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印度人拿了三幅名画,这三幅画均出自名画家之手。恰好被一位美国画商看中,这位美国人自以为很聪明,他认定:既然这三幅画都是珍品,必有收藏价值,假如买下这三幅画,经过一段时期的收藏肯定会大大的涨价,那时自己一定会发一笔大财。他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要买下这三幅画。
于是,他问那位印度人:“先生,你带来的画不错,如果我要买的话,你看要多少钱一幅?”
“你是三幅都买呢,还是只买一幅?”印度人反问道。
“三幅都买怎么讲?只买一幅又怎么讲?”美国人开始算计了。他的如意算盘是先和印度人敲定一幅画的价格,然后,再和盘托出,把其他两幅一同买下,肯定能沾着点儿便宜,多买少算嘛!
印度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表情上略显难色。美国人却沉不住气了,他说:“那么,你开个价,一幅要多少钱?”
这位印度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商业精,他知道自己画的价值,而且他还了解到,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他要是看上,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肯出高价买下。并且他从美国人的眼神中看出,这个美国人已经看上了自己的画,心中就有底儿了。
印度人于是装做漫不经心的样子回答说:“先生,如果你真心诚意地买,我看你每幅给250美元吧!这够便宜的!”
美国画商并非商场上的庸手,他抓住多买少算的砝码,一美元也不想多出。于是,两个人讨价还价,谈判一下陷入了僵局。
那位印度人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装做大怒的样子,起身离开了谈判桌,拿起一幅画就往外走,到了外面二话不说就把画烧了。美国人很是吃惊,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对手,对于烧掉的一幅画又惋惜又心痛。于是小心翼翼地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卖多少钱!想不到烧掉一幅画后的印度人要价的口气更是强硬,两幅画少了750美元不卖。
美国画商觉得太亏了,少了一幅画,还要750美元。于是,强忍着怨气还是拒绝,只是要求少一点价钱。
想不到,那位印度人不理他这一套,又怒气冲冲地拿出一幅画烧了。这回,美国画商可真是大惊失色,只好乞求印度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烧掉,因为自己太爱这幅画了。接着又问这最后一幅画多少钱?
想不到印度人张口还是750美元。这一回画商有点儿急了,问:“三幅画与一幅画怎么能一样价钱呢?你这不是存心戏弄人吗?”这位印度人回答:“这三幅画出自于知名画家之手,本来有三幅的时候,相对来说价值小点儿。如今,只剩下一幅,可以说是绝宝,它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三幅画都在的时候。因此,现在我告诉你,这幅画750美元不卖,如果你想买,最低得出价1000美元。”
听完后,美国画商一脸的苦相,没办法,最后以1000美元成交。
财商启悟:人常说:“物以稀为贵。”懂得制造紧缺的氛围和局面,是赚取财富的一个有效方法。故事中一幅画卖出的最后价钱,高于开始时三幅画的总和,这是经济学中“一大于三”原理的妙用之例。
惜售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子,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于是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子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的是,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格越出越高。回到孤儿院后,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上,竟然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比昨天又涨了十倍,但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如实报告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定价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是稀世珍宝。你不就像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其实,世界上每个人都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决定高低贵贱的价值。你给自己定位越高,你的价值可能就越昂贵。
同样的东西,若越是惜重,便会越有意义。
一位初学有成的画家带着自己的作品,在朋友的帮助下,靠七拼八凑拉赞助的款子到北京办起了个人画展。
画展开幕的第三天,一位颇具学者风度的中年人来看画展。这个人似乎是个行家,从头至尾地看着一幅幅画,这必然引起画家的注意。这位中年人用了半天时间才看完了画家的60多幅画。然后,他找到画家问:“你的这些画出售吗?”
画家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他的习作在北京会有人买。待中年人再说一遍时,他忙不迭地说:“卖、卖、卖!”
