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是汉朝4-王莽是这样炼成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王莽闯江湖

    在王氏家族中,王莽这家是最不幸的。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太后得道后,王家所有的大姑大伯小姨小叔,全都升天了,偏偏就落下了他这只小鸡。

    事实上,王莽一家被遗忘,不能怪刘骜,更不能怪王太后。刘骜几乎都将舅舅们封侯了,而王莽父亲王曼,因为早死错过了机会。于是乎封侯的上天了,没有封侯的就在地上干巴巴地,看着天上流口水。

    流口水还是轻的。那时,根本就没人知道,当王莽跟自家的堂兄堂弟在一起时,内心是多么伤感。人家穿着光鲜亮丽,出门不是香车就是宝马,出入的都是高级娱乐场所。

    而他自己呢,不要说玩的,连穿的吃的都成问题。于是,孤贫无助的王莽,被迫学会了节约勤俭的美德。为了弥补和本族兄弟间的差距,他只有拼了老命地学习。

    在冥冥之中,他好像听到了一种声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果然,这种强烈的感觉,在生活中再一次应验了。不久,长兄竟然也死了。于是照顾母亲、嫂子以及兄子的责任,都落在他的肩膀上。

    磨难的生活,并没有打败王莽。相反,贫困无助的生活,让王莽仿佛找到了做人的自信。于是他待人处世结交朋友,尽量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及不卑不亢的态度。

    生活告诉我们,仅有自信是不够的。自信就像是鸟的翅膀,鸟儿要飞得更高更远,必须有助力。在困顿的生活中,他同时和另外一个人都找到了助力。

    另外那个人,就是淳于长。那时候,淳于长的日子也特别苦闷,他也想过上腐败的生活,可惜没那个实力。于是乎,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投靠大司马王凤。

    当时,王凤正病卧床上,死神就守在他身边。淳于长是很会投机的,为了博得王凤最后一丝感动,每天早晚都要扶着王凤下床散步、聊天。

    不久,淳于长发现,作秀的高手还在后面。淳于长只是晨晚陪伴,王莽几乎是全天候伺候王凤。他亲自尝药,忙里忙外,乱首垢面,连续几个月都不脱衣服睡觉。王凤死前,特别叮嘱王太后,一定要用点实际行动,感谢淳于长和王莽的侍奉之心。

    果然,王凤死后,淳于长和王莽都被封了官。王莽先被拜为黄门郎,后迁射声校尉。这人生的第一步,就这样迈出去了。

    如果想制造一个作家,只要给他一段不幸的童年就够了。这是国外某个著名作家的著名论断。童年,是人生成长的一段历程,往往影响着性格及命运的发展。陈汤由于经历过早年异常恐惧的贫困,因而对钱有着深刻的迷恋。

    而王莽,不幸的年少记忆,都是地位比别人低若干等的阴影。然而不幸的童年,让他迷恋的不是金钱,而是名势。

    名势和名利是两码事。前者往往注重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与弥补,后者却是追求一种肉体上的刺激。王莽深刻地认识到,他出身微贱,要想挤进这个充满诱惑,阶级相当封闭的世界里,拥有一席之地,他必须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名片。

    他发现,在想做的名片上,缺少一样东西——侯爵。

    在汉朝,无论你当多大的官,都不如一个侯爵给心理带来的满足感强烈。想当年,李广奋斗一生,侯爵就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就是抓不着。最后,落得个终身遗憾。

    侯爵食邑多少,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有这个名。只要有了“侯爵”那玩意儿,就说明你做人上了档次。出来混,档次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抢在淳于长之前,完成封侯之梦。

    想封侯是吧,没有战功没关系,只要你想要,我都可以给你。

    说这话的人,是王商。王商告诉刘骜,王家诸兄弟中,就只有二哥王曼这家没有封侯,不如就从我的食邑里割出一块,封侄子王莽为侯吧。

    自汉朝开国以来,像王商这样主动分户邑给别人的,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刘骜来说,这是个新问题。由于是新问题,他就得好好考虑考虑。

    但是,当刘骜还在沉默不答时,有一帮名士就出来替王莽说话了。这些人当中,就有陈汤。名士们都异口同声地对刘骜说道:“看在死去的王曼的分儿上,看在王莽厚道的分儿上,就封给他吧。”

    他们就差一句话没说出口了,王莽的户邑反正又不是从皇家身上割的,不损人不利己,顺便做个人情,不挺好吗?这个道理不说刘骜也是懂得的。不久,刘骜封王莽为新都侯,食邑有一千五百户。

    好了,名片终于打造成功。

    没人知道王莽心里,装着一个怎样的梦。但是,只要是眼睛不瞎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王莽就像一个天才的数学家,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算计。

    而王莽的下一步算计,就是分发名片,宣传自己,打造品牌。王莽决定把他打造成这样一张品牌:谦虚谨慎,安守本分;仗义疏财,广结良友。为了这个目的,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个保证:保证工作不能出错,保证交友的质量,保证宣传的效果。

    王莽家里差钱,但是为了追求广告效应,他把所有老本都抛出来,买车置房,赞助宾客。除此以外,王莽还高调赞助穷苦学生。

    王莽兄长早死,遗下儿子王光。王莽把他送到长安名校,拜师求学。为了体现他尊师重教的思想,有一天,他沐浴后,坐着马车,奉着羊酒,前往学校拜访老师和同学。王莽此举一出,引得长安各界叹为观止。

    于是,在高调做事、高调做人的思想驱使下,在帮闲分子的努力鼓噪下,在精心策划的造名行动推动下,王莽声名日隆,蒸蒸日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一颗璀璨的政治明星,已高高地挂在了汉朝的天空。

    在王氏家族中,王莽的名声已经盖过五侯等诸位大佬,绝对是后生可畏。然而,前途貌似很光明,道路其实很弯曲。在王莽通往未来的路上,淳于长像一块巨石,挡住了他前进的大道。

    他没有翅膀,不能飞过去。路已经被阻死,更不能绕过去。他只有一个选择,如果不想被淳于长阻死,他就必须动手搬开这块巨石。

    这真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

    然而,王莽却淡定从容,胸有成竹。因为,他已经从淳于长身上,找到了一个致命破绽。

    顺我者昌,挡路者死。淳于长,咱们走着瞧吧。

    众所周知,在汉朝官场上,淳于长和王莽都是有才的人。王莽说了,出来混,档次很重要。论档次,淳于长是人才,王莽是天才。王莽已经登峰造极,绝对的3.0豪华终极版本,而淳于长只能算是2.0精英升级版。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反过来可以这么说,命运档次的不同,则注定着思想本质的区别。王莽和淳于长的思想区别就在于,他是吃好了碗里的,才能看着锅里的;淳于长则是吃着锅里的,看着碗里的,锅里碗里一起吃。

    在淳于长看来,刘骜就是他的锅,而许皇后就是他的碗。许皇后被废以后,生活异常寂寞。然而,许皇后不知哪根筋出错了,竟然搭到淳于长这根线上去了。

    许皇后有个姐姐,姐夫死后,就一直守寡。后来不小心认识了花花大少淳于长,俩人就勾搭上了。于是,许皇后就通过姐姐去问淳于长,我给你钱,你看看能不能帮我捞个名分。再当回皇后是不可能的了,如果你能帮我回后宫,被封个婕妤,那就谢天谢地了。

    许皇后以为,当年刘骜给淳于长钱,淳于长都能搞定王太后,承认赵皇后。今天如果她给钱,让他给自己弄个后宫职称,应该也是可以的。

    许皇后错了。她只看见淳于长的跑腿功,却没看到王太后和赵飞燕真正博弈的真相。没想到,这么一看走眼,就让淳于长给骗了。

    淳于长对许皇后说,你想回后宫是吧,没问题。不要说封婕妤,只要你给得起钱,我可以搞定皇后的职称。当然,要当只能当左皇后。

    许皇后满心欢喜,说:“好吧,我出钱,你帮我,那就辛苦你了。”

    淳于长这么一辛苦,就是几年。几年以来,许皇后的钱心甘情愿地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地流进淳于长的口袋,却不见淳于长给她捎来好消息。

    收钱不办事,这叫什么?诈骗。有人大概估算,几年时间里,许皇后被淳于长骗去千余万钱。淳于长厚颜无耻的功夫,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汉朝历史上,他问心无愧地拿下了一个第一名——汉朝第一诈骗犯。

    淳于长凭着无耻的心,快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拥有了无数财富。他并不知道,当他在财富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时,王莽则在岸上冷冷地望着。

    王莽望着淳于长,怎么看他都像是一只上钩的大鱼,一个即将沉没的溺水鬼。现在,该是收线的时候了。

    王莽不动声色地去找王根。王根正病卧在床,王莽像当初侍奉王凤一样,给他端茶倒水。忙完之后,王莽就对王根说:“有一个事,不知道该不该跟您说?”

