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张养浩(二十一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折桂令

    李翰林①

    【原文】

    醉吟诗误入平康,百代风流,一饷徜徉。

    玉雪丰姿,珠玑咳唾,锦绣心肠。

    五花马三春帝乡,千金裘万丈文光。

    才压班扬②。

    草诏归来,两袖天香。

    【注释】

    ①李翰林:即李白。②班:指班固,汉史学家。扬:扬雄,哲学家。

    【赏析】

    这首《李翰林》小令,赞颂李白的才华与风范。李白醉酒吟诗,风流不羁;诗文压倒班(固)扬(雄);为唐明皇起草诏书(古小说戏曲所传“醉草蛮书”)归来,使我们感受到一个多才多艺、意气风发、具有立体感的李白。

    折桂令

    诸葛武侯

    【原文】

    草庐当日楼桑,任虎战中原,龙卧南阳。

    八阵图成,三分国峙,万古鹰扬。

    出师表谋谟庙堂,梁甫吟感叹岩廊。

    成败难量。

    五丈秋风,落日苍茫。

    【赏析】

    《诸葛武侯》是一首凭吊诸葛亮的曲子。侧重点为诸葛亮的功业。诸葛亮“八阵图”、“出师表”、“梁甫吟”文治武功辉煌灿烂。虽说五丈原日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其功业与抱负,却令后人无限敬仰,由衷赞赏。

    折桂令

    芦沟晓月①

    【原文】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蒙,林景玲珑②。

    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

    起宿霭千寻卧龙③,掣流云万丈垂虹④。

    路杳疏钟⑤,似蚁行人,如步蟾宫⑥。

    【注释】

    ①芦沟晓月:这是《燕山八景》组曲之一。②玲珑:明彻的样子。③“起宿”句:形容芦沟桥之罐伟,如同从夜雾中腾起的千寻(八尺为一寻)卧龙。④“掣流”句:形容芦沟桥的壮丽宛如拉住流云垂向大地的万丈彩虹。⑤路杳(yǎo)疏钟:道路幽远,稀疏的钟声隐隐约约。⑥蟾宫:月宫。

    【赏析】

    “芦沟晓月”是名传千古的胜景。这首小令,为我们再现了元代“芦沟晓月”的风姿。出了京城的门,摇着红色的鞭鞘。策马前进。远山朦胧树林明彻。芦沟桥俯看着下面湍急的流水。车辆可以从此桥通向遥远的边塞,大桥的栏杆背靠长空。整个大桥,有如一条千丈巨龙从夜雾中飞腾而起;又像万丈彩虹从云端直扑水面。结尾三句把芦沟桥与晓月、天上与人间,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恬淡愉悦,深邃高远的境界。作者将芦沟桥置于一个阔大的时空背景下,准确又极富感情地描画出“芦沟晓月”景色的特点,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殿前欢

    村居

    【原文】

    会寻思①,过中年便赋去来词②。

    为甚等闲间不肯来城市③?

    只怕俗却新诗④。

    对着这落花村,流水堤,柴门闭,柳外山横翠。

    使有些斜风细雨,也近不得这蒲笠蓑衣⑤。

    【注释】

    ①会:正在。②赋去来词:指归隐。陶潜辞官归隐时曾赋《归去来兮辞》。③等闲间:平常,此处意为轻易、随便。④俗却新诗:其意是说在城市做官或来往豪门,会使所赋新诗庸俗不堪。⑤蒲笠蓑衣:用蒲草编的斗笠,用蓑草编的雨衣。

    【赏析】

    这首《村居》歌吟隐居生活的闲适安稳。前四句表达归隐的决心。他还把来往于城市,看成是会“俗却新诗”,进一步突出了官场豪门与乡野隐居的对立。后六句写隐居环境的优美和隐居生活的安逸。山水澄明,风光秀丽,垂柳落花,安宁闲适。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江畔垂钓,何等惬意。纵有斜风细雨,亦不必归去。

    殿前欢

    玉香球花

    【原文】

    玉香球,花中无物比风流,

    芳姿夺尽人间秀,冰雪堪羞。

    翠微中分外幽,开时候,把风月都熏透。

    神仙在此,何必扬洲!

