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丛书:贞德-圣女贞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裁判官的花样

    一天,贞德又听到了天使的声音,天使这样对贞德说:“你不要害怕殉教,也不要因殉教而悲伤。一切都听其自然,最后,你会到天上的王国!”

    听到这个声音之后,贞德恢复了勇气,决定贯彻自己的信念。她认为裁判官们太过盲目,又受到英国方面的暗示,根本不足以代表教会。贞德决定亲自和教皇谈话。

    再度受审,贞德向裁判官要求见教皇,她说:“请带我到罗马教皇那儿去。到了那儿,我会把一切都告诉教皇。”

    出乎意料,裁判官答应得很爽快,他们建议将审问贞德的法庭移到罗马,这样可以使各位主教和教皇一起研究这个案子。

    贞德知道裁判官一定有阴谋,他们可能又想出了什么方法对付她,所以她要求单独见教皇,接受教皇的亲自审问。

    这个要求令裁判官们大为震怒,他们指控贞德在侮辱教皇,违抗教会,这样的行为是有罪的。

    贞德毫不退缩,她说:“不!我没有违抗教会,我的所说所做,都是受神的命令!我爱神,忠诚地服侍神。我是一个善良虔诚的天主教徒,我受过洗礼。就算死,我也是身为一个天主教徒而死。我当然也爱教会,但是你们不足以代表教会!”

    裁判官没有理会贞德的要求,反而更加绞尽脑汁,用种种问题来困扰贞德,就连贞德离开双亲到奥尔良的事,也一再加以责难。

    “你对父母这样不孝,还能算是一个善良的天主教徒吗?”

    “因为那是神的命令,所以我一定要去!假定我有一百个父亲、一百个母亲,就算我是国王的女儿,我也会去。就连我这次的被捕,也是出自神的意志,只要是神的意志,我都认为是对的。”

    神的意志是第一位的。这是贞德至死都未放弃的信念。

    最后,裁判官们准备对贞德加以拷问,他们把贞德带到一个13世纪建造的古城塔里。这个塔后来被称为“贞德塔”。

    拷问的道具在贞德面前一一排开,有烙铁、重石、钳子……

    贞德看到这些刑具,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很镇定。她说:“即使把我的四肢锯断,把我的灵魂从身体里拉出,我也不会说出任何对你们有利的事情。”

    这么年轻瘦弱的女孩,却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和勇气,这是裁判官们无法想象的。他们除了觉得惊讶之外,也深知这种拷问势必徒劳无功,只好临时取消拷问的计划。

    但是,裁判官自然不会就此罢手,他们又继续研究能使贞德屈服的新方法。可惜,所有可能的方式他们都尝试过了,也找不出新的问题,只好一再用老问题来困扰贞德。

    到了后来,裁判官们终于无计可施,只好照往例劝贞德改信宗教,并予以训诫。

    如果贞德改信宗教,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过,承认一切行为都是恶魔所指使。那么,查理七世的加冕就无效,查理七世也不能算是正式的法国国王了。

    柯逊对贞德说:“法庭的陪审员都是有学问、有道德、宽大、慈悲的人,你去选一位能给你忠告,听你忏悔的人吧!”

    贞德没有理睬,她不肯接受所谓的“忠告”。

    最后,巴黎大学神学院的一位神学者对贞德说:“贞德,你注意听着!假如国王命令你把守一个关卡,而有人未带国王所发的通行证想要闯关,你是不是不会让他通过?同样的,教会是以对神的信仰作为通行证,如果没有这个通行证,即使自称是神派来的,我们也不能让他通行!这个没有通行证的人就是你,贞德!”