    王根问:“什么事请直说。”

    王莽说:“据说将军病倒后,淳于长很兴奋。他自以为将接替您的位置,所以就已经做了相关准备工作,开会讨论组建新班子的问题了。”

    王根开始喘大气了:“有这回事?”

    王莽接着说:“将军不知道,淳于长还干了一件龌龊的事。”接着,王莽把淳于长怎么跟许皇后姐姐通奸,又怎么诈骗许皇后千万余钱的事,娓娓道来。

    王根听得肺都气炸了,不禁吼了起来:“你都了解得这么清楚,为什么不早说?”

    王莽装着龟缩的样子,说道:“一直都不知道将军的意思,所以我都不敢直说。”

    王根叫道:“现在还等什么,赶快去告诉王太后。”

    好了,成功一半了。

    王根一声令出,王莽仿佛吃了定心丸,直奔王太后处。然后,他又一一给王太后历数这些年淳于长干的好事。王太后一边听着,身体一边颤抖着,她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还等什么,赶快去报告皇上。”

    好了,事情基本成了。

    王莽一刻都不停留,转身即出,急奔刘骜皇宫。当刘骜看到王莽货真价实的举报材料时,不禁愣住了。诈骗许皇后,竟然还有这等事?

    王莽仿佛看出刘骜的心思,补充说道:“我仅负责举报,如果皇上不信,可以派人去查。”

    刘骜摇摇手:“算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多年以来,每遇有人犯了龌龊事,刘骜总是高调喊杀,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据我统计,刘骜基本上都做到了以人为本,以不杀止杀。无论外戚王商等人,还是功臣陈汤,无不如此。

    活在这世上,大家都不容易,吓唬吓唬就可以了,杀什么人呢?我想,这应该是刘骜的心里话。

    基于以上治世理念,刘骜决定放淳于长一马。他下了一道诏令,将淳于长免职,遣送回封国定陵。

    所谓官场就像是娱乐圈。圈里人认为,那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业,然而在我看来,却是个充满无限娱乐的圈子。在娱乐圈里,你很难看到红了一辈子不出绯闻的人;在官场,你也很难找出红了一辈子都不出事的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娱乐圈,明星新陈代谢的周期,越来越紧迫。往往都是你红三年,我红三年,最后不是泪洒舞台,就是血祭刑场。

    在汉朝,好演员最难混的时候,可能就是汉武大帝刘彻时代。在刘彻导演汉朝政治时代,多优秀的演员,都无法逃过被他否定的命运。

    如果汉武时代那帮老演员,知道刘骜是怎么当导演的,估计他们都恨生不逢时了。说真的,在刘骜及他老爹这两个时代,做个官场演员,实在太幸福了。

    所有的幸福感,只来自一个原因——好混,实在太好混了。

    以上的话是否属实,相信淳于长最有发言权。陪着刘骜玩了这么多年,刘骜说你不好玩,不跟你玩了,他竟然还能全身而退,实在太奇迹了。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淳于长尽管要离开长安了,但是看上去,似乎没半点失落感。收拾了该收拾的,就准备回封国了。

    这回,淳于长是大搬家,所以有些东西必须搬走,比如金银珠宝;不过有些东西似乎搬走也没用,丢了挺可惜的,比如,淳于长出入所乘车辆马匹和仪仗队。

    在汉朝,什么级别官员,享受什么级别仪仗队,那都是有规定的。淳于长被罢官,这一切当然统统被取消,所以曾经在长安跑动的那些车马,即使带回封国也是不敢乱用的。于是,有人就对淳于长说,反正这些东西你又不能带走,不如给我用吧。

    说这话的人,名唤王融,是个陌生人。但是淳于长并不陌生,因为王融的父亲就是王立。为什么偏偏是他?淳于长一拍脑袋,心里暗暗叫道,完了,麻烦来了。

    淳于长很爱钱,爱到骨子里的那种。他可知道,王立比他还爱钱,为了钱他甚至还可以搞黑社会,企图倒卖国家土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俩人天生一路货色。可问题就在于,他们俩莫名其妙地闹翻了。

    王立因为倒卖国家土地出事后,就一直怀疑是淳于长在背后搞的鬼。从那时起,两人就水火不容。现在轮到淳于长出事了,那王立还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安全离开?

    王融来索要宝马好车,这不是一件小事。说不好听点,就是变相勒索。他今天能勒索你,谁能保证他明天不能做更出格的事?

    这时,淳于长终于认识到,必须处理好和王立的关系,不然就难全身走出长安城。可是遇事临时抱佛脚,管用吗?何况王立那只脚,还不是佛脚,而是一只充满邪气的脚。

    事实上,对淳于长来说,搞定王立,根本就不是问题。所谓邪正不两立,他和王立不是邪正的问题,所以不是外部矛盾。说得不好听,他们是邪恶势力内部不和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要道德,不需正义,只要一件东西就可以了。

    这个东西就是——钱。

    王立很爱钱,淳于长有的是钱。钱是糖衣炮弹,打在王立身上,那是绝对管用的。一想到这里,淳于长很得意地邪门地笑了。

    二、政治事故

    或许王立就是想,淳于长倒了,不如黑他一把,不刮他一层油出来,都别想走人。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淳于长面对他的黑手,没做出刺激性自卫,反而将一张笑脸递到他面前。

    淳于长对王融说:“我的车、马,就送你了。还有,我这里还有些珠宝,顺便帮我转交你老爹,替我向他老人家问好。”

    不出淳于长所料,王立收到他的钱后,牙也不痛了,腰也不酸了。他仿佛换了个人,摆出了替淳于长鸣不平的姿势。于是乎,他以火急速度,向刘骜上了封奏疏。

    王立是这样说的:“陛下既托文以皇太后故,诚不可更有它计。”这话的意思是,陛下既然在诏书中说因皇太后的缘故不加罪淳于长,就实在不应该再有其他惩罚。

    接触过官场的人都知道,官腔是很油的。有些官话四平八稳,模棱两可,不是大智大慧的人,都猜不出其中的话中话。然而,看了王立说的以上的话,说它是官腔,那就错了。

    古人说话都是很含蓄的,王立的言外之意,其实就是,皇太后人傻钱多,被淳于长诈了不是淳于长的错,而是她自己的错。既然都这样说了,那就不必遣送淳于长回封国了。

    在那一刻,刘骜不是被震住了,而是被雷倒了。王立和淳于长关系怎么样,他可是知道得一清两楚。这两个人就像狗咬狗,从来都不相亲的,怎么突然今天冒出这么亲密肉麻的说情书?