来人称自己姓张,在出版社做美术编辑,自己不买画,但可以给画家找到买主,他的条件是自己要收取10%中介费。
画家心想,只要能卖个大价钱,10%算得了什么。
张编辑走了,画家也冷静下来,觉得他说的也不过是闲话。
结果,就在画展的最后一天,张编辑真的带了一个买主过来。来人左看右选,最后挑中了其中的12幅,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终以150美元一张的价格成交。
画家乐滋滋地数了180美元给张编辑,还说了许多感谢的话。他为张编辑给自己带来的意外收获所陶醉。
画家回到家还在为自己的第一次画展的成功而沾沾自喜。
两个月后的一天,他无意间打开一张报纸,看到了一则报道,不由得让他大跌眼镜。报道说了一件事情,正是他自己的作品在巴黎的一个画展上展出,这个画展的主题叫“抄袭的杰作”。
原来,画家的作品正是模仿乔治·修拉的杰作。在巴黎的画展上,画家的作品被卖到每幅一万美金以上。因为那年正是修拉大师逝世一百周年。这个因为名不见经传而不自信的画家更不知道,张编辑因为一双慧眼,已经从港商那里得到了高于他全部画价的报酬。
财商启悟:抛开这两则故事中关于人生的大道理不谈,只要理解“惜售”二宇,就可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奇货可居”,不是因为货“奇”才“居”,而是因为“居”了,才是奇货。
一加一大于二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五万多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真不知是出于侥幸,还是因为他们“一加一大于二”的信念。
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是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手看一看。”
年后,那位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不过,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并不是他的铜器,而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年,美国政府为清理自由女神翻新时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由于美国政府出价太低,有好几个月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了这件事,立即乘飞机赶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他喜出望外,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揽了下来。
许多人为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对垃圾的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就要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笑话的时候,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来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使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
财商启悟:在商业化社会里,是没有等式可言的。当你抱怨生意难做时,也许有人正因点钞票而累得气喘吁吁,这里面的差别可能就在于,你认为一加一永远等于二,他认为一加一应该大于二。
污点松下公司是世界上有名的电器公司,员工待遇优厚,发展空间大,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地方。这年,松下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级女职员,一时应聘者如云。经过一番激烈的比拼,安娜、杨子、鲍波三人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最后阶段的候选人。三个人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又是各有千秋的美女,条件不相上下,竞争到了白热化状态。她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做着准备,力争使自己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这天早上8点,三人准时来到公司人事部。人事部长给她们每人发了一套白色制服和一个精致的黑色公文包,说:“三位小姐,请你们换上公司的制服,带上公文包,到总经理室参加面试。这是你们最后一轮考试,考试的结果将直接决定你们的去留。”三个美女脱下精心搭配的外衣,穿上那套米白色的制服。人事部长又说:“我要提醒你们的是,第一,总经理是个非常注重仪表的先生,而你们所穿的制服上都有一小块黑色的污点。毫无疑问,当你们出现在总经理面前时,必须是一个着装整洁的人,怎样对付那个小污点,就是你们的考题;第二,总经理接见你们的时间是8点15分,也就是说,10分钟以后,你们必须准时赶到总经理室,总经理是不会聘用一个不守时的职员的。好了,考试开始了。”