    贞德不愿屈服,为了贯彻她的信念,她说:“我爱神,顺从神的命令!天使们把神的旨意传达给我。我不能相信圣米迦勒和圣女玛格丽特、圣女凯瑟琳是恶魔的化身。我是善良的天主教徒。如同我相信神圣的基督一样,我也相信教会是神圣的。所以,我不希望被教会放逐。不过,即使你们判我火刑,我也不会否定天使,你们无法从我身上夺去这种信念。”

    被逼宣誓改信宗教

    1431年5月24日,贞德终于要被判决了。

    她被从牢里提出,用马车载到判决的地方,那是修道院的古墓地。有许多当地的群众来看热闹,他们也渴望知道贞德究竟是“神的女儿”,还是魔女。

    贞德被俘虏的这一年间,虽然连续受到审问、拷问,在牢中又生病、发烧,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可是,她一点也不屈服。

    她还是坚定地顺从神的意志,把神放在第一位。现在她只是希望为自己的权利再争取一下,她重申了见罗马教皇的要求。

    贞德的要求得到了柯逊的怒叱,他说:“教皇远在天边,各教区的主教就是教皇的代理人,我们和教皇是一体的。”

    贞德明白自己再怎么抗争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了,她默默无言听着柯逊诵读她的死刑判决文:

    奉耶稣基督和正确的信仰之名,宣告你——贞德说谎、冒渎神、施行魔法、反抗,犯下背叛之罪,拒绝服从我们的教皇。

    接着就要宣告火刑的判决,柯逊故意停顿了一下。

    这时,一直陪伴在贞德旁边的罗伊塞勒,附在贞德耳旁轻声说:“贞德,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判决文马上就要宣布对你处以火刑了,你赶快答应改信宗教吧。如果再不答应,你就会被活活烧死。快点答应吧,贞德!”

    火刑的恐怖笼罩着贞德,她实在太害怕了,她被这种恐怖所慑服。

    贞德面色惨白地喊叫:“请停止吧!停止,我答应改信宗教了!”

    于是,在修道院的墓地,贞德否定了过去的一切。她承认自己一直在说谎,神的告示和天使的声音都是自己编造出的谎言。作为一个天主教徒,这样的行为是极其不应该的。贞德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可怕,这样违背自己,甚至违背天使和神,可是,被处火刑比这个更可怕。

    最后,贞德宣誓说:“我对着圣彼得神圣的教皇及柯逊主教、罗马宗教裁判所的代表发誓,以后不再犯同样的罪。”

    裁判官们终于胜利了!柯逊、罗伊塞勒都松了一口气。一切都按照他们的计划顺利完成,他们威胁恐吓贞德的手段终于达到了目的。教会的面子和巴黎大学神学院的权威都得以维护,英国方面的要求也有了交代。

    他们让贞德在宣誓文上签字。由于贞德并不识字,宣誓文是一位官吏念给她听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贞德,犯了很多错误。我自知做错了,所以决心悔过,回到神圣的教堂。我的革心,并不只是表面上的,我要以善良的意志回到教堂。

    为了让别人知道我的诚心,我把所犯的罪过自白出来。神、天使圣米迦勒、圣女凯瑟琳、圣女玛格丽特向我告示的事,都是我的谎言。

    今后,我绝不再反抗教会,并渴望一直跟教会成为一体。

    以上是我的宣誓。

    贞德

    这段宣誓文是用法文写的,只有如此简单的几行。

    一位英国官吏拉着贞德的手,让她在宣誓文上签名。贞德拿起笔,以不会写字为理由,在宣誓文上画了一个圆圈。官吏似乎觉得这样不够,又拉起贞德的手再画了一个十字架。

    官吏把签了字的宣誓文收走,贞德看着他的背影忽然笑了。

    没有人知道她的笑意味着什么。是因为想到自己已下定决心殉教,现在却免于一死才笑呢,还是笑自己的懦弱或是觉得教堂强迫自己改信宗教的做法可笑?

    总而言之,贞德在宣誓文上签了字。但事实上,这份宣誓文是有问题的,这根本不是官吏念给贞德听的宣誓文,而是另外一份以法文写成,内容长达50行的文件。

    法国的博物馆里至今还保存着这份贞德签字的宣誓文,它的内容和上面的短文完全不同,里面写着贞德冒渎神和圣人,藐视神和圣经的教导,不遵守教会的规章。

    除此之外,还写着贞德违背自然的规则,任意穿着男人的服装,冒渎女性的圣洁,使人们在战争中流血。

    贞德被骗了,宣誓文被掉包了!