    有猫腻,绝对有猫腻。事实上,猫腻还不是大事,大事是,王立的奏疏已经让刘骜出离愤怒了。

    刘骜将问题推给许皇后,那是故意给淳于长开脱,好放他一条生路。作为曾经一起玩过来的兄弟,不追讨你诈骗许皇后的钱,不让你去蹲黑牢,对刘骜来说,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相当给面子了。

    这个道理,相信淳于长是知道的,王立也是知道的。然而,许皇后被诈了千万余钱也就算了,王立还好意思让刘骜让步,这不叫无理取闹,简直是欺人太甚。

    没错,刘骜做事向来都是以人为本,息事宁人。正因为如此,被人说成是软蛋。但如果有人真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刘骜是有底线的,超出他的忍耐范围,就会出意外事故。

    刘骜决定跟淳于长彻底翻脸,顺便将王立一起收拾了。于是,他把任务交给了史上最神秘机关——有关单位(有司),说道:“王立和淳于长到底有什么交易,必须把它查出来。”

    只要把猫腻查出来了,后面怎么整自然都很顺了。

    很快,有关单位办案人员,就向刘骜汇报情况:查出来了,淳于长被罢免后,王立儿子王融曾向他索要财物。

    刘骜吼道:“赶快把王融拿下。”

    办案人员说道:“王融拿下了,可是……”

    刘骜问道:“可是什么?”

    办案的回答:“王融自杀了?”

    刘骜疑惑地问道:“自杀了?一个以热爱生命为己任的人,为什么要自杀?”

    突然,刘骜明白了。猫腻,肯定后面还隐藏着巨大的猫腻。必须追查下去,直到水落石出为止。

    正如刘骜所料,王融自杀是有问题的。事实上,王融是被逼死的。而凶手竟然是王立。当刘骜派人来查王融时,王立突然大感不妙,逼王融自杀。

    他以为,只要王融这条线索断了,刘骜就查不到他头上。真是猪脑子,死了王融,还有淳于长。刘骜难道就不懂,从淳于长这里找线索吗?

    王立当然知道还有淳于长。但是,淳于长知道王立罩不住自己,已经跑在路上,回他的封国去了。

    曾记否,当年谷永上奏疏激怒了刘骜,刘骜派人去捉拿谷永,结果消息还是被王太后截获,通知谷永快跑人。结果,刘骜派人追了一段,没追到人,然后就算了。

    或许王立是这样想的,只要淳于长回到封国,刘骜也就懒得派人去查了。只要淳于长逃过这一劫,他也就阿弥陀佛了。但是,他没想到,刘骜这一次是玩真的了。

    刘骜派人去追淳于长,押回长安。没人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开场话,淳于长却乖得很,把贿赂王立父子的事情交代了。让刘骜震惊的是,淳于长多交代了两件重磅级的罪过。

    淳于长说,他不但诈骗许皇后的钱,还曾经调戏过她;许皇后之所以忍声吞气,那是因为我向她吹牛皮说,可以扶她为左皇后。

    问题严重了。

    花兄弟的钱,诈兄弟老婆的钱,还调戏……刘骜脑热了。连推出长安街头斩首的仪式都免了,直接在狱中将淳于长砍了。

    砍完淳于长,接下来就是许皇后。刘骜派孔光持节,前去长定宫看望许皇后。孔光出宫时,许皇后就服毒自杀了,逼的。

    最后,就是收拾猪脑子王立。这个任务,马上就有人替刘骜操办了。这时,丞相翟方进主动上疏弹劾,说:“红阳侯王立,狡猾不道,请求逮捕。”

    刘骜说:“逮捕的事就算了,看在他是我亲舅的分儿上,遣送他回封国就可以了。”

    翟方进说道:“这样也好,不过我建议把王立所有亲信,都踢出长安。”

    刘骜同意了。

    于是,翟方进就罗列了一串名单,像聊天室管理员一样把王立同伙,一个接一个踢出长安城。

    这下子,长安城总算安静了许多。

    然而,翟方进内心一点儿都不安宁。相反,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一股莫名的寒气自脚跟往上蔓延。翟方进仿佛看到,下一个被踢出长安的人,就是自己了。

    因为,他和淳于长是一伙的。

    这个瞒不过刘骜,但是刘骜啥都没说。刘骜越是不说,他心里越是虚。当一只疯狂的刚刚咬死人的狗,突然安静地看着你,这是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真正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恶兆。

    在刘骜沉默的注视下,翟方进挺不住了。于是,他给刘骜上疏,声称有病,请求辞职。这招不高明,但是很管用。这时,刘骜终于开口说话了。

    刘骜告诉翟方进:“我知道你曾经跟淳于长关系很好,但都过去了。你有病就好好休养,保重身体,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等你身子好了,记得回来上班。”

    终于没事了?翟方进激动得眼泪都快要出来了。

    公元前8年,十一月,刘骜封王莽为大司马。

    那一年,王莽年仅三十八岁。然而公元前8年,对丞相翟方进来说,这绝对是个多事之秋。二月,天上出现了不祥的天象,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所谓不祥天象,按现代天文学的观察,就是火星接心宿星。为什么会接近,我们不懂,但是显示出来的意义,却十分严重。按汉朝星象学家的看法,此天象一出,就是皇帝将要驾崩的征兆。

    如果是这样,那实在太可怕了。

    首先发现这一天象的人,是丞相府议曹李寻。此人是星象学家,翟方进也迷信天象,两人兴趣相投,于是翟方进就召李寻进政府当官,以备咨询。

    李寻告诉翟方进,此次天象,从未有之。然而,如果想让皇帝不崩,办法还是有的。

    翟方进仿佛抓住了一根稻草,问道:“什么办法?”

    李寻很奇怪地看着翟方进,说道:“真想听吗?”

    翟方进也奇怪地看着李寻:“这么大的事,当然想听了。”

    李寻说:“如果想保住皇上,只有一个办法。”

    这明显是卖关子,翟方进只有静静地竖着耳朵听着。李寻接着说:“想让陛下逃过此劫,那只有牺牲您自己,转移灾祸,这样陛下才会安全。”

    翟方进听得眼皮直跳,怎么会这样?刘骜叫他好好保重身体,不会是为了替他等来这天吧?早知道这样就不问了,翟方进后悔极了。

    既然都这样了,那要不要替皇帝受过呢?再说,这事只有李寻知、我知……

    那一刻,翟方进不知被什么东西扔进了大海,他在海里努力地漂着漂着,仿佛看见了一根渺茫的救命草。如果他捂住李寻的嘴,不让这事抖出去,他不就保住自己了吗?

    这绝对是一计妙策。但是,翟方进错了。他并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这时,汉朝宫廷也有一个世外高人,与李寻同时发现天上不祥的天象。

    而可怕的是,这世外高人第一时间,就把这消息告诉了刘骜。他给刘骜指出一条出路:要想不死,就得找人代过。代你受过的人,必须是重量级的大臣。

    刘骜一下子就想到了翟方进。于是,他就紧急召见翟方进。

    翟方进去见了刘骜,然后回来了。两人聊了什么,没人知道。知道的只是,回到丞相府后,翟丞相就彻底萎了。什么话都不想说,什么人都不想见,一个人在丞相府里发呆、徘徊、叹息。

    他多么眷恋这美丽的人间,这幸福的时代。回放人生,他还记得多年前,沦落故乡,不甘于人下的情景。他更记得,当年后母在长安街头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卖着草鞋,替他筹集学费。

    多年来,他是吃过了苦中苦,也成为了人上人。然而,这人生又是多么荒谬。多年来,他就像一只蚂蚁,终日不停,从金字塔底层爬呀爬,终于爬到顶上。突然一阵天风,又要把他扫下去了。

    明天,或者后天,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他来到这个世界,仿佛就是做了一场黄粱美梦。梦醒了,什么都没有了。真的很不甘。可纵有一千一万个不甘,又有何用?

    无须多话,还是赶快谢幕了,有人已经等不及了。

    刘骜的确等不及了。他召见翟方进时说了什么,只有鬼知道。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翟方进替他受过,他不会亏待他的。据说,刘骜答应翟方进,如果他愿意代过受死,就送丞相一个隆重的葬礼。

    送什么不可以,偏要送葬礼?

