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庆典贺词大全-庆之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庆典贺词的分类

    节日贺词

    节日贺词,是指在各种节日的重大活动中发表的公开致辞。节日贺词有简约型和书面型两种,简约型多用一两句精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多为相应的诗句。书面型则表现为文章式,由标题、称呼、正文和祝愿语等几部分组成。

    称呼用泛称为多,应根据出席者的身份来定,如“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等。为了表示亲切和热情,可在称呼前面加上“亲爱的”、“尊敬的”等修饰语。

    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表明自己的身份或者代表谁致辞;欢迎来宾,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贺;说明庆祝的节日,聚会的原因等;对未来提出希望;最后是祝愿,再次对在座的来宾表示祝贺。总而言之,节日贺词为了表示喜庆和人们欢度节日的愉悦之情。

    节日里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在这愉悦轻松的环境里,贺词应该语言简练,言简意赅,情感丰富,切不可拖沓。

    婚礼贺词

    单位领导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婚礼,这本身就说明领导对新人的关心和重视,而领导致辞则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好的领导致辞不仅能给人关怀与祝福,还能够密切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1.单位领导贺词的主要内容

    (1)表达心情,真诚祝愿。

    (2)说明自己和新人的关系,恰当地赞扬新人的人品、能力以及结合后的美好前景。

    (3)从工作的角度给予希望和鼓励。

    2.单位领导贺词应注意的问题

    (1)婚礼是充满人情味儿的交际场合,而不是凡事照章行事的单位办公室,因此领导要放下架子,以普通人的态度向新人贺喜,切忌摆架子,以免大杀风景。

    (2)领导在致辞时可多讲讲新郎或新娘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现,给予适当的肯定与鼓动。鉴于婚礼场合的特殊性,这种鼓动肯定会给作为下属的新郎或新娘以很大的鼓舞,从而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联谊会贺词

    联谊会贺词,无论是写还是说,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称呼要恰当。恰如其分的称呼不仅可以引起来宾的注意,更能使来宾们猛然回忆起昔日共处的情景,拉近彼此的距离。

    第二,开场白要简单。致词的开场白必须简洁、朴实、真切、不能哗众取宠,创造温馨的氛围,唤起来宾心底的真情。

    第三,正文部分要有实在的内容。联谊会贺词要有充实的内容,不能空洞无物。可以重点从两方面突出,一是对往事高度浓缩的回顾,重点表达彼此情深意厚。二是对来宾在各自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表达赞扬之意。

    第四,结尾要祝愿。联谊会一般在结尾提出希望祝愿大家有美好的未来,以勉励各位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发上进,取得的更大成绩。

    以上“四要”是联谊会贺词必不可少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以情入境,把大家蕴涵的深厚感情激发出来,产生强烈的共鸣。

    开幕闭幕词

    1.开幕贺词

    开幕词是在一些大型开幕式招待酒会上由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所作的讲话。它具有宣告性、提示性和指导性。它的特点是: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

    开幕词通常由称谓及正文组成。 

    称谓一般写作“各位代表”、“先生们,女士们”,如有特邀嘉宾,可写作“尊敬的××先生,各位代表,朋友们”等。

    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是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

    2.闭幕贺词

    闭幕词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的领导人在闭幕酒会上所作的带有总结性、评价性的致辞。其内容一般是概括大会进行的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对大会所解决的问题进行评价,对大会的经验进行总结,对贯彻大会精神提出要求和希望。

    闭幕词的结构基本与开幕词相同,只是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

    开业庆典贺词

    开业庆典是酒店、商场等为庆祝开业而举办的一种商业活动,它选择特殊的日期举办,邀请特定的人员参加,旨在向社会和公众宣传本组织,提高本组织的知名度及美誉度,展现优良形象及良好风范,广泛吸引潜在客户。

    宴会要确立邀请对象:邀请上级领导以提升档次和可信度;邀请工商、税务等直接管辖部门,以便今后取得支持;邀请潜在的、预期的未来客户是企业经营的基础;邀请同行业人员,以便相互沟通合作。    

    酒宴上,通常由公司负责人向上级领导、来宾答谢,或来宾向公司表示祝贺。

    首先,称呼要考虑对象。宜用亲切的尊称,如“亲爱的朋友”、“尊敬的领导”等。

    其次,要向来宾的支持和光临表示真挚的感谢。

    接着,简要概述该机构在一些方面有良好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 

    最后,通过邀请目标公众,争取确定良好合作关系,争取销售、会议、接待、旅游等项目的承办权,为占领市场铺平道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庆功贺词

