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舰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木制战船到铁甲舰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最先进的发明和最优良的材料投人到武器的制造当中去。战争检验着这些武器的性能,同时也不断刺激人们去从事新的发明和创造。海战和战船的关系正是如此。在西方,距今3000多年前,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在大规模的海上贸易和征战中,发明了最早的海上战船,这种战船有两层划桨手,并备有辅助风帆。腓尼基人还发明和制造了第一艘带有撞角船首的战船,可以在海战中冲撞敌人的船只。当时,发生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的海战,主要依靠人力划桨木船。腓尼基人发明的包角战船被希腊人学了去,雅典人制造了3层高的桨帆战船,船首有一个3米长的金属撞角,像一根巨刺,在海战中可以将敌人的船拦腰撞伤。

    当时的海战,主要靠接舷战,就是战船上载着受过海战训练的士兵,先用包裹着铁甲的船头将敌船撞伤,然后水兵用铁钩等兵器钩住敌人的战船船舷,手持利刃的土兵迅速跳到敌船上展开白刃格斗,直到把敌人赶尽杀绝,夺取对方的战船为止。

    公元前256年,罗马帝国约330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出征非洲,在西西里附近的海域,与由350艘舰船组成的迦太基舰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罗马舰队以“V”字形布阵,迦太基舰队则排成一字形的横宽队形,在海战中,罗马舰队采取惯用的接舷战术,取得了击沉敌船30艘,俘获64艘的辉煌战绩。

    英国舰队与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展开的特拉法

    尔加大海战,是木制战船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战。到了16世纪,火炮开始在挂满风帆的战船上应用,揭开了热兵器在海战中大显神威的历史,船与船之间的战斗也因为火炮的使用而拉开了战斗的距离。此后300多年的海战中,作战形式都是以风为动力的帆船远远地摆开阵式,舷侧对舷侧地用炮打个你死我活。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螺旋桨、铁甲、开花弹、旋转炮塔迅速在战船上出现和应用。木制战船发展成为用钢铁作装甲的铁甲舰,1860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铁壳装甲舰“勇土”号,标志着钢铁战舰时代的到来。

    20世纪初,世界进入大舰巨炮时代,各海上大国竞相建造超过万吨以上的巨型战列舰。但很快,由于潜艇和飞机对舰攻击能力的迅速增强,鱼雷和空投炸弹成了战列舰的克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潜艇和航空母舰取得了真正的海上霸主地位。

    在人类两三千年的海战中,战船上的主要武器和作战方式,是船上的士兵手持刀剑,在与敌船接触进攻时,跳到敌船上去肉搏厮杀,以决胜负。

    1~6世纪,由中国人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好战的西方各国迅速发明了可用火药发射弹药的火炮,并很快用于海战。

    首先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制造了一种名为加里的战船。这种船的船首安装了5~8门火炮,用于攻击敌船上的人员。加里战船长约45米,最宽处6米,由54支桨推进,每边各27支,每支桨由3~4名桨手划动,全船共有400人左右。

    1571年的雷班托海战,是古希腊罗马木制战船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这次战役是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基督教联盟国家与异教徒土耳其帝国之间的决战,双方军舰的船首都装上了前所未有的大炮。使基督教国家夺得胜利的是6艘威尼斯三桅加里亚斯大型装帆战船。这是一种半桨半帆式推进的重型战船,每艘船上装有30~50门大炮。土耳其舰队的战船员也装有火炮,但火力较小,在对方舰队的猛烈攻击下,陷人一片混乱之中,木船在火炮轰击下纷纷起火,土兵大批落水。土耳其战船很快一艘一艘地沉入大海之中。土耳基舰队损失了150艘战船,2500名土兵战死,5000名土兵被俘。这一仗给欧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发现,自萨拉米斯海战以来的2000年间,一直统治着海洋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没有火炮的木制战船已经过时了,装备了舷侧火炮的新型战船已经登场。

    战列舰

    在英国战列舰“沃尔斯派”号,可以看到早期的对抗措施。战列舰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较强的突击能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亦称战斗舰。战列舰在历史上曾作为舰队的主力舰,在海战中通常是由多艘列成单纵队战列进行炮战,因而得名。

