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张可久(二十六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落梅风

    春晚

    【原文】

    寻花径,梦草池,乳莺啼牡丹开未?

    荒凉故园春事已,谢东风补红添翠。

    【赏析】

    这又是一首写春日晚景的诗章。既有实写的目前残春之景,又有想象之景;既有荒园的凄凉,又有东风的和暖,情感一起一伏,显得曲子诗味隽永。写景抒情,均极佳妙;锻词铸句,颇具匠心,但又不见斧凿,可谓妙语天成。

    湘妃怨

    次韵金陵怀古

    【原文】

    朝朝琼树后庭花①,步步金莲潘丽华②,

    龙蟠虎踞山如画③。

    伤心诗句多,危城落日寒鸦④。

    凤不至空台上⑤,燕飞来百姓家⑤,恨满天涯。

    【注释】

    ①朝朝琼树后庭花:写南朝事。朝朝:天天、每天。②步步金莲潘丽华:写南北朝时南齐东昏侯事。③龙蟠虎踞:形容金陵(今南京)地形的雄壮险要。④危城:指高高的城墙。⑤风不至空台上:指凤凰台,在南京城西南角。⑥燕飞来百姓家:言东晋王、谢两大贵族的豪华住宅,如今已变成百姓的住宅。

    【赏析】

    这首曲子抒写南宋亡国之恨,借历史故事寄托今日之哀思。作者写了陈后主、南齐东昏侯的荒淫无耻,强调尽管金陵是“钟皇龙蟠,石城虎踞”险要之地,也保不住统治者的衰亡。皇帝的宫阙和贵族的府第,如今都是寻常百姓的茅舍。这就是历史提供的借鉴。

    清江引

    采石江上

    【原文】

    江空月明人起早,渺渺兰舟棹。

    风清白鹭洲,花落红雨岛。

    一声杜鹃春事了。

    【赏析】

    这支小令,用寥寥数笔,勾勒如画美景:广漠的天空中一轮明月朗照,辽阔的江面上一只早行的小舟渐渐远去。白鹭洲上风吹过,岛上的花也落英无声,只有一声杜鹃打破了破晓的沉寂。风、花可使岛、洲增色,鸟声送春更堪流连。曲子小巧简练,但所绘美景却美不胜收。

    折桂令

    西陵送别①

    【原文】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②,人到西陵,恨满东州③。

    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④。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

    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⑤。

    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注释】

    ①西陵:当指西陵渡,故址在今浙江省萧山县。②画船:喻船的华丽。③东州:或谓指山东琅邪(今山东临沂北)。其实在此西陵与东州都非实指某地,只不过用以指送别之地与友人前去之地。④层楼:高楼。⑤忘机:原为泯灭心机,在此意为淡泊名利,不陷于世事俗务,有出世隐逸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友的名作。首先点明在西陵送别友人。写离愁之重,衬托出友情之深。二、三两句写出送别之地及友人的目的地。强化离情之苦,友谊之深。四、五、六句为第二层,写送别友人后的情景。别后泪眼难睁。回家后不敢倚楼眺望。第七句到第十句,写出与友别离后的寂寞凄清。春去春来,西陵渡头依然杨柳依依,潮涨潮落,日更一日,但友人踪影难觅,何堪伤悲!最后三句,悱恻缠绵,情悠意长。虽有深情的诗句,但牵不住离舟。余音袅袅,如水长流。

    折桂令

    读史有感

    【原文】

    剑空弹月下高歌①,说到知音②,自古无多。白发萧疏③,青灯寂寞,老子婆娑④。

    故纸上前贤坎坷⑤;醉乡中壮士磨跎⑥。

    富贵由他,谩想廉颇⑦,谁效常何⑧。

    【注释】

    ①剑空弹:借用战国时冯欢故事。②知音:知己者。③萧疏:稀稀落落。④老子婆娑:老子:自称,有倨傲的意思。婆娑:放浪自得的形态。⑤故纸上前贤坎坷:古书上记载的前贤是不得志的人。故纸:古书。坎坷:道路不平的样子,引申为不得志。⑥醉乡中壮士磨跎:唐朝马周不得意时饮酒消愁。壮士:指马周。磨跎:一作蹉跎,消遣、消磨时间。⑦廉颇:战国时赵国大将。⑧常何:唐朝中郎将。

