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奇葩-凤凰牡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隋炀帝年间,洛阳牡丹大盛。隋炀帝为了到洛阳去观赏牡丹,还开凿了大运河,可见当时洛阳牡丹名声之盛。

    而在洛阳种牡丹的园艺师中,以城西的洪老汉最为有名。他家种了许多牡丹花,有绛红色的、粉红色的、粉白色的、素白色、金黄色的、墨紫色的,还有其他杂色的。这些牡丹还有着许多美丽的名目,如一簇锦、丹凤羽、山水芙蓉、汉宫春、胭脂点工等等。每到开花季节,满院流金溢彩,姹紫嫣红,远远望去院子像铺了一幅七彩云锦。这时远近来买花的、观花的络绎不绝。洪老汉以此为乐,自然也是借此谋生了。

    有一天,当时洛阳城中最有名的大文学家来到洪老汉家赏花。观赏之后,十分高兴,写了两首诗赠给老汉,又对老汉开玩笑说:“牡丹是花中之王,只是它长不高,要是能长在几丈高的树顶上,不是更好看了吗?”

    大文学家说完就走了。但“言者无心,闻者有意”,洪老汉经他这么一说,就一心想让牡丹长高。然而又怎么能长高呢?

    一天清晨,洪老汉在乡间散步,看到一个中年农夫正在娴熟地嫁接桃树。他灵机一动上前招呼:“这位兄台,老夫有一事请教。”农夫听有人与他招呼忙下树来说:“老伯有何指教?”

    洪老汉说:“请问兄台能嫁接哪几种树?”

    农夫说:“不瞒老伯您,我能嫁接70多种树。”说完,指着旁边的一棵果树说:“这棵树已嫁接了4年,共接了4种果树,有桃、李、杏、梨,一到结果时,满树挂着不同的果子,好玩着呢。”

    洪老汉上前仔细地看了看,见嫁接得天衣无缝,不由赞叹道:“好刀法,好工夫,这位兄台,老夫有一不情之请,可否依允?”

    农夫连声说:“好说,好说,老伯有何事尽管说。”

    于是洪老伯就将欲把牡丹嫁接到树上的想法跟农夫说了。

    农夫想了想说:“我树是嫁接过不少,花也嫁接过,可花和树嫁接倒没试过,不妨试试看,活不成您可别怪我。”

    洪老汉连声说:“这个当然,这个当然。”

    洪老汉就把农夫领到家中,好酒好菜款待后,领农夫到花园中,指着墙边一株高大的凤凰树道:“我想在这株凤凰树上嫁接五六种不同颜色的牡丹,让这株凤凰树上开出牡丹花。”

    农夫笑呵呵地说:“如果嫁接成功了,那不就成了凤凰牡丹图了,我一定尽力而为。”说完就动手作业。他从整个牡丹园中选出上百支花枝,借着梯子爬到凤凰树上,快速利落地动手嫁接起来。到中午时分,已经全部嫁接完。

    农夫临走时说:“现在是嫁接好了,但还要过十几天后才会完全成活。这几天中需要经常浇水,我会每天来看一看的。”洪老汉拜谢了农夫。

    半个月后,牡丹花枝全都成活了,它们还吐出了新的嫩叶,茁壮地生长着。

    第二年花季来临时,凤凰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牡丹花。从远远的地方就能看见这半空中的彩霞。观花的人挤满了整个园子,他们围着这株凤凰村啧啧称奇,不知其中哪一位脱口而出:“好一幅凤衬牡丹图!”

    洪老汉家有一株高大的牡丹树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京城隋炀帝耳中。隋炀帝想:连民间都有如此珍奇的牡丹树,我堂堂一国之君的御花园里怎么能没有呢?于是命令御花园的花匠,立刻动手也造一株牡丹树,并且要更高更大。可是御花匠们左右摆弄,到头来不知是水土问题,还是技术不精,反正嫁接的一树牡丹花,不是蔫了,就是死了,到头来满树牡丹花可怜巴巴的没活成几枝。皇帝看了大怒,便下旨洛阳的官府去将洪老汉的凤凰牡丹树献上来。

    洛阳的县官忙拿了圣旨来到洪老汉家,进门就喊圣旨到。起先,洪老汉以为是皇帝要来赏花,哪知是要他把凤凰牡丹树进献给皇帝观赏,心中自是不愿,可圣旨已经下了,不献,就是抗旨,这可是抄家灭族的罪,想来想去,也只好献上了。

    当天夜里,洪老汉噙着泪拿着酒依依不舍地和凤凰树告别,凤凰树好像听懂他的话似的摇摇树枝,低下了花朵。

    第二天早上,洪老汉流泪把凤凰牡丹树掘起,由官府押送到京城,隋炀帝非常高兴,御封它为御花园之王,命花匠好好照看。自己也每天到御花园去瞧瞧它,把它当成宝贝。

    洪老汉自从失去了凤凰牡丹树,连平日里最喜欢的满院牡丹也不去照料了,整日郁郁寡欢,不久便得病死了。

    在御花园中的凤凰牡丹树,起先还长得不错,可自从洪老汉得病后,它便病恹恹的了,不久也渐渐枯黄,最后竟也死了。

    隋炀帝听说牡丹树死了,大发雷霆,以为御花匠不去照料它,把他们全杀了。又派人到洛阳去请洪老汉。可回报说洪老汉已于日前死了,竟于树枯死于同月同日,人们都暗暗称奇。千第52章年何首乌

