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活人出殡-地福堂的少奶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来源:《章回小说》1999年第11期

    栏目:战争年代的故事·中篇征文

    春天,漂亮而泼辣的于倩,在欢天喜地的鼓乐声中,坐进了抬往古城湘潭赫赫有名大药铺地福堂的八抬花轿。她将成为地福堂的少奶奶,与如意郎君吴戈朝夕厮守。在轿子悠悠晃晃的行进中,她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有趣的问号:另一个“13号”到底是谁?

    这一桩婚姻,既非自由恋爱而成,也非父母之命所致,而是来自一个莫名其妙的指令。在事后,于倩却感激这个指令所蕴含的温馨,她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归宿。但在闲暇时,心上会涌上浓浓的愧疚,她毕竟对丈夫吴戈隐瞒了许多东西。她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有一个机会可以让她解释明白。

    于倩出身于一个矿业主的家庭,在古城远郊外的金山有她家经营的锰矿。她是独生女,从小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聪慧而不文弱,泼辣但不骄横,她喜欢扮作男孩子的模样,向往一种金戈铁马的英雄生活。她于诗词、绘画、棋艺和“票”京戏上兴致很浓,她会唱不少戏,崇仰的是梅派。父亲常年在矿山,她和母亲住在城西石子墙旁的公馆,有五六个下人侍候着她们。父亲是留学美国回来的,思想很开明,让她在新式学堂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原想让她进北京大学,可惜卢沟桥事变后,北京的许多大学南迁。她便只身一人去昆明读西南联大的中文系。那时的昆明是抗日的大后方,聚集着全国各地来的莘莘学子,除上课外,游行、集会、演讲、出刊出报,煽动着火炽的爱国热情。在临近毕业时,于倩和一帮男女同学去一个招兵处报名参军,她渴望做一个现代的梁红玉。但她独被挑选去参加一个特别训练班,在一座秘密的大楼里,她宣了誓。在学习期间,她和她的同班学员都有专用的名字,并严禁彼此打听关于家庭、经历等各方面的情况。她那时叫刘珍,在半年的训练中,她与同学形同陌路之人,这使一向热情洋溢的她十分难受,但私下里却为自己能当上一个到日寇占领区去工作的特工而自矜。毕业时,没有隆重的典礼和依依惜别的场面,学员们猛一下都“消失”了。她收到了与她单线联系的上司“12号”的密信,告诉她的代号是“13号”。又说湘潭不久将沦陷,湘潭是全国除河南安国、江西樟树之外的著名药都,有很多的药行、药铺,我们的军队和后方需要各种药品,日军一定很看重这个地方,而共产党也会插手其间,他们也有个“13号”在活动,要密切注意他们的动态。你应带上为你准备的小型电台、手枪等物速返湘潭。你只听从“12号”的指令。

    于倩是一九四二年秋回到湘潭的。

    半个月后,于倩收到一封平信,她将信笺浸入水中,在信的空白处显现出用药水写的字:“13号”,闻安然抵潭,甚幸。你应去结识地福堂的少老板吴戈,并结秦晋之好。“12号”。

    在此之前,于倩对吴戈一无所知。对于这种指令,她十分反感,但她深知这种指令的残酷性。她开始多方打探吴戈的情况。

    吴戈,二十八岁,个头高挑,健壮,国字脸,浓眉大眼,称得上是美男子。他是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回湘潭来执掌地福堂的商务。老太爷吴硕五十岁时才有了这根独苗,因此看得很重。吴戈十岁时母亲即过世,吴老太爷一直不肯续弦,怕儿子受委屈。吴戈在这种富家长大,却无纨绔子弟的作派,文静、儒雅。不但日语流利,旧学根底亦扎实,常在报刊上发表些旧体诗词;闲时则喜欢看京戏,在城中最大的华南戏院有吴家的专用包厢,在家里吴戈也喜欢唱几口,学的是谭派老生。之所以未娶亲,据称是一直未碰到中意的,吴老太爷对他也无可奈何……

