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宁都-将星璀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共有5﹒6万多人加入红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们大部分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到新中国成立初,仅存硕果千余人,其中开国中将1人、少将12人。

    张光华

    黄思沛

    钟辉琨

    刘浩天

    许诚

    罗有荣

    黄作珍

    廖冠贤

    卢文新

    黄径琛

    曾凡有

    陈力

    刘浩天

    刘浩天(1912—1984),曾用名刘昆。黄陂镇高田村湖背人。13岁入私塾读书。1927年底加入少先队,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少共区委组织部长,少共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33年6月任红十军团补充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35年任红一军团教导团排长、连长,1936年6月任红军大学俱乐部主任,同年10月任东阳步兵学校营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特派员、组织股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教员、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起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胶东军区教导第二团政治委员,北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北海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任胶东军区警备第五旅政治委员;1947年1月起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政治委员。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二十七军政治委员。1951年12月奉命负责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1952年10月任该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9月任政治委员;195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1960年3月任院长、党委第二书记;1962年7月任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党委第二书记;1969年2月起任东海舰队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83年当选为上海市第六届政协常委。1984年1月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转战南北,先后参加过沂蒙山区反“扫荡”突围战,莱阳、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抗日战争期间,在沂蒙山区军民反日军“铁壁合围”作战中,组织部队和干部学员掩护山东党政机关和群众突围,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在北海工作期间,坚持胶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壮大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淮海战役中他组织编写的“十人桥故事”被编入教科书。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他所在的二十七军一举歼灭了美军王牌第七师一个4000人的加强团,是志愿军中唯一在一次战斗中成建制歼灭美军加强团以上兵力的部队。在东海舰队领导岗位上,他指挥的崇武以东海战、击落美制RF—104飞机、海南岛3∶0击落美战机成为人民海军作战史上有名的战例。梁玉振

    梁玉振(1904—1984),本姓罗,名万政,号象春,曾用名罗光裕。洛口镇高排村清音人。1928年7月参加革命。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赣南红军第十五纵队宣传员,独立第四团连司务长,红六军第二纵队连司务长,红三军八师司令部参谋,江西瑞金红军学校供给部会计科长,彭杨步兵学校供给处主任,干部团三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供给处主任,红一军团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队粮秣科科长,第三军分区供给处处长,晋中军区供给部长,冀中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后勤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后勤部副部长、总参警备部后勤部部长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8月23日,因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在赣州病逝,享年80岁。

    黄思沛

    黄思沛(1910—1988),曾用名黄宾。竹笮乡九塘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古口游击队队员,红八军第四师一营一连连长,第二十六师六十一团营长。长征途中,参加过强渡湘江、突破乌江、攻占遵义、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等著名战斗。到达陕北后,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红一军团随营学校连长,第一师特务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6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毕业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1939年1月奉命任国民党军第五路军四支队大队长。同年底返回新四军,历任第六支队三总队参谋长兼第八团团长,萧县自卫团副司令员,豫皖苏边区保卫司令部参谋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六旅副旅长兼参谋长。1944年入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吉军区第二十三旅副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七师副师长,辽北军区参谋长,辽吉军区参谋长。参加了围攻长春战斗、四平保卫战和四保临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军区警卫师师长,中共吉林省委军事部部长,吉林军区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61年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毕业后,历任吉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2月在大连病逝,享年78岁。

    张光华

    张光华(1911—1986),固厚乡小洋旻村勾刀咀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游击队队员、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红一军团第十二师三十四团班长、二师六团三营八连指导员,陕北第三后方医院党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卫生部政治处教育股股长,第一兵站党总支书记、兵站政委;1940年5月任冀鲁豫军区卫生部政委、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战胜利后,任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政委兼军官教导团政委,1949年4月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七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军五十一师政治委员兼独山军分区政治委员。1954年起任西南军区干部处任免处处长,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干部部部长,安徽省政协委员等职。行政八级,正军职干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6年10月10日在济南病逝,享年75岁。

    战争年代多次负伤,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荣立战功两次;在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任政委兼军官教导团政委时,受到刘伯承司令员及邓小平政委的通令嘉奖。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生前著有《红军的女儿》《攻打腊子口》。

    钟辉琨

    钟辉琨(1911—1994),梅江镇雪竹村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宁都县区苏维埃政府军事科长,红三军团补充三师三团连长,红二十八军三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十七团连政治指导员,冀察热挺进军第三十六支队政治处主任,平北游击支队政治委员。1939年11月,奉命率300多人的挺进大队至昌平开辟抗日根据地,以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周旋,坚持斗争,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1942年3月任第四十团政治委员、团长,1945年8月任平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8月任冀察热辽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一六八师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空军第七师师长,军政干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1966年7月起历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许 诚

