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情-孤寂落寞中旅游以拯救抑郁变异的心灵(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想一错再错

    不算是错

    不想罪上加罪

    不应为罪

    回到武汉后,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没有找到知心的朋友能倾听我的泣诉,或安抚我伤痕累累的灵与肉。

    白天黑夜,我只能闷在空荡荡的家中无所事事,我不知道过了今天,明天该怎么过。

    我的心情越来越压抑、沉闷,那些破碎的辛酸往事,如同黑云压城般的辗轧着我,有时让我忧郁得喘不过气来。

    我想去外地旅游,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是否能在我游历中解脱我几乎窒息的心灵。

    我安排好了女儿和家中的事儿之后,独自踏上了北京之旅。

    夜晚,躺在列车上,听着广播中正在播放着笙箫笛专辑:苏武牧羊、阳光三叠、凤凰展翅、妆台秋思、喜相逢、荫中鸟、鹧鸪飞……听得令我心旷神怡。

    接下来是二胡独奏:长城随想、二泉映月、空山鸟语、闲居吟、病中吟、良宵……这些如泣如诉命运悲欢离合的曲子,令我不断忆起悲伤往事,泪湿满巾。

    天大亮了。

    我走出北京西站,径直来到天安门。

    站在天安门广场中央,放眼四周,我好似置身在朦朦胧胧的梦幻之中,思绪不禁飞回到25年前,我每天清晨听邻居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姐姐的朗朗书声:

    第一课,毛主席万岁!

    第二课,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第三课,中国共产党万岁!

    第四课,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事业的思想基础是马列主义!

    第五课,我爱北京天安门!

    第六课,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第七课,要斗私批修!

    第八课,一定要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

    只见许多中老年朝拜者伫立在毛主席遗体前,泣不成声地流着泪,瞻仰、鞠恭、祈祷……

    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和敬仰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我也被深深感动得流泪,一代伟人,最终也免不了一死。只是伟人即便死了,他还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走出毛主席纪念堂,我情不自禁地想,假如我死了呢,有谁还能这么惦念着我呢,恐怕仅只有我生前的音容笑貌能存活在我女儿的心中。

    参观故宫,遥想当年的皇后、娘娘、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明争暗斗,成百上千宫女丫环们的积劳幽怨,这些女人们,个个漂亮妩媚,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但能有几个是真正幸福的?又能有几个幸免于死的呢?她们的生前身后事,都早已化作了过眼烟云,而今不断地在我脑海里叠闪浮现着……

    游完故宫,我顺便来到不远处的紫竹院。

    紫竹院内的天心湖原是故宫通往颐和园的运河河道的一段。当年慈禧太后坐船去颐和园,或从颐和回故宫,通常要在紫竹院这个地方休息片刻。这一方为“老佛爷”稍事休息而“敕建”的建筑,其历史自然并不悠久,也不太出名。

    在紫竹院内沿运河东行,从西门进入,只见紫竹摇翠、绿云萦绕,宛若仙境;踟蹰前行,渐闻潺潺之声,得见天心湖,湖中有岛,将湖一分为三。湖水蜿蜒曲折,意境顿觉深远。湖堤绿杨垂枝,和风中婆娑起舞,姿态婀娜。近岸,有荷叶密布,碧翠欲滴,馨香悠扬。湖里游船、园中游具、道旁长椅、院内房屋以及篱墙装饰,都以紫竹制成或仿紫竹状,颜色一例是清绿,新淡雅致,别具情韵。如果说“万绿丛中一点红”是胜景,那么,在红墙黄瓦的北京城中,紫竹院就是万“红”中的一点“绿”,算得上是游览休闲的佳境了。

    我想,正是这清新的绿,往往在滚滚红尘之余能给人以生命的宁静和一种复归自然的感觉吧!

    圆明圆太凄烈,中山园太呆滞,大观园太做作,玉渊潭和陶然亭又太幽僻……都不及紫竹院的自然成趣。

    我是怀着痛苦到紫竹院来寻找能安抚我的“精神家园”的。过去,我整天龟缩在高层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鸽子笼”里,走在行人摩肩接踵的柏油马路上,呼吸着被污染的混浊空气,听各种机器的嘈杂轰鸣……

    现在,当我独自悠闲地坐在紫竹院内,我的内心深处突然泛起一股奇怪的情绪,一缕思念女儿的苦楚猛地朝我袭来,我恨不得马上一口气跑回家,搂着女儿好好的大哭一场。

    我情不自禁的在院内的绿草地上坐着,闻着泥土的味道,放眼四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为了那朝三暮四的追求,工厂在城市中膨胀,住房在地上扩张,烟囱把蓝天染黑,星星和太阳在渐失光芒……总有一天,人们将到哪儿去寻找生命的处女地呢?