    【赏析】

    《玉香球花》是一首写花的名曲。作者用拟人化手法,把花写活,写它如秀丽美人,极富灵气与神韵,似少女娇羞,使人如睹其色、闻其香、触其质、为其动心动容。

    殿前欢

    登会波楼

    【原文】

    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

    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华鹊中间①。

    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

    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

    【注释】

    ①华鹊中间:是指在大明湖附近的华不注山与鹊山。

    【赏析】

    这首《登会波楼》写登上会渡楼所见所感,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先从大明湖自然风光写起,末句说自己从做官的迷梦中清醒过来了,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全曲语言清丽,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殿前欢

    对菊自叹

    【原文】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①,减尽风流②。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③。

    问花不语④,花替人愁。

    【注释】

    ①黄花:葡花。②减尽风流:减去美好的风光。③人比黄花瘦:引用李清照《醉花阴》词句。④问花不语:将自己心事问花,花不回答。

    【赏析】

    《对菊自叹》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流。自己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节(为异族统治者服务)的悔恨。最后两句化用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则又是隐晦笔法说自己有难言之隐,有些近于替自己开脱了。“人”与“黄花”互怜互叹的“对话”,构成了该曲独具一格的形式。

    沽美酒兼太平令

    【原文】

    在官时只说闲①,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

    楚大夫行吟泽畔②,伍将军血污衣冠③,

    乌江岸消磨了好汉④,咸阳市干休了丞相⑤。

    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⑥。

    【注释】

    ①在官:即居官。②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故称楚大夫。③伍将军: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因参谋军务,又称伍将军。④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境内。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失败后在乌江边自刎。⑤丞相:指秦丞相李斯,为秦王朝的建立立下功勋,后为赵高所害,腰斩于咸阳市。干休:徒然被杀害。⑥五柳庄:此处指作者隐居时的住所。陶潜归隐后,曾在其宅边植柳五株,并作《五柳先生传》。作者效法陶渊明,也在宅边栽柳五棵,号五柳庄。散诞:自由自在。

    【赏析】

    《沽美酒兼太平令》是一首表明作者厌恶官场,决心归隐的曲子。此曲开头两句,作者就真实地写出了辞官前的心理矛盾:想“无官一身轻”,过隐居生活;待到真过上闲适生活时,想到自己寒窗十载,却壮志未酬,实不甘心,故而进退维谷。从前为官者都遭灾受害的事实使他还是选择了归隐之路。下片开头四句,则将前面所说,进一步具体化,所举四例,是极有作为的四个人,均对国家有大功,但最终结局惨不忍睹,令人寒心。于是,他决心以史为鉴,隐居五柳庄,还自己以逍遥自在。本曲由两支小令组成,但浑然一体,一韵到底,流水行云,畅达自然。又将抒情与议论结合,别有风姿。

    雁儿落兼得胜令

    【原文】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

    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①,如今把菊向东篱②;

    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

    往常时狂痴③,险犯着笞杖徙流罪④;

    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⑤。

    【注释】

    ①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可用以记事备忘。丹墀(chí):皇帝殿前的台阶。②如今把菊向东篱:此句是借陶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意,表示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③往常时狂痴:过去头脑痴傻。④笞(chī):用竹板打。杖:用棍子打。徙:流放。⑤课:先拟定题目然后按题作文。

    【赏析】

    作者在《雁儿落兼得胜令》中描述了为官时与退隐后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况。全曲用对比的笔法,形成强烈反差:在朝时必须卑躬屈膝,秉笏立丹墀,处处仰承权贵意志,如对朝政有所论谏,则可能被判刑。辞官后的生活却悠然轻松,自在飘逸,人如在世外桃源中。这种比较完全是来自作者本人的亲身体验,因而对当时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格外有力,态度也极为鲜明。

    水仙子

    【原文】

    中年才过便休官,合共神仙一样看①。

    出门来山水相留恋,倒大来耳根清眼界宽②,

    细寻思这的是真欢③。

    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襴裹着祸端④。

    怎如俺藜杖藤冠⑤?

    【注释】

    ①合共:合:合当,该当;共:和,与。②倒大来:十分。③的是:的确是。④“黄金带缠着忧患”二句:意思指做官的随时都会遇到不测之祸。黄金带:黄金装饰的官服束带。紫罗襴:紫色的官服。⑤藜杖藤冠:藜木杖,藤帽子,指过退隐生活。

    【赏析】

    《水仙子》是一首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休官”好的小曲。其中隐藏着一个“翻过筋斗来的”人的深刻体验和反省。“黄金带”两句,揭示出“为功名惹是非”、功高官显给自己带来祸端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普遍存在的悲剧,表现出作者辞官还乡、寄情于山水的追求和向往。