三个人立即行动起来。
安娜用手反复去揩那块污点,反而把污点越弄越大,白色制服最终被弄得惨不忍睹。安娜紧张起来,红着脸央求人事部长能否给她再换一套制服。没想到,人事部长抱歉地说:“绝对不可以,而且,我认为,你没有必要到总经理室去面试了。”安娜一下愣住了,当她知道自己已经被取消了竞争资格后,眼泪汪汪地离开了人事部。
与此同时,杨子已经飞奔到洗手间,她拧开水笼头,撩起自来水开始清洗那块污点。很快,污点没有了,可麻烦也来了;制服的前襟处被浸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身上。于是,杨子快步移到烘干器前,打开烘干器,对着那块浸湿处烘烤着。烤了一会儿,她突然想起约定的时间,抬起手碗看表:坏了,马上就到约定时间了。于是,杨子顾不得把衣服彻底烘干,赶紧往总经理室跑。
赶到总经理室门前,杨子看表,8点15分,还没迟到;更让她感到庆幸的是,白色制服上的湿润处已经不再那么明显了,要不是仔细分辨,根本看不出曾经洗过。但堂堂大公司总经理怎么会仔细分辨一个女孩的衣服呢?除非他是一个色鬼。
杨子正准备敲门进屋,门却开了,鲍波大步走出来。杨子看见,鲍波的白色制服上,那块污迹仍然醒目地躺在那里。杨子的心里踏实了,她自信地走进办公室,得体地道声:“总经理好。”总经理坐在大办公桌后面,微笑地看着杨子白色制服上被湿润的那个部位,好像在“分辨”着什么。杨子有点不自在。这时,总经理说话了:“杨子小姐,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你的白色制服上有块地方被水浸湿了。”杨子点了点头。“是清洗那块污渍所致吗?”总经理问。杨子疑惑地看着总经理,点了点头。总经理看出杨子的疑惑,浅笑一声道:“污点是我抹上去的,也是我出的考题。在这轮考试中,鲍波是胜者,也就是说,公司最终决定录用鲍波。”
杨子感到愕然:“总经理先生,这不公平。据我所知,您是一位见不得污点的先生。但我看见,鲍波的白色制服上,那块污点仍然清晰可见啊!”
“问题的关键是,”总经理说,“杨子小姐,鲍波小姐没有让我发现她制服上的污点。从她走进我的办公室,那只黑色公文包就一直幽雅地横在她的前襟上,她没有让我看见那块污迹。”
杨子说:“总经理先生,我还是不明白,您为什么选择了鲍波而淘汰了我呢?我准时到达您的办公室,也清除了制服上的污点,而鲍波只不过耍了个小聪明,用皮包遮住了污点。应该说,我和鲍波打了个平手。”
“不!”总经理坚定地说,“胜者确实是鲍波,因为她在处理事情时,思路清晰,善于分清主次,善于利用手中现有的条件,她的问题解决得从容而漂亮。而你,虽然也解决了问题,但你却是在手忙脚乱中完成的,你没有充分利用你现有的条件。其实,那只公文包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杠杆,而你却将它弃之一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的‘杠杆’忘在洗手间里了吧?”
杨子终于信服地点了点头。总经理又微笑地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鲍波小姐现在会在洗手间里,正清洗她前襟处的污渍呢!”
财商启悟: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并不一定是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借贷1美元一位犹太大富豪走进一家银行。
“请问先生,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吗?”贷款部营业员一边小心地询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名贵的西服、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我想借点钱。”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1美元。”
“只借1美元?”贷款部的营业员惊愕得张大了嘴巴。
“我只需要1美元。可以吗?”
贷款部营业员的心头立刻高速运转起来,这人穿戴如此阔气,为什么只借1美元?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吧?便装出高兴的样子说:“当然,只要有担保,无论借多少,我们都可以照办。”
“好吧。”犹太人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债券等放在柜台上,“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营业员清点了一下,“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
“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有问题吗?”