    当时,贞德被火刑的恐怖吓坏了,精神恍惚。裁判官们趁着贞德恐惧得失去神志时,设下可耻的陷阱。贞德并未弄清内容,就在被掉包的宣誓文上签字,于是就掉入他们的圈套中了。

    关于宣誓言文上说贞德任意穿着男装,这也是一项阴谋。

    贞德穿着男装,本来是圣米迦勒的意思,也是神的命令。因为,她必须混在男人之中,解救奥尔良,让查理王子登上正统的王位。因此,贞德穿男装是顺从神的命令的。

    可是,在中世纪,女性穿男装是最可耻、最淫猥的行为,会受到教会严厉的禁止。所以,贞德一被捉,教会就命令她不许继续穿男装。然而,他们却没有把贞德关在专囚女犯的牢中,而是把她关在了男人可以自由进出的普通监牢。这是教会的一个大阴谋。他们是在制造贞德被强暴的机会。

    如果贞德被强暴,教会一定更有理由认为贞德是一个淫妇,而把她当做一个魔女处置。

    贞德深深了解这一点,所以一直不肯换下男装。这些,教会方面当然也很清楚。他们在正式的宣誓文上列入一条“以后不再穿着男装”,这分明是要置贞德于死地!

    判决

    本来贞德已经悔过,又宣誓对教会忠诚,表示不再犯宣誓文上所列的罪过,照理说应该被无罪释放才对。可是,由于勃艮第派害怕贞德再去指挥国王的军队,所以竟将她判成无期徒刑。

    英国方面对教会未将贞德处死的做法,感到非常愤怒。有几个英国大主教的部下当场责骂柯逊是背叛者,也有人向他扔石头,一位英国贵族甚至要杀了这位法国的圣职者。

    教会为了安抚英国人,答应他们拥有再次裁判贞德的权力。于是,贞德又被关在牢里了!她发觉有许多事情和裁判官在审问中所说的不一样。

    在修道院的墓地里,裁判官们,尤其是罗伊塞勒,曾经说过,假如答应改信宗教,贞德就会被释放。至少也会把她从监禁士兵用的牢里移到教会监狱,监视的狱卒也会由妇女担任,而且再也不会把她用铁链锁起来。

    可是,宣誓改信宗教之后,贞德还是被关在以前的牢里,仍然有看守的男人随便出入。接着,她被命令恢复女装。贞德顺从了。因为,此时她已经疲惫不堪,体力衰竭,处在恍惚的状态中。

    贞德知道被骗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她穿的女装,当然不像在洛西宫廷所穿的那么华丽讲究,而是女囚穿的那种肮脏破烂的衣服。同时,贞德的头发都被剃光。

    一个恐怖的夜晚,男狱卒们一窝蜂地向她拥来,穿着女装的贞德唯有拼命抵抗,最后总算保住了自己的贞洁。可是,全身伤痕累累,脸部浮肿。

    5月27日,贞德又穿上男装。这是她宣誓不穿男装的第三天。牢狱里的神父责备她,贞德说:“我如果不穿男人的服装,根本无法保全自己!”

    这件事马上被告到法庭,接到报告后,柯逊带着人来到贞德的牢房。

    贞德向他控诉自己所受的不平等待遇,以及教会对他的欺骗。“你们承诺了我三件事:第一是不用锁链;第二是允许我参加弥撒,拜领圣餐;第三是把我移到女囚房。可是已经过了三天,这些诺言一点都没有实现。我为了要保身,才穿上男装,如果不这样,狱卒们就想对我非礼。假如再这样下去,我情愿选择死,你们都不遵守诺言,所以,我才不遵守宣誓。”

    贞德显然已经承认她违背了宣誓。

    柯逊默不作声,表情冷峻。过了一会儿,他说:“从悔过以来,你有没有再听到天使的声音?”

    这是柯逊设置的一个可怕的圈套。被男人袭击、凌辱,心情极度不稳定的贞德,已经丧失了理智,她坦率地回答:“我听到了,天使的声音说,我若是因害怕火刑而被迫宣誓的话,宣誓就应该取消!”

    柯逊很高兴贞德的警觉性下降,步入了他的圈套。他又问:“那么,你心里怎么想?”