    庆东原

    【原文】

    海来阔风波内,山般高尘土中。

    整做了三个十年梦,被黄花数丛,

    白云儿峰,惊觉周公梦。

    辞却凤凰池,跳出醯鸡瓮①。

    【注释】

    ①醯(xī)鸡瓮:发酸味的鸡的喂食器皿。

    【赏析】

    《庆东原》可能足作者辞官归隐后所做。作者对官场生活十分厌恶,认为官场经历如同一梦;归隐后觉得无官一身轻。曲尾用“醯鸡瓮”比喻官场的迫腥逐臭,尤为新鲜生动。

    庆宣和

    【原文】

    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

    牧童齐唱采莲歌。

    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

    【赏析】

    此曲描写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一个截面,牧童的形象写得极为活泼可爱。他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凭着童心来看待一切,整个画面显得单纯活泼。作品也显示出作者与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普天乐

    渔村落照

    【原文】

    楚云寒,湘天暮。

    斜阳影里,几个渔夫。

    柴门红树村,钓艇青山渡。

    惊起沙鸥飞无数,倒晴光金缕扶疏。

    鱼穿短蒲,酒盈小壶,饮尽重沽。

    【赏析】

    这首《渔村落照》小令描绘了渔村傍晚的景象。写景如画,画中有诗,渔家生活的情致与神韵表现得历历在目;语言朴实,不加雕饰,与渔家生活本身的淳朴相契合。结尾“饮尽重沽”四字写尽了渔民豪爽乐观,无拘无束的性格,作者对水乡生活的喜爱之情也随之跃然纸上。

    普天乐

    平沙落雁①

    【原文】

    稻粱收,菰蒲秀②,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

    雁阵惊寒埋云岫③,下长空飞满沧州④。

    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

    【注释】

    ①平沙落雁:此为“潇湘八景”之第五首。②菰(gū)蒲:菰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蒲亦是水生植物,即苇子,可以编席。③蚰(xiù):峰峦。④沧州:水边比较开阔的地方,常用指隐士住地。

    【赏析】

    《普天乐》写的是清秋时候江边晚景。稻谷已经收割,水边的菰和蒲正是秀美之时。山光与暮色相凝相聚,江水倒影中蕴含着秋的神韵。江潮平静,显得秋水宽阔;秋空辽远空旷,反衬得孤帆更加瘦小。雁阵为秋寒所惊,穿过山边薄云,落在江边沙滩上。红日西沉,秋风吹拂着渡口,主人公凝目痴望,无尽的诗思与情愁在心中郁积。这篇写景之作,意境辽远,境界开阔,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漂泊异乡的无限忧思。锻字铸句尤有功力。如“孤帆瘦”的“瘦”字,既写帆小,又是诗人自身心理忧伤的投射。

    普天乐

    【原文】

    折腰惭,迎尘拜①。

    槐根梦觉②,苦尽甘来。

    花也喜欢,山也相爱。

    万古东篱天留在③,

    做高人轮到吾侪④,山妻稚子,

    团栾笑语⑤,其乐无涯。

    【注释】

    ①折腰惭,迎尘拜:是倒置句,正常语序应是:迎尘拜,折腰惭。②槐根梦觉:对做官像淳于棼做梦在槐树里做官那样清醒过来了。③万古东篱天留在:陶潜的高尚节操流芳千古。东篱:此处代指陶潜。④侪(chái):辈,类。⑤团栾(luán):团圆。

    【赏析】

    在《普天乐》曲中,作者引用陶潜解印归田的故事,说明自己辞官也是因为“折腰惭”。又引用《南柯太守传》的故事,说明自己对做官也觉得犹如南柯一梦。最后抒写辞官后的生活乐趣,事实上又是对在官与辞官两种不同的生活进行对比,表明自己厌弃官场生活,向往自由的隐逸生活。

    朝天曲

    【原文】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①。

    杖藜徐步近钓矶②,看鸥鹭闲游戏。

    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

    对着这般景致,坐的③,便无酒也令人醉④。

    【注释】

    ①日影筛金翠:从树荫漏下的日影,宛如筛金翠似的在闪动。②杖藜徐步近钓矾:拄着藜杖慢步走近钓鱼的石滩。藜:草本植物,枯老的茎可做手杖。矾(jī):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③坐的:因此。④便:即使,纵然。

    【赏析】

    《朝天曲》是一首完全用白描的手法写的记游曲。头三句是写堤上溪边的景色,下两句是写走近钓矶看到的景象,下三句是写作者羡慕农夫渔翁生活的优美环境,最后几句是写作者看到这种景象之后引发的感受与体验:便无酒也令人心醉。这“醉”当然是“心醉”,是“痴迷”,是全身心的浸透,沉浸在这比醇酒还要纯美的乡野生活中。“鸥鹭闲游戏”一句的“闲”字,是该曲的曲眼,也是作者闲适心态的写照。

    红绣鞋

    【原文】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①,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②。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③。

    祸来也何处躲?

