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功-留心细节,拥有财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从小事做起,从早年起步

    许多人一提致富,就想一夜暴富。固然,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如中六合彩之类,但毕竟有此运气的人简直是少之以少,绝大多数人还得依靠勤奋努力逐渐积累财富。一次调查显示,美国41万个百万富翁中,78%的人年龄超过50岁,他们的财富都是通过连续二三十年每周7天做相对枯燥的工作而获得的。

    这个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每当一个“英雄”创办了一个航空公司,一个计算机公司,或者一个巧克力饼干公司,同时就有成千上万个“成功者”在新闻机构没有注意到的岗位默默无闻地干着同样出色的工作。

    既然一夜暴富是不现实的,我们惟有靠早行动才能早致富。美国人查理斯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很早就强迫自己将收入的1/4左右用于投资。

    越早开始投资,就能越早达到致富目标,从而使自己与家人能越早享受致富的成果。而且越早开始投资,利上滚利时间越长,时间充裕,所需投入之金额就越少,赚钱就越轻松且愉快!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13岁学生萨和特,他曾经替人照看婴儿以赚取零用钱,留意到家务繁重的婴儿母亲经常要紧急上街购买纸尿片,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创办他的“打电话送尿片”公司,只收取15%的服务费,便会送上纸尿片、婴儿药物或小件的玩具等东西,他最初给附近的家庭服务,很快便受到左邻右舍的欢迎,于是印了一些卡片四处分送。结果业务迅速发展,生意奇佳,而他又只能在课余用单车送货,于是他用每小时6美元的薪金雇佣了一些大学生帮助他。现在他已拥有多家规模庞大的公司。

    1996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定为美国第二大富豪的巴菲特,被公认为股票投资之神。他也是早创业早致富的典型。巴菲特在11岁就开始投资第一张股票,把他自己和姐姐的一点小钱都投入股市,刚开始一直赔钱,他的姐姐一直骂他,而他坚持要放着三四年才会赚钱,结果,姐姐把股票卖掉,而他则继续持有,最后证明了他的想法。

    巴菲特20岁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在那一段日子里,跟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都只会游玩,或是阅读一些休闲的书籍,但他却是大啃金融学的书籍,并跑去翻阅各种保险业的统计资料,当时他的本钱不够又不喜欢借钱,但是他的钱还是越赚越多。

    1954年他如愿以偿到葛莱姆教授的顾问公司任职,两年后他向亲戚朋友集资10万美元,成立自己的顾问公司,该公司的资产增值30倍以后,1969年他解散公司,退还合伙人的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资上。

    巴菲特从11岁就开始投资股市,历经几十年坚持不懈。因此,他认为,他今天之所以能靠投资理财创造出巨大财富,完全是靠近60年的岁月,慢慢地在复利的作用下创造出来的。

    当然,我们在这里不是提倡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小小年纪就去做生意赚钱,而只是借此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致富要从小事做起,从今天起步,只有早行动才能早致富。许多人儿童时代是懵懵懂懂地过,青年时代是浑浑噩噩地玩,到了中年时代,需要成家立业了,这才感觉到金钱的重要,于是匆匆忙忙地着手赚钱致富,但此时已比别人落后了一大截,况且此时无论是体力、活力还是创造力都已不如从前,赚起钱来费力得多。而在许多西方国家,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投资理财能力,在美国、日本的小学都开设有理财课,让他们从小就掌握投资理财的方法。一些家庭包括那些家财亿万的富豪人家,也从小锻炼孩子的赚钱理财能力。比如让小孩做家务,父母给予一定的报酬;让小孩上街卖报纸,赚取零花钱等。有人认为这样做会使小孩从小受到金钱的玷污,其实这比我们国内某些家庭里小孩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合理得多,既能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意义,认识到赚钱的不易,也能培养孩子的经营意识与理财能力。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富翁,很多都是从小就有经营意识,很多甚至是从小就开始投资理财的,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用小商品做大生意

    许多人往往有这样一种理念:只要赚大钱必须做大商品生意。其实那些小商品也能做大生意。因为小商品生意往往隐藏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机。

    众所周知,日本尼西奇股份居然以小小的尿垫而与松下电器、丰田汽车等世界名牌产品一样著名。尼西奇股份公司原来是一个经营橡胶制品的小厂,只有30多人,订货不足,濒临破产的边缘,然而,小小的尿布却使他们起死回生。如今,他们的年销售额为70亿日元,产品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而且行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财商理念是:“只要市场需要,小商品同样能做成大生意。”

    与松下电器、丰田汽车相比,小小的尿垫并不起眼,然而,这种小商品居然能做成大生意,确是令人吃惊的事情。但不管你相信与否,日本尼西奇股份公司就是靠着尿垫、尿布发展起来的,并获得世界“尿布大王”的称誉。他们的生意经是:“只要市场需要,小商品同样能做成大生意!”

