自己失意的态度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米歇尔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1万件事,现在我只能做9000件,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无法再做的1000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还能做的9000件事上。告诉大家,我的人生曾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而我不能把挫折当成放弃努力的借口。或许你们可以用一个新的角度,看待一些一直让你们裹足不前的经历。你们可以退一步,想开一点,然后,你们就有机会说:‘或许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我们却往往在半途中失去微笑。学业上,因为考研没有成功,全盘否定自己;工作上,在新鲜过后,每天面对严厉的老板和繁重的工作,渐渐失去对工作的热情;生活上,想要减肥,想要健美,却一次又一次借口拖延;感情上,热恋过后是无止境的琐碎争吵,维持一份爱情好难……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顺风顺水,也不要幻想生活的大树会四季常青,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品尝苦涩与无奈,不论你过得有多苦,也不要忘记微笑。

    漫漫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受挫也无需忧愁。艰难险阻是生活对你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秋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付之一笑。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懂得了微笑,学会了洒脱,我们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洒脱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是一种目光的朝前,洒脱是宽心的智慧。有洒脱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有洒脱才不觉得生活得太累。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即使风凄厉冷,即使大雪纷飞,也阻碍不了你飞扬。

    人生处世,再苦也要笑一笑。

    正视快乐的短暂,直面痛苦的现实

    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生活总是苦乐参半的,不要期待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也不要偏执地认为人生毫无快乐可言。不管人们为自己树立了多么伟大的理想,最后无非是想得到快乐。有的人追求物质的快乐,有的人追求享受自然的快乐,其实人生本就是苦海,无法脱离苦的本质,所以便有很多人在对快乐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最后反而变得痛苦。

    想要真正获得自在与欣慰,豁达和坦然面对,便是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情看待人生的苦与乐、悲与喜的方式。这种豁达就是智慧,而真正充满智慧的人,会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会对一切都充满包容,不管是苦是乐,都一样接受,都一样放在心中。

    人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越来越复杂,但生活其实十分简单。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响而刻意地生活,便会懂得生命简单的快乐。

    其实,人一生中,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机会和时间去伪装自己。伪装自己是自欺欺人,自己不开心,别人也会讨厌你的虚伪。不如保持一颗质朴的心,遵循内心的声音,遵循生命自然的方式。

    云照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他面容慈祥,常常带着微笑。每次与信徒们开示时,他总是会说:“人生中有那么多的快乐,所以要乐观地生活。”

    云照禅师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所以在众人眼中,他俨然已经成为快乐的象征。可是有一次云照禅师生病了,卧病在床时,他不住地呻吟道:“痛苦啊,好痛苦呀!”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寺院,住持听说了,便忍不住前来责备他:“生老病死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个出家人总是喊‘苦’,是不是不太合适?”

    云照禅师回答:“既然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痛苦时为何不能叫苦?”

    住持说:“曾经有一次,你不慎落水,死亡面前依然面不改色,而且平时你也一直教导信徒们要快乐地生活,为什么一生病就反而一味的讲痛苦呢?”

    云照禅师向着住持招了招手,说:“你来,你来,请到我床前来吧。”

    住持朝前走了几步,来到他床前。云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你刚才提到我以前一直在讲快乐,现在反而一直说痛苦,那么,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说快乐对呢?还是说痛苦对呢?”

    快乐与痛苦都没有对错,人生有苦乐的两面,无论是太过痛苦还是太过快乐,都容易物极必反。所以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才是很好的度日选择。苦时说说乐,让自己得到些宽慰,乐时说说苦,忆苦思甜。这才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选择的生存方式。可是我们周围的很多人却恰恰相反,遭遇挫折的时候便钻进苦痛的牛角尖,快乐的时候却开心地忘乎所以,人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方能获得永久的幸福,所以,应该时不时地用情绪中和一下我们的生活。

