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光亮去远方-除夕夜的“饺子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文/明至尊

    舒适,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标榜。

    ——英国谚语

    打我记事起,每年春节,不管家里的生意有多忙,爸爸总会带着我回到几十公里外的爷爷奶奶家,过一个欢快的节日。

    那是一个祥和静美的小山村,村口有一口碧波荡漾的小水库,村后是一座不大不小的青山。爸爸有五个兄弟加一位小妹,每到春节这天,大家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从四面八方聚到老人的身边。男人们就围在前厅闲侃,而妯娌几个,就聚在厨房里忙活。我们几个孩子就屋前跑到山后,疯玩起来。

    奶奶是不用做事的,五个媳妇一个女儿,哪还用她老人家动手呢?只有一件事,奶奶还是执意要亲手去做,那就是做“饺子王”。

    除夕之夜,奶奶总要眯着眼睛笑呵呵地捏起面团,细心揉搓,然后摊成薄薄的一片。那神情,专注而慈祥,就像在侍弄一个刚满月的孩子。一会儿工夫,一张硕大的饺子皮就做成了,蒲扇一般,很是壮观。再用秤称出六两九钱猪肉,剁碎做馅,再掺上香芹、大葱、茶干、雪里蕻、莲子等九样东西,洒上精盐酱油轻轻搅拌。最后把馅放进饺子皮里,细心地捏合饺子边,一个巨大的“饺子王”就做成了。它那肥肥的肚子,圆嘟嘟的,极易让人想起壮硕的小猪崽子。放进蒸笼里,灶下架起柴火,一个小时不到,“饺子王”就熟透了。再放进滚沸的香油锅里炸一下,结一层金黄的壳,“饺子王”就大功告成了,老远就透着诱人的香气。

    我们几个孩子早就围在了灶旁,但是这饺子,我们暂时还不能吃。要等爷爷分了之后,才能吃。

    分饺子了,爸爸兄妹六人,围坐一桌。爷爷捧着南瓜似的一个“饺子王”,用盛粥的大勺子,按照年龄大小依次给六个子女每人分一大块。“吃吧,咱一家子共同吃了这大家伙!”我们几个孩子就轰的一声欢呼,从各自的父母那里夺过饺子大吃起来。

    饺子虽然大,但是哪架得住七八个孩子一阵狼吞虎咽,一会工夫就没了。我们一边抹着嘴角滋滋冒出的猪油,一边缠着奶奶:“奶奶,明年做个更大的。”“好好。”奶奶总是慈祥地答应着。

    “吃饺子了!”大妈喊了一声,妯娌几个各自端着两碟普通的饺子从厨房出来了。而这时,我们这些孩子多半吃不下了,就上板凳、钻桌子地闹开了。

    十多年来,每年的春节,都是这么度过的。即使前些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但是一大家人分食一个“饺子王”的习惯却一直没变。只不过包饺子的人由奶奶变成了大妈,依旧称足六两九钱的猪肉,依旧掺上九样物品。

    前几年,四叔一家迁到了美国。每到春节,“饺子王”做好了,也不忙分,一大家人就等着四叔的电话。八点左右,四叔的电话就准时来了,热热闹闹地和大家这个说两句那个说两句。等说完了,大妈开始分饺子了,依旧地分成六份。四叔那一份,放在碟子里。大伯还会斟一杯酒摆在那里,喝团结酒时,大伯就先一口喝了自己的,再端起四叔的杯子呡一小口。

    年年春节,岁岁祥和。一大家人,二十多口,分食一个“饺子王”的情景,已成了我生命中一道最温心的食粮。那肥肥的、南瓜似的“饺子王”,分明在用热气氤氲着一份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