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财神是最熟悉不过的神了。向往美满幸福的生活,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于是崇奉财神,力图摆脱贫困,便成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但愿望终归是愿望,幸福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去获得,财神是帮不了忙的。在安徽省怀远县,有一座财神庙,庙联是这样写的:“纵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让我为难。”以财神的口吻,说出一番朴素的道理,十分发人深省。
崇奉财神的习俗,以农历正月初二的祭财神最为隆重。“即把除夕接来的财神像纸马,集体祭祀一番,然后焚化。祭品多用活鲤鱼和羊肉,取‘鱼’、‘羊’之合,乃为‘鲜’意,以表示新财神降临,今年又发新财。午饭要吃馄饨,俗称‘元宝塔汤’。特别是这一天北京广安门外财神庙开庙,届时人山人海,趋者蚁集,香火鼎盛。庙中有许多纸制元宝塔,买几个元宝塔带回来,说是向财神爷‘借’到了元宝塔,今年准会大发利市”(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
财神在民间并非专指一人,而是一个总称。
第一类为文财神,有比干和范蠡。神像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乌纱帽,身着蟒袍,脸上留有五束长须,手捧如意,足蹬元宝塔。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心地纯正,耿直无私,因进忠言被纣王杀害。范蠡是越王勾践的大臣,在恢复越国后,急流勇退,逃出是非之地,传说他浮海到了齐国,经营农业和商业发了大财,“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而且他有财不吝,“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史记》)。
第二类是武财神,有赵公明和关羽。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被封为“金龙如意龙虎玄坛真君”,手下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专司“迎祥纳福,追逃捕亡”(《封神演义》);赵公明的神像,黑面浓须,顶盔披甲,着战袍,手执铁鞭,周围常放置聚宝塔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关羽是一位忠义之士,影响十分广泛,他之所以被奉为财神,并特别受到商贾的崇仰,体现了人们希望用传统道德秩序来规范商业行为的一种期待心理,推崇“诚信”经商的风气。
赵公明手下的四神中,利市(又称利市仙官)犹可一提。他是传说中的一位小财神,据《封神演义》载,是赵公明的徒弟,叫姚少司,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的利市仙官。所谓利市,在俗语中是走运、吉利之意,典出《周易·说卦》:“(巽)为近利,市三倍。”“利市三倍”一语,至今仍在流行。
在今天,人们已经很少祭拜财神以求致富了,而以“勤劳致富”、“科技致富”为荣,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出现了数不清的致富能手、致富模范,大踏步向“小康”进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