    天怒也怎生饶?

    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④。

    【注释】

    ①才上马:刚走马上任。喝道:古代官员出行,前面有衙役高声吆喝,让行人回避。②这的:这个。根苗:根由,原因。③恰:才。④旧来时:从前。

    【赏析】

    本曲对当官为宦者敞起警钟:平时作威作福,必然天怒人怨,最后大祸临头。开头活画出了一个气焰嚣张的官吏形象,第二句作者明白指出,如此猖狂骄横,正是招灾惹祸送人性命的根苗。接着告诫,人们得意忘形时,不知自己正在招灾惹祸。待到大难临头时,才会着急,但为时已晚。然后作进一步警告:灾祸降临时,躲是躲不掉的,只有严厉的报应。最后一句“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对这种作盛怍福的官宦,则给予嘲讽。

    山坡羊

    【原文】

    与人方便,救人危患,休趋富汉欺穷汉①。

    恶非难,善为难②。

    细推物理皆虚幻③,但得个美名儿留在世间。

    心,也得安;身,也得安。

    【注释】

    ①趋:趋附,亲近。②恶非难,善为难:做坏事容易,做好事就不容易了。③细推物理:仔细推究事物的道理。

    【赏析】

    张养浩这支《山坡羊》,是有所感而发。元代社会里,除了贪官污吏,豪权势要之外,还有一批地痞恶棍,恃强凌弱,欺压良善,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成为祸害。张养浩这支曲子就劝人为善,劝诫人们不要趋炎附势,欺侮贫弱;要多做好事,争取在世上留个好名声。这样,身心才得安稳。否则如何呢?曲中没有说,但言外之意,读者已体悟明白了,那只是心劳日拙,身败名裂,良心永远受到谴责。此曲颇具警世作用。

    山坡羊

    【原文】

    休图官禄,休求金玉,随缘得过休多欲①。

    富何如?贵何如?

    没来由惹得人嫉妒②,回首百年都做了土③。

    人,皆笑汝;渠④,干受苦⑤。

    【注释】

    ①随缘:顺随着机遇的安排。②没来由:无缘无故的,平白无端的。③回首百年都做了土:意谓人活一世,终不免一死。④渠:他。⑤干受苦:白受苦。

    【赏析】

    张养浩的这支《山坡羊》,是针对追求官爵禄位,贪图金玉财宝这种腐败现象而发的。人生百年,终了还是变作一堆黄土,随缘得过似乎显得有些消极,甚至虚无,但是,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元代社会的具体情况来看,整个曲子所表现的思想情调,显然是与当政者不合拍的。

    山坡羊

    潼关怀古①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②。

    望西都③,意踌蹰④,伤心秦汉经行处⑤,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①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②山河表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楚之战前,子犯劝晋文公决战,说即使打了败仗,晋国“山河表里,必无害也。”这里用此成语。说潼关形势异常险要。③西都:长安。④意踌蹰:心里犹豫不定。③伤心秦汉经行处:伤心的是一路上经过秦汉的历史遗迹。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万间宫室都变成了废墟。

    【赏析】

    《山坡羊》是一首怀古小令,抒发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起笔一“聚”一“怒”两字,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因此开头三句可视为一种历史“空间”的制造和历史“意象”的再现。于是“望西都”上起怀古之兴;“意踌躇”,陷入历史的沉湎之中。群雄逐鹿,朝代迭替,霸秦强汉,转眼焦土。接下来笔峰一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给全文定下了基调,说出了作者要说的话。结句斩截有力。

    西番经①

    【原文】

    累次征书至②,教人去往难。

    岂是无心作大官?

    君试看,萧萧双鬓斑③;休嗟叹,只不如山水间。

    【注释】

    ①此曲共四首,此为第三首。②累次:多次,屡次。征书:皇帝征召的文书。③萧萧:与“萧瑟”同,此处形容景况凄凉。

    【赏析】

    《西番经》抒发了作者不慕荣达、热爱山水的隐逸之情。征召文书“累次”下达,而作者却是进退两难,“岂是”一句设问,承上启下,引出对其原因的推究。作者先以“萧萧双鬓斑”回答,年老体衰,难以赴召,确是个理由;然而作者接着以“休嗟叹”一语,说明其真正原因是“只不如山水间”。小小短篇波澜起伏,一气盘旋,令人兴味盎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