    虽然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却可以追求。人这一生,快乐与痛苦相伴而生,若一味享受快乐的精彩,必然会在安逸的陷阱中丧失警惕;若长期沉溺于痛苦的深渊,又将在绝望的泥沼中无法自拔。正视快乐的短暂,不回避痛苦的现实,在快乐中保持清醒,在痛苦时积极应对,这才是智慧的人生。

    “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睿智如星云大师,也说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源自人内心的洒脱与淡定。智慧就是你可以豁达地对待万事万物,苦乐皆可接受,那时你就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事物本质,达到洞悉一切的大智慧境界。

    人的心性就如一杯水,淡淡的清水里不掺杂任何杂质,就能够长久地保持洁净的状态,但如果在水中放入了一些酸甜苦辣的东西,这杯水很快就会变质。人的思想也是,想法越多越复杂,就容易变质;而乐于接受现实苦乐的人,能够坦然地面对苦乐,能享受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其智慧的境界,绝对是非凡的。

    别跟生活过不去

    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希望,是自己带给自己的快乐,更是自己原谅过去面对将来的挑战。

    生活中充满了未知,谁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不快乐的事情不会因为我们的逃避而减少发烧,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包容的心,无论这世界怎样变化,总能够原谅生活中一切的人,才能够称得上生活的智者。用一颗淡然处之的心,去面对生活的不愉快,把不愉快甩在秋千外。面对生活的误解,不去计较,这样才有继续前行的动力。

    如果沉浸在生活带来的伤害中,只能让自己更加的难过,无法找到生活的快乐,更加找不到生活所带来的希望,只能由着自己的情感,一点一点地在抱怨中沉沦下去,慢慢的放弃生活。

    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会淡淡地说一句:就是这样的吗?

    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同一幢楼里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

    就是这种原谅生活,看淡生活误解的态度,让白隐成为一代禅师。

    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生活时,也要有这份胸襟,面对生活的误解,面对生活的困难,不去抱怨,而是始终怀揣着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没有抱怨,所以更能赢得生活的青睐;没有报复,所以更能得到平静的生活;没有放弃,所以才能赢得未来的精彩生活。

    我们可能无法拥有白隐禅师那般的原谅之心,但是我们可以试着用一颗爱人的心去面对,用博爱去面对人生的不快。

    柴可夫斯基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器宇轩昂,赢得了许多年轻姑娘的芳心。其中一位28岁的姑娘安东尼娜对柴可夫斯基的痴迷近乎疯狂,她采取各种手段展开了追求,这位姑娘甚至以死相逼。

    柴可夫斯基最终被姑娘的一片痴心所打动,接受了她的追求,并与她结了婚。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婚后不久,安东尼娜就露出了她贪婪虚荣的真面目。她丝毫不体贴丈夫,对他的饮食起居不管不问。她整日所关注的就是一些生活琐事,对街头趣闻津津乐道,对柴可夫斯基专注的音乐一无所知。柴可夫斯基的创作灵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迫于无奈他不得不悄悄离开家,躲避生活中妻子的纠缠。

    谁知不久,安东尼娜竟然背叛丈夫和他人通奸,并生了一个孩子。丑闻传出去之后,大家都对安东尼娜深恶痛绝,为柴可夫斯基感到惋惜。许多人都劝柴可夫斯基与其离婚,但善良的作曲家却没有那样做。他用一颗宽容的心供养着安东尼娜,直到最后,令世人对他的宽容大度、善良肃然起敬。

    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爱去感染生活,去原谅生活带来的背叛,这是何等的胸襟。就是因为怀着这样有爱的心,所以才有那传世的名曲奏响,只因为心里充满了爱,而不是怨恨。

    原谅生活,才能够走出生活带来的伤害,减少对生活的对立,让人能够和生活友好的相处,重新开始生活,重新去发现生命的美丽。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希望,是自己带给自己的快乐,更是自己原谅过去面对将来的挑战。每一次对生活的原谅,就是对自我的一次救赎,更是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不必总跟自己过不去,也别跟生活过不去,没理由不快活,关键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角度看生活、看自己。