    【赏析】

    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古人之酒杯,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感慨。作者从战国时弹铗的冯欢谈起,联想到古代的许多前贤,他们尽管满腹经纶,踌躇满志,却总是道路坎坷。假如没有常何,马周焉能被唐太宗赏识?而赵国老将廉颇,虽然战功赫赫,由于不遇明主,终被埋没。作者读历史,有感于自身际遇,故而发出这样的慨叹。他空有济世教民的雄心壮志,而不被起用,壮志难酬,因此至今只能过着“白发萧疏,青灯寂寞”的生活。此曲也含有对封建专制社会进行批判的含意。

    折桂令

    九日①

    【原文】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③。

    翠袖殷勤④,金杯错落⑤,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释】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③归雁横秋:南归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横排飞行。④翠袖:此处借指女子或妓女。⑤金杯错落:各自举起酒杯。金杯:黄金酒杯。错落:参差相杂,一说酒器名。

    【赏析】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苍桑的感觉。

    殿前欢

    客中

    【原文】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赏析】

    此曲表现了作者对仕途功名的厌倦和否定。开头两句,前程渺渺和鬓发斑斑,直贯全篇,已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哀愁与失望。由此生发,笔随意转,接连使用了“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这样三个对仗工整的短句,形成鼎足式的对语;用人们所熟知的天险,作形象具体的比喻,可见多年来南北漂泊之苦,说明人生旅途中艰险。最后以“功名半纸、风雪千山”的深沉慨叹作结,尤觉悲愤之至。

    殿前欢

    春晚

    【原文】

    怨春迟,夜来风雨妒芳菲。

    西湖云锦吴山翠,正好传杯。

    兰舟画桨催。

    柳外莺声碎,花底佳人醉。

    携将酒去,载得诗归。

    【赏析】

    这首小曲描写西湖春天晚景,写得优美隽永,极富情味。最后一句,对仗工整自然,十分畅达。潜词造句,匠心独运,故广为传诵。

    水仙子

    归兴①

    【原文】

    淡文章不到紫薇郎②,小根脚难登白玉堂③,

    远功名却怕黄茅瘴④。

    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

    云莽莽冯公岭,浪淘淘扬子江,水远天长。

    【注释】

    ①归兴:归乡后的感触。②淡文章:平淡浅薄的文章。紫薇郎:唐代对中书郎的别称,在此泛指文职高官。③小根脚:犹言根底浅,指出身平寒微贱,门第不高。白玉堂:即玉堂,唐宋以后对翰林院的别称。④黄茅:茅草中的一种,多生长在无人居住的荒僻之地。瘴:瘴气,指热带森林中的湿热之气,从前被认为是恶性疟疾等传染病的病源,古人时此畏如狼虎。

    【赏析】

    此作系作者从官场中引退归家时所作。头两句是说自己功名无望,既无才学又无靠山,因此仕途堪忧。初看似是自谦,实际上是发不平之声。说自己因出身贫寒而“难登白玉堂”,发自内心的控诉!下边三句对归乡原因作进一步解说:本想隐居深山,又因那里瘴气太重,自己年事已高就更加思乡,故乡的山水魂牵梦绕。最后写归乡途中所见:冯公岭,扬子江,正是日夜“梦感魂伤”的故乡!结尾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无限深情。

    庆东原

    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

    【原文】

    诗情放,剑气豪①。英雄不把穷通较②。

    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

    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注释】

    ①剑气:宝剑的光芒。喻人的才华、勇气。②穷:困厄,处于困境。通:通达。穷通:指人生际遇的顺与不顺。

    【赏析】

    张可久塑造了一个性格豪放、穷通不较、得失不计的英雄形象,借此展现了自己高洁不凡的审美理想。开篇气势阔大,韵调轩昂,用三个意象,具体可感地描绘出英雄的形象:武略超凡,江中斩蛟,箭射大雕;文才出众,席上赋诗,挥毫撰文,迅捷可待。结尾两句,对比强烈,力透纸背。全曲于骚雅中展现出豪迈的气象。

