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战争的导火索-“光荣革命”赶走国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688年英国发生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国王詹姆斯二世被自己的女婿——威廉赶下王位,被迫逃往法国。詹姆斯不甘心被废,在法国和爱尔兰帮助下发动了一场争夺王位的战争。这场战争,翁婿俩各自出动了几万人马,酿成爱尔兰古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英王查理二世死后,詹姆斯二世承继王位。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竭力恢复天主教会的权威。为了防止天主教会势力复辟,英国议会于1688年宣布詹姆斯自行退位,迎立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国王威廉为英国女王和国王,詹姆斯二世逃往法国。这次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此后,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西班牙和荷兰衰落后,欧洲大陆上能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构成威胁的国家只有法国。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一个新兴的海洋国家,它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优良港口、丰富的资源,海上作战潜力巨大。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很重视海军建设,财政大臣让·科尔伯是法国海军的总设计者,到1681年,法国已经训练出6万名熟练的水兵,建立了边防要塞部队和港口内的海军警卫队,制定了严格的海军纪律。到1689年,法国舰队的数量已相当于英国和荷兰舰队的总和,濒临地中海的土伦港、大西洋方面的布勒斯特港、敦刻尔克港等港口也都修建完毕,仅土伦港便可停泊上百艘战舰,形成了很强的海战能力。

    路易十四很早就在谋求欧洲霸权。他先是趁第二次英、荷战争之机对英国宣战,后又联合英国侵略荷兰。英国的“光荣革命”,詹姆斯被废黜,新国王刚刚上台,路易十四认为这是进攻英国的好机会,便大力支持詹姆斯复位。1689年,他派遣舰队护送詹姆斯在爱尔兰登陆,英国王位继承战争开始。

    1689年3月,詹姆斯率领一支法国小部队在爱尔兰登陆,与爱尔兰的詹姆斯党人合兵。爱尔兰人也正想报克伦威尔没收财产之仇,随即通过议会没收了新教徒的全部土地,并承认詹姆斯为爱尔兰国王。接着,詹姆斯便调集爱尔兰—法国联军,向伦敦德里进发,围攻德里达15个星期之久仍未攻克。1690年,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波尼爆发。詹姆斯二世带着一支有25000人的队伍,其中有英国人、爱尔兰人,还有支援他们的法国士兵,进驻了波尼河南部。威廉三世麾下是一支多国部队,有36000人,由丹麦人、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瑞士人、意大利人、挪威人和波兰人组成,其中的精锐是荷兰蓝色卫队,在波尼河北岸摆开阵势。双方先是隔河相互炮轰了一天一夜,由于詹姆斯不听部下的警告,没有防备威廉军从侧翼渡河,日出的时候,威廉军开始渡河,詹姆斯命令部队仓皇迎战,但为时已晚,简易的防御工事抵挡不了荷兰蓝色卫队的进攻,血刃激战之后,威廉军大获全胜。詹姆斯逃出战场,亡命法国,但是詹姆斯党人军队仍坚持抗击英格兰军队的斗争。

    在1690年6月30日的俾赤岬战役中,英、荷舰队的60艘舰船遭到多艘法国舰船的猛烈攻击,英、荷联合舰队采用集中兵力的战法对付法国舰队;法国舰队司令托尔维里沉着应战,指挥前卫对联合舰队实施反包围,从两侧夹击英、荷联合舰队,英、荷联合舰队阵角大乱。经过一天激战,英、荷联合舰队损失了17艘舰只,其余战船有的逃进泰晤士河,有的则藏匿于荷兰海岸的沙洲群里,而法军连一只小艇也没有损失。在以后差不多两年时间,英、荷两国的船只都躲在港内不敢出海,法国暂时掌握了制海权。

    1691年7月,爱尔兰、法国联军在奥赫里姆战役中失利。1692年初,法国决定派贝尔奉德兹元帅统帅3万名士兵在英国登陆,300余艘运输船停泊在诺曼底,升火待发。英、荷联军抓住机会,先是于5月大败企图故技重施的法国舰队,接着又集中优势兵力,经过两天两夜的鏖战,摧毁了法国40艘大型战舰。6月,英军又火烧了驻扎在塞纳湾的法国舰队15艘战船。

    这次打击使路易十四认识到他不可能同时保持一支强大的陆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为了实现称霸大陆的野心,他选择牺牲海军。从1693年起,法国减少了对作战舰队的拨款,转而鼓励私掠船袭击英、荷商船队。私掠船的确给英国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这一战略远远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加上反法同盟的各国海军对法国实行贸易封锁,更使法国经济遭受了巨大打击。

    战争使双方都精疲力竭。1697年9月,在荷兰海牙附近,英、法签订了《里斯维克和约》,允许爱尔兰部队乘船前往法国,并保证在爱尔兰有信仰天主教的自由。然而,爱尔兰的新教徒对此表示反对,并在新教徒占统治地位的议会通过压制天主教的法规。法国交出战争中征服的地方,承认威廉三世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国王,并承认詹姆斯二世的次女安妮公主为其王位的继承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