    “三天前我在修道院墓地宣誓改信宗教,是因为害怕被处火刑才说的。那是为了挽救自己的性命而犯下的罪,是背叛的举动,我已经下地狱了。我在那时说‘我不是神派来的’,那也是谎言。我是神派来的,圣米迦勒、圣女玛格丽特、圣女凯瑟琳的确都在我面前出现过,天使们也常常把神的告示传达给我。”

    接着,贞德否定了宣誓文中关于穿男装的内容:“我穿着男人的服装,是为了表示我是神的仆人和战士,这是我的制服。我那天宣誓不再穿男装,完全是受了你们的胁迫,现在,我可以毫无顾忌地告诉你们,我要穿男人的服装。”

    最后,贞德表示后悔前天所做的宣誓:“宣誓文中的一切我都不承认,我不能做耶稣基督不喜欢的事。我从未违背神和我的宗教,我现在觉得很愧疚,为什么以前要说谎呢?我无法对神说谎,我的生命就是神的。好吧!你们随意处置我吧!”

    贞德完全落入了圈套!她改信了“教会承认的天主教”,现在又推翻了这种信仰。这等于背叛教会,背叛教会的教条。

    其实当时,贞德想,这样下去也是无期徒刑。要在没有太阳、没有风、没有新鲜空气的牢里度过一生,欺骗自己、背叛神,不时地忏悔、凄惨地度日……还不如被处死算了!

    听完贞德的话,柯逊说:“你背叛了信仰,所以,你是异端者,是背叛教条的人!”

    一切都按柯逊和教会的阴谋进行,柯逊离开牢房,高兴地搓着手。他向等在外面的英国贵族喊叫:“恭喜!你们胜利了,贞德完蛋了!”

    由于说了这句话,柯逊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永远的恶名,也等于向世人宣告自己有罪。

    5月29日,法庭召开一项审议会,对贞德作出了最后的判决。判决文的内容是:“贞德再度反抗。她不通过教会,直接与神沟通,同时背叛教会,不遵守教会的教条,又犯下异端之罪。”

    二度再犯的异端者,按照规定会被天主教教会放逐,受到世俗的裁判,也就是会被处以火刑。

    判决中决定在第二天,也就是5月30日,将贞德处以火刑。施行火刑的一切事情,奉命必须在第二天上午8点之前准备完成。

    永恒不灭的灵魂

    5月30日。贞德还不知道这是她在人间的最后一天。

    清晨,两位修道士来到贞德的牢里,很难过地向贞德说:“柯逊主教派我们来通知你,今天要将你施以火刑。”

    贞德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也已经做好了殉教的心理准备。可是,她毕竟只是一个年轻的少女,她这时还未满20岁,听到将被处以火刑,贞德还是害怕得坐立不安。

    贞德很悲伤,自己如此年轻,一次都没有堕落过,为什么要如此受苦?她乞求神降下真正的判决,裁决那些让她承受这种不该有的痛苦的人。

    就像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之前做祈祷一样,贞德也开始向天祷告。

    这时,罗伊塞勒出现了,他直视着贞德,然后问:“天使还会出现吗?你还能听得到天使的声音吗?”

    贞德擦干眼泪,坐得很端正,头抬得很高,回答说:“是的。我还能听到天使的声音,天使告诉我不要害怕,我会上天堂的。”

    罗伊塞勒又问:“你听到的究竟是天使的声音,还是恶魔的声音?”

    贞德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我已经向圣母玛利亚祷告过了。”

    除此之外,贞德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她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了!接着,柯逊来了。他是巴黎大学神学院的院长,也是鲁昂教会的实际裁判长。他是来巡视贞德最后的情况。

    贞德转向柯逊,骂道:“主教,我是被你害死的!”

    这句话非常严厉,有良心的人听了一定会反省,或向对方抗议。可是柯逊很冷静地回答道:“你是因为不遵守宣誓而死的。”

    贞德说:“假如你把我关在教会的牢里,就不会有这种事了。你才是不遵守诺言的人!你们用如此不公平的方式判定我有罪,我要向神申诉!我会让你们到神的法庭去的!”