    庆功贺词是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在庆功大会上发表讲话时使用的。“热烈、欢快、隆重”是庆祝会的基本氛围,这类讲话稿的文字要朴素、简洁、言辞热烈,内容要充分揭示出庆功的事项的可贵之处。

    在庆功贺词的正文部分,如果要叙述庆功表彰对象的主要事迹并进行评价,对事迹的叙述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概括地反映出受表彰对象的主要先进事迹;对先进事迹的评价更要恰如其分,切忌人为拔高,说过头话。学习的内容是对具体事迹的本质概括,要以具体事迹为基础,概括反映其先进本质,不能凭空想象或移花接木。

    另外,语言表述要准确,用词要精练,杜绝病句。

    招商引资贺词

    招商引资是商业领域的重要场合,招商引资祝辞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某些投资或者交易的成与败。

    作为招商引资的一方,通过贺词,应当着重展示自身的实力,展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以及吸引投资的理由。诸如:“××市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更是一座蕴含发展潜力和充满商机的城市,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相信,这里一定会成为各位事业发展的新空间、投资兴业的新舞台。”以此将自身的魅力很好地展现,使自身更具吸引力。同时,还应表到对投资者的欢迎,例如,“我们殷切地希望你们能够在这里寻找到合适的商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安营扎寨,开创出你们事业的第二个春天。”欢迎与祝愿并重,很好地表达了招商引资的良好愿望,使亲和力更好地为投资者所感知。

    纪念贺词

    纪念词就是人们在为了纪念有某种重要意义的事情而举办的活动上的进行的致辞。这样的活动可以是纪念重大历史的事件、纪念重要人物的诞辰或逝世、学校、机构、城市、国家等建立周年活动上的讲话。

    纪念词存在的意义在于,回顾历史,反思现在,畅想未来,通过这样的致辞,我们可以团结群众、鼓舞士气、共同奋斗。

    纪念词通常是以叙述形式进行的,要求致辞者语气低沉庄重。其格式也是分为标题、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的。

    1.标题

    纪念词的标题有几种写法或用法:

    (1)一是在纪念词正文前写上“纪念词”二字;

    (2)主持人在纪念会上要用“×××的纪念”;

    (3)贴出、刊印时要用“在××(或者关于××)的纪念”。

    2.正文

    (1)写明用什么心情纪念什么人或者什么事;

    (2)写明被纪念的人或事的身份和来历,因为什么原因要纪念。

    (3)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人或事的经历和发展;

    (4)对与被纪念着要给予称颂,但不能过多的赞誉,可以简单的概括成几个方面,文字力求简洁;

    (5)对于被纪念着带给我们的荣誉要客观公正的评价。

    3.结尾

    自成一段。因为纪念词的目的是为了展望未来,说以在纪念词的结尾可以总结前人,对未来做些憧憬,表示自己的决心。

    庆典礼俗

    婚龄、寿龄的雅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除了中国传统的“过生日”的民俗,越来越多的人把结婚纪念日也看成一个需要庆贺的节日。很遗憾对于婚龄的雅称,我们大多借鉴西方国家的说法,如“纸婚”、“金婚”“钻石婚”等等。其实依据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完全可以根据对寿龄的雅称推演出有中国特色的婚龄雅称。

    我国自古有十年一庆的传统,对于寿龄和婚龄的雅称,也多采取十为纪年单位。其实结婚纪念日不见得一定要每一年都庆祝,十年一次更为合理。经过了十年的共同奋斗,两人的性格脾气磨合之后,感情更加融洽,生活更加和美,这时举办婚庆能够巩固婚姻的存续,使开始变得淡薄的情感更加浓郁,夫妻之间更加融洽。

    在我国,十岁的孩子,雅称是幼学岁。这一雅称来自《幼学琼林》,意思是这是一个人应该开始学习,为今后的日子打基础的开始。同样,十年的婚龄的雅称为幼学婚,在婚姻的路途上,两个人就好像刚入学的孩提,刚刚开始懂得什么是婚姻,需要向前继续努力奋斗,进一步巩固婚姻。