    尼西奇股份公司在40年代末期,仅是个生产雨衣、防雨斗篷、游泳帽、卫生带、尿布等橡胶制品的综合性小企业,只有30多个人,订货不足,经营不稳,随时都有破产的危险。一次,他们从日本政府发表的人口普查资料中得得启发,日本每年大约有250万个婴儿出生。他们由此想到,婴儿出生,尿布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全国一年就需要500万条,这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市场啊!像尿布这样的小商品,大企业根本不屑一顾,而小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尽管有限,如果能独辟蹊径,必定有所作为。商品不在于大小,只要市场上需要,同样能成为畅销货,做成大生意。基于这样的考虑,尼西奇公司当即作出决策:专门生产小孩尿垫。

    为了增强尼西奇尿垫的竞争实力,尼西奇公司不断地创新,对产品精益求精,以扩大销售市场。尼西奇尿垫经历了三代。第一代产品与前几年中国市场上供应的婴儿尿布差不多,用一层布料做成,适应性差;第二代产品在外观上作了一些改进,除了一层布料的尿布外,还将外面一层做成一条小短裤,有松紧带,有尺寸,还可以从颜色上分辨男女;第三代产品把尿布改为三层,最里层是棉、毛、尼龙的混合织物,外层是一条漂亮的小短裤,从而解决了吸水、透气问题。如今,这种尿布已经发展到近百个品种。为了改进产品,他们十分注重博采众家之长。1979年,尼西奇公司的一位前总经理随团访华,每到一处,不是先去游览名胜古迹和选购古董艺术品,而是四处寻找尿垫。在短暂的旅行期间,他竟然奇迹般地收集了十几种中国尿垫。上海有一种利用边角料拼接的尿垫,他们发现后立即仿效,在设计时利用边角料,既增加了美感,又节省了原料,降低了成本,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尼西奇公司组成一个20多名专职人员的开发中心,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对尿垫进行数据测试,从中选择最佳材料和设计。以往的尿垫都是用普通缝纫机缝制,考虑到婴儿皮肤太娇嫩,现在一律用超声波缝纫机加工,使接合处平平整整,深得年轻妈妈的欢心。

    就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尼西奇公司依靠独特的销售方式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终于使小小的尿垫成为与丰田汽车、东芝彩电、夏普音响一样有名的商品,在日本婴儿所使用的尿垫中,每三条中有两条是尼西奇公司所生产的,使该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尿垫大王”。

    其实像尿布这种玩艺,哪一个中国人不会做呢?但我们就是很少有人像尼西奇公司一样当作一项产业来做,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像尼西奇那样的财富。这种小产品做出大生意的例子比比皆是,关键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没有有意识地去利用这一点。像打火机是个简单产品,生产的成本很低,你我都能够办厂生产,但绝大多数人忽略了它,或者是瞧不起它,倒是日本东海精器公司的新田富夫总裁却不以其简单、利小而不为,结果靠经营打火机业务而成为巨富。

    东海精器公司创始人新田富夫从电气专科学科毕业后,到了一家打火机制造厂工作。这位善于观察的技术员在1970年发现法国已出售一次性打火机,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搜集这种新式打火机的样品和资料,进行精心的研究和分析。他发现这种一次性打火机先灌好燃料,机身密封,可连续使用1000次。它的售价比1000支火柴要低,携带和使用要比火柴方便。鉴此,他得出结论,这种一次性打火机大有发展前途,他决心经营这种产品。

    新田富夫计算过,1000支火柴在日本要花400日元,而一次性打火机一只可用1000次,其成本在100日元以内,还有利可图。于是,他筹措资金设厂生产这种打火机,并成立东海精器公司经营。他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大众化商品的区域,在推销方式和广告形式上与高级打火机全不相同。他不是把其产品摆在百货公司出售,而是放在消费者经常去的香烟摊档和车站等公共场所小店出售。这实是采取与火柴一样的销售途径。他与东京烟斗公司合作,与全日本25万个销售点建立了销售和供货关系。这样,很快使其产品按定位的宗旨真正到位了。

    在销售策略上,新田富夫采用薄利多销的法则,定出“百元打火机”的经营宗旨。为了达到每只打火机100日元以下,东海精器公司将原来许多人工操作的工序,改革为自动化生产,使很多零部件由原来委托别人加工的,改为自己生产。1980年竣工的富士工厂,是使用电脑控制的高度自动化生产工厂,它把塑料机身、活门、瓦斯控制杆、火焰调整轮、打火齿轮等各种部件都生产出来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废次品。这样,使每只打火机的成本降低了30%,每只成本仅为30日元,出厂价为50日元,这样,市场零售价则不会突破100日元。正因为奉行了薄利政策,它已在9个国家开设了14个分厂进行大量生产,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销路所需。

    25美分一个汉堡包,再加上20美分一个冰淇淋,一碟炸土豆条,几片酸黄瓜。如此小本生意,竟然每年营业额高达百亿美元,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因此,美国不少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克罗克成功的决窍。他们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出版书籍。可是到了克罗克的嘴里,却简单明了,他只有一句话:“我只是认真对待汉堡包生意。”

