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鉴赏-汲黯矫诏发仓粟(节自《汲郑列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汲郑列传》导读】

    汲黯、郑当时两人有许多相同之处:都好黄老之言,都游侠任气节,都中途遭废而家贫,所以司马迁把他们合为一传,但是篇中重点明显在于汲黯。对于汲黯,篇中突出了他的内行修洁,直言敢谏,以及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情况;对于郑当时,则突出了他的敬贤下士。篇末的论赞则借汲郑两人的升沉遭遇,抒发了对汉代世态炎凉的无比愤慨。

    前人指出:“汲黯乃太史公最得意人,故特出色写之。当其时,势焰横赫如田蚡,阿欲固宠怀诈饰智如公孙弘、张汤等,皆太史公所深嫉痛恶而不忍见者。故于灌夫骂坐、汲黯面诋弘、汤之事,皆津津道之,如不容口,此太史公胸中垒块借此一发者也。”司马迁不仅敬佩汲黯敢于犯颜直谏、敢于面诋执政大臣的品质,而且赞同他对汉武帝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批评,如尊崇儒术、征伐四夷、盐铁官营、任用酷吏等。因此在传中叙汲详,叙郑略;叙汲多用侧笔,借武安侯、庄助、大将军、淮南王、司马安等人物作为反衬,突出他的性情、气概、节谊,叙郑则多用括笔,描写大致情形。

    【原文】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1]。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2]。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3]。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4]。东越相攻[5],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6],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7],不足以辱天子之使[8]。”

    河内失火[9],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10],不足忧也。臣过河南[B11],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B12],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B13],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B14]。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B15]。”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B16]。

    【注释】[1]濮阳:地名,即今山东省鄄(juàn)城县。[2]其先:他的祖先。古之卫君:从前卫国的君主。[3]太子洗(xiǎn)马:太子宫中的官职,其职是太子出行时的乘马先驱。以庄见惮:因为行事严肃,颇被上下所敬重。庄,端肃、威严;惮,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4]谒者:郎中令属官,执掌接待宾客、通报洽商之事。[5]东越相攻:东越,指当时的闽越和瓯越。武帝初年,闽越发兵攻东瓯,东瓯求救于汉廷。[6]吴:此指会稽郡地界。当时会稽郡辖吴县,又是从前吴王濞的封地,所以概称为吴。[7]固其俗然:本来他们的习俗就是这样。[8]不足以辱天子之使:不配烦劳天子的使者。辱,烦扰、屈辱。[9]河内:本为黄河以北的总称,古代帝王都城,多在河东、河北一带,所以当时称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汉代设置河内郡,约有今河北省南端一部分,山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10]屋比:房屋毗连紧接。[B11]河南:即河外,汉时设郡。河南郡在河内郡的西南,汲黯从长安去河内当经过河南,所以他报告说,“过河南”。[B12]伤水旱:遭受水灾和旱灾的损害。[B13]谨以便宜:谨慎地为方便省事起见。[B14]持节:手中拿着符节(京官受命外出的凭据)。振:救济。[B15]伏:接受。矫制:即矫诏,假传圣旨。[B16]荥阳:今河南荥泽县西南。

    【译文】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氏。他的祖先从前在卫国君主那里很得宠。一直到汲黯这代,已连续七代做卿大夫。汲黯因其父亲的荫庇,在汉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行事严谨被上下所敬重。汉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汲黯做了执掌礼宾的官。东越(闽越和瓯越之间)发生战乱,求救于汉廷,皇上(武帝)派汲黯前往那里视察,他没到东越那里。走到吴地就返回来报告说:“越人相互攻击,是他们本来的习俗使然,不配烦劳天子的使者。”

    河内地界遭火灾,火势蔓延而焚烧了千多家住房,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灾情。汲黯去后回朝报告说:“一般人家不慎失火,房屋毗连大火蔓延焚烧,这事不足以忧患。我路过河南地界时,见河南贫困的百姓遭受到水灾、旱灾创伤的有一万多家,出现了父子相食的情况。我谨慎地为方便省事起见,就凭手持的符节,散发河南粮仓中的粮食来赈救受灾的贫苦民众。现在,我回朝归还符节,情愿接受’假传圣旨‘的罪行。”皇上认为汲黯很有才能,办得好,因而开释了他,并迁他做荥阳县的县令。

    【鉴赏】汲黯(?—前112),西汉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孺。武帝时,任东海太守,继为主爵都尉。好黄老之术,常直言劝谏,并反对汉武帝反击匈奴贵族的战争。后出任淮阳太守,在任十年死。本文写他假传汉武帝的诏书,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的故事。

    文章先简介汲黯身世,及他视察东越相攻的情况,然后重点写他视察河内火灾的情况。因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汉武帝派汲黯去调查。汲黯转来后,向汉武帝报告,认为火灾不足忧,很快可以安顿灾民。而河南的穷苦百姓遭遇水灾、旱灾,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父子相食。为了救灾,汲黯不经请示皇帝,便矫诏(假传圣旨),开河南仓库,放粮救济灾民。为此,他请求汉武帝治他“矫诏”之罪。汉武帝不仅未治罪,还称赞他“贤”,迁他为荥阳县令。这件事可谓小之又小,从中却可看出汲黯为官之正,心中有百姓,宁愿丢官服罪,也要救济灾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汉武帝的宽容与贤明。这样,君臣结合,才能开创汉武帝一世之伟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