    二十弱冠,这个雅称并不陌生,出自《礼记.曲礼上》。依照古礼,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举行冠礼,也就是成人礼,在冠礼后,他们开始时结发带冠,表示自己已经成人。婚龄二十年,亦称之为弱冠婚。经过了二十年的洗礼,两人的婚姻已经逐步稳定,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模式。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这些雅称不仅适用于一个人,也适用于一段婚姻。结婚三十年,夫妻两人经历坎坷磨炼,树立了相互厮守的信念,彼此信任。到了四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诱惑无法动摇两人彼此专一的爱情,到了五十年,彼此完全熟悉对方的一切,懂得何时该谦让,如何安慰对方,婚姻稳定美好。

    六十耳顺又叫做花甲之年,六十岁的人,修行成熟,面对事情更加豁达,在没有什么不顺耳的事情。六十年的婚龄,夫妻之间扶持度过六十年的风雨,怎会还有不顺耳的事儿。

    七十古稀,杜甫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过七十,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更美好。七十的婚龄,更是罕见并且稀有的,没有什么能打败这相互扶持的一对,他们共同度过的岁月,足够那份爱沉淀成一种温暖脉脉不断地亲情。

    年过八十,成为耄耋。这一说法来自《礼记》,意思是活到这样的年岁,何必感慨自己年华已逝,更应该笑对人生。婚龄八十年,还有什么比继续扶持度日更重要的。想想两人共同度过的这八十年,除却美好的回忆,还有更多更重要的明天,需要笑着期待。

    九十岁,鲐背岁。岁月不仅给人皱纹和白发,身上也渐渐长出了老人特用来有的体斑,好像鲐鱼斑一样。活着好像洄游的鲐鱼,循环往复。婚龄到达九十年,称为鲐洄婚,鲐鱼洄游,婚姻继续持续。

    百岁期颐,礼记上说“百年曰期颐”。人的寿命多以百年未期限,能够活到百岁自然需要别人的照料和护理,所能做也只是颐养天年。婚龄至百,可谓真正的白头偕老的贺词,这样的夫妻少之又少。

    婚礼的整个流程

    婚礼是每个人人生中四喜之一,也是充满和憧憬和喜悦的仪式,从至今婚礼都要举办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说到古代婚礼,就是高头大马、大花轿,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现在的我们常见的婚礼的现代婚礼仪式,是再结合了传统婚礼的习俗和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西式婚礼的理念而形成的,同时,由于举行婚礼的人们所处的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我们所看到的现代婚礼也是多种多样,色彩缤纷的。

    下面就介绍下,我们现在社会上常见的几种形式的婚礼:

    1.传统婚礼

    所谓传统婚礼,是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一种婚礼形式,这样的婚礼是由一个迎亲仪式拉开序幕的,所谓的迎亲仪式是,新郎在伴郎等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到新娘的娘家去迎接新娘,而新娘家的亲属和朋友则负责刁难新郎,等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才允许新郎带走新娘,有些地方还会要求新郎将新娘抱到车上。

    当新郎好不容易抱得美人归之后,如果是在酒店举行婚礼,则新郎和新娘直接到酒店,如果在家举行仪式,则新郎新娘回到新房,但是不敢怎样,两家的亲朋好友都是要到新房去参观的,这时,需要鸣放代表喜庆的鞭炮,有些地区禁止鸣放鞭炮可以用踩红气球、撒彩色纸屑来代替。

    当新郎新娘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开始举行婚礼,一般婚礼都会选择吉时,吉时一般由主持人把握。

    传统式婚礼仪式的具体过程是:

    首先,由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同时鸣放鞭炮,奏乐。同时新郎新娘入席。之后新郎新娘向尊长、亲友行鞠躬礼、新郎新娘互行鞠躬礼、新郎新娘向来宾行鞠躬礼。

    其次,主婚人讲话,之后双方家长讲话、单位领导、介绍人、尊长及来宾代表讲话或致祝辞,最后新郎新娘致答谢词。

    最后,婚礼结束,再次鸣放鞭炮,奏乐。

    这样的婚礼形式,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在广大农村应用的最为广泛,现在很多城市家庭也会选用这样的婚礼形式。

    2.酒宴式婚礼

    酒宴式婚礼一般没有固定的婚礼形式,一般是由婚礼的当事人,大部分时候是由男方,当然如女方需要也可由女方,来在酒店预订宴席,邀请亲朋好友,由主持人简单主持,由双方家长和新郎新娘简单致辞之后,就开始宴席的,一种婚宴形式,这样的婚宴简单快捷,能节省参与者的时间。同时新人可以依桌敬酒,表达对亲朋好友的谢意。