    在许多抽象的调查材料汇成一堆时,于倩便清楚地看见了一个活生生的吴戈,她觉得他与自己很相配。但她想真正地和他接触一下,积累一些亲身感受,这种冲动与那个指令已毫无关系,弥漫着一种浪漫的气氛,这对于一个少女来说非常重要。她去华南剧院定了一个包厢,与吴戈的包厢相邻。

    这是一个清凉的秋夜。于倩着西装,戴鸭舌帽,俨然一个公子哥儿,早早地坐在包厢里。那时的包厢并不是一个个封闭的房间,每两个包厢之间只是用齐腰高的,木板隔开,里面放着茶几和椅子,包厢里的人可以互相聊天。

    戏快开始时,吴戈着长衫、布鞋,手持一把合着的折扇,从从容容地走进了包厢。于倩第一眼看见吴戈时,心里突突地跳起来:他比她想象的还要好!

    吴戈发现了于倩,礼貌地点点头,然后坐下了。

    于倩说:“你大概是吴戈先生吧?”

    吴戈忙站起来,拱拱手,说:“先生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你……”

    “我姓于。地福堂的少老板,谁不知道呢?”

    “惭愧!惭愧!于先生,你好像是第一次来?”

    “嗯。刚从外地读书回来,听说今晚有名角登台,就来了。”

    “好,我们也不孤单了,可以边看戏边聊聊天。”

    于倩笑了。

    这时,侍者提着大铜壶走进于倩的包厢,为她准备茶壶、茶盅。于倩说:“你们的茶叶不好,我自带了茶叶,是君山旗枪茶。”

    侍者说:“听您的。”

    “给吴先生也沏我的茶叶吧。”

    吴戈说:“于先生,叨扰叨扰了。”

    第一个折子戏是《空城计》。

    俩人都看得很认真,用手轻敲板眼,彼此间似无话可说,听到妙处,竟都喊出一声“好”来。喊过了“好”,俩人互相对视一笑,带着一种对对方由衷的欣赏,这才是知音哩!

    吴戈说:“于先生闲时看戏吗?”

    于倩摘下鸭舌帽,头发如瀑,泻下来。她说:“只恐戏园子看戏不方便……”

    “无妨,无妨。女性怎么就不能来看戏呢?”

    于倩很感动。

    快散戏时,吴戈说:“于小姐假如有闲,雨湖公园有家藤花棋社,明日上午九时,我们去手谈一二局,如何?”

    于倩说:“行。”

    此后的发展,一如言情小说中的情节,爱迅速地成熟了。双方的长辈都很高兴这桩婚事,便聘请媒人说媒,合八字,下聘礼,然后大宴亲朋,成就了这段美姻缘。

    婚后的日子甜蜜而雅致。

    吴老太爷对这个儿媳相当满意,他希望很快就能得到一个一个的孙子,以延续吴家的香火。他快八十了,病病歪歪的,还能蹦挞几天呢?

    于倩发现丈夫吴戈是一个相当精明能干的人,地福堂不但有铺面,而且还有车间,上上下下百十口人,进出的业务量极大,但吴戈处理起来谈笑风生。他有许多闲暇,除必要的应酬外,他很有兴趣地陪于倩下棋、唱戏、做诗、散步,却从不去应于倩要求而特意给她准备的画室。画室在后花园的西北角,窗前种着高大肥硕的芭蕉,阶前还有几丛秋海棠,极清幽。于倩常在夜晚到画室做画,她习的是大写意花鸟画。她问过吴戈是否去看她做画,吴戈说:“我只要看见蛋就行了,何必看这个蛋是怎么生下来的?”很幽默的一句话,使于倩悄悄地松了一口气。她常把完成的画,带回卧室给吴戈欣赏,吴戈看得很仔细,评点起来很内行。于倩陶醉在一种浓酽的幸福之中,她几乎忘记了她的重大使命,很长的一段日子,“12号”没有什么指令给她,她感到全身心的轻松。她希望能迅速怀上一个孩子,但却一直没有动静。

    难道他也是“13号”