    柯逊愤愤地走出了牢房。

    贞德知道一切都无望了!所以她只能默默祷告,希望自己的灵魂能永生不灭。

    过了一会儿,一位修道士过来了,他来听取贞德最后的忏悔。

    依天主教的习惯,人在临死之前必须将以往的罪过做最后的忏悔。但是,贞德到底有什么罪可以忏悔呢?

    忏悔仪式结束后,修道士向贞德宣告罪孽消除,她已经得到了神的宽恕。贞德对修道士说:“我要殉教必须借助神的力量,如果没有得到象征神的血肉的圣餐,我没有勇气走上火刑台。所以,我请求能允许我拜领圣餐。”

    修道士对于贞德的这个要求不知如何是好。一般的罪犯,死前都可以拜领圣餐,可是贞德并不是普通罪犯,他不敢私自决定,便差人去请示柯逊主教。

    柯逊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召集所有的裁判官共同商量。最后决定让贞德拜领圣餐,并答应她此后的任何要求。

    这真是一个很奇怪的决定。柯逊和所有的裁判官既然把贞德当做一个异端者、叛教者加以放逐,就没有理由再让贞德拜领圣餐,更不会答应她此后的所有要求。

    他们当然了解这一点。可是,若从另一个观点出发,圣职者应该以慈悲为怀,不可以夺去犯人拜领圣餐的权利。他们为了避免遭人非议,决定破例一次。当然,这种决定是很不寻常的。

    修道士递给她圣体——面包时,曾这样问:“贞德,你相信这是耶稣的圣体吗?”

    贞德连忙以安详而喜悦的表情回答:“是的,我相信。唯有这才能解救我,令我自由,请给我吧!”

    被宣告有罪之人,能接受象征着耶稣血肉的食物,重新获得无比崇高的信仰,这实在太令贞德高兴了!她的脸因喜悦而泛红,她的心里觉得非常幸福。

    贞德流下了喜悦的眼泪,她已经好久没有这样过了。她显得很恭敬、虔诚,她的双手拥抱在胸前,有如紧紧拥抱着怀中的神。她仿佛被一种无以形容的爱包围,已经和耶稣基督合为一体。

    神父和修道士也感动得热泪盈眶。无论多么无情的人,看到贞德诚挚、崇高的神态,都会禁不住感动到流泪的。

    可是,等在牢外的英国人开始不耐烦了,因为贞德火刑的准备工作已经很早就准备好了。“快一点,异端者接受神的恩宠要有限度。”他们这样催促着。

    于是,一切都完了,结束了。

    鲁昂的火柱

    马车在等待贞德。贞德很勇敢地坐了上去。她的心中拥有了神,已经没有任何惧怕了。她相信自己不久就可以到神那里去了。

    马车开始前进。贞德穿着一身纯白的衣服,头上戴着纸做的帽子,帽子上写着:“异教徒、叛教者”。群众纷纷拥在路两旁,形成了两道人墙,他们都屏住气息,凝视着马车上的少女。马车的周围,数十个穿着甲胄的英国士兵监视着,他们怕群众会闹事。

    贞德坐在马车上,抬头挺胸,双手紧紧交叉在胸前,好像怕遗失了怀中的宝贝。

    群众看到贞德如此年轻、貌美,非常惊讶。他们尤其钦佩贞德镇静的态度。如此年轻、高贵的少女,怎么可能会是魔女?为什么她要受那种残酷的火刑?

    马车终于到了旧市场广场。此时是1431年5月30日上午9时。

    旧市场广场大约200平方米,正中央有一个灰泥的火刑台,台中央有一根长长的木柱,高高地耸立着,火刑台周围的木材堆积如山。

    广场的另一边,有一座背向教堂的看台,主教柯逊和许多僧侣都穿戴整齐地坐在那里。再前面一点,有更低的看台,坐着鲁昂的地方官和其余的官吏,他们也都穿着礼服正襟危坐。

    另外,广场上还有约800名英国士兵和将近10000名群众。他们来此的目的都是围观贞德被处刑。

    十天前才赶到此地的牧师,开始为她祈祷。贞德在台上站了大约1个小时,一直听着那些艰涩难懂的文字。

    祈祷结束后,柯逊主教站起来朗诵宗教裁判的判决文。

    那是由拉丁语书写的判决文,比之前的祈祷更加艰涩难懂。大致的意思是说这位少女以天主教徒的身份,犯下许多错误:违背教会的规定,协助恶魔迷惑群众,背叛天主教等等。所以,她必须接受教会制裁。

    最后的判决是:处以火刑!