    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原谅。原谅生活有那么多阴差阳错,因为它要让你学会坚强、珍惜。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得不怀着一颗宽大的心去原谅诸多人和事,原谅上天对人的不公,因为它要考验我们每一个人。

    学会宽容他人

    学会宽容,朋友之间便会多几分理解,几分感激;学会宽容,人世间便会多几分温暖,几分关爱。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容、大度。古人说:“大度集群朋。”我们若能有宽宏的度量,身边便会聚集大群知心朋友。所以,小事,不要太过计较,要原谅别人的过失;不如意的事来临时,要泰然处之,不为所累;受人讥讽时,不要睚眦必报,要学会吃亏,把便宜让给别人。相信只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盯着别人的缺点,每一个人都会是可爱的。

    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你希望别人善待自己,就要善待别人,要将心比心,多给别人一些关怀、尊重和理解。人总是喜欢和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正所谓“宽则得众”。在交往中,我们对他人的要求不能太过分,不能强求于人,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一旦别人犯了错误,我们也不要嫌弃,原谅别人的过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拥有这种胸怀的人又怎么会不能成功呢?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虽然很有名,又出身贵族,但他喜欢和平民百姓在一起,与他们交朋友,从不摆大作家的架子。一次,他长途旅行时,路过一个小火车站。他想到车站里走走,便来到月台上。这时,一列火车正要开动,汽笛已经拉响了。托尔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着,忽然,一位先生从列车车窗里冲他直喊:“老头儿!老头儿!快替我到候车室把我的皮包取来,我忘记提过来了。”原来,这位先生见托尔斯泰衣着简朴,还沾了不少尘土,便把他当做车站的搬运工了。托尔斯泰赶忙跑进候车室拿来皮包,递给了这位先生。“谢谢啦!”那位先生对着托尔斯泰说,并随手递给他一枚硬币,“这是赏给你的。”

    托尔斯泰接过硬币,瞧了瞧,装进了口袋。就在这位先生赏给托尔斯泰硬币的时候,旁边的一位旅客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搬运工”,就大声对这位先生叫道:“先生,您知道您赏钱给谁了吗?他就是托尔斯泰呀!”

    “啊!天啦!”他惊呼起来,“我这是在干什么事呀!”他对托尔斯泰急切地解释说:“托尔斯泰先生!托尔斯泰先生!看在上帝的面上,请别计较!请把硬币还给我吧,我怎么能给您小费,多不好意思!我这是干出什么事来啦!”

    “先生,您干吗这么激动?”托尔斯泰满面笑容地说,“您又没做什么坏事!这个硬币是我挣来的,我得收下。”汽笛再次长鸣,列车缓缓开动,带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先生,留下了快乐的托尔斯泰。

    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能够做到遭人误解不但不恼、而且注意不伤害对方面子的人,具有宽容的品德。这样的人最值得赞赏,同时也生活得最快活。

    宽容是一种大度,能容下人世间酸甜苦辣,能化解所有恩怨是非。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学会宽容,便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试想一下,当你的朋友不小心把你借给他的藏书弄丢时,你是抱怨责备他,还是原谅他的过失呢?选择前者,你可能会失去一个好朋友,而选择后者,你一定会收获到他的尊重与敬佩,你将会得到一份更诚挚的友谊。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学会宽容,朋友之间便会多几分理解,几分感激;学会宽容,人世间便会多几分温暖,几分关爱。

    因为宽容,许多烦恼琐事,便会不战自败,自动烟消云散。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的性格、特长各有差异,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不能强求一致。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就要有宽广的胸怀,求同存异、相互谅解。既然我们自身都不完美,那就更没有必要苛求他人完美。

    退一步,空间无限

    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你如果从桥上退回地面,让对方先行,给别人便利,这反而是让自己到达幸福的彼岸的最快方式。