    克罗克的“认真”并非一句口号,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他关键是摸准了顾客的心理,适销对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开始了冷战,但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和平竞争、科技竞争。各国所投入的最大本钱,是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有很多人投入到了各项事业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职业女性。

    女性从厨房中走出来,并与男性一样进行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于是,快餐食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快餐以它的省时、省事、价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住了每一位顾客。

    虽然是快餐食品,但由于人们工作十分紧张繁忙,营养跟不上,势必造成疲劳,所以汉堡包绝不能做成凑合、对付的食物,而是对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搭配合理。麦克唐纳汉堡包对于人们所必需的5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纤维素,一应俱全,比例适中。这正是顾客之所想的。由于你生产的产品适于顾客的心理,当然就畅销无阻了。

    豆浆在中国是非常普通的东西,但有个中国青年却眼光独特,靠“一杯豆浆”打天下,而成为巨富。

    豆浆是许多中国人喜爱的早点,但制作麻烦,黄豆要泡、要磨,在家里制作不了。有一位名叫王旭宁的年轻小伙子以敏锐的目光瞄准了豆浆市场,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安逸稳定的工作,从豆浆的生产工具下手,于1994年筹资30万创办了九阳电器公司,开始研制生产九阳豆浆机,当年实现销售2万台,年产值600万元。此后,该项目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销量连年翻番,到1999年已实现年销量40万台,年产值1.2亿元。正是这不起眼的小小豆浆,让王旭宁创出了一片红火事业。

    许多人一想到做生意,搞产品,想到的就是大项目,是高科技。其实,赚钱不在产品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市场,是否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资金量少,商业关系不多,销售网络没有建立,首先就搞需要大资金、高技术的产品,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倒不如先从一些小项目、小产品入手,既容易操作,又同样能赚钱,甚至也能赚大钱。尿布能做出与汽车同样大的产业,打火机能拥有与彩电同样大的市场,就是最好的证明。许多做大生意的也是先从小生意开始的。松下电器名扬世界,但他们是做电器插座起家的;李晓华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大亨,但他原来是买饮料放录像的。因此,不要以产品小而不为,不要以利润少而不做,实际上,小产品也能做出大生意,关键看我们会不会做。

    3.致富是用小钱积累起来的

    比尔?盖茨曾说过:“观念加时间才是真正的财富。改变贫穷,必先从改变观念开始!”

    有两个年轻人一同去寻找工作,其中一个是英国人,另一个是犹太人。

    他们怀着成功的愿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有一天,当他们走在街上时,同时看到有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了起来。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中不免有些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后来,两个人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又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

    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地发了财呢?”犹太青年说:“因为我不会像你那样绅土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边走过去,我会珍惜每一分钱。而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财呢?”

    英国青年并非不在乎钱,而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金钱的积累是从“每一个硬币”开始的,一个成功致富的人绝不会因为钱小而弃之,他们知道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没有这种心态就不可能得到更大的财富。

    4.稳打稳扎,细水长流才能做大

    与其苦苦追求缥渺的影子,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行。关于财富的聚敛方法也具有同样的道理。

    新加坡著名华人企业家、“橡胶”“黄梨”大王李光前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方法。一九二八年他创建南益树胶公司时,鉴于许多胶商因把资金用来购买胶园与烟房而使资金周转不灵甚至倒闭的教训,采取与众不同的方式,没有把资金用来购买胶园与胶厂烟房;他的烟房除了在麻坡武吉巴西的旧烟房外,是租用别人的胶厂;树胶则向小园主收购。这种经营方式虽然利润较低,但流动资金充裕,可以随时调动。

    李光前采取现金交易的原则,这也是与众不同的。小园主把胶液与胶丝卖给南益公司,除可一手拿钱一手交货外,在急需现款时还可以向公司预借。因此小园主都乐于与他交易,使公司不致缺货或断货,弥补了没有树胶园的短处。一九二九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并波及到新加坡,胶价暴跌,拥有大量胶园与胶厂的树胶商损失惨重,中小胶商更是纷纷破产。而李光前的南益公司即使在胶价最低时,也现金充裕,受损失最为轻微。

    此后,李光前在经营方式上更为谨慎,凡是购买胶园或增建胶厂的资金,绝不向银行借贷。银行给予的贷款,只用作流动资金。由于他信用良好,一九五八年南益集团曾向新加坡汇丰银行取得四千五百万的抵押贷款,成为当时获得贷款最多的华人公司。因此,李光前曾经这样说过:“凡是在工商业上最成功的人,就是最会利用银行信用的人。”后来,李光前进行多元化投资,其南益集团成为新加坡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

    资金充裕灵活,可以自由行事,不易受制于人,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当主动者。一九二九年开始的大危机中,陈嘉庚的企业每况愈下,而李光前的南益公司却能安然度过难关,最后称雄市场。这证明了李光前经营方法的高超之处。

    5.小工夫大脑筋里有黄金

    节约不一定吝啬,慷慨不一定大方,开朗不一定放荡,保守不一定安分。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是勤俭者持家的诀窍。

    日常生活中如果知道如何运用要领,平均可以省下10%的生活费。在日本,夫妇加上两个小孩子一个月25万日元的生活费,可以压到22.5万日元。

    K先生(68岁)从一家大型钢铁公司退休,获得3500万日元的退休金,平均一个月可领到20万日元,算是相当不错的。家中的生活费,和在便当店打工的老伴两个人合起来,一个月大约只需5万日元就足够了。奥妙在哪儿?