    这样的婚礼形式一般可以作为举办过正式的婚礼之后,对亲朋好友的答谢宴。

    3.茶话式婚礼

    这是一种方便又省钱的婚礼形式,这种婚礼的重点是在于婚礼的形式。这种婚礼由新郎新娘准备一个场地,这样的场地可以是接待室、会议室等地方。这样的婚礼不需要准备酒菜,只要有简单的茶点即可。

    举办婚礼时,只要邀请单位或部门同事、领导、亲戚朋友等来到事先准备好的会场,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举行婚礼。

    这样的婚礼也是要有一定的形式的。

    首先由主持人宣布结婚典礼开始,同时放喜庆的音乐。与其他婚礼不同的是,这样的婚礼的主持人不移地需要专业的人士,由新人的朋友、长辈等人来主持也可以。主持人的作用是引导整个婚礼,同时宣布新人正式成婚。之后,由新人单位领导讲话,来宾(亲友及同事)致词,新郎新娘致答谢词。然后新人用茶点简单的招待参加婚宴的客人。最后,由主持人宣布婚礼结束。

    茶会婚礼一般是在工作繁忙或作工作单位相同的新人之间举行,由新人和新人的同事朋友共同策划。

    4.旅行结婚

    旅行婚礼是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比较流行的婚礼形式,这样的婚礼形式简单便捷,同时有经济实惠。

    新人选择旅行婚礼这种形式,是将婚礼和蜜月旅行相结合之后的一种形式,这样的婚礼,没有繁文缛节,给亲朋好友减轻了负担,同时将举办婚宴的金钱节省下来,这样就能够有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去更多的地方旅游。

    5.集体婚礼

    上世纪30年代产生的集体婚礼,从产生那天起就受到人们的欢迎,知道今天,它仍然是人们最为喜欢的婚礼形式之一。这样的婚礼,再简单的同时又具有热闹、大气的气派,同时,这样的婚礼一般都选在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地点或时间,能给新人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参与集体婚礼的新人们,可以是素昧平生陌生人,也是好朋友们相约同时举办婚礼。不管怎么说,集体婚礼都是最为繁华热闹的婚礼之一。

    集体婚礼的组织者一般是,新人所在单位的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也可以是妇联等团体,同样现在也有很多有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的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一般对参与者的装扮没有特殊要求,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打扮,男士可以穿西服或唐装,女士可以穿婚纱或旗袍,当然如果新人参加的集体婚礼有特殊的主题,主办方对于新人的着装就会有一定的要求了。

    集体婚礼,一般是不需要新人的亲朋好友都参加的,一般双方家属亲戚和单位领导一部分人参加就可以了,具体的参与人数要看活动的主办方的要求。

    集体婚礼的自由度比较高,没有什么固定的仪式流程,全看新人的要求和集体婚礼的主题。比较常见形式是,由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在在《婚礼进行曲》的音乐声中,新郎新娘缓步进入会场,这时参加婚礼的来宾,全体起立来欢迎新人。

    当新人全都来到会场之后,婚礼的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主持全场婚礼,相关的领导或主办方讲话和发放礼品。

    6.广告婚礼

    广告婚礼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奇特的婚礼形式,其实按照我们的习惯性思维,这种形式,其实并不能称之为婚礼。它只是新人借助大众传媒来将自己要结婚的消息传播出去。

    (5)对于被纪念着带给我们的荣誉要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样的婚礼形式利用了传播媒介的传播速度快、受众众多的特点,使新人能够快速的通知亲朋好友自己要结婚了,同时可以得到很多,认得和不认得的人们的祝福。

    同时,这样的婚礼形式没有繁琐的步骤和要求,能够省去许多麻烦,同时可以减轻新人自己和亲朋好友的时间和金钱。

    7.其他形式的婚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得想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新奇婚礼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植树结婚典礼。环保、低碳是我们现在大部分人追求的生活方式,植树婚礼就是响应了这样的生活理念的一种婚礼形式。新婚夫妇到政府指定的植树地点,进行植树,既有纪念意义有有益于社会。

    婚礼电影晚会。这样的婚礼形式,在很多农村很常见。农村举办婚礼希望能够热热闹闹的,所以,现在很多新婚夫妇回包租一场电影,招待村里乡亲一起去看电影,这样的婚礼形式既热闹,又简单便捷。

    8.西式婚礼

    西式婚礼原本是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人们举行的一种婚礼形式,这种形式的婚礼从传入中国,就因其美丽的服装,浪漫的形式,受到了很多新人的喜爱。