    世间的纷争,大部分都是不值得一提的是非利害之争,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海阔天空。《菜根谭》中说:“石火光中,争长兢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意思是,在电光石火般短暂的人生中较量长短,也争不到多少光阴。在蜗牛触角般狭小的空间里你争我夺,也能够改过自新的人就应该对其既往不咎,宽容对待他人的过失,既能使自己不再受伤害,也给了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氏,右角上的叫蛮氏,这两个国家虽然小,但经常因为争夺地盘而打仗。有一次,触氏和蛮氏又发生了战争,触氏打了胜仗,杀了蛮氏的士兵好几万人。蛮氏败走逃跑了,触氏就发兵去追,追了五十多天,才得胜回来。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很多的争斗就像蜗牛角上两个国家发生厮杀一样,从自己的小角度看来厮杀似乎惊天动地,从世界的大角度看来其实争夺的利益往往小得可笑。因此,后世便有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成语。

    我们常常认为战场上敌对的双方是“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关系,其实在讲求礼仪的人心目中,谦让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而且当双方处于对垒关系时,一方表现适度的谦让,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古代很多军事家都擅长谦让,其中以三国时期的羊祜最为著名。

    羊祜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军事家。魏国晚期,司马氏掌握了魏国的大权,后来建立了西晋。朝廷派羊祜到荆州驻军,防守东吴。羊祜在荆州驻防的时候,并不发兵骚扰吴国地界,而是非常友好,对吴国的老百姓很友好。即使是打仗,也事先约好交战日期,不搞突然袭击。有的将领提出偷袭,羊祜就请他们喝酒,最后喝得醉醺醺的,就把偷袭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

    有一次,羊祜的部下在边界上抓了两个孩子,回来一问,原来是吴国两个将领的儿子。羊祜立即命人把孩子送回去,过了几天,这两个将领都带兵来归降了。羊祜活捉了吴国的将领,也以礼送还,交战中阵亡的将领,就把他们厚葬,时间一久,吴国的军队都知道羊祜的好名声。

    羊祜对待敌人谦让有礼,对吴国的百姓更是秋毫无犯。羊祜在吴国地界行军,收割了田里稻谷以充军粮,就根据收割的数量付钱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自己人擒获,羊祜就下令送还对方。羊祜这些做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吴人不叫他的名字,而是尊称他为“羊公”。

    羊祜的这些做法,就是在以谦和的态度对待敌人,这样不仅没有让敌人痛恨自己,反而赢得了敌人的尊敬。

    不斤斤计较是一种大度,是一种豁达;不过多与人计较的人能够容纳万物,包含太虚。心胸狭隘,一事不顺便心存憎恨,一句话不顺,就耿耿于怀,心灵上栽满荆棘,思想上遮满云雾,整日抑郁,常年忧虑,就无异于自戕自害。

    懂得宽容的人,堪称一个智慧的人。他总是使一些猜忌和误会消失于无形,由此避免许多无谓的冲突和不良的后果。他能使自己心性平静、神采安逸。他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善明事理,勇于开拓,他追求的是豁达开阔的人生。

    人间世情反复不定,昨日的高山,可能今日就是河流,昨日的河流,可能成为今日的高山。我们现在正行走在曲折艰难的人生路上,不免和别人在独木桥上狭路相逢,不要只想着“狭路相逢勇者胜”,争一时之勇。

    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你如果从桥上退回地面,让对方先行,给别人便利,这反而是让自己到达幸福的彼岸的最快方式。

    不必敌视,把对手变成朋友

    人在处世之道上离不开赞扬,欣赏对手我们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使“敌人”变成朋友,而且还能取得对手的信任和帮助。

    关于做人做事,一位成功者说:“为人处世,要坦诚宽容;不要耿耿于怀,小肚鸡肠。当然,尤其是对你的对手。”而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与人共事,要善于运用欣赏对手的原则。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所谓真正的敌人,有的只是竞争对手。你之所以生机勃勃,斗志昂扬,是由于有竞争对手的存在。

    竞争对手不是永恒不变的,今天是竞争对手,或许明天就是你的合作伙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能征服对方的心,才是最彻底、最高尚、最伟大的胜利。而善于欣赏对手的优点就是取得这种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