    他家的灯光总是暗暗的,用水量也是小口径的水管,电话也因为“在家中打废话多,浪费钱”,通常都是打公用电话。

    饮食费方面,傍晚时分,口袋里放了一根叉子就去超级市场了,在试吃会场绕一圈,先“摄取200卡路里的食物,以获得均衡的营养”。然后在超市关门前采购半价的折扣品带回家。他们总是自备购物袋,所以又因未使用超市的塑胶袋而省下五日元。

    泡澡堂通常用的都是市府的免费券,不然就去老人俱乐部的三温暖,一次只要50日元。茶、酒都不沾,赌博也是“纸上谈兵”(根据报纸上的消息作预测,并不实际购买),所利用的报纸也是从附近车站捡回来的。虽然高龄68岁,身体还是非常硬朗,这是因为每天都在健身中心游泳的缘故。因为是平日会员,所以只要5000日元。

    有时K先生也会瞒着老婆涉足风月场所,但是决不去那种一次要三张万元大钞的泡沫浴乐园,而是专挑《现代日刊》推荐的“风俗沙龙”,6000日元就一次OK,花同样的钱却可以去五次。

    K先生有时候也会穿令人眼睛一亮的时髦西服,以为他是在高级西装店买的,一问竟说“是在外边的垃圾场捡回来的,连脚上的鞋子也是”,自豪地笑了起来。

    K先生似乎对这种节约方式(不能说是小气)乐此不疲,的确让人开了眼界。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至于婚丧喜庆的花费,也是以最低标准给打发掉了。

    旁人看来,实在想不出他竟会“这样穷”,一旦习惯他的行为模式,也就见怪不怪了。

    6.崇尚节俭也能创造财富

    节俭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减少消费,要比怎样赚钱更清楚的话,我们就拥有了点金石。

    一个人怎样使用钱是监测他的才智高低的好方法之一。虽然金钱决不能作为一个人生活的主要目的,但它也不是无关痛痒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金钱是获得感官快乐和物质享受甚至社会地位的手段。人性中的一些最优秀的品质是与正确使用金钱密切相关的,比如慷慨、诚实、公平和自我牺牲。亨利?泰勒在他的《生活备忘录》一书中谈到:“在赚钱、储蓄、花销、送礼、受礼、借进、借出和馈赠等方面,正确的行为原则和方法几乎为一个人的完美无缺做出了论证。”

    越是富有的人,越不会铺张浪费,挥金如土;而不是真正富有者,则往往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摆阔气。事实上,越是有钱的人,往往不在乎使用廉价商品;而没有钱的人,却认为使用廉价物品会降低他们的身份。这种心态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悲哀。

    曾有人说过,在我们的社会中,“浪费”两个字不知使人们失去了多少快乐和幸福,浪费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对于任何物品都想讲究时髦,比如服饰、日用品、饮食都要最好的、最流行的。总之,生活得愈阔气愈好。二是不善于自我克制,不管有没有用,想到什么就去买什么。三是有了各种各样的嗜好,又缺乏戒除这些嗜好的意志。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修养自己的性格,克制自己的欲望。造成现在社会上事事追求浮华虚荣的最大原因就是人们习惯于随心所欲、任性为之的做法。

    每个人都应该量入为出,按照自己的收入过日子。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诚实。挥霍浪费的人贪图一时的安逸享乐,花天酒地,不得不透支存款、提前支取工资,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必然是债台高筑,不得翻身,严重影响自己的行动自由和人格独立。许多人不屑一顾顺手扔掉的零钱和其他一些不当回事的支出,往往是人生中财富和独立人格的基础。

    我们都听过一个古代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地主的儿子,喜欢吃包子。但他从来只吃包子里的肉馅儿,把包子皮顺手就扔掉了。住在他们家隔壁的是一个穷苦的老太婆,她看到地主的儿子如此浪费,感到十分心疼。于是她把被扔掉的包子皮都捡起来,收藏在一处。几年过后,老地主死了,地主的儿子没有任何本事,坐吃山空,很快把家当败光了,最后沦落到以乞讨为生的地步。有一天,他来到了从前的穷老太婆的家门口,老太婆给他端出了一盘白乎乎的东西,他吃过以后,连说好吃,忙问是什么东西。老太婆笑眯眯地说:“这就是你当年扔掉的包子皮晒成干做的啊。”地主的儿子听了以后,惭愧不已。