    西式婚礼在必须在教堂举行,当婚礼开始之后,婚礼进行曲响起,这时牧师、新郎、男傧相相继进入教堂。

    牧师首先进入,他登上圣坛,这时新郎来到圣坛的右边,站好。,男傧相站在新郎的左边稍后。

    当新郎准备好之后,有女傧相、花童,相继出现在教堂之中,在这之后,新娘就可以出场了,新娘是挽着父亲的右臂,慢慢地走向新郎。这时双方的母亲及宾客要从座位上站起来,当新娘来到新郎的面前时,新娘的父亲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这时婚礼仪式开始,牧师做祈祷和致辞,这时,婚礼的嘉宾可以落座了。

    在婚礼中新郎新娘宣誓要一生相伴,然后交换结婚戒指,最后牧师宣布新郎新娘成为夫妇,新郎新娘交换誓言之吻,至此,婚礼结束,新人开始接受大家的祝福。

    开业增吉妙法

    新店铺开张,自然期望开门大吉。现代人多以布置花篮、放礼炮、剪裁作为开业的仪式。店长还会逛邀宾朋,为自己壮大声势,为店铺充门面。

    一个店铺开张后要想生意兴隆,首先必须学会制造开门红,即要高挂红灯以示喜事临门,贴各种各样带有“财源滚滚”、“生意兴隆”字样的红色条幅来招揽钱财,四处扎红色彩带烘托喜庆。过去的人还会一大早焚香敬神、杀鸡还神供奉一番。

    其次,保持店内通明,最忌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店铺阴沉、灰暗无光。风水学有这样的说法,光线好,财源自然。因为店铺明亮给人以清新感,不会增加憋闷气氛,易于吸引客人。再者,店门最好在店铺的左侧,左边代表“生龙开口、金银万斗”,是生财的位置。

    第三,开张是店铺记账,最忌空行,一旦漏记或跳跃记账,空白的地方必须写“恭喜发财”、“黄金万两”等字样,表示财库丰满,无有遗漏。

    第四,摆财神。古语云:西北乃聚金之地,故放财神。所以财神多放在店铺的西北方向。每逢正月初五,商店开市,一早金锣爆竹、牲醴毕陈,就是为了迎接财神到来,这一天祭财神在所难免。新开店铺也要对财神万分礼遇,才能财源滚滚。

    剪彩的历史

    本世纪初,在美国的一个乡间小镇上,有家商店的店主独具慧眼,从一次偶然发生的事故中得到启迪,以它为模式开一代风气之先,为商家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庆贺仪式——剪彩仪式。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时,这家商店即将开业,店主为了阻止顾客在闻讯之后耐不住性子,在正式营业前争先恐后地闯入店内,将用以优惠顾客的便宜货争购一空,而让守时而来的人们得不到公平的待遇,便随便找来一条布带子拴在门框上。谁曾料到,这项临时性的措施竟然激发起了挤在店门之外的人们更强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更想早一点进入店内,对行将出售的商品先睹为快。事也凑巧,正当店门之外的人们的好奇心上升到极点,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的时候,店主的小女儿牵着一条小狗突然从店里跑了出来,那条“不谙世事”的可爱的小狗若无其事地将拴在店门上的布带子碰落在地。店外不明真相的人们误以为这是该店为了开张志喜所搞的“新把戏”,于是立即一拥而入,大肆抢购。让店主转怒为喜的是,他的这家小店在开业之日的生意居然红火得令人难以想象。

    向来有些迷信的他便追根溯源地对此进行了一番“反思”,最后他认定,自己的好运气全是由那条被小女儿的小狗碰落在地的布带子所带来的。因此,此后在他旗下的几家“连锁店”陆续开业时,他便将错就错地如法加以炮制。久而久之,这项无意之中的“发明创造”,经过他和后人不断地”提炼升华”,逐渐成为一整套的仪式。它先是在全美,后是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开来。在流传的过程中,它自己也被人们赋予了一个极其响亮的鼎鼎大名——剪彩。

    剪彩,在从一次偶发的“事故”发展为一项重要的活动程序,再进而演化为一项隆重而热烈的仪式的过程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地吐故纳新,有所发展,有所变化。例如,剪彩者先是由专人牵着一条小狗来充当,让小狗故意去碰落店门上所拴着的布带子。接下来,改由儿童担任,让他单独去撞断门上所拴着的一条丝线。再后来,剪彩者又变成了千娇百媚、闭月羞花的妙龄少女。她的标准动作,就是要勇往直前地去当众撞落拴在门口上的大红缎带。到了最后,也就是现在,剪彩则被定型为邀请社会贤达和本地官员,持剪刀剪断由花容月貌的众多佳丽们手中所持的大红缎带。

