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全知道-治疗篇——心病要找心理医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华佗怎样治好了太守的病?——心理治疗

    据《后汉书》记载华佗时代,某地有一太守,因忧思郁结患病,久治无效。后请名医华佗诊治,华伦闻得太守的病情后,开了一个奇妙的治疗“处方”:他故意收取了太守的许多珍宝后不辞而别,仅留下一封讽刺讥诮太守的信札。太守见信后勃然大怒,命人追杀华佗,但华佗早已远去。于是,太守愈加愤怒,竟气得吐出许多黑血。不料黑血一吐,多年的顽疾竟随之痊愈。

    华佗运用心理治疗,以“怒胜忧思”之术,治好了太守的“心病”与“身病”。可见,心理治疗在中国古代就已得到了绝妙的应用。

    所谓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变病人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来消除症状、治愈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同时,心理治疗还可以通过改变人们对心理致病因素的认识、改善人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心理治疗与精神刺激是对立:精神刺激是指语言、表情、动作给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创伤和不良情绪反应;心理治疗则是用语言、表情、动作、姿势、态度和行为给人施加心理影响,解决心理矛盾,治疗疾病,恢复健康。

    心理治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般心理治疗和特殊心理治疗。医生在日常治病活动中,除用药物等手段治疗病人的疾病外,其言语、表情、态度、行为等因素也都时刻影响着病人。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生通过与病人的接触,改善病人因疾病引起的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认识及态度,使病人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些都属于一般心理治疗。一般心理治疗不仅适用于心理疾病,而且还适用于医学临床各科病人。所谓特殊心理治疗,就是具有特殊的理论学说、操作技术及适应对象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患者中心疗法、催眠暗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疏导性心理治疗及人际关系治疗等。音乐疗法、舞蹈疗法、体育疗法、园艺疗法、芳香治疗、按摩及中医推拿、气功疗法、森田疗法、内观疗法等,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好的心理和生理调整作用的疗法。

    ■    适于各种病人的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也称“一般心理治疗”,是一种较简单且常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精神上的保证、解释、疏泄、鼓励、教育、暗示等方式,给病人以精神支持,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退缩、自卑、绝望等负性情绪,增强病人的防御功能,促使患者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利用各种条件最大限度地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倾听、支持和保证,被称为一般心理治疗三原则,适用于各种病人。首先是无怨的倾听,鼓励病人毫无顾虑地诉说;接着是强有力的支持,对病人诉说设身处地地理解和接受,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然后是真挚的保证,即在认真检查后以明确、肯定的语气,做出适当保证,如疾病不是恶性的等。

    1. 倾听、劝慰

    以同情、谅解的态度,鼓励病人倾诉内心苦闷和不快遭遇,使病人郁积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并给予劝慰、谅解和适当而积极的评价,常可使其病情大有好转。心理治疗者切忌对不清楚的问题武断表态及不尊重个人秘密。

    2. 保证

    如果医师和患者关系良好,在患者心目中威望很高,并且通过详细了解病史和周密检查后确定患者的症状是功能性的,那么对患者给予有力的保证,能减轻其焦虑等负面情绪、唤起希望和信心、促进病情好转。保证方法适用于焦虑或疑病症患者。

    3. 解释

    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充分的事实根据,运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和商讨的态度,给予病人能够接受的解释,帮助病人澄清问题的实质,有助于消除病人的疑虑、增强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心理治疗者首先应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鼓励病人说出疑虑,充分重视病人身上的积极因素,使解释适合病人的心理特点。有时可请亲友参加解释或请病愈者“现身说法”,以增强说服力。解释切忌强加于人;武断、消极或模棱两可的解释会引起病人的焦虑与误解,增加治疗的困难。

    4. 鼓励

    如果病人有积极的行为变化,心理治疗者应及时给予肯定、赞许和鼓励,这样能帮助病人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促进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好转。有效的鼓励必须真诚、具体和及时。对于慢性病人,点滴进步也要及时肯定,并且要集中赞扬他们的自身努力。

    5. 暗示

    暗示是指心理治疗者用言语给病人灌输某种观念,使病人不经逻辑判断而直接接受,从而消除症状。结合电刺激或葡萄糖酸钙、蒸馏水注射,可以增强言语暗示的效果。暗示也是催眠治疗法常用的技术。人人都有接受暗示的倾向,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6. 教育

    有些人因为医学知识不足和误解而产生病症,如焦虑性阳痿等,医生可对其讲解必要的医学知识,通过教育帮助其消除症状。

    7. 改变环境

    某些心理障碍或神经症患者,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患者,其患病可能和父母的态度、人际关系或实际困难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帮助改变患者父母的态度、实际困难等环境问题,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    怎样治愈酒精依赖患者?——行为治疗