    姑且不论故事中的包子皮能否保存许多年,至少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读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东西,希望我们都不要做这个地主的儿子,否则真有一天当我们的奢侈浪费遭到惩罚的时候,就只有我们自己来承担这个恶果了。节俭既不需要超人的勇气也不需要卓越的美德,而只需要一般的力量和普通人的能力。实际上,节俭只不过是秩序原则在家庭事务管理中的应用:它意味着统筹安排、合乎规则、精打细算和避免浪费。

    所以,现在就开始节俭吧:少买几件漂亮衣服、住便宜的房子、开一辆大众的汽车、少去几次酒吧、抛开那些高档的化妆品,这样就可以换来银行里两年的生活积蓄。用这笔积蓄干什么不好呢?当你的生计无需仰赖日复一日的努力时,你会更有创造力。未雨绸缪的做法,使你大可以随心所欲,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比如投资一项你早就看好的项目,去一个你一心向往的胜地,或者在你最想花钱的事情上自我满足一把。

    当然,节俭不等于吝啬。然而,即便是一个生性吝啬的人,他的前途也仍然大有希望,但如果是一个挥金如土、毫不珍惜金钱的人,他的一生可能将因此而断送。不少人尽管以前也曾经刻苦努力的做过许多事情,但至今仍然是一穷二白,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储蓄的好习惯。

    7.不要满足于眼前小小的成就

    梅是以当时公司的最高学历进入这家贸易公司的。一开始,梅受到领导的器重,公司里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有她的参与,雷厉风行的作风也使她以能干出名。可惜的是,梅很快就懈怠起来,她觉得工作没有挑战性,没有了工作热情,她变得很拖拉,这种作风导致工作上常出现一些小差错。后来就引起了领导的不满,他不再把重大的工作信任的交给梅,而是委派其他的同事,梅感到很失落,明明是自己看不上眼的工作,现在却被动的交给别人,总有自己受委屈的感觉,于是梅改变了态度,她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发现自己在经受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就变得停滞不前是导致目前状况的根源。她不再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决心从零做起,重新开始,很快她又凭着进取心获得了领导的重用。

    所以,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取得了一点成绩时,千万不要认为从此就可以松心了。因为社会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人们的心态也在不断的跟着转变。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觉得很新鲜,但总有一天成绩也会褪色,甚至变得毫不值钱。

    像这种事在我们身边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比如小集团的活动和提案等等,一开始,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不断地提出新的构想,工作环境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就好像起死回生般的出现了奇迹。但这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当有一天这火花消逝时,整个团体又会产生出惰性来。

    许多事情,在初始的时候总是新奇而富有创造性的,但之一会儿的功夫,就变得又老又旧。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任何的时代里,年轻人总认为中年以上的人是古板的”得到印证。相反,“年长的人总是认为现代的年轻人是多么的无知”。

    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后,就应该经常在内心里自己反省:“这样做就可以了吗?”经常在内心里保持着如何突破自我的心态,而且还必须有一股吸取新知识、抛弃陈旧东西的活力。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是不断产生新的观念,如果稍微松懈了,或者认为“这样子就可以了”,就会使一切都停滞不前。不过有时候,当你认为这是最好的而果断的去执行,也有可能会被批评为比以前还要差劲。

    任何人对于自己所想要做的事情,在达成之前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做各种的努力,但是有很多人往往在取得初步成就后,就抱着“守成”的观念,再也不肯进一步了。像这种人就会阻碍自己前进的道路,甚至压抑其他人的成长。因此,眼前的小小成就只可以让你小小的高兴一下,切不可因此忘记了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甚至忘记了你自己。不能满足于小小成就,是因为:

    1.如果不满足目前的小小成绩,就会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上班的人也不忘继续学习,做生意的不断搜集信息,强化企业实力,这些都是在创造机会、等待机会。

    2.小小成就也是一种成就,这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但社会的变化太快,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你在原地踏步,社会的潮流就会把你抛在后头,后来之辈也会从后面追赶过去。相比起来,你的“小小成就”在一段时间后根本就不是成就,甚至还有被淘汰的可能。比如在十年二十年前,大学生确实稀罕,而现在呢,已经到处都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都已经不是新闻了。

    3.一个人不满足于目前的成就,积极向高峰攀登,就能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说,原本只能挑100斤重担的人,因为不断的练习,进而突破极限,挑起120斤甚至150斤的重担。因为一个人只要安于现状,就失去了上进求变的动力,没有动力,就无法付诸切实的行动。

    如果我们想做成某件事,最佳时机一定是当我们目标明确、激情勃发、斗志昂扬的时候。每一个人在情绪饱满时,干什么事情都变得轻而易举。相反,如果一次次的拖延和延缓,就会削弱我们的意志,反而需要用越来越不情愿付出的努力或牺牲来达到目的。