    明朝年间,浙江绍兴有个名叫叶远的读书人。他因几次进考都名落孙山。一怒之下,竟烧掉了所有书籍,隐居到山里,跟着道士,又读经书,又练气功,期望自己能长生不老。

    他在山中跟着道士每天四更起床,参禅听道,勤练气功。不料辛辛苦苦几年下来,神仙倒没当成,反而弄得个形貌枯槁,背驼齿落,未老先衰。

    有一天,他一照铜镜见自己这副模样,大吃一惊,狠狠地摔掉镜子,发怒道:“我丢弃了名利,隐退山间,潜心练道,只望能成为神仙,不料几年辛苦,却换来这般光景。去它的,我看一定没有神仙,要不我这么辛苦怎么还一无所成?既没有神仙,我还学什么,不如回家。”说完,恨恨地脱下道袍,打起包袱,不辞而别了。

    白发苍苍的父母见失踪几年的儿子回家了,围着他欢欢喜喜地边问边抹眼泪,共叙离别之苦。晚上,父母觉得儿子读书考不中,修道竟修成这副模样,不如让他学做生意试试看。

    几天后,父母拿出多年的积蓄交给儿子让他做生意。叶远从市上左观察右打听,最后决定做南货生意。从此,他走南闯北地做生意,一来二去,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大,家里已很有了几个钱了,于是他在城南买了一块地,打算造房子给父母颐养天年。

    这年,叶远大兴土木,开始造房子。在掘地打地基时,掘出一个与人一般模样肥胖润红的东西来,干活的人都感到奇怪。叶远听说忙到工地,可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名堂来。于是拿了回家给父母。

    他的父母一看,吓了一跳。父亲道:“我听说有凶神太岁的地方才有这种东西,我看趁现在房子还没造起,赶紧卖了那块地,我们另择地方再造房子。不然碍了凶神太岁可不得了了。”

    叶远有点不以为然地道:“碍着凶神大岁怎么了,我学道这么多年,可从没碰着过神仙,想来这世上根本没神仙。我看地已买了,还在这地方造就行了,用不着另外择地。”任凭父母好劝歹劝,叶远就是不肯换地。最后,父母见他不肯让步只好说:“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休动土’。可现在既然碰上了这件事,你又不肯换地。以前听人说过,把这东西炖烂吃下,方可避灾消难。我们是不吃的,不如煮熟了花些银子,请人吃了如何?”

    叶远道:“何必要请人来吃?你们不吃,我一个人吃。”

    父母见他要自己吃怎么也不肯,可叶远主意已定,执意不肯更改,没办法,只好念佛求菩萨保佑。叶远就把那块小孩模样的东西炖熟了独自一个人吃起来,边吃还边夸好味道:“爹、娘,他们不吃,真可惜了,如此的好味道,只怕只有天上才有,不尝一下实在可惜的,尝一块如何?”他的父母一心念佛求平安,哪肯上嘴?

    叶远吃下这东西后,不出10天,不但脱发又长,而且落齿重生,背也不驼了,显得青春焕发,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过了些日子,房子造好了。叶选又娶妻生子。自从吃了那东西后,他整天价的东奔西走做买卖从不感到吃力。因为精力旺盛,生意也越做越大,成了一方富豪。

    因为吃了那东西,叶选快50岁的人看上去也只有30岁的样子。一天趁闲,他又对父母说:“你们还说那块东西是凶神太岁,我看是福星下凡,可能是长生不老的仙药呢?你们看我现在不是越活越年轻了。”

    有一天,一个老道士遇见他,说:“先生是不是吃过仙药?精神似乎异常的好。”叶远将这件事告诉了他。

    这道士说:“先生吃下的是千年何首乌。何首乌是一种植物,它经过长年累月的日、月采华,大自然的孕育,到千年之后就变成小孩子模样。是个可遇不可求的仙物,但必须一个人吃才有奇效,这东西吃下后不但可返老还童,还可长生不老。传说宋朝时,杨老令公的夫人余太君曾吃过一个,一百岁还挂帅出征,据说现在还活在世上呢。你现在也吃了这东西,可真是三生有幸了。先生既已吃了千年何首乌,还做什么生意,不如隐退山林,这样你就有希望成为神仙了。”

    叶远听说又要叫他修禅成道,摇摇头说:“想当年,我屡考不中,气愤之下进山潜心修道,可到头来却练得不成人形,我可再不信什么神仙了。”

    道士说:“你得到何首乌,就是那几年修练的结果。我现在就是来化渡你的,你既然不信那也只好作罢。”说完一稽首,转眼就不见了。

    慢慢儿叶远竟信了他的话,抛家弃子,再次进山去了。最后结果如何,却没人知道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