    这也不能怪刘骜心狠,大家都是以热爱生命为己任的人,作为丞相,替皇帝遮风挡雨,那也是没得商量的。

    但是,翟方进迟迟还不动手,刘骜不由得急了。难道非得我动手才行吗?如果真逼到那个份儿上,那实在太伤感情了。于是,坐立不安的刘骜,只好写了一封诏书,派人送到丞相府。

    刘骜在诏书里是这样说的:丞相失职,致使天灾人祸频频出现。本来我打算将你免职,可又于心不忍。我只好派人给你赏赐美酒十石,肥牛一头,请你好好保重吧。

    都说了,古人说话是很含蓄的。刘骜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翟方进知道自己撑不下去了。

    二月二十三日,翟方进自杀身亡。

    翟方进自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刘骜那里。刘骜听后,故作震惊、不明所以。事实上,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已经迅速作出反应,封锁消息。为了兑现诺言,他果然给翟方进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葬礼。

    应该说,刘骜还是挺厚道的。自汉朝开国以来,在丞相级的葬礼中,这是级别最高的一次。举行国葬那天,聪明狡猾,而又极度不安的刘骜,亲自率领九卿,到翟方进灵堂前进行吊唁。

    生者伟大,死者光荣。安息吧,兄弟,你不替我垫底,谁替我垫底。我欠你的,通通会还给你。我想,这应该是刘骜在灵堂前,最想忏悔的一句话。

    事实上,说谁给谁垫底,还为时太早。

    不久,刘骜的生活恢复正常。他还经常抽空装模作样的,去看望翟方进的灵堂。刘骜似乎是想跟死人多聊聊天,安慰几句,还想告诉翟方进,他身体不错,心情也不错,就是老朋友走了,有些寂寞。

    当你寂寞的时候,你会想起谁?别人的事,刘骜不知道。他只知道,他寂寞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翟丞相。

    好话说尽,生活还得继续。三月,刘骜出了趟远门,去了河东郡祭祀土地神。很快,他又回到长安城,然后布置相关工作。

    三月十七日,刘骜下了一道诏书,准备明天封御史大夫孔光为丞相。同时,楚王和梁王等人来京师朝见,也准备明天回封国,刘骜也得准备送行。

    这第二天的工作日程,刘骜已经知道。黄昏之前,一切都很正常。

    第二天,三月十八日早上,空气新鲜,天气良好。此时,一个巨大的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炸响在长安的上空——刘骜突然崩了!!

    他怎么突然崩了呢?

    据知情人报告,刘骜早上起床,貌似还正常,可当他弯腰穿衣裤系鞋袜,直起身体时,忽然手臂麻痹,衣服滑落,然后他就说不出话来了。等到天亮时,就已经崩了。

    而刘骜崩的时候,昭仪赵合德就在身边。于是乎,在那个没有新闻媒体的时代,数天之内,刘骜驾崩的八卦新闻,风一样地席卷天下。

    连坐在树底下乘凉的大妈大叔,都出来说话了——根本都不用查了,害死刘骜的,肯定就是赵合德那只大妖精。

    刘骜崩跟赵合德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了。据有关行业资深人士分析,致使刘骜暴死的,可能就是过度纵欲。在这个过程,刘骜肯定用了一样东西——春药。

    读过《金瓶梅》的孩子都知道,刘骜之死,简直就是西门庆的翻版。准确地说,西门庆死在潘金莲上,是刘骜的克隆版。两者死因,都源于春药。春药,那真不是一件好东西啊。又据有关行业资深人士介绍,刘骜应该是死在春药上的第一个皇帝。

    刘骜之死,仅仅归于赵合德和春药就完毕了吗?王太后不认为事情会这么简单。于是乎,她迅速派出专案组,调查刘骜死因。

    专案调查组组长是王莽,组合成员有御史大夫、廷尉等人。但是当他们刚介入调查时,赵合德自杀了。死了一只妖精,还有一只。王太后命令王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追查到底。

    王太后的目标很明确,她要对准的人,就是赵飞燕。

    三、对手,就在背后

    历史是什么?王太后可能会说,历史是理性的,一切都可以按章索规地走。然而刘骜却告诉我们,历史是非理性的,他是强者,是游戏规则的制造者,完全可以不按常规出牌。

    见过武林高手吗?不按常规出招的人,结果不是死在乱箭之下,就是在悬崖边上,一不小心被人推落下去。刘骜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千料万想地,都没想到会死在赵合德的床边。

    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应了当年“披香博士”的那句话——这个祸水,肯定要将火扑灭。

    此时,如果翟方进地下有知,他肯定偷笑。刘骜以为翟方进是垫底的,结果是翟方进死了,还要拉刘骜来垫背。

    刘骜的故事仿佛要告诉我们,不到最后,你千万不要说你很强,你也不要说你很孬。角度的变换,不在你手上,在至高无上的命运手上。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的地方拐弯。历史,正在刘骜崩的这天,猛烈拐弯。这种突来的变化,至少有两个人不能马上接受。一个是王太后,一个是王莽。

    他们不能接受的,不是刘骜的崩掉,而是另外一个女人的崛起。这人是谁?不要急,想要看真正的好戏,就要沉住气,先看一些似乎杂乱无章的序曲。

    刘骜尽管崩了,但他说的话还是算数的。就在他崩的当天,孔子的后人孔光同志,带着无限悲伤的心情,来到刘骜的灵堂前,宣布就任丞相,接受封侯。

    这是汉朝老规矩了,只要当了丞相,就自然要封侯。但是,像孔光这样受职封侯的,在汉朝还是头一回。什么事都有第一回,偏偏让孔光赶上了。人世无常,悲喜同在,就是这么回事。

    四月八日,太子刘欣宣布登基接班。这年,他才十九岁。

    刘欣荣登皇帝宝座后,连封几个后。一个是封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接着是封赵飞燕为皇太后。不久,又封自己的女朋友为皇后。

    刘欣女朋友姓傅,人称傅皇后。他们俩有没有爱情,只有鬼知道。我们知道的是,这桩婚事是由刘欣祖母傅昭仪安排的,娶的是傅祖母堂弟的女儿。

    刘骜生前,为了保住他的既得利益,坚持不允许傅昭仪和丁姬随便去看望刘欣。现在他崩了,一切都听王太后的安排。王太后传话,从此之后,刘欣祖母傅昭仪以及母亲丁姬,每隔十天,前往未央宫探望刘欣。

    王太后并不知道,她招商引资不行,竟然还莫名其妙地把一匹母狼引入城。很快,她就会发现那只披着羊皮的狼,一只凶悍的母狼。

    有一天,丞相孔光被通知到宫里开个小会。等孔光到了,才发现小会只有三个人参加。一个是他,一个是大司空,一个就是皇帝。

    大司空,也算是个新名词。给这个新名词办手续的人,已经躺在棺材里了。这个人,就是刘骜。而发明这个新名词的人,却还在。他就是站在孔光面前的人,他叫何武。

    何武,西汉蜀郡郫县(今四川郫县)人。他还是廷尉的时候,曾上疏给刘骜说,国家麻烦事很多,现在丞相又不如古代的,竟然还兼管三公之事,不如恢复古代三公制度。

    所谓三公,在周朝是指太师、太傅、太保。在秦朝时,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之合称。汉朝开国时,刘邦照搬偶像秦始皇创立的制度,照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我们知道,国家的丞相其实就是皇帝的大管家,或称副皇帝。在汉朝,丞相兼管文武百官,太尉只管军事,后来汉武大帝改太尉为大司马,主管军事。御史大夫,又称副丞相,隶属丞相。御史大夫尽管工资与丞相相当,但是却不能享受封侯待遇。所以级别还是低了些。

    后来,何武升任御史大夫,刘骜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让其享受与丞相同等的待遇。既然和丞相平级了,丞相可以封侯,大司空也可以封侯了。于是乎,何武也顺理成章地被封侯了。

    然而刘欣召开的这个非正式常务委员会议,偏偏少了一个人。那个人,当然就是大司马王莽。

    刘欣不召三公之一的王莽来开会,他到底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等开了会自然就明白了。

    刘欣一开场,就单刀直入地说,今天开这个小会,就是想问你们俩,觉得我祖母傅太后该住哪里呢?