    人们不可能指望一个放任自己随波逐流的年轻人有什么大作为,因为他们往往是安于现状的。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体内还有许多潜力可挖,也还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白白浪费耗损,面对停滞不前的现状他们还能不为所动、安之若素。也许他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收获或成就,但他们永远只能被眼前的小小成就蒙蔽了眼睛,看不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些小成就成了他们可炫耀的资本,却不知人生还有更多伟大的目标等着去实现。就这样甘于平淡的生活,他们体内曾潜藏的那点潜能也将因为长久的被弃之不用而逐渐荒废消亡。只有那些不满足于现状,渴望着点点滴滴的进步,时刻希望攀登上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并愿意为此挖掘自身全部潜能的年轻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巅峰。

    很多人都是理想过于平庸,或者说跟他们的能力相比,他们的目标定的过于低调。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比较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抱负,人们还有前进的动力吗?你不可能指望一个总是回头看的人能攀登上顶峰,人们的抱负必须略高于人们的能力。这就要求你不能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

    当然不能否认有的人生来就不需要为自己的理想打拼,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享受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据传好莱坞著名影星道格拉斯的儿子,才刚刚1岁多,就开始独自享受瑞士某著名酒店300美元一小时的房间服务,而目的只是道格拉斯为了让他的宝贝儿子睡个午觉。但这毕竟是人类中的极少极少数,可以说99%的人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成功。假设我们都出生在豪门,每天都是锦衣玉食、高枕无忧,惟一的目标就是尽情的享受生活,尽情的嬉戏玩乐,并逃避所有的工作和不愉快的经历,那么,人类的最终归宿恐怕只能是退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了。

    正是因为人类有着那么多的欲望和追求,渴望着晋升到更高的职位,渴望着生活更加舒适幸福,渴望着接受更加高深的教育,渴望着家庭更加温馨美好,渴望着使自己变得更加学识渊博,渴望着获得更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人们的潜质才能得以充分挖掘,能力才能得以全面发展,人们才有可能进化和发展到现在的高级阶段。这是一种不懈的追求,人类一代一代相传的动力。

    远大的理想就像《圣经》中的摩西一样,带领着人类走出蛮荒的沙漠而进入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大陆,进入太平盛世。只有那些停止了进步的人才会对现有的成就感到满足。对于那些永远追求前面的目标的人来说,他们总觉得自己身上还存在某些不完美的因素,因而总是渴望着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他们身上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从不墨守成规,这使得他们总认为任何东西都有改进的余地。这些人是不会陶醉在已有的成就里的,他们想方设法达到更美好、更充实、更理想的境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进步当中,他们完善着自我,也完善着人生。

    8.从一件小事上体验一次成功的感觉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是说再小的一个善意的举动,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读了下面这个故事,可能你的感受会更深一些。

    有一个老人沿着荒凉的墨西哥海滩欣赏日落时,望见远远的海岸边有一个小男童。走近之后,他发现那个小男童一直保持弯腰的姿势,似乎在水中捡东西又丢出去的样子。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但那个小男童仍旧一直向着海洋投掷。

    当那老人靠近时,他才知道那男童是把海水冲刷上岸的海星,一次一个的逐一丢回水中。

    那老人感到十分疑惑,于是走到那个小男童身边问他:“你好!请问你在做什么呢?”那男童回答:“我把这些海星丢回海里。你看,现在已经退潮了。如果我不把它们丢回海里,它们就会因为缺氧而死在这里。”

    那老人当然能了解这种情形,但是他仍旧感到疑问:“但是海滩上有成千上万的海星,而你不可能把它们全丢回海里啊!它们有如天上繁星,更何况在这么长的海岸线上,这样的情形很多,你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什么的。”

    那男童微笑,仍是弯下腰再度拾起另一只海星。当他把海星丢进海中的时候,大声的说:“这只海星的命运改变了。”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一己之力实在太小了,在整个大环境里或许是没有改变,但或许这个小改变却改变了一个环境的整个生命。

    其实,每一件小事都蕴藏了无数的机会,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并且行动起来。

    9.亿万财富从养鹌鹑开始

    小“折腾”、小“捣鼓”亦能创造出财富。

    刘永好四兄弟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发财。

    当初,兄弟4人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隐约地感觉到了改变家乡面貌的历史性机遇的来临,他们认为抓住机遇,冒点风险,值得!于是,各项决策立即付诸实施。

    一种施展才华、追求富裕生活的强烈冲动,在四兄弟胸中激荡,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一大篇可歌可泣的故事。

    科技致富,这是那时农村各地都在大力提倡的口号。刘家四兄弟都是有文化有头脑的人,所以,一开始他们就选择了走科学致富的这条路。

    科学,就是做领先于别人一步的事。

    他们选择的是养鹌鹑。

    他们决定搞一个大型鹌鹑养殖场,进行大规模的鹌鹑养殖与开发。于是,就在1982年底,他们终于建成了一个大型的育新良种场。但是当他们把这个养殖场办起来时,却正值成都地区“鹌鹑热”在急剧降温,许多原先养鹌鹑的专业户都纷纷收摊不再养了。可是这刘家四兄弟都有一个相同的脾气,那就是认准了路就死也不回头,他们认定:只有疲软的市场,没有疲软的产品。他们看到了一个必胜的法宝,那些失败的专业户是因为养鹌鹑的成本太高,技术不过关,这才亏本搞不下去的。

