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
早晨起床刷牙时,心里想着一件想了很久要做的事情,或者一件只做了一半的事。
上班的路上,那件事不由自主又跑了出来。
到了办公室,站在咖啡机旁边等着咖啡滴下来的时候,你感受到那件事在你心里吊着。
你知道你一定会去做它。可是,拖沓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心里总挂念着没有完成的工作似乎也成了习惯。
直到下了班,一天又过去了。你发现自己今天仍然没有做那件事。
有心理学家说,“拖沓”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疾病尤其在白领中流行。明明心里惦记着感觉也不好受,但,就是不愿意马上去做它。当我们在拖延时,实际上是把问题放在了脑子里,脑子里全都是这种头疼的问题会让人不得安宁,所以,还是尽快的处理好这种事情吧,这样就可以忘掉它们了。
有一个很好的建议是:拿一个小纸条,把要做的事情列下来。到了办公室之后,什么也别说,一刻也不要等待,马上去做。
每当完成一项工作,就画勾将它划掉,删除出你的脑子。
在下班的时候,这张纸上的事情,都画了勾。这时,你可以将它轻轻揉成一团,愉快地抛进垃圾桶。试一试,那种做完事的感觉真的很美妙呢!
不要因为拖了很久,就去匆匆忙忙、胡乱做事。记住,要从容地去完成它。
也许,你确实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在你完成眼前的工作之前,请一定不要分心。要在严格的时间之内来完成它。如果你只有45分钟,那么一定要确定在45分钟之内必须完成你的计划。
完成一件原先只做了一半的工作,是了却心事、让自己松一大口气的好法子。每做完一件工作,你会发现,完成某件事的感觉真好,并且,可以享受那种决定要做就立刻去做的单纯喜悦。
不再浪费自己的时间在无谓的牵挂和自责中,这种感觉,真是好!在生活中也是这样。
你是否因为浴霸的灯坏掉而放弃使用浴霸?是否因为自行车轮胎爆掉而一段时间花钱打车?是否因为洗衣机坏了,就把衣服都送去了洗衣店?而坏掉的浴霸和自行车、洗衣机,迟迟没有拿去修理。
你总是告诉自己:今天太累了,还是先休息吧,衣服明天再洗。可是,这些拖延带来的良好感觉会很快腐蚀你的神经,你摆不脱拖延的罪恶感。
于是这类小事就在一再拖延后被演化成了一些很麻烦的事。衣服越堆越多,房间越来越乱,由此心情也会越来越糟糕。
从现在开始,不要懒惰,行动起来,把它做好,你会发现,其实这些小事很容易完成。
1当你在复杂任务中挣扎时,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分解,将大的、复杂的简化为小的和简单的步骤。然后一一去完成。
2为你做的这个决定设置一个截止日期,或者让你的好朋友监督你的执行情况。从现在开始,改变说话的方式。
有时候,相信你和我一样,总觉得心里的感受,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有些话,一说出口,就发现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所以,佛家说:不能说,一说就错。
即便明白沉默是金的道理,但你能管住自己的嘴吗?
如果不能不说话,那么,我们也许应该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
不是刻意地去改,是做一些小变化,来让说话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减少一些“言多必失”的困扰。
说话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所以,要给自己一些时间。
如果从现在开始你能有一个确定的意识,注意一下说话方式的细节,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自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少用口头禅。
人际关系复杂的生活,每天的压力让人难于招架,气息难平。整天失眠多梦、抑郁寡欢,匆匆行走在人迹繁华的大街上,有人低头横冲过来,不小心磕碰了你的肩膀,也许你会不经意间溜出一句:“有病吧!”