    孔光恍然大悟。刘欣今天召开的这个小会,其实讨论的是大问题。

    在孔光看来,傅太后住哪里都不重要,可怕的是傅太后的母狼性格。曾记否,当年陈平周勃联手,扳倒吕雉外戚势力后,准备从刘氏子弟中挑选新皇帝,挑了半天,貌似热门人选的,全都落选了。后来当上皇帝的人,竟然是个冷门人物。

    这个人,就是时为代王的刘恒。陈平和周勃力排众议,选定刘恒,有两个原因。一是刘恒很厚道,二是刘恒其母薄太后,做人做事都很低调。经历了外戚之乱的陈平,深知外戚力量的破坏性。所以他们认为,选皇帝,不仅要选人,更要选母亲。母亲强悍,必定架空皇帝,发展外戚力量,那汉朝外戚之祸,何年是个头呢?

    以上一番道理,孔光深有体会。很不幸,他没有活在外戚势力相对薄弱的文景之治时,而是活在了外戚势力猖獗的时代。王氏外戚,狼行天下,横行无阻。凭他对刘欣祖母傅太后的了解,知道傅太后性格刚强,工于心计,是一只真正强悍的母狼。

    而一旦赋予母狼释放能量的机会,傅太后再造一支傅姓外戚,一旦与王太后外戚并驾齐驱,搅乱长安,那是一种怎样的光景呢?

    这是一种可怕的预见。过去,孔光因为反对立刘欣为太子吃过亏,今天,为了将这可怕的萌芽,扼杀于蠢蠢欲动之际,孔光认为,他有必要再吃一次亏。

    孔光沉思片刻,抬起头来,目光坚毅地对刘欣说道:“臣下认为,陛下应另起宫殿,让傅太后入住。”

    显然,这不是刘欣想听的答案,更不是傅太后想听到的。在傅太后看来,最想听到的,就是让她和刘欣同住一座宫殿。因为那样她就可以牢牢地钳制刘欣,只要刘欣在手,天下谁可奈何?

    愿望当然是美丽的,却是不可能实现的。自汉朝立国以来,就没有皇帝同母后同住一宫之说。未央宫只供皇帝使用,太后们另住他宫。当然,这个道理傅太后也是知道的。但是她还有一条捷径,既然住不进未央宫,那么就当未央宫的邻居。

    很简单,邻居好串门嘛。然而善算的傅太后,却被孔光看穿了心思。所以,刘欣一听孔光说让他掏钱另筑宫殿,脸马上就黑了。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孔光的提法太阴暗了。刘欣是傅太后的傀儡,孔光为难傅太后,就是为难皇帝,那他在傅太后那里,将很难下台。

    然而,就在刘欣脸色不对的时候,何武说话了。他说:“傅太后可以住在北宫。”

    北宫,紧挨未央宫,建有紫房双层大道,直通未央宫。如果傅太后住进北宫,可以全天候监视未央宫的一举一动,随时将一切不利于己的人事,灭杀在皇宫的摇篮之中。

    这时,我们终于知道刘欣不召王莽来开会的好处了。孔光和何武各投了不同的票,按现场二比一的投票结果,刘欣决定将傅太后搬进北宫。

    其实,搬进北宫,仅仅是一个序幕。傅太后的下一步计划,就是搞掉王太后,取而代之。果然不久,傅太后对刘欣说,我想当皇太后,我更想像王太后那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支外戚力量。

    其实,傅太后已经是太后了。只是跟王太后比起来,她级别太低。王太后是中央的太后,而她这个太后,则是封国定陶太后。还有,按汉朝的潜规则,只有中央皇太后,才拥有发展外戚势力的特权,封国太后,除了拥有一虚名,啥都没。

    然而傅太后这个提法,实在太狠了。自汉朝开国以来,汉朝的皇太后,就像天上的月亮,从来只有一个。如果傅太后想当中央的皇太后,那就意味着,王太后必须主动退休,腾出位置。

    傅太后这招,出手迅猛,出乎别人的政治想象。多年前,傅太后与王太后争太子,败在她手下。然而多年来,王太后没有铲平她这个失败者,而是像那个善良的农夫,用体温保护她、温暖她、疼惜她。现在却……

    蓦然回首,王太后发现,躲在她背后的傅太后,却是她人生最大的劲敌!

    四、傅太后很强悍

    多年前,傅太后败给王太后之后,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她不得不认输,认王太后为教练。但是这么多年来,有人知道傅太后她是怎么玩过来的吗?

    她十几年如一日地教刘欣神功,并且亲自率团到长安活动,推销孙子。所以,没有傅太后过去的努力,就没有刘欣今天的成功。在刘欣身上,已深深地烙下了傅太后影响的阴影。今天,傅太后终于媳妇熬成婆,她没必要跟王太后讲客气话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打教练,的确有点残酷。然而既然都翻脸了,那就往下打吧。

    但是,傅老太婆提出的要求,的确难倒了皇帝刘欣。封傅太后为中央皇太后,他凭什么理由提拔外戚,他又以什么借口?

    如此推脱,似乎也不妥。傅太后不是把平生绝学都传授给刘欣了吗,这点小事,也能难得住他?

    其实,刘欣为难的地方,不是别的。地球人都知道,满长安都是王太后的人,他又刚刚上台,怎么能大幅度乱动。所以,他必须沉住气。同时,他也深刻地认识到,王太后有一样武器,是他没有的。这个玩意儿,就是舆论。

    兵法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政治领域,想成大事者,行事之前,必先制造舆论。舆论就是战争中的粮草,没有这个东西,就无法稳住军心,更无法站在一个战略高度,制伏敌人。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有利的舆论,就是制伏对手的绝佳武器。

    所谓政治舆论,就好像舞台表演中敲锣打鼓的。所有人物出场之前,锣鼓先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吊观众胃口,使之流连驻足。然而天下所有的舆论,都不是等来的,而是主动制造出来的。当刘欣犯愁时,有一个人却跳了出来,主动替他敲边鼓来了。

    替刘欣制造舆论的枪手,是个来路不明的人,人称高昌侯董宏。他给刘欣上了一封疏,这样说道:战国时代,秦国庄襄王亲娘本是夏姬,但他被华阳夫人认领为儿子。当他即位后,二位都称“太后”。这个事例,今天完全可以模仿。所以,陛下可以将定陶国傅太后封为中央皇太后。

    说得很靠谱,刘欣微笑着点点头。然而,当刘欣把奏疏下转有关部门时,有人终于按捺不住,跳出来说话了。

    这个人,就是王莽。

    说到制造舆论,王莽是顶尖高手。举当世之人,如果他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牛可不是吹出来的,暂举一例,即可见王莽的功力。

    王莽封大司马前,名声早盖王根等一帮老前辈。当他封大司马后,还相当谦虚谨慎,说他自己做得还不够,必须在名声上再积聚点能量。于是乎,他就再接再厉,继续演戏。

    前面说过了,从小到大,王莽都很差钱。但是他为了捞名,从来就不惜钱财。王莽在封大司马之前,还只是个骑都尉兼光禄大夫,当上大司马后,他却没有暴发户的趾高气扬,更不会蠢到不知太阳是从哪边升起来的。

    相反,他总是不惜撒钱,到处招聘贤才。在生活上,还特别节俭。有一次,王莽老妈生病,中央各路高官都来探望,王莽让妻子到门口去迎接。朝廷众卿来到后,他们的夫人都问王莽,您老婆呢,怎么不出来见我们一下?王莽却告诉他们道:“刚才在门口迎接你们的,正是在下的老婆呀。”

    众卿夫人一听,全都被唬住了。当她们进门的时候,迎接的那个女人,穿着很寒酸,还以为是王家奴婢呢。人不可貌相,没想到她竟然是大司马夫人!!