    为了把成本降到每只鹌鹑蛋只要三四分钱,他们大量地查阅资料,开动脑筋,寻找出最佳的养殖方法。

    此时,这四兄弟便把各自的看家本领都用上了。他们把计算机应用于饲料调配和育种选样,很快就摸索出一个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立体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即:用鹌鹑粪养猪,猪粪养鱼,鱼粉养鹌鹑。这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循环饲养法,由于这样的方法使得成本大大减少,鹌鹑蛋的成本就降到了与鸡蛋一样,于是很快就赢得了市场。

    先进的科学技术带来了新的转机和希望。刘家的科学养殖鹌鹑法让养殖致富重新闪现出诱人的光彩,于是,不多久就在新津县再一次掀起了养鹌鹑的热潮,一时间,全县就有了成百上千个鹌鹑专业户,饲养鹌鹑达90万只,全年的鹌鹑产值达到了900多万元。这个数字在那时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到了1986年,刘家兄弟办的育新良种场已年产种鹌鹑15万只,产品除了供应国内16个省市外,还批量销往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在那几年里,养殖场的经济情况大大改善,不光造起了更为先进的场所,还买来了汽车,用于运输。还有了小轿车,可以坐着到各处去签约谈生意。

    刘家四兄弟为中国的鹌鹑养殖业在科学技术开发上做出了成就,他们研究出了“鹌鹑红羽、麻羽杂交鉴别雌雄离种体系”,还有整套的饲养鹌鹑技术。这些已被国家科委鉴定验收,并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走在了农村致富路前列的刘家兄弟,当然没忘记周围仍然还很穷的乡民们。他们的事业一尝到了甜头,就动员古家村和附近的村民一起来走科技致富之路。

    在他们的带动下,新津县在那几年靠着养鹌鹑这一条致富路,硬是把原先的贫困帽子甩掉了。到了1986年后,新津县就形成了以运输、编笼、饲料及肉蛋加工等专业分工为特征的“一条龙”生产配套体系。到今天为止,新津县还保持着养鹌鹑这一传统优势行业,每年饲养鹌鹑400万只,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鹌鹑王国。

    10.借鸡生蛋,坐拥广厦千万间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用什么样的姿势站着与它对话。相反,它是大志者的第一财富,饱尝了风雨之后的身躯,再不会有因苦难而低下的头颅。什么是资本,什么是人的财富——智慧。可比智慧更高一筹的是没有鸡而有蛋的预言……

    在现代人的头脑中,住房是第一问题,解决其问题,颇须一番折腾呢。因为它是任何一个人所必须的落脚点或躲风避雨所在。

    如果我告诉你,有这么一叫个人,没钱也盖起了自己的房子,而且不是普通的房,是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盖起了一栋大楼,你会相信吗?现在,这栋16层的大厦就矗立在市中心,这位奇迹的创造者名叫郑敏。

    当初,他怀揣着5000元人民币只身闯广东,现在,面对平地而起的广厦千间,像面对生日宴会上的蛋糕。他踌躇满志地开始切蛋糕了:留两层自用足矣;一至四层出租,每年坐收租金500万元;其余10层全部售出,获购房款4000余万元。除去各种费用,郑敏净赚2000万元。

    高楼万丈平地起,郑敏用的是巧办法。

    郑敏初闯广东,适逢房地产热,地价疯涨,要想建房,要么花大价钱买地皮自建,要么出资与当地人合建,然后分成。真可谓: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没钱没地靠边稍息。郑敏没钱又没地,可是他不愿靠边稍息,他想到了租地。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到处找可租之地,终于找到了一家即将迁往城外的工厂。郑敏提出,租地70年,建巴蜀大厦,建成后,每年交厂方11万元。他特另向厂方强调:“租期内你们将收入770万元。厂方听说770万的租金,比卖地还多不少的钱,挺划算的,很快就拍板同意了。

    这是郑敏下的一着妙棋:第一、租地不用像买地那样预付大量的现款,就把别人的地变成了“自己的地”;第二、在租金上占了大便宜。寸土寸金的闹市区,两亩多地每年租金才11万,与后来他盖起16层大楼后仅其中四层的租金每年就500万元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虽说租期内租金共有770万,但那是要用漫长的70年作分母来除的啊。厂方得到微薄的租金,失去了70年的机会。

    郑敏大功告捷,聪明处在于他用浓彩粉墨渲染了770万这一庞大数字,瞒天过海掩饰仅仅11万的年租金。

    地皮落实后,他马上又通过新闻媒介向四川各地广而告之:四川省将在广州市建一“窗口”——巴蜀大厦,现预订房号、预收房款,使他轻而易举地集资2000万元。他省钱省事搞到了地皮,又走捷径解决了建房款。建房时,又恰逢建房热急剧降温,建房大军无米下锅,只要有活干、能糊口,亏本也愿接工程。郑敏把工程包出去,不但不用给承建方工程预付款,而且还要求对方垫支施工,大楼建了一半,承建方已垫支了数百万。

    郑敏空手套白狼,未动自身分毫,借鸡生蛋,坐拥广厦千万间。

    而大楼真正的建造者,在郑敏搬进总经理办公室的同时,又要另找一处工棚去住了。

    成功是可歌的,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可泣的故事需要我们去用智慧的大脑,衡量它的价值和财富。

    11.留心细节,将无用变有用

    将无用变有用,是给埋没者一片翱翔的天空,还是让星星在夜里亮得更晶莹?