“你有病啊”、“神经病”之类的词语,似乎成了常用的口头禅。
这两个无意中被说出的词语,暗示了一种真正的疾病在慢慢侵蚀我们的健康。
还有一些口头禅,像是“那个”、“你知道吗”、“真的!”等等。
需要这些词语来辅助的你,内心一定是漂浮不安的。
只要你稍微平心静气,就能甩掉这些累赘的词语,让自己讲话轻松简洁。更重要的是——“脱俗”。
说话时用字精确。
或许是因为沉默总是让人不安,所以人们才把言语当做沟通思想和情感的最佳方式。
可是我们每天都要听到许多废话。我们的耳朵受过了多少罪?它可能早已经习惯了。
可是,我们决定不了别人,至少可以让自己不要成为一个“废话制造机”。
从今天开始,你所说的每个字都正好表达所要说的意思,能传达目的和情感就可以。不要浪费一个字,不要为说话而说话浪费时间,不要用些让人听不懂的字,也不要动不动就叫人猜你说话的意思。如果你要让某人知道某件事对你来说意义重大,就说“意义重大”,而不要说“因为它怎么样,所以……而且……你知道吗……”
有时候,运用一些姿势和表情来辅助你的谈话,就能完整地表达你的意思。
拒绝脏话。
如果你一时冲动想要说那些字,你可以有意识地在脱口之前,克制一下自己,因为现在的你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率性却无礼的你了。从现在开始,你的词汇里不包括那些字。
当你想要表达比较强烈的情感时,可以用其他方法,比如,手势或者表情。
但在需要说“请”、“谢谢”的场合,请你一定毕恭毕敬、诚心诚意地说。
不会有人去讨厌一个有礼貌的人的。如果你平常就是这样,比较容易冲动,经常说脏话,那考验你的时候就来了——看你能不能凭借着这一天约束自己以礼待人,把今天过得比平日更受欢迎一些。从现在开始,感受深呼吸的美丽。
环顾四周,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很多人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生活,还有一堆人在办公室中的电脑、投影机、人工照明器、影印机、传真机、投影机、空调……的辐射线中穿梭。一个个高辐射量、不健康、不自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扭曲的磁场,正在严重地影响着我们。
从现在开始,去晒晒太阳和呼吸新鲜的空气吧。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身体可以一星期没有食物,可以几天不喝水,可是没有了氧气,人体不消几分钟就没办法活了。所以,生和死的差别,就是存在于我们的一呼一吸之间。应该呼吸新鲜空气这个道理太简单,人人都懂得,可是很少有人会把它拿来认真地思考。
如果你想要专心练习最基本的东西,那么就专注在呼吸上。
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在床上,也可以在地板上做几分钟的冥想,体验深呼吸的美丽。
请尝试用手放在眉间和鼻前,集中自己的“神”,体会静下来的美妙。
深沉而缓慢地呼吸,不仅可以放松你的心灵,还可以净化身体。
养成正确呼吸的办法。
1早上、中午、晚上请尽可能舒服地吸气,感觉丰富、清洁的空气正进入我们的身体,放松我们整个身体,并使心灵平静。
2深吸一口气,停上一小段时间。
3深吸一口气,然后以两倍的时间吐气。
4以上的办法,重复六次。
5出去晒晒太阳。
得到更充足的自然光,你要让自己在每个礼拜都有充足的照射阳光的机会,在清晨的太阳下走走,在阳光中深深地呼吸,想象头顶有一股力量缓缓地把你的身体往上拉。妈妈的手,你握过吗?
有人在网络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妈妈的手,你握过吗?”
这句话,相信给不少人带来过震撼,这震撼也许远远超过了“知不知道妈妈的生日?”。
忙碌的生活,也许很多应该记住的东西,常常被我们忽略或者遗忘。尤其,当我们长成大人,整天忙忙碌碌,谁会仔细端详那双曾经抚育我们的手?有谁认真地去握一握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呢?
今天,去握着某个特别的人的手吧!
长大成人后,饱尝了浮躁不安、悲观失望、自甘堕落,如果你能回到家里,请去握一握母亲饱经风霜的手,母亲的手,能带给你最大的安慰。握住母亲的手,是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你对她的爱。
握住某个特别的人的手,不一定仅有母亲,可以是你的祖母,你最喜欢的叔叔、恋人,最好的朋友,你的丈夫、妻子或是孩子。当你真诚而温柔地碰触某个人时,表示了你对他们的爱和关心,同时也确认了他们对你有着类似的情感。这可以使你在他们面前显得更轻松、亲切,同时削薄了穿在你身上的自卫盔甲,那正是把你和其他人隔离的东西。
握着手,把你们两个用一种简单而微妙的方式牵引在一起。你们是在一起的。从现在开始,对不了解的领域做一番探索和研究。
你是否想过,要活得不一样一点?那请一定要保持一颗好奇和求知的心。
对不了解的领域做探索和研究,是保持青春的不二秘方。
这个研究和探索的领域,它不必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或者你有必要知道的。它可以只是一个你一直很疑惑的问题,而你从来没有花点时间去研究。
比如你想要了解一种候鸟的迁徙,你可以读一些关于鸟类学的书或者文章,也可以亲自到它的栖息地去观察它们的活动。还可以到图书馆去,或找出这一行的专家,打电话或写信给他们。
也许在不知不觉中,你也可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或找出一些观察结果、证明、资料,和目前广被接受的解释互相矛盾,如此一来你对这个领域就算是有了基本的贡献。
促使你想要扩大某方面知识的动机,还可以是一些特殊的个人情况。比如,一个朋友需要动心脏手术,而你想要他知道这没什么好紧张和担心的,你打电话给一些人,问一些问题,把你能找到的资料都找出来,在朋友做手术前将你的研究告诉他,你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能让他轻松面对手术、渡过难关不是很有意义吗?