    于是王莽礼让贤人、清心寡欲的名声,经这些公卿夫人一广播,就越传越神乎了。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一个古朴的真理:大伪若善。在王莽的烟幕弹中,汉朝人的眼睛,几乎都被蒙蔽了。

    有王莽如此,刘欣深知他厉害。所以上次开会讨论傅太后住哪时,才不将他召来。如果他来,四个人表决的结果,就不是二比二的问题了,傅太后的好事,肯定是要被他搅黄了。

    王莽已经错过了一次,这次,他是怎么都不会放过搅浑水的机会的。于是,王莽上疏弹劾上面那个来路不明的高昌侯董宏。

    他是这样说的:“皇太后是个尊贵的称号,董宏竟然拿被亡的秦国来说事,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果然是高手,一出手就很辛辣。事实上,王莽的话是很不靠谱的。此秦亡国之事,不见得是件丢人的事。如果丢人了,汉朝开国时,高祖刘邦为什么还照搬秦朝制度,而且还一直用到现在?

    所谓真理,都是由强人说了算。刘欣知道,董宏到底是不是大逆不道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话是王莽说的。更让刘欣郁闷的是,不仅王莽说了,有一个强人还跟着王莽起哄了。

    有些人,不常在江湖行走,可江湖总流传着他的传说。和王莽联合上疏弹劾董宏的人,名字人们很陌生,在此之前,还没出过镜。但是,他的江湖能量及火力,那是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轻心的。

    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师丹。

    师丹,字仲公,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在汉朝,能够挤进官场的读书人,多数都是四书五经的专家,而在众多专家当中,师丹算是绝对出色的一个。他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跟对了老师。他的老师,就是曾经以研究《诗经》闻名学术江湖的匡衡。

    元帝末,师丹凭盖世武功,终于挤进学术江湖,被封为博士。不久,又得丞相翟方进及御史大夫孔光两位前辈提携,当上了光禄大夫。后来,刘骜立刘欣为太子,封师丹为太子太傅。刘欣正式转正为皇帝时,师傅师丹沾光,被封为左将军,赐关内侯,领尚书事。

    人小鬼大的刘欣知道,今天汉朝的天下,不是皇帝的天下,而是王氏外戚的天下。如果想得人生之自由,成功扶立属于自己的傅姓及丁姓外戚生力军,必须在汉朝中寻找一个猛人推手。就像当年魏相辅助刘病已那样,环环相扣,步步惊心,最终还是搞掉了霍氏力量。

    于是,刘欣将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寄托到师丹身上。然而他今天却不幸地看到,他的老师师丹跟王莽竟然是一伙的。在王莽弹劾董宏的奏疏里,师丹也署上了自己的名。

    也就是说,王莽是联合师丹一起弹劾、共同战斗的。

    这个既成事实,令人悲哀、无奈,还头疼。刘欣终于发现,他初出江湖,门道不熟,要想凭己之力搞掉王莽这群老江湖,实力还嫩着呢。那现在怎么办?很好办,打不赢不一定跑。除了跑,还可以妥协认输。

    于是乎,在王莽和师丹的联手之下,刘欣被迫将董宏罢为平民。弄完之后,刘欣灰溜溜地向傅太后报告说,这一回合较量,他输给了王莽。输掉的原因,不是我刘欣无能,而是敌人王莽太强,暂且如此吧。

    但是,傅太后不听你这一套。老太婆像只老母鸡一样跳了起来,指着刘欣破口大骂道:“亏你还好意思推脱。你堂堂一个汉朝皇帝,天下至尊,我不巴望你一下子搞掉那帮老油条,但是你不至于连个替你打广告的董宏都保不住。做人可以无能,但怎么可能无能到这种地步?”

    骂完以后,傅太后又以绝无商量的语气说道:“不管你使用什么手段,反正我这个中央皇太后是当定了。”

    麻烦大了。

    前后夹击,想躲躲不了,赖也赖不掉。然而这时,刘欣看到了一个救星。如果那个人都救不了自己,那他这个皇帝就算是当到头了。

    刘欣认为,傅太后想当皇太后,这是她和王氏外戚势力的矛盾,归根到底则是与王太后的矛盾。如果王太后点头了,纵使王莽提一百个反对意见,也是没用的。

    一想到王太后,绝望的刘欣,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脚底抹油,马上朝长信宫跑去。很快,刘欣竟然发现,他这趟没白跑。王太后不是好说话,而是太好说话了。

    王太后告诉刘欣,傅太后想提高享受待遇是吧,那给她就是了。

    怎么个给法,王太后的步骤如下:王太后下令封刘欣已故老爹刘康为恭皇,这是第一步;不久王太后又下诏封傅太后为恭皇太后,封丁姬为恭皇后,傅太后及丁皇后的待遇,与王太后及赵飞燕皇后同等,这是第二步。

    事情发展到这里,刘欣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傅太后想拥有的,她已经拥有了。然而接下来,王太后的一个大动作,令刘欣不禁肃然起敬。那就是,刘欣的傅姓和丁姓外戚,只要是个大活人,王太后通通给他们封了官。

    傅太后不是还想拥有自己的一支外戚生力军吗?那给你就是了。我想,这应该是王太后要对刘欣说的话。

    王太后真的已经很够意思了。错了。王太后说,这算什么,再多给点。接着,她又派人告诉王莽,长安没你的事了,请立即辞职,把权力交给傅太后的外戚。

    真让人怀疑王太后是不是在闹情绪。这么多好东西,商量都没商量就全都拱手相让了。不可思议,实在不可思议。

    刘欣想破头,也不明白王太后想干什么。刘欣不明白,王莽却好像很懂王太后。他像个听话的孩子似的,写了辞职书,牢骚都没发一句,就向皇帝请求辞职。

    突然,刘欣感觉王太后和王莽举止太过异常。一想到这儿,他真的害怕了,不禁打了一个问号,这里面会不会有鬼?

    突然,刘欣惊叫起来:“有鬼,肯定有鬼。”

    拳头缩起来,是为了更好地出手;蛇头弯进了洞里,是为了积聚更多的能量。王太后及王莽貌似大方,其实是在曲线出击。

    曲线在哪里?刘欣一时找不到,但是他怀疑他们心里,肯定有一套攻不可破的方案。

    如果不是这样,将无法解释另外一个问题。要知道,王家外戚力量,可谓汉朝史上最牛外戚势力;刘欣脑袋貌似够用,但到目前为止,如果将他与汉朝史上的诸多皇帝,进行综合评估的话,倒数三名内,那是肯定的了。

    一支史上最牛的外戚力量,一夜之间莫名其妙的,就主动输给史上倒数三名内的皇帝,说出去,你说有人会信吗?

    刘欣能力如何,他是有自知之明的。综合以上分析,他得出一个很肯定的判断——王家进行战略上的撤退,肯定是在为了进行更好的围攻。如果听凭王太后的意思走,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可怕的圈套。

    一想到这里,刘欣心跳加快,两腿抽筋。然而,事到如今,刘欣只好硬着头皮战斗了。

    五、宫廷拉锯战

    兔子逼急了,它都会咬人。这是一个很古老的真理,却有很多人不懂这个真理的珍贵。不过,这个道理刘欣懂,但他是一般地懂,而不是很懂。

    在刘欣看来,王太后或许是将他当成狗了,以为不断地抛出一些骨头,就能把他哄住。如果这样想的话,那王太后就错了。

    刘欣决定把王太后抛出的一些骨头还回去。于是,当王莽的辞职报告交到他这里后,他压着不批。同时,还派人去召王莽回来上班。

    接着,他又迅速命令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以及刚上任的傅家外戚卫尉傅喜,一起到长信宫向王太后请罪。

    刘欣让孔光一行人替他传话给王太后,说:“王太后命令大司马王莽辞职,他听说后很心痛。还是麻烦请王太后,再将大司马叫回来上班。如果大司马不回来,他也要罢工回家,不当这皇帝了。”

    哦,终于知道,有些骨头是不能乱啃了吧,终于知道我是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了吧。

    王太后挺好的人,听到刘欣的意思后,就派人去召王莽回岗。王莽也很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回来上班了。

    到此,两派貌似很平静,其实很骚动。不到一个月,王莽又被赶出去了。

    然而这次赶他的人,不是王太后,而是傅太后。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刘欣在未央宫摆设宴席,宫廷内务官在排座位时,把傅太后排在王太后身边。然而,当王莽最后来检查会场时,将内务官唤来大骂了一顿。

    王莽说:“傅太后是什么人?她不过是封国太后,怎么能跟王太后平起平坐?”骂完,王莽就叫内务官把傅太后的座位,撤回下面。

    很快,就有人把王莽这话带到傅太后那里。老太婆一听,气得浑身发抖。王太后封傅太后为恭皇太后时,就说过了,享受待遇和王太后一样。既然待遇相同,为什么不能平起平坐?

