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撂地,即先用石灰画出一个大的圆圈作为表演场地,观众只能站在圈外。撂地是为了赚钱吃饭,圆圈形如大锅,故称“画锅”。如果是多人练把式,还会准备锣鼓敲打,把观众吸引过来。接着是“圆黏子”,凭三寸不烂之舌和精彩的武术,把观众牢牢地“钉”住。练完了刀、枪、剑、戟,在喝彩声中,把铜锣翻展过来,向观众一一讨赏。这种是纯粹的以武术卖钱。如果是兼带卖药的,则会在练完把式后夸耀自家所制的药膏(或药丸)是祖传秘方,具有何种神效,引诱、催促顾客购买,江湖术语为“催哨”。
练把式的人,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拜会同道朋友,俗称“拜相”和“拜码头”,这样才不会招惹麻烦。练把式的场地,要与别人的场地保持一定的距离,“相挨相隔一丈”。即使碰到寻衅闹事的,也要以忍为上,避免冲突。
除以上禁忌之外,还忌开始向观众“讨彩”(乞请赏钱)时,人们忽然走散。故练把式的有一套开场白:“各位老少爷们,在下练完了,请别呼啦啦散开去,除非家里有了急症病人,除非家里有老人突然辞世,除非家里着了火!好,闲话少说,请看在下献丑!”
谁还敢离开呢?那就是自找晦气了。
“北京过去各庙会以及市场均有练武的场子。练大刀、拉硬弓的张宝忠,练拳脚的白光汉、马筱泉等均在武术界小有名气。……此外还有耍钢叉的谭俊川,他年近古稀,于冰天雪地中,光着膀子耍钢叉,观众为之喝彩。再有武术兼卖药的,如马老道,练花剑、鸳鸯铲,练毕卖‘健身丸’”(《旧都三百六十行·练把式的》)。
撂地练把式,老上海称之为“卖拳头”。“在旧上海卖拳头者多为河北帮、山东帮。这些武林汉子从小就爱拳脚,有些领班的老者还在镖行里混过。辛亥革命后镖行渐渐失宠,在无镖可保的情况下,也就带着几个徒弟或儿女,靠走江湖耍刀枪混口饭吃”(蓝翔、冯懿有《卖拳头》)。
除了练把式之外,他们还练一些小型杂技,如抖空竹、叠罗汉、椅子功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