    红绣鞋

    秋望

    【原文】

    一两字天边白雁,百千重楼外青山。

    别君容易寄书难。

    柳依依花可可,云淡淡月弯弯。

    长安迷望眼。

    【赏析】

    《秋望》主体是谁?似是一位闺中少妇。她在盼望进京求取功名的丈夫早日归乡。“柳依依花可可,云淡淡月弯弯”恐是女性视角。此曲写景措词造句工整而自然,妙语天成。意境深远,独具一种魅力。

    满庭芳

    春思

    【原文】

    愁斟玉斝①,尘生院宇②,弦断琵琶。

    相思瘦的人来怕,梦绕天涯③。

    何处也雕鞍去马?有心哉归燕来家。

    鲛绡帕,泪痕满把④,人似雨中花。

    【注释】

    ①玉斝(jiǎ):用玉制的酒器。②“尘生”句:此句化用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之意。③“梦绕”句:此句从赵令畤《乌夜啼·春思》结尾“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中化出。④“鲛绡帕”两句:化用陆游《钗头凤》词:“春如归,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赏析】

    《春思》实际上写的是相思之情。开头三句创造一种氛围,写主人公情思慵懒,对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来。不知什么原因。第四句就明确回答:主人公患了严重的相思病,整天神思恍惚,游海角天涯,寻觅情人。接下去就要提到她的情人了。情人骑着骏马离开,害相思病的女子不知情人去踪,因此也就不知他何日归来。看到梁上双双紫燕归来,人却孤独无依,更加伤心,不禁泪流满面。“人似雨中花”,这一比喻既写出了女子相思之苦,也刻画出女子之美。两者相融,也就成为一种凄美。此美最能惹人同情,使人感伤,别具一种摄人的艺术魅力。

    卖花声①

    怀古

    【原文】

    美人自刎乌江岸②,战火曾烧赤壁山③,

    将军空老玉门关④。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释】

    ①卖花声:又名升平乐,曲牌名。②美人自刎乌江岸:项羽失败后自刎于乌江,爱妾虞姬也自刎而死。③战火曾烧赤壁山:指三国时的赤壁之战。④将军空老玉门关:班超白白在玉门关外耗尽生命。将军:指东汉名将班超,他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为定远侯。在西域生活了三十一年,晚年思念家乡,上疏请求回去,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空老玉门关”即指此。

    【赏析】

    《怀古》是一支咏史之曲,抒发了连年战争造成“生民涂炭”的悲剧情感。张可久在此作中对于项羽、孔明、周瑜和曹操,以及立了安定西域功勋的班超,一概加以否定。因为历史上的战争,归根结底是“英雄”们争夺天下或建功立业的手段,而战火给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这在民族战争频频的元朝社会,还是有它具体的针对性和一定积极意义的,也反映了作者的民本思想。

    满庭芳

    金华道中

    【原文】

    营营苟苟,纷纷扰扰,莫莫休休。

    厌红尘拂断归山袖,明月扁舟①。

    留几册梅诗占手,盖三间茅屋遮头。

    还能够:牧羊儿肯留,相伴赤松游②。

    【注释】

    ①扁舟:小船。此暗用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乘舟浮游的事,表达归隐之意。②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赏析】

    《金华道中》表现出作者厌恶官场,向往归隐逸游的情绪。作者厌恶纷扰繁乱的红尘,“拂断归山袖”便写出了归隐山林的急切心情。想学范蠡泛舟游湖,想学张良随赤松子游,去追寻自由自在、清静安逸的归隐生活。此曲清丽爽逸,善用典故,颇具风神。