    火刑台周围的木柴被浇上油,眼看就要点燃了。

    贞德感到了死亡迫近的恐惧,她忍不住想要哭泣,可是她没有。她开始虔诚地祈祷。

    这时,怜悯和叹息声充满了旧市场的广场。群众中传出了哭泣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响。有些人不忍心看下去,流着泪离开了现场。

    当贞德的长祷完成时,燃烧的烈火已经包围了她,“鲁昂的市民们!请饶恕我对你们所犯下的罪!同样地,我也饶恕你们对我所犯下的罪!耶稣!”这是贞德最后的声音。

    白烟从广场上升腾起来,火焰也猛烈地飞舞着。不久,白烟笼罩了整个鲁昂地区,然后升到空中。贞德的灵魂也随之飞到神那儿去了。

    贞德的身体还没有被烧完,火就熄灭了。死刑执行人奉了英国人的命令,又在未烧完的木柴上倒油、吹气,使之再度燃烧。但是,这样反复了好几次,仍有一部分丝毫无损。那就是贞德的心脏。

    只有贞德的心脏拒绝被烧毁,仍然鲜红、膨胀,像活生生的一样。这颗心象征着深爱神和法国的贞德的灵魂,它想永久留在世上。

    旧市场广场的群众极度惊骇和难过。可是,他们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贞德最后的一句话,还回荡在鲁昂的上空,使人们觉得罪过。在火刑场上的裁判人员包括柯逊、罗伊塞勒,以及巴黎大学神学院的学者、罗马宗教裁判所的高僧和英国人士,都好像触怒了神那样陷入纷乱,然后散开了。

    群众们从失神状态回复清醒后,也感觉到震惊,争先恐后地离开了。但是,群众散到大街小巷之后,都在哭泣、喊叫、比手划脚、互相感叹,不知不觉形成了一波波凄厉的号啕声。

    “我们把圣女烧死了!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

    死刑执行人也非常惊愕和害怕,他把那颗心装在袋中,然后按照英国祭司的指示,丢入了塞纳河。

    塞纳河流经巴黎和鲁昂,最后注入大西洋,是一条象征法国的河流。贞德的心可能就顺着这条河流入浩瀚的海洋里了!

    解救国家的圣女

    就这样,贞德死了!她死后,世上仍然留下很多因她而起的涟漪。

    首先,使贞德被处火刑的主角柯逊,心里感觉不安。他并不是因为判处贞德而感到愧疚,而是害怕即将在德国举行的宗教会议。

    这是一个共同商议、决定天主教教会种种事宜的会议,与会者包括罗马教皇及其所属的各国枢机主教,还有各国政府方面的代表。

    柯逊担心查理七世会在宗教会议上提出控诉。因为贞德被处死,查理七世被否定了正统地位,这归根结底柯逊都要负上一部分责任。假如查理七世利用政治力量,对宗教会议施加压力,一定会影响到巴黎大学神学院的权威和柯逊的地位。柯逊马上向英国求助,英国方面计划派使节参加此次宗教会议,与法国对抗。

    可是,柯逊考虑得太多了。可能查理七世认为事情不宜扩大,或者以为使用政治力量也无法获胜,因此,一点要提出控诉的征兆都没有。

    看来,查理七世不仅性格懦弱,还十分的冷漠。他受贞德爱戴,由于贞德的帮助,才有勇气到兰斯加冕,可是现在对于贞德的死却不闻不问。也许当时的君主都是那样子的吧!