“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为6%,只要您付6%的利息,且在一年后归还贷款,我们就把这些作保的股票和证券还给您……”
犹太富豪走后,一直在一边旁观的银行经理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
他追了上去:“先生,对不起,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
“我是这家银行的经理,我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
“好吧!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我来这里办一件事,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很不方便,便问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所以我就到贵行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了,由你们替我保管,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过6美分……”
经理如梦方醒,但他也十分钦佩这位先生,他的做法实在太高明了。
财商启悟:犹太商人只采用了“横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的方法,就取得了常人意料不到的效果。一个成功的投资者的思维方式不应仅仅是顺时针的。
空手套白狼在美国乡村有一个老头和他的儿子相依为命。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被让儿子当“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情说动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于是洛克菲勒就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总裁先生摇着头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总裁先生当然同意。最后,老头的儿子轻而易举地当上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当然,也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财商启悟:“空手套白狼”是高明的投资者善于使用的一种手段,它往往会带来一本甚至无本万利的收益。
精心策划财富杰米先生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大约二十几岁,有太太和小孩,收入并不多。
他们全家住在一间小公寓,夫妇两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们希望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比较干净的环境、小孩有地方玩,同时也增添一份产业。
买房子的确很难,必须有钱支付分期付款的头款才行。有一天,当他签发下个月的房租支票时,突然很不耐烦,因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
杰米跟太太说:“下个礼拜我们就去买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样?”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她问,“开玩笑!我们哪有能力!可能连头款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经下定决心:“跟我们一样想买一套新房子的夫妇大约有几十万,其中只有一半能如愿以偿,一定是什么事情才使他们打消这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套房子。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办法。”
下个礼拜他们真的找到了一套两人都喜欢的房子,朴素大方又实用,头款是1200美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凑够1200美元。他知道无法从银行借到这笔钱,因为这样会妨害他的信用,使他无法获得一项关于销售款项的抵押借款。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杰米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为什么不直接找承包商谈谈,向他私人贷款呢?他真的这么做了。承包商起先很冷淡,但由于杰米一再坚持,终于同意了。他同意杰米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交还100美元,利息另外计算。
现在杰米要做的是,每个月凑出100美元。夫妇两个想尽办法,一个月可以省下25美元,还有75美元要另外设法筹措。
这时杰米又想到另一个点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释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兴他要买房子了。
杰米说:“T先生(就是老板),你看,为了买房子,我每个月要多赚75元才行。我知道,当你认为我值得加薪时一定会加,可是我现在很想多赚一点钱。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应我在周末加班呢?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老板对于他的诚恳和雄心非常感动,真的找出许多事情让他在周末工作十小时,他们因此欢欢喜喜地搬进新房子了。
财商启悟:对于智慧的人来说,他的财富只是暂时放在别人的口袋里,由他人保管而已。任何事情只要经过精心的策划,按照步骤有序地进行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
理好财,到处是财富在善于察看市场的商人看来,随处都是财富,都可加以充分发挥,从中挖掘资源。胡雪岩的眼中到处是财富,因为他把出人头地的过程看做是积累财富。
胡雪岩为生丝生意逗留上海,他在上海的基地是裕记丝栈。这天他到裕记丝栈处理生意上的事务,顺便在丝栈客房小歇。他躺在客房藤躺椅上,本想考虑一下自己生意上的事情,无意中却听到了隔壁房中两个人的一段关于上海地产的谈话。