    为了逃避人世的困惑与自己痛苦的侵扰,来到紫竹院,我才发现这里才是适合我寄情山水的好地方。

    一周后,游览长城。

    漫步在城墙上,悠悠聆听当今的歌曲《长城长》,不禁让我回想起遥远的秦皇时期,成千上万的民工用血肉之躯修筑着长城,有一位叫孟姜的民女不远万里从遥远的家乡一路哭到长城,而后哭倒了长城的悲怨故事……

    不知不觉,太阳钻进了云霭里,长城内外霎时一片萧瑟,寒冷的秋风吹打着我的脸和我的身心。

    一位半疯半痴的年轻女孩,一路上边走边手舞足蹈的用京腔大声唱道:

    长城长噢、噢、噢——

    我爱嗨——你——你——你!

    塞北的雪呀雪——

    飘飘洒在呀长城上

    啊……

    这年轻女孩疯狂也好,痴癫也好,她有感能言,有情就唱,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她活着,我行我素,快乐无忧!

    我,还不及她活得洒脱,活得自由自在。

    回到宾馆,偶尔翻阅报纸,发现一则高校丑闻:北京某高校8名男生,竟然每人出资50元钱,合伙将一位“小姐”偷偷带入学生宿舍集体奸宿。不料,第二天清晨,由于“小姐”不堪一夜的体力透支,在溜出宿舍大门时,昏倒在地,结果事情败露了。

    堂堂大学生,竟然集体在自己的宿舍里嫖娼,不得不令人震惊。

    然而,据说,这样的事在极少数大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现在,不但一些妓女暗娼三陪女侵入到学校,而且,少数女大学生为了贪图享受,也不惜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暗地里做起了三陪女。

    我在广州、深圳、海南等地的一些娱乐场所暗访期间,就认识了好几位这类女大学生。她们认为,当今大学中的性行为早已是司空见惯了。她们将这种行为视作纯属于个人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星期天,街上游人特多,我避开热门景区,信步游逛京城的胡同。

    中午,不知不觉游到了老北京“青楼聚集区”的“八大胡同”。

    这个位于大栅栏樱桃斜街的明代建筑,现在是“前门饭店招待所”。两层环形小楼围出一个类似天井的空间,格局独特,加上有代表性的红灯笼,基本显示了其原来的“身份”。据招待所一位小姐讲,这个招待所在历史上一直是一间规模较大的妓院,因而常有中外游客参观,每天游客达几十上百人。

    走进这家昔日老北京的“红灯区”,我仿佛听见往日那些青楼女子的欢声笑声和哭泣声……

    她们命运中的悲欢离合,令我站在天井里作无尽的遐思……

    我国历史上,娼妓是以女性为玩物的色情行业。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国民党禁娼有“术”,使娼妓花样翻新,不但有经民国政府注册的合法公娼,还有个体营业的私娼,还有藏在深巷老街的暗娼,还有四处飘零的游娼,还有在乡镇拉客的土娼,还有“进口”的外国洋娼,把中国的娼妓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人曾作过推算,全国当时至少有150多万女性在从事卖身活动。仅北京城刚解放时,全市就有224家妓院被封闭,抓获妓院老板454名,集中妓女1316人,其中妓院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这八大胡同。

    当然,在这些人群中,有很多良家女子是被迫的。有的曾经红极一时,为老鸨赚了不少金银财宝。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不几年就像凋谢的鲜花渐渐失去了迷人的魅力,嗜钱如命的老鸨和花钱如流水的男人们也就慢慢地疏远了她们,将她们赶出妓院,任她们自生自灭。解放后,新中国掀起全面封闭妓院、横扫明娼暗妓、彻底改造妓女的运动,才将这八大胡同的妓女们拯救了出来,使她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而今,社会发展了,随着改革开放,随着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腐朽的腥蝇也随之渗入,腐败没落的娼妓又沉渣泛起,又有多少年轻漂亮的女人在重蹈着昔日娼妓们的悲剧之路啊!