    除了国王和圣职者,在一般百姓之间,也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例如,有一位长得和贞德酷似的少女,自称是贞德复活。其实,这是贞德的兄弟搞出来的把戏,他们想乘机敲诈查理七世,为贞德报仇。当然后来他们被人拆穿了。

    等到一切平静下来之后,人们渐渐忘记了贞德,很少有人再谈论贞德牺牲生命、解救法国的神圣使命和壮烈事迹,仿佛这样一个传奇的为法兰西流血牺牲的少女从不曾存在过。不过,奥尔良的人民是个例外。他们绝对不会忘记贞德的恩德。

    每年的5月8日——奥尔良被解救的日子,居民们都很热闹地在街上游行,也搭起舞台,演出《圣史剧》纪念贞德。所以,贞德的名声在奥尔良越来越高。

    贞德的殉教并不是败北的象征,而是法国完成统一的起点。不知道是不是贞德的灵魂在天上守护着法国的命运。

    不久,如贞德所预言的一样,在她祖国法兰西的土地上,英国人被完全驱逐出去了。查理七世用武力和政治力量赢得了英法百年战争的胜利,这使得后世给予了查理七世很高的评价。

    在贞德死后的第18年,也就是1449年,查理七世征服了诺曼底,进入了鲁昂。

    当年将贞德处以火刑的记忆,成为沉重的梦魇,笼罩在鲁昂人民的头上。每当想起这件事,鲁昂人民就难过无比。后来,他们请求查理七世再为贞德做一次公正的裁判。

    详细的调查马上就展开了,没过多久,当年裁判的内幕被调查出来,那场蓄意陷害、蒙蔽外人,手段极不正当的卑鄙的裁判让知情人十分气愤。

    后来,罗马教皇也介入此案,派遣特使了到法国去调查。很多人被找出来当证人。

    贞德的母亲就是证人之一,她那时已经很年迈了。她悲伤地流着泪,哭诉着贞德的乖巧懂事,以及她为法兰西、为主奉献的一切。

    不久,贞德的冤情终于被洗清,有关人员也公开宣布当年对贞德的裁判是错误的。

    又经过一段很长的岁月,大概有好几个世纪那么长,奥尔良人民仍然没有忘怀曾经解救过他们的城市,赐给他们自由的贞德。他们向罗马教皇请求褒扬贞德。

    于是,1856年,奥尔良的一位主教代表法国的12名大主教,要求罗马教皇再度裁判贞德。教皇答应了,并且马上派人着手调查。

    除了法国之外,其他国家的天主教徒也希望把少女贞德供奉在祭坛上,就连英国也不例外。

    又过了数十年,到1909年,贞德被天主教世界奉为幸运之神。

    到了20世纪,法国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人民便在各地的贞德像前祷告,希望贞德能够回来,再次打败侵略者,保卫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决定称呼贞德为“圣女贞德”,罗马教皇也希望在圣人的名簿上添上贞德的名字。

    1920年5月8日,加封贞德为“圣女”的仪式终于在罗马的圣彼得教堂里如期举行。

    那一天,教堂里人山人海,有近300名大主教、50000名群众赶来参加赞美圣女贞德的仪式。

    教皇戴着三重宝冠,走到前面。教堂里的钟声响彻云霄,教皇跪在祭坛前祷告了许久。接着,律师站起来为贞德辩护。然后,教皇先叙述他研究、调查这项裁判的经过,大家都站起来恭敬而仔细地聆听。最后教皇宣布说:“奉基督的权力和教会的善举,将贞德列为圣女。”

    说完,教皇开始唱赞美诗,群众们也流着眼泪齐声合唱。银色的号角开始奏乐,乐声响彻了整个圣彼得教堂内外。同时,罗马所有钟楼的钟声齐鸣。

    从此以后,天主教又增添了一位伟大的圣女。

    现在,圣女贞德已经高居光荣的地位,然而,她还是像从前在世间那样,对耶稣基督和她深深敬爱着的圣米迦勒、圣女凯瑟琳、圣女玛格丽特以及天上所有的神祷告着。

    又由于罗马教皇的特别决定,圣女贞德成为她深爱着的法国土地的守护神。然后,法国人把每年的5月8日定为国定祭日,永久纪念解救法国的圣女贞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