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马谦斋(四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水仙子

    雪夜

    【原文】

    一天云暗玉楼台,万顷光摇银世界①,卷帘初见栏干外。

    似梅花满树开,想幽人冻守书斋②。

    孙康朱颜变③,袁安绿鬓改④,看青山一夜头白。

    【注释】

    ①万顷光摇银世界:无边无际的大雪在夜晚映现出闪光,整个世界都披上了银妆。②幽人:深居之人,此指隐士。③孙康:晋代人,聪敏好学,家贫无油时在冬月映雪读书。④袁安:汉代人。某年洛阳下大雪,许多人讨饭,而袁安长卧不起,被县令推荐为孝廉。绿鬓:青黑色的发鬓。

    【赏析】

    《雪夜》吟咏雪夜之景。曲子先用夸张手法,写出银装素裹的雪夜世界,气势恢宏开阔。接着又借用典故,抒写了对幽人的深切同情。构思新巧,画面生动。

    水仙子

    咏竹

    【原文】

    贞姿不受雪霜侵①,直节亭亭易见心。

    渭川风雨清吟枕②,花开时有风寻③,

    文湖州是个知音④。

    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

    舞闲阶碎影筛金⑤。

    【注释】

    ①贞姿:指竹子常年翠绿永不改变的姿色。②渭川:即渭河,古渭河流域以盛产竹子著称。③“花开”句:传说凤凰喜欢竹子。④文湖州:宋代著名画家,字与可,以善画竹而闻名。曾为湖州知州,故世称文湖州。⑤碎影筛金:月光从竹子枝叶间照射下来,闪闪发亮。

    【赏析】

    《咏竹》是一首咏竹的佳作。第一二句写竹子不因风霜的侵凌而变色、仍保持其亭亭直节,比喻人因世俗苦难的折磨而不改变其高风亮节。竹之“节”即人之“节”。接下来几句写竹的盛产之地、花开引凤、画家文湖州等,继续丰富竹的形象意蕴,最后几句写竹的洒脱风姿,表明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人格标准。作者将竹的品格与人的坚贞和刚直的性格,相融相汇,颇为感人。作者不在竹的形貌上多作描述,却毕现竹的神韵。

    沉醉东风

    自悟

    【原文】

    取富贵青蝇竞血①,进功名白蚁争穴②。

    虎狼丛甚日休③,是非海何时彻④?

    人我场慢争优劣⑤,免使旁人做话说,

    咫尺韶华去也⑥!

    【注释】

    ①青蝇竞血:苍蝇在争着啄血。比喻当时社会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丑恶。②白蚁争穴:像一群蚂蚁在争洞穴。⑧虎狼丛:同下文的“是非海”、“人我场”都是比喻当时官场乃至整个社会的黑暗。甚日:何日。④彻:完结、结束。⑤慢:同“漫”,不要的意思。⑥咫尺韶华:指人生很短暂的光阴。去:过去,消逝。

    【赏析】

    《自悟》是一首自省之曲。作者对自己以前的官场生涯作了深刻的反思。开头两句用犀利笔锋,揭露当时官场丑态,真是入骨三分。接下来又作进一步描绘,把官场比作虎狼丛,是非海。后三句抒写自己的处世态度:摆脱名利羁绊,不与人争长论短,洁身自好,免得旁人非议。人生苦短,韶华易逝,作者要幡然悔悟了。

    柳营曲

    叹世

    【原文】

    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

    青镜摩挲①,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②。

    有声名谁识廉颇③,广才学不用萧何④。

    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⑤。

    今日个⑥,平地起风波。

    【注释】

    ①摩挲:抚摸。②衡窝:即衡门,指隐者所居的横木为门的简陋小屋。③廉颇:战国时赵国的良将。④萧何: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⑤山阿:大山谷。⑥今日个:今天。个:语助词。

    【赏析】

    《叹世》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意。在元代,许多文人胸怀大志,但结果只是“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纵使才高如萧何,声名如廉颇,也得不到赏识重用,还不如赶快去往海滨山里,做一个快活渔樵,又何苦在这险恶的世道上,无端惹风波。作者愤世嫉俗,以辛辣之笔,抨击统治者不能任用人才,反而使他们非逃即隐的黑暗现实。此作言词简短,愤懑之情溢于言表,风格苍劲奔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