    从剪彩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它最初只不过是人们用以促销的一种手段,到了后来,它才渐渐地演变为商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仪式。剪彩仪式,严格地讲,指的是商界的有关单位,为了庆贺公司的设立、企业的开工、宾馆的落成、商店的开张、银行的开业、大型建筑物的启用、道路或航线的开通、展销会或博览会的开幕等等,而隆重举行的一项礼仪性程序。因其主要活动内容,是邀请专人使用剪刀剪断被称之为“彩”的红色缎带,故此被人们称为剪彩。在一般情况下,在各式各样的开业仪式中,剪彩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程序。尽管它往往也可以被单独地分离出来,独立成项,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它是附属于开业仪式的。这是剪彩仪式的重要特征之一。

    目前,虽有不少人对剪彩提出非议,认为它乃是“劳民伤财”的“多此一举”,而剪彩自身在内容、形式、步骤等方面也在不断地日趋简化,并逐渐地得以革新,所以在实际的商务活动之中,绝大多数商界人士依旧坚持认为,剪彩是不宜被取消,不能被替代的。

    具体而言,剪彩一直长盛不衰并且仍然被业内人士所看好,主要是基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剪彩活动热热闹闹,既能给主人带来喜悦,又能令人产生吉祥如意之感。第二,剪彩不仅是对主人既往成绩的肯定和庆贺,而且也可以对其进行鞭策与激励,促使其再接再厉,继续进取。第三,剪彩可借自己的活动良机,向社会各界通报自己的“问世”,以吸引各界人士对自己的关注。

    在上述三条原因之中,最后一条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商界人士才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外界解释说:规模适度的剪彩,其实是一种业务宣传活动,而并非只是铺张浪费,毫无任何收益。在剪彩活动中,量力而行地进行适当投入,绝对是得大于失的。

    乔迁之喜

    “乔迁”即是搬家的意思,这个词出自《诗经·小雅》的《伐木》篇:“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行于乔木”。本指鸟儿从幽谷中迁出来,后来人们就把迁入新居就叫做“乔迁”。

    对于古人来说,一般是忌讳动土的,因为动土意味着动根,所以很少搬家,此乃根情所致。因此一旦动土,人们会非常重视,如同办喜丧等大事一样对待搬家,故有“乔迁之喜”的说法。

    “乔迁”首要的是要选一个好日子,即“黄道吉日”。所谓“黄道吉日”,即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不能与天时地利相违,要有利于家庭的安居,有利于财源和福气的降临,并同时将晦气驱逐。

    在过去,日子通常要请算命先生依据天干地支来推算。讲究“冬不搬,腊不移”、“月头不打灶,月尾不搬家”、“辰时搬,巳时发”、“亮时搬家,越搬越发”。今人虽然没有这么多讲究,但也会选择在天气好、日期带有双吉意味的日子里搬家,例如逢二、六、八这类的日子,或者选择“五一”、“十一”、“元旦”等带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乔迁之时,亲朋邻里要给主人送上喜礼、喜联、放鞭炮,同主人一起,先搬一盘火,喻日子红红火火;后搬一乘梯,喻步步高升;再弄个圆簸箕等物,全家推着走进屋子,意味着财源滚滚。有的人家还会拿扫帚在门口向内扫,意味着扫财进门;在窗边用扫帚往外扫,意味着扫走晦气。

    总之,乔迁无论对于古人还是今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诞生庆典礼俗

    诞生的礼俗是一个人来到这世上进行的第一项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包含了父母亲友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古代的诞生礼俗繁杂。包括“三朝”、“十朝”、“满月”、“百日”和“周岁”等。总的来讲是从孩子出生前一直到孩子满一周岁进行。

    1.降生礼俗

    新生儿的诞生为一个家庭增添了几分喜气,因此,婴儿一降生,父母就要到亲戚朋友处报喜。报喜就是婴儿初生的第一项礼仪活动。依照我国传统理念,生儿生女虽都为喜事,但是男子在古代是主要劳动力,传统中更是提倡男尊女卑,所以在报喜之时也因新生儿的性别不同而有着各自的特色。这样的传统从先秦之时,就有典可查,有“弄璋”、“弄瓦”之说,璋是指美玉,代表男孩,瓦则是土器,代表女孩。除了言语,更多的是用行动和礼物来表示,在湘西地区就有着提鸡报喜的习俗。产妇生产的当天,夫家要准备两斤酒、两斤肉、两斤糖和一只鸡,生产之后由女婿提着礼物到岳父家报喜。生儿生女从送的鸡的性别一看变知。