这两个人对于洋场情况及上海地产开发方式都相当熟悉,他们谈到洋人的城市开发方式与中国人极不相同,中国人常常是先开发市面再行修路,市面起来了,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但以这种方式进行市面开发,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往往等到要修筑道路,扩充市面的时候,自然形成的道路两旁已经被摊贩挤占,无法扩展。
而洋人的办法是先开路,有了路便有人到,市面自然就起来了。如今上海的市面开发就是这种办法。在谈到上面情况之后,其中一人说道:“照上海滩的情形看,大马路,二马路,这样开下去,南北方面的热闹是看得到的,其实,向西一带,更有可为。眼光远的,趁这时候,不管它苇荡、水田,尽量买下来,等洋人的路一开到那里,乖乖,坐在家里发财。”
两个不相识的人这一番谈话,使胡雪岩一下都躺不住了。他马上雇了一辆马车,拉上陈世龙和自己一起,由泥城墙往西,不择路而行去实地查勘,而且在查勘的路上,就拟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第一,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趁地价便宜,先买下一片,等地价上涨之后转手赚钱;第二,通过古应春的关系,先摸清洋人开发市面的计划,抢先买下洋人准备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转眼之间,就可发财。
不用说,胡雪岩眼睛盯到上海的地产生意上,又是一下子为自己发现了一个绝对可以大发其财的财源。
胡雪岩说:“凡事总要动脑筋。说到理财,到处都是财源。”这应该是他的经验之谈。不用说,做生意离不开理财。生意人的理财,大体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以求达到增加企业盈利、提高经营效率的理财,比如定期进行必要的财务审计和财务分析、研究库存结构和资金周转情况、精打细算减少开支、压缩非经营性资金的占用等等,都属于这一方面的理财,这是一个生意人平常必做的实际工作;另一个方面的理财,则是指不断为自己开拓财源,用现代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准确发现投资热点,扩大投资范围。
财商启悟:只有财源茂盛,才会生意兴隆,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应该成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日常关注和思考的主要问题,应该成为时刻想着去做的工作。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在美国学者克莱松的《巴比伦富翁的秘密》一书中,作者通过巴比伦第一富翁之口,向人们阐述了七大发财秘诀。
第一秘诀:当你的钱袋里有10块钱时,最多只能花掉9块钱。
第二秘诀:一切花费都须有预算,人们应当把钱花在正当的事物上面。
第三秘诀:使每一块钱都替你挣钱,让金钱源源不断流入你的钱袋。
第四秘诀:投资一定要安全可靠,这样才不会丧失财富。
第五秘诀:拥有自己的住宅。正如巴比伦国王用雄伟的城墙围绕城市,有坚定发财意志的人一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家园。
第六秘诀:为了防老和养家,应该尽早准备必需的金钱。
第七秘诀:培养自己的力量,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这样就会有自信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巴比伦的七大秘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含义吧!
这七大秘诀的实质是教人们怎样和金钱打交道:如何赚钱,如何存钱,如何花钱。
第一秘诀可称为“十分之一”储蓄法,其思想就是:不要让支出大于收入。花掉的钱只能换来衣食,而存下的钱却可以生出更多的钱。
第二秘诀教人们如何花钱,不要把支出和各种欲望搅在一起。预算使你有钱购买必需品,使你有钱得到应得的享受,也使你不至于在对欲望的无限追求中弄得入不敷出。
第三、第四秘诀是教人们投资,以及怎样投资。应该注意的是,在投资之前必须认识到其风险性——为求高利而冒险投机是不可取的。
第五秘诀强调的是产业和财富对人的成功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中国古语说:“无恒产则无恒心”,当人们拥有自己的家园和产业时,才会因自豪而珍惜,才会更有信心,更加努力。
第六秘诀的实质是:为将来投资。在古代,通常的方式是把钱财埋藏起来,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投资于多种保险事业。
第七秘诀与前面六条不同,它讨论的主题不是金钱,而是金钱的主人。不是每个人都能赚到钱的,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有强烈的信念和欲望,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必须不断进步。
财商启悟:拿破仑·希尔在《思考致富》一书中说道:“大多数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不会持之以恒地想办法来克服失败。”假如你的第一个办法不能奏效,就换一个;假如这个还是不行,就再换一个,直到你找到有效的方法为止。
让你的金钱流动起来据《犹太人五千年智慧》记载,在古代的巴比伦城里,有一位名叫亚凯德的犹太富翁,因为金钱太多的缘故,所以闻名遐迩。而使他成为一位知名之士的另一原因,就是他能慷慨好施,他对慈善捐款毫不吝啬,他对家人宽大为怀,他自己用钱也很大度,可是,他每年的收入却大大超过支出。
自然地,有一些童年时代的老朋友们常来看他,他们说:“亚凯德,你比我们幸运多啦。我们大伙勉强糊口的时候,你已成为巴比伦全城的第一富翁,你能穿着最精致的服装,你能享用最珍贵的食物。如果我们能让家人穿着可以见人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食品,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幼年时代的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都向同一老师求学,我们玩相同的游戏,那时无论在读书方面或在游戏方面,你都和我们一样,毫无才华出众之处。幼年时代过去以后,你还和我们一样,大家都是同等的诚实公民。然而现在,你成了亿万富翁,我们却终日不得不为了家人的温饱而四处奔走。”
“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你做工并不比我们辛苦,你做工的忠实程度也未超过我们。那么,为什么多变的命运之神,偏偏让你享尽一切荣华富贵,却不给我们丝毫的福气呢?”