    战列舰经历了风帆战列舰和蒸汽战列规两个阶段。风帆战列舰出现于17世纪后期,是帆船舰队中最大的战舰。其满载排水量为1000吨左右,至19世纪中期发展到4000吨左右。风帆战列舰的舰炮,19世纪初期以前是发射实心弹的前膛炮,装有数十门到上百门;19世纪初期以后,改为发射爆炸弹的后膛炮,多达120~130门。蒸汽战列舰出现于19世纪中期。1849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装有舰炮100门,是蒸汽战列舰的先驱。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推动了蒸汽战列舰的发展。以后,蒸汽战列舰装备了有螺旋膛线的舰炮和能旋转360的装甲炮塔,装甲厚度大,突击威力和防护能力得到不断提高。20世纪初,英国建造了无畏级战列舰,战列舰成为海上霸主。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有了很大发展,其满载排水量由2万吨增大到7万吨,最大航速由25节提高到30节以上;主炮口径由280~381毫米增大到280~457毫米,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483毫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舰载航空兵和潜艇的广泛使用,战列舰成为海、空袭击的有利目标。在参战的约60艘战列舰中,约有1/3被击沉或击毁。战后,各国尚有的战列舰均先后退役,并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战列舰独霸海上的辉煌时代划上了句号。

    巡洋舰

    通常来说,巡洋舰应是一种比驱逐舰排水量大、武器多、威力强,在海战中起骨干作用的用于远洋作战的较大型水面舰艇。在没有航空母舰的舰艇编队中,巡洋舰是编队的核心;在航母编队中,巡洋舰负责航母的侧翼掩护,并可担任旗舰。必要时可单舰进行战斗活动。巡洋舰常作为突击兵力用于海上攻防作战、登陆编队和运输船队护航、支援登陆或执登陆作战等。

    在17~18世纪的帆船时代,巡洋舰是指那些装备火炮较少、口径较小、一般不直接参与战斗,而主要执行巡逻及护航任务的快速炮船。

    19世纪中期,最好的巡洋舰是英国造的多桅帆船“阿拉巴马”号,该舰装有蒸汽机,用螺旋桨进行辅助推进,排水量1040吨。

    19世纪末,巡洋舰主要是装甲巡洋舰和水平装甲巡洋舰。

    现代巡洋舰无论是常规动力还是核动力一般都装备对空、对舰和反潜导弹。同时装有中小口径火炮,并载有直升机、电子设备较多,弹药数量大,作战半径较大。因此,巡洋舰有较大的威力。一般公认巡洋舰的排水量在7000吨以上。

    驱逐舰

    驱逐舰是一种以导弹、鱼雷、火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水面舰艇。现代驱逐舰一般满载排水量3000~6000吨,最大航速30~38节,续航力3000~6000海里,能适应复杂海况下的作战,有较强的抗打击能力,并配有较完善的三防能力。驱逐舰按任务可分为反潜驱逐舰、防空驱逐舰和导弹驱逐舰。导弹驱逐舰以导弹为主要作战武器,兼备中小口径火炮,以及鱼雷、深水炸弹,可执行对舰、防空、反潜的综合性作战任务。反潜驱逐舰主要任务是攻击潜艇,配有较强的反潜武器和反潜设备,如必备反潜直升机、火箭助飞鱼雷、深水炸弹和先进的声纳等。防空驱逐舰以对空防御为主,装备有较多的防空导弹和对空火炮,主要对付敌方的飞机和导弹,保护己方舰队。

    护卫舰

    护卫舰主要用于反潜护航以及侦察、警戒、巡逻、布雷、支援登陆、对岸对舰攻击等任务。乍看起来,护卫舰与驱逐舰所完成的任务和装备都很相似,但护卫舰一般比驱逐舰吨位小、武器弱、航速低,然而因为其机动性好、造价低廉,受到各国海军的青睐,是一种更为普及的舰种。现代护卫舰按排水量大小可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种;按其作战使命可分为反潜、防空和对海3种类型,这点又与驱逐舰相似。20世纪70年代以来,护卫舰一般都装备了导弹,加强了攻击能力和防卫能力,许多还配备有反潜直升机,并且更新了动力、电子系统和声纳、火控、指挥系统等,能够兼负起驱逐舰的战斗任务。护卫舰的面貌已经今非昔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驱逐舰和护卫舰已经很难分得清楚。护卫舰在冷战后的今天显得特别重要,各国护卫舰也因此成为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舰种。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为舰载机编队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军舰。航空母舰无疑是一座浮动的梅上机场,是海军水面战斗舰艇中最大的舰种。

    按吨位区分,有大型、中型和小型航空母舰按战斗使命区分,有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主要用途是组成远洋舰队,为编队提供各种作战飞机,以攻击敌方水面舰艇、潜艇和运输舰船,袭击海岸设施和陆上目标,夺取作战海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现代大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在6~10万吨左右,载机70~120架中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在3~6万吨左右;小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在3万吨以下,载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50架以内。航空母舰还装备有对舰、对潜和对空导弹,水中武器和舰炮等自卫武器。