    生孩子除了报喜之外,另一项礼俗就是在自家门口悬挂诞生的标志。这样既能够标示出产妇和新生儿的住所,也明确标示出男女,用象征物来寄托对新生儿的祝福。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象征物多半与生活习惯等相关,颇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生活在晋西北地区的人民,多用剪纸来作为标志贴在门外,生男孩就贴一对红纸剪成的葫芦,女孩是一对红纸剪成的梅花。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家,生男在门外悬挂弓箭,希望其以后能骑善射,生女挂红布条,象征吉祥。

    2.出生礼俗

    在我国有些地方依然保存着传统的古礼,那就是种树。俗话说得好,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成材和成才在某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国有为刚出生的孩子种同龄树的传统。人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培育这些与孩子一同落地的纪念树。让小树伴着他们成长。

    3.满月礼

    满月礼又称为弥月礼。就在小孩子出生满一个月举行的仪式。主要内容大多是外婆和舅舅带着小孩子在大街上走一走,一方面庆贺孩子满月,一方面庆贺产妇出月。到了满月这一天,通常都宾客满席,一般婴儿的女性长辈要准备好新生儿的衣物作为礼品。除此之外,还有剃胎发等习俗,许多地区的剃发礼是由婴儿的舅舅主持的。当然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风俗,如孩子的外婆送之类的。

    4.百日礼

    百这个字在中国的传统中是个重要的数字,它有圆满完全的寄托。因此在婴儿出生的第一百天,一定要进行的就是百日礼。百日礼的礼品和满月礼大同小异。最有特色的是百家衣,百家食,百家锁等等。这些礼品大多是映衬长命富贵,百岁吉祥等吉祥话。

    5.周岁礼俗

    周岁礼既是诞生了礼俗的终结,也是一个人寿礼的开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无论古今,还是地区,周岁礼都特别的隆重,除了祭祖和祭神之外,还有试鞋,抓周等。试鞋是指新生的小孩要试穿虎头鞋来壮胆辟邪,以求其安心成长。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是抓周,也就是在小儿周岁之时,拜访各种象征物品,随其抓取,以此来测验孩子长大后的志趣喜好。虽然抓周带有浓厚的巫术、迷信的色彩,但是依然得以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寿诞日的称谓

    人生在世,但求的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其中的寿,就是指人年龄的长久。对于能否获得长长久久,更是许多人短信的问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长者,对于自己的寿诞都格外的重视。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庆祝生辰,也只能说是过生日而已。只有五十活六十岁以上的长者庆贺生辰才能称之为“庆寿”。

    在古时,人又上中下寿之分,百岁称之为上寿,八十岁称之为中寿,六十岁称之为大寿,是一定要庆贺。不同年龄的寿宴有不同的名称和讲究。

    在人的六十岁这一年,赢来了第一个大型的寿宴,集花甲寿。寿庆当天多有寿者的儿孙张罗。诞日之前,子女还要准备丧葬所用,所备之物其名皆以“寿”字起首,如“寿衣”、“寿材”等等。这并不是不吉利的事情,而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希望老人活得长长久久。过了六十之后,依照传统有“六十三,鲤鱼跳沙滩”、“六十六,阎罗大王请吃肉”的说法。在古代看来六十三岁这一年是凶兆之年,为了挨过这一关要买条鲤鱼到阿育王寺放生池放生。六十六岁则是杀年,在这年做儿女的要烧六十六块肉给老人吃,才能够化险为夷,常年茹素的,这一烤麸代替。

    从六十的生日开始又有着逢十做寿的说法。七十岁叫做古稀寿,出自于杜甫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七岁的寿诞称之为喜寿。到了八十岁,这一年的寿礼庆典则特指为过大寿。通常八十大寿是不仅值得全家人庆贺的事,更是值得亲朋宾客相聚的日子。八十岁之后,八十八岁的生日称之为米寿,原因是八十八写在一起刚好是个米字。九十九岁称之为白寿,一百零八岁的寿诞称之为茶寿。这样的传统一直流行在全国大部分地区。