亚凯德于是规劝他们说道:“童年以后,你们之所以没有得到优裕生活,是因为要么你们没有学到发财原则,要么没有实行发财原则。你们忘记了:财富好像一棵大树,它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发育而成的。金钱就是种子,你越勤奋栽培,它就长得越快。”
钱是可以生钱的,你只有懂得了金钱的马太效应,大胆地使用你的金钱去投资,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布拉德和克里斯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同学,他们毕业后到同一家公司上班,因为他们所学的专业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在公司里担任的职位、领取的薪水也都一样。此外,两个人都非常的节俭,因此他们每个人每年都能攒下一笔同等数额的钱。
但是,两人的理财方式完全不同。布拉德将每年攒下来的钱存入银行,而克里斯则把攒下来的钱分散地投资于股票。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太爱去管钱,钱放到银行或股市之后,两人就再也没去管过它们了。
如此这般地过了40年,克里斯拥有了数百万美元,而布拉德却只有存折上的区区十几万。数百万美元在当今的社会中可以算得上富翁,但拥有十几万美元的人现在依然属于贫困阶层。
布拉德亲眼看着昔日的同学成为百万富翁!而自己呢?40年下来竟然连一所房子都买不起。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
仅仅只是理财方式的不同就造成了如今这种结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穷人总是把富人致富的原因归结为运气好、从事不正当或违法的事业、更努力的工作、克勤克俭……但这些人绝不会想到,造成他们贫困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得投资。大多数富人的财产都是以房地产、股票的方式存放,而大多数穷人的财产却是存在银行里,他们认为那才是最保险的。
你的投资决定了你的收入。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应及早地进行投资,找到自己的摇钱树。在你小的时候,你种下一颗树的种子,它就会跟你一样逐渐成长。其实,在理财方面也是如此。
财商启悟:金钱是一种可即刻伸缩的能源,让它流动起来,那它就是你的摇钱树。然而,有些人刻意地扼杀金钱天生具有的扩张魔力,将其储存起来。这样做除了阻碍金钱的流动之外,还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呢?你将永远无法享受金钱带来金钱的快乐。
金钱的“记忆”
杰克早年并不富有,他的生活是艰难的,但即使经济不宽裕,他的母亲总是尽一切力量在可能的时候,给他最特别的款待。无论何时她有了额外的钱,她一定会为孩子们买点什么。也许为杰克买一个新游戏机,或者带他们去看露天电影。由于孩子们通常消耗的只有生活所需,所以杰克想这也是他母亲给自己一些快乐的方式。杰克认为,他们总是一有了额外的钱就把它花掉,因此他们从来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存下来。
当杰克开始赚到可观的钱的时候,他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即使他的收入高了许多,但是似乎每到月底仍然是一毛钱不剩。
多年以前,杰克想第一次投资置产。他知道他至少需要3万美金的现款,但杰克一辈子也没有存过那么多钱。所以他订出一个时间表,想在六个月以内存够钱。一个月要5千美元才行。这个数目似乎很遥远,但是杰克凭着信心就这么开始了。
你家里有没有一个专门放账单的篮子或是抽屉?一个你可能一个月会去看一次准备付钱的地方?杰克有。而他做的是把你称做“增添期款”的新账单放进档案里。每个月5千美元的账单看起来似乎很难达成,事实上,在最初一两个月杰克试着想不理它。不过他还是照计划执行,并且试试看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确保这笔额外的账单可以和其他账单一块儿付清。
