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奔族”心理减压书-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快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天在一家IT公司工作,虽然已经上班两年多了,但和同事们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好。说起原因,其实还要怪他自己,他和别人相处时,总是喜欢针锋相对,不能理解别人。每当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或聊天时,往往喜欢打断别人的谈话,破坏气氛。他的表现欲很强,当他提出的意见未被接纳时,就会愤愤不平,很容易就会和别人闹翻。

    在一次公司的聚会上,他和几个同事聊天,就因为一个很小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同事觉得气氛尴尬而有意退出论辩,他还不依不饶,结果弄得大家不欢而散。小天觉得现在的时代要想表现自己就得个性突出,当仁不让,要不然很难让别人记住你,赏识你。自己身为“80后”、“奔奔族”,就是要有独特的一面,不能人云亦云。

    小天的心态在众多的“奔奔族”中肯定能引起共鸣。特立独行、张扬自我是奔奔族深入骨髓的性格特质,恶搞、整蛊、利用博客展示自我成为奔奔族扬名的终极武器。他们经常在网络上语出惊人,不顾别人的感受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语。可是,这种处世之道并不是所有“奔奔族”奉行的原则,大部分的年轻人还是懂得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

    晓宏在北京的一家著名的跨国企业里做技术总监,现在的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想起刚进入公司的时候,晓宏至今回想起来还是感慨良多。他是一所不太知名的高校毕业生,学历仅仅是本科。当初为了进入这家公司,费尽了周折,前前后后投了3次简历,才被人事部门挑上。

    进来之后,面对着那么多比自己强的工作伙伴,心理上的压力很大。很多条件比他优越的同事对他态度很冷淡。可他总是以真诚的心态和别人相处,认真地对待工作,最终换来的是领导的赏识。“高升”以后,他并没有恶意排挤同事,依然是以真诚宽容待之,换来的自然是同事的赞赏。

    晓宏用宽容换来了同事的理解和尊重,也换来了事业的腾飞,说明了在现代的职场中,宽容的伟大力量!其实,我们也都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也都有自己的脾气与原则,遇到不平之事或者遇别人恶意的毁谤,也会气愤难平。

    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叵测的金钱社会里,很多人都在苛求别人,而不是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奔奔族”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三高”的巨大压力,举步维艰。每个人都想在这个社会里活得精彩,希望用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来让别人重视自己,赏识自己,这些本没有错,可是在表现自己的同时,我们不要淡忘别人,排挤别人,走向人格的狭隘。

    小雅是刚刚毕业两年的学生,在一所中学做老师,虽然教龄不长,却经常获得学生、家长的尊重和赞许。谈起自己的所获得的成绩,小雅觉得首先要把“宽容”两个字放在心间。

    工作之初,曾有段时间,她也受不了孩子的调皮,经常冲学生发火。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深深悔过检讨之后,她对学生的态度完全改变了。

    她现在觉得: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所以,现在小雅能把学生教得这么好,在她自己看来,就是自己宽容的态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宽容,能在众多“奔奔族”的性格里能占上一席之地,足以说明宽容的力量。其实,宽容作为古今中外都在崇尚、践行的美德,能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有着深厚的道德和社会根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孔子就提出了“忠恕”的思想。《论语》的《卫灵公篇》中记载,一天,子贡问老师:“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这句话意思就是:有没有这样一个字,让我可以终身实践,永久受益?孔夫子于是以征求意见的方式说道:“其恕乎!”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夫子进一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曾子在理解了老师的思想,把其思想的精华概括为“忠恕”两个字。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孔子的“忠恕”思想让他的学生受用一生,也让我们这些子子孙孙受用一生。

    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人们总是以高于社会的各种道德来约束别人,而对自己的错误往往以宽容之心来对待。我们经常看到路人为无意间的碰撞而恶语相加;邻里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夫妻之间也为一些家庭琐事而大打出手。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在不自觉的导演着这种结局:愤怒代替理智,针锋相对,以毒攻毒,冤冤相报,无尽无休,直到身心疲惫,两败俱伤。可是我们应该想到,当我们抓起泥巴准备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是我们自己的手;而当我们拿鲜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宽容别人一次自己的精神得到一次升华;被别人宽容一次,自己的灵魂就得到一次洗涤。

    尤其是在今天,到处充斥着残酷的竞争。长期竞争的结果,使得心胸狭隘、怨天尤人的人增多了。但是心胸狭隘的人在给予别人宽容的时候,只看了暂时的付出,没有看到长久的“回报”。宽容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就是告诉我们对己要严,对人要宽。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上天是公平的,你在这里失去的东西,它会在那里给你加倍的回报。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宰相的回信可见其大度: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奔奔族”,作为这个时代的最年轻的群体,在处世之道上扪心自问:是否有古人“让他三尺”的心胸?