    所谓行为疗法,是从心理学原理出发,应用学习理论或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个体反复训练,来矫正患者不适应和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行为治疗和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不同,它没有无意识动机的假设,也不注重言语会谈,而是着重通过技能、动机和操作的变化来矫正不良行为。

    行为治疗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内容。

    (1) 部分神经症,如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2) 不良习惯,如职业性肌痉挛、口吃、咬指甲、遗尿等。

    (3) 自控不良行为,如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烟酒及药物成瘾等。

    (4) 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阴道痉挛等。

    (5) 性变态行为,如恋物癖、窥阴癖、露阴癖、异性装扮癖等。

    (6) 药物依赖,如酒精依赖等。

    (7) 获得性不良行为,如精神分裂症等。

    (8) 精神发育不全。

    (9) 各类心身疾病。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是在条件反射和肌肉放松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交互抑制原理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和焦虑症,主要采取三个步骤:松弛训练、等级结构训练和松弛与等级结构结合训练。

    2. 厌恶条件疗法

    厌恶条件疗法也称厌恶疗法,是指病人发病时给予厌恶性或惩罚性刺激(如电刺激、催吐剂或言语责备),反复多次以达到减少或消除病态行为的方法。比如治疗酒精依赖患者,先给其注射阿扑吗啡,在患者即将出现恶心时,立即让患者饮酒,数次之后,患者在单纯饮酒时也会出现恶心,从而对酒精产生厌恶情绪,消除其酒精依赖。再如治疗露阴癖患者,当其露阴时给予电刺激,多次反复,使其每次露阴都自觉想到电刺激的痛苦,从而对露阴产生厌恶情绪。

    3. 阳性强化疗法

    阳性强化疗法,是一种通过奖励手段训练和建立治疗对象的某种良好行为、消除其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例如治疗儿童遗尿症,让患者在白天任意饮水,当要求排尿时,让他忍住,坚持几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忍尿时间,同时给予奖励,多次反复之后,就可以增强患者的睡眠控尿能力。

    ■    改变想法就能改变行为——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病人的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疗法,因为它不仅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和协调其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疗法也不同于传统的内省疗法或精神分析,因为它重视病人意识中的事件而不是无意识。

    运用认知疗法,医生要与病人共同找出适应不良性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以矫正这些认知,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从而使心理障碍逐步好转。

    认知疗法的适应症包括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恐惧症、行为障碍、人格障碍、性变态、性心理障碍、偏头痛、慢性结肠炎等身心疾病。认知疗法主要用来治疗抑郁症,尤其是单相抑郁症(内因性抑郁症)的成年病人,也可作为神经性厌食、性功能障碍和酒精中毒等病人的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治疗过程。

    (1)建立求助动机。治疗医师要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情感—行为类型,和病人一起达成一致的病症认知,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结果。

    (2)矫正适应不良性认知及行为,使病人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

    (3)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念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要让病人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以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病人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知和情境中的作用。

    认知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如下。

    1. 改变患者现实评价的技术

    正常人能够区分主观与客观、假设与现实,知道在接受假设以前先进行检验,但病人常把二者混为一谈,如偏执病人认为别人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焦虑病人把任何风吹草动都视为危险信号,等等,即他们的认知评价不能正确反映现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医生可直接或间接地运用认识论的原理,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①人的感觉器官功能有限,对现实的感知不同于现实本身;②对感知的解释依赖于认知过程,此过程容易受生理、心理问题的影响。

    2. 改变患者信条的技术

    人们主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或信条来评价自我和他人、评价外在事物、调节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如果信条定得太绝对或使用不当,就会产生适应不良,导致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等不良现象。如“要幸福,必须每件事都成功”、“不成功,就是失败”、“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失败了就完了”、“我应该做个好爱人、好朋友、好父母、好老师、好学生”、“我应该知晓、理解和预示未来”、“我应该自信,能解决每一个问题”、“我应该把每一件事都做好”等等。

    治疗方法:帮助他们明确使自己受痛苦的信条认知,要他们充分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降低自己的目标和期望,正确认识失败,增加对失败的耐受性,为自己留下“后路”;分析“应该”信条的非现实性和非统一性,改变“应该”信条,使之更现实、更富有弹性。

    ■    日本的弗洛伊德——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博士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心理疗法。他在总结国内外心理治疗方法以及自己10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反复探索实践、不断改进完善,创立了这种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森田疗法自创立以来,以其对神经症治疗所取得的良好的临床疗效而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获得了高度的评价。西方人称森田博士为“日本的弗洛伊德”。国际森田疗法学会于1991年成立。在我国,1992年召开了首届森田疗法研讨会。1994年4月底,第三届国际森田疗法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14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就森田疗法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我国森田疗法学会已正式成立。