    有两个选手在世界职业拳击争霸赛上对决。年长的叫卢卡,30岁;年轻的叫拉瓦,25岁。上半场两人打了六个回合,实力相当,难分胜负。在下半场第七个回合,拉瓦接连击中老将卢卡的头部,打得他鼻青脸肿。短暂的休息时,拉瓦真诚地向卢卡致歉。他先用自己的毛巾一点点擦去卢卡脸上的血迹,然后把矿泉水洒在他的头上。拉瓦始终是一脸歉意,仿佛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罪过。

    接下来两人继续交手。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体力不支,卢卡一次又一次地被拉瓦击倒在地。按规则,对手被打倒后,裁判连喊三声,如果三声之后仍然起不来,就算输了。每次都不等裁判将“三”叫出口,拉瓦就上前把卢卡拉起来。卢卡被扶起后,他们微笑着击掌,然后继续交战。这样的举动在拳击场上极为少见。

    最终,卢卡负于拉瓦,观众潮水般涌向拉瓦,向他献花、致敬、赠送礼物。拉瓦拨开人群,径直走向被冷落一旁的老将卢卡,将最大的一束鲜花送进他的怀抱。两人紧紧地拥在一起,相互亲吻对方被击伤的部位,俨然是一对亲兄弟。卢卡真诚地向拉瓦祝贺,一脸由衷的笑容。他握住拉瓦的左手高高举过两人的头顶,向全场的观众致敬。

    在你的人生交往中,什么人都得有所接触,而对手也一样能和你坦诚相处,真心地交流。若你能放下那种狭隘的看法,不妨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他,你就会发现,对方其实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处处与你做对,他有许多东西值得你去学习和借鉴。排斥对手于事无补,甚至两败俱伤;相反,只有欣赏对手才更能征服人心。彼此用真心交流,就会开出友谊之花。使他变成你的朋友,拿对手当成动力,不是更有利于你的成功吗?

    对于失败的对手,你更要与他握手,鼓励他,同时应该赞美他某一个地方所具有的优势,并告诉他这次你虽然侥幸取胜,但赢得并不轻松。你感到心情非常愉快,并不是因为胜利而愉快,而是又从对手的身上学到了新的东西。对于对手,你切不可嘲笑、贬低,更不要诅咒他。因为所有的敌人可能是你的对手,但对手不一定是你的敌人,他们有可能是你的前进的动力、朋友乃至知音。

    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当时的公牛队新秀皮蓬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因而成为公牛队中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蓬紧紧拥抱,两人泪光闪闪。

    开始时,由于皮蓬是公牛队中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自己也时常流露出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在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推翻乔丹在公牛队的首席位置这一类的话。但乔丹并没有把皮蓬当做潜在的威胁而排挤皮蓬,而是以欣赏的态度处处对皮蓬加以鼓励。

    有一次,乔丹对皮蓬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皮蓬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

    乔丹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为乔丹的无私所感动。

    从那以后,皮蓬不再把乔丹当成对手,两人彼此欣赏,成了最好的朋友。

    我们要换一种眼光,不把竞争对手当做“敌人”对待,而看到他的优势,并且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赞扬的心态去接受他,欣赏他,放下“敌视”的心态,对于在竞争中胜利的对手,我们要与他握手,祝贺他、赞美他、钦佩他,如果还能说出他在竞争中某个方面的过人之处,那就更好了。

    欣赏对手是我们学会做人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人格魅力,也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欣赏对手能表现出我们宽宏大量的胸怀与高风亮节的风度;更能展示我们谦虚谨慎的作风。何必用那种仇恨的目光看待对手呢?如果这样,生活将是多么劳累,到头来也得不到半点儿好处。还不如用真诚的心灵去欣赏对手,去学习他的可贵之处。人在处世之道上离不开赞扬,欣赏对手我们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使“敌人”变成朋友,而且还能取得对手的信任和帮助。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正需要这样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