    哦,原来这样。王家那帮人说话貌似很客气,实则在他们心里,傅太后跟王太后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给你脸,你不要脸,那我就只好翻脸了。

    于是,傅太后拒绝参加宴会。同时,她还叫人到处放话,王莽不给傅太后面子,她已经恨得磨牙了,建议王莽夜里走路小心点。

    王莽一听,阴险地笑了。很好,傅太后已经中计了。

    王莽是什么人?天下第一作秀高手。作秀是为了什么?当然是捞取政治资本。在汉朝历史上,作秀无非两种:伪装,其次就是卖直。

    什么叫卖直?就是直话直说,敢于跟邪门势力对着干。当初,王章上疏弹劾王凤,他已经想好了,就算扳不倒,他照样流芳千古。所以当他妻子叫他不要冲动时,他说了一句:此行大事,非妇人所能懂也。

    刘欣和傅太后要跟王莽玩,他随时奉陪。如果说,傅太后是只饿得发狠的猫,认为王莽就是那只可以追逐的老鼠,那就错了。他不是生来就是被追逐的,他生来的使命,是为捕猎雄狮猛虎而来。

    对于傅太后,王莽当然知道那老太婆特别虚荣,极爱面子,眼里容不得沙子。正因为如此,他才故意损她。他如此出手,并非卖直图名。事实上,他是以卖直之名,行探虚实。

    他倒要看看,傅太后到底有多狠,功力有多高。现在看来,就傅太后那好斗的性格,根本就不必担心了。人和动物一样,一旦喜欢上蹿下跳,那就很容易对付了。不过你跳你的,我玩我的。于是,王莽又写了一封辞职书,交了上去。

    绕了一圈,辞职书又回到刘欣面前。到底要不要批?刘欣想了半天。半天过后,他缓缓提起笔,认真地批了。

    然而,刘欣批准王莽辞职后,很快就后悔了。

    他发现,王莽被罢免后,人气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蹿升。长安内外,无人不赞叹王莽跟傅太后斗气的壮举,于是,刘欣顿时警觉起来。

    王莽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中还散布他的传说。不要说刘欣,只要稍有点江湖经验的人,都能感觉其中的威慑力。在王家集团中,其他人都是小儿科,只有王莽才是真正的大腕儿。他就像是一只狡猾的装病的老虎,貌似了无生气,实则虎视眈眈,血口大开。

    这是一张可怕的嘴脸,刘欣却没法揭穿。评估目前傅丁两家的势力,打虎能力尚欠,不能出手。如果真正打起来,肯定会两败俱伤。既然还不能打,那就哄吧,继续哄,哄一时算一时。

    刘欣打虎无术,哄人还是有招的。为了安抚王莽,他赏赐黄金五百斤,四匹马驾安车,派人送到王莽宅府。

    刘欣仿佛要告诉王莽,不要怪他批准了辞职书,其实他也是受害者,是傅太后逼他这么做的。

    这招就叫,又打又拉。真不愧为天才表演家。

    为了防止王莽发作,刘欣还特别给王莽安排了宫廷助理,每十天由宫廷给他准备一桌酒席,下诏任命王莽为“特进”,每月一日和十五日,上朝会见皇帝。

    特进的意思,前面讲过了,就是大司马的后备人选。仅有这些,还不够。接着,刘欣将王莽集团骨干名单,全都罗列出来。然后宣布,凡是跟王莽关系铁的侯爵,通通增加食邑。

    在这个名单中,刘欣将孔光和何武,都列入了王莽集团。更优惠的政策还在后面,为表示对王家势力的敬畏,刘欣还特别将王莽的一位过气老前辈,也召回了长安。这个人,就是因为企图倒卖国家土地,被刘骜赶出长安的王立。

    刘欣将王莽哄得这么稳,他到底想干什么?

    事实上,他花这么大气力,只为做一件事——寻找可以代替王莽的人,接任大司马。

    谁是大司马的热门人选?

    汉朝中央一致认为,这个职位,非傅喜不可。傅喜,傅太后堂弟。无论是学术,或是品德,都有良好的口碑。在傅丁外戚当中,数他最为优秀,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傅喜不当大司马,都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有个人站在高处高声喊道:“大司马这职务,千万不要留给傅喜。”

    谁反对傅喜?刘欣怎么也没想到,反对封傅喜为大司马的人,竟然是傅太后。连自家人都不帮,傅太后搞错没?

    事实上,傅太后没搞错,搞错的人,是傅喜。

    曾记否,当年窦太后的外戚集团中,出了一个另类的外戚,那就是窦婴。窦婴因为窦太后的缘故,被提拔上来,却从来不主动替窦太后做事。这也就罢了,窦太后要做什么,窦婴就在旁边说三道四,叽叽歪歪,搞得窦太后真想一掌把窦婴打晕过去。

    像窦婴这种吃着自家的饭,却帮着外人说话的人,实在让人不爽。多年以后,在外戚集团当中,又出现了一个类似窦婴的人,他就是以上所说的傅喜了。

    傅喜让傅太后不爽,那还是轻的,有几件事,差点搞得傅太后要发疯了。第一件事是,傅太后好不容易搞定刘欣,说封傅丁两姓外戚为侯。然而当刘欣要封傅喜侯爵时,傅喜却躲了起来。当人家寻到他门上时,他却说我资格不够,不能接受侯爵;还有就是身体有病,命都难保,哪有心去顾什么侯爵。

    傅喜死活不接受封侯。于是,他便成了傅家外戚当中,唯一没有被封侯的人。

    这还只是个小事。傅丁两姓外戚被扎堆提拔后,傅太后认为,现在是创业的最佳时机,必须珍惜机会大干一场,将傅丁两姓有限公司迅速壮大。她的终极目标,当然就是将对手王氏外戚有限公司,赶出汉朝市场,最后彻底垄断汉朝权力资源。

    可是,当傅太后调兵遣将发起夺权大运动时,傅喜就跳出来说话了。

    凡是读书人,都喜欢讲大道理。傅喜就告诉傅太后说,做人最好本分点,老太婆干什么不行,偏偏要来干涉政治,这事传出去影响不好。

    简直就是屁话,傅太后听得都要疯了。她总算看出来了,傅喜要么是思想保守,要么就是吃里爬外,居心不良。而傅喜无论是保守派,还是帮外人说话,对傅太后的事业来说,都不可靠。

    既然不可靠,那就换人。换谁来当大司马呢?老实说,这个问题还真难住傅太后了。

    在傅太后看来,担任大司马职位的最佳人选是傅姓,其次是丁姓。可问题是,想要当大司马,不是随便找个活人填上去就行,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你得有学问,最好是专家;其次,你得有名,最好是举世仰慕的道德专家;最后,你必须有政绩。就以上那三个条件来看,最符合的只有傅喜。而其他外戚,都是一夜暴贵,随着傅太后升天的一堆鸡犬,让他们来当大司马,恐怕就有些丢人了。

    所以,傅太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于是,她马上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左将军师丹。

    在汉朝官场中,师丹属于什么流派,傅太后基本清楚。师丹和王莽及傅喜,气味相投,交往密切。但是,让师丹当大司马,这是她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王莽太自以为是,傅喜又吃里爬外,除了师丹,还有谁能胜任呢?就冲着师丹当过刘欣的老师,送他个大司马,也亏不到哪里去。

    七月四日,在傅太后的授意下,刘欣下诏,封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

    那么,傅喜怎么办?