    天净沙

    晚步

    【原文】

    吟诗人老天涯,闭门春在谁家,破帽深衣瘦马。

    晚来堪画,小桥风雪梅花。

    【赏析】

    这首小令写作者傍晚散步的所见所感。以简洁的语言描写早春时节,离家的游子仍然在外飘零,春天好像和他无缘,因此问“春在谁家”,说明其内心孤苦,这正和其外表装束互为表里的道出羁旅之苦。但此时小桥边一朵雪中梅花映入眼帘,给他带来了安慰。

    天净沙

    江上

    【原文】

    嗈嗈落雁平沙①,依依孤鹜残霞②,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注释】

    ①嗈嗈(yōng):雁叫声。平沙:水边平地。②依依:轻柔的样子,描述野鸭轻飞的样子。鹜(wù):野鸭子。此句化用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的名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锦上添花,一小舟、一渔歌,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一片从容闲适的情趣。

    寨儿令

    鉴湖上寻梅

    【原文】

    贺监宅①,放翁斋②。

    梅花老夫亲自栽。

    路近蓬莱,地远尘埃,清事恼幽怀。

    雪模糊小树莓苔,月朦胧近水楼台。

    竹篱边沽酒去,驴背上载诗来。

    猜,昨夜一枝开。

    【注释】

    ①贺监宅:即贺知章的住地。②放翁斋:陆游的住所。

    【赏析】

    《寨儿令》以贺知章、陆游都曾在鉴湖之畔居住来自比。自栽梅、自寻梅、自赏梅、自己沽酒载诗,何等惬意!作者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排斥污浊社会的侵染,全曲充满诗情画意,令你神往,使你忘却各种烦恼与忧愁。

    梧叶儿

    有所思

    【原文】

    人何处,草自春。

    弦索已生尘,柳线萦离思。

    荷衣拭泪痕,梅屋锁吟魂。

    目断吴山暮云。

    【赏析】

    该曲是怀人之作。青草经春又生,而美人却不知何方,当年她弹弄的弦索已积满灰尘。接下来三句,作者赋予春日柳丝、夏日荷叶、冬日梅花以人的感情,以此来表达虽然季节变更、景物有变化但思念却没有停止的心理。结句云山隔断,更见此恨绵绵,情意深长。

    梧叶儿

    春日郊行

    【原文】

    长空雁,老树鸦,离思满烟沙①。

    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②,春脉脉武陵花③。

    何处游人驻马?

    【注释】

    ①离思:离别的愁思。②陶令:指晋代诗人陶潜、陶渊明。③脉脉:含情微视的样子。武陵花: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武陵桃花,此处引用此典,用来表示春色。

    【赏析】

    《春日郊行》是一首对春伤怀之作。春日里,作者策马漫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盎然春色:墨绿淡淡如画,柳条依依摇摆,百花盛开,春风送暖,恰似少女含情,使人心荡神驰。对着这样美丽的风光,本应高兴才是,然而作者是一个离家远行的游子,此时却是愁思满怀,这诱人的春意不仅没有增加他的乐趣,反而使他觉得景与自己如此不谐调,更增忧伤之情,以至于感到天地之大,竟无自己客身之地了。此曲以美景反衬愁情,更增忧思无限。

    梧叶儿

    湖山夜景

    【原文】

    猿啸黄昏后,人行画卷中,

    萧寺罢疏钟,湿翠横千嶂。

    清风响万松,寒玉秦孤桐,身在秋香月宫。

    【赏析】

    《湖山夜景》曲写夜之静谧、萧索,却不是一味地用森冷的词句去正面描绘,更是多处采用象声词来进行反衬。突出了湖山月夜少人迹的特点。

    人月圆

    开吴淞江遇雪

    【原文】

    一冬不见梅花面,天意可怜人。

    晓来如画,残枝缀粉,老树生春。

    山僧高卧,松炉细火,茅屋衡门。

    冻河堤上,玉龙战倒,百万愁鳞。

    【赏析】

    《开吴淞江遇雪》曲作者以梅花喻雪花,因而雪景中便陡然充满了春意,同时“山僧高卧,松炉细火,茅屋衡门”的高士生活,又为雪景增添了一分闲适情趣,流露出作者心中的喜悦之情。

