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智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凌鼎年

    国王标榜自己愿网罗天下英才,唯才是用。

    有人向国王推荐了智者。国王打量了半天,但见所谓的智者个子不高,相貌平平,实在看不出这智者有何过人之处。

    国王让A大臣去查查智者的底细,考察考察,看看他到底有何才能?

    一星期后,A大臣回复国王,智者出身于乡下的一个贫苦的家庭,据说基本上是靠自学的。没有听说他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乡下,矮子里出长子,算是有点小聪明的,乡亲们很信赖他。A大臣强调:有句俗话“乡尖不如市呆”,意思是乡下人见识少,在乡下算是顶儿拔尖的人物,到了城市,还不如一个久居城市的呆子见多识广呢。

    国王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掘地洞”,这话肯定是有几分道理的,但如果直接把他撵走,可能会坏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好名声,不如先留在身边,试用半年,假如真的智者不智,再撵不迟。

    有次,国王去视察边远地区,那儿没有官道,只有山路与泥泞小道,不是乱石硌脚,就是坑坑洼洼,实在不好走,一双脚实在痛得受不了。就算骑马,有些崎岖山路也得靠双脚行走。

    国王很是不满,这如何长途跋涉?A大臣与B大臣C大臣反复商议后,终于想出了一个他们认为极为巧妙的办法,就是下令在国王经过的道路上预先铺上牛皮,这样,国王就不会硌脚了,脚就不疼了。国王很是满意。他瞅瞅智者,觉得这智者徒有虚名,远不如自己的A大臣B大臣与C大臣,国王想:等这次视察结束,智者的任用也该结束了。

    A大臣B大臣与C大臣从各地调集了很多很多的牛皮,雇了专人,一路铺到边远地区。

    智者观察了三天,思考了三天,向国王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下策,一路铺过去,那要成千上万张牛皮;中策,铺一段,走一段,再把已走过的牛皮移到前面的路上,这样有个几十张牛皮就够了;上策,选半张上等的牛皮,再一分为二,分别包在两只脚上,牛皮上端打洞,穿绳,扎住,就可以稳稳当当地走路了,再不怕路上七高八低的石头、石子,就算积水、烂泥,也不湿脚,不脏脚。

    国王一听,立马意识到智者的建议不知比A大臣与B大臣C大臣的烂主意要高明多少,当即采用了智者的上策,于是,皮鞋的雏形诞生了。

    A大臣与B大臣C大臣自惭形秽,不敢再多嘴多舌。

    视察回来后,国王对智者大加赞赏。

    智者又乘机对国王建议:办个制鞋工坊,召集匠人专门制鞋,让国王手下的兵士都有鞋穿,这样战斗力肯定大大提高。国王当即封智者为督造军鞋的总负责。

    智者召集了国内的能工巧匠,群策群力,一起改进皮鞋。很快有了军用皮鞋与民用皮鞋。

    就在智者不断改进皮鞋的日子里,前线传来不好的消息:外敌入侵,势如破竹。一时,人心惶惶。

    A大臣与B大臣C大臣商议后,觉得唯有投降、纳贡这条路了。国王也一筹莫展。

    智者想想国王对自己不薄,理该献计献策,就向国王献了上中下三策。下策:迁都;中策:和亲;上策:偷袭。

    国王与A大臣B大臣C大臣分析了智者的三策,拿不定主意。

    智者说:迁都可以保一时,不能保长久,而且要失去一半土地;和亲要牺牲一位才貌双全的公主,如果公主有胆识,也许能有十年二十年的太平,但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偷袭,可以反败为胜。因为现在敌方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绝对想不到我们敢偷袭。最主要的,现在我们的兵士都穿上了牛皮鞋后,行军的速度与原先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如果从最难走的西路夜袭,打他个措手不及,有八九成赢的把握。

    国王采纳了智者的上策,向所有的兵士发放了新制的皮鞋,再挑选身强力壮,武艺出众的兵士组成敢死队,在智者的率领下,连夜奔袭而去。

    敌方做梦也想不到会在半夜三更出现国王的兵士,这智者来了个“擒贼先擒王”,偷袭中军帐成功后,敌方群龙无首,很快乱了。A大臣看到约定的火把,知道智者得手了,马上指挥兵士全线压了过去,有了皮鞋的士兵,根本不看脚下,只管猛冲,这一仗打得爽,竟然真的反败为胜。

    论功行赏,智者的功劳自然是第一位的,这使A大臣与B大臣C大臣很不舒服,很有压力,他们准备联手压住智者。

    在庆功会上,智者对国王说:“我本乡野村民,何德何能,能为国王出力,为国家出力,已是我与我家族无上的荣光。我不求升官发财,请国王把制鞋的专利赏赐给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A大臣与B大臣C大臣一听,马上向国王进言:封智者为制鞋祖师爷,让其家族垄断制鞋。也算是厚报于他。

    据说智者自此隐退,制鞋为生,活到百岁,无疾而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