    初夏,日军占领了湘潭。在日军杀气腾腾开进城里时,许多店铺都关门闭户,只有地福堂的大门照常敞开,没有丝毫的慌乱。

    于倩觉得不可理解。

    接着,日军司令官左次郎和特高课头目龟山身着便衣,彬彬有礼地来到地福堂拜访吴戈。他们说,是受吴戈一个日本同学之托特地来表示问候的。吴戈热情地把他们让进了四壁书画的大客厅,老管家汪一清忙着沏茶。

    于倩悄然隐在屏风后,细听他们的交谈。

    左次郎用流利的中文说:“皇军的圣战,希望得到吴先生的帮助。你是日本的留学生,你的同学十分推崇你,我们把你引为朋友。中国南方的夏季酷热难当,我们很需要地福堂的‘清凉丹’、‘消肿散’、‘创伤膏’,请多多关照。”

    吴戈说:“这个没有什么问题。”

    “你如果遇到了麻烦,可以找龟山君。”

    龟山谦恭地点了点头。

    然后,他们揖别而去。

    于倩心里一凉:难道吴戈是汉奸?

    但这种疑问,又很快被她否决。有一次,她经过吴戈的工作间时,听见吴戈向老管家汪一清叮嘱那些日本人所需的丹药中应该减少原有药材的成分,再配人另外一些不起作用的药材。汪一清压低嗓子说:“另外一批药,送过去了,用的是特高课开的通行证,夹在给日本人送的药品之中。”吴戈说:“要小心。”

    吴戈决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人,于倩却猜不出他属于哪一方面?不是汉奸,难道是军统,或者是中统?都不像。那么是共产党了,与那个“13号”有着关联?

    就在这个时候,“12号”的指令不期而至:注意截收各方电台讯号,并破译。有重要情报,密写寄某某处。

    在一个深夜,在关上门窗的画室里,她的电台截收到外地发给特高课的一封电报。破译后,全文如下:两日后上午十一时,共产党特工人员将在药市东端接头,为交接一批外地送到的盘尼西林粉剂。送货者为谁尚不明,本地的接头人身穿白衬衫、系红色领带,可能是“13号”。望设伏一网打尽。

    收好电台,藏好译稿,匆匆忙忙画了两张简单的花鸟画,便锁好画室走了出来。满天繁星闪烁,夜凉如水。她步子缓慢,为那些个接头人担起心来,日本人设伏,他们知不知道呢?又想起先前“12号”的指令:密切注意“13号”的动静,这个“13号”是谁呢?她想她那一天应该去药市转转,一识“13号”的庐山真面目。同时,明天应该将译稿密写后寄交那个从不露面的“12号”。

    于倩走进卧室的时候,吴戈还在灯下看一本线装的医书。

    于倩说:“吴戈,你看我画的画。”

    吴戈接过画,细细看起来,一张《玉兰金鱼》,一张《紫藤麻雀》。“这两张,好像画得很匆忙,比平日画的差多了,怎么回事?”

    于倩有些慌,说:“是吗?”

    她突然发现床头的柜子上,放着一件叠好的白衬衣和一根红领带。每次穿什么衣服,都由于倩准备,吴戈是从不用操劳的。难道吴戈就是那个去药市的接头人“13号”?

    “吴戈,明天有应酬?”

    “没有。后天是药市开市第一天,准备去采购一批药材。”

    于倩的心一颤,有一句话差点儿冲出喉咙:日本人设了埋伏呀。但她忍住了,吴戈若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该怎么回答?

    “这采购药材的事,随便派个人去办不就行了。后天上午陪我去逛百货商场吧。”

    “倩,这采购药材是大事,爹执掌商务时,都是亲手去办的。过一天陪你去百货商场,好吗?”

    于倩点点头。

    她眼睁睁看着吴戈去冒险,却不能说,这使她心急如焚。吴戈一旦被日本人抓住,还活得了吗?她不能没有吴戈,没有吴戈她活着有什么意义呢?在这一刻,她决定不将译稿寄交“12号”。她要想一个办法,让吴戈脱离险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