    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对生产投入的兴趣。在一段时间里,一般农户对镰刀、锄头等最基本生产工具的需求大增,导致生产这类农具的原料——毛铁和钢板供不应求,在一些地方甚至完全脱销。与此同时,在国营大厂的围墙里,堆着大量边角料和废铁板,如何处置这些“废物”成了厂长们的一块心病。

    在这种情况下,一位“钢铁大王”应运而生了。

    所谓“钢铁大王”,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是一个稍微有点文化的人,然而他的头脑十分灵活,这是最重要的。

    有一天,他到在供销社供职的同学那里喝茶聊天,偶尔说起毛铁脱销以及城里一些工厂的边角料怎么比毛铁还好的事,他就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姑父在H城一家船厂里工作,心中突然一亮。第二天一大早,他兜里装着80块钱的全部资本直奔H城,找到了在造船厂当保卫科长的姑父,又通过姑父找到了厂长。富有人情味的厂长一听说需要他们厂的废钢铁,便把大板一拍,二话没说,便吩咐派辆卡车送去。这一趟他是无本万利,净赚了一千多元。看到了那沉甸甸的票子,吓得他愣是没敢往家里拿。

    几天后,他就买了礼品二上H城,还拉着那位同学,算是供销社领导,一起登门致谢,并同厂方订立了长期协议:所有废弃的边角料都被他们以极低的价格包销,一包就是3年。

    以后,“钢铁大王”更是如鱼得水,尝到了更大的甜头。货源有的是:造船厂的拉光了,被介绍到机械厂、机床厂;H城的拉光了,又被介绍到N城、S城……市场更是不成问题:本地市场饱和了,使销到外地、外省……开始是用汽车运,后来就鸟枪换大炮,改用火车车皮装。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人缘越混越好,财路也越来越宽。等到别人也明白过来,一哄而上时,他已经金盆洗手,另谋别的财路去了。

    留意细节,废物也就变成了宝。

    12.做个有心人

    如果你对某件事深信不疑,坚持下去你必然能取得成功,冒着理性抉择的危险,正是挑战的真正的精神所在,而且这也是相当值得回味的。

    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不一定非要亲自去搞技术发明和市场调查,有时哪怕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就能触动你发明创造的那根触角。比如,一条简短的信息;发现某种产品的缺陷;注意到某种需求在不断增长等等。既使身边一些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也孕育着许多的商机。

    西村金助是一个制造沙漏的小厂商。沙漏是一种古董玩具,它在时钟未发明前是用来测算每日的时辰,时钟问世后,沙漏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西村金助却把它作为一种古董来生产销售。

    沙漏作为玩具,趣味性不多,孩子们自然不大喜欢它,因此销量很小。但西村金助找不到其他比较适合的工作,只能继续干他的老本行。沙漏的需求越来越少,西村金助最后只得停产。

    一天,西村翻看一本讲赛马的书,书上说:“马匹在现代社会里失去了它运输的功能,但是又以高娱乐价值的面目出现。”在这不引人注目的两行字里,西村好像听到了上帝的声音,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想:“赛马骑手用的马匹比运货的马匹值钱。是啊!我应该找出沙漏的新用途!”

    就这样,从书中偶得的灵感,使西村金助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把心思又全都放到他的沙漏上。经过苦苦的思索,一个构思浮现在西村的脑海:做个限时3分钟的沙漏,在3分钟内,沙漏上的沙就会完全落到下面来,把它装在电话机旁,这样打长途电话时就不会超过3分钟,电话费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了。

    于是西村金助就开始动手制作。这个东西设计上非常简单,把沙漏的两端嵌上一个精致的小木板,再接上一条铜链,然后用螺丝钉钉在电话机旁就行了。不打电话时还可以作装饰品,看它点点滴滴落下来,虽是微不足道的小玩意,也能调剂一下现代人紧张的生活。

    担心电话费支出的人很多,西村金助的新沙漏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话时间,售价又非常便宜。因此一上市,销路就很不错,平均每个月能售出3万个。这项创新使沙漏转瞬间成为生活有益的用品,销量成千倍地增加,濒临倒闭的小作坊很快变成一个大企业。西村金助也从一个小企业主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亿贯的富豪。

    西村金助成功了,而且是轻轻松松,没费多大力气。可是如果他不是一个有心人,即便看了那本赛马的书,也逃不脱破产的厄运,还很可能成为身五分文的穷光蛋。它给人们一个启示:成功会格外偏爱那些有心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