    对傅太后来说,这个问题很好办。既然捧不上墙,贴不上金,那就把他甩出去。于是,傅太后又授意刘欣下诏,解除傅喜的右将军职务,又让刘欣告诉傅喜,你不是身体有病吗?那就好好回家养病去吧。

    就这样,傅喜被叫卷铺盖走人了。就这样,傅太后掌幕后,刘欣跑前台,师丹当门面。

    在傅太后看来,这个布局,似乎是目前最理想的。照这个格式,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美梦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靠近。

    六、惊天大案

    我们知道,公元前8年的那个春天,刘骜突然驾崩,王太后任命王莽为专案调查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终于一年后,公元前7年的春天,调查组向汉朝皇帝刘欣,交上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向刘欣提交调查报告的人,名唤解光,时为司隶校尉。这份报告可谓详尽,令人吃惊的是,它没有解开刘骜的死因,却披露了一连串惊天动地的谋杀案。

    先来看第一件:公元前12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骜突然造访后宫。不久,后宫一个叫曹宫的宫女怀孕,并且生下一男孩。消息传出后,刘骜写了一张便条,派人递到后宫有关部门,说一定要尽快把孩子处理掉。

    刘骜想处理掉孩子,那是因为他和别人的一夜情结出了果实,被赵合德发现了。可便条传出后,后宫有关单位的有关人士不敢下手。于是,刘骜又派人去询问结果,负责监管孩子的人说,还没动手。没动手,那是因为动和不动手都是死,不如不动,等上面来新通知。

    法律都是讲究证据的,在这里,我不得不将涉案人员名单公布出来。替刘骜传话的人,人称田客;替曹宫监管孩子的人,名唤籍武。籍武没杀孩子,也没杀曹宫,只把她关了起来。

    田客回去向刘骜和赵合德报告事情经过,不久,田客又亲自传话,叫籍武把孩子交给一位叫王舜的宫廷侍从。接着,田客又将刘骜的一张便条递给曹宫,并留下一瓶毒药。

    很明显,就是叫她自杀。曹宫自杀后,孩子几经转折,不知去向。不知去向,就等于是下落不明,没了。

    第二件命案是:公元前11年,后宫一个叫许美人的女人,替刘骜生出了一个儿子。赵合德听说后,大闹昭仪宫。最后,刘骜没辙了,就问赵合德到底想怎么样。

    赵合德说,许皇后被废了,许美人又生出一子,难道是想让许家人重新抬头吗?

    从这话可以见出,所谓许美人,应该是被废弃的许皇后的亲戚。许皇后是被赵合德姐妹废掉的,如果许美人生子的事传出去,将来母因子贵,许美人必将得势,取赵飞燕皇后而代之。到时,许皇后就会趁机报复,赵氏姐妹就是有九条命,都不够人家杀。

    要想存命保富贵,就得置对手于死地。而赵合德能使的就是女人最擅长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刘骜当然知道赵合德心里想着什么,于是就安慰道,你放心,无论如何,许美人都不会取代你们姐妹俩的位置的。

    这话骗谁都可以,哪里骗得了人精赵合德。对赵合德来说,男人都是善变动物,今天还好话好说,而一旦翻起脸来,魔鬼都不如他狠毒。所以,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除掉孩子。孩子没了,许美人想飞黄腾达,门儿都没有。

    所以,赵合德告诉刘骜,许美人的儿子必须死。

    刘骜被逼无奈,只好同意。怎么除掉孩子,对赵合德来说,根本不存在技术性问题。首先,她叫刘骜以他的命令,将许美人的孩子抱到赵合德居住的昭阳宫。接着,两人就把所有闲人支出去,关门关窗。不一会儿,就开门开窗,孩子已经死了。

    孩子是谁掐死的?不是刘骜就是赵合德,赵合德的嫌疑最大。弄死孩子后,刘骜给籍武写了一张便条,叫他找个隐秘地方将孩子埋了,籍武照做了。

    报告最后总结,除以上两件命案以外,宫中被强迫吞服毒药,以及堕胎的事,数不胜数。而制造皇宫残酷事件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赵合德。

    但是,刘骜和赵合德都死了,追究他们的责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赵合德的所有罪恶,必须让另外一个人来承担。这个人,当然就是赵飞燕。

    赵合德做的所有事,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赵飞燕。很明显,赵合德祸乱后宫,赵飞燕皇后功不可没。现在物证人证俱全,赵飞燕不死,鬼都不信了。

    到底要不要赵飞燕死?有人说,不能死。接着又有人应声说,不但不要她死,还要好好保护她。

    这话传出后,太让王太后意外了。

    到底是谁要拼死保护赵飞燕?

    答案很快揭晓。

    解光刚刚发布调查报告,马上就有人上疏,替刘骜杀子事件辩护。此人名唤耿育,挂名议郎,纯属江湖神秘派人物。

    这是一封惊天地泣鬼神的辩护书。他是这样说的:“刘骜杀子,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那时,皇帝刘骜已经一大把年纪了。如果皇帝不杀两个儿子,母因子贵,子幼母强,儿子当皇帝,母亲就会操纵政治。”

    所谓马屁滚滚,不胜雷人。请接着看:“任何伟大的策略,都是不受世俗见解约束的。皇帝刘骜以远见的圣贤精神,将所有不良苗头,扼杀于摇篮之中。可是我们政府中有些官员,不懂其中深意,竟然还好意思说,是皇帝刘骜被赵昭仪迷惑,受人摆布,做了残忍的诛杀。持这种意见的人,简直是鼠目寸光,辜负了皇帝刘骜替国家所做的牺牲。”

    最后,这个名唤耿育的议郎使出了必胜武器,说道:“皇后赵飞燕都被尊为皇太后了,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可是有人却要翻起旧账,要将死人揪出来批斗,这种做法,是很不道德的。如果事情闹大了,流传到国外,就成了别人的笑柄了。”

    什么叫绝技,这就是传说中的必杀技。而像耿育这类人物,就是传说中的文妖始祖,只需一技在手,足可绝杀天下。

    果然,耿育那道妖文,犹如黑夜里的闪电,照亮了刘欣迷茫的眼。一瞬间,他醒悟过来,他可是被过继给刘骜和赵飞燕当儿子的。如果他要杀赵飞燕,那不等于是杀了母后吗?

    遥望前朝,时为秦王嬴政母亲的赵姬与嫪毐通奸,图谋不轨。当嬴政杀机顿起时,有高人指点说,杀掉赵姬,非但无益,可能还要毁掉秦王的伟大前程。最好的办法就是尊之、爱之,笼天下之人心。嬴政恍然大悟,迎母亲回城,以高位尊之。

    秦王嬴政都不犯的傻,刘欣怎么能去做呢?于是乎,从混沌中醒悟的刘欣,决定做赵飞燕的保护人。很快,刘欣的做法也得到了傅太后的充分支持。

    要知道,当初如果没有赵飞燕在刘骜身边吹风,刘欣能那么顺利被立为太子吗?所谓欠钱还钱,欠情还情,赵飞燕是万万不可杀掉的。

    刘欣不杀赵飞燕,正中傅太后下怀。然而王太后忙了一年多,竟然都做了无用功。顿时,王太后又好像明白了,傅太后大腿硬了,扳不过她了。要想搞掉赵飞燕,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那就接着拉吧,胜利永远属于坚持到底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