    森田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神经质症,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和焦虑症。据日本的研究报道,患者采用森田疗法的痊愈率达60%左右,好转率达30%左右。近年来,森田疗法适应症正在扩大,对药物依赖、酒精依赖、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患者运用此疗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森田疗法的疗法特点包括如下。

    (1) 不问过去,注重现在。森田疗法采用“现实原则”,不去追究患者过去的生活经历,而是引导患者把注意力放在当前,鼓励患者从现在开始,让现实生活充满活力。

    (2) 不问症状,重视行动。森田疗法注重引导患者积极地去行动,“行动转变性格”、“照健康人那样行动,就能成为健康人”。

    (3) 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森田疗法提倡患者在实际生活中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同时改变患者不良的行为模式和认知。

    (4) 陶冶性格,扬长避短。森田疗法提倡通过积极的社会生活磨炼,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抑制性格中的缺点。

    森田疗法一般分四期。

    (1) 静卧期,主要目的是根本解除患者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使之静卧不仅可调整身心疲劳,还可通过对精神状态的观察进行鉴别诊断。

    (2) 轻工作期,要求患者进行自发性活动,超越自我意识。

    (3) 重工作期,提倡患者排除价值观,体验并非不可能。

    (4) 复杂的生活实践期,提倡患者读书与外出,发扬朴素情感。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    顺其自然

    症状出现时,既来之则安之,对其采取不在乎的态度,不把其视为特殊问题,以平常心对待。顺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无所作为,在自然接受自己的症状和情绪的同时,患者也要努力带着症状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2.    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神经质症患者无论多么痛苦,都应该做到忍受痛苦,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比如人际恐惧者要忍着恐惧心理坚持与人接触、洁癖者偏偏要其接触“脏物”等。当患者把原来集中于自身的精神能量投向外部世界、在行动中体验到自信与成功的喜悦时,症状就会自然淡化乃至消失。

    3. 目的本位,行动本位

    森田疗法主张“与其想,不如做”,要求患者以行为为准则,对于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绪不予以理睬,要重视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动,为实现既定目标去行动,唯有行动和行动的成果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4. 克服自卑,保持自信

    神经质者做事务求尽善尽美,结果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失败,从而失去信心,自卑自责。自信产生于努力之中,认为有了信心才能去行动是荒谬的,而应该大胆去做,哪怕有可能失败。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

    目前,森田疗法主要有三种运用形式:住院式森田疗法、门诊式森田疗法和生活发现会。要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社会功能影响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方法。

    ■    催眠术能治病——催眠暗示疗法

    催眠暗示疗法,是医生使用催眠术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通过暗示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很早就应用于临床,均由专业人员进行。

    催眠暗示疗法要求安静、光线暗淡的治疗环境。患者受暗示性越强,被催眠的效果越好。实施催眠者的语言要温和、简短、明确有力,内容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决定。催眠的方法很多,一般有催眠术催眠和药物催眠。

    催眠与睡眠区别很大,睡眠中的人一般不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而被催眠的人对实施催眠者的一切言行都非常敏感,只能按其指令做各种反应,进而在大脑皮层中建立新的兴奋点,借助负诱导作用抑制原先的病态行为。

    催眠暗示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和某些心身疾病,如癔症性遗忘症、失音及瘫痪、恐惧症、夜尿症、慢性哮喘、痉挛性结肠、痉挛性斜颈、口吃等。

    催眠术实施要点如下。

    (1) 治疗前,向病人说明催眠的性质和要求、治疗目的和步骤,以取得病人的同意和充分合作;测试病人的受暗示性程——催眠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方法大致包括嗅觉灵敏度测试、平衡功能测试、记忆力测试和视觉分辨力测试等几种,然后统计测试分数,分数越高,被催眠的可能性就越大。

    (2) 治疗时,要求治疗环境光线暗淡、安静、温度适中;患者选择舒适体位、调整呼吸、放松肌肉;患者进入催眠后,暗示诱导病人暴露压抑在内心的情感冲突记忆,然后进行疏导。一般催眠治疗多采用间接法:令病人凝视或倾听催眠物,同时治疗者给予言语暗示,用单调、低沉、肯定、柔和的言语反复暗示,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催眠状态的深度一般分为三等:轻度、中度和深度。

    (3) 治疗结束时,实施催眠者要向患者明确指出,这次治疗已取得疗效,并嘱咐患者照此锻炼。

    (4) 治疗初期,每周进行2~3次,以后每周1次,一般不超过10次,每次治疗结束时,用言语暗示病人继续睡下去,后转入自然睡眠。解除催眠状态不宜过于急促,最好慢慢地让病人醒来。