    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有着“做虚不做实岁”的习俗,也是上文所说的整十岁的寿辰都要提前到虚岁来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我国更有做“九”不做“十”的传统,在民间,认为十是一种圆满,到头到顶的意思,“十全为满,满则招损”当然是不吉利的,而“九”与“久”同音,象征着长长久久,表示寿数没尽头。

    除此之外,自古还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的禁忌,也就是男人不过三十岁生日,女的不过四十岁生日。一种说法这一禁忌是因为,三十和四十这两个大生日正好介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男子三十而立,成家立业,自己的父母多半到了需要人照顾的年龄不好继续给孩子过生日,再加上自己已经成人立业,再像小孩子一般过生日颇有不妥。而女子年及四十,多半即将进入更年期,因此不再愿意提及,自然不会过。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三”谐音丧,“四”谐音“死”,中国自古就有避讳不吉之数的传统。

    酒桌饮酒七忌讳

    1.注意酒仪

    饮酒时应正确举杯,不必矫揉造作地在举杯时翘起小手指,以显示自己的优雅举止。尤其喝红酒,在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一下酒。可以先欣赏一下酒的色彩,闻一闻酒香,继而轻啜一口,慢慢品味。千万不要为显示自己酒量大,看也不看杯里的酒便一饮而尽。此外,也不可喝得太急,使酒顺着嘴角往下流。这都是有失风度的行为,在国际场合则有失国格。

    2.讲究次序

    第一次上酒,作为东道主的你可以亲自为所有客人倒酒,不过请记住,依逆时针方向进行,从坐在自己右侧的客人开始,最后才轮到自己。客人喝完一杯后,可以请坐在你对面的人帮忙为他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你同时准备了红酒和白酒,请把两种酒瓶分放在桌子两端。如果有领导在场,最好从领导位置开始倒酒,然后按照逆时针方向一一倒酒。如果领导较多,坐的位置又无次序,这种情况下,可以请酒店的招待人员帮忙倒酒,这样做既不失礼仪,又能显示出自己的身份。

    3.倒酒方式

    在正式场合倒酒时,啤酒和葡萄酒都是不能手持酒杯的。而在轻松的场合,啤酒则可以手拿酒杯,但要注意右手拿瓶,左手拿杯,并且右手要倾斜着倒才美观。另外,注意啤酒泡沫要与杯口齐平,不能溢出。

    倒酒时注意将商标向着客人,不宜把瓶口对着客人,如果倒含汽的酒可用右手持杯略斜,将酒沿杯壁缓缓倒入,以免酒中的二氧化碳迅速散失。倒完一杯酒后,应将瓶口迅速转半圈,并向上倾斜,以免瓶口的酒滴至杯外。

    4.礼貌回应

    祝酒者并非一次喝完杯中酒,每次喝一小口足矣。有时你不必碰包括葡萄酒在内的各种酒精饮料,但是当别人向你祝酒时,无论怎样你都应该站起来,加入到这项活动中,至少不应该极端失礼地坐在座位上。

    5.表示谢意

    当别人向你祝酒时一定要说 “谢谢”,同时要向对方祝酒。在宴会活动中,女性可以非常自由地面对别人的敬酒,而且回应敬酒者只要微微一笑,或向祝酒者点头示意就足够了。在祝酒结束后,还可以朝祝酒者举起杯子,作出姿势表示“谢谢你,也祝你”!

    6.言行文雅

    有人想以猜拳行令方式烘托气氛,结果吵闹喧嚣,粗野放肆,令人心烦。在公共场合不宜划拳,纵使主人许可,行些酒令,划些文拳聊以助兴即可。

    在宴会进行过程中,切记一边饮酒,一边吸烟。

    7.饮酒适度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虽然非常注意自己的打扮和言谈举止,唯恐给别人留下不良印象,但在觥筹交错的宴席上,常常忘记保持一份文雅的酒态,往往是酒过三巡后摇头晃脑、吆三喝四、词不达意,不但脸被酒精刺激得变了形,而且走起路来也是手舞足蹈,非常不雅观。    酒德即人品,很多人往往通过饮酒来考察一个人的自制力和素质高低。我们有“君子饮酒,三杯为度”的古训,即饮第一杯,表情要严肃恭敬;饮第二杯,要显得温文尔雅;饮第三杯,要神情自然,而知道进退。酒过三巡仍无节制,就叫失态。现代人虽然并非一定要做到酒饮三杯而止,但适可而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把饮酒作为目的,而应当把它作为调节气氛、增进感情交流的一种手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