    对于宽容,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做过很恰当的诠释。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可这样的宽容不被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像林肯总统那样与仇敌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的宽宏气概——今天的“奔奔族”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

    今天的“奔奔族”很多又是70、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出生时大多条件优越,但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来自新媒体的多元文化,面临着父辈所没有经历过的巨大压力。在这样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奔奔族”脆弱、但又自视清高,亲历了学业和事业上的种种不公,我们不禁自问:宽容是什么?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宽容到底还有多少价值可言?

    确实,现实中有很多尔虞我诈、自私狭隘,让很多涉世不深的“奔奔族”受到很大的打击,再未迈入社会大课堂之前,就抱有了很大的成见。但是,试想,如果我们再把这些不好的东西纳入到自己的思想,代代相传下去,后果将是什么?

    曾经,我也被落井下石、恶意伤害过,那些伤害在当时的确留下难以抹平的伤痕。伤痕累累中,我也怀疑过宽容的存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能坦然面对那些落在身上的痛楚,并且学会用另一种宽容的心去面对,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损失,反而因此获益。

    可是,现在有些“奔奔族”就反对说,对罪恶的宽容是对善良的践踏。他们对宽容的理解是宽恕、容忍、不追究、无做为,甚至把宽容等同于“赦你无罪”。所以在他们的眼里,宽容就是放纵。他们也会认为宽容是对自身缺点的纵容,而非对别人无意中所犯下的过错的雅量。

    真正的宽容所提倡的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决不是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笼统地宽容一切。否则宽容就会成为“纵恶”的别名。

    并非每个人都有完美的理性并拥有宽容的美德,那么如何对待不宽容的人?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会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的狭隘也让我们犯下了同样无知的错误。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还能在宽容的别人的同时获得丰厚的“回报”。安德鲁o马修斯曾说过这样一句启人心智的话,“一脚踩扁一朵紫丁香,他却把花香留于脚底,这便是宽容。”如果“奔奔族”们真的能拥有这样的胸襟,那么得到的不仅只是“花香”,还能拥有无限的快乐和健康。有些“奔奔族”因为心胸狭隘,不能忍一时之气,因而招来百日之忧,而不良的情绪只能毒害自己的心灵。

    有这样一个有名的哲理故事:

    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柏、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处山谷处,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柏拼命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救了我一命。”

    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柏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柏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打了马沙一耳光。”

    后来,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柏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吉柏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马沙回答:“我永远感激吉柏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了一干二净。”

    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能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冰霜,能驱散生活中痛苦的眼泪,能传播心灵的快乐和微笑。宽容一个人就是卸下心里的包袱,将那些纠缠不清的往事彻底从心底里淡忘,心灵就获得自由和快乐。

    多一点宽容,就多了一份快乐。尤其是在当下,金钱当道,人情冷漠。年轻的“奔奔族”应该意识到,在这个矛盾重重、错综复杂、纷争不断、冲突迭起的世界上,适当的宽容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宝贵的:“没有宽容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幸福和繁荣。”与其在心中还留着怨恨,倒不如把心胸放宽,让自己有更多的包容力来面对人生,迎接未来。

    [杂谈]“奔奔族”的尴尬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当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娶媳妇;

    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洋房汽车娶不了媳妇;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

    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的;

    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只能洗厕所的;

    当我们没生娃的时候,别人是可以生一串的;

    当我们要生娃的时候,谁都不许生多个的。

    问:我们这一代到底招谁惹谁

    这就是当今“奔奔族”的尴尬,也是这种环境磨砺了他们独特的个性,不屈不饶,特立独行,一路向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