一件有趣的事开始发生了。因为杰克专心生财并且保住他赚到的5千美元,他愈来愈注意到他常把自己的钱轻率地随处散掉。他也开始留意到一些机会,是他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他也想到,他以前在工作上只会投注精力到某个程度,现在由于他必须有额外收入,他就在所从事的事上多放入一点精力、一点创造力。他开始冒比较大的风险,他要客户为他的服务支付更多的代价。他为他的产品开发新市场,他找到利用时间、金钱和人力的方法,以便在较少时间内做完更多的事情。借着给他自己称做“头期款”的账单,他加强、放大了他一向就拥有的能力。很快地,杰克的财富一步步地累积了起来……
财商启悟:如果你曾经锻炼过身体,你就知道肌肉是有记忆的。一旦你锻炼出一块肌肉,要再炼出来就比较容易,赚钱也是一样。当你开始伸缩你的财富肌肉时,你就开始以一种不同的层次有了自我体验。你的思维、眼光、方法都有了全新的改进,此刻,金钱也会慢慢随之而来了。
让钱去生钱真正的挣钱人他们对金钱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赚钱是为了花出去,他们花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个叫摩拉维亚的小镇上度过的。每当黑夜降临,约翰常常和父亲点着蜡烛,相对而坐,一边煮着咖啡,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话题又总是少不了怎样做生意赚钱。约翰·洛克菲勒从小就满脑子装满了父亲传授给他的生意经。
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约翰在树林中玩耍时,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想火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肉食品,如果他把小火鸡养大后卖出去,一定能赚到不少钱。于是,洛克菲勒此后每天都早早来到树林中,耐心地等到火鸡孵出小火鸡后暂时离开窝巢的间隙,飞快地抱走小火鸡,把它们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照顾。
到了感恩节,小火鸡已经长大了,他便把它们卖给附近的农庄。于是,洛克菲勒的存钱罐里,镍币和银币逐渐增多,变成了一张张的绿色钞票。不仅如此,洛克菲勒还想出一个让钱生更多的钱的妙计。他把这些钱放给耕作的佃农们,等他们收获之后就可以连本带利地收回。
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竟能想出卖火鸡赚大钱的主意,不能不令人惊叹!
父亲和母亲对长子的行为反应截然相反。笃信宗教、心地善良的母亲对此又气又恼,狠狠地把他揍了一顿,可是颇有眼光的父亲却说:“唉呀,爱丽莎,你何必呢!这个国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钱、钱、钱!”他对儿子的行为大加赞赏,满心欢喜。约翰·洛克菲勒就是由这样一个相信圣经上所写的一言一语、敬畏上帝的基督教徒的母亲抚养大,由父亲的实际处世之道教育成人的。
在摩拉维亚安下家以后,父亲雇用长工耕作他家的土地,他自己则改行做了木材生意。人们喜欢称他父亲为“大比尔”,大比尔工作勤奋,常常受到赞扬,另外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诸如为教会和学校募捐等等,甚至参加了禁酒运动,一度戒掉了他特别喜爱的杯中之物。
大比尔在做木材生意的同时,不时向小约翰传授这方面的经验。洛克菲勒后来回忆道:“首先,父亲派我翻山越岭去买成捆的薪材以便家里使用,我知道了什么是上好的硬山毛榉和槭木;我父亲告诉我只选坚硬而笔直的木材,不要任何大树或‘朽’木,这对我是个很好的训练。”
年幼的洛克菲勒在经商方面初露锋芒。在和父亲的一次谈话中,大比尔问他:
“你的存钱罐,大概存了不少钱吧?”
“我贷了50元给附近的农民。”儿子满脸的得意神情。
“是吗?50元?”父亲很是惊讶。因为那个时代,50美元是个不小的数目。
“利息是7.5%,到了明年就能拿到3.75元的利息。另外我在你的马铃薯(即土豆)地里帮你干活,工资每小时0.37元,明天我把记账本拿给你看。其实,这样出卖劳动力很不划算。”洛克菲勒滔滔不绝,很是在行地说着,毫不理会父亲的惊讶表情。
父亲望着刚刚12岁就懂得贷款赚钱的儿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儿子的精明不在自己之下,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