    游完北京,回到武汉,寒冷的冬季来临。

    春天离我还很遥远。

    我的心情越来越糟糕,被某种说不出的苦寒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尝试着拨打电台的“心语倾诉”、“午夜时分”、“男女对对碰”等心理节目,也曾拨打过声讯台的“人生漫谈”、“情缘真理”、“真情告白”、“快乐秘笈”等聊天节目,但得到的答复都是千篇一律枯噪无味的公式化的应酬用语和劝说,并不能从我心底的深渊将我拯救出来。

    我又尝试着以旅游的方式来解脱自己,让自己在名胜风景中寻求一点快乐。

    我带着一种苦痛的心情游览云南丽江。

    我坐在飞机上,从机窗看出去,在云海的起伏中,有黑色的云浪在蓝天白云中翻滚。我很惊奇,拼命地看,但待到太阳稍亮,才发现刚才的黑云不是云,是山。

    原来这里的山早已高出了云端,让我忽然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在我走出机场,抬眼环望四周时,一座座尚未睡醒的雾气蒙蒙的群山之中,有一个高出的山峰发出熠熠的银光,在黛青的群山背景之上,显得通体透明,富有灵性。

    这座山,就是人们喜闻乐道的玉龙雪山。

    第二天,游览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高耸入云,壮丽无比,它由13座雪峰组成,如同13把银色宝剑直指蓝天。

    玉龙雪山最高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以上,终年积雪。由于陡峭难攀,险峻异常,变化莫测,是世界上攀登难度最大的绝峰之一,至今仍为处女峰,未被人类征服。国内外曾有17支登山探险队攀登均告失败,许多登山队对此山一直跃跃欲试。

    玉龙雪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13座雪峰峰峰相连,披云带雪,气势磅礴,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永恒地飞舞,洋溢着一种雄伟奇丽的俊美。

    从甘海子雪花山庄西行5公里,便来到雪山脚下的下部站,这里是雪山大索道的起点站,海拔3300米,坐索道上行,可以远眺甘海子、白水河、黑水河、牦牛坪、云杉坪、玉峰寺、茶花院、高山杜鹃园等风景名胜。

    上到索道顶峰站,走出索道,进入云杉坪风景区。

    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在林荫之间,有一条以木板搭建的栈道曲折蜿蜒地向前延伸着。

    在原始森林的尽头,有一片辽阔的雪域草原展现在眼前,与雪山辉映,幽静天然。

    这里生长着虫草、木香、雪茶、雪莲、贝母等珍贵药材和松、杉、杜鹃、山茶、兰花等奇花异卉。

    雪域草原周围,有彝族、藏族等村落。村民以牧业为生,民风古朴,日子过得悠闲自得,与世无争。

    我想,假如我要是生长在这种世外桃源的地方,或许我就不会遭遇人生中的许多痛苦和烦恼。

    第三天返回丽江古城。

    在清晨高原阳光清澈的照耀下,我走在丽江古城的青石板凸凹不平的街巷里。

    我悠然清醒地在接近着一个古老的过去,反而不去追怀古想了。

    我漫步在弯弯曲曲流水潺潺的窄窄的古巷,任晨风中溪边的垂柳轻轻抚摸着我的脸颊,任古老而又年轻的霞光暖融融地照耀着我郁闷的身心,任溪流两岸的舞榭歌台多情的应笑着我有感而发的缕缕情怀……

    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惟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街道布局中“曲、幽、窄、达”的风格,体现了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神,而又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的特点。

    古城所有的街和道都是用五花石铺成,石板路面斑痕累累,深浅不匀,凸凹不平,这是经历了几百年来人踏马踩而留下的痕迹。

    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也有不少四合院。

    古城的桥有木桥、石板桥,因水系不同而各有特色,有大石桥、万子桥、百岁桥、南门桥、浅水桥。

    参观古城的四方街、木府、万古楼、玉泉公园、丽江壁画、东巴文化博物馆,欣赏纳西古乐演奏会,这座古城的古老、优美,让我无尽的遐思。它的博大,它的完整,它的神奇,不仅是我读不完、看不透文史哲理,我甚至完全丧失了对它好奇和神往与探究的冲动,我只能沉醉于她玉汝天成的美妙韵律之中。

    我无法读懂丽江古城,倒是丽江古城在融我于她温馨优雅而又神秘博大的胸怀。

    乘着我我游览丽江古城的兴致,我继续去游览位于四川省境内闻名于世的神奇的九寨沟。

    从成都出发,乘车沿岷江两岸上行,经汶川、茂县、松潘、漳腊、雪山,傍晚时分,总算到达了目的地——九寨沟。

    关于九寨沟,有很多传说。

    导游在路途给我们介绍,九寨沟这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没有树木,地上也没有水流,方圆几千里一片荒凉。不要说人,就是飞鸟走兽都没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