    人月圆

    山中书事

    【原文】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①。

    孔林乔木②,吴宫蔓草③,楚庙寒鸦④。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⑤。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释】

    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⑤投老:临老,到老。

    【赏析】

    《人月圆》小令题名《山中书事》,实为怀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悠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人月圆①

    会稽怀古

    【原文】

    林深藏却云门寺②,回首若耶溪③。

    苧萝人去④,蓬莱山在,老树荒碑。

    神仙何处,烧丹傍井⑤,试墨临池⑥。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注释】

    ①人月圆:曲牌名会稽:在今浙江省绍兴县。②林深藏却云门寺:云门寺深藏山林间。云门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云门山上。③若耶溪:在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相传为越国西施浣纱处,故又称浣纱溪。④苧萝人去:指西施离开越国。苧萝:即苧萝山,这里就是西施浣纱之处。⑤烧丹傍井:在井水旁炼丹。⑥试墨临池:浙江省永嘉故县积谷山的脚下,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守永嘉时,常临池写字,池水因此变黑,宋朝米芾为池题辞,写下“墨池”二字。

    【赏析】

    《会稽怀古》中的云门寺是一座名寺,但作者仅用“林深藏却”四个字,将其环境一笔点出,使人遐想。第二句“回首若耶溪”,展现出另一幅画图:当你置身古寺时,在山脚下看到一片开阔的溪水。接下来便由现实回溯历史,想到了西施、王羲之的逸事。全曲给人以闲适放达之感。

    金字经

    乐闲

    【原文】

    百年浑似醉①,满怀都是春,高卧东山一片云②。

    嗔,是非拂面尘,消磨尽,古今无限人。

    【注释】

    ①浑:全,都。②东山:山名,晋谢安早年在这里隐居。后来就以东山指隐居。

    【赏析】

    《乐闲》是首感怀人世沧桑的散曲。开头两句直述胸臆,看似写隐者的陶然自得、忘却尘世,实际上分明令人感觉到隐居者心灵中历尽人间沧桑所留下的皱痕。接下来描述一种眠云卧月、行止飘忽、闲适自在的生活形态。末三句坦白直率地道出自己对古今世事沧桑的彻悟,大有看破红尘之意味,但在语气上,作者却将这样一种深沉的感悟以洒脱、不屑的方式表现出来。虽题为“乐闲”,但让人感觉到一种深沉的人生悲欢。

    金字经

    雪夜

    【原文】

    犬吠村居静,鹤眠诗梦清,老树冰花结水晶。

    明,月临不夜城①。

    扁舟兴②,小窗何处灯?

    【注释】

    ①不夜城:城市灯火明亮如昼。②扁舟兴:化用王徽之雪夜访戴故事。

    【赏析】

    《雪夜》写雪夜之景,抒雪夜之情。起首犬吠鹤眠、村居诗梦二语,写出诗人隐居山村淡然自若的心境。“老树冰花”说雪景之美;而皓月当空,雪月辉映,使整个小城都溶入一派月光里,就更使人心醉。结尾“扁舟”两句,借用古人雪夜访戴的典故,表现出一种洒脱无羁、旷放超逸的生活情趣,更为全曲带来无限的艺术魅力。

    四块玉

    乐闲

    【原文】

    远是非,寻潇洒①。

    地暖江南燕宜家②,人闲水北春无价。

    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③。

    【注释】

    ①潇洒:清静。②地暖江南:即春天到了,江南气候变暖。宜家:适合安家。③一品茶:上等茶;五色瓜:色彩斑斓的瓜果;四季花:每季盛开的花。

    【赏析】

    《乐闲》是一首叙写闲居傲世之情的小令。“寻潇洒”三字统领全诗,把诗人谢绝尘嚣、高洁自持的意愿完全表露出来,而风情无限的江南正是最理想的避世归隐之地。慢慢地品尝清茶,品味香甜的瓜果,观赏花草,这样清静悠闲、恬然自娱的隐逸生活,确实令人神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