参与一场你感兴趣的主题的讲座。
去参加一次你不太了解领域的讲座,不管主题是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宗教的,演讲者最好是该领域中被认为是专家的人,或者受欢迎的演讲人。
可以带一个本子去记笔记,记住一些重点。
要记得以一种开放的心胸去听。
他讲得如何呢?是不是令人信服?这场演讲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想呢?
通常除了讲讲自己领域的问题外,很多演讲人还会多多少少谈到与人生相关的话题。说不定那句话就对你有了帮助。
最后,演讲结束之前,通常有演讲人和听众的互动问答,这个时候,不要犹豫,举手吧,和他谈一谈,这一趟你真是没有白去!值得看的4本历史书:
1《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简介: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历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当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
2《全球通史》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董书慧
简介:本书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后经作者多次修订增补,现已更新至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新的研究成果,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3《光荣与梦想》: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朱协
简介: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的历史巨著。
4《流血的仕途》
作者:曹昇
简介:本书试图采用镜像法则,站在李斯的角度,以正史记载为基准,正史不到之处,则辅以合理的推断和揣摩,接续空白,贯穿前后,对李斯的一生进行详细还原,使之丰满而完整。值得看的4本地理书:
1《不可不知的2000个地理常识》
作者:王晓梅
简介:假如有人问你,八大行星指哪八颗行星?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哪个国家的首都?中国的“五岳”指的是哪“五岳”?世界上哪个国家的领土面积最大?……这些地理常识你都能答得出来吗?本书为解决这一难题,把读者可能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又较零散的2000个地理常识编辑成册,让你轻松阅读古今中外地理,开拓视野。
2《国家地理(世界卷)》
作者:国家地理编委会/编
简介:这套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全球七大洲各个地区的地理特色及文化风情,并对各地区影响较大的国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3《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
作者:唐晓明、林佳鸣
简介:世界上的好地方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要去的好地方也实在太多!如果只选出50个,对谁都是一个大伤脑筋的事。美国《国家地理——旅行家》杂志的作者、编辑及顾问也是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之后,才从500个候选地点中挑选出了现在的这50个地方。
4《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斯坦因哈佛大学讲座》
作者:奥里尔·斯坦因
译者:巫新华
简介:斯坦因在1900~1901、1906~1908、1913~1915年先后三次到中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第四次探险因中国学术界的抵制和反对而夭折,最后他综合前三次探险写了一本《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的通俗著作。书中叙述简洁而重点突出,对于中亚历史上各种问题的解读与评述也基本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在家里挂一个小黑板。
当你翻开一本旅游杂志的时候,是否曾看到过喜欢的风景照?
当你看书的时候,是否有一句话直击你心灵深处,说出你心中的梦想和感受。
如果有,记得,把它剪下并保存下来。
如何保存呢?
如果是藏在储蓄柜里,或许你将永远不会去翻看。
不如到美术用品商店买一个小黑板吧。
把你所剪下来的字句和图片筛选一遍,选出其中最好的、最有视觉效果的、最实用的,换句话说,挑出来的图片或句子真能传递现在的你心里感受和愿望的。
把它们拼贴在海报纸上,这就成了你的“梦想看板”。
你可以在梦想看板上贴上你喜欢的字句和图画,或者,在画板上贴上外出旅游的生活照。也可以把自己想要完成的心愿写在上面,你甚至可以用一句修身养性的话来提醒自己,比如“口中少话、心中少事、腹中少食”等等。
当然,你也可以在“梦想看板”上留白。
把你的“梦想看板”挂起来,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每天看到它了。
完成后,如果有朋友来你家做客,你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这个“梦想看板”,介绍你去过的地方给他们,或者告诉他们,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文字和图片,它们为什么吸引你。
因为一个小黑板,你的世界可能会丰富许多,在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精神看板会给你枯燥无味的生活增添色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