    许诚(1913—2004),曾用名许达友。长胜镇青树村许家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三军团第二师师部通讯班长,五团排长,第六师十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教导团政治委员,随营学校政治委员,第十师三十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营长,师随营学校营长、教育长,师供给处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任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独二旅副政治委员,第二纵队四旅副旅长,第十九兵团一九三师师长。参加了响堂铺战斗和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补训师师长,炮兵指挥部主任。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三军一八九师师长,第十九兵团炮兵指挥部主任。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三军、六十七军副军长。1961年高等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1969年任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1971年至1980年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3月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罗有荣

    罗有荣(1914—1989),东山坝镇大布村上徐观人。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一师副班长、班长、副排长,红军大学区队长、副队长,红一军团二师二团连政治指导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三营书记、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政治处主任,华中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政治委员,淮海军分区第四支队政治委员,第十旅二十八团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辽吉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旅政治委员、独立二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一师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州市公安总队政治委员,武汉市公安总队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湖北公安总队第二政委。1965年离职休养。1982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享受副兵团级待遇。

    1962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2月,在湖北省襄樊市逝世,享年75岁。

    罗有荣一生久经沙场,先后参加了广昌、遵义、四渡赤水、平型关、广阳、淮阴、清江、辽沈、平津等著名战役和战斗。在平型关战役中,带领部队逼退敌人数十里,缴获敌人一大批军械物资,夺取了战斗胜利。1939年奉上级命令,成功将一支土匪武装改造成革命军队。1947年奉命带领部队攻打四平,他身先士卒,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胜利。1949年4月,奉命率部南下,参加广州战役,随后又配合友邻部队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斗。在攻打万山群岛战斗中,经过三个月艰苦海战,解放了大小48个岛屿,取得了重大胜利,受到了第四野战军首长的通令嘉奖。

    黄作珍

    黄作珍(1914—1991),长胜镇长胜村马齐角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宁都县少先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第一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师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二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等战斗及过雪山草地中,多次执行先头任务,英勇作战,冲锋在前。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组织干事,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第三军分区二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赴延安,翌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军事学院高干队学习。1943年入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4年9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政治处主任。1945年4至7月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先后参加了平型关、东西太洋和上下平阳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大队政治委员,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第六(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军区直属党委书记,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6年5月起历任北京卫戍区第二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71年3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秘书长、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1980年1月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91年1月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廖冠贤

    廖冠贤(1914—1983),曾用名廖隆球。石上镇湖岭村招江人。1930年12月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三团连政治指导员,军委教导连政治指导员,中共镇原县委宣传部部长,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委员,三八六旅七九二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三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四纵队十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十三军政治委员,1951年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后任西南第二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政治委员。回国后历任武汉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兼空降兵十五军首任政治委员、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11月15日在武汉病逝,享年69岁。

    卢文新

    卢文新(1916—1993),洛口镇南岭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江西省军区独立第二团营政治指导员,湘赣游击队分队长、政治指导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政治处秘书,1939年8月任新四军政治部巡视员,同年9月起先后任江北指挥部政治部组织股股长,新四军第二师直属政治处副主任、主任。1943年9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同年9月任辽吉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49年1月任东北军区警卫师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十五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炮兵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工程兵政治委员,湖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1983年9月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1月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77岁。

    卢文新长期从事政治、组织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他政治立场坚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在湖南省军区工作期间,克服身体伤残的困难,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离休后,他不顾年事已高,积极撰写回忆录,著有《难忘的战斗历程》《走出山岳丛林》等作品,为编写党史、军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受到广州军区的表彰,被中央军委聘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丛书湘赣组顾问。

    黄径琛

    黄径琛(1916—1991),黄石镇大雅坪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大队副排长、张闻天警卫员、红军学校第三团军事教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教员,第一分校营长、军事总教员、直属大队长、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副参谋长,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上海防空司令部参谋长、防空部队参谋长,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正兵团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6月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75岁。

    黄径琛一生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他身先士卒,一次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脱险后,他不顾可能再次发病的严重后果,继续率部队按时到达空降兵指定着陆地点。在生活中,公私分明,不谋私利,有一年春节,他所在的干休所送他两份聚餐券,他二话不说就把老伴的那份退了回去,他说:“地方上已给她一份,一个人不能要两份。”他还经常把子女召集到一起上“家庭党课”,要孩子们汇报思想,帮助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他临终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共产党员黄径琛”。

    曾凡有

    曾凡有(1916—2008),曾用名曾伟。湛田乡坳下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一军团保卫局检查科科员、军团野战医院政治处干事、骑兵团特派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团连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十六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南进支队二十一团政治委员。1942年入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后转入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九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平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独立第七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四十六军一五九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保卫张家口战斗和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四十八军一四三师政治委员,空军某师政治委员。1958年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后勤部政治委员、训练基地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后勤部政治委员。参与了导弹、卫星发射的组织领导。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8年3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陈 力

    陈力(1917—1976),田埠乡王沙村上王沙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四师政治部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主任,一二九师新一旅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政大学炮兵大队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政治部副主任、铁道兵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代政治委员,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回国后任解放军铁道兵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铁道兵学院副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6年逝世,享年59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