    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潜艇

    潜艇是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下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亦称潜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持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因而在水中活动不易被发现,给人以神出鬼没之感,并能远离基地独立作战。潜艇主要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船和潜艇,袭击海岸设施和陆上重要目标,以及布雷、侦察、输送侦察小分队登陆等。

    英前卫级战略核潜艇即将下水现代潜艇主要分为战略导弹潜艇、攻击潜艇和特种潜艇。按动力分为核动力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按排水量分为大型潜艇、中型潜艇、小型潜艇和袖珍潜艇按艇体结构形式分为双壳体潜艇和单壳体潜艇;按艇体线型还可分为常规型、水滴型和过渡型等。

    战略导弹潜艇是用于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略核袭击,平时起核威慑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除了苏联早期建造的G级为常规动力潜艇外,其余皆为核动力潜艇。主要武器是潜地导弹,并装备有鱼雷。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排水量约5000~30000吨左右,水下航速20~30节,下潜深度300~500米,自持力60~90昼夜。战略导弹常规动力潜艇的水下排水量在3500吨左右,水下航速14~15节,下潜深度约300米,自持力30~60昼夜。攻击潜艇专门用来攻击水面舰船和潜艇。

    根据它们使用的攻击武器又可分为鱼雷潜艇和巡航导弹潜艇。按动力分有核动力和常规动力两种。主要武器是鱼雷、水雷和反舰、反潜导弹。攻击型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约3000~7000吨,水下航速30~42节,下潜深度300~500米,有的可达700余米,自持力60~90昼夜。攻击型常规潜艇的水下排水量约600~3000吨,本下航速15~20节,下潜深度200~400米,自持力30~60昼夜。

    两栖作战和登陆舰艇

    登陆舰艇是在登陆作战时,输送登陆兵力及其武器装备和补给品到敌岸的舰艇,亦称两栖舰艇。登陆舰艇可分为登陆艇、登陆舰、登陆运输舰和登陆指挥舰等。

    登陆艇可以在无靠岸设施的敌方滩头阵地抢滩登陆,将所载人员或武器装备物资直接送上岸。按照排水量区分,有小型、中型和大型。小型登陆艇能够装载30余名登陆兵或3吨左右物资。中型登陆艇能够装载坦克1辆,或登陆兵200名,或物资数十吨。大型登陆艇能够装载坦克3~5辆,或登陆兵数百名,或物资100~300吨。可作为登陆运输舰和大型登陆舰的登陆工具之一,在由舰到岸的登陆作战中,换乘登陆艇突击上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已出现了多种型号的登陆艇。大战中,美、英、日等国建造登陆艇约10万艘。

    法国暴风级船坞登陆舰登陆舰有大型和中型两种。

    大型登陆舰能装载坦克10~20辆,不能直接登陆,主要用于远程大规模登陆。1940年英国专门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大型登陆舰。此后,一些国家相继建造登陆舰。美国由于在远离本上条件下参战,所以建造了大量的登陆舰,仅LST级大型登陆舰就有1000多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登陆舰的技术发展很快,种类型号越来越多,有船坞登陆舰、两栖攻击舰等。现代登陆舰还设置了直升机平台,装备了航空导弹,采用了侧向推进器、变距螺旋桨和新型登陆装置,战术技术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登陆运输舰和登陆物资运输舰,属于单一装载的运输舰,现已很少建造。船坞式登陆运输舰亦称船坞登陆舰,可携载大型登陆艇数艘,或中型登陆艇10~20艘,或两栖车辆40~50辆。直升机登陆运输舰亦称两栖攻击舰,是在20世纪扣年代中期。随着垂直登陆理论的发展,首先由美国用航空母舰改装而成。60年代,美国建造的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是最典型的两栖攻击舰。综合登陆运输舰亦称通用两栖攻击舰,可用其携载登陆艇、两栖车辆和直升机,同时实施由舰到岸的平面登陆和垂直登陆。该舰种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可以实现均衡装载的要求。

    德国猎豹级导弹艇

    导弹艇

    导弹艇是以反舰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本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近岸海区作战,也可用于巡逻、警戒和反潜。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将P6级鱼雷艇改制成蚊子级导弹艇,这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导弹艇。导弹艇满载排水量可由数十吨至500吨,航速30~40节左右,水翼导弹艇航速50节左右。导弹艇多数采用高速柴油机,有的采用燃气轮机或燃气轮机一柴油机联合动力装置。装备有巡航式舰舰导弹2~8枚,单管或双管20~76毫米舰炮1~2门,有的还装备有鱼雷、水雷、深水炸弹或舰空导弹。导弹艇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攻击威力大。但续航力较小,自卫能力较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