    据有经验的催眠治疗家统计,人群中能进入催眠状态的约占70%~90%,仅有25%的能达到深度催眠。催眠疗法的实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选择病人要严格,一般须由受过训练的精神科或其他临床医生和心理学家担任。学者对催眠疗法疗效的评价褒贬不一。多数学者认为,该疗法疗效不持久,而且副作用多。因此,必须由具备充分的精神病学知识的医生才能实施,且禁用于精神病人和具有明确癔病性格的大部分患者。

    ■    有些心病不用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的过程。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二者的理论方法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心理咨询着重处理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诸如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问题、教育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心理治疗着重治疗某些神经症、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身心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患者等。

    (2) 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康复的病人;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心理障碍者。

    (3) 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一次到几次即可;心理治疗耗时较长,从几次到几十次不等,需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治疗时间。

    (4) 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上进行,更重视教育性、支持性和指导性,着重改进或建议改进求助者的某些内在因素;心理治疗则主要在无意识领域中进行,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患者的人格。

    (5) 心理咨询工作往往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目标;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使人发生改变和进步,比较模糊。

    有关学者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人们自我指导的高度艺术,是一种有爱心、有技术的专业,在心理咨询工作者与咨询对象合作的过程中,促进咨询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地讲,心理咨询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拥有完善的认知体系,避免因为错误归因而导致种种失败。

    (2) 教会人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罹患各种情绪障碍,如抑郁症、躁狂症、歇斯底里症等。

    (3) 帮助人们完善人格,摆脱自卑、自恋、自闭等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

    (4) 帮助人们恢复爱的能力,学会幸福地工作、生活和爱。

    (5) 帮助人们摆脱失业、失恋、离异等造成的痛苦,使人们学会应付生活挫折的方法。

    (6) 矫治各种人格和神经症。

    (7) 帮助人们度过人生各个发展阶段的种种危机。

    没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不存在的,心理问题只有轻重缓急之分。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遇到冲突、挫折,产生愤怒、焦虑,导致心理失衡,甚至酿成疾病。当人们产生了心理问题时,往往很难跳出自己的逻辑圈和情绪基调,家人、朋友、同事等因与当事人关系密切且认识水平有限,难以给予有效调解。此时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才是明智的选择和正确的途径。心理咨询的专业工作者,接受过专业训练,具有必要的心理学、医学知识和综合运用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的能力,能够尊重、保护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更不会歧视来访者。心理咨询就像精神按摩一样,是人们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的有效手段。

    ■    你了解心理门诊吗?——门诊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门诊,包括精神病院、综合医院、学校、科研机构所属或私人开设的心理门诊和咨询、治疗中心。门诊心理咨询具有较好的隐蔽性、系统性,是心理咨询中最为主要和有效的方法。门诊心理咨询工作者主要是心理学家、受过心理咨询训练的医生及社会工作者等,主要采用与求助者直接面谈的工作方式。咨询对象主要是各种神经症、心身疾病、人格障碍、性障碍、情绪失调患者和存在心理困扰的正常人。门诊心理咨询可进行团体咨询,比如由一位或两位心理学专家主持、由多名成员参加的自助咨询小组,定期进行聚会,借助于团体关系进行咨询与治疗。团体咨询和治疗的最大好处是,通过团体的情感支持、群体的相互学习和正性体验,使团体成员消除心理病症和困惑。

    ■    你打过心理热线电话吗?——电话心理咨询

    源自20世纪50年代的热线电话的电话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常见形式。心理咨询电话号码有专用号码,有专门的咨询人员24小时值班,有的还设有流动急诊小组。电话咨询在挽救生命、防止恶性事件发生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不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以心理咨询为借口的收费电话服务,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规范。

    ■    那些问题可以现场解决?——现场心理咨询

    现场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工作者深入到学校、家庭、机关、企业、工厂、社区等地方,现场接待求助者。其中发展最深入的是家庭心理治疗,把重点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对象,发现和解决问题,已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咨询治疗形式。

    ■    你试过给心理咨询师写信吗?——书信心理咨询

    书信心理咨询,就是咨询师根据求助者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和描述的情况进行疑难解答和心理指导的心理咨询形式,适用于求助者路途较远或不愿暴露身份的情况。其优点是较少避讳,缺点是不能全面了解情况,只能提出指导性意见。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在接到求助者的信件时,往往给求助者寄去心理咨询的专用病史提纲,或者相应的心理或行为自评量表,让求助者按规定的形式填写后寄回,这样可以规范书信心理咨询。书信心理咨询的效果难以统计研究,但实际工作表明,书信咨询对于某些求助者是很有帮助的。

    ■    报刊杂志上的心理专栏——专栏心理咨询

    专栏心理咨询就是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体开辟一个专栏,介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或针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的一种咨询方式。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报纸、出版物开辟了心理咨询专栏,许多电台、电视台也有相关节目。专栏心理咨询覆盖面大、科普性强,但针对性不强,实际上其作用更重